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一个黛玉三个娃-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云别看大大咧咧的,自从上次知道了惜春之事,心下就开始盘算起来,她手头拮据,唯一比较大的经济来源反倒是贾母时不时的赏赐。湘云也知道,自己现下一年有一大半时间倒都是呆在贾府,日子过得比之前轻松不少,这也要拜贾母所赐,因此也是日日承欢于贾母膝前。湘云和宝玉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自是与他人不一般,平素也经常一起笑闹一番,逗得贾母开心。
黛玉虽觉得宝玉不是良配,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记得原著里湘云的结局也是年纪轻轻,无儿无女就守了寡,与这相比,嫁给贾宝玉倒不能算上更差了。而且有康熙在的一日,荣府看在贾母的面子上,最多也就是降降爵什么的,康熙这人还是很顾念旧时情分的,做了贾府宝二奶奶倒真是吃穿不愁的。倒也在这件事上不发表意见。
话又说回来了,这湘云惜春正与黛玉笑闹之时,一个婆子被遣来叫惜春过去,说是薛家人快到了,叫姐妹们去迎接着。黛玉原本是可以不去的,毕竟薛家和林家平素没什么往来,但她也是这阵憋久了,于是和湘云说道:“咱们也去看看吧,听说薛家要在贾府长住,还有个姐姐呢!”湘云本就是爱热闹之人,便随着黛玉一起去了!
到了贾母处,王夫人喊着凤姐李纨三春姐妹一起出去迎接了。这凡事就怕对比,黛玉不禁想起自己入荣国府时王夫人的表现,心下一阵腻歪,推脱道:“黛玉不过是客居的小姐,就不好代行主人之责了!”遂于湘云留在贾母屋内,间或与邢夫人聊上两句。
没过多久,这薛姨妈母女就进来拜见贾母了,贾母让她们见过了贾府众人之后,也把黛玉和湘云介绍给了她们。黛玉还没想好怎么叫这两个人好呢?湘云是个急性子就冲出了口:“薛太太,薛姑娘。”黛玉忍俊不禁,也随着湘云这么喊了。
宝钗今年已经十二岁了,相比于黛玉和湘云两个半大小屁孩儿,颇有点女人的韵味了,倒是端庄地说道:“两位妹妹不要见外,唤我姐姐就行了。”
黛玉从上辈子到这辈子对薛家都没什么好感,只是淡淡地聊了几句,就带着湘云一起告退了!不过黛玉也没打算主动惹事生非,和薛家是淡淡的最好。
却说这薛宝钗虽然外表稳重,但实际上内心是最为好强,不肯屈居人下的性子,不然如何面上一副冷美人的模样,内里竟会发这‘热病’?未上京之前,在金陵的时候,她家财巨富,母亲三品诰命在身,又是抬过旗的身份,就连甄家也得高看一眼。到了京中,入了贾府,不仅贾家三位都是公府小姐,还有客居的两位也都是侯府出身,薛宝钗当下就存了暗暗较劲的心事。
林黛玉自是不知道薛宝钗还有着这种想法,在她看来,原著里的薛宝钗虽说也是汲汲营营,却也情有可原,毕竟她是个皇商出身,又没了父亲,哥哥还是个惹是生非的性子。现在薛宝钗的情况可比原著好得多了,她不仅有了半个旗人的身份,父亲兄长也都有三品头衔在身,想要高嫁一点也不困难,配宝玉这个五品员外郎的嫡次子,以黛玉目前的眼光觉得是低嫁了的,也不知宝钗是不是要弃了这棵歪脖子树,另觅高枝!
