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殿下这也是一片雄心壮志,想要走出一番事业来,总不能躺在皇父的功劳簿上吃大户吧,这可不行,自己既然重生了,那自然就是老天的旨意,这是老天爷给自己的一个机会,让自己重振河山。
到了赵恒这儿,其实没那么复杂了,大宋虽然不平静,宋辽联军和金夏之间的战争虽然还在继续,不过并没有威胁到大宋什么事儿,大宋更多的看上去像是国籍雇佣军,别人拿钱拿地,咱们负责打仗,“幽云十六州”现在已经收回了十个了,剩下的留个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赵恒想要做出一番让世人瞩目,尤其是让皇父赞叹的事业来,思来想去,也只能从吏治动手了,官员是治理百姓的基础,所以掌握住了这一块儿,很多时候都是事半功倍的。
赵恒的设想也不错,只是没想到,他想割肉,而朝臣们竟然敢反抗,敢和自己这个皇父钦定的继承人对着干,而且还闹的这么大。
当然,朝臣们其实也不想造成逼宫的架势,这不是逼着官家下狠手么?不过是因缘际会下,蔡京的计谋得逞了。
当然了,蔡京的这一招也太狠了些,一下子官家父子俩,朝臣们全都给搂进去了,完全的一锅端,这是要出大事啊!
几位大佬们紧急磋商之后,能如何?
弃卒保车吧,还能如何?
所以蔡京这次玩大了,后果么,死无葬身之地!
双方都想要弄死他,夹缝中求生存的蔡京也不是个面人,各种的手段,各种的联合纵横,让一直关注他的各方人马都赞叹不已。
话说尽管这个蔡京在作死,可是这份儿能耐还真不是普通人能拥有的,谁都知道,蔡京是大宋的四大才子之一(对,起初并不是蔡襄,而是蔡京,此人书法大家,所以才能和宋徽宗狼狈为奸,宋徽宗特别维护蔡京,六落六起可见一斑。不过后人耻于提及蔡京,就改成了蔡襄),不过没想到,此人还真不是被吹捧出来的啊。
这可真是了不得!
不过到了官家和太子这里,蔡京表现的越是优秀,能力手腕越是上乘,反而能活下来的机会越发地小了。
杨广思虑的是,自己一旦离开,赵恒定然玩不过这个蔡京,赵恒想的是,蔡京老贼,我要为大宋锄奸!
呵呵,所以说,父子俩心有灵犀,不过杨广只是控制着局面不要失控,至于剩下的,就由着太子去干吧。
不都说了重生者一旦重生,甭管前世怎么挫,怎么窝囊,肯定都会大杀四方的吗?所以,就让赵恒显显手段,耍耍威风好了。
赵恒也不负众望,自己手上的资源,皇父给的各种便利,一一地调停,朝臣们自然也不想就这般认输,双方斗的不亦乐乎,好在朝政并没有耽误,这是大家的底线,斗归斗,可是千万不可怠政,否则遗祸无穷!
在范围内的各种争斗,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游戏,不过这场游戏难免地有些血腥,杀气腾腾的。
半年的时间,这是杨广的底限。
赵恒其实设想的是三个月了事儿,不过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的,大家谁都不是傻子,这是涉及到自己亲身利益之事,谁敢后退?
你退一步,那就是彻底地输了,太子殿下肯定会步步紧逼,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输个精光,到时候老婆孩子谁养?
谁不是家大业大?谁家没有个千八百的家人要养啊?这要是真的大幅度的削减了俸禄,难不成要让大家去喝西北风吗?
真宗皇帝的劝学诗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所以,为了达成理想中的生活,大家苦读十年,好不容易能中举,又开始了宦海沉浮,几十年下来,才挣来了这么点家产,可是现在倒好,太子殿下上嘴皮下嘴皮子一碰,自己就要损失大部分的财产,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朝堂上的所有事情在杨广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戏剧,情节紧凑,剧情夸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段,花招百出,也让赵恒这个菜鸟见识了足够多的朝堂倾轧。
尽管做过两年的皇帝,不过那个时候他忙着和亲爱的皇父在争权夺利,并不知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都不能小瞧。
现在完整地见识到了别人的手段之后,赵恒反而被激起了性子里难得的那点儿血性,半点都不退让,杨广觉得挺好。
到了最后,双方都妥协了,朝臣们的俸禄削减三成,不过牺牲了一个蔡京就能达成这样好的效果,双方都很满意,不过蔡京到最后却没死,变成了流放。
这样的结局虽然有些人不满,不过差强人意吧!
