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凤姐拍手笑道:“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是个人才吧。只可惜命薄,没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

    平儿笑道:“奶奶说糊涂话,不是太太生的,难道就有人看不起她吗?”

    凤姐叹道:“你不懂!虽然庶出看起来一样,但女孩子不比男人,将来出嫁时,有些人偏要打听是正出还是庶出,庶出的就不要呢。你知道,我这几年想了多少节省的法子,一家子没有一个不在背后骂我的。我如今也是骑虎难下。最近几年,咱家里入不敷出,可事情还是按老太太当年定好的规矩办,我想节省点,又怕人家笑话,也怕老太太、太太委屈。如果再不开源节流,再过几年就赔光了。”

    平儿:“奶奶说的对极了。家里还有那么多大事没办,婚丧嫁娶的,哪样不花银子?”

    凤姐:“咱先不考虑这些,你快吃了饭,听听她要说什么。机会来了,我正愁找不到左膀右臂呢:宝玉,不是干大事的料;大奶奶是个佛爷,不中用;二姑娘,我免谈,再说,她也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太小;贾兰,更小;贾环,就是只等热火炕让他钻的小冻猫。你说都是一个爹娘生的孩子,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还有两个人,宝姑娘、林姑娘,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的家务事,一个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只有三姑娘是个人才,嘴厉害,心眼又多,又是咱家正儿八经的人。如今她有这个主意,我也不孤单了。咱们有个人帮着,也能省省心。还有一件事我要嘱咐你,她虽然是姑娘家,心里却很明白,又比我知书识字的,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现在要捉鸡,肯定先拿我开刀,你千万别分辨,只恭敬的说驳的好就行了。”

    平儿:“你太小看我了,我刚才就是这么做的。”

    凤姐笑着说:“我是怕你心里只有我了,容不得别人说我半个不字。快来坐下,现在没人,咱们一块吃饭。”

    陪着凤姐吃完饭,嘱咐好丰儿,平儿来到探春办公室,只见院中寂静无声,人早走了。

 第五十六回 探春改革

    话说平儿去找探春,院子里鸦雀无声,婆子媳妇们早就走了。

    平儿进入厅中,她们姐妹仨正在闲聊,见她来了,探春叫她坐在小板凳上。

    探春:“我跟你们商量一件事,前几天采购头油、脂粉的采购员来领银子,说每位姑娘每月二两的脂粉钱。我觉得,这个钱跟刚才贾环、贾兰的学杂费是一个道理,属于重复支出。事虽小,钱也不多,但却是管理上的一个漏洞。”

    平儿笑道:“因为姑娘们不便外出,所以,只能交给采购员统一去买。”

    探春:“姑娘们每月有二两银子的工资,丫头们也有。用工资的钱去买这些不是能节省下一部分的费用吗?”

    平儿:“姑娘们的工资,说白了就是给的零花钱,并不包含这些。不过,经过我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好多姑娘还是自己花钱买化妆品。我猜,如果不是采购员领了银子没买,就是用极少的银子买些假冒伪劣商品,姑娘们用了不好,所以才自己花钱买。”

    李纨、探春都笑道:“你也看出来了。她们不敢不买,只是有时买的时间晚点。催急了,就不知从哪些批发市场买点假货糊弄我们。我们不敢用,所以,再用自己的工资,或叫奶妈、或叫哥哥弟弟的买些好的来用。”

    平儿点头。

    探春继续说:“所以,我觉得把买化妆品的这份钱就省了吧。钱花了两份,东西又白扔了一半。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去年年底去赖大家,你们看她家的园子怎么样?”

    平儿:“一般般,还没咱家的一半大,花草树木的也明显少多了。”

    探春:“我说的第二件事就是整顿大观园。我跟赖大家的女儿聊天,他们家那个小园子,承包给个人了,除了每天给女士供应戴的花、供给府上吃的蔬菜、鱼虾等,到年底还有二百两银子的租金。从那天起,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也是有价值的。”

    宝钗很不以为然:“你这话好像是纨绔子弟说的,你也是有文化的人,难道没看过朱夫子的《不自弃文》吗?”

    探春:“看过,我觉得那不过是勉励人的虚夸言辞罢了。”

    宝钗:“你才管理了两天家务,就变得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夸了,如果再出去见了大世面,那么连孔子也不会放眼里了。”

    探春:“你一个博古通今之人,难道没看过子书?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盗用了尧舜的好名声,违背了孔子孟子的主张)。”

    宝钗笑问:“下一句呢?”

