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六个等级分别是:辅兵、官吏、壮汉、孩童、健妇、老人。

辅兵因为要上城作战,每日口粮三斤;官吏每日两斤粮食;壮汉因为要负担运输和土工作业,每日三斤糙米;儿童,一斤;健妇也是一种可靠的劳动力资源,每日糙米两斤;老人等而下之,只有一斤杂粮。

所有的人都要到社区登记注册,凭社区管制使开具的身份凭证和两票领取相应口粮。

城中待遇最好的是主力战兵和工匠,每日每天三斤粮食二两肉。还有一份蔬菜配给。所谓蔬菜其实就是豆芽,这也是太原城中所能见到地唯一的绿色植物吧。

士兵和工匠不用去社区领粮食,他们自己办有食堂。

军官们有单独的食堂。在没任务的时候,都要集中到军所属地伙房吃饭,不能开小灶。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建议杨华说,军官食堂的菜式是不是按照军衔大小做出区别。

杨华想了想便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军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是战争时期,若小军官在外面吃粗粮,而高级军官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难免会让低级军官们有所看法。还不如大家一口锅里搅食来得亲切。也利于团结。

小灶也不是没有。那是重伤员和军官家的孕妇才能吃到的。

很荣幸,梁红玉就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但杨华还是很自觉地端着一个小木盆到食堂排队。

一进食堂。杨华不想惊动诸将军,一个人悄悄地排在队尾。身后,符老二抓耳挠腮地跟着,满脸的急噪。他也建议过杨华干脆在自己家里做饭,自己就是一个好厨子。可杨华率先将家里的粮食尽数上缴,符老二就算是巧妇,也没办法做这种无米之炊。为了说服杨华,他甚至还有些恼火地劝杨华慎重考虑安全问题。食堂里人多手杂,若遇到刺客怎么办?

杨华笑着摸了摸他地头:“食堂里全是我河东军的军官,若那里有刺客,这个世界上就没安全的地方了。”

符老二现在只能做地就是跟在杨华的后面等着试毒。

看到满面不忿的符老二,杨华的两个护卫笑嘻嘻地站在一旁边看着,身体明显地松弛下来。

这个食堂只接待军中的高级军官,放眼望过去全是熟人。古松、杨再兴、李鹞子、梁云龙、孙重山、铁十一、关群、高昌、虞允文。

关群、高昌、虞允文是文官,本来可以在自己家里做饭的。可高昌说他是后勤主管,必须为军官们的伙食负责,虞允文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也没人做饭,索性过来吃食堂。而关群又有另外的想法,他自认为自己是河东军的军师,虞允文的到来让他大感威胁。迫不得已,他必须频频出现在公众地视野中,以示存在。

军官们队领取口粮之后,通常都会边吃边商议一下军务。因此,这个食堂地戒备异常森严,外面站着军官们所带来的侍卫,并配备有快马,一旦城防有事,放下碗就出发。、

因为这里是军机要地,军官们在打饭时都异常安静。

这也是符老二第一次来这个食堂,一切都透着新鲜。

却见两排队伍排得老长,所有人手里都照例端着一个小木盆做饭盒。他们一个个挺直腰板一言不发地站在队伍中,默默地向前移动。等打好饭菜,这才安静地站在桌前静静等着。

很快,杨华就领取了自己那一份口粮。今天地午饭很丰盛,一人一斤小米饭,米饭上搁了一层绿豆芽,上面还有一块二两重的马肉。

上次战斗中又不少死马,后勤司的人把遗落在战场上的死马都弄了回来,腌制成拉肉,满满地挂了一大片操场,弄得军官们的战马每次从这里经过都无一例外地发出一声长嘶。

领到口粮后,杨华最后一个来到自己的位置,朝古松点了点头。

“所有人都有………”古松一声大吼:“坐!”