薛宝钗却是在这几个月遭受到人生最重大的一次打击。她素来是有着青云之志的,却是身份尴尬,小选大选都不能参加,其实薛宝钗知道,就算参加了,以自己祖上世代行商的身份,恐怕也是得不到什么好的!贾家的大姑娘元春是进了宫去做女官的,宝钗想着的是类似的一条路,进了宫做侍读,得了贵人的青眼,无论是留在宫里还是指婚皇室宗室,自己都是不亏的!再不济还能通过私下的路子,比如入了太子的宫里,让太子向皇上请封个侧福晋,哪怕先做个格格也是个办法。却不曾想这薛蟠的事一出,这无论是入宫还是入皇室的女子,都是要身家查的一清二楚的,自家哥哥装了个假死,到时候岂不是主动暴露了出来?这下竟是把这些想好的道路都堵死了。
入不了皇室,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公爵世家能袭爵的子嗣,但目前还封着公的人家两只手都能数的出来:舒穆禄氏的富善、瓜尔佳氏的颇尔喷、赫舍里氏的索额图、佟佳氏的佟国维,钮钴禄氏的阿灵阿,董鄂氏的彭春等等,个个都是家世显赫,世代清贵的人家,如何看得上自己这等人家?眼前这贾家也是公爵的门第,前朝夺了那么多爵位,也硬是让贾家给保留下来了,还是一门两爵呢!自己也听母亲说过,这贾家的老夫人可是奶过当今圣上的!看来这家也是有个好前途的。
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都是你有情我有意的,很快,这金玉良缘的事情就开始传的沸沸扬扬的了……
这贾家的下人最喜欢这种风流传闻,这有金的要和有玉的来配,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有鼻子有眼的,等到贾母想要遏止这股歪风之时,已经闹得是满城风雨了!贾母可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妇会这么顶着自己干,气得直摔了好几个茶杯才解气!
当日黛玉初见宝玉时,曾说起金陵一带假金锁之事时,那次王夫人先行离开了,她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出,贾母现下想起来了,那一日在屋里的丫头婆子还不少呢!倒让她找到了个巧办法……
没出几日,这薛家在金陵不慎上当受骗,买了那假和尚假道士贩卖的假金锁的传闻,也四下流窜开来,又把先前一股风给扭了过来!
这贾府下人多是知道这蟠哥儿打死人的事情的,这么想着倒对上了,这金锁非但没福,反而还招了祸事!正巧薛蟠前几日与宁府的贾珍贾蓉等纨绔一起出去吃酒吃多了,从马上摔下来断了腿,正养着呢,于是这假金锁之事似乎就更加坐实了,连王夫人都有所耳闻,不禁前去询问了一番自己的妹妹:“这金锁可是假的不成?这外面说的是越来越不像了!”
王夫人心中也觉得这金锁八成是假的了,让这薛姨妈和薛宝钗真是有苦说不出来!这倒卖假金锁的事情可以算是薛家丢了大人了,最后花了好大力气才平息下来,弄得灰头土脸的,自己总不能和王夫人说,这假金锁的事情是薛家鼓捣出来的吧!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而当薛姨妈和薛宝钗得知了这假金锁是林黛玉先前捅出来的,就彻底找到了迁怒的对象,难不成这林黛玉是真要和她们抢这宝二奶奶的位置?那可就别怪她们手下不留情了!
真可以说黛玉不去惹麻烦,结果这麻烦还是主动找上门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宝钗父兄的官衔问题 实在是想不出给什么职位好
内务府下属的几个院 比如上驷院卿是正三品 乾隆的淑嘉皇贵妃的爹就是这个职务
炮灰就大方点 给宝钗父兄设置的职位大概类似于这个 不过承袭方式又有点类似四品佐领那样世袭的
这些其实也就是个设定= =。。反正薛蟠这德行也会把官弄丢的。。。
☆、第十二回
这贾家和薛家上演的一出出一幕幕看的黛玉真是十分过瘾,如今黛玉每天的乐子就是等着紫雁打探消息,听八卦了!
