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行-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朝还要付给金军犒劳费——绢一千万匹、金一百万锭、银一千万锭。”实际上,这个条约同上次的已经达成的和约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多了一笔犒赏钱,宋朝也是可以接受的。

宗望这次看似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个条件优厚得让宋朝的

团大感意外。所有的宋使面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

宗望:“如果何相公没有疑义,我们再商谈细节吧。”

“好的。”何粟的身体松弛下来:“二皇子既然如此慷慨,我大宋也不能太吝啬,犒军费的事情且答应你们了。”

其实这次和谈的其他问题都好谈,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将河北顺利交接到宋朝手中。现在的河北已经乱成一团,有的地方已经被金人占领,有的地方还有宋军驻守。双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城市如何交割,金军的撤退路线都是一件很复杂的问题。

毕竟,有些陷落的城市还远在河北宋金边境线上。而宗望大军还在东京,宗望在没有退兵之前是不可能将后路交给宋军的。

所以,先交割那些地方,什么时候交割都有讲究,一时间也没办法弄妥当。

于是,双方在谈判桌上谈了一个上午,却没达成一个协议。

中午,时团在宗望那里吃过午饭,休息片刻,继续谈判。

到深夜时,双方终于谈妥河北交割事宜:金人大军将在一月十五日之前退出东京。二月十日,交割北京;三月二十日归还冀州;四月三十日之前归还深州。至于太上道君皇帝和被俘的百官,则作为人质随金国大军北上,直至河间后再礼送回国。

然后是签字用玺。

在何粟看来,这是一场外交上的大胜利。虽然失去了河间和中山,让宋金两过的边境线向南移了三百里,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这个和议对金国来说有两个重大意义:首先,他们在法理上拿到两镇;其次,保证了金国大军能够顺利班师,不至于在河东军的追击及赵构大元帅府大军的堵截下全军覆灭,保留了金国最善战的一支军队。

这个和议对大宋来说,表面上意味着和平。

这好象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可何粟总觉得宗望看起来满是善意的笑容里充满了奸诈,可皇帝的和平意愿不容违背。一想到这些,何粟一咬牙在和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用力地盖上了皇帝的行玺。

……

“真是一场梦啊!”站在行宫的山上,宗望看着宋朝时节团远去的背影苦笑:“我本以为可以一举灭亡大宋,可最后时候杨华来了。

一桌饭来了三个食客,筷子要打架了。”

兀术憋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道:“斡离不,你这个和议真是混帐。土地才是根本,怎么只顾着问宋人要钱?”

“天下这桌宴席现在多了两个人。”宗望突然呵呵一笑:“大宋,河北赵九,山西杨华,还有我女真。兀术啊,你还年轻,有的事情还看不透。”

“不懂。”兀术摇。

“那我慢慢同你说吧。”

宗望看了看庞大得令人毛骨悚然的东京夜景,“兀术知道我为什么在犒军钱上不肯让步?”

“不明白……斡离不,现在宋朝国库好象真没什么钱了,你逼他们做甚?”兀术不解。

宗望:“国库没钱,可民间有钱啊。上一次开封之战为了凑齐犒赏钱,宋朝皇帝将手伸向老百姓,连娼优也没放过,搞得天怒人怨。现在,开封百姓已经很困苦了。现在再被皇帝搜刮一次,只怕要民心丧尽了。至少,东京百姓会怨恨官家的。”

兀术眼睛一亮:“二哥的话有点意思,请你继续教我。”

宗望将身上皮祅紧了紧,冷笑:“说句实在话,那些钱我斡离不还真没看在眼里,主要是为了给国内一个交代。否则白来东京一场,回去了你我弟兄面子上不好看。国内上层那些蠢货眼睛里只有钱,至于土地和天下大势……他们懂个屁。”

说完这句话,宗望舒了一口气,口中吐着长长的白气:“现在,河东军已在山西呈割据之势,宋朝皇帝也节制不住,但赵桓小儿绝对不会放任这样的现状不管不顾的。可是,杨华那厮从一个小兵爬到如今这个地方,如何肯放弃到手的好处。我太了解这种仅凭着手中刀枪杀出顶天富贵的军汉了。

为了个人利益,他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现在宋金何以名义上由他做主,可你看和议开启后,他什么时候露过面。根本就是让皇帝来顶缸。

谈得好了,是他杨华的功劳,谈砸了,出的是皇帝的丑,这个家伙阴险得很。所以,我认定,皇帝和杨华肯定会斗上一场的。”