“哗啦!”一声,三十多个军官同时坐下,整齐得像是一个人。

符老二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没想到,河东军吃饭也能吃出这种花样。

“吃吧,吃吧,抓紧时间。”杨华冷着脸挥了挥筷子。食堂里这才响起大口吞咽食物的声音。然后,军官们的说笑声才响了起来。

符老二想起自己的责任,忙伸出筷子去夹杨华手的的饭菜。

杨华却将他的筷子打开,“今天就算了,我相信我的火夫。”

“这两天北奴攻得很猛呀!”关群一边吃的饭一边得意地说:“其中必有古怪。”

古松虽然在密信上与关群同谋,但他一向瞧不起这个阴险小人,不客气地打断他说:“废话,女真人本来就少,西路军又都是金人精锐,居然用来攻城,他们不心疼吗?一口气就攻了四天,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关群也不生气:“当然。不过,古虞侯你认为金人这样不要命地进攻,究竟是为什么?”

古松放下筷子,想了想,“不知道。”

李鹞子说:“想着多做什么,敌人要进攻,我打退他就是了。”

杨华点点头,目示虞允文,“虞先生你怎么看?”

虞允文淡淡一笑:“关先生大才,已知道北奴的作战意图,我就不献丑了。”

关群咯一声笑了起来:“虞先生客气,要不这样,我们各人写几个字,看是否一样?”

虞允文道:“如此倒也有趣。”说着,他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飞快地用手蒙上。

那边,关群也写毕。他看着虞允文,满眼都是挑衅:“虞先生,我们喊一二三,同时把手挪开,如何?”

虞允文:“哪里有着麻烦。”手一抬,桌上现出一行小字…………“北奴要退兵。”

关群脸色大变,迟迟没把手移开。

杨华看了关群一眼:“你的,我看看。”

关群恨恨地收手…………“宗翰要走。”

“啊!”众将都惊得叫出声来。两行字虽然不同,但意思却是一样。河东军两大军师竟然都是金军要退,难道这几天惨烈的攻防战不过是女真人使的障眼法?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零五章 女人们

见到这两行字,杨华目中精光一闪,道:“简单说说你们的想法。”

大约是怕被虞允文抢了自己的风头,关群抢先说道:“禀主公,连续四日大战,金人明知无法在短期内攻陷太原,偏偏还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依小生看来,宗翰不是傻,希尹更不是笨蛋。女真大军现在虽然归宗翰统帅,但他们却以部落为军事单位。一个部落若折损太多,部落的头领先就不会答应。因为,上次打太原,金兵更多采用围而不打的策略。可这次宗翰偏偏一味强攻,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要知道,我河东军的战斗力可比王禀强太多了,城中粮草又足。

因此,我断定,敌人这是在使诈。其真实的意图是撤退。”

“五万大军,在太原下虚晃一枪就走,宗翰是疯子吗?”杨华沉吟片刻,又问:“你认为,他们会去哪里?”

关群并未直接回答杨华的问题,清了清嗓子,道:“现在,金国已经向大宋宣战,宗翰不可能就这么灰溜溜退回云中。要打东京,最好的手段是东西两路大军隔着太行山齐头并进。宗望由河北过黄河,而宗翰则从河东南下。”

“可是……”他加重了语气:“可是,太原有我河东军,宗翰要想拿下太原,没一到两年时间办不到。如此一来,两路并进也就行不通了。但是,主公你想过没有。在事实上,金人大军已经形成了两路并进的态势,娄室可没有闲着,他们已经过黄河了。”

“啊!”杨华手一颤,筷子掉到桌上,“说重点,粘罕究竟要去哪里?”

