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和庞统这里帮刘琦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刘表那里还是没什么动静,虽然据说刘表此时已经病的连人都不太认得清了,总是清醒的时候少,糊涂的时候多,甚至大部分时候他都是睡着的。
诸葛亮和庞统开始无聊了,或者说是庞统单方面的开始无聊了。
在清闲下来之后诸葛亮就开始天天找黄家小姐约会去了,只留下庞统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想找个人说话吧,负责他们安全的典韦和庞统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世界,至于说能说上几句话的赵云……赵云忙着扎根在荆州的水军之中学习深造呢。
因为赵云只有一个人,又是以交流的名义去的,再加上赵云并不过问什么机密的事情,于是刘琦便也愿意做这个人情,让赵云多见识见识荆州的水军。
赵云是个很自觉的人,所有机密的,敏感的东西他一概不问,甚至可以说是绕道走的,再加上他来之前去周瑜那里做了不少功课,对水军也算有了解,在荆州学习之后那水平是突飞猛进,就等着啥时候回去用自家水军进行实践了。
刘表在第二年春末的时候终于没撑住病死了,之后刘琦上位做荆州之主十分顺理成章,期间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当然也不可能出现任何意外,有诸葛亮和庞统暗搓搓的帮忙谋划这么久,刘琦要是还能出意外那未免太过奇葩了。
而在刘表死后没多久,苏云卿那边便派人前来吊唁,并且带来了天子封刘琦做荆州牧的诏书,至此刘琦算是彻底成了名正言顺有了官方认可的荆州牧了。
到了这时候,庞统与诸葛亮一致向刘琦辞行,表示他们是时候该回并州去了,刘琦再三挽留,可这两人并不留恋,最后还是庞统说他想回去再陪伴司马徽与庞德公一段时间,于是两人便从荆州治所搬去了庞德公所在的书院。
好吧,其实不管怎么说,庞统和诸葛亮都不可能真的拍拍屁股走了,而他们说是住到庞德公那里去,但实际上却是在书院附近的山下找了个住处,有糜家大土豪的帮助,房子什么的完全不用愁。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他们有很多事情都不好当着庞德公等人的面做。
诸葛亮与庞统在荆州这么久,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之前埋下的许多暗线棋子也都该用起来了,于是就在刘琦做了荆州牧没多久,据说就发现以前只是小股骚扰荆州的扬州刘备的军队来攻打了,且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同,这次刘备的目标似乎是江夏。
一听说刘备要攻江夏,刘琦顿时坐不住了,江夏是个好地方啊,刘备对这里下手是想要干什么?
这个消息顿时就让刘琦紧张起来了,他立刻派大量军队进驻江夏以防刘备来攻。
……其实这根本就不关刘备的事情啊。
然而刘琦大军进驻江夏,刘备那里肯定也收到消息了,他立刻也觉得不安了。
对于刘备来说,刘表死了,这正是他最纠结的时候,刘备纠结啥?纠结该不该打荆州啊!
刘备在自己吞并荆州和与荆州结盟之间摇摆不定,可在他正式做出决定之前,刘琦就先一步往江夏派兵了,这下刘备被惹火了。
好嘛,我还没去打你呢,你一个小晚辈居然蹦跶着准备来打我了?
刘备也是征战天下多年了,年纪那是能与刘表相交的人物,刘琦这个小晚辈做出这种事情根本就是踩着刘备的脸挑衅嘛。
刘备不是没怀疑过刘琦干嘛来打他,但后来自家谋士虞翻的一席话却叫刘备豁然开朗。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刘琦初上任自然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情来的,那么此时的刘琦能做什么?
向北他打不过苏云卿,向西是益州,蜀中地形复杂,道路有多艰难天下皆知,刘琦傻了才往西打,这时候自然是往东了,往东便是刘备。
这并非是说刘备好欺负,而是说相比之下攻打刘备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这话听得刘备更加不高兴了,刘琦算什么?居然也敢这么瞧不起他?这是把他当做软柿子捏啊,刘备的涵养就是再好也忍不了这个,他在扬州练兵已久,兵强马壮,就算真打起来也是不怕刘琦的。
于是刘备的决定就一个,不要怂,跟他干!
真当他还是当年那个还没站稳脚跟,手下抽调一万军队都费劲的刘备吗?