对于宝钗这个三品官员嫡女盯上一个五品官员的嫡次子的行为,黛玉是怎么想也想不通,幸好有万能的深宫老嬷能说清一二。原来这清朝的袭爵制度是非常混乱的,弟弟传给哥哥,侄子传给叔叔这种都经常存在!黛玉想着历史上果毅公的传承,以及胤祥的亲王爵位传给了有个嫡亲哥哥还活着的嫡子弘晓,倒也明白了!这满人推崇学习汉人的规矩不假,但里面水分有多少可就不知了,且不论皇太极在除了褚英之外的四个嫡子都活得好好的情况下还能被推上皇位,就说这入关以后,康熙也是非嫡非长的,真要论子以母贵的话,佟佳氏再和爱新觉罗家祖上有渊源,那时可也只是汉军旗!
这爵位乱传,光明正大的理由就有好几条,无嗣,获罪,有功,这贾宝玉有功肯定是算不上了,可其他两条可都占得全得很!原著里贾赦可不就被推出来顶了缸,那王熙凤和王夫人身边的配房一起去放贷,周瑞的女婿都能开得起古董铺子,最后王夫人居然还能全身而退,王熙凤却凄惨被休!到时候康熙如果还在,念着贾母几分情,估计把二房和大房一撕掳开,这爵位不就光明正大落到贾政的头上了!
更不用说这贾琏在原著里就没生出过儿子,这无嗣也占住了,若是贾赦不获罪,贾琏袭了爵,最后没人继承,谁上?可不就是贾宝玉顶上了嘛,正好还把贾政绕了过去,不然贾政说不定还要传给贾兰的!
这么算计来算计去,这贾宝玉袭爵的概率倒是极大的,也难怪薛家打定注意巴着他了。看来这王夫人所求也是极大的,一个女儿送进了宫不算,对这儿子也是精打细算的,想把贾府所有的好资源抢到手……
这一分析开了,就觉得其中很是可怕,就连清哥儿在旁也不禁变色道:“难不成这贾府后宅,二房对着大房还有着阴私事不成?”
黛玉撇了撇嘴:“这二舅母可不是真的吃斋念佛的,有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呢!”
清哥儿有点被吓到了:“那咱们和二舅母一向关系不和,她会不会算计到咱们身上去?”
黛玉闻言倒是沉思了起来:这原著里贾家谋算林家最大的事是什么?不就是林家的家财吗?现在自己父亲活得好好的,那么她……停!自己父亲现在是活的好好的,所以王夫人拿不到这笔钱的,那如果自己的父亲过世了呢?
原本想着自己弟弟袭爵就没了问题,现下仔细算算倒是惊出一身冷汗!就算自己弟弟届时袭了爵又能如何?这王夫人岂是懂得“莫欺少年穷”之人,恐怕到时候拿家族势力一压,孤儿寡姐的,如何和四大家族抗衡?
自己原先以为只要防范甄家借着贾家向父亲下手即可,但却没想过这贾家会不会直接向父亲下手?这贾母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她的见识要比王夫人广,也知道自己父亲活着对贾家也有益,估计也就是袖手旁观罢了,可那王夫人与自己母亲有旧怨,又与自己姐弟结了新怨,目前她是这荣府的实际掌权人,派人对自己父亲做点事岂不是也很方便?倒时候不仅毁了自己姐妹的依靠,又谋算到了钱财,这生意,王夫人会不做吗?
林清见黛玉的眼神前所未有地阴沉,担忧地用还有点肉呼呼的小手推着黛玉:“姐姐,姐姐,你怎么了?难不成这贾府真敢不把咱们当亲戚看不成?”
黛玉让嬷嬷都退下,小声对林清说:“这贾府把咱们当亲戚,当表小姐表少爷,可不代表这是二舅母的想法!你以后再找兰哥儿就直接叫到这西跨院外头,别往他那儿多去了,真出什么意外可就晚了!”
林清不解地问:“二舅母有这么可怕吗?”
黛玉嗤笑道:“你也记事了,可还曾记得咱们刚上京时贾府是派什么人来接的?几个三等婆子就打发了侯府的公子哥儿,那时可还没见过二舅母呢!可就有这么大意见!最近这金玉良缘的事情,最后估计还是被算到咱们头上了,估计现在二舅母和梨香院那家恨不得生吃了咱们呢!眼下倒是你的大事儿了,可不能在这节骨眼出什么幺蛾子!”
