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攘外必先安内”,虽然自己的敌人处于四面八方,可若是大商内部不宁,那么自己还是会落的个前世的下场。
    是以,自己该做什么呢?
    弄死启?弄死王叔比干?这简直就像是玩笑,不过对于帝辛来说,自己可以从容地布局,从容地解决这些问题了。
    当然了,对于那个神秘声音的建议,帝辛也是深觉有理。
    神鬼之事本就莫测,即便帝辛召集了占卜师,可仍旧没有得出什么结果来。
    不过对于现在的帝辛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肯定,那个声音中并无恶意,对他并没有什么威胁,这就足够了。
    辛新为帝,是以一切都是以稳为主,不过朝中大臣们显然不会让他有好日子的。
    启,比干等人不断地挑刺儿,至于其他的贵族们,自然也没有几个好东西,自从帝乙废除了贵族议事制度之后,这些人心中便积压了深厚的不满。
    现在,新帝继位,显然就是个好机会,在老狐狸哪儿占不到便宜,那么从帝辛这里再找补回来,这就是贵族们的打算。
    大商喝酒成风,即便是日日醉死,谁也说不出来个一二三来,即便是在朝堂之上,也三不五时地就有人醉酒卖疯。
    这种情况到了帝乙后期才有所改善,可谁知,帝辛初继位,这些人便变本加厉起来。
    前世,自己是怎么处理此事的?
    时间久远,帝辛倒是有些想不起来细节了,不过显然自己那个时候定然是雷霆震怒,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的,说不定就是血流成河的下场呢。
    不过此时此刻,看着面色潮红,眼珠子乱转的朝臣们,帝辛反而觉得好笑,这也就是欺自己罢了。
    帝辛往日里性子并不是那般平和,可是大家看着他一副乐呵呵的模样,还是忍不住地露出了失望的神色来。
    当然,这其中并不会包括王叔比干,王叔箕子,此二人皆为大商中流砥柱,不过比干与箕子截然不同。
    箕子倒是真心为大商着想,也是有那么四五分心思将帝辛当成了大商的统治者,并不像比干一般,面上忠贞无比,可是内里,鬼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了。
    况且,比干一直都是站在启这一边的,若是自己真的重用他,那才是见鬼了呢。
    帝辛看着箕子面露沉痛,斥责朝臣们喝酒误事,比干虽然也是紧随其后,可神色平和,微有焦虑。
    这般差异,究竟为何?
    帝辛会很淡定地告诉你,比干这是在等着自己发怒呢。
    不过重来一次,如何会让他得逞呢?
    “来人,搬美酒。”
    宫人闻言,自然是疾步前去,众人也慢慢地安静了下来,静候帝辛的处置。
    比干神色间泛起了一抹异样来,一闪即逝,不过还是被帝辛给捕捉了个正着。
    宫人搬来了二十坛子的美酒,然后烂醉如泥的朝臣们每人一坛,还略有剩余。
    帝辛带着清醒的众臣离开了此处,然后让他们喝个够,总之美酒管够。从今天开始,他们想和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久喝多久。
    至于国事,自然有自己啊,当然了,还有清醒的朝臣呢,若是人手不够呢?
    这还不简单,从天下招募便是,他还不相信了,这天下何曾少过官员?
    不过显然,大家也只当这是气话罢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以部族为重,谁会背叛了自己的部落,前往他国任职呢?
    帝辛也不多做解释,自己文有箕子,武有闻仲,怕什么呢?
    目前最为重要的是稳住当前的局势,然后再图谋其他。
    不过帝辛这般轻描淡写的就让一大批人成为了闲人,而且还是朝堂的中坚力量,这实在是让启与比干诸人不解非常。
    不过他们都明白的是,自己的这次图谋失败了。
    这是实情,大家的不甘心便成为了下一次图谋的理由。
    闻仲从宫中离开时,神情激动,还是无法掩盖住自己的震惊与兴奋,显然,这家伙只怕是从帝辛那里得了天大的好处了。
    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卷兵书罢了。
    当然了,这是帝辛自己亲手抄录的,并不是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震惊的然他目瞪口呆的轻、薄模样。
    不过,对于大能们的神通,帝辛更加地佩服了。
    闻仲开始积极地练兵,当然也是验证兵书中的种种奇思妙想,这本《帝辛兵法(孙兵兵法)》让闻仲这个王叔对于帝辛更加地佩服了。
    果然,帝辛从小便异于常人,确实是天定之人。
    闻仲的这种心思帝辛可不知道,不过从此,军队便牢牢地掌控在帝辛手中了,这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个极好的消息。
    在朝堂上饮酒的几位酒鬼们在大喝了三五日之后,终于扛不住地选择了认罪,显然,这位新帝是认真的,自己只怕是要搭上前程了。
    虽然有了这样的心里准备,可是在真的听到具体惩罚时,心中还是浮起了无限的失落。
    当然了,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公子启与王叔比干,这个主意就是他们出的,现在也该他们收拾烂摊子,最起码,要为自己筹谋一下生计才好呢。
    大家也顾不上显眼不显眼了,一涌而起,前往公子启与比干的府邸。
    两人简直要被这些蠢货给气死了,这是几个意思?这不是明晃晃地告诉别人,这是自己干的么?