    探春:“现在只能断章取义了,我再念出下一句,成了自己骂自己了。”

    宝钗:“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即可用,便值钱。你是个聪明人,这些大事没经历过,太可惜了。”

    李纨笑道:“不来这么玩的,欺负人家没文化咋的。叫了人家来,原来是听你们辩论的吗?”

    宝钗笑道:“学问是正事,把学问贯穿到小事情中,那小事情也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探春:“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说正事。咱们家的园子比他们家大一倍,如果我们也承包出去,那么我们一年就有四百两银子的收入。在园子里挑几个会园艺、能干的老妈妈来料理园子,一、园子有了专人照料,花草会越来越茂盛;二、园子里的花,太太、姑娘们可以免费戴,不糟蹋东西;三、老妈妈妈们能有些收入,也会更有动力管理园子;四、可以省下花匠、山石匠还有卫生工的工资。”

    宝钗听完,点头笑道:“太好了,这样至少三年都没有忍饥挨饿的了。”

    李纨:“好主意,太太听了肯定高兴。省钱事小,关键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利益与劳动挂钩,谁还不尽职尽责。”

    平儿在沉默了n久之后发言:“这事必须姑娘跟太太汇报。我们奶奶不好说出口,姑娘们在园子里住着,当嫂子的不说为小姑子们多想些福利,反叫人监管修理,图省钱,这事不好说。”

    宝钗走到平儿跟前,摸着她的脸说:“你张开嘴我看看你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晨到现在,你说的话一套一套的,反正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三姑娘的每一个改革方案,你奶奶总有不能做的原因。你们想想,如果这次真的让人承包了园子,那么,那人肯定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摘了。所以争吵在所难免。”

    探春笑道:“今早我一肚子气,见她来了,想起她平时好撒野的主子,就更生气了。谁知,她来了,像老鼠见了猫似的站了半天,我看着怪可怜的,气也就消了。”

    李纨:“趁今天清静,咱们把改革方案确定下来,也不枉太太信任我们一场。”

    探春:“平儿给你奶奶汇报一声,我们再做决定。”

    平儿:“好的吧。”

    说完走了,半天后依旧回来,笑道:“这种好事,奶奶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探春让人拿来园子里所有婆子的花名册,大家商量了商量,大概定了几个。传了她们来,李纨大概跟她们讲了讲承包的方案,她们很高兴。

    婆子一:“那片竹林我包了,每年除了家里吃的笋,我还可以再交些钱粮。”

    婆子二:“那片稻田给我吧,所有鸟雀的鸟粮我包了,而且,也可以交些钱粮。”

    老婆子们走了,探春问宝钗:“这几人靠谱吗?”

    宝钗:“叫唤猫不逮老鼠,嘴上越是说的好听的人,心里越想贪小便宜。”

    探春又指出三个人来,平儿拿笔来做了记号。

    她们三人说:“老祝妈办事老练,老公和儿子都是养竹子的,竹林交给她,没问题。老田妈是种地的,把稻田交给她,最好不过了。”

    探春:“可惜蘅芜苑和这么大的两片地,竟没有经济作物。”

    李纨笑道:“怎么没有?现在的香草市场很火的;还有的玫瑰、蔷薇、月季,把这些花草风干了卖到茶叶铺里,就有钱了。”

    探春:“那么,去哪里找花匠呢?”

    平儿:“宝姑娘屋里的莺儿她娘。”

    宝钗:“这不行,这么多人闲着没事,我再弄个人进来,别人会说闲话的,。不如我给你们推荐个人。”

    众人异口同声:“谁?”

    宝钗:“茗烟他娘——老叶妈,跟莺儿她娘是好朋友,也是个诚实的老人家。老叶妈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莺儿她娘。这么办,又公道又稳妥。”

    李纨、平儿:“这真是极好的。”

    探春叫了婆子来,一一给她们安排工作:“某人管某处,除了应该上缴的财物外,剩下的都归你们,年终算账。”

    这时,问题又来了:

    探春主张不能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的钱上缴财务总管,添一层管主,多剥一层皮。这样对承包人不公平,还是有大观园直接管理好。

    宝钗的意见,允许承包人以利养利。这部分钱归园子里管也麻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的。不如把园子里所有的花销都让她们承包了去,把该上交的钱买了姑娘们的化妆品,还有宠物们的食物。不用再去府里的财务领钱,你算算能节省多少。

