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孽海情天梦红楼》作者:心愫

内容介绍:

这是一个昏庸腐败的宦官之家。
几个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年青人生活在这里。

这里有道貌岸然的长辈,欺上昧下的官僚,
吃喝嫖赌的官僚子弟,附庸风雅的文人,颐指气使的主子,草菅人命的统治者。

公公与儿媳私通,嫂子与小叔子眉来眼去,还有贪恋男色的公子……
最终;他们淹没在腐朽的世俗中,死的死、散的散,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 同人 搞笑 王爷 丫鬟 豪门
 第一回 通灵宝玉的炼成 (一)

    第一回通灵宝玉的炼成贾雨村的发迹史

    从前有座山,这座山没有庙也没有老和尚,只有数不清的万壑千岩。此山名为大荒山,因这里盛产石头,所以女蜗娘娘就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了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来补天。补天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巨石就把它丢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孤零零的留在了地上,眼看着同伴们都上天为人类做贡献去了,心里难免会有些许的遗憾和忧伤。因为这块石头经过女娲娘娘的煅炼之后,已经通了灵性,它不再是一块冰冷的、没有追求的普通石头了,它也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好在它的精神追求在不久后就得以实现了。

    那一天,没有一点预感的石头正在黯然神伤,忽然看见远远地走来了两个人。等走到跟前,石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僧一道,见两人生的骨骼清奇、相貌不凡,石头心里不禁暗喜,心想自己的出头之日终于到了。

    俩人也许走累了,就一屁股坐在石头边休息。先说些云山雾罩的神仙玄幻之事,然后又话锋一转,开始聊红尘中的荣华富贵。听到此处,石头禁不住动了凡心,不得已,只好口吐人言:“两位大师,弟子方方正正的没手没脚,不能给二位施礼了。刚才听你们谈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心里羡慕得不得了,也想去享乐一番。你们别看弟子生的粗壮不堪,但心却稍通灵性。望大师慈悲为怀,如果肯带弟子到凡间走一遭,大师的恩德,弟子将永世不忘。”

    “善哉,善哉。”神仙毕竟是神仙,听到石头说话竟然一点也不惊讶,要换做普通人早吓得尿裤子啦:“你以为红尘中只有乐事吗?非也,难道你没听说过‘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吗?(石头被丢在荒山野岭不知多少年了,我想它除了女蜗娘娘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听说过这八个字呢。)你还是不去的好!”

    石头在心里摇了摇头。既然凡心已定,大师的话哪里听得进去。它苦苦哀求,恨自己不能生出两只双手拉住大师的衣袖。两位神仙知道此刻说什么石头也听不进去了,就叹息了一声说道:“好吧,我们就带你去享乐一番,但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可不要后悔呀。”

    “不会,不会。”石头终于乐了,虽然别人永远看不到它的笑脸,但是,它内心已经乐开了花(如果它有心的话)。

    “不过,你这个样子……”两位大师看了看石头沉吟了一下:一来,这块石头又大又笨不好携带;二来,就算他们施仙法不费力气带入尘间也就只能当做一块垫脚石。(这垫脚石可够壮观的)。

    “罢了,我们施法帮你变变样子吧。”大师说完,那僧人便口念咒语,一块巨大的石头瞬间就变成了一块晶莹透亮的美玉,而且,还缩到扇坠那么大小。那僧人托在手掌上,笑道:“总算像块宝贝了,我再在上面镌刻上几字,让人一看更像奇物。”

    “不知大师要带弟子到什么地方?”石头千恩万谢之后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不要多问,到了你就会知道的。”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大师怎么可能告诉石头呢,既然你要去凡间,那就不管好坏去好了。

    石头虽然内心忐忑,但是毕竟就要离开这块不毛之地,它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它透过僧人的指缝望了望那些补天的弟兄们,心理终于平衡了:你们继续为人民服务吧,我也要去享受幸福啦。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然见一块大石上刻了许多字,细细看来,原来就是无缘补天的那块石头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后面还有一首偈(ji颂的意思):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译文:我没有才能去修补那残破不堪的苍天,白白的在人世间生活了这么多年。这里记载的是我生前死后的经历故事,请看到的人抄录到人世间去做奇闻流传。

    ——译文来自《红楼梦诗词赏析》,著作者:刘亮。本文所有诗词译文均出自此,不再另注。

    空空道人看完,便对石头说道:“石兄,这段故事,你自己觉得有些趣味,想流传百世,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几个不同寻常的痴情女子,虽有点小才情,也没有班姑(既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才女)、蔡女(指蔡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的德行和才能。我就算抄了去,恐怕人家还不愿意看呢!”