    当然,比干和启还是被这些蠢货的愚蠢给气笑了,难道他们不知道,从他们失败求饶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是弃子了吗?
    竟然还胆敢大喇喇地找自己来,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不过这样一来,他们显然是无法再继续地隐在幕后了,一着不慎,虽然不至于全盘落输,不过众人看着自己的目光可并不大善就是了。
    这其中,以箕子为重,他简直无法相信,比干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不过箕子与比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好,所以除了鄙视一番之外,倒也无可奈何。
    最重要的是,箕子如今忙着替帝辛培养人才呢,显然顾不上其他人。
    当然,帝辛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也是其中的缘由之一。
    帝辛的心思,竟是谁也摸不透,这般仁慈良善?那是糊弄鬼呢。
    想要为官做宰的人多了,箕子选择的要么是资质上佳,要么是出身优良,总之各方面都有考量。
    这份名单自然也受到了帝辛的认同,虽然其中有那么几个看起来很不顺眼的纨绔子,可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
    不管什么时候,不都是看脸和拼爹么?
    即便是现在,谁也无法否认啊,所以,帝辛只能寄希望于箕子的能力了,将那些玩意儿掰正了才好呢。
    虽然是个大工程,不过现在他还不大着急,目前并没有要到打仗之时,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呢。
    帝辛即便有了文武重臣辅佐,可是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仍旧是远远不足的,不过此时,大环境下,显然想要网罗足够的人才其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除了自己培养之外,帝辛还是深深地想念着自己前世时那几位能臣干将。
    恶来,飞廉,费仲等人,谁不是可以抗衡一方的好汉?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完美的圣人,自然有很多的缺点,可是这些缺点在帝辛看来,是在接受的范围内。
    若果真上天降临一位完美无缺的圣人与自己,他倒是真的不敢用呢。谁能控制的住这样的朝臣?
    是以,只有有所求的臣子,才是帝王喜欢的。
    其实对于箕子,帝辛的观感最为复杂,这位王叔哪怕表现的十分地忠臣,可是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的心思了吗?
    显然不见得,他与比干相比,更加地看重大商而已,是以帝辛才会看重他,重用他。
    若是自己真的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他相信,王叔箕子,仍旧会选择落井下石,不过这一世,他不会让自己落到那个地步就是了。
    不过即便帝辛信心十足,手腕圆滑了许多,可是朝中也并不是一番平顺的,朝堂上争吵,争执,或者说是动手,这都是时常会发生的,对于帝辛来说,他的掌控力显然还有极大的不足。
    而且一改以势压人的帝辛让人看起来有些好欺负,所以很多人便肆无忌惮起来,反正大帝不过是一笑带过而已。
    在朝堂上的争斗,可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也没有人说什么谦让,肉谁有本事,那么就是谁吃到嘴里的。
    大家起初还是略有忌惮,可是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帝辛改了脾气,变的平和好欺负了,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了。
    在朝堂上,指责他的声音不断,不过不管大家的态度有多恶劣,帝辛都是一副包容宽和之态,这倒是大家乐见其成的,大帝虚怀若谷,实在是一件幸事。
    牛鬼蛇神们便都跳了出来,元神教(商朝是政教合一的朝代,不过后来神权和王权开始分裂,然后开始了争斗。)的神棍们似乎也都想掺和一脚了,他们想要什么?帝辛自然是明白的。
    当然了,除了这些人之外,自然也是少不了贵族们的,殷姓族人们对于帝乙的不满便加剧到了帝辛身上。
    他们强烈地要求恢复贵族会议制度,像现在这般,王权一统的局面真是让人看着不爽的很。
    这简直就是帝辛的底限了,帝辛知道,自己这半年以来的隐忍让这些人开始登鼻子上脸了。
    也该到大开杀戒之时了!他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虽然不知道这句话的笑点在哪儿,不过这其中的杀气也唯有自己知道。
    帝辛仔细地阅读完自己手上的竹简之后,嘴角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容,实在是与他这些日子以来的温雅不符。
    好在此刻,他是在自己的寝殿中,并无外人。
    这样的气势浮现,让系统也有些热血沸腾,看习惯了霸道的君主之后,还真是有些受不了懦弱之人,虽然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计策,可是还是觉得浑身的不爽啊。
    果不其然,在第二日的朝堂上,众人瞠目结舌,很多人面如死灰,谁也没想到,今日会迎来雷霆之怒。
    当然了,他们也是心服口服,至于不服气的,那都是垂死挣扎而已。
    箕子显然比这些人都更加地了解帝辛的底细,所以面带同情的看着这些依旧在作死之人,不过也没有要出声相救之意。
    他简直比帝辛更加痛恨这些家伙!
