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敛财人生-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家如今的日子虽然还穷,毕竟家里也是儿子多,但这时候的穷富跟人有没有本事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张狼剩就属于对上能逢迎,对下能摆平的那种人。在生产队上,很有几分威望,有个啥事,自然而然的,他就把自己摆在那中人的位置上。
  他先是摆着长辈的谱,把金家这哥几个假意的骂了一句,“……一个个的四六不懂的,喝了点猫尿就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了?你李家大叔那是谁?那是你大哥的老泰山。如今新社会那是不讲这一套了,搁在旧社会,这是正经的姻亲长辈,叫你们跪下你们就不敢不磕头的身份……”
  说着给金老二使眼色,把手里的酒杯塞到他手里了。
  扭过脸又笑着跟李家说:“……都是年轻人,喝了点酒,是不是?那牙齿还有咬着嘴唇的时候呢,亲家之间打打闹闹的,这打了闹了,一家人还得是一家人。金家那边我都不用问,我就能替我老哥哥拿主意,咱是为了咱城子,我这大侄子的,你们呢,也都是为了自家闺女的。咱们别的不谈……两好合一好,我这二侄子给敬一杯酒,老哥哥你喝了,咱们收拾席面重整旗鼓,好好的把这喜事办完……”说着,又把金老二往前一推,话却是对李家说的,“老哥哥,别的不看,只看我这老脸,咱把这一杯干了……”
  好说歹说的,李家老爹喝了一杯金老二递过去的酒,这事就算是这么了了。
  男人们还顾着个面子,说不闹了,多少的不愉快暂时都得压着。
  女人这么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整了点吃的端上去,李家那丈母娘全程耷拉着一张脸,一会子将衣襟撩起来擦一把鼻涕的,桃花娘进去就劝:“他亲家母,赶紧吃……往后就是一家人,闺女还要搁在这头过日子呢……先吃饭……吃完了再说……”
  吃完了不把闺女带回去,你就别闹。
  吃吃喝喝的都是大家都凑来的,这回的婚礼预算算是超支了。
  林雨桐自己都饿的前心贴后肚,可灶上哪里还有工夫管新媳妇?何小婉袖子往起一挽,叫英子一起,“走!二姐!没人管咱们咱们自己不能饿着。”
  其他亲戚该走的都走了,只剩下来的晚的李家了。
  如今也都吃的七七八八了,三个媳妇进厨房的时候,厨房差不多可以用狗添过的来形容,真的太干净了。
  “刚进他家门就叫饿肚子?”何小婉再厨房找吃的,嘴里抱怨着,手里却利索的很。好容易翻出一点没煮过的粉条,她直接给拿出来了,那个一大捆子,得有四五斤吧,她都拎出来,“二姐,烧水!”
  英子给锅里添水,林雨桐直接坐到灶膛前面开始升火了。
  何小婉找了蒜葱姜这些东西扒拉了,切了一堆,最后还用最后一点油再锅里炝了一下。
  粉条出来,再凉水里过了一遍,出来把臊子往上一浇,再放点醋和辣子。
  不知道是不是干架干累了,林雨桐都忍不住吸溜了一口口水,怎么就觉得那么香呢。
  前面金大婶好容易把李家那边的祖宗送出大门了,结果一回头瞧见自己厨房的烟囱还冒烟呢,她以为是不小心失火了,撒丫子就往厨房跑,再院子里忙着的几个儿子一见他妈那样,不明所以之下,跟着就跑。
  门被金大婶一脚给踹开,结果就看见三个新媳妇蹲在灶膛前,一个端着一个盆,头埋在盆里吃的正欢呢。
  林雨桐不用看都知道自己的蠢样,嘴里沁着来不及吸溜进去的粉条,抬起脸睁着眼看着一脸错愕的公公婆婆连带着大伯子小叔子。
  这德行把四爷都吓了一大跳,但到底是四爷嘛,赶紧出声缓解尴尬,“……还有没,我也饿了。”
  林雨桐愣愣的将手里吃了一半的都递给四爷,“……挺好吃的。”
  金老三噗嗤一声就笑,进来抢了何小婉手里的,“傻老娘们,就知道吃。”
  这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谁家的新媳妇是这样的,进门头一天,躲在厨房里偷吃还被婆家给逮住的。
  英子讪讪的,把手里的给了金满川,就招呼老五,“还有,给你也调一碗?”