关群:“金人西路军要南下,太原固然是个绕不过去的钉子。东路军那边,真定何尝不是个钉子。现在真定虽然守军不多。可真定乃天下有名的坚城,城墙高度、城中粮草、城防体系。都比太原强大。因此,我认为……”他目光炯炯地看了虞允文一眼,得意扬扬地下结论:“宗翰肯定会带主力东去与宗望汇合。两路大军齐攻真定。然后挟大胜之威南下。现在,娄室部已成孤军,救军如救火。宗翰、宗望都耽搁不起。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到东京城下。娄室军现在卡在东京与山、陕、鄂之间的郑州,截着宋军各路勤王兵马的来路。若他有个万一。金人两路合围开封的战略就要破产了。”

杨华转头看着虞允文:“虞先生你认为呢?”

这个时候,没有人察觉到关群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嫉妒。00k自己这个长篇大论可以说是精彩之极。也是他这几日综合了各种情报得出的结论,按说已经有相当地说服力。杨华应该大声赞扬才是。可现在,主公却将探询的目光落在虞允文身上。这让关群恼怒欲狂。

杨华其实已经看到关群地表情。他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御下也是需要技巧的。关群此人智力超群,但为人未免阴郁。很有点毒士的风范。若放任他这么下去,将来只怕不好控制,说不准哪天就被这家伙阴了一道。

而且,军中任何一个职位都要有人制约。作为河东军地当家人,杨华需要做的是协调和平衡,不偏听偏信任何一面之词。实际上,有的时候他也乐意看到部下生冲突,有竞争才有进步。比如古松和杨再兴所率领地捧日军就不怎么待见赵明堂的陌刀军,说他太狂;而陌刀军却瞧不起捧日军中地那群新兵蛋子。

听杨华问起,虞允文却不上这个当,只淡淡地一笑,拱手道:“还是关先生想得深,允文虽然察觉到金军要退,却不知道他撤退的原因和将退往何处。关先生真大才也,允文佩服。”

关群捏着上嘴唇上地两根鼠须得意地大笑起来。

杨华暗骂了一声小狐狸,只得无奈地说:“虽说如此,可没得到确切情报之前,一动不如一静,暂时就这样吧。关群,你把最近得到的情报抄录一份给虞先生,分析分析,以后再做打算。”

完话,他不再停留,断着木盆站起身来:“大家也都别磨蹭了,快吃快拉。吃完饭就回工作岗位上去。”

照关、虞二人地看法,敌人的确有撤退地迹象。现在,太原城外干净得找不到一棵两米高的树,金人再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这四天地猛攻可能真的是假象,如此,太原之围可算解了,总算可以有一段时间编练新兵。

想到这里,杨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边吃着饭,一边带着侍卫离开的食堂。

走出戒备森严的高级军官食堂,西行一百来米,就看到远处的院子有一群女人排着长队。现在的太原到处都在排队,乍一看到这几条长龙,杨华并不感到惊奇。他以为,这群女人大概是城中的百姓正在排队领取口粮。

可等他走到这群人跟前才觉其中的不对。这群女人一个个衣着华丽,浑身珠翠,有的人还带着丫鬟,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在开露天派对。仔细一看,却是军官太太们。

同盛大的宴会不同,这些女人们手中无一例外地端着盆盘锅碗。

“这是……在做什么?”杨华有些疑惑地问。

身边的侍卫忙回答说,这是军官太太们的食堂,按照条例,她们也需要在食堂吃饭。

“不过,许多太太们都不亲自来的。”侍卫笑着说:“她们都让丫鬟们过来打饭。但是,后来有人现每天来这里打饭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于是都跑过来凑热闹。平时,这些太太们在屋子里也憋得难受,难得看到这么多人。”