    是以,作死之人被拉下去之后,留下的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大帝竟然会这般雷厉风行,这下子,倒真是极大地震慑了一大批蠢蠢欲动之人。
    半年已然是极限了,若是再放任下去,谁之地会出现什么样的破事儿来;尽管启和王叔比干诸人都没有什么直接的损失,不过在朝堂上,他们的势力又损失了一大批。
    果然猪队友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让帝辛心里舒坦了许多,以为联合这些乌合之众就能让自己妥协么
    殊不知,恰恰是猪队友,让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里。
    大商的土地所有权都是握在帝辛手中的,他必须在此时此刻感激一下诸位先祖,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变革,是以才会让自己在法理上站的住脚。
    至于道义上,自己可是大商的大帝,谁有意见?来找自己说啊。
    这个时候,大商的占卜师似乎用处已经不大了,他已经有三四月没有见到帝辛了。
    鬼才知道,帝辛是不是又有了别的占卜师呢?
    不过最为恼火的还是启和比干,这次的失败颜面扫地其实还是小事儿,势力减损大半儿,伤筋动骨而又哑口无言,差点憋出了内伤,这才是最要紧的。
    帝辛对于这两人的丑态显然有很大的兴趣欣赏,甫一开朝,他便紧紧地盯着这两人的神态。
    果然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出好戏,尽管他们极力遮掩,可是这种屈辱还是让他们忍不住地露出了马脚来。
    若此刻不在朝堂,帝辛恨不得大笑几声,抒发一下自己的畅快。
    等着吧,这才是好戏开头呢,不要太容易地就落败,否则让自己太没有成就感了。
    当然了,这次他真的不介意剖心挖肝,看看比干王叔是否真的有七窍玲珑心,当然了,还是启,若是不让他实至名归,受到自己迫害的话,他是绝对不会承担这种罪名的。
    就当自己这是补偿吧,弥补一下自己的过失,总要名副其实才对,是不是?
    启气急败坏的模样让帝辛的心情愉悦了好几日,当然了,面上温雅的王叔比干似乎也砸了自己府邸?
    喔,不,这只是夸大其词罢了,王叔如何会做出这般鲁莽的举动来呢?反正帝辛是不相信的,而且还严词斥责了传播谣言之人,果然是明智的大帝啊!
    不过私下,帝辛洋洋得意的表情让姜后有些哭笑不得,帝辛的表情哪里有半点大帝的风采,反而像是打了胜仗的孩子一般。
    不过如此真实的表情,倒是让姜后觉得亲切许多,也许这才是真实的辛,并不是前一阵子让人觉得捉摸不定的大帝。
    总之,帝辛可不知道自己在姜后面前挽回了形象,这下算是好事成双,这一阵子喜事不断。
    王叔闻仲总算是给自己吃了定心丸,大商的新式军队有了雏形,帝辛心情更加欢悦,他带着几分迫不及待地秘密前往军营。
    当然了,还有象群战队也是新近训练出来的,战力如何,也唯有经历过的帝辛知道,别人还是带着无限的怀疑呢。
    帝辛秘密阅兵之事虽然说的是秘密,不过也只是小范围内的保密罢了,想要彻底地保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饶是大家都知道大商有一支神秘之师,可谁也没有见过他们的真面目,那么战力如何,人员组成如何统统都是未知数,不过这些迹象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大帝的野心极大,似乎并不满足现状的状况。
    当然了,东夷的存在一直都是大商的心腹之患,大帝既然有大志向的,这一仗,迟早是要打的,不过战争,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谁知道将来会如何?