    石头笑了,开始引经据典,此处略去若干字(相信大家真的不愿意看)……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的这个经历,绝对可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是不同于那些理朝廷治风俗(理治之书)和着意渲染色情(风月笔墨)之书的。

    不明白这个没嘴的石头怎么这么能说,反正把空空道人说的动心了。空空道人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终于同意了石头的观点,于是抄了下来。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经过十年的反复修改,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题名《金陵十二钗》,一部旷世之作《红楼梦》就这样问世了。这其中,还经历了几次书名演变,具体的演变过程请参照刘心武先生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里面讲的非常清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满纸上好像都是荒唐的文字,字字句句却浸透着我心酸的眼泪。人人都说我太过痴情,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好了,下面故事正式登场。

    当日地陷东南(神话故事:共工与颛顼zhuanxu争帝,共工氏撞断昆仑山,西北的天柱塌了,自然天就向那个方向倾斜了。天向西北方倾斜下去,东南方翘起来,就将东南方的地维崩断了,因此大地就向东南方倾斜。),东南方有一个地方叫姑苏阊门(苏州的别称)。当年的姑苏城不仅是繁华,那是相当繁华。用曹雪芹的话说就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外有个十里街(势力街),街内有个仁清巷(人情巷)(《红楼梦》一书用人名地名谐音寓意,不再一一作注。)巷子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被人们称作葫芦庙(这个地名相信好多人都熟悉,因为后面的章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曾出现在中学课本里)。庙旁住着一户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他的原配妻子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是很富裕,但在本地也算个名门望族了。甄士隐生性恬淡,不喜功名,每天就是种种花、养养草,外加喝点小酒后乘兴吟吟诗,陶冶一下情操。美中不足的是,甄士隐已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只有一女,叫甄英莲(真应怜),今年三岁。

    一个炎热的夏天,大概是刚刚吃完午饭吧,甄士隐先生闲来无事在书房中打发无聊的时间,看了一会书后,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此睡法不科学,据专家说,此睡法时间长了可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疏导,还可诱发青光眼。但是,那天午后,甄士隐还是以这种不科学的睡姿朦朦胧胧睡着了。事实证明,睡姿不正确还容易做梦。因为,甄士隐同志就做梦了……

    甄士隐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忽然他看见了一僧一道,俩人边走边谈。

    “你准备把这块蠢物带到哪里去?”道人问。

    “现在正好有一大伙风流冤家要转世投胎,趁此机会,我把这蠢物夹在他们中间让他去经历经历。”僧人笑着回答:“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因为得到赤瑕宫神瑛侍者的日夜浇灌,这株绛珠草竟修炼成一株仙草,变成了一个女人模样,整天在离恨天外游荡,饿了吃蜜青果,渴了喝愁海水。但是因一直没有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所以,此女一直郁郁寡欢,内心深处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正好近日神瑛侍者忽然想下凡了,就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看来神仙下凡也需要排队的)。警幻仙子考虑到正好绛珠草的灌溉之恩还没解决,就问她是否愿意陪他下凡。绛珠仙子正有此意:‘他给我的是甘露之惠,我没什么可以还他的,就把我一生的泪水还给他吧!’”

    绛珠仙子说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一个柔弱女子能有如此决心和毅力把毕生的泪水都为一个男人而流也是勇气可嘉的。

    “好吧,还泪之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看来这段故事一定很精彩了。”道士有点惊讶:“我们趁机也下凡超度几个,岂不也是一场功德?”