“你倒很明白女人心。”杨华苦笑着把小木盆放在旁边的假山上。女人就是一件麻烦事,只要女人一多就坏了。他已经打算绕道而行了。

杨华依稀记得他当时给军官太太们定过标准,因为这些女人没任何贡献,伙食标准在军官的标准下减半。至于太太们的丫鬟,则随太太们一起吃食堂,伙食标准是军官们的三成。

老实说,这样的标准有些苛刻,不过,杨华却认为军官的家属更要做出表率。

正如这个侍卫所说,太太们真得很吵闹,她们一边排队,一边说笑,小道消息漫天飞,吵得杨华脑袋一阵涨。

杨华刚要离开,却见前面走来一个女子。她手中端着一个木板,上面放着四盘食物,走得极快。

因为木板被她举在身前,也看不清究竟是哪家的女人。看她身上衣着颇为朴素,想来定是一个丫鬟。

丫头走得很是轻快,径直朝杨华冲来。

杨华忙闪到一边,小声喊,“当心。”

那女子没想到前面还有人,被这一声喊惊得一呆,脚下一个踏虚,“哎哟!”一声摔倒在地。

杨华仔细看去,这人居然是杨志的妹妹杨云意。

她这一交跌得狼狈,木板上的四份饭菜已经摔在地上,白色的米饭落得到处都是,整个人也傻愣愣地坐在地上。

对于杨云意,杨华还是熟悉的,上次在祈县二人还说过一句话。不过,看得出来,这个小女子对自己恶感甚重,那次也没给他好脸色看。

不过,看她一屁股坐在地上,表情惊慌,神色狼狈,杨华心中好笑,禁不住大笑起来。

笑声引得众军官太太纷纷侧目,一见是杨华,都安静下来。

看这么多目光都投射到自己身上,杨云意又羞又恼,脸慢慢地红了起来,眼眶里也有波光闪动。良久,那一串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看到女孩子哭,杨华心中有些慌乱。他忙问:“你没受伤吧?”

杨云意也不理睬杨华,慢慢地伸手去抓地上的米饭,哽咽着自言自语:“我们一家四口的口粮都在这里,就这么打翻了,回去怎么向嫂嫂交代?”

军官家属的口粮都有定制,杨志娘子根本不会来打饭,小妾冬梅也是个娇生惯养的命。于是打饭的事情就落到了杨云意头上。

杨云意心中也是憋气,不打算答应的,可一看到哥哥的可怜模样,又看到嗷嗷待哺的侄女,只能强忍着气来食堂。

却不想,一来就把口粮给摔到地上。自己不吃饭不要紧,可嫂子要喂奶,断断不能饿着。

她满心难过地在地上抓着饭粒,那边杨华已经皱起了眉头:“别拣,都弄脏了,要吃坏肚子的。”

杨云意低不语,手上却没有停。

杨华有些恼火,伸脚在饭菜上踩了一脚,怒道:“堂堂杨志杨大将军的家人居然吃剩饭,传出去成何体统,乞丐吗?”

杨云意终于爆了,她猛地站起来,怒道:“你怎么能这样……这是我一家的口粮,我家嫂子还要奶孩子呢!”

杨华被她说得一呆。

身边的侍卫怒叱杨云意:“大胆,不就是三份伙食而已,杨侯补给你就是了。军官伙食可比你们女人的好太多了。算你运气。”

“真的?”杨云意目光中带着惊喜,一双妙目在杨华身上扫过。

杨华朝他摆了摆手,示意那个侍卫退下,淡淡地说:“不,我不会补三份口粮给你的,我河东军不搞特殊化,没这个规矩。而你,也没那个级别吃军官伙食。”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零六章 杨家事

听到这话,杨云意有些愕然。她没想到杨华说出这种毫无男人风度的话来,北宋之时,在朱熹和程老父子的理学还没有发明之前,男女之间其实很是很开放的,社会风俗对女性的约束还没有未来那么严酷。

因此,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同男人说一句话就要嫁给他的怪事也还没出现。

其实,这个时代的妇女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酒楼之中就有大量为客人温酒的妇女,手艺出众的女厨子也出没巨家大贾。至于街上买解的女艺人,在东京更是如过江之鲫。

有名的女文人李清照也常在家中开文学沙龙,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大张旗鼓改嫁,后来,在发觉自己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后,决然高调离婚。