听宗望这么说,兀术大感振奋,他狠狠地握着拳头:“如果河东军叛乱,那才热闹呢。到时候,我们再次南下抢他娘的。”

“对。”宗望含笑点头:“不但是河东,我看赵构的大元帅府也是个不安定因素。他那里现在已经有十多万人马啊,赵九小儿在河北一日,皇帝一日不安心。”

“对,如河北赵久也叛了,宋朝灭亡可期。”兀术大声咆哮起来:“可是,我们干嘛把河北还给宋人。只要我们占据河北一天,赵构的大元帅府就存在一天。如果我们一走,皇帝一到圣旨,撤消大元帅府,我们还搞个屁呀?”

“哈哈,兀术,你果然在用心思考了。”宗望突然有些黯然,他用手摸了摸心口,突然有些悲哀:“兀术在众兄弟中,你是最知兵的一个,未来定会成为我大金国的一员骁将。可是,光做一个纵横沙场的将军不行啊,还得用心去看去想,除了沙场,人生才是最大的战场。”

兀术有些吃惊:“二哥你的心口又在疼了?”

宗望最近心脏一直疼得厉害,一发作起来,面色发紫,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他强笑道:“生年不满百,普通人家,五十已算高寿。二哥我已经三十多快四十的人了,长年军旅征战,阳寿又能高到什么地方去呢?现在,宗翰已经被杨华打得彻底失去了斗志。未来的大得靠你啊!”

他眼睛里突然泛起一层泪花:“刚才你这个疑问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我金人让出河北,大元帅府撤消,对我金国不是好事。可是,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如

不让出河北还能怎么样,继续把这一仗打下去。我T3志,身陷东京,进退两难。再拖下去,一旦粮尽,河北赵九军完成整编,南下勤王,我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所以,让出河北,尽快脱身才是正经。可是,让出河北,怎么让如何让却大有讲究。虽然已经定出时间表。可我们大可慢慢拖,拖到天荒地老。

到时候,一旦赵九势大,成割据之势之后。宋人就三足鼎立,不需我大金插手,他们自己先乱成一团。而你我则可坐观风云,待到宋人鲜血流尽之时出兵。到时候,不但河北,连整个天下都是我女真人的。这才是我完颜宗望的梦啊!”

“我明白二哥的意思了。”兀术一咬牙:“二哥,把交割河北的事务交给我吧,我会不断给宋狗制造麻烦的,没个三年五载,宋人拿不回河北。”

“不。”宗望喘息一声:“跟我回上京去吧,我身子只怕不成了,这支军队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二哥……”

“回去吧,四弟。”宗望看了弟弟一眼,突然有些动感情:“你虽然是有名的猛将,可唯一的缺点是心志不坚,将来要吃大亏的啊。”

他突然一笑:“河北归不归还其实我另有打算,张邦昌不是还在我手里吗。只要他将来在北京一称帝,我将河北之地让给他。哈哈,我又不是不还。可土地都被张邦昌夺去了,我大金也没法子。要土地,问张邦昌要去……哈哈,赵九的大元帅府也就名正言顺地存在下去了。”

兀术这才恍然大悟:“二哥原来是这个打算,真是高明啊!”

宗望:“准备一下,等宋人的钱一送来,我们就班师去北京,胁迫张邦昌称帝。”

***********************************

“看来,战争是结束了。”杨华舒了一口长气。

说句实在话,杨华对宗望全盘答应这样的和议条件感觉很是意外。看来,金人在受到自己沉重打击后士气低落,已经在想着如何从开封战场脱身的事了。

确实,换自己是金国统帅,此刻也要想着如何平安地将这支部队带回国去。这仗再打下去毫无意义。

杨志恭敬地站在杨华身前:“侯爷,是不是提前准备行装了。



赵明堂对杨华说:“我河东军都是步兵,将来尾随金人大军送他们出境也只能派骑兵去。此地离河东路途遥远,不提前准备不成。怎么走,谁先走,都要事先做出计划。免得到时候仓促了。”

杨华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我河东军有九千人马。从东京到河内,漫长的后勤线上还有两万多民夫,是时候回去了。否则耽搁了春耕,明年我们就都要去喝西北风。这样,捧日军和陌刀军可以准备行装了。到时候先期还镇。我亲自带着骑兵去河北,然后从林虑穿太行山回太原。”

赵明堂提醒杨华:“汴梁营怎么办?”开封几十万青壮,又经过战火洗礼,只要稍加训练,必成一支强军。这让赵名堂很是眼红,他甚至想过,将汴梁营纳入龙卫军的体系。

“不行。”杨华立即打断了赵明堂的话:“汴梁营都是开封本地人,让他们去山西根本没可能,也不会与我同一条心。老赵,我知道你垂涎这一支人马。算了,回太原之后,如果条件允许,我让你的龙卫军阔大到九千人的编制。”

赵明堂一笑:“龙卫军除了陌刀军就是骑兵,野战还成,正要攻打城池就抓瞎了。这次开封大战捧日军出尽了风头,我龙卫军郁闷着呢!”

