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行-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封王。
就宦官担任监军一职从北宋开国以来便有成例,在《宋史》四十三名入传的宦官中。曾奉命监军的虽然只有四人,但钤辖者十四人、都监者十六人、巡检者九人、走马承受者八人。
监军这一职务设置之初,虽有“止令奏报公事,不得侵预边事”之说,实际上其主要职责除了传递军令、奏报战果、察访敌情而外,便是监视军队。
有点像后世的军政委,军队中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得报监军知悉,点头之后才能得以实施。
而且,因为宦官是皇帝的亲信,皇帝甚至以监军一言,便易边帅,以致其气焰赫然,军中大帅反要看起脸色行事。所以,这一职务地位虽低,权势却重。
杨华本就是一个野惯了的人,现在朝廷派这么一个人物过来管束自己,让他很是难受,只恨不得立即派人过去,半路上把这个讨厌地家伙给暗杀了。
古松看到杨华的忧虑,想了想,道:“实在不行,可联络张知府对其掣肘。”文官和宦官自来就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团体,有鉴于唐末宦官之害,宋朝士大夫更是对宦官警惕有加。如果能够推张孝纯出来,未免不是一个好主意。
但杨华还是摇了摇头,说:“没用,文官不能插手军务,再说,让张大人对我军队指手画脚算怎么回事。”
古松想了想,又说:“如果那样,就只能有一个办法了。就是怕遭人物议。”
“说。”
“威吓。”古松道:“大人可吓吓那个什么黄公公,警告他这里是战场,安心呆在城里享福就是了,打仗的事不用他操
“呵呵,这个主意不错呀,我杨华本来就是一个跋扈的人,还怕别人议论。”杨华一拍桌子:“太原四面皆敌,山高皇帝远,这地方我说了算。哼,那个黄公公若老老实实还就罢了,断少不了他的好处。如若唧唧歪歪,你们军统司找个由头做了他。”
古松满头冷汗:“杨侯说的是。”
朝廷派来的监军一行由隆德出发,在杨志所率领地两百精锐的护送下随着梁红玉一众家眷在路上走了十余天。终于在八月底来到饱经战乱的太原。
一大早,杨华便带着游奕骑出城十里迎接。
他和全体军官带着三百骑兵全副武装,满面杀气,在路上一通猛跑,总算在长亭接到了黄彦节。
黄公公的队伍规模很大,除了有杨志的两百士兵外,还有一众龙卫军军官的家眷。又是车又是马,队伍拖出去两里长。
杨华等人有心给黄公公一个厉害看看。见了那队人马,立即一声呼啸,抽出马刀,带着队伍扑了上去。一时间烟雾滚滚,马蹄震得地皮发颤。
可还没冲到他们跟前,那对人马中的龙卫军护卫都发出一片欢呼:“杨侯来了,杨侯来了,我们终于回家了!”
然后。所以的家眷们都扑了上来,栏住军官们,大声哭号。而军官们也都垂泪不语。满世界都是“他爹,你没受伤吧?”、“郎君,可想煞奴家了。”
杨华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一幕,他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下马威变了成一出闹剧,真是让人恼火!
“哪个是杨华?”一个四十来岁皇城司军官大着嗓子喊,他这次地任务就是护送监军来太原。
见他如此无礼。骑兵都都发出一阵怒骂:“什么东西,居然敢对杨侯无礼,砍了这个狗东西。”
那个军官看到明晃晃的马刀,吓得跳到一边:“杨华,你要做什么……”见没人搭理他,军官满面惊慌,“东明侯,你就是这么带部队地吗?”
杨华坐在马上,朝他点了一下下巴:“我怎么带军队,陛下知道。敌人知道,百姓也知道,无须对尔多说。黄公公呢?”