刘备的这个决定并没有人反对,事实上,之前刘备自己都在犹豫要不要主动攻打荆州,而刘备的手下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
刘表已死,刘琦算个什么东西?这时候荆州就是上天送给刘备的,刘备不去取的话,恐怕老天爷都会不高兴的。
可对于刘备来说,当年他和刘表的关系其实还挺不错的,你看他最后坑刘表的时候刘表也挺可爱的让他坑啊,这种时候刘表刚死他就去夺刘表留下的基业,这恐怕不太好吧?
好吧,刘备犹豫的不是要不要荆州的问题,而是怎么处理好舆论的问题。
现在刘备不用担心啦,刘琦主动来挑衅他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两家本就有打仗的意思,如今其中一方已经做出了行动,另一方也不打算忍耐,这是妥妥的要打起来了。
关于这种事情庞统和诸葛亮是乐见其成的,这种时候他们顺便还暗中又跟着火上浇油了一把,不过也仅仅是浪一把了,他们是很懂的见好就收的道理的,不然要是被人发现这其中有他们搀和,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就在刘琦和刘备两老刘家的正式开撕的时候,苏云卿也终于搞定了凉州问题,好吧,是凉州的事情终于进入了尾声。
在苏云卿派兵进入凉州的一个月之后,凉州的事情彻底结束,当然,比较不幸的是,在韩遂兵败自杀之后,那个深的韩遂信任的军师单福因为失去了韩遂的保护,也不小心在乱军之中被杀了。
当然啦,单福死了,并州没一个人伤心的,甚至其实大家内心里都暗搓搓的高兴呢。
单福死了,徐庶可不就得回来了么?
由于徐庶一直比较低调,去见韩遂的时候也是化妆了一番的,因此倒是不用担心被人认出来。
徐庶回归并州,受到了大家的热情迎接,徐庶自己也很感动。
说实在话,单福的死因是在乱军之中被杀,这就对徐庶也提出了要求,徐庶年轻时候虽然也是个不好读书专好行侠仗义的游侠,手上的功夫那是很不错的,可乱军之中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谁知道会不会临时出什么问题?即便大家把所有的计划都一遍又一遍的梳理,务必把风险降到了最低,可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是为徐庶捏了一把汗。
直到徐庶平安回到并州,大家才终于一起松了口气。
徐庶和鲁肃合作比较多,两人的关系自然也好,鲁肃性格比较豪爽,见徐庶回来了上去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他抱着徐庶就不撒手了。
“元直啊,你可算回来了,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现在看见你平安回来了,我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平安就好,回来就好啊……”
鲁肃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徐庶的行动计划他也是知道的,因此他也是清楚这其中的危险性的。
鲁肃说的动情,徐庶也很受感染,他摸着鲁肃的背安慰他:“子敬啊,好了,我都回来了,你看我这不是没事么。”
鲁肃松开徐庶,却没有放开徐庶的手,他拉着徐庶就走:“元直,不仅仅是我想你,其他人也很担心你,你回来了也该去和他们见见面。”
徐庶觉得鲁肃说的没错,感受着鲁肃紧紧地拉着他,他便能理解这些朋友们是如何的担心他了。
等鲁肃把徐庶拉过去,徐庶果然被大家热情的关心着,直到徐庶一再保证自己半点问题没有,吃嘛嘛香的,大家才终于放过他,转而开始聊起了徐庶的凉州之行。
徐庶对此倒是说了不少,他感受到了小伙伴们的关心和担忧便不想再叫他们为自己不安了,因此有什么就都捡着有趣轻松的说。
就连乱军之中逃生的事情都被他说的跟玩似的,仿佛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期间还有不少有趣的笑料呢。
只是说凉州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就要说到韩遂,不管怎么算,徐庶是去做韩遂的手下的,那么自然就和韩遂相处的多一点。
关于这一点,其实大家都挺有兴趣的。
不管是一直在苏云卿这里干活的,还是从曹操那里过来的,大家其实都没经历过什么比较让人糟心的主公,不管是苏云卿还是曹操在这个年代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主公了,遇上这样的主公他们是很幸福的。
就算是曾经被袁绍坑过一把的荀谌其实也不太能理解韩遂那种人,毕竟袁绍只是糊涂了一点,性格小公举了一点,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对下属不错的主公。
而说起韩遂,徐庶的嘴角直抽,他这次是真的说不出什么好话了。
虽然韩遂已死,这时候说韩遂不好其实有点不太合适,但徐庶还是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糟心。
那是真的糟心啊!