    “你先同我去警幻仙子那里把这蠢物交代明白,然后,等这群风流冤家投胎完毕,我们再去。”

    甄士隐先生在梦中听得很清楚,心想他们说的“蠢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来到了大师面前,弯腰施礼:“两位大师好,刚才你们说的弟子虽不能完全明白,但也受益匪浅。只是不知这蠢物是何东西,能否让弟子见一面?”

    “这蠢物与你有一面之缘。”僧人说着就把那块玉递到了甄士隐手中。

    甄士隐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上面镌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要仔细看时,僧人说:“幻境到了。”然后一把从甄士隐手中夺过玉,与道人过了一块大石牌坊,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还有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译文:当假的被当做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没有被当做有时,有也就成了没有。

    甄士隐刚想跟着两人进去,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他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定睛一看,窗外烈日炎炎,窗下的芭蕉叶无精打采低垂着脑袋,刚才的梦已经忘了一大半。这时奶妈正抱着英莲走过来,甄士隐看英莲长得粉妆玉琢,越来越乖巧可爱了,不禁伸手接过来抱在怀中,玩耍了一会,就抱到街上看热闹去了。

    在街上又玩了一会儿,刚要回家,只见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头上长着黄癣,赤足;那道士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到了他们面前,那僧人就大哭起来:“你把这个爹娘白养活有好命没好运的孩子抱在怀里干什么?快点给我吧!”

    我想,甄士隐刚才的梦不是忘了大半,而是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不然,生得这么骨骼清奇的俩人他不可能没有印象吧?他只当他们说的疯话,也不理睬,抱着女儿就要走。那僧人看他并不相信,就指着他哈哈大笑,嘴里念了四句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第一回 通灵宝玉的炼成 二

    甄士隐听得明白,他犹豫了,想问问他们的来历,却听见道人跟僧人告别:“我们就此分手,等三劫后,我们在北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会和,一同去太虚幻境销号。”说完两人不见了踪影,甄士隐想这两人定有些来历,后悔自己刚才没问明白,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甄士隐正独自纳闷,见迎面又走来一人。这人是隔壁葫芦庙里寄居的一个穷书生,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好复杂的说)。贾雨村是胡州(胡诌)人,出生于衰败的仕宦人家,家道破落以后,只剩一人的贾雨村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姑苏城,寄居在这里发愤图强,用功读书,准备有朝一日进京考取功名,重整家业。

    贾雨村看到甄士隐倚门眺望,于是上前施礼说:“老先生,你一直在这里眺望,莫非街上有什么好看的吗?”

    “没有,没有,呵呵。”甄士隐笑了:“刚才女儿哭闹,我抱她上街玩耍来着。你来得正好,我正无聊,陪我进去聊一会吧。”说完,把女儿递给家人,和贾雨村进了书房。

    沏上茶,俩人刚聊了几句,忽然有家人来报:“老爷,严老爷来拜。”

    甄士隐不好意思的跟贾雨村说:“抱歉,我先失陪一会儿。”

    “老先生不必客气,我是常客,没关系的。”

    甄士隐去前厅接待严老爷去了。贾雨村闲着没事随便翻看着书籍解闷,忽然听见窗外有女子咳嗽的声音,便起身往窗外看去,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摘花。这丫鬟长得虽不是花容月貌,但也有几分姿色,眉清目秀的,贾雨村不禁看呆了。

    丫鬟采完了花刚要走,猛抬头看见书房的窗前站着一个人,此人长得面阔口方,剑眉星眼,虽穿着破衣褴褛,但是却一副贵人相。心想:这一定就是我家主人常说的贾雨村了,主人曾说此人将来必前途无量,看长相,主人说的没错。想到这里,丫鬟不免又回头看了两次。

    贾雨村看丫鬟回头看他,以为是对自己有意了,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认定此女子慧眼识英雄。此时的贾雨村胸怀远大的抱负,不相信自己会如此落魄下去,所以当周围的人都投以他鄙夷的眼光时,丫鬟的几个好奇眼神就勾起了他无限的遐想。贾雨村的心里瞬间打定了主意:这女人我要定了!