    平儿笑道:“一年算下来,也有四百两银子了。”

    宝钗:“一年四百、两年八百,虽然还有剩余,但她们辛苦一年,也该让她们剩下些补贴补贴家用。还有,就是从剩余的钱里再拿出一部分分给那些不是承包人的老妈妈。她们每天关门看园子,伺候姑娘们出入,还要抬轿子、撑船,园子里有了收入,也应该分给她们一些,这样她们才不会抱怨。”

    婆子们听了非常高兴,不受财务总管的辖制,又不用跟凤姐打交道,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于是,个个摩拳擦掌:“保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那些没有承包的老婆子们也高兴:“不干活还有钱拿,太好了,就是有点不好意思。”

    宝钗笑道:“你们也别客气了。以后,多辛苦点,别整天躲着喝酒赌博就行了。本来这事不归我管,但是姨娘说妹妹们还小,托我临时照管园子。我今天替你们争取了这个额外的收入,你们也应该配合我的工作才是。”

    众婆子簇拥着宝钗,欢呼雀跃:“姑娘请放心,姑娘这么替我们着想,我们再不领情,天地不容!”

    正说着,林之孝家的进来了:“江南甄家派人送礼物来了。”说着,把礼单递上去,探春接了。

    上面写着:皇宫专用各种缎、各种纱、各种绸七十二匹。

    李纨:“用大大的红包赏他。”

    这是大事,她们立刻汇报了贾母。

    贾母令她们都过来,看了看礼物说:“甄家送礼与众不同,我们用上等红包赏了男人,马上就会有女人来请安。”

    话音刚落,有人来报:“甄家四个女人来请安。”

    贾母:“快请!”

    四个女人进来,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女人了,穿戴跟主人也没什么差别。

    贾母让人拿来四个小板凳,让她们坐了。

    贾母:“什么时候到的京城?”

    刚坐下的四个媳妇又站起来回答:“昨天到的。今天太太带着姑娘进宫了,打发我们来请安。”

    贾母:“家眷们都来了吗?”

    媳妇们:“只有太太带着三姑娘来了。”

    贾母:“订亲了吗?”

    媳妇们:“还没有。”

    贾母:“你们家哥儿也是跟着老太太?多大了?上学了吗?”

    媳妇们:“是的,哥儿今年十三岁,很调皮,经常逃学。因老太太疼爱孙子,所以,老爷、太太也不太敢管。”

    贾母:“这不跟我们家情况一样吗?你家哥儿叫什么名字。”

    媳妇们:“叫宝玉。”

    贾母对李纨说:“他们也叫宝玉。你快叫出我们的宝玉来,让这四个管家娘子看看,比你们的宝玉怎么样。”

    一会儿,几个媳妇簇拥着宝玉来了。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真奇怪了,跟我们家的宝玉长的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在你们府上,还以为是我们家的宝玉也进京了呢。”说完,拉着宝玉的手问长问短。

    贾母:“两个宝玉谁长的好?”

    李纨:“从她们的话中,就知道两个宝玉长得一样了。”

    贾母笑道:“哪有这么巧的事,大家子的孩子养的娇嫩,除了脸上有残疾或者特别黑丑的,看起来都差不多。”

    四人笑道:“长的一样、淘气一样,不过,你家哥儿比我们家哥儿脾气好。我们家那位,别说拉手了,他的东西碰一碰都不行,他使唤的都是女孩子。”

    四人话音刚落,李纨姐妹几人不禁笑出声来。

    贾母:“我们家的宝玉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不然不管长的怎样,也该打死了。”

    四人:“我们家的宝玉在家里无法无天,别人想不到的话他偏说,别人想不到的事他偏做,天生一副刁钻古怪脾气,不爱上学,老爷太太恨得没办法。”

    说话间,王夫人回来了。那四个人请了安,也就告辞了。

    贾母逢人便说:别人家也有一个宝玉,而且长相性情都一样。

    宝玉不信:这样的谎话我不信,不过是那四个人奉承老太太罢了。

    史湘云坚信世上肯定还有另一个宝玉:“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比如蔺相如和司马相如,重名,再比如孔子和阳虎,长的一样。

    宝玉还是不信:长相一样,名字不一样;名字一样,长相不一样。哪有长的一样名字又一样的巧事。

    宝玉坐在床上苦思冥想,想来想去睡着了:他恍恍惚惚来到一座花园,对面来了几个丫鬟。

    丫鬟说:“宝玉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宝玉:“我偶然到此一游,姐姐们就带我逛逛吧。”

    众丫鬟笑道:“原来不是我们家的宝玉。”

    宝玉问:“你们这里也有个宝玉吗?”