    一直以来,大家都反对穷兵黩武,这也许又是自己的机会?
    反正启与比干便是这般想的,以他二人为首的大商殷姓贵族也是这个心思,帝辛或许是知道的,不过目前他不放在眼里就是了。
    不过此刻得到了飞廉恶来父子二人,对于帝辛来说,又是另一件好事儿了,此二人都是极善口舌之人,所以,帝辛重用两位对于贵族们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儿。
    自他父子二人入朝以来,已经有十数人受到了帝辛的惩罚,这不仅大大地涨了飞廉恶来父子的野心,也让贵族和朝臣们憎恨起了这两人。
    大家对付不了帝辛,难道连他身边的两条狗也对付不了么?显然,众人是不会认同此事的。
    是以,朝堂上三不五时地就会出现有人诅咒飞廉恶来的情况,起初二人也曾战战兢兢过,不过看着大帝的维护,时间久了,他们哪里还会保持警惕呢?
    这种自大的模样让帝辛看够了笑话,当然,费仲的到来也让帝辛有了足够的手段来阴别人了。
    虽然看不上费仲这种小人,不过对于他的诡计多端,帝辛还是颇为喜欢的,自己不想动脑筋时,有个人替自己分忧,拉仇恨值,真的不错。
    朝堂上有了费仲,恶来飞廉等人的加入,格局立即地便有了变化,之前是贵族,元神教与帝辛的争斗。
    现在么,就成为了贵族,元神教与费仲等人的恶斗,帝辛自己居中调和,对于朝堂的掌控,更加深入了。
    这算是好事儿,彻底地掌握了朝堂之后,当然,也是自觉有了完全准备,帝辛开始了自己的四处征战,东夷的威胁,西方大周的蠢蠢欲动,这些都是要在自己任内铲除了的。
    朝歌城,在听到了开战的消息之后,便立即地陷入了一片奇怪的氛围中,大家一边儿在憎恶战争,另一方面,当然是在极力地欢迎战争,开疆拓土,谁也无法免俗地陷入了这种狂热之中。
    底层的老百姓也许是最为厌恶战争的,不过这几年大商显然做了许多的准备,外加上老天爷给面子,风调雨顺,粟、稻收成不错,是以,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打仗就并不是那般可怖了。
    不过既然要打仗,那么领军人物就成为了目前最为重要之事,帝辛想要亲征的消息不知怎么地就传了出去,立即地惹来了一片哗然。
    大家起先是震惊,然后就是反对,即便众人不是很喜欢帝辛,可若是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大商可该如何是好?
    想想都觉得是一场灾难,不过帝辛对于自己很有自信,他本来就不是文弱之人,自有一身好本事,这个时候不去施展,难不成放着浪费吗?
    所以大家反对之后,瞧着帝辛态度坚定,蓝后也就放任了,不过对于闻仲领军,大家颇有微词。
    可是这支新军便是闻仲训练出来的,派别人去,那也要看是否能得到士兵的爱戴呢?