原来这清哥儿最近想着试一试自己的功课,就报名了这一年的县试和府试,准备检验一下学习成果。一般对于像林如海这个级别官员的孩子而言,都是捐了个童生或者秀才,有直接从院试开始考的,也有直接从乡试开始考的,统称为“监生”,像林如海这种在盐政上的官员,如果死在任上留下遗孤,还有特别的抚恤方案,让黛玉又感叹了一下这职位的危险程度。不过监生出身的就算中了进士,地位也是不高的,当然对于满洲八旗出身的侯府子弟来说,中了进士其实完全也够用了。林如海自己是一场场考上来的,倒也不拘泥儿子以后怎么走,毕竟孩子还小!
一般来说,县试都是在二月份举行的,清哥儿原本打算是到康熙三十年再参加的。可是这康熙二十九年的京畿一代实在是事情一出接着一出,先是天灾,然后又是葛尔丹的消息,后来又要准备御驾亲征,再加上京城一带本就特殊,事情排的满满的,县试府试倒经常不在正常月份里考,像这次县试就推迟到了六月举行,府试要到八月。正巧八月林如海要回京述职,倒是正赶上了这一趟。林如海也是庆幸非常,本身自己上京是想给儿子摸摸底,再把老师给找好的,这下赶巧了,直接就当摸底考试了……
这县试府试参加的多是童子,古人有云十三老秀才,童生的年纪倒是不负其名,是以像林清这样五岁参考的倒也不少。县试和院试都是一日一交卷的那种方式,小孩子也没什么身体负担,到时候派人仔细看顾了,倒也不怕有人下什么黑手。
在清哥儿五岁生日这天,林如海的一封信倒是让林黛玉惊讶不已。
林如海是想把清哥儿的名挂到正蓝旗族学里。当然也只是挂名,林如海自是清楚那里的学习风气和老师质量的!黛玉自己出生在京城,倒是襁褓中就跟着林如海上扬州述职的。但她的三个弟弟却是出生在扬州,章佳氏这一支京里也没有旁支,因此黛玉的三个弟弟还没来得及记到这京里的族谱上,连户籍都是挂在了江南。上次林如海述职正赶上贾敏刚刚生产,身体已近油灯枯竭,林如海急匆匆地倒把这事给忘了,此番林如海回京也是要把他们的户籍重新申报到京里的,名字写到京里的族谱里的!
对于这姓名林如海自是深有一番体会萦绕在心头。他与马齐马武他们有所不同,马齐马武虽说听上去姓马,实际上马齐整个都是作为名字出现的,全名叫做富察马齐。而林如海的本名可不叫章佳林如海,他本名是姓章佳叫如海。当时参加科举的满人不多,汉人也喜欢组建个小团体,而读书人又很讲究同窗来往的。林如海祖上是军功出身,也没人给林如海个好的建议,只好硬着自己把名字变了下,由如海变成林海,而如海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字。结果被人喊着林如海这个不伦不类的组合,一直到了今天……
在江南的时候,为了融入这个文人圈子,自己也是干脆把自己当做姓林来处理,不过取名时留了个心眼,黛玉是女孩子倒是无碍,闺阁之名本就不会外传。几个儿子自己专门起了单字的名,原本是想着日后充为字的,却不曾想自家儿子这么快就上京了,也根本不需要在江南与人打交道,倒是自己多想了一步。现下满人考生多了起来,倒也不像当时那样被排斥得厉害了,还是给儿子起个正宗满名儿吧!
林清的大名于是就被一封信寄了过来,留在报名的时候写上,说是只管这么登记,剩下的事情交给父亲处理即可;至于团团和懒懒两人的大名,林如海表示还没有想好,等回京时肯定有了,到时候再说吧!