  老五只要有吃的就好,叫‘二姐’叫的可亲热了,跟着往厨房门口一蹲,连声的应好。
  这要是只是儿子在,金大婶非骂的整个太平公社都听见不可。没这么败家的,那粉条干的四五斤,煮出来十好几斤呢。要是当菜吃,够一家子吃上三五天了。
  如今可好啊,一顿愣是给霍霍完了。
  人都说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如今干啥行不行的还没看见,但这吃东西,那真是吃啥啥没够啊。
  何小婉轻轻碰了碰林雨桐,叫她看婆婆的脸色。
  林雨桐不用看也清楚,起身正想着怎么说能叫老太太的心里好受些,结果还没说话呢,外面传来金满城的声音,“妈……调上一碗,多放点醋,点上香油……仙儿还没吃呢。”
  仙儿是李家姑娘大嫂子的名字,姓李名叫李仙儿。
  金大婶直觉的一口气憋在胸口。这主动偷吃的儿媳妇比起还要自己伺候的儿媳妇,好像还是偷吃的可爱一些。
  别管金大婶心里多憋气,但林雨桐知道,今儿晚上金大婶睡的格外的香甜。那呼噜声,在她这边都能听见。
  晚上闹洞房闹到很晚,以金老二和金老三那边最为热闹。
  反正是睡下的时候,都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门窗关严实,和谐的时候得忍着,把四爷的肩膀只怕都咬破了。
  这就是住在一个院子里不方便的地方了。
  茅草屋子根本就不隔音,谁办事不是悄悄的。
  第二天一早起来,四爷给小老太那边挑水去了,林雨桐在屋里收拾呢。比如说着窗帘炕围子,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今都能做起来。
  坐在炕上,靠着窗户,一抬眼就能看见院子里。
  四个媳妇没一个进厨房的,知道进去也没用,家里没吃的。
  谁进去谁尴尬。
  还是金老头出去,回来拉了半架子车的新挖出来的红薯,算是这两天的饭有着落了。
  这是还没到挖红薯的时候,地里的红薯还在地里长着呢。只怕是找了生产队,人家算是提前借给金家的吧。
  反正头一顿饭吃的就是蒸红薯。
  本来金家的人口就多,九口人大部分还都是壮小伙子。如今一天就进了四口人,光是这十三口人吃饭,都能把人给累死。
  别指望今年的秋粮,今年的秋粮下来都是要给别人还的,把全部的粮食还上,都不够。
  反正就是今年还了去年的债,今年咱们再借新债。
  人口多,那红薯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的蒸。出来往簸箩里一拾,往出一抬,就行了!这就是一顿饭了。
  林雨桐挑了两个细长匀称的,觉得这样的红薯里面的细丝少。她自己一个,四爷一个,个头中不溜的,吃了暂时顶饿,但也不至于多的叫人塞不到肚里去。
  金大婶心说,一个个的看着都不笨,至少吃的时候都挺会挑的。以前还只儿子们的时候,都是不敢挑的,给谁什么就得吃什么。如今这儿子不再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别人家的丈夫。没看见一个个的都挑了好的给自家男人吗?但这她能有意思吗?人家还不都是心疼的是你儿子。
  她只得胡乱的拿了一个塞给老五,一扭脸就见自家大儿子磨磨蹭蹭的挑了一个小的蹲在一边吃去了。金大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大儿子在爹妈兄弟和媳妇的眼里,如今就是里外不是人。
  刚要问呢,金老头给他爹妈送了吃的出来就先开口了,“老大,怎么不见你媳妇?”