这样的女人若是生活在明清时代,早被拉去浸猪笼了。

杨华本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对女人还是很尊重的。上行下效,河东军中,女人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也能随意走动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北宋一朝,文人地位崇高,世人多效仿。因此,男人们在女人面前多彬彬有理,颇有绅士风度。

在正常情况下,杨华见到杨云意摔倒在地,肯定会上前关切的问她摔疼没有,然后利用手中的职权给她换上新的饭菜,并风度翩翩地挥了挥衣袖,转身离去。

可是,杨华居然狠心地拒绝了侍卫的提议,还大义凛然地说他不会搞特殊化。

这让杨云意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惊讶地看着杨华,甚至忘了哭泣。、

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男人!

杨华接下来的话更让她接受不了。

“恩,你大哥的孩子需要一份口粮,儿童是我们河东镇的未来,男女都一样,不能让她挨饿。给你。”杨华把自己手中那个小木盆塞到杨云意的手里:“军官伙食。不错的。”

杨云意愣愣地看着杨华,脑袋里有些发蒙。不知怎么地,她突然说:“我家有四口人。”

杨华哈哈大笑:“这是给你嫂子的。又不是给你。你和杨志的小妾饿一顿又不会死。”

“可是,你也没吃呀!”杨云意傻傻地说,话一出口,她心中冷笑。暗道,你是河东镇地节度使,想吃什么还不简单?

杨华止住大笑,“我一顿不吃也没什么,大家都一样,我杨华也不会例外。对了。也不过饿一顿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姑娘,也许明天大家的口粮都能敞开供应了,别担心。”说完话就带着侍卫扬长而去。

杨云意呆呆地端着杨华那份午饭,机械地迈开双腿往回走。

身后传来众军官太太们小声的嘀咕:“杨侯自己不吃,不会饿吗?”

“他是侯爷,怎么会挨饿?”、

“难说,侯爷虽然脾气不好,但说话一向算话。这种事。依他的性子没准还真做得出来。”

“恩。我看有可能。”

“对了,刚才侯爷说以后口粮要敞开供应了。你怎么看?”

“我看……”有个知识分子太太沉吟片刻,小声说:“也许……战争要结束了。”

“乱猜什么。没谱,你说话非常没谱。”

“杨侯居然把自己地午饭给了这个小妮子。你说,他是不是看上杨家这个怪脾气的姑娘了。”

“不会吧?”有人小声地笑起来:“杨侯这是看在杨志的面子上。”

“傻瓜,你们看,侯爷看那小妮子的眼睛都在发亮呢!”

“哧,你也是两个孩子的妈,怎么连这都不懂?梁红玉十月怀胎,侯爷又没有侍妾,身体那么壮,这一年下来,就算是见了母猪,眼睛都会发亮的。”

一众太太们都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实际上,太原被围地这一段时间,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可对她们来说却是一次愉快的人生经历。或许,很多年后,太太们都会回忆起这一段美好时光。天天都能聚在一起说八卦,天天都有新闻可听。女人,对于物资的要求,其实并不如男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杨云意羞得眼泪长流,埋着头加快了速度。

回到家后,嫂子一见小姑子面色就有些阴沉,呵斥道:“你怎么才回来,到什么地方去野了。一个大姑娘,到处乱跑,也不怕人指着你的脊背乱说。叫你哥哥的脸往那里搁?”

这话若换到往常,姑嫂之间难免又会拌上几句嘴,可今日杨云意心中又羞又气,哪里还有心思同嫂子斗气。她将木板往桌上一搁,就坐在一边不说话了。

冬梅本就心细如发,见杨云意神色恍惚知道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忙走过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云意妹子,你怎么了,别吓我!”

那边,杨志娘子突然大叫起来:“怎么只有一份口粮?”

听到这话,杨云意这才清醒过来,突然爆发:“这份口粮是杨华给你的,有菜有肉,你还不满意?”