能有这样的结果,杨广其实已经算是很满意重生者的表现了,自己教导了他十几年,好歹算是有点长进,并不像历史上无能的宋钦宗一样,懦弱的揍他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官家满意,蔡京流放岭南,太子殿下算是全面胜利,至于朝臣们,损失并不很大,这个年头,谁靠着俸禄过日子啊!谁家没有百八是个地产庄子、铺子啥的!
所以说,特么的,画风转变太快,一时之间太子殿下有些适应不能!
还好,还好,事情就算是这样过去了。
不过大宋是真的实施起了全新的吏治制度,从入职,到升职考核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不过虽然说的是全新的,不过是从以前的政策加加减减罢了。
皇父说的对,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合理,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咱就小修小补吧。
蔡京流放之后,赵恒的偏执似乎是减轻了许多,杨广觉得自己可以放心了。
所以,退位事宜便提上了日程!
官家退位,这是大宋立朝以来的头一回,大家都觉得惊慌的同时也新奇,杨广一向是个率性之人,言行一致,很少有反悔的时候,果然是一言九鼎的官家。
现在,官家既然选择了退位,朝臣们即使有死谏,有哭诉不舍,总之,这一切都动摇不了官家的决心。
终于,官家成为了太上皇,太子殿下登基为帝,成为了新一任的官家。
朝臣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官家自然也需要,从二把手到一把手,这其中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的大,赵恒在万众瞩目的情形下,开始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过年之后,改元“靖康”,虽然不知道他为何还是坚持要叫“靖康”,不过杨广表示支持儿子的举动,总归这是他的人生,他的帝国,他的年号,一切都是他的了,该如何做,也该由着他。
做皇帝的,很多时候都不能自转,这种小事儿上也就随他去吧。
好歹地,这靖康到底也算是两个好字!
靖康元年,辽国终于撑不下去了,“幽云十六州”总算是在赵恒的手上全然地回到了大宋的手中,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不过这个时候的太上皇已经带着自己的蹴鞠队离开了京都,据说是全国去找对手去了。
大辽撑不下去了,不过大宋的将士们也算是历练出来了,靖康二年,宗泽带领宋兵,攻克了大金的上京会宁府!
赵恒激动的简直不能自已,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被俘之后的那三十四年是怎么过来的!苟且偷生那并不是说说而已,他就是想活着,想活着。
现在,自己可以报仇了?是不是?自己是不是可以将以前受到的屈辱都还给他们了?激动莫名的官家让朝臣们有些诧异的同时倒也可以理解,这是开疆拓土啊,一代圣主所为。
只是想不通为何太上皇一点都不留恋地就退位走人了。
尽管赵恒很想将金国的贵族们都弄过来,然后好生地羞辱一番,不过让他遗憾的是,金国的主子们都是狠人,战败之后,亲自拿着刀,将自己的亲属们都给弄死了,至于他自己,带着几十骑兵,往更北更西去了。
赵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恼的两天都没睡好,特么的,你狠!
是呀,游牧民族的血性似乎是比安逸了百十年的宋人要更加浓烈,当然,也不是说汉人就没有血性了,只是说大宋的朝堂上,缺乏这种气质!
流放了蔡京,灭了大金,辽国也不成气候了,似乎没有什么奋斗的目标了!
赵恒的日子还要继续,不过镇江传来了上皇薨世的消息,天塌了!
这次是真的天塌了,好好儿地,皇父如何会没了呢?赵恒不相信,扔下了国政前往镇江,当然了,还带着皇父生前最喜欢的大孙子,自己的嫡长子一同前往。
不过侥幸心里被眼前的事实给击败,皇父是真的去了,赵恒差点就让整个大宋皇家蹴鞠队给上皇当陪葬品了。
高俅早已经不玩蹴鞠了,年纪大了,那是个体力活儿,还好逃过一劫!