正是这清哥儿的大名把黛玉给震惊到了,眼瞅着“阿克敦”三个大字,哦不对,这前面还有“阿克敦”的满文拼写,黛玉自是反应了过来,自己的弟弟可是个大名人啊!一边盯着信看,一边就用诡异的眼神瞟着清哥儿,哦不对应该改口叫阿克敦了。阿克敦被姐姐盯得浑身不自在,眼见着团团和懒懒都在一边偷偷抿嘴,好像在嘲笑自己一般,阿克敦小朋友坐不住了。只见他正要把姐姐手里的信抢过来时,突然被黛玉狠狠掐住了脸颊,扯了一通:
好哇,这原来就是那个走遍六部,从两代帝王的天牢和死刑判决书中偷得性命的传奇性人物,还生了个顶顶有名的将军叫阿桂!自己倒是记得阿桂姓章佳,是正蓝旗的,怎么没往他爹那联系一下!原以为自己家都是被架空虚构出来的,没想到窜出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人来……
黛玉也懒得再去确认一下了,章佳氏虽也算大姓,根可是在镶黄旗,出了尹泰尹继善的那一支!这正蓝旗姓章佳的人家一只手就能数出来,再估算下年纪,十有八九错不了了……
到了县试这一天,下过雨的天气,倒是把这闷热给去了几分。黛玉早就联系好了贾琏,那考试地方离旗人区挺远的,请他帮着看顾下!阿克敦小朋友这几天一直处在亢奋的状态,黛玉倒也不去多叮嘱他什么。
这贾府的下人们都挺奇怪的,怎么这林家的哥儿怎么还要去参加县试?当初贾珠可是从童生开始直接考秀才的!黛玉对外则是宣称只是让大爷去考着玩的,让大家别太关注了。王夫人得知了此事则是暗暗嘲笑这林家也忒穷酸了,连给孩子捐个童生都不肯!但又想到了早逝的贾珠,不免又勾起了伤心往事,又暗自埋怨了李纨一回,对着那胳膊肘向西跨院拐、成天和林家大爷阿克敦混在一起的贾兰,更是好感度降到了极低点!
现在王夫人每天就想着怎么给宝钗好好造势,和贾母斗法;而薛家母女也是对黛玉恨得牙痒痒的,薛宝钗更是把林黛玉和史湘云都看做她通向宝二奶奶王座上的两块磨刀石障碍物了,三人都等着看阿克敦的笑话呢!林黛玉倒是无所谓,阿克敦今年只有五岁,考砸了又能说什么?历史上的阿克敦二十几岁中了进士,已经是难得的年轻有为了,在满人里更是鹤立鸡群,毕竟林如海这种未及弱冠就中了探花的满人真真是凤毛麟角了!
可惜这王夫人姐妹看笑话的想法是要落空了,争气的阿克敦小朋友成功考过了县试!虽说名次排在中下游,但黛玉也是喜出望外了。原来这林如海和林黛玉预测过,这阿克敦小朋友此番挺可能考不上的。这倒是因为林如海在江南呆久了,这江南的文人水平是天下最高的,底蕴尤其深厚,越是低等级的考试越是能显出差距来;另外就是林黛玉的教学质量其实是超出了林如海的预期了,黛玉如果知道了肯定要臭美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 ………………又臭又长的分界线…………………………
孝期科举之事还是在发这章的时候就顺便解释一下,打个预防针
清朝满族的守孝很不严格的 康熙在孝庄文皇后孝期还生了好几个娃呢 看过篇帖子光康熙朝康熙和他的儿子们孝期生子的事情就满满一列表了 当然了有人说康熙和皇子守孝是以日代月的 但别忘了三阿哥当时被削爵找的诡异原因,是在庶母百日内剃头。。。这样看规矩肯定是有的,只是连皇室都做不到罢了
二十七个月中 前二十五个月称为“正丧”
炮灰给的官方解释一:县试府试严格说起来是不能算正式的科举考试的。可以不算在守孝的范围之内。
官方解释二:自古就有奉遗命赶考的说法。古代应该就是孝期丁忧查的特别严,因为不可能奉遗命去做官吧?其他的包括孝期婚嫁都是有通融余地的,可想而知也都不算严。父母遗命让你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光宗耀祖,这都是可能的,既然成为了可能的,可想而知制度在这方面都不会特别严格。但是父母遗命不能让你做官,因为父母没有这个任命的权力,父母遗命也不能让你吃喝嫖赌,所以这些肯定比较严的。。