    丫鬟正色道:“我们叫宝玉可以,老太太说这样可以保佑他长寿,但是你一个臭小厮也乱叫,小心他打烂你的皮。”

    其中一个丫鬟说:“咱们快走吧,宝玉看见了又该说这臭小厮把咱们熏臭了。”

    宝玉纳闷:难道另一个宝玉并不是传说?

    边想边去了一个院子,只见屋里床上躺着一个人,旁边有几个丫鬟做针线。

    床上的少年叹了口气,一个丫鬟说:“宝玉,是不是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了。”

    床上的宝玉说道:“我听老太太说,京城里也有个宝玉,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去了一个花园,几个丫鬟叫我臭小厮。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宝玉,他却在房里睡觉。”

    宝玉急忙迎上去:“我来找宝玉了,原来你就是宝玉。”

    床上的宝玉下来拉着宝玉的手:“这不是梦吧?”

    宝玉:“这不是梦。”

    忽然有人说:“老爷来了。”

    两个宝玉皆惊慌失措,一个宝玉拔腿就走,另一个叫道:“宝玉回来。”

    袭人听见宝玉梦中叫宝玉,不禁笑了,推醒他问:“宝玉在哪里?”

    宝玉迷迷糊糊,指着门外说:“他出去了。”

    袭人:“那是镜中的自己,老太太说,镜子不能冲着床,明天把床挪进去吧。”

    一语未了,只见王夫人派人来叫宝玉。

     

 第五十七回 紫鹃试探宝玉

    王夫人要带宝玉去拜见甄夫人,宝玉很高兴,换了衣服去了甄家。甄家的构造跟贾家大致相同,宝玉问过甄夫人,确定了甄家的宝玉并不是传说,宝玉彻底信了。

    第二天,宝玉去看黛玉。黛玉睡午觉了,紫鹃坐在回廊里晒着太阳做针线。

    宝玉问:“昨天夜里咳嗽的厉害吧?”

    紫鹃:“好些了。”

    宝玉:“阿弥陀佛,总算好点了。”

    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了,真是新闻。”

    宝玉:“这叫有病乱投医,兴许念念佛就好了。”说完,看见紫鹃穿着薄薄的棉袄,外面穿着一个夹背心,伸手摸了摸说:“穿这么少,还坐在风口里,最近又流行h几n几的,你再病了,屋里的那个可怎么办呀。”

    紫鹃:“以后咱们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天大似一天了,叫人看了多不好。那么多人背地后说你,你也不注意。姑娘经常嘱咐我们,不让我们跟你说笑。你没感觉到最近她总是躲着你吗?”

    说完,站起身来去别的屋了。

    宝玉听完这些话,就像被人泼了冷水一般,瞅着竹子发了会呆。又见祝妈来挖笋修竹,便怔怔的走出来,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找了块山石坐下,不觉滴下泪来。

    这样坐了两三个小时。雪雁从王夫人家拿了人参回来,忽然扭头看见了桃树下冥思苦想的宝玉,心里疑惑:“这么冷,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听说春天是精神病反复的高发季节,莫非他又犯了呆病?”

    雪雁走过去蹲下来看了看宝玉,笑道:“想什么呢?”

    宝玉见是雪雁,便说:“你们姑娘不是不让你们跟我说话吗,你快回家吧。别让人家看见了又说闲话!”

    雪雁以为是宝玉又受了黛玉的气,也没多想,就回去了。

    黛玉还没醒,雪雁将人参交给紫鹃。

    紫鹃问:“太太做什么了?”

    雪雁:“也在睡午觉,所以等了半天。我和玉钏儿姐姐坐在下房里说话等着太太,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叫我,我就出去了。你猜什么事儿,原来是她来跟太太请假,参加她兄弟明天的送殡仪式,她的小丫头吉祥儿没衣裳,想借我的月白色缎子袄。我想她们一般也有两件的,肯定是怕去那种脏地方弄脏了,自己舍不得穿,所以借别人的。她平时跟咱们也没什么交情,所以我就回绝了她,我说:‘我的衣裳都是姑娘叫紫娟姐姐替我收着呢,我回去还要请示她。我们姑娘现在病着,别耽误了您老出门,你还是借别人的吧。’”

    紫鹃笑道:“你这鬼精灵,自己不想借还得把责任推到我和姑娘身上。”

    雪雁:“姑娘还没醒呢,刚才我看见宝玉坐在那里哭,是谁给了宝玉气受?”