宋朝皇帝的丧礼都是很简单的,一点奢华的东西都没有,生前不许修陵墓,死之后六个月必须下葬,这是祖宗规矩,赵恒也只能尽可能地给皇父营造一个好一点儿的陵寝,让他住的舒服一些。
这些日子,他又找到了皇父留下来的很多东西,治国良策,驾驭朝臣,自然少不了各种先进的武器,各种高级技术。
看到这些之后,赵恒终于决定,皇父只怕才是上天选定之人,自己不过是个顺带的产物罢了,他面上有些僵硬,表情有些奇怪。
不过回神之后,赵恒只能收起悲伤,继续地料理朝政,辍朝三日已然是极限了,再不上朝,只怕皇父也是不希望看到的。
自己的嫡长子也该到了自己亲手教导的时候了,赵恒只要想起皇父曾经手把手地教自己读书习字,他也很乐意这般做,享受一下皇家的天伦之乐。
当然了,赵恒比他的皇父做的要好,一辈子只有一个女人,一位太子,两位帝姬(宋徽宗时改公主为帝姬),而且后宫之中也只有一位皇后。
算是赫赫有名的痴情皇帝,当然,后面还有效仿之人,大明朝又有这么一位,所以说,赵恒并不孤单!
五十七岁的赵恒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看着长身玉立的儿子,似乎是看到了曾经的皇父,这个儿子,和皇父的面容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借着这张脸,太子殿下的日子比他这个当皇帝的还要轻松,真是让人羡慕。
不过他不嫉妒,他自己就有一个好皇父,嫉妒儿子做什么,赵恒也自认为自己做的不错,虽然比不上皇父洒脱,占着这个位置几十年,不过自己现在终于到时间了。
皇后前些年也走了,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宫中,真是没意思透了,不过孙子和自己面容相似,也算是个极大的安慰了。
“啊,我要去见皇父、母后了,还有你的母后,大宋就交给你了,好好儿地保存这个匣子!这是你皇爷爷留下来的,记得,只传皇帝,要亲手交给下一任的皇帝,万不可流传出去,若是将来有那么一日,记得将它毁了!”
太子殿下肃着一张脸,然后点头应了。
最后的几句话,算是赵恒的一点私心,大宋王朝不可能一直留存下去,这些东西是皇父交给自己的,自然是要毁了,不能让它流传出去。
杨广可不知道自己留下的那些东西会是这么个下场。
勉力说完这么几句,赵恒面容平和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72章 唐中宗1
六位帝皇丸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
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陕西富平)。
弘道元年(公元六八三)十二月四日高宗卒,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均决于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
穿越成为六位帝皇丸的李显,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李显本人是唐中宗他爸是唐高宗他妈是武则天他弟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三让天下(其中一让给他),他儿子唐殇宗又称唐少宗上位几天被玄宗和太平公主废,他侄子唐玄宗李隆基从韦氏手中夺得政权。)
wtf!
这是杨广的第一反应,杨广发誓,自己是真的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日,竟然回到了唐朝,竟然还成为了那个贱、人(李世民)的孙子,特么的,孙子啊!这个李显还真是庸弱无能的孙子!
尽管也知道事已至此,不过他还是觉得憋屈的不行。
李显的境遇也是最为糟心的一位,这位自己无能倒也罢了,竟然还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够胆能抗衡的了根基已深的武氏!
果不其然,继位俩月之后就被废,为庶人十四年,再次称帝,也不过是三五年的光景罢了。
可惜,即便是恢复了所谓的李唐天下,可本人并无帝才,放任自己的女人女儿作乱,当然,侄子和姑姑也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野史称,李显便是被自己的妻子韦氏毒死,为的是遮掩自己的不检点的丑事。
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也唯有李世民的孙子才能做的出来,杨氏的大隋可谓是父慈子孝(这般自夸你也不心虚),对比一下,李氏除了中伤别人之外,连个女人也不如(武氏)。
“宿主,你现在是李世民的孙子,高宗的第七子,武氏的第三子,那个女人是您的母亲!”
wtf!
所以说,这才是让人憋屈之处,武氏这女人,心狠手辣,哪里有自己母后的半点贤良淑德?她也配成为朕的母亲?