官方解释三:满人前二十五个月称为正丧 二十五至二十七这两个月 很多规矩都放宽
大家就当阿克敦小朋友去检验学习成果了吧。。。
我真正的想法其实是满人守孝这事相当不讲究的,拿皇室来说。皇子若是守孝以日代月,那么为什么胤祉会以庶母百日剃头的名义倒霉,按道理他只要守三天就完事了。皇子若是不是守孝以日代月,那么一堆皇子都在太皇太后、皇太后、温僖贵妃等人孝期内生娃的生娃约炮的约炮,又该当何解
孝期性生活、生子、婚嫁这些罪过比孝期科举要大多了 上行下效 皇室孝期、生育情况都是瞒不住众人的
打过预防针了= =再说孝期科举的我就不管啦
不过要不要拉宝钗同学出来教训林家一通不守规矩呢?XD
阿克敦小朋友的原名林清,想了想名义上保留吧,不过以后几乎都要叫阿克敦了> <
等到出了贾府再把章佳这个姓氏捡回来。。。毕竟红楼梦里面钻出个满人姓氏其实蛮诡异的。其实这之前几章我一直回避着用“林家”这个词汇,经常就是用侯府、林家姐弟等代替了,之后还是直接就写林家了。。。
历史上阿克敦的高祖貌似就是个三等侍卫 这里把他弄去列侯了。。囧
关于林如海这个名字和阿克敦改名的事情,写第一章的时候就有这个构思,写出来还是觉得挺诡异的。。。
再说林如海这个职位真的是相当危险,盐政是众矢之的,御史也得罪人,他这个曹大创出来的职位都占全了,贾母又有内部消息,惦记着他死再正常不过了,对于贾敏这个出嫁的女儿她若是还存着三分怜惜,对于贾敏的女儿估计也就剩一分了,对着林如海这个女婿就又远了一层,更不一定了。后文不会安排林家姐弟回扬州了,安全起见么。cp也点过了,这林如海肯定就不能死了,不过cp红楼part出来溜的机会不多
最后吐个槽 几乎每个人的鉴赏能力都是高过自己的创作能力的 回头看文别的不说了 bug一眼就能看出几个 比如第二章里面原来想写大夫的,一个手滑就写成了“太医”。。扬州哪来的太医?。。以后修文时候会改的,也不知道这章发出来的时候是不是有人指出来了。。反正表示一下我已经知道了。。。
☆、第十三回
自从阿克敦中了县试之后,黛玉突然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就是整理考试的题目!自己两辈子可是没经历过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滋味,但是能培养出个有出息的弟弟,也是自己的本领呀!黛玉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热情都投身于搜刮陈题,总结经验上去了,简直比阿克敦本人还积极!
而这薛宝钗自从在假金锁事件中丢了脸以来,倒是藏拙守愚了起来,见谁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端庄守礼的模样,再加上出手又阔绰,很快这贾家婆子们的口风就变了,对她是一片的夸奖之声!探春为了讨好嫡母,自是也对薛宝钗言听计从。
贾宝玉本身是个多情之人,他对林黛玉的不满也没坚持几个月,这些日子又常常来西跨院骚扰,搅得黛玉每每都要绞尽脑汁“请”他回去!这下来了位温柔可亲的宝姐姐,宝玉的心思又被勾走了一半,林黛玉自然乐得见这种变化,于是宝玉倒也有时往梨香院跑。
宝钗原本是得意不已的,以为黛玉的风头被自己盖住了,侯府小姐又如何,还不是被她赢下这一局!直到一日史湘云又来了贾府,湘云在黛玉的熏陶下自是懂得了男女之别,不再像是个懵懂的假小子般,但她素来便与宝玉亲密,自有一番深厚的兄妹之情,她一到贾府,宝玉原本往梨香院迈开的腿又转向了西跨院。湘云虽说也不放贾宝玉进西跨院,却经常心一软就和他一起去了贾母那儿,黛玉无事的时候也顺便和惜春一起跟着去,还会和宝玉多聊上几句,往往就是宝玉和湘云在前面说着,黛玉和惜春在后面跟着,这姐姐妹妹簇拥的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宝玉身上,这下宝钗那里可就更加门可罗雀了!