    妙龄女子上街最好不要随便回头看男人,就算这个男人生得三头六臂,也不要好奇而轻率的回头,不然会让人误会的哟,再比如唐伯虎和秋香……好在这些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果你不幸被一个龌龊不堪的男人误会,那么,你会惹上很多麻烦的。

    贾雨村等了一会儿,佣人告诉他严老爷要留下吃饭了。他便抄小道回到了破庙。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甄士隐陪家人吃完饭,想起孤苦伶仃的贾雨村,忙又命仆人在书房备了一桌酒席,自己亲自到庙中邀请贾雨村。

    而此时的贾雨村正在破庙里独自感伤,自从那天甄老爷家的丫鬟对他两次回眸后,他就一直念念不忘。人在落魄时,哪怕是一个无关感情的眼光,只要这个眼神不是厌恶、不是鄙夷,也足以让人感觉心潮澎湃。今天正值中秋,望明月,思佳人。贾雨村随口念出了一首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吟罢,想起自己凄苦的身世,感叹着自己生不逢时的命运,不禁仰天长叹,又高吟一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后两句正好让走来的甄士隐听见:“雨村兄抱负不浅。”

    “哪里哪里。”贾雨村笑着说:“不过是随口念了两句古人的诗罢。老先生来有什么事吗?”

    “今夜佳节,恐雨村兄孤独寂寞,特备了一桌酒菜,邀请雨村兄到敝斋饮一盅。”

    “承蒙厚爱,盛情难却啊!”

    俩人说着来到了甄士隐家的书房,酒菜都已摆好。入座后,只见推杯换盏,酒到杯干。

    席间,两人还就当前的形势展开了热烈的交谈,贾雨村同志向甄士隐先生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恼,最后两人达成共识:甄士隐资助贾雨村白银五十两,冬衣两套。本月十九日乃黄道吉日,这一天送贾雨村进京赶考。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直喝到三更天(三更是子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凌晨1点),二人方散。

    贾雨村走后,甄士隐回房睡了一觉,直到日上三竿,他才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中,想起昨晚的交谈,意欲给贾雨村写两封推荐信。打发家人去请时,家人告知:贾老爷今儿五更就进京去了,让和尚转达老爷,读书人不在黑道黄道,来不及面辞了。甄士隐听了,只得作罢。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赏花灯,甄士隐让家人霍起(祸起)抱着英莲去看社火(各种杂戏)。看了一会儿,霍起想解小便,就把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嘱咐她不要乱跑。等他解完小便回来时,早已不见了英莲的踪影。大冷的天霍老先生急得汗都出来了,这可是老爷的命根子呀,丢了怎么成?他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沿着姑苏城找了半夜也没找到,唉!干脆跑吧,反正赔是赔不起的。他一溜烟跑到他乡去了。这下子可苦了甄士隐夫妇,老两口年过半百好不容易生了这么个女儿,就这么给丢了。甄士隐又差人出去找,还是没结果,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月,天天以泪洗面,不久,两人都病倒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

    三月十五,庙里炸供(做油炸的食品供神),和尚们不小心,油锅里的火喷到窗户上燃着了窗纸,一场火灾就这样发生了。那时房子大都是木头制造的,不像现在的水泥钢筋墙。火势瞬间蔓延起来,把一条街烧得如同火焰山般。虽然期间有不少人参与了救火,但是哪里救的过来。只可怜甄士隐家就在葫芦庙的隔壁,早就烧成了一片瓦砾。所幸,甄士隐夫妇和家人的性命都保住了。甄士隐捶胸顿足,恨命运不公。无奈之下与妻子商量,变卖了田地,投靠丈人去了。

    甄士隐的丈人名叫封肃(风俗),虽然也是农民,但也算农民中的小康人家了。甄士隐领着一家子狼狈而来,老丈人心里很不高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再怎么落魄也不能来拖累丈人家不是吗?但是,人来了也不能撵出去,每天将就着给点脸子看也算出出心中的怨气吧。