元年,嗣圣、嗣圣,听听这个年号,特么的都让人憋屈,而且现在朝野内外,几乎就没几个心向李氏的,所谓的忠臣贤士差不多都被武氏给清空了。
当然,现在的李显刚刚即位,还没有作死地想要抬举外戚韦氏来给自己加砝码,倒也不算是没有可救之处。
不过即便如此,杨广如今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至于皇后韦氏,并不是李显的原配,不过这个女人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李治既然为儿子安排了辅政大臣,那么就瞧瞧这个裴炎到底有什么能力吧。
至于武氏,没办法明目张胆地弄死她的话,那么就来点见不得人的手段吧。
亲手诛杀了他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很有趣!
这种心思在杨广的脑海中一闪而逝,虽然这个李显一点本事都没有,不过此人爱好马球,所以身子骨儿还算不错。
想来也是,被囚禁十四年不死,身体素质自然是不错的。所以等自己调整一段时间,等自己完全地掌控了局面之后,直接弄死她算了!
这种事情,想想都觉得带感,历史上第一个女皇要死在自己手上,这个念头一直缠绕着自己,挥之不去。
作为经历了这么多世界的老妖怪,杨广觉得人世间的事情差不多都激不起自己的兴趣了。
遇上了一代人杰的武曌(zhao;四声。则天自己所创的字儿,日月同空之意),竟然能让自己振奋起来,倒也不错。
中宗李显即位之后,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至于朝政,不是裴炎决定,就是太后做主,这个皇帝就像是隐形人一般,成天地找了一批人打马球,就是饮酒作乐。
太后放心的同时也在疑惑,自己的儿子自己当然了解,即便他是个没本事的,不过才疏志大啊!
而且还有个不安分的韦氏在,怎么可能这么老实呢?
好在这前朝后宫都是自己人,武曌对于儿子的行踪了若指掌,也并不担心他能做出什么样了不起的事情来。
尽管自己能垂帘听政,不过这毕竟不如亲自掌控朝堂来的爽啊,所以这个裴炎作为宰相,作为辅政大臣,自然是要第一个被搬到的人物。
可裴炎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派人马斗的不亦乐乎,皇帝不掺合,不过全权委托给了裴炎,捧着鸡毛当令箭的裴炎,野心勃勃的武曌,两方人马总归是目前都顾不上皇帝就是了。
杨广也乐得不去理会那些事情,第一次不去上朝他还忐忑了一番,不过发现一点事儿也没有,不管是宰相还是太后,都没有人过来问自己一声,杨广觉得有些失落气恼的同时也放心了许多。
这个时候,李显已经将自己的马球队伍给扩大到了贵族的纨绔子弟之中了,可别小瞧了纨绔们的能量,尽管不上朝,朝堂上的奏折他也看不到,不过皇帝对于朝堂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也算是了若指掌了!
靠的是什么啊?还不是靠着这些纨绔子弟们。
能成为纨绔,显然表示在家族中很受宠,因为他们能接触到李显这个当皇帝的。
所以这些人得到一些朝堂上的消息,那自然上很容易的。
杨广做到了心中有数之后也不去搭理了,他继续地折腾着自己的马球生活。
皇后韦氏这个时候对皇帝的种种不作为显的很不满,不过时常找不到人,即便是想吵架,也不知道皇帝在哪儿,憋闷的韦氏一边要顾忌太后武氏,心情就更加地不好了。
不过虽然她是皇后,可是这后宫大权却不在韦氏的手中,即便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太平是道号)说一句话,说不定都要比韦氏管用一些。
韦氏心情越发地压抑起来,总有逮到皇帝的时候。
喝的烂醉如你的皇帝和皇后在寝宫发生了争吵,太后自然很快地就得到了消息。
“你妄想,你父又有什么本事,凭什么要让他当宰相啊?朕可不觉得韦氏有为宰的能力!”
“哼,那是我父亲,你的岳父,看看裴炎那个老匹夫,还不是一样不将你放在眼里!”
“裴炎是皇父驾崩之前为朕选定的辅政大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质疑先帝么?”
这顶大帽子韦氏自然是不想戴的,哭哭啼啼地还要说些什么,不过皇帝已经甩了甩袖子,摇摇晃晃地朝着殿外走去。
外面的太后武氏叹了口气,然后回了自己的宫殿。
很快地,太后关于韦氏不贤,不堪为后的声音就出来了,虽然没有具体的动作,不过有了这样的说辞之后,韦氏在后宫之中,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能依靠的是谁?