杨再兴大笑:“赵将军,别以为我捧日军只会攻坚,阳桥镇之战,我捧日军可是主力。”

“好了,捧日军算是练出来了,再兴你也别得意。”杨华笑笑:“看来,开封已经没有什么可打的仗了。不过,这次勤王咱也不能白干。传我命令,一但金人退兵,立即收缴开封义勇的兵器铠甲,通通给我运回太原去。”

“好!”众将都兴奋地大叫起来。

开封的武库非常大,其中有各种武器和铠甲数十万件,现在都已经散落民间。若能全部收缴回太原,一夜之间河东军就可扩充一倍。

就算杨华不收缴这些武器,朝廷也不可能容忍民间有这么多武器。与其便宜了懦弱的皇帝,还不如都弄回山西。

“禀侯爷,陛下在得知和议达成之后,招您进宫面圣。”一个卫兵进来禀告。

“不去,就说我病了,无法下床。”杨华说:“让黄公公去……黄公公。”

众人随着杨华的声音看过去,却见黄小公公坏中抱着一只波丝猫,正在用鱼干喂着。黄公公这几日都在大相国寺和皇宫两头跑,他发现宫中的太监们都在喂猫,也学着喂了一只。

至于公鸡,小黄公公已经失去了兴趣,前几日刚放了生。

见众人的目光头投射到自己身上,小黄公公一笑:“好的,我就去。就说杨大人病了,走不了路。反正官家也没什么要紧事。我估计他也是看和议以成,急着催我河东军退兵吧。京畿重地,老有一支外镇大军驻扎也不是个事儿。”

“公公大才,深知圣意。”众人齐声恭维。

“鱼干不错,我尝过的。”小黄公公,递了一片给李鹞子:“李将军要不要试试。”

李鹞子面有怒色。

小黄公公,不以为然,淡淡地说了一句:“依咱家来说,武器铠甲也不值什么。还不如把兴国坊的工匠都弄了回去,反正现在兵荒马乱的,少他一千多人也没人过问。”

“黄公公大才,我等服了!”众将又连声恭维。

“对,我以后不养鸡了。”黄公公好象下定了决心:“我决定,把皇宫你的猫全部弄回太原。杨侯,希望你能抽二十个士卒给养猫。”

众皆无语。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六十九章 抢劫

“杨侯城中义勇武器铠甲已收缴完毕。”赵明于色地走进来。

已经是一月中旬了。从宋金两过达成和议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半月。在这一段时间内。金军守着和条约。龟缩在城北。丝毫没有再战的想法。这让开封城中的军民长出了一口气。

本来。在宋人心目中。北奴都是阴狠狡诈之徒。根本没有信义可言。可事实出乎所有人意料。宗望却守诺言保持着克制。即便城中义勇屡次挑衅。

每日。于忆等人都带着部队在两分界线耀武扬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也大涨了北宋军民的士气。

曾几何时。宋人一直被北方民族打的喘不过气来。现在看女真人躲在城北。一脸晦气。禁不住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雪已经停了。靖康一年年末的那一场暴雪前所未见。这一年的冬天也冷让人无法想象。可是一到一月天上的雪居然停了。又是一连几天的大太阳。气温也开始升高。

随着气温的上升。金人归国之心更切。若再在开封城中呆下去。一旦黄河河面的冰开始融。后勤不继。问题就严重了。

而且。各地勤王军马也有向开封进的迹象。河北赵构的大元帅府最近也频频动作。给军的运输线制造了很大压力。赵构现在尽河北各路军马。兵多将已有南下勤王的意思。

如此。更坚定了宗尽早脱离东京这片苦海的决心。

宗望想走。大宋皇帝巴不的他走。杨华也无力全歼金兵。三方都没再缠斗下去的意思。但要想让金军撤退。条约上所说的那些赏钱就尽快支付。

为了凑够金人所需数皇帝一牙将皇宫所有器皿和财物都送了过去。如此也不足中的十之二三。但大宋皇宫的几代库藏已为之一空。洗尽铅华了。

当然。的到了皇帝凑到地这一部分财物之后宗望也开始陆续将部队从城中撤出去。

宗望地信守承诺让帝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为了加快金兵的撤兵速度。最后。皇帝迫不的已将手伸向了民间。