然而……说着说着徐庶突然觉得画风有点不太对。
“我好像听说韩遂给元直送了不少美人呢。”
“我好像听说韩遂给元直送了不少金银呢。”
“我好像听说韩遂都不要元直忙碌,整天就放假了呢。”
“我好像听说元直每天就听曲喝酒看歌舞,给韩遂办事拖拖拉拉呢……”
徐庶:“……”
你们别好像了!
徐庶觉得吧,他之前的感动全都白费了,这群人早就算计好了在这里等着他呢。
虽然大家都忙成天策时候他在凉州悠闲度日好像确实有点……_(:зゝ∠)_
好吧,为了让自己的小伙伴们平衡,徐庶很干脆的放弃了挣扎。
“说吧,要我怎么样你们才满意?”
听到徐庶这话,大家都笑了。
“元直你这话就见外了,我们能要你做什么呀,不过是关心你一下罢了。”
这样说着呢,那边郭嘉就满脸笑容的说道:“元直啊,看你离开并州的时间也不短了,我担心你回来一下子不能适应,而且这期间确实发生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我看你还是先熟悉一下情况好了。”
徐庶突然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果然,只见郭嘉指着不远处的一大摞竹简说道:“元直啊,这些就都交给你了,你先熟悉熟悉情况,不要嫌弃多,我这是担心你在凉州待久了,手和脑子都生疏了,那多不好啊,给主公办事哪能像给韩遂办事呢,你说是不是?”
徐庶:“……”
他不就是放个假吗!至于这么大的仇恨吗!(╯‵口′)╯︵┻━┻
第85章 司马二达
然而事实上徐庶要加班倒不是真的因为仇恨大,而是苏云卿这里的人手确实……又不够了。
是的,苏云卿多了个凉州。
凉州的面积挺大,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凉州的环境复杂,一般人苏云卿还真不敢派过去,于是抽调往凉州的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办事能力强的。
关于这一点,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一抽调其他地方的人手肯定要紧张,但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给了苏云卿极大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如果人选掌握不好,很有可能会让刚刚才安定下来的凉州再次大乱,而这次撕的可就不是什么韩遂马腾了,这次撕的得是苏云卿。
因此,为了保证凉州不出问题,抽调去凉州的官员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要往上提的。
虽然没人乐意加班,可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事情给苏云卿拖后腿。
为主公分忧,为人民服务嘛_(:зゝ∠)_
于是在不能拖苏云卿后腿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同僚们自然是能坑一个是一个。
然而不管怎么坑,在苏云卿抽调了大量官员的情况下,各人手下带的大部分都是新人,有经验的都给抽调走了,至于说为啥不把郭嘉荀攸之类的抽调走……苏云卿又不是傻!
要知道,虽然领导层很重要,可真正办事的却是中下层的官员,因此苏云卿说是调人,抽调的大部分还是有经验办事稳妥的中下层官吏,至于说上层,照着正常的派过去就是了。
于是还留在并州的这群人手下目前要不就没人,要不就换了一批新人。
对于目前的苏云卿来说,除开凉州,其他地方她都已经占据了不短的时间,可以说都是有基础且相对比较稳定的,那么在上层官吏妥妥的情况下,下面的人多换一些新人并不会造成什么动荡,考虑到目前凉州的需求问题,她也就只能辛苦一下其他地方的官员了,这种时候自然不能做出上下一起换人的事情来,那是要出乱子的。
然而大部分地方换新人确实是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在于新人办事不如老手迅速妥帖,很多事情老手们自己就解决了,新人却少不得还要再向上请示一下,询问该怎么办,于是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并州再次集体加班的情况。
不过这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苏云卿在各地建立教育和人才选拔体系,这么长时间了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人才,且自从决定要取凉州,相关的准备就没少做,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层官吏的储备,因此目前单纯从数量来讲还是能顶得住的。
于是大家只能一边加班一边苦中作乐的想着,再等等就好了,坚持过头几个月,等这一批新人都成长起来了,就可以继续恢复正常的作息了。
好吧,话是这么说,但该有的压力还是要有,典型的比如崔琰和陈群。