“杨华给我的?”不但杨志娘子,连冬梅也愣住了。

“妹子,怎么回事?”冬梅忙问。

杨云意突然放声痛哭,将刚才所发生地一切原原本本地同两人说了,并尖叫道:“她们,她们说得好难听啊,以后别想叫我去打饭,我饿死也不去了。”

冬梅一把抱住杨云意,小声安慰:“妹子别哭。”

“杨华实在太可恶了,好生讨厌!”

杨志娘子气道:“你不去谁去,难道还让我抱着孩子去打饭?冬梅,你去不去?哼,我就知道你想去凑那个热闹。”

冬梅听杨志娘子说得刻薄,也不生气。反一脸郑重地看着杨志娘子,用严肃地语气说:“大娘,你说。杨华是不是看上我家云意了。否则也不会自己挨饿,反把口粮给了我们。”

“你胡说什么?”杨云意再次尖叫起来。

“如果那样就好了。”杨家娘子一呆:“不过,也许是看在我将相公面子上的吧。”

冬梅冷笑一声:“相公?相公自来是一个懦弱胆小之人。见了杨侯更是畏之如虎,除了武艺过人,还有什么本事?杨侯此人爱憎分明,最不喜欢唯唯诺诺之人……”她不想再说下去了。老实说,冬梅对杨志非常失望。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只能认命了。她也不敢有其他想法。

杨华对破坏军婚之人异常憎恶,手下绝不留情。

前一段时间。有一对父女因为金人入寇被困太原,为了求一口饭吃,女儿嫁给了军队地一个都头。没想到,过不了几天,这个女子居然同军队的一个将虞侯私通。这个都头知道后,同那个将虞侯扭打在一起,并找杨华论理。

杨华也不客气:那个女子斩首;女子地父亲教子不严,斩首;将虞侯,斩首。

杨华当时还恶狠狠地骂了那个被斩首的虞侯一句:“我河东军将士亲如兄弟。你连自己兄弟地老婆都敢上。若不杀你。天理何在?”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杨华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冬梅继续说:“如果我家妹子能够嫁给杨侯。对相公地事业大有助益。”

杨志娘子虽然粗鄙,但对丈夫能够做官一事却是无比热心:“可人家杨侯是有娘子的。难道给他做妾?不过,能够做东明侯的妾也不错,荣华富贵是跑不掉地。连带着我们也沾光。”

“你们越说越不堪了,我……我不活了!”杨云意趴在桌子上继续大哭。

“妾,我家妹子怎么能给人做妾?大娘,我说你没见识吧,你还不承认?”冬梅道:“要做就做侯爷夫人。”

杨志娘子出奇地没撒泼,她瞪大眼睛,说:“怎么可能,梁红玉会答应吗?”

冬梅咯咯笑道:“怎么不答应,她梁红玉营妓出身,难道还想做夫人?将来朝廷诰封时,看御使们的口水不淹死她?这么给河东镇脸上抹黑的事情杨华不会干,梁红玉自己心中也清楚。再说了,红玉夫人现在虽然怀了杨侯的孩子,可一直没有正式进杨家大门。

因此,我认为,他们二人保持这种不婚不嫁不离不弃地关系对大家都好。可身为河东节度使,总得有个夫人,有子嗣继承爵位吧?现在,河东军这么大家业,夫人和公子一事若不及早定下,将士们都不会安心。你也知道,军队那些家伙心可野着呢!”

