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清穿之小仙女-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石总兵过来一趟。”担心出什么乱子,四阿哥吩咐道。
  等到石总兵亲自带人在外面守着,百姓们这才消停,依依不舍的从门前离开。
  这里的事也算圆满解决,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停留。
  不确定蟠桃是否彻底根除毒瘾,言晏晏提醒杨同知不要放松关注那些曾染上毒瘾的人后,和四阿哥商量第二天离开。
  次日上午,几辆马车从客栈门口驶出。
  “仙子!”
  “仙子!”
  在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时,忽然有许多提着篮子的百姓围过来,激动的喊着。
  “怎么回事?”马车突然停下来,四阿哥朝外面问了一句。
  “爷,好多百姓围上来,前后的路都被堵住。”马夫回答道,语气里透着几分焦急。
  将车帘掀开一个缝隙看到外面越来越多的人,四阿哥倒是有些后悔昨日拒绝石总兵前来护送。
  掀开另一边车帘,看着那些比现代粉丝还要狂热的百姓,言晏晏与身旁人道:“我先走吧,不然怕是都出不了城。”
  外面的人还在继续增加,她担心继续堵下去,出什么踩踏事件。
  四阿哥下意识的拉住她的手,才反应过来她意思应该是自己先飞走。
  转头疑惑的看他一眼,言晏晏干脆带着他一起从马车飞出去。
  外面的百姓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纷纷跪下来朝天上叩拜。
  本来准备直接飞走的言晏晏扫向底下叩拜的百姓,想着无缘无故的受他们这样大礼,干脆一挥手,洒下一堆果子。
  这种拇指大的红果子是空间山上长最多的树上结的,口感十分不错。
  虽然这种果子肯定比不上蟠桃的千分之一,但空间出来的东西,多少对身体有些好处。
  数不清的果子轻飘飘的落下来,知道是仙子馈赠的百姓们一边感谢她的恩赐一边赶紧捡。
  后来,有人幸运的种出这种果子,起名为仙子果,关于仙子果的故事也在城中百姓口中一代代传下去。
  言晏晏带着四阿哥飞过头,直接到了城外一座不知名的山上。
  “这里风景真好!”言晏晏不由带着他落下去。
  还未立秋,这里却已经有了一片红枫林,旁边还有已经挂果的柿子树、栗子树之类的果树,让人好像一瞬间就从夏入秋。
  伸手接住一片枫叶在手里转着,言晏晏又欣赏了一圈后,准备带身旁的人离开。
  见她喜欢这里,四阿哥道:“在这里等他们就是。”
  “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在这。”言晏晏道。
  闻言,四阿哥从腰间的荷包掏出一样东西。
  看到那枚“哨子”,言晏晏对他伸出大拇指后,继续在附近转起来。
  四阿哥吹了一声,响彻云霄的声音远远传出去。
  城外,等到百姓捡完果子散开才终于出得城外的苏培盛一行人正在附近张望,却忽然听到不远处的山上传来余音不绝的哨音。
  “朝声音的方向走。”苏培盛道。
  山上,欣赏完枫树林的言晏晏走到一颗柿子树前摘下一个红彤彤的柿子,用帕子擦过后,掰成两半。
  “嗯,很甜。”咬了一口后,言晏晏将另一半递给他。
  四阿哥接过来尝了以后,觉得确实甜,但尚在接受范围。
  “这里竟然还有栗子。”言晏晏指着前边长满刺球的树。


第49章 
  解决掉手里的柿子,言晏晏一面擦手一面望着那几棵栗子树,转头道:“我们敲一些下来怎么样?”