崔琰因为有识人之明且性格公正高洁,因此苏云卿便把选拔官吏的事情交给他,而陈群则继续做个风纪委员,哦不,是监察部长,这段时期如果真要说忙,那还是这两人忙。
崔琰面对的是一堆嗷嗷待哺的部门,各处都说自己情况困难,都要求有选拔上来的人才优先分配,然而人就那么多,顶尖的就更少了,崔琰最近被各部门催的白头发都冒出来不少。
陈群就更忙了,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要解释,如今人员变动和流动都很大,陈群是管着大家遵纪守法不要犯错误的,他的事情自然就更多一点。
当然,这两人都是任劳任怨的类型,工作来了不叫苦不叫累,他们会以百分百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比如崔琰最近就对选拔人才这件事情抓的特别紧,他甚至亲自到各地去巡查,若是听到有贤名又不愿意出仕的还会亲自上门劝说,这种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的。
等崔琰在外面跑了一圈回来,他就给苏云卿带回来一大批的人才。
可当苏云卿为此夸奖崔琰的时候,崔琰表现的却并不十分高兴。
这下苏云卿就疑惑啦,她知道崔琰不是那种人家夸几句尾巴就翘上天的类型,但也不至于在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之后,得到上级的认同的夸奖还不为此有一点高兴的吧?这种事,是个人都会高兴的啊。
结果当苏云卿问起来的时候,崔琰却表现的有些自责的样子:“我怎么能当得起丞相这样的夸奖呢?我的工作做得一点都不好。”
这就是崔琰所认定的事实,他确实辛苦,但他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这种时候就应该反思自己,怎么还能因为苏云卿的夸奖而沾沾自喜呢?
可崔琰这话让苏云卿更加疑惑了:“怎么会呢?季珪你亲自去各地招揽人才,并且能够分辨他们的才能高低,然后将他们推荐给适合的人去做适合的事情,这样的功劳难道还不够大吗?”
说起这个,崔琰却叹了口气:“但最有才能的那个人,我却并没有能够把他带来主公这里。”
好吧,这事就要从崔琰的好朋友司马朗说起了。
崔琰和司马朗是好朋友,两人没事就一起约一下什么的,因此崔琰对司马家还算是比较了解的,对于司马家要说起来的话,这可真是个出人才的家族,嗯,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
后世对此有点了解的应该都听过有司马八达的说法,简直就跟荀氏八龙似的,虽然不知道为啥都凑个八,但是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出人才!
这次崔琰想着司马家那么多人才,他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哪怕单单只是尽自己的职责他也应当把这些人都推荐给苏云卿。
然并卵,其他人都好说,因为司马朗的关系,崔琰去劝说司马家还是很有效果的,而司马家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坚决不入朝为官的家族,相反,他们是很愿意做出一番事业的,此时苏云卿那里缺人,大家当然都很愿意来,要知道,除了大哥司马朗,其他人要不就是没官职,要不就是官职不怎么高,此时正有一个好机会,为什么不要呢?
然而事情偏偏就有例外。
在司马家的一群人当中,要说崔琰最为看好的,那其实还是那个叫司马二达,哦不,是司马懿字仲达的,在崔琰看来,司马懿聪明博学,做事果断,可以说是司马家的几个兄弟当中最有才干的那个。
因此崔琰对司马懿可以说是重点关注,然并卵,司马懿并不愿意出仕,无论是崔琰劝说他,还是找他的兄长司马朗劝说他,似乎都不太好使。
对于崔琰来说,这就是错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这是他的失职,毕竟司马家不是什么不出仕的家族,司马朗也说司马懿并非天生不愿意做官的,可见司马懿不愿意来是有其他原因的,而崔琰既没能说服司马懿,也没能弄清楚司马懿不愿意来的原因,此时的他怎么有颜面去接受苏云卿的赞扬并且为此高兴呢?
听到崔琰这话,苏云卿果然不夸奖他了,甚至苏云卿连类似于这并非你的过错,就算司马懿不来也不能证明你做的不好之类的话都没有说。
着并非苏云卿吝啬又或者不近人情,事实上崔琰根本不需要苏云卿说这些并无卵用的安慰话,对于崔琰来说做好了就是做好了,没做好就是没做好,他有自己的判定标准,并不需要其他人多加置喙。
不过即便不说,但苏云卿确实觉得崔琰已经做的很好了,换个人未必能有他做的好。
只是说起司马懿……
苏云卿皱了皱眉,她的历史不好,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貌似所谓的曹魏政权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晋给取而代之,至于说晋这个政权,就是姓司马哒!