  金满城闷声闷气的,脸色不是太好看,“不舒坦,不吃了。”
  本来还算是不错的气氛瞬间就降到了冰点。
  金大婶气哼哼的给大儿子又塞了一个大的过去,嘴上的语气却不好,“不爱吃就别吃。惯得那毛病。”
  金满城蹲在角落里,将小红薯啃完了,大的原模原样的放下,扭身回了屋子了。
  吃完饭其实是没啥事的,结婚头一天,队上都没叫上工去。
  林雨桐借着要去畜牧站的借口拉着四爷出门了,“……人家乔站长去了,我想着买上两斤糖,给同事送回去,当时回礼了……”
  这是应该的。
  金大婶爽快的很,“那就快点去。”还从包里翻出五毛来,要是买硬糖块,这也够买一斤的。
  多少是个意思。有这个心,林雨桐就觉得金大婶跟小老太说的差不多,在大面上,还是讲道理的。
  虽然是借口,但林雨桐也没真空着手去。给站长副站长都拿着酒,同事一人小半斤的水果糖。就是做饭的寡妇和看门的老余头都有。
  完了又专门看了看那两头猪,当着乔站长的面,林雨桐带着几分故意的跟钱翠翠交代:“我家离得不远要是有事千万就叫我一声。到了关键的时候了……要是有什么别的症状,你记下告诉我,我再另外配置饲料……”
  把喂猪这事说的离了我不行的架势。
  这姓乔的手里的花活多着呢。钱翠翠这孩子老实,乔站长叫她预留一点饲料的事她都原原本本的跟林雨桐说了。她这么一说,林雨桐还能猜不到这乔站长的打算?
  跟老狐狸完聊斋,林雨桐心里只哼了一声,面上是没半点反应,只当是不知道。
  也不想想,我半点好处都没拿到呢,能不藏一手。真当自己是啥也不懂的傻妞了。
  乔站长支棱着耳朵,跟四爷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心里嘀咕着,难不成还真遇上能人了?
  忽悠这么个人,林雨桐和四爷半点成就感就没有。从畜牧站出来,一抬头就瞅见金满城骑着自行车从刚过去,看方向应该是往家里去的。
  对人家出来干啥的,两人没兴趣。可不想到家的时候,金家又闹腾来了。
  金大婶坐在门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啊,“……丧了良心的……一家子为了他们饿肚子,他们也吃的下去……”
  再一看边上倒在地上的自行车,还有自行车边上倒在地上的篮子,上面盖着的蓝布掉一边了,露出里面的油条来。
  这个时候的油条不能跟以后的比,油条炸的不匀称,膨胀的也没那么大,两根纤细黏在一起,微微探出焦黄的头来,没闻见但就是觉得肯定很香甜。
  不用问也明白了,什么李仙儿心里不舒坦不想吃东西,什么金满城心里不痛快只吃了一小根红薯,都是扯淡呢。
  这两口子藏奸!故意没吃饱就是找机会去外面买好吃的的。
  可不巧,被金大婶给撞破了。
  “哪里是妈给撞破了?”进屋子后英子才跟林雨桐解释,“是老五,出门跑的着急,撞到大哥车头上了,篮子掉下来叫他给看见了。我跟妈当时也看见了。妈都只当是睁只眼闭只眼,脸扭到一边只当时没看见。结果那老大也是有意思,你说老五还是个孩子,你就给他一根,能怎么的?结果老五只当是老大买的,就直接拿了,老大上去一下子怕在老五的手上……妈这才不答应了……”
  也是!大儿子疼,小儿子就不疼了?
  本来就一肚子的火呢,这会子可不能彻底给点炸了。
  何小婉凑过来,憋着嘴,“就人家那是仙儿下凡,咱们都是那不值钱的。人家有钱买油条吃,咱们一个个的傻了吧唧的为了人家吃糠咽菜饿肚子。”
  别说谁不厚道,搁在谁身上谁都生气。
  回头男人回来了,当媳妇的能不念叨?