    大家都在极力地将自己人塞到帝辛身边,想要沾惹军功也好,想怎么着都行在,总之,恶来占了帝辛的贴身保镖之后,大家看着恶来的眼光就颇为不善。
    可恶来是谁?他本就是桀骜之人,才不会装孙子呢,反而会去挑衅这些人,不大不小的事儿三天两头地就能传到帝辛的耳朵里。
    对于帝辛来说,目前最为重要的便是东征,至于其他,一切都好说。

  ☆、第56章 商纣王2

帝辛要征战东夷,这不是一件小事,作为大商之帝,要亲征的消息是瞒不住人的,大家也都在等着帝辛的下一步举动,当然,还有就是闻仲新军的战斗情况。
    最近这些日子,根据有心人的发现,似乎情况有些不对劲,也不知道帝辛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总之越是神秘兮兮,越是引得大家想要探究。
    帝辛可不管那些,他只是将自己后期的兵戈茅箭都给提前弄了出来罢了,现在的这些武器在他看来,实在是太落后了,要打仗,除了要兵士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武器,战车了。
    既然要好东西,那干嘛不拿出来用呢?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帝辛之才,饶是到现在,还是处于一片震惊之中,帝辛果然有大才。
    这下子,闻仲与箕子倒是放心了许多,他们虽然也不会就真的多么的拥护帝辛,可好在精神上是希望帝辛强大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忠诚于这个国家,忠诚于殷姓王朝。
    对于帝辛来说,是否死忠其实并不重要,他现在喜欢的是忠于职守之人,恰好,闻仲和箕子两位王叔便是其中的翘楚。
    所以他才会重用此二人,大家各取所需,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省事儿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近则逊,远则怨,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彼此来说,都很好。而且帝辛自登基之后,就变的有些神秘兮兮的,这种距离感和恰到好处的神秘让帝辛看上去更加的威严和深不可测了。
    这让很多人,对于帝辛更加敬畏。
    敬畏是好事儿,帝辛对于为何为帝似乎是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他本来就比较随心所欲,重生之后更是如此,在谨慎的同时更加的放纵自己。
    帝辛也不知道是自己想通了还是怎么了,并不像之前那般地和臣子们搞好关系了,他最近正在酝酿着一件大事儿,等此次东征之后,他要在朝堂上给这些人一份大礼。
    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儿,不过帝辛高兴就行,至于其他人,哪里理会的那么多呢?
    众人可不知道帝辛的心思,总觉得帝辛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的也太过能耐了一些,似乎有些未卜先知的模样。
    如今的大商,别说是打仗了,就是要出门,都要占卜一番,用稻谷,用甲骨文占卜,所以巫使的作用和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帝辛自己也不例外。
    不过巫使们似乎真将自己给当盘菜了,对于朝堂之事的指手画脚显然无法让帝辛满意,所以,他酝酿了一盘大菜给巫使们。
    反正彼此差不多快要撕破脸皮了,也没必要再遮遮掩掩,等东征结束了,一切都好说。
    战争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这种向外扩张中,鲜血淋漓,饶是帝辛是个硬心肠之人,可重生之后,第一次遇见这般的大场面,在心情激荡的同时,也忍不住地生出了几分慈悲之心。
    况且,自己的大商要发展,要进步,这人口可是不能缺的。所以便有了这大批的俘虏。
    这一次,帝辛虽然也是随着老路子在走,接受了大批的降俘,可是他知道,终归是不同了。
    早早儿地,他就让人将那些稍微有点名望的俘虏们给弄死了,没有了这些人在其中挑拨,再加上这次的杀伐,他相信,俘虏们会乖乖的去替自己垦荒开矿的,而不是成天的想着暴动,想着复国什么的。
    杀伐虽然让人不喜,可是这震慑力还是杠杠的,跟随帝辛打了这一仗之后,很多人的眼神里有了敬畏,比如说这大巫使,帝辛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样。
    至于大巫使,现在的帝辛其实已经不放在眼里了,这大商虽然是自己在称帝,可是大部分的权力还是集中在大巫使的手中。
    从之前的政教合一到现在的双方分歧的无法调解,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彼此之间总是有一个胜利者的。
    从此次东征开始,大巫使心中便一直都有一个不详的预感,作为天神的使者,他对于自己身体的种种感知特别的敏锐和重视,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从甫一开始的战争到现在的胜利,这场征战比众人想的都要容易,闻仲的新军和新式武器显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以其他的高层贵族们,忧心忡忡,成天地在帝辛面前诉说着杀伤力太过彪悍有违天和之事。杀人太多,他们也怕啊!
    尽管心中不以为然,可是帝辛也是存了敬畏的,所以他立即地表示,自己回去之后会祭天告祖,祭奠亡灵,而且会减少对这种武器的依赖的。算是对这些人的安抚。
    当然了,暗地里,闻仲接到的命令就是,保护好武器的各种流程,一件也不能流落出去,若是让那些不安份的家伙们得到这东西,只怕是徒惹麻烦。
    闻仲自然也知道帝辛的言下之意,这弓弩兵戈,即便是损坏了,也会回收,然后才会发出新的来。
    青铜本就不易的,用来做武器就更是了不得,不过帝辛并不满足,还有比这更厉害的东西没有拿出来呢。
    东征结束,又有了大批的俘虏,关于这些人的安置就成为了一大问题,朝歌可没有那么多的地盘和粮食给俘虏吃用。
    大家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关于俘虏的处置是一个问题,剩下的就是封赏问题了。
    大家都拼死拼活的去了一次战场,总不能什么都得不到就空手而归吧。
    关于封赏的问题,帝辛本来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给点甜头算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别弄的那么僵,可是这些人竟然蹬鼻子上脸,觉得他好欺负是吧?