    紫鹃:“在哪里?”

    雪雁:“沁芳亭后桃花树下。”

    紫鹃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嘱咐雪雁:“如果姑娘问我,说我一会就回来。”

    说着,出了馆,直奔沁芳亭找宝玉。走到宝玉面前,含笑说:“我就说了那两句话,不过是为了大家好,你就跑到风地里来哭,吹出病来吓唬我。”

    宝玉勉强笑道:“你说的有理,既然你这样说,肯定别人也会这样说,将来都慢慢的疏远我了,所以,我才伤心。”

    紫鹃挨着宝玉坐下,宝玉说:“刚才面对面说话你都嫌挨的近,这会子怎么又坐过来了?”

    紫鹃说:“你忘了吗,前几天你们两个说话,你刚说了一句‘燕窝’赵姨娘就过来了,你也没再往下说。我正想问你呢。”

    宝玉:“也没什么要紧事,我想宝姐姐毕竟是客人,总跟她要显得太那啥了。所以,我在老太太面前略微透露了些风声,可能老太太又跟凤姐姐说了。我听说,现在一天给你们一两燕窝了,也就没再说这事。”

    紫鹃:“原来是你说的,多谢你费心!我还奇怪老太太怎么会让人每天送燕窝来呢,这就对了。”

    宝玉:“这样吃上二三年就好了。”

    紫鹃:“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哪里有闲钱吃这些。”

    宝玉吃了一惊:“谁?往哪个家去?”

    紫鹃:“你妹妹回苏州老家。”

    宝玉:“撒谎!苏州虽是原籍,但没了姑父姑妈,无人照看,明年回去找谁?你骗人!”

    紫鹃冷笑道:“你也太小看人了。难道除了你们贾家族大人口多的,别人家就只有父母了吗?我们姑娘来时,是因为年龄小,虽然也有叔伯,但毕竟不如亲生父母,所以,接来住几年。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肯定要送回林家的。总不能林家的女儿在你们贾家住一辈子吧?林家虽穷的没饭吃,但也是书宦之家,肯定不会落人耻笑。所以,早,明年春天,晚,明年秋天,就算你们家不送,林家也会派人来接了。前天晚上姑娘跟我说,叫你把小时候玩的东西她送你的送回来,你送她的她也整理好了放在那里了。”

    宝玉听了,如晴天霹雳一般,也不说话,只呆呆的坐在那儿。

    忽然看见晴雯来找:“老太太叫你呢,谁知道你在这里!”

    紫鹃笑道:“他问姑娘的病呢,我告诉他他还不信。你们快去吧!”

    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涨,忙拉着他的手,回到。袭人见他这样,吓了一跳,以为是被冷风吹的。仔细一看,宝玉眼珠发直,嘴边流着哈喇子,给他枕头,他就睡;扶起他来,他就坐,倒了茶,他就喝……

    众人见他这样,慌乱起来。不敢跟贾母说,先派人叫来了李嬷嬷。

    李嬷嬷看了半天,问宝玉话,也不回答,用手摸了摸脉门,在人中处使劲的掐了两下,还是没反应。

    李嬷嬷说了声“可了不得了”,“哇”的一声搂着宝玉放声大哭起来。

    袭人急忙拉她:“让你老人家来看看怎么回事,我们好回老太太、太太去,你怎么先哭起来了!”

    李嬷嬷捶胸顿足:“这回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辈子的心了!”

    袭人等知道她岁数大了见多识广,信以为真,也都哭起来。

    晴雯比较理智,把刚才的情景告诉了袭人。袭人听了,一溜小跑来到馆,见紫鹃正服侍黛玉吃药,也不管不顾了,怒气冲冲的问紫鹃:“你刚才跟我们宝玉说了什么?你快去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

    黛玉见袭人满面泪痕,举止不像以前,也慌了,问:“怎么回事?”