  小时候她曾在呆老家一段时间,那时候经常和村里的孩子去后山敲板栗,沿路上看到灯笼果、刺萢之类的野果,摘下来就直接吃。
  言晏晏记得,还有一种三角形的叶子,吃起来酸酸的,现在想想还觉得怀念。
  看她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四阿哥自然不会拒绝:“好。”
  “你不会是准备直接摘吧?”见他直接朝树下走,言晏晏问了一句,在他不解的目光中扑哧一声笑出来,“全是刺,你也不怕扎手。”
  不过想想他一个阿哥,认得裹着板栗的刺球已经不错了,没采摘经验也不奇怪,言晏晏收起笑,去附近找到一根比较长的木棍。
  “我来。”四阿哥又不笨,看到她的举动后,从她手里接过棍子。
  言晏晏没有拒绝,将棍子交给他后,从空间里拿出一把伞来打在二人头顶上。
  精致的油纸伞自然承受不住砸下来的刺球,不过她打伞的目的本也不是为此,只是挡一下树叶、灰尘,以及可能掉落的虫子。
  “你小心些。”见他开始动手,言晏晏一边提醒。
  一开始,四阿哥的动作还有些不熟练,时不时有刺球砸落到他们的附近,惹得言晏晏时不时拉着他往后退。
  等到他熟悉一点后,言晏晏开始指着固定的目标让他敲:“那个看着就饱满,敲那个!”
  四阿哥在她的指挥下,敲落一个又一个刺球。
  “够了够了。”无意扫了眼地面的言晏晏发现已经打下来有很多了,赶紧叫停。
  小时候其实并不会讲究那么多,直接拿脚一踩刺球里的板栗就会爆出来,捡起来就可以吃。
  不过现在,自然还是要讲究一些,于是言晏晏拿出帕子习惯性的擦了擦手,然后挑出一个刺球用帕子裹起来,在周围扫了一圈没看到石头,干脆拿出一个木盒子来砸。
  轻轻一下,刺球就裂开,言晏晏抓起里面的栗子看了看,确定就是普通的野生板栗后,剥开一个送进嘴里。
  比起熟板栗的甜糯,新鲜的板栗脆甜口感也很不错,尤其是果肉还有些偏嫩,咬下去甚至带一点汁水感。
  好吃。
  言晏晏又剥开两颗,一颗自己吃掉,将另一颗朝他递过去。
  剥好的生板栗是浅黄色,躺在她手白嫩的手心里,四阿哥下意识想要去拿,却忽然想起双手方才拿了许久捡来的棍子。
  看他掏出帕子擦手,言晏晏也没多想,直接将栗子送到他嘴边。
  四阿哥擦手的动作停下来一瞬,张口吃掉那颗栗子后道:“不错。”
  栗子好吃,但不能多食,又吃了几颗后,言晏晏一挥手将剩下的栗子全部收起来,准备留着让御厨做板栗烧鸡、栗子饼、栗子酥之类的美食吃。
  又在附近转了转,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言笑晏晏忽然听到隐约的求救声。
  “好像有人在叫救命。”言晏晏与身边的人说完,拉着他朝声音的方向飞去。
  还没靠近,就先听到狼叫声,随后才看到被狼群追赶的老人。
  奔跑中的老人被地上的的树根绊倒,听着越来越近的狼叫声,只觉得吾命休矣。
  然而,下一瞬,他面前却突然出现一只吊睛白额虎,仰头对着狼群发出啸声。
  虎啸山林的霸气,让面对它的狼群不自觉的往后退去。
  在这个食物并不匮乏的季节,狼群并不愿与老虎争斗,于是越退越远,直到消失在山林中。
  才出狼口又入虎穴,倒在地上的老人无奈的摇头,觉得或许今日就是他的忌日时,却看见两道人影从一颗树上落下来。
  “你们快跑!”没来得及想深山里怎么会忽然冒出人来,老人赶紧喊起来,一面提醒,一面也是想将前面的老虎引到自己这边。
  医者仁心,加上觉得自己本来也跑不脱,老人喊完,又拿起身边的石头想要砸向前方的老虎。
  见他自己都身陷险境还不忘提醒别人,言晏晏觉得自己这一趟算没来错。
  抚摸一把老虎的脑袋,言晏晏对他道:“没事了,你快起来吧。”
  老虎用脑袋在她手心轻蹭着,一点看不出来方才凶猛的样子。
  注意到她的动作,老人瞪大眼睛,手里的石头也掉下去:“这,这老虎是假的不成?”否则怎么乖顺得像猫似的。
  “放心,它不会伤人。”言晏晏说完,老虎已经在她的示意下也走进更深的林子中。
  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救的老人扶着旁边的树站起来,朝他们道谢。
  言晏晏好奇道:“不必客气,你怎么会一个人在这深山里?”