  英子就说金老二,“……你叫我想着大的念着小的,行!我听你的!可我拿什么顾念?今儿爷爷奶奶嚷着也要吃油条,晚上把饭碗都掀了,我拿啥孝顺?说到底还是咱们没有。”
  金老二能说啥?
  这媳妇不错了,今儿一早老五出门要两毛钱,自家老娘没给,还不是自家媳妇顺手掏出来给了。你说要这都不算好,不算是厚道,那这嫂子当成啥样才算是厚道的?
  嘴上没说话,心里却寻思着,真得想个办法赚点钱了。
  那边何小婉背过身也念叨金老三:“……我家的日子难过,也没难过成这德行,不行你跟我明儿回我娘家去……”
  放弃!
  金老三翻了个身,“你消停你的,赶明给你钱……”
  可从哪挣钱呢?挣钱的道儿是有的,但是吧,金老二叫四爷去的时候,林雨桐给拦了,没舍得叫四爷去。
  他们能想到啥着呢?挣得那确确实实的都是辛苦钱。
  粮站里,有那放下下面的粮食怕泛潮,就得趁着天气好的时候翻腾翻腾吧。
  本来该是粮站职工的差事,但人家一个月拿几十块钱的工资,能干这个?
  都是各自雇人,翻腾一吨也才几分钱。就是这样的活儿,不是金老二这种跟谁都能打成一片的性子,这活儿还轮不到他身上。他找人接的话,把自家的兄弟都叫上,再看跟谁的关系好,三朋四友的叫去,也算是个赚钱的门道了。
  先是粮站,再下来是棉站。这里也是棉花产区,最近正是采摘棉花的时节。年轻的将棉花摘回来,年纪大的女人一人一堆,剥棉花壳子。然后纯白的棉花晒干了,交给棉站。棉站有专门的机器将棉花给脱籽之后打成捆。一捆也都二百斤上下。棉花容易受潮,也容易自燃。来回的翻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金家现在就赚的是这个钱。
  老大扛不动活,老三宁可投机取巧弄两钱儿,也不愿意下那个苦功夫。四爷这边肯定是不去的。老五倒是跟着老二去了。
  哥俩个算个的,老五一天回来能交一块一,老二给了一块五,晚上偷偷的给英子一块,“别声张,留着吧。”
  别看着活在当时挣得挺多的,但那一年就那么一两回,挣上半个月,就没有以后了。
  老三隔三差五的不是弄点豆腐回来就是弄点别的吃的,也算是对家里有贡献。
  林雨桐这边倒是有工资呢,给上两块钱,就算行了。天长日久的嘛,这算是长期的固定的收入。
  别觉得两块钱少,这么说吧,在农村家里有粮食的情况下,一个月三块钱,够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的很滋润。这钱里面还包括了男人的抽烟钱在里面的。
  老二半个月上交了二十多块,按照林雨桐这细水长流的给法,也算是一次性给家里交足了一年的钱了。
  跟老三那边,你没法算。咋算?今儿三五斤豆腐,明儿半斤猪肉。后儿端回来半盆子羊血,这都要算钱,其实也没少多少。就是给家里添一道菜,两口子都算不白吃家里的。
  就是这么着,老大家的一分没往出拿,拿李仙儿在新房里宅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后,才算是走出了房门,跟妯娌开始相处了。
  最先找的是林雨桐,递给林雨桐一双鞋来,做工嘛,跟小老太做的那是不能比的,但瞧着也还行,“……我这人面皮薄,有了点不愉快的事,这就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不是冲着你啊——桐——对你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呵呵哒!