“叫黄彦节出来见杨侯,惹恼了我等,打不死他!”众骑兵大声恐吓,围着那个军官不住转动,腾起的灰尘呛得那个军官眼泪直流。
见那一行朝廷的军官狼狈异常。这群汉子同时发出震天的轰笑。
“哇……”一声悲泣突然传来。听声音很年幼:“我不去太原,我不去太原。我要回开封!”
众人顺着哭声看过去,却见从一辆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他身上穿着一件华丽的内侍官服,正哭得眼泪鼻涕纵横满面。“这……”杨华有些迷糊。
“这位就是龙卫军监军黄彦节黄公公。”那个皇城司一脸威严地说。
笑声不见了。
众人都是一脸愕然。
良久,才有人小声道;“原来是一个小屁孩。”
那个黄公公还在大哭:“我要回去……我要小陀螺。”
“哥哥别哭了。”小陀螺奶声奶气地从车里跑出来,伸开双臂:“哥哥,抱抱。”
黄公公一把抱住小陀螺:“我不哭,我不哭……小陀螺,我地小鸡呢!”
“唧唧。”从车里又跑出来一群鸡雏,满地一阵乱跑。
黄公公也不哭了,急得大叫:“要跑了,快帮我抓住它们。”
梁红玉一张笑脸从车中探出来,笑着对护在车边地杨志说:“帮公公抓鸡,黄公公这一窝小鸡从隆德起就开始孵了,今天才孵化出来,别伤了它们。”
“是。”杨志一张脸绷得难受,表情看起来相当诡异。
杨华仰天大笑:“还真是一个孩子呀!”他从马上跳下来“小陀螺,到你妈妈那里去。”
梁红玉上下打量着杨华,道:“贱妾梁红玉见过侯爷。”
杨华怒道;“你我还来这一套,别下车了,你身子重。走,我们进城去。”
“爹爹,爹爹。”小陀螺又朝杨华跑来。
黄公公急得大叫:“小陀螺回来,他是坏人。”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算
队伍慢慢向前,杨华骑在马上,脸上难得地挂着一丝微笑:“红玉,最近在隆德还好吗?”
“你是在问我,还是问你的孩子?”梁红玉捂着嘴轻轻地笑了起来。
杨华:“都问,你,你肚子里的孩子和小陀螺。”
“挺好的。”梁红玉回答道:“小陀螺着孩子自从他父亲死后,一直嚷着要找爹爹,现在总算把你当成他的父亲了。对了,你是不想问黄公公的事情。”说到这里,梁红玉小声道:“茂先你也不要担心,黄公公也就是一个孩子,挺老实的,人也很善良。一路上,因为我身子不方便,小陀螺还多亏他照顾了。呵呵,这孩子……”
到这里,梁红玉脸上露出母性的笑容:“黄公公这孩子还真是个好人,茂先,你可不要对人家凶哦!”
杨华只是讽刺地一撇嘴:“这朝廷也真是,居然派了个孩子来做监军,还真是没人了。”
“茂先,太原是个虎狼窝,你嗜杀的名声在外。宫中内侍们都在传,说梁方平死在你手里,来做你的监军,难免不被你找个由头给杀了。”
杨华气愤地一拍马鞍:“我杨华在世人的心目中难道真就是一个暴戾之人吗?”战马被他这一拍,不满地打了个响鼻。
问了半天,他总算闹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宫中太监们一听说要到太原来做监军,都吓得半死。太原夹在宗翰和银术可之间,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可能。城中虽有杨华这员骁将,可他手头也不过几千人马,二十万西军在山西被金人打得全军覆灭,他那几千人马能顶什么用?
再说了,杨华这人恶名在外,是主战派领袖李纲手下的得力干将。
若非杨华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地心腹。简在帝心。这次倒李纲、吴敏地政治风波已经波及他身上了。
也因为仗着皇帝地势。此人飞扬跋扈。居然插手地方政务。截留隆德夏税。换成其他人。早被缉拿回京问罪。可偏偏他屁事没有。反被提拔成河东节度使。并封了侯。
皇帝这么做。完全是在鼓励犯罪啊!