只有丈夫,不过韦氏可悲的发现,丈夫就是个靠不住的,也不知道怎么地,韦氏想起了李显的第一个妻子赵氏,赵氏贤良淑德,不过不得武氏喜欢,又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儿子,武氏将赵氏囚禁而死。
赵氏死了之后,韦氏便上位了,成为了太子妃!
这才三年而已,自己又要走上了赵氏的老路了吗?
绝不,韦氏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死了的,可是只要想着抗衡武氏,她的双腿就软的站不起来。
武氏可是狠人之中的狠人,自己的儿子都能杀了人物,自己怎么可能能反抗的了呢?
韦氏很快地就将这念头给压了下去,不能坐以待毙,又没有法子,坐立难安啊!
这个时候,皇帝身边的一个小人物给皇后提供了一个听上去很美的法子!
去杀了太后好了,亲自动手的话,应该有成功的机会!
至于如何接近太后,自然就是认罪啊,求饶啊!
见血封喉的匕首上面涂上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太后娘娘已经六十的老人了,难道还能抵抗的了吗?
等太后娘娘宾天之后,看看圣人如今的这个德行,这李唐天下,还不是娘娘您说了算么?
似乎是被逼入了死地的韦氏虽然觉得此事特别不靠谱,一点儿把握都没有,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中邪了,她竟然真的将匕首藏在靴子里,也不问问这匕首是从何而来,这毒药又是从何而来,这小宫人到底是谁的人,径直地去了太后宫中。
至于能不能成功,谁知道呢!
☆、第73章 唐中宗2
韦氏似乎是中邪了一般,在小人的挑拨之下,竟然真的妄图灭了太后娘娘,进而掌控了丈夫,成为这大唐的真正当家人。
今天皇帝好死不死地没有去喝酒作乐,竟然也在太后宫中,母子二人谈笑风声。
内廷也没有几个人在,唯有太后身边的上官女官在一旁伺候。
这种情形已经有多久没出现过了呢?
太后虽然对于唯唯诺诺的儿子不喜,可架不住这位是最好掌控的一位,李贤几个就没有一个是能听妈话的娃儿。
唯独老三李显,虽然性子懦弱了一些,胆小怕事地让人瞧不上眼,可是对于武氏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新皇人选。
尽管今天的皇帝有些不对头,似乎是少了一些怯懦,比往日里更英气了一些,不过瞧见了被他捏的皱巴巴的袖子,太后轻轻一笑,又莫名地想要叹气,到底也是自己的儿子啊!
作为母亲的慈怀心便冒了上来,好生地安慰了李显几句,似乎是受到了鼓励一般,尽管袖子还是用力地捏着,可是李显的表现比刚刚好了许多。
说话利落,神采飞扬,让人看着舒坦许多。对啊,要的就是这个气度,作为皇帝,你一旦没有了气度,只怕是小小的宫人都瞧你不起呢,更甭提是朝臣了。
太后娘娘也是有心,略微地指点了儿子两句,李显频频点头,以示受教啦!
天后愿意指导儿臣,儿臣自也感激不尽,母慈子孝,可不是这般么?
正在两人谈笑风生,上官女官也凑趣两句,其乐融融之时,外间禀报:
皇后娘娘求见!
天后眉头一皱,心下不愉,不过看着儿子眼巴巴地望着,也不好直接拒绝,不想破坏了母子之间的情谊,便点头应了。
韦氏也没想到圣人也在此间,众人一番见礼折腾之后,又按着规矩落座。
“太后,儿臣知错,特来认罪!”
韦氏显得很光棍儿,直接进入了正题,让深知其性情的几人很是诧异。
“唉,算了,今儿天气好,也别说那些扫兴之言了,往后好生过日子吧!”
外面黑沉沉的,也不知道武氏从哪里看出来的天气好,总归是揭过的心思十分明显。
韦氏似乎也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皇帝自己握着酒樽,细细地品尝中,皇家御酒,自然非同一般!
一切正常的很,韦氏终究是没胆子还是说她另有所谋呢?