    甄士隐把变卖田地的钱交给老丈人,让他帮忙买点房屋和土地,一家人总算安置了下来。但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种地不行,也不会理财,眼看着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了。

    甄士隐没法不穷,他太实在了,他当初一股脑的把钱都给了老丈人,谁知那老头不是个省油的灯,连哄带骗的赚了他有一半的银子。就算这样,还人前人后的说甄士隐不会过日子,整天好吃懒做等等。把甄士隐气的呀,也没地方说理去。连悔带恨,贫病交加,人眼看这就要不行了。

    这一天,甄士隐挣扎着拄了拐杖到街上散心,忽然来了一个跛足的道士。道士疯疯癫癫,嘴里还唱着小曲(我真佩服甄士隐的眼神,此道士连梦中那次他见了三次了,居然一点没印象!):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听了,问道士:“你说的什么呀,满嘴都是‘好’呀‘了’呀的?”

    道士笑道:“你能听出好了,证明你还有救。万事万物,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我这首歌,名字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是有慧根的,一听就明白了:“我把你这首《好了歌》解释出来如何?”

    道士笑道:“说来听听!”

    此处略去几百字……我们只说译文:(译文出处——《红楼梦诗词赏析》作者,刘亮)

    那简陋的房屋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曾经被朝笏堆满了象牙床;那生满衰败的野草和杨树之处,当年可是歌舞升平的地方。曾经的画栋雕梁如今结满了蛛网,绿色的纱窗却糊在了原来的破窗之上。说什么青春美貌年华正好,为什么转眼间就已经白发飘飘?

    昨天刚刚把去世的爱人埋入黄土,今夜就和他人同床共枕。说什么金银满香富贵无双,为什么转眼间沦为乞丐受人诮谤;正在概叹着别人短命而丧,哪料想自己一回来就一命夭亡。自以为教子有方,却难保长大后不堕落为贼寇强盗;本想着为女儿找一个富贵婆家,谁料想会流落到烟花巷?

    因为嫌官职太小,反而招致枷锁扛在了肩膀上;昨天因为贫穷还珍爱那件用来御寒的旧衣服,今天却因为富贵嫌弃紫色的蟒袍太长。乱哄哄的社会就像戏台一样,一个唱完了一个又走了上来。一个个错把功名利禄、妻子儿女当做人生的追求目标。多么荒唐啊!

    到头来都像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一样的徒劳无功。

    甄士隐说完,那疯道士拍手叫好。

    “走吧!”甄士隐把道士肩上的布袋子扛到自己肩上,病也好了,也不回家,就跟着道士走了。可怜他的结发妻子封氏,哭得死去活来,派人到处寻找,哪里能找得到!无奈,只得跟以前的两个丫鬟做些针线勉强度日。封肃虽然天天抱怨,但事以至此,他也没什么办法了。

    一天,甄家大丫鬟在街上买线,忽然听到吆喝声,原来是新太爷到任。这丫头看到众人抬着轿,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员坐在轿上。丫鬟愣了:这人如此面熟,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可思来想去,也没想起来。

    到了晚上,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本府太爷差人传话来了!”封肃听了,吓得眼都直了,不知自己惹了什么事。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 冷子兴演说

    话说封肃听到太爷传话,早已经吓得屁滚尿流。

    “快请出甄爷来!”差人一进门就不停地嚷嚷。

    “小人姓封不姓甄。”封肃脸上陪着笑,心里不停地打鼓。

    “不姓甄你凑什么热闹?一边待着去。”公差不耐烦地瞪了封肃一眼:“甄爷在哪?”