一听说往太原派监军。对主战派穷追猛打地唐恪等人装哑巴了。将皮球踢给了皇帝。
既然文官们不愿意去太原。按照惯例就应该派出太监。
可太监们地人生信条是:享福我来。送死你去。
太原那地方是人呆的吗。天天打仗,时刻死人,还没饭吃。不要说去升官发财。能拣一条命就算不错。
当皇帝开始考虑监军人选地时候,宫中的太监都慌了神,生怕被选派到那刀山火海之所在。于是,有门路的都开始活动,负责选拔人选的大太监收钱收到手软。
因为皇帝继位没几天,对皇宫的情况也不熟悉,所以,这事还大有回旋余地。几个大太监还都在庆幸捞到这么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可收钱收到最后。他们这才愕然发现,适合派遣的人都已经从黑名单上划掉了。
眼前时间越来越紧迫。迫不得已,他们就随手在名册上一点:“黄彦节。就他了。”
黄公公今年才十四岁,三岁时就被送进皇宫,虽然从小充满阴谋诡计的宫廷里长大。可这孩子因为地位卑微,阴谋却也阴谋不到他头上去。加上宫中日子也过得刻板而简单,便出落得十分地单纯和幼稚。
派这种傻瓜过去自然是最好不过。
唯一的麻烦是他地年纪实在太小,去太原好象不太合适。
不过,做些技术上地处理还是比较简单的。
几个大太监一合计,把黄彦节的档案调了出来,把年龄修改成十八岁。
而皇帝最近正为朝中两派内斗和与金过商议三镇一事头疼,也就随手在上报推荐黄彦节去太原做监军地奏章上写下一个字:“准!”
听完梁红玉说完这些情况,杨华心中憋气,只叹息一声:“看来,皇帝高高在上,下面的人要想搞鬼实在太容易了。外有强敌,内有政令之不畅,时局危也!”
起来,这个黄彦节也是个倒霉鬼。他也就是一个孩子,自小在皇宫长大,突然被调到太原,就好象是离开了自己的家,肯定会不适应地。
进城之后,张孝纯和王禀二人也被这个监军的年纪弄得瞠目结舌,连连说陛下居然派个孩子过来监军,这也未免太形同儿戏了。
黄彦节这次来太原,一是在杨华这里做监军,二是颁布封杨华为节度使和东明侯的圣旨。
进了太原知府衙门,梳洗完毕,等香案一摆开,杨华、张孝纯和王禀眼前都是一亮,齐齐暗赞一声:“好一个英俊的小公公。”
却见,黄彦节虽然才十四岁,身材也不高,可面白无须,皮肤晶莹如玉,十指纤长,双目黑白分明,比女孩子还漂亮三分。
他扯开圣旨,清脆地喝了一声:“有圣旨,隆德观察处置使杨华跪地接旨……”
杨华忙跪下,竖起了耳朵。
“……封杨华为东明侯,河东节度使……钦此!”
杨华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了下去,至此,他算是大宋军队的主要领导了。有这个名分在,以后只要赖在太原不走,牛鬼蛇神们也不敢来找自己的麻烦。
“臣谢恩,领旨!”双手高举,接过圣旨,杨华站起身来,随手将圣旨递给身边的杨志,故做粗鲁地说:“收好了,拿去我卧室供好,这可是我的官凭,是陛下地隆恩,我每天都要烧香跪拜地。”
听到这话,随黄彦节同来的几个军官都面露讥笑,心道:“这家伙果然是个粗鲁地野人。不懂礼数,也就能上阵打仗而已。其实没什么心机的,回去之后若陛下问起,就这么回答。”
收好圣旨之后,杨华拍了拍王禀地肩膀:“老王,该你了,你也是节度使。”
黄彦节清脆地童音再次响起:“河东步骑兵马副总官王禀接旨。”
王禀兴奋地脸都红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道:“臣王禀接旨!”