梨香院和贾母的屋子隔得本来就远,而探春住的就比较近了,于是宝钗就日日上探春那儿报道,探春为了讨好王夫人经常为宝玉做点针线,薛宝钗可算找到个好借口,就端庄地和她一起做女红,还经常拿那套“女子还是要以针线女红为主”“诗词书画本非女子正道”之类的话,作出一副大姐姐的姿态,训诫其他几个姑娘“这不合规矩”“那不合情理”的。这下惜春可倒了大霉了!黛玉湘云和她也就是在贾母面前见得多些,宝钗自然不好在长辈面前说这些话,又不好主动跑西跨院做那“不请自来之客”,于是两人可就听不到她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了!惜春却因为和黛玉湘云走得近,被宝钗给来了个“全场紧逼”,惜春素来喜欢画画,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她拿起画笔,这宝钗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自己不光要被她吓个半死,还要听她讲上滔滔不绝的一番大道理,什么“你年纪还小,不要被这书画之物带坏了性情。”“你年纪也不小了,这女红之物终是咱们女孩子的正务,万不可荒废了。”气得惜春那日就在来西跨院时大发了场脾气:“这一会儿年纪大的,一会儿年纪小的,我竟是不知道我究竟算大的还是算小的?”
黛玉湘云惜春三人都是丧母之人,平素就对教养的事情特别敏感,见到这外八路的宝姐姐成日拿着鸡毛当令箭,有机会就教育自己,还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嘴脸,不禁都对宝钗心下有所不满。
宝钗的计划却还没有停歇,她已经通过王夫人这个姨妈,与贾府的两个丫鬟牵上了线,一个自然是袭人,另一个却是紫鹃!
却说紫鹃到了西跨院之后,做的是二等丫鬟的活,领的却是一等丫鬟的份例,黛玉自然也是不想亏待她的,虽然没有给他多少信任,倒也在钱财之事上多贴补了一些。
但这紫鹃本身就是个有心之人,这贾府多少丫鬟都想飞上宝二爷的枝头,她自然也不是例外的。原著里她看出了贾宝玉对待林黛玉的特殊不一般,因此处处为黛玉谋划,就是希望把黛玉拱上这宝二奶奶的位置上,自己也好借机以后做个姨娘,爬上贾宝玉的床!而如今黛玉对着宝玉一直冷冷淡淡的,宝玉对黛玉也没有特殊的情分,紫鹃又开始讨好史湘云起来。黛玉倒也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原本也想把她送给湘云,也算祸水东引了,却被金嬷嬷劝道:“这长辈赐下的丫头,可是不能随意转送的!”而且后来与湘云交情愈深,也打消了这个念头。紫鹃却听说了金玉良缘的留言,她心念一转,居然向王夫人投了诚!
按说这贾家的家生子不该和袭人那般没见识,做一个耳报神的,但紫鹃实在是觉得在这西跨院呆着,与自己所想越离越远,索性就和王夫人搭上了线。
黛玉自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原先她想着把紫鹃供起来的,现在索性就让她去负责看管院里东侧内院通向贾府内部的小门,一来把她打发到边缘地带,二来贾母所赐也不好直接赶走,三来除去了这个耳报神还不知道有没有新的,不如就留着个已知的眼线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