“母亲,让皇后起来说话吧。”
放下了酒樽的杨广似乎是才现在皇后还跪着一般,面现不忍地求情道。
“唔,起来吧!”
“谢过太后。”
也不知道这韦氏是不是太过高兴,所以嗓子有些发紧,入耳让人有些不舒服,圣人借着动作,掏掏耳朵。
韦氏起身之后,款款地上前几步,骤变发生,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刺入了太后的胳膊上!
上官女官的尖叫声被人一把堵住,双手稍微一用力,人头落地。
韦氏疯了一般,不停地用匕首刺着太后的身体,圣人这个时候才一副惊恐之声喊道,
“来人啊!有刺客!”
宫廷巨变,自然是无法瞒着朝臣的。
这个时候,被禁军抓住时发现,这皇后竟然是个男人!这怎么可能!
已然自杀了的皇后是个假的,是男人假扮的,不仅杀了太后身边的女官,还弄伤了太后!
至于皇帝,大家看着已经软成一滩泥的圣人,很勉强地才没有露出鄙夷之色。
这也太没用了!
好在圣人的那一嗓子喊的及时,太后虽然身中剧毒,不过还活着,并没有死,只是口不能言,全身僵直,并不能动而已。
只要不死,那就好!
至于这罪魁祸首,自然是要全力缉拿的!
韦氏一门上下,谁也不能逃脱了。
当然,还有一个疑问,这皇后到底在哪儿呢?
大明宫灯火彻夜未灭,圣人似乎是被吓傻了,浑浑噩噩地待在太后身边,一动不动。
裴炎作为宰相,自然是要出来收拾局面的,不过这显然不仅仅是宗室的事情。
裴炎也不是个没有决断之人,当机立断地下令逮捕了韦氏一族,决不能让一个活物跑出去,就更别说是人了。
禁军在大明宫开始搜检皇后韦氏,不过可惜的是,几乎将大明宫翻了个过儿,还是没有见到皇后的踪影。
难道是上天入地了?
韦氏一族简直是祸从天降,这女儿才当上皇后几天呢?怎么可能回去刺杀太后呢?
这显然是有人污蔑啊,不过目前唯一的目击证人便是皇帝,圣人说的话,谁敢质疑?
所以韦氏一门老小,连夜地就扣押起来,就地审问,看看是否有同党啊之类的。
不过目前并没有用刑,这显然就是很好的替罪羊,皇后找不到了,韦氏一族自然是跑不掉的,那他们来平息圣人的怒火,再好也没有了。
第二天一大早,裴炎拿着审问的供词来到了圣人的书房,圣人面现疲态,双眼布满了血丝。
不过比起昨夜,状态似乎是好了许多,裴炎只以为他是在强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这一切都要让圣人来决断的。
“妇孺不纠,只问罪成年男丁罢!”
这已经算是轻判了。
“圣人仁慈!”
裴炎感叹了一句,然后离开了书房。
太后瘫痪在床,无法理事,这朝政自然是要由圣人过问的,朝臣们心中想着,即便是死谏都要让圣人亲政。
不过事情似乎过于顺利了,让人有些不可置信。
聪明人很多,这个时候回味过来的人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里面收益的不就是眼前的这位圣人吗?
不过这话朝臣们不能明着说,只能意会一下就是了。
可是宗室里可没有那么多的客套的,比如说一直很受宠的太平公主,这位是人人都喜欢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弟姐妹,太平都很能吃的开,所以她进宫来质问自家兄长,这自然是能说的过去的。
太平也不是没脑子的,不过是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而已,就凭着韦氏那个蠢货,怎么可能伤的了母亲呢?
而且韦氏到现在都没找到,到底在哪儿?显然只能问皇帝了。
一向懦弱的兄长,难道说他隐藏的这般深,将大家都给骗了么?
想想不寒而栗,真是太可怕了。
太平进宫之后,越想心中的怒火越盛,也不管宫人劝阻,直接地闯入了李显的书房。
杨广这会儿正在看朝臣的奏折呢,虽然自己是皇帝,可并没有亲政,许多事情都是听过一耳朵,具体是个什么情形,还真不知道,所以有必要将这些折子一一过目,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太平此人,杨广虽然知道一些,不过具体的了解不多,不过这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便是了。
此时的太平还年轻,并没有日后的嚣张跋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