这是一次公然的抢劫。后果是严重地。尤其是现开封一;地百姓都已经被武装起来。事只要处理不当。未必不引起大规模的民变。

为了谨慎起见。皇帝颁布一道圣旨。命令杨华的河东军出面收刮民间财物。

杨华不是傻子。如此大失民心的事情他才不会干呢。当天。杨华就上了一份义正词严地奏折。说了一番民间疾苦开封残破。正该蓄养民力爱惜百姓云云

百姓的到这个消息。自然感念杨华的恩德。皇帝接到他这份奏折。也是无可奈何。

最后。黄公公在皇宫和大相国寺来回跑了几趟。这才说服皇帝:河东军负责收缴民间的兵和铠甲。至于摊派赏钱。以让开封府和皇城司的人去干。只要民间的兵器被|缴一空。又有河东军维持秩序也就不怕些须民变了。

杨华本有意将散落到开封民间的兵器收刮一空现在又这么好一个机会。如何能够放过。

很快河东军就布军令。说宋金和议已经达成。民间兵器当尽数交纳回武库。

有杨华的威望在。和平已经降临。再加上百姓私藏武器本就是大罪。开封百姓倒也很配合。不过五日。城中的兵器就缴了一大半。

见赵明堂如此兴奋地跑进来。杨华就知道有好消息。他笑着问:“老赵。这次你弄了多少?”

“发财了!”赵明堂眼睛都绿了:“神臂弓六千具。弓一万一千。箭六十三万四千支。各式铠甲一万三五百六十四具。各式长短兵器两万七千四百各式马具千。各式攻城器械三千二百。”

“好!”杨华兴奋地双拳互击:“不管了。立即装车运回太原。赵明堂。你这事干的好。回去之后我就给你的龙卫军扩军。你要多少兵我给你多少兵。只要你管的过来。”

赵明堂脸上突然有些忧愁:“好是好。可有两点比较麻烦。”

杨华:“有麻烦你说看能不能个办法解决。”

赵明堂说:“首先。那些器械太大太重。我们河东军的民夫才两万多人。根本没办法运回去。”

杨华哈哈一笑:“你这就是笨蛋了。器械运不回去。你不可以拆吗?我看了一下。那些炮车床子弩投石车地主体部分都是木料。木料就不要了。就把其中的机括等金属配件弄回去就成。”其实。这些所谓的器械最主要的就是金属连接件。就那最简单的一个望山来说。制作工艺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也非复杂。至于其他的非金属部分。任何一个木匠都能做出来。

听杨华这么一说。明堂一拍脑:还真没想这招。我也是犯糊涂了。我下去就这么办。”

杨华:“对了。黄公公那日的提议很好。兴国坊的工匠都弄回太原。这些人可比什么兵器铠甲都值钱。你马上带兵把他们都绑了。秘密押送回太原。回头工部地人问起来。就说他'|在兴国坊被金人占领的期间全部殉国了。”

“是。放心好了。这事我知道怎么做。”

赵明堂笑着回答说:“帝派出地武库守已经到了。说是要清点我

|的兵器。准备入库。我们忙了这么多天。怎么能便他?”

“是啊。这事你去应付一下。把|些破的烂的兵都还给他。充充数好了。”

“末将心中有数。”赵明堂笑道:“前我在老龙卫当兵的时候没少接触武库的那群鸟人。要对付他们还不是的心应手?”

赵明堂同杨华分手后。立即跑去准备。

武库中的兵器都有数目。皇帝派出的武库守见了赵明堂态度很是恭谨。一见面立即长揖到地。不住哀求说如果不凑够核定的数目他会被重重治罪恶的。

赵明堂安慰他说:“不用担心。大家都是在军队里混饭吃地。断不会让他为难。一定凑够个数字。”