    袭人哭道:“不知道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冰凉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人中也不疼了,已经死了大半个了!李妈妈说不中用了,在那里搂着大哭呢,现在恐怕已经死了。”

    黛玉一听,李妈妈这见多识广的过来人都说不中用了,那么肯定是不中用了。“哇”,将刚喝进胃里的药一口呛出,抖肠搜肺的大咳了几阵,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前捶背,黛玉趴在床上喘息了半天,说:“不用你捶,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吧!”

    紫鹃也哭了:“我也没说什么,就开了几句玩笑,谁知道他就认真了。”

    袭人:“你还不知道他么,那傻子经常把玩笑当真的。”

    黛玉:“你说了什么话,快去跟他解释清楚,也许就会醒过来了!”

    紫鹃连忙和袭人去了。

    贾母和王夫人早就来了。贾母一见紫鹃,两眼出火,骂道:“你这个小蹄子!跟宝玉说了什么?”

    紫鹃:“就说了几句玩笑话。”

    宝玉见了紫鹃,“嗳哟”了一声,哭出声来。众人这才放下心来。贾母以为紫鹃得罪了宝玉,把她推到宝玉跟前,让他打她。

    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嘴里说:“要走连我也带走。”

    贾母纳闷,问紫鹃。紫鹃说,因为一句要回苏州的话惹了祸。

    贾母流泪:“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句玩笑话呀。你这孩子平时挺聪明的,怎么这么糊涂起来!”

    薛姨妈劝道:“宝玉心实,与林姑娘又是从小一块长起来的。这会子说要走了,别说实诚孩子了,就是个冷心肠的人也要伤心。老太太和姨太太尽管放心,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吃两服药就好了。”

    正说着,林之孝家、单大良家的都来看宝玉,贾母:“难为她们想着,让她们进来吧。”

    宝玉一听“林”字,便满床闹起来:“快打出去!林家的人来接她们了。”

    贾母忙说:“打出去吧!”又安慰宝玉:“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她的。”

    宝玉哭道:“不管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

    贾母:“没有姓林的,姓林的我都打出去了。”又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子了,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就听我这句话吧!”

    众人答应着,也不敢笑。

    宝玉忽然抬头看见博古架上摆着的一只工艺西洋船,便指着乱叫:“那不是接她们的船来了?”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给他。宝玉藏在被子中,笑道:“这回走不成了。”一面说,一面紧紧拉着紫鹃不放。

    一会儿,王太医来了,薛姨妈、王夫人等到里屋回避。贾母端坐在宝玉身边,王太医给贾母请了安,给宝玉诊脉。紫鹃在旁边,只好低了头。

    王太医:“世兄这病是急痛迷心,古人云:痰迷有别,或气血亏柔,或急痛壅塞、或……”

    贾母:“停。别跟我背书,你就说严不严重吧。”

    王太医忙躬身笑道:“不严重。”

    贾母:“既然这样,快开药方。好了,我让他给你磕头去,如果耽误了,我打发人拆了你的太医院。”

    一会儿,宝玉服了药,真的安静了许多。但是,他就是不放紫鹃走,说紫鹃走了就回苏州了。贾母无法,只好让紫鹃留下,把琥珀派到黛玉屋里干临时工。

    到了晚上,贾母、王夫人见宝玉没什么大事了,就回去睡了。一夜派人来问了好几次。李奶妈和宋妈妈等几个年老的都守在旁边,有时宝玉会在睡梦中惊醒,不是哭着说黛玉走了,就是说林家来接了。每次醒来,紫鹃都要安慰好长时间。

    第二天,宝玉慢慢好了,因怕紫鹃回去,所以偶尔也表演一下躁狂症。紫鹃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惹的宝玉这样,心里后悔不已,尽心伺候着宝玉,没有一点怨言。

    没人的时候,宝玉拉着紫鹃的手问:“你为什么吓我?”

    紫鹃:“谁知道哄你玩的话你也信了。”

    宝玉:“你说的有情有理,哪里像是玩话。”

    紫鹃笑道:“那些话真的是我编的。林家真的没人了,就算有也都是很远的亲戚,老太太也不会放林姑娘走的。”

    宝玉:“就算老太太同意,我也不同意。”

    紫鹃笑道:“你现在大了,亲也订好了,过二三年娶了媳妇,眼里还有谁?”

    宝玉又吃了一惊:“谁定了亲?定了谁?”

    紫鹃:“年底我听老太太说,要给你定下宝琴姑娘呢。”

    宝玉:“终于有人比我傻了!那是句玩笑话,宝琴姑娘早就许配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