  林雨桐跟她应付,“做这个干啥,我不缺鞋穿。”是真不缺鞋。
  小老太本来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再加上蔡婆子给外孙女也实诚,又有亲姐姐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呢。那脚上的鞋都是新的。踩到人家猪圈里了,没事。回来亲姐就给顺手洗涮了,拿双新的叫她穿,人家说了,“旧的留着,我下地穿。”反正姐妹两个,手脚大小都是一样的。
  这大嫂子赶紧夸她的鞋,“……鞋底子都是好布料……是你大娘专门为我留着做婚鞋的……”
  这‘你大娘’,说的是她妈李大娘,能从金大婶头上扯下一绺子头发的主儿。
  好吧!人家硬要给,她也就接了。
  回头人家又去找英子了,“……你说咱们姐们间有啥,跟你说啊英子,咱们才是同命相连,都是被这老金家的给坑了的……穷成这样还装什么有钱人……”
  英子心说,真没人装有钱人。穷成那样你家又不是没看?好几拨的人来金家,把金家的家底挖的不比谁家都清楚。这会子说金家充有钱人骗婚,把她一黄花大闺女给骗进来……
  还真是呵呵哒!
  何小婉跟英子和林雨桐的脾气又不一样,李仙儿说的时候,那位跟着她家男人沾染上一点二彪子气的妯娌就怼了一句,“干嘛留下啊?当天就走了多好,也不用再这穷坑里蹲着了。”
  人家说的实诚的很,叫李仙儿一时不知道怎么答话。心里给老三家的贴上个‘二百五’的标签,心里不高兴脸就耷拉下来头往下一低脖子梗着,走路时脚踩在地上咚咚的。
  何小婉呵呵一笑,回头就跟英子学了。
  英子说她:“你得罪她干嘛?”
  “我管她?”何小婉白眼一翻,又不指着她吃饭。
  一大家子过日子,有个不和谐的因子这很正常。桃花娘就说金大婶,“你是烧了高香了。”
  为啥呢?
  还不是除了那李仙儿,其他几个儿媳妇正经不错。
  老二家的那媳妇吧,就跟老二那人一样,两口子厚道。人不一味的老实,也肯定不滑头,对谁瞧着都实诚的很。别的不说,就只金家的老五,这几个嫂子进门之后,那老五身上的衣服什么时候出来都是干净的。脚上的鞋,也都是一双接一双的新鞋。
  老三家憨憨的,没心眼,有啥话,高兴的不高兴的都往出说,说了就完了跟谁都不记仇。那老两口瘫在炕上不能动,老三家的媳妇又不嫌弃脏,伺候的亭亭当当的。这媳妇不会干针线活,但没事啊。又老二家的帮衬呢,她这个妯娌脚上穿的,老三老五脚上穿的,都是老二家的做的。
  这两口子出门就替老二家的扬名声,一张嘴就是我二姐怎么怎么样。
  老四家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孩子好不好的,都是一条巷子里长大的。有数的很。
  你说这样的几个儿媳妇都到了金家了,她孟大蚕的运道还不好?
  羡慕死个人了。
  人家这么说金大婶,金大婶也笑,“是!做梦都能笑醒。”
  可随着天一天比一天冷,金大婶觉得她这短暂的好日子好像又要到头了……


第992章 悠悠岁月(9)三合一
  农历的九月末,天就真的冷起来了。有老人孩子的,都开始烧起了火炕。
  小老太的屋子算是最暖和的屋子。炉子是四爷弄的,炕的烟道,又被四爷重新整修了一次。小老太跟人家夸四爷,“……这炕点一把柴就满炕热……其实不用烧炕,就炉子点着,着炕头都是热的……孩子非不让,你说着多浪费……”
  听着的人心里不得劲,但还得接着小老太的话往下夸。
  为什么?
  谁叫咱们贪图这个温度呢。
  农闲的时候嘛,都清闲的很。有些老太太为了省下自家的柴火,白天就带着活计出来了,跟小老太作伴,坐在炕上一块儿做做针线活。就是那小年轻媳妇,今儿把睡着的孩子一放,明儿说借着你家的热炕头发点酵面。
  林雨桐还怕小老太一人在家闷的慌了,谁知道人家那头热闹的都差点想不起她是谁来。
  去了问一声说:“奶,给你烧炕……”
  小老太就赶人:“忙你的去……”帮着她烧炕的人多着呢。
  隔三差五的还有老姐妹住在这边陪她唠嗑的呢。
  林雨桐放心了,这段时间还真是挺忙的,忙着啥呢?