    “您是说我女婿吧?我女婿姓甄,不过已经出家两年了。”

    “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真’‘假’,太爷让我们来请甄爷,我们就来了,既然他是你女婿,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我们回去也好交差!”说完,不容封肃再说什么,推拥着就出去了。封家人惊慌的不得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在忐忑中等到二更天,封肃欢天喜地的回来了。一家人一哄而上,七嘴八舌问到底怎么回事。封肃说:“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是女婿的老相识。刚才从门前经过时看见娇杏那丫头买线,以为女婿搬到了此地,所以就派人来寻了。我告诉他女婿已经出家,那位太爷伤感了好一会儿。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派差役去寻,务必帮我们找回来。临走还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夫人听了,伤感了一夜。

    第二天,贾雨村派人送来了二封银子和四匹锦缎答谢甄夫人。另外,还有一封密信给封肃,想讨娇杏丫头为二房。封肃高兴地屁滚尿流(看来,这人就这么点出息,不管高兴也好,害怕也罢,就只会屁滚尿流了),他巴不得去奉承新太爷,撺掇着女儿连夜把娇杏丫头用轿子送去了。

    做爹做到这个份上,真不知以后怎么面对自己的女儿。先是把女婿逼的出家,然后又把女儿的贴身丫鬟送去拍马屁!

    对贾雨村两次回眸的就是娇杏丫头,没想到当年不经意的回头竟成就了一段姻缘。一年后,娇杏生下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半年,贾雨村的结发妻子因病医治无效,死了,贾雨村就给娇杏转了正,从此娇杏正式成为正室夫人。这真是: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那年,贾雨村同志拿着甄士隐送他的银两进京赶考,他没有辜负甄士隐对他的期望,顺利考中了进士,现在他已经升到了本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有些人一旦做了官就不知所以然了,贾雨村也不例外。在做了知府以后,他开始徇情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而且,他还依仗自己的才能欺侮上级官员(上级官员是好欺负的吗?),在贾雨村的眼里,除了金钱就剩他自己了。终于,他的上级领导看不下去了,找了个机会告了他一状。皇帝大怒,立即革职!圣旨一下,当地官员无不拍手称快,齐声欢呼:皇上圣明!

    贾雨村内心虽然悔恨,但表面却很淡定,他谈笑自若的交待完公事,在别人或诧异或耻笑的眼神中,把贪污来的赃款和一家老少送回原籍,自己拍拍屁股游山玩水去了。

    一天,贾雨村游玩到了维扬(今扬州),听说今年朝廷派的鹾(cuo)政(管理盐务的官员)叫林如海。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是前科状元,官职:兰台寺大夫,祖籍姑苏。现被皇帝任命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这林如海出身贵族豪门,祖上是世袭的列侯,到他这代应该是官五代了。只可惜这林家跟甄家一样,都缺儿子。甄士隐是没儿子,林如海倒有个三岁的儿子,谁知,去年偏偏又死了。虽然他也有几房姨太太,但他注定命中无子,无论如何就是生不出儿子来。

    林如海的原配夫人贾氏生有一女,乳名黛玉,今年五岁。这黛玉生的容貌清秀,而且天资聪颖,夫妻俩视若珍宝。又因膝下无子,就把女儿充当男孩子来养,平时教她认认字,读读书。眼看黛玉今年五岁了,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了,就想给她找个家庭教师。

    贾雨村到了扬州后,病了,感冒了,想吃药,没钱!只能在旅馆里躺着。就这样熬了一个多月,终于痊愈了。幸好此地还有他的两个朋友,请他们帮忙,介绍到林黛玉家当庭教师了。

    从此,林黛玉带着两个伴读女童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因黛玉身体柔弱,所以功课安排的非常轻松。

    一年后,林黛玉的母亲病了,而且是一病不起,撒手西去了。别看黛玉年龄小,在母亲生病期间侍汤送药很是孝顺。古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嫡长子或承重孙(长房嫡长孙)要守孝三年,闭门读书,这叫守制。怎奈林黛玉本就体弱多病,又因最近哀伤过度,所以一直请假不上课。

    那时的家庭教师不像现在是按小时收费的,他们是年薪制。所以贾雨村在林黛玉请假期间也不用找兼职,反正不愁吃穿,就转悠着玩吧。

    这一天,风和日丽,很适合郊游,贾雨村信步来到了郊外。隐隐的他看见群山环绕的茂林深竹里有一座破庙,残垣断壁、门巷倾颓,门前挂着“智通寺”三个字。还有一副破旧的对联: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看了,心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