    帝辛是个小心眼记仇之人,偏偏他的记忆力又很妖孽,所以咬住了两个跳的最凶贵族,说起来也都是一家人,一个祖宗的殷姓人,何苦呢?
    看着这两人灰败的面色,帝辛叹气。
    大家都觉得这帝辛真是太不要脸了,得了便宜还卖乖,好家伙,这一下子就空出两个爵位,很多人激动的脸都涨红了。
    眼巴巴儿地一副髭狗看见了肉骨头似的,帝辛不置可否,既然收回了,那就是属于自己的,可别想再吐出来了。
    这里面,有两个人的封赏让大家心里很不满意。一个是飞廉,一个是费仲。
    这两人,一个只卖嘴皮子竟然能得到几十个奴隶,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名义上是帝辛的护卫,可是他都做了些什么啊,不过是在战场上捣乱罢了,帝辛这般重视这俩人,真是气煞了众人。
    不过刚刚帝辛才收拾了两个上蹿下跳的,这下子,大家也只能将闷气憋在心里,等着吧,总有机会收拾了你们的。
    帝辛总归是英明的,不过是受了这小人的蒙蔽和挑拨罢了,大家伙儿在心里这般安慰自己道。
    所以为了这大商的命途,自然是要诛灭了此等小人奸佞才行。
    作为王叔,比干显然比别人更加地有话语权,所以他几乎是每天上朝,都要和飞廉费仲等人掐架。
    之前帝辛还会装模作样地劝解调和一样,可是时间久了,他也同朝臣们一样,只当是看戏了。
    比干嘴皮子利索,可是费仲也不例外啊,他又有帝辛撑腰,狐假虎威的模样做的足足的,所以就算是比干想要弄死他,可是也顾忌着帝辛的态度,不敢轻举妄动。
    只能这般地僵持着了。
    比干和费仲等人的争斗让大家看足了好戏,当然,大巫使的不详预感也成真了。
    帝辛是真的对他们下手了,手里的权利一下子都没了,只剩下了一个好听的名头。
    国师!
    大巫使变成了国师,这听上去多么的高大上啊,很多人都在欢欣鼓舞,觉得帝辛这是在看重大巫使,可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手里没有权利了,剩下都是空的。
    国师,听上去高大上,可是只有一个建议权,至于其他的,全都完蛋了。日后,也许就只能当个老老实实的吉祥物了。
    这个时候,帝辛抛出了三公的理论来,一下子,将权利分成了三分,这三人位居大国师之下,不过是直接听命与帝辛,并不受其他人的节制。
    这可算是新鲜,帝辛的这个做法出来之后,大家也不管比干与费仲等人的争吵了,现在就想知道,这最后的赢家是谁。
    左不过就是那么几个人罢了,比如说箕子闻仲,呃,还有一个空缺,作为兄弟,作为叔叔,启和比干都有机会能得到这个职位。
    尽管两人现在是同盟,可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别说是叔侄了,饶是亲父子之间,又怎么可能会退让呢?
    不过两人也都算是聪明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就上钩,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帝辛也不着急,总归这就是个陷阱,他们跳不跳的,很多时候都不由他们的。
    帝辛重生,他觉得这是秉承天意的,所以一点儿也不会愧疚忧心,想要拯救大商,心狠手辣,这是必须的。
    至于手段,不过是辅助罢了,最为要紧的是,如何发展大商,让大商尽快地强大起来。
    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帝辛看的明白,可不代表其他人啊,当然,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知道罢了。
    比干和启之间依旧保持着亲密无间的模样,可是恰恰是这份儿客气,说明了很多问题。
    大商施行的是“内服官”和“外服官”两种制度,现在这外服官中,直接改成了“三公负责制”。这让很多人不习惯。
    主要是因为三公之前一直都是象征性的,并不会时常封赏,而且一定不会有什么实权,可现在倒好,一下子算是掌控了国政了。
    闻仲负责的便是军事,箕子自然是朝政,至于剩下空缺的一个,则是要将大商的律法给折腾起来。
    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