  那两头作为实验的猪该出栏了。
  吃饲料的猪,一百来天就能出栏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已,毛猪差不多的体重都在一百百十斤到两百斤这个量上。
  畜牧站的这些人,就看着两姑娘抽空忙活,然后那猪就跟吹气球似的,大了起来。
  刚开始也没人在意,可慢慢的都开始重视起来了,这两头猪在最后的这两月里,差不多都成了宝贝。几个站长都开始写起了成长记录。猪身子多长,多高,多重。一周的时间里长了多少,这期间都是怎么喂养的,一天喂几次,每次大致能吃多少。
  不管谁来记录,记录的有多详细,都绕不过一个人——林雨桐!
  等猪上称之后,过了二百斤了,这些人看着林雨桐的眼神就跟看见金元宝似的。
  这猪伺料这个概念这个时候他们心里还是没有的。但三个月能把猪养成这样,这就是一双金手啊!
  在一百二三十斤的时候,乔站长就按捺不住,猪长这么大可以了。
  林雨桐跟他说,“真不着急,再长一个月,六七十斤肉呢。”
  这不是平均一天长两斤吗?两头猪就是四斤。
  一家儿要是一天有四斤肉,这过的得是什么日子?给个省长都不换。
  如此又忍了一个月,结果叫人喜出望外,两头猪一头两百零三斤,一头是两百零八斤。
  这还得了?!
  电话一个一个的打出去,打给局里,打给公社主任。
  这位主任可比乔站长能稳的住。
  四爷和林雨桐叫钱翠翠带着上门的时候,笑的特别和蔼,“想着你们回来,你们倒是沉得住气,等到现在。”
  说笑着就把人往里面让。
  “明主任,没拿的出手的东西,可不好登门。”四爷笑着跟人家握手。林雨桐只站在后面抿嘴笑。
  钱翠翠的舅舅叫明光,早些年上过战场,受伤退伍之后,才在地方上当起了干部。那个年代军转正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算是什么个例。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带着军队的作风。说话办事往往是说什么是什么,半点含糊都没有。
  像是林雨桐这次的事,要是从一开始告诉他,说三个月我能给猪养到两百斤,信不信他直接一脚给踹出来。还得骂一声瘪犊子,敢到这里来信口开河。
  而如今不一样了,真家伙在那放着呢。那猪真不是吹起来的。
  具体是怎么样的,这里面有没有弄虚作假,他自己的外甥女是亲自参与了的,了解的应该是最清楚。
  明光对这两口子要上门的事,心里是有谱的。
  能接着临时工的事,刚好安排进去。平时对自家的外甥女,又周到的很。照顾生活就不说了,这里面牵扯到工作的事呢。就这唯二的参与人员,跟翠翠换个正式工,那是绰绰有余的。
  自家的老婆带着外甥女招待那个长了金手的姑娘,他带着这个年轻人就进了里间。
  这小两口子的事他听自家外甥女说了,也旁敲侧击的找人打听过。
  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他给的词是藏龙卧虎。
  没错,农村就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给年轻人递了烟过去,四爷接了没抽,反倒拿起火柴给对方点了烟。
  一个烟圈慢慢的吐出去,明光吸了吸鼻子,“满囤是吧?怎么想的,说说?”
  四爷的想法肯定不是那么简单谁都能看明白的。
  只能说看第一步四爷想怎么样而已。
  第二天,第一步的成效就看出来了。先是公社,再是县上,最后是地区,一拨一拨的人往小小的畜牧站跑。局里几乎是火线的速度,就给林雨桐和钱翠翠转成正式工了。
  怕的是什么?怕要人啊!