黄彦节的声音还是不缓不急。圣旨上先是表彰了王禀领军守卫太原的功绩。不过。等念完这一段,他话锋一转:“……据查,王禀与逆贼童贯狼狈勾结。着,免去所有官爵,押付有司问罪……”
“啊!”杨华和张孝纯都大声叫了起来。
王禀仰首大叫:“我王禀一心为公。浴血沙场,上不负陛下天恩,下无愧于太原百姓,有功无过。天日可表,天日可表啊!”他满面发须贲张,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涨得赤红。
黄彦节被王禀凄厉的叫声吓得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哭泣起来:“别过来。别过来!”
几个皇城司的军官同时拔刀大喝:“王禀。你要造反吗,还不束手就擒。随我等回东京受审?”
杨华也气得浑身乱抖,他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王禀虽然立了大功。可他终究是童贯的人,而皇帝又恨“六贼”入骨,政治上的大清算那是免不了的。可气就气,人家王禀怎么说也是立下大功地。就算你不提拔他,最多免职了事,现在却要抓回去问罪。这有是什么道理?
他一阵冲动,正要拔住腰刀,身边地古松悄悄地扯了把袖子一把。
杨华转身怒视,正要发怒。古松一脸惶急,连连向他做眼色。
杨华差点吐了他一口唾沫,转身对那几人激动说:“杨华不服,愿以全部军功担保王将
王禀摆了摆头,“杨侯,这事就这样吧。我去东京,我就不信这个世界没说理的地方。”说完话,他满面流泪地跪在地上,“臣谢恩!”
杨华一跺脚:“王禀,你怎么这样?”
王禀惨笑:“还能怎么样。”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他的命运在童贯倒台地那一刻已经注定。也许,战死才是最好的归宿,如果活着,难免不被皇帝清算。
这就是政治。
“出尔反尔,不白之冤!”杨华恨恨地转身离去。
“恭喜杨侯。”古松也不看杨华的脸色,追上来笑道:“王禀若离开太原,那是最好不过。如此一来,侯爷可就是太原府唯一地统帅了。没人掣肘,三晋大地,自由您纵横翱翔,快哉。快哉!”
杨华忍无可忍地站住,怒喝:“杨志,把这个满口胡柴的家伙给我捆了!”
杨志不敢动手,只讪笑道:“侯爷息怒!”
杨华:“古松,你当我杨华是幸灾乐祸的小人吗?我也不罚你,你马上回去起草一分奏折,替王将军分辨。就说我杨华以全部的军功和陛下的恩宠担保王禀将军。”
北宋虽然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可并没有说不杀将军。再说,清算“六贼”之后,皇帝已经开了杀戒,根本就没有收手的想法。以王禀领孤军坚守太原八个月的功劳和如日中天地声望,若再留在军中,未免不是一个极大地威胁。
以前,皇帝之所以封王禀为节度使,大概以为他会在太原阵亡,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被杨华救了。
本来,他是领军大将,皇帝也不好动他。可现在杨华军进驻太原,皇帝没有了忌惮,就发明旨缉拿王禀。
古松听杨华标榜自己是一个君子,心中很不以为然,道:“是,我马上去拟稿。有侯爷求情,想来王将军应该能保住一条性命吧!”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七十三章 送行
“王将军。”
“王将军。”
一大早,满城的百姓都走出家门,站在路边,大声呼喊着王禀的名字。
今天,王禀就要被押送回东京问罪了。
因为王禀在太原的威望实在太高,杨华建议那几个负责抓人的军官不要给王禀上刑具,并威胁说,如果上了刑具,等下激起了民变,龙卫军不敢担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这几人一听,知道事情要糟,只得答应对外宣布是来请王将军回去述职的,朝廷对王将军另有安排。
如此,才将不明真相的百姓给蒙蔽住了。
这也算是杨华为王禀争取到的待遇吧,否则从太原去东京,千里迢迢,若戴着沉重的刑具,还没到达目的地,王禀先就被折磨死了。
王禀今天穿着一件干净的便服,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刚一出知府衙门,就看到满街的百姓。
“王将军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满街的百姓都围了上来,同时跪在地上。
几个押送的军官看到眼前的人山人海,都吓得面如土色,下意识地将手摸在刀柄上。
“王将军。你还回来吗?”一个老人颤颤微微地端过来一碗浊酒。跪在地上。大声问。
王禀胸口一酸。接过酒碗一饮料而尽。大声道:“我会回来地。我王禀舍不得你们。”
几个押送军官听到这话。面色大变。一人低声对旁边人说:“把这句记录下来。禀明陛下。回来。他想回来做什么?”