很显然,姓司马的抢了姓曹的手里的江山。
至于说司马懿的名字,那也是很有名的啊,比如说空城计的故事苏云卿也是听过的嘛。
于是不管后来司马家抢了老曹家的江山这事是不是司马懿做的,反正跟他肯定是有关系的。
苏云卿确实不知道司马懿和曹魏政权最后到底怎么样,也不知道司马家是怎么把老曹家干掉的,但是做个简单的推理,至少也能知道这肯定和司马懿有关系,无论这个关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所以说,历史不好的就别穿历史,苏云卿觉得简直糊涂的一逼,人家穿越能当先知,她穿越就只剩下懵逼了。
【虽然我也很想这么吐槽你,但是苏云卿,并非所有人的历史都很好的,若非是专业人员又或者对此有兴趣的人,大部分不关心历史的人其实都这样。】
苏云卿也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罢了。
这话让苏云卿沉默了一下,好吧,这么一想其实她似乎也就不那么丢人了。
然而,现在苏云卿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当她知道司马懿很有可能是个隐患,至少这个隐患与司马懿相关的时候,她该不该用司马懿呢?
如果用,那么要怎么用?如果不用,放着司马懿这么个大才不管,这显然是是违背她一贯的准则的,那么又该以什么样的理由不用呢?
苏云卿撇撇嘴。
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啊,该拿你怎么办才好?
【……】
苏云卿你够了啊!
第86章 说,我愿意
对于苏云卿来说,司马懿真的挺让人糟心的,如果没这个人自然不用考虑,可现在司马懿已经在那里了,苏云卿总得有个安排吧?
至少在崔琰的极力推荐之下,苏云卿总不能无视掉司马懿。
当然,苏云卿怎么看待司马懿以及怎么处理司马懿的问题其实可以先放在一边,对于苏云卿来说,历史这东西需要的时候当个参考就好,如果叫她照着所谓的历史去用人,去评判手下,那却是她不该做的。
就如同苏云卿一早说过的那样,如果什么都照着历史算,她此时就不该放任孙策孙权活着了,怎么着都得先把那个东吴大皇帝孙权弄死再说啊。
然而并没有这个必要,目前孙权跟着孙策当武将当得挺开心的,虽然他的目标不是孙策那种,对于孙权来说,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周瑜的发展路线,武力值要有,但智商更不能丢啊。
所以说,此时对待司马懿,苏云卿觉得历史嘛,当个参考就是,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司马懿究竟如何。
至少司马懿不愿意出仕,或者说不愿意为她做事那是真的,既然如此的话,苏云卿至少得弄明白为什么。
司马懿的兄弟们都愿意出来做事,只有司马懿不同,可这些人中偏偏司马懿最有才能,这就由不得苏云卿对他不重视。
毕竟与众不同的总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苏云卿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太对劲,好吧,自己想不通那就拿去问人,当苏云卿对郭嘉说起这事的时候,郭嘉只是稍微想了想就对苏云卿反问了一个问题:“主公想知道这个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其实只要看看他是哪种程度的‘聪明人’就行了。”
以崔琰的评价来说,司马懿肯定是个聪明人,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那么就只看司马懿是哪种程度的聪明人了。
但有一点郭嘉是非常肯定的,司马懿此举并非是对苏云卿有意见,更不是真的不想出仕。
如果司马懿并不愿意为苏云卿所用,那么他大可以响应崔琰的征召,跟着自家兄弟们一起来做事,不过出工不出力,每天摸摸鱼,表现的平庸一点,自然就没人会注意到他了,就算崔琰再看好他又有什么用?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万一崔琰就是一时看走眼了呢?
再说了,才学好,但是办事不好的人也多了去了,司马懿这样也不算什么。
既然这一点是明确的,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不愿意来?