说完这话,冬梅看着杨志娘子那副愚蠢的模样,心中暗叹:我跟她说这些做什么。就要变天了,大家都在睁眼看着这河东军究竟能走多远,走究竟能到哪一步。也只有这个笨女人看不清形势。杨志跟杨华本就迟,以前好象还有过什么龌龊,他一直没有军功,若不在其他地方动些脑筋,将来也就做个小军官的命。

杨志娘子听得脑袋迷糊:“你说什么我也不明白,不过,不管怎么样,云意已经这么大了,老呆在家里不是办法。”

这次因为是关系到切身利益,杨云意停止哭泣,抬起了头。

这个时候,杨志急冲冲地从外面冲进来:“有一件好事。”

一进门,杨志见三个女人难得地聚在一起,而妹子脸上又挂着泪珠。以为这三个女人又在闹别扭,心中没由来地一慌乱。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家里有三个女人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看到妹子流泪,杨志也不敢上前劝慰,只讪笑着走到老婆身边:“夫人,你们在说什么?”

杨志娘子说:“我们正在说是不是给你妹子找个婆家,你怎么想?”

“好,这事好,夫人说要找就找吧。”

“我们正在想合适的夫家呀!”冬梅微微一笑。

看到漂亮的小妾嘴角一翘,杨志心中一荡,他不记得已经有几天没同冬梅在一起了。妈的,得找个机会……

看到娘子恶狠狠地目光,杨志忙收摄心神。认真地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也选了几个。后勤司有一个小伙子不错,很得杨侯看重,前途无量;捧日军那边有个陕西人。是王禀手下的一个军官,最近刚得到提拔,人也很好。你们看那个合适,我就找媒婆去说。”

“我不嫁!”杨云意大声尖叫。

“两个小军官……你就这点出息?我们云意妹子要嫁也得嫁人中之龙。”冬梅难得地用挖苦的语气顶撞杨志:“我和大娘已经商量过了,准备找人去杨侯那里说合。”

“杨侯府好象没合适的男子呀!”杨志抓了抓头,突然“哎哟!”一声。“我倒忘记正事了。”

杨志娘子:“什么正事?”

“好事情,好事情。”杨志得意地拉开衣裳前襟,露出一片红色的血肉。

三个女人被他这奇怪地举动吓得同时叫起来,“什么东西?”

杨志狠狠地将条红色拉出来,扔到桌上,得意地大笑:“一条羊腿,好多肉啊!”

他兴奋地说:“今天也是运气,我有事去后勤司找高昌。老高也是够义气,硬塞给了我一条羊腿。你们不是嚷嚷半个月没吃肉。去。刷刷,炖上一锅。”

杨志娘子大为欢喜:“阿弥陀佛。总算看到油星了!”

冬梅大为悲愤:“相公,你怎么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若让杨侯知道了,不知道该怎么看你?看你出息得!”

见冬梅说话难听。杨志娘子不高兴了,怒骂道:“狐狸精,刚才你还说了两句人话,怎么一转眼就这样了。有你这么对相公说话的吗,小心我地家法!”

冬梅一拂袖,“小家小气,还无敌杨家!身位杨侯亲兵统领,带头违反军法,小心让古松捉了你去。冬梅深以为耻。”

杨志一张脸渐渐变红了。

正在这个时候,院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古松那不耐烦地声音传来:“杨志在不?”

屋中众人皆脸上变色。

“糟糕!”杨志大惊:“杨侯好见,古松难过……娘子,快快将羊腿藏起来。”

杨志娘子也是惊惶无比:“相公,古……古老板是不是来抓你地?”

外面,古松更加不耐烦:“杨志,你马上给我出来。我知道你在家,今天你又没值班。开门,再不出来我要揣门了!”

杨志娘子面色发白:“事发了,事发了,相公快逃。”

古松继续叫道:“杨志,你他妈快出来,有紧急任务,若耽搁了,老子用军法办了你!”

“怎么办?”杨志娘子小声问。

杨志不敢说话,只用力摇头。

冬梅哼了一声,也不理睬丈夫,径直走到门口,大声说:“我家相公正在更衣,马上就出来,请古将军稍侯片刻。“

“好,尽快,杨侯正等着我们呢!”

杨志听冬梅这么说,只得无奈地走了出去,开门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