  地区直接给要过去怎么办?谁都知道这姑娘如今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当然了,这话
  绝对没有骂人的意思。
  别看只两天时间,闹出的动静不小。县上说要办企业,公社说有自己的考虑,要自己办。等地区那边来人了,人家那边也说要自己办。
  这个时候不要提什么私营企业,那根本就站不住脚。
  这事到底会怎么结局,用四爷的话说,等过了年,自然就吵出结果了。迄今为止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林雨桐成了正式工了,不光成了正式工,还小小的升了官。因为畜牧站成立了一个小办公室,叫技术科。林雨桐任科长,下面就两人,一个是钱翠翠,一个是刘壮。
  一个小股级单位的科长,算啥官?
  正式工每月有三十八快钱的工资,还有三十斤粮票,因为科长的关系,福利上比别人稍微能多拿点,其他的真没有了。
  而四爷呢?四爷被公社新成立的企业办给招收进去了,做了临时工办事员。每月有五块钱的工资,外带四十斤口粮。
  林雨桐不知道是不是四爷跟那个什么明主任商量的,但这办法是不错。有四爷这根线牵着,不管是地区还是县上,都不可能抛开平安公社单独去运作这个事情。实在不行,这个办厂子的地点,必须选在平安镇。
  金家一下子就出了两个干公的,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
  这代表的意思,就是能拉扒家里人。
  比如畜牧站如今有上面的给的专项资金了,这猪圈羊圈鸡舍都得建起来,为的是好做实验的嘛。然后乔站长很会做人,直接就告诉林雨桐,说:“你人头熟,看看找什么人合适……”
  那当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这整修也是大活,要是干的好了,大家能过个肥年。况且这是在家门口干活呢。省心又放心。
  这话当然交给金老二了。至于他找谁,怎么干,那是他的事。
  家里的老三老五都带出去了,一个小工一天也有五毛钱的工钱呢。英子是个吃的了苦的,带着何小婉都去了,两人就做小工,其实做的一点也不比 男人差。剩下的都是一个队上的人,有钱赚了,对林雨桐也就更和善了,都觉得这是给整个大队给整个二组办了事实了。一家有上几块钱,这日子就好熬上不少呢。
  畜牧站要给牲畜买一些陈粮搭配在饲料里,这也算是原材料了。以前是不好买,现在好买多了。有上面给的批条,县上的粮站、各个公社的粮站,都大开绿灯。林雨桐手底下过的粮食正经事不少。有些事发霉了,但有些其实比各家吃的都好些。先是紧着畜牧站自己人,“……价钱低,自己吃送人都行,要是要,赶紧的抓紧了时间……”
  从乔站长到老于头,各家都买了不少,谁家还没几门穷亲戚呢。
  再下来是给四爷开后门,叫公社的那些谁想要也趁早,如此又分了一批。
  给金家的林雨桐已经预备下了,又是蔡婆子跟小姨那边的,给小老太预备的一水的白米细面,以后不吃杂粮了。
  这里面还有何小婉娘家的,也都预备了两口袋。
  这数量加起来可是不少了。按说该是够了吧,结果金大婶这人吧,也太实诚了。一听这信儿,直接就去了她娘家。好家伙,她自己就兄弟姐妹十个!最小的那个跟金老二同岁,也都成亲了。这亲戚的亲戚一家带一家的,这得多少是个够啊。
  一瞧这个口子不能开,林雨桐赶紧说就五口袋的量,多了真没了,咱家的亲戚您老看着分,我是再弄不来了。
  就这金大婶也满意,去了娘家说话的声气都高了,这可算是给娘家办了大事了。
  其实叫林雨桐说,金家想办法把这粮食吃下,给人还债算了。四爷给拦了,“债是债的事,到时候再说……”
  不能这么糊里糊涂的给还了。再说了,这要不叫大家都沾点好处,估计是不行,早就闹开了。
  这边照顾了娘家,那边李仙儿不乐意了。
  凭啥啊?凭啥家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