司马家的其他兄弟都来了,偏偏司马懿不愿意来,这就让司马懿变得特别显眼,显然,关于这一点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司马懿也肯定知道此举会让他特别的与众不同,特别的显眼。
那么司马懿让自己这么显眼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司马懿此举只是为了做样子,只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那么在郭嘉看来,这个司马懿可以用,但却是不堪大用的,因为这证明了司马懿的眼光和手段都有限。
而如果是其他原因,那就比较有意思了。
苏云卿想了想觉得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啊,司马懿若是不愿意做事完全可以领个小官职混吃等死嘛,干嘛把自己放到这么一个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去呢?
至于说司马懿到底想要干什么,苏云卿想了想觉得这不是难事。
直接叫司马懿来见她不就好了嘛。
反正这次司马朗带着一群弟弟都跟着崔琰来并州了,司马懿可以不出仕,但是几个哥哥都走了,司马朗显然不会把司马懿一个人丢在老家啊,再说了,司马朗也觉得司马懿应当出仕。
司马朗对于司马懿说的那些理由是不相信的,司马懿居然对他说,他不出仕是因为司马家已经有多人当官了,且司马家的几个兄弟才能都不差,日后必然也是能做大官的,到时候会面临一个什么情况呢?基本就是朝廷的大权全都在司马家手里了。
这种事想想看也没人能忍吧?到时候司马家一定会被人猜忌,下场肯定不会好的。
司马朗就扯扯嘴角,觉得自己这个弟弟真是欠打。
虽然司马懿描述的未来听起来挺可怕的,然而这现实吗?
扯淡去吧!
别说什么自古以来老大的心思都难猜,关于一家多重臣高官什么的,现在并州不就有个最好的例子吗?
司马家算什么,你看看老荀家啊!
目前苏云卿手下的荀攸,荀谌,荀彧,可以说是包揽军政双方面的大权,老荀家的三人哪个不是高官重臣?
哦,司马家有司马八达,老荀家这才三个人,然而不要忘记了,人家虽然直接跟在苏云卿身边,在中央任职的就三个人,可人家在老家也有人当官啊。
目前的颍川太守他姓荀啊!
司马朗掰着指头算算老荀家这得至少六七个是手握实权的,可这有问题吗?完全没问题。
甚至司马朗敢说,正是因为有荀家在,所以司马家才更安全。
就算苏云卿要猜忌,那也得独揽大权才能猜忌啊,司马家是不差,司马朗对自家兄弟也很满意,可荀家就差了吗?敢说荀家差的那是没带眼睛看吧?
所以说,当苏云卿手下出现多个这样的家族的时候,反而各家都安全了。
这么一算的话,司马懿那什么怕猜忌真的完全就是在扯淡,司马朗心说真要怕猜忌,其他兄弟要当官的时候也没见你拦着啊。
可司马懿这个弟弟从小就聪明有主见,他不愿意说的事情,司马朗还真就没法问,问了也问不出个一二三来。
苏云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见司马懿的,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苏云卿传来的意思只是召见,说白了就是见见面聊聊天,并没有说要征召司马懿为官的事情。
司马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紧张了一下,他刚想说点什么,却见司马懿笑了笑,似乎这一切早在预料之中,和司马朗的紧张不同,司马懿非常淡定的换了身衣服,整理了一下仪表,然后就去见苏云卿了。
司马朗觉得虽然司马懿没说话,但这个弟弟肯定鄙视他了→_→
其实要说起来的话,苏云卿对司马懿还是有点好奇的,从各种程度来说都是,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她这一步,其实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见到历史名人的紧张感和兴奋感。
一方面是因为苏云卿的历史确实不好,另一方面,现在该感到紧张的难道不是司马懿吗?
要知道现在的司马懿什么都不是,而苏云卿却是权倾天下的大汉丞相。
司马懿是个高高瘦瘦的青年,不说多英俊,但是长得也不差,再加上他似乎天生带着一种好气质,整个人又收拾的干净整洁,因此看起来就显得格外讨人喜欢,或者,至少你很难在第一眼就讨厌他。
苏云卿并不想给司马懿多大的压力,因此她只是请司马懿坐下,与当初的诸葛亮不同,司马懿心中是没有任何猜测和犹豫的,他本就明了自己的心意。
可就算是这样,苏云卿对司马懿说的第一句话他也没想到,或者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苏云卿太直接了。
“仲达,我这个人说话不喜欢绕弯子,也不会绕弯子,我找你的目的你很清楚,因此试探的环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