当然赵明堂是不会将完好无损失地兵器还给朝廷的。

长枪好办。直|用木棍凑数。

铠甲。好办。弄一大堆破棉袄再在上面钉几张铁片。

器械。直接将一大堆木架子扔过。

弓。还是木棍。

弓弦。麻绳。

忙碌了几天。赵明堂硬是让武库…次满仓。

民间义勇的兵器收缴完毕之后。皇帝开始了抢劫行动。他颁布下圣旨。命民间百姓将家里的所有金银铜钱一并交纳。甚至连妇女头上地子和百姓家地门锁也不放过。

如此一来。开封算是被刮了个精光。连一件铁器都看不到了。

其间开封城中发生过几起民变。可惜在皇城士兵和开封府衙役的强力弹压之后。终于被镇压下去。

看见被扫荡一空的京。杨华不禁有些叹息。别地方且不说了。但就开封而言。大地民心尽丧不说。作为一座业城。经过两次大战的摧残。民间的商业受到极大打击。没个十年恢复不过来。

不过。这也不是他所需要担心的情了。

这次大战。金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西路军精华丧失金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打击。不经过几年的休。女真人也没力量进行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倾国之战。

短暂的和平还是可预期的。

靖康国耻终于因自己地出现而改变虽然结局不算完美。却也可以接受。

想到这里。杨华还是有些的意的:总算为这个民族做了些事情。也不枉来此一遭。

忙乎了一个月。将皇宫里的器物搜刮一空。将民间扫荡成白地。以破坏整个开封的商业价'为代价。宋朝终于凑够了宗望所需之数。

金国大军出城北归了。

杨华也接到圣旨。尾随金人大军境。

与此同时。远在济州的赵构也接尾随金军的命令。同时。赵构还接到皇帝的另外一份圣旨:一旦金人出境。立即接太上道君皇帝和被俘的百官还朝。

皇帝命赵构接太上道君皇帝和百官还朝有一个更深的意义。赵构地大元帅府兵多将广。又有节制天下兵马的权力。若放任不管日后必成大患。不如等他接太上皇还朝地时候一…解除他的兵权。

同时。杨华还接到了皇帝的另外一份密旨:一旦赵构接到太上皇后。杨华可便宜行事。就地敦促太上皇和康王赵构回京。

河东军终于开拔了。

赵明堂捧日军。陌刀军依旧沿老路过黄河回山西。只游奕骑一千多人尾随金人大军出了城。

看着手中的圣旨。杨华对李鹞子发出一声苦笑:“皇帝这是要让我河东军和大元帅府互相制啊!一旦太上皇不肯回京。我河东军可就将康王等人拿下。这种事……你说我能吗?”

李鹞子讽刺地一笑:“帝总以为天下就他一个是聪明人其他人都是笨蛋。杨侯到时候若真随太上皇康王回东京。只怕就会一辈子在京城做你的驸马爷了。”

杨华回头看了一眼缺的东京城:“这鬼地方已经被大家刮光了。我可不想回来。走吧。老子可管不了那么多。到相州。我就说军粮已经耗尽。无力尾。自翻太行山回山西去。对朝廷。对天下百姓也算有个交代。反正尾随金人的任有赵九他们。人家可有十万大军。多我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在回头的一瞬间。华看见一条孤独的背影擎着旗追了上来。

红旗上分明写着三大字:汴梁营。

“于忆。你怎么来!”杨华拨马头跑了过去。

于忆一个立正。大声道:禀侯爷。于忆这条命您的。自然要追随你到天涯海角。”他气愤地说:“那群弟兄。平时一个个以好汉自居。可今天却没一个人跟我走。都舍不的家中的妻儿老小。俺光棍一条。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俺要做好汉。俺要当兵杀敌。侯爷。你不会不要我吧?“

“好汉子!”杨华跳下马去。使拍了拍他的肩膀:“于忆河东军欢迎你。”

(本卷终)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七十章 刘光世

利军黎阳,白马渡口。

黄河之上已经冻结,曾经翻涌的黄色波涛已经凝固成黄色的雕塑,在早晨的阳光下闪烁着金光。

黎阳城外十里正是黄河上有名的渡口白马,从这里南下,也不过十日时间就能到东京。正是两河地区各路勤王兵马的必由之路。

不过,一声“北奴来了!”的惊叫却让这支从关中来的鄜延大军做了鸟兽散。

满眼都是疯狂奔逃的士兵,人喊马嘶,竟满山遍野地跑成一片。

“吁吁!”刘光世几乎被受惊的战马掀翻在地,使劲地拉了半天缰绳,这才将战马停下。环顾四周,身边只剩百余亲卫。

他苦笑着摇了一下脑袋:“金人大军现在正沿着开德府去大名,怎么可以从白马过黄河去碰相州赵构,妈的,当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