那个老人又大声喊道:“浊酒一杯家万里。此去东京山高水长。将军保重。”
“将军保重。”又有一个老者走上前来。将一碗酒高举过头。高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我晋阳地男儿血。酒入英雄胆。化做一腔豪气!干!”
“干!“王禀大笑。接了过去。又是一饮而尽。“多谢了!”
“王将军,还有我呢!”又是一人端了酒过来,跪在他的马前。
王禀眼睛一热。猛地从马上跳下来。接过那酒喝得前襟全是酒水,他满脸都是眼泪,大声道:“能与太原豪杰并肩作战。共同流血,王禀之幸也!”说完话,他做出了一个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举动。猛地跪在地上,对着众人磕了三个响头:“王禀本就该战死在太原城上,能够活到今天,完全是满城百姓的浴血奋战之功。王禀何德何能,得父老乡亲的厚爱!我替大宋,替陛下谢谢你们了!”
众人都跪下回礼,放声大哭起来。
不断有人端着酒走上了,王禀也不推迟。酒到即干。短短一条路竟然走了一个时辰也没走完。
等出了太原城,他已经醉得骑不了战马。
刚出城门。有五十几个前西军士兵已经等在那里了,都是全副武装。
几个来押送王禀的军官大为紧张。厉声道:“你们要做什么?”
为首一个西军士兵跪在王禀身前:“王将军,我三千西军将士在太原奋战八月,只我们几个还活着。太原有杨侯在,已无忧也!愿随将军去东京,一路上也好尽心服侍!”
“我醉欲眠君等且去!”在马上摇晃着身体,王禀挥了挥手:“我不是个好主管,三千人……三千人到现在只剩你们五十来人……”
到这里,王禀突然大放悲声:“我对不起死去的弟兄们啊,我王禀该死!”
“王将军!”五十几个西军士兵也都在大哭。
“走吧,走吧,不用你们跟我。”王禀抹了一把眼泪,怒啸一声:“我西军汉子流血不流泪,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现在,听我命令,立即回城去,加入龙卫军。杨华是个真正地汉子,能够带领你们取得胜利的。军人,以战斗为天职,只有跟着他,才能获取军人应有的荣耀。跟我去东京能有什么出息,滚,都给我滚!”
这一吼,他发须根根竖起,看起来如怒目金刚一般。
十几个西军士兵站起声来。
为首那个士兵用尽全身力气大吼:“捷胜军右厢都头谈百方遵命!”说完话,转身挺直身体进城。
“副都头黄胜,遵命!”
“承局尤千斤遵命!”
“士兵辜富贵遵命!”
五十多个将士陆续站起身来,大声吼叫。
在远处的城楼上,古松指着王禀的背影冷笑:“生离死别,生离死别啊……这就是做忠臣的下场,这就是做武将的下场。今天的王禀,没准就是我们的明天。任你功高盖世,一道圣旨下来,你就得乖乖受死!”