不过,他手下这支三千人的军队放了鸭子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想重新集合部队,没一天工夫弄不好。一想到这里,刘光世就有些郁闷。

开封虽然已经解围,可自己的父亲刘延庆及大哥刘光国现在可都在城里,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一想起父亲和大哥的安危,刘光世就觉得五内俱焚,只恨不得插着翅膀飞过黄河。

刘光世本是将门之后,父亲刘延庆宣和二年任保信军节度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三年,征方腊,立有军功,改领河阳三城节度使,可算是军中炙手可热的名将。不过,后来在随童贯征辽国时被辽军打得打败,也因为受到六贼牵连被贬,居留京城。

作为这样一个将门之后。刘光世从小就在战争中长大。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

后来因功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这次他是接到了勤王诏书才带着兵马匆匆从关中赶来地。可刚一赶到战场。他却有收到了赵构地大元帅令。命他去相州汇合。

老实说。刘光世是不愿意去相州地。毕竟老父和大哥现在都还在开封。还是救援他们要紧。

可是。西军虽然精锐。可却已经在三次太原之战被女真人打掉了魂。尤其是刘光世这支军队。在第一次太原之战时被粘罕打得几乎全军覆灭。}已经患上了严重地恐金症。

此刻。听到有人喊“北奴来了”。都吓得四散而逃。

“刘将军,快走吧。部队都已经跑散,等下北奴来了可走不脱。”卫兵们都是一脸地焦急。

“不走,不走。”刘光世气得直喘气,他愤怒地大骂:“敌人在哪里,告诉我究竟在哪里?尚未见到敌踪就乱成这样,国家养你等何用?”

卫兵指着黄河冰面说:“将军,真的现敌人了。斥候来报,说有一队金人大军正越过冰面前来突袭。将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呀!”

刘光世随着他的手臂看过去,只见,远方的黄河上来了一溜人马。看人数大约有百十来个,也没打旗号。而且,那行人身上也穿着便服,看起来根本就不是军人。

觉这一点的刘光世狠狠地抽了那个卫兵一鞭子,破口大骂:“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那是北奴吗?”

“那……还真不是。”卫兵是刘家的老人,也不怕刘光世,他抱着脑袋笑道:“看样子是一群死老百姓,咳,还真把我们给吓坏了。”

“瞧瞧你们的胆子?”刘光世无奈地叹息,部队变成这样他也毫无办法。军队是一支需要用胜利来喂养的怪兽,吃过一次败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他下令:“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收集部队。不管是去相州还是东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再耽搁了。你们都去。”

那个卫兵有些迟疑:“将军,我们都下去了,你这么的安全怎么办?”刘光世正在站路口,远处那队人马看样子也是要北上,用不了片刻两股人马就会遭遇。

刘光世骂道:“磨蹭什么,不过是一群平民而已,怕什么?”

卫兵们这才骑着马四下奔去,大声呐喊着收集散兵马。

刘光世这支军队有三千人,大多是步兵,只一百来匹劣马,都装备给了亲兵。

在路上站了小半个时辰,对面那队人马终于越过黄河冰面,走到刘光世面前。

本来,刘光世对这一群所谓的平民还不怎么放在心上。可等他们一走近,却是吃了一惊。只见这群人多以青壮为住,前面开道的是两个身穿官服的小吏,看那排场起码是一个知州。

刘光世虽然品级极高,可见了文官总觉得矮上一头。忙跳下战马,笑着问领头那个小吏:“借问一下,可是哪家大

经过?”

为一个小吏也被眼前这群乱糟糟的部队吓了一跳,忙回答说:“我家大人乃河北路转运司勾当公事张浚大人。”

刘光世大吃一惊,张浚是正牌的进士出身,现任的这个河北路转运司勾当公事职高权重可比自己这个小小的武官品级高大多了。他忙高声喊到:“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拜见张大人。”

“哦,原来是刘将军啊。”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披皮裘的中年人,“某正是张浚。”

刘光世忙跪在地上:“见过张大人。”

“刘将军请起。”张浚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刘光世起身说话。

“谢大人。”刘光世顺势站了起来。

张浚也不同刘光世多客套:“刘将军,这么多兵马,你这是要去哪里?”

刘光世出示了朝廷的军令文牒回答说:“禀大人,末将先前接到朝廷军令来京勤王,可现在又接到大元帅府的命令让去相州集结。末将也糊涂了,不知何去何从,正在白马渡口休整。”

“哦,京城你也不用去了,金军已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