正在城楼上围观地杨华军军官们都默然无语。
良久,李鹞子才冷笑一声:“将来若有那一天,谁敢动侯爷,动我龙卫军,我第一个反他娘地。我不过是一个党项蛮子,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用守那些屁规矩。”
杨再兴点点头,冷冷地回答:“我只听杨侯的,杨侯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对,谁敢动杨侯,我们就动他!”众军官都大声怒叫。
等王禀出城走了十里,杨华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带着一群人挑着担子,坐在长亭里,见王禀过来,急忙冲了出来,大声喊:“王将军,杨华来送你了!”
王禀睁开醉眼,看了杨华一样,从马溜了下来,因为脚步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押送的军官们自然不会去扶。
杨华叹息一声,把他从地上拉了起来,伸手拍了拍他身上地尘土:“王将军受苦了!”
“受苦,哈哈,受什么苦……老王我才出城十里就被人灌醉了。喝了这么多酒,美得很!”王禀笑着擂了杨华一拳:“杨华,我这就要走了,怎么,你也想来灌我?”
杨华苦笑:“本打算同你吃几碗的。不过,我龙卫军有军令,任何人不得饮酒。就不给你吃了。”
王禀摇摇头,指着杨华的鼻子说:“你这家伙富得很,连碗酒都舍不得。也罢。不同你计较。难得你来送我这条落水狗,心领了。对了,张孝纯怎么没来?”
“张大人另有公务。”杨华心中难过。张知府为人懦弱,气节上差了些。在真实地历史上,这家伙在太原被破之后居然投降金人。后来有做了刘豫伪政权的大官,人品上大有问题。想来也不会来淌混水。
“公务,理解。”王禀讽刺一笑,突然一拱手:“杨华,我手头还有五十几个士兵,以后就拜托你了。”
“将军放心,我拿他们当自己人看待。”杨华也不犹豫,立即点头应允:“我军正要扩编。你手头人马虽少。却都是百战精锐,杨华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推辞。说起来,我还得谢谢将军呢!”
“如此。我就再没什么牵挂了,走了,走了!”交代完后事,王禀一拱手,扬长而去。
杨华朝杨志递了个眼色。
杨志忙将两担金银和日常用品送到几个押解军官手里,赔笑道:“各位大人,这是我家侯爷的一点心意,请你们务必笑纳!你们也知道,王禀将军与我家侯爷素来交厚,还请一路上多多看顾。”
为首那个军官掀开担子看一眼,估摸里面有好几百两白银,立即眉开眼笑道:“好说,我们对王将军也是非常佩服的。回东京之后,陛下审完案就会没事地。放心吧!”
看着王禀落寞的背影,杨华心中发酸:看来,把自己的命运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上不那么可靠。这次如果不是王禀将手头地军队在围城战中被金人拼光,皇帝未必敢动他。是地,只要在手头掌握着一支可靠的私军,就没人敢来惹你。
我命在我不在天!
王禀回开封之后,皇帝本打算寻个由头把他杀了了事。可一想,无故杀大将,又是杀一个声望极高地将领,只怕会招人物议。在接到杨华的求情信之后,顺水推舟,贬王禀去了岭南。
王禀忧愤难平,还没到达目地地就吐血三升病亡了。
虽然太原百姓不知道王禀为何离开,但朝廷监军一来,就发生了这样地事,那黄彦节肯定脱不了关系。
于是,满城百姓都将小黄公公给恨上了。
黄彦节现在带着两个小吏住在杨华的侯爷府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院中地厨师、下人都被古松换成了军统司的人。两个小吏的秘信根本就送不出去,急得直跳脚。
黄公公倒是不急,毕竟是小孩子,住进院子地第一天,他就命人在园子里垒了个鸡笼,开始养起小鸡。时不时还翻过墙去找小陀螺一起在侯爷府掏鸟窝、斗蛐蛐、挖蚯蚓。
杨华见了,呵呵一笑,也不放在心上。
“一定是假象,想蒙蔽我古松可没这么容易!”古松却心生警惕,暗中加强了监视。
不管心中如何恼恨,不可否认,王禀被贬,杨华是即得利益者。现在,整个太原军政事务都由他一言而决。至于监军黄彦节和太原知府张孝纯,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
就要入秋,宗翰大军马上就就要南下。杨华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扩军。
可现在扩军,新兵一多,战斗力一下降,还怎么上战场?
这让杨华大觉得头疼。因此,他一直没有仓促下手。
他在等,等关群计谋实施的那天。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七十四章小人
汾州。()。介休。
这里是太原盆的最南端。再往南五十里就是太乐和吕梁山的交汇处灵石。
灵石处于两大山系正中位置。汾河被山势一挤。立即咆哮汹涌。奔流无回。灵石扼守太原盆的和临汾盆的之间。的势险要。是晋南与晋中的门户。
第三次太原救援战之后。北宋二十二万大军一朝烟消云散。范琼先是带着大军进驻汾州。后来见这的方无险可守。干脆再退临汾。将灵石关口一卡。毫无没有北上攻击完颜银术可的想法。反正有灵石在。敌人一时也攻不进来。而且。范琼自问也不是银术可的对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家就这么对峙着吧。
与灵石的峡谷激流的险峻的势不同。五十里外的介休却是一马平川。
此时正直初秋。微风夹带着北方蒙古高原吹来的寒意。让人心中一片凉爽。若是在往年。这一片肥沃的旷野早就麦浪滚滚。可经过三次太原救援战争。战争从去年十一月打到今年八月。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在金人的大屠杀下。富饶的太原盆的已经变成了一片不毛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在中天。天气开始热了起来。银术可坐在马背上。感觉身上忽冷忽热。肚子上的伤好象还没什么起色。每到中午他都要照例发起高烧。只有等夜幕降临。气温下降时。他才感觉舒服一些。
已经半个月了。银术可本就长的瘦长。被病痛折磨了这么长时间。早就病成了一具骨头架子。好象随时都有倒在的上。化成一捧黄土的可能。可他依旧在咬牙坚持。身上的臭味越来越浓。迎风十里。臭的人不敢靠近。
“我不能死。就算要死。也的先杀了杨华这个畜生。”银术可看了看远方蓝的让人绝望的天空:“怎么还不凉快下去。只要天一冷。没准我的伤就会好起来了。”他如同骷髅一样的面孔上两只眼睛绿油油的亮着。如同两点正在燃烧的鬼火。
大声咆哮着。银术可双手如爪愤怒的朝太原方向抓去。
身边的几个侍卫都嫌恶的朝旁边躲闪。女真人头脑简单。也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好恶。银术可身上实在太臭了。臭的人头昏眼花。在他身边多呆一刻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你们在躲什么……躲什么?我就那么可怕吗?”银术可气急败坏。背心升起一股寒流。每说一句话。就有一层鸡皮疙瘩冒起。
“将军。你该喝药了。”身边。关群谄媚的递过来一葫芦药水。“这是小奴今天早晨才熬的。用的是天上的无根水。对您身体有好处。”
接过葫芦喝了一口。银术可大叫一声:“苦也。苦也。真他娘的苦。”说还没说完。银术可已经被苦出眼泪来了。喉头一阵抽动。几欲呕吐。
话还没说完。关群又从坏里掏出一个盒子。打开了。将一陀焦黄色的糖膏递过来。讨好的说:“将军。你受了伤。虚火上升。需要服用大量亮血去邪的药物。比如黄连、厚朴……可都是大苦之药物。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了您的身体。药还是要吃的。这是关中的金城糖。用上好的枫树熬制而成。”
银术可一把抢过关群手中的糖。放在在口中大口嚼着。直嚼的嘴角全是黄色的汁水。良久才吸了一口气。感动的拍了拍关群的肩膀。动情的说:“关群。你这人不错。我知道。别人都嫌恶我身上臭。避之惟恐不及。也只有你关群。每日为我熬制汤药。还替我洗刷伤口。我银术可不是木头人。你的心意我如何不知道。一直以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