  “老夫姓孙,今日与徒弟一起到山里采药。”说完,孙大夫叹了一口气。
  听到这话,言晏晏还以为他徒弟命丧狼口,等一边下山一边听他说,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好徒弟先是不知怎么惹到狼群,后又丢下他自己跑了。
  下山后,远远已经看到他们的马车,言晏晏问孙大夫:“你住在哪?可要送你回家。”
  “老夫不是本地人,受朋友相求去青州府给他家人看病,这才带徒弟出门。”孙大夫说完,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如今身无长物,不知可否用药丸子与姑娘换些盘缠。”
  除了不离身的药箱,包裹和钱财都在徒弟身上,孙大夫不得不厚着面皮从药箱中取出几个瓷瓶。
  “青州府在哪?”言晏晏小声的问四阿哥,得到他简短的回答后,看向孙大夫:“正好我们也去南边,可以顺路捎你一程。”
  实在是他年纪又大,脾气一看就是老好人,言晏晏怕给了盘缠都未必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真是多谢二位。”如此孙大夫自然求之不得,并表示路上赚到诊费会给钱。
  这年头,大夫还是很吃香的,奈何孙大夫心善,贫苦一点的百姓都不收钱,路上看了不少病人也没赚多少钱,倒是收到不少当谢礼的吃食。
  既然有人等着大夫治病,他们自然不好像之前一样边走边玩,两日后便赶到青州府。
  孙大夫的朋友住在城外二十多里的一处村子里。
  好人是做到底,送佛送上西。都已经到青州府,也不差那点路,于是一行人直接送他到达村中。
  “这村子还挺大。”言晏晏透过车窗看到村口立起来的大木门,和上面悬挂的“丰谷村”。
  丰谷村确实是附近最大的村子,说是村,人口与占地和一些小县城也没太大区别。
  村里人勤劳肯干,加上附近依山傍水,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可惜最近也不知怎么回事,村里许多人身体都变得不好,请来的大夫也看不好,只说好好养着。
  “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村做什么?”村口的一个中年人看到行过来的马车,赶紧跑过来。
  孙大夫赶紧掀开车帘道:“我姓孙,是丰吉的朋友,受他所托,过来给他儿子治病。”
  “原来是孙大夫,我带您去六叔家。”听到他是大夫,中年人双眼一亮,热情的道。
  孙大夫与朋友关系十分好,否则也不会那么远跑过来,朝他点头道谢后,邀请言晏晏他们进去坐一会歇歇脚。
  一路过来人不累马也该休息,因此言晏晏没有拒绝。
  村里的路呈十字形,丰吉的家在最东边,跟着带路人的人走了一会才到。
  “大白天的,这村子里怎么都没什么人?”夏竹忍不住道。
  腊梅道:“都在地里忙去了吧。”
  言晏晏也发现村子确实有些太过安静,不过这会天还热,觉得村里人许是怕热不愿意出门,也没有多想。
  没多久,带路的人停在一处青砖房外,敲门道:“六叔快开门,你朋友过来了!”
  村里大多都是泥房,可见孙大夫的朋友家里条件还不错。
  屋内传来碰撞的声音,没一会后,一位四五十岁面色有些疲倦的男人出来开门。
  “你可算来了,快与我进来。”丰吉看到老友,暗淡的眸子亮了一些,一把拉着他穿过院子往屋里走。
  带路的人也跟着进去,倒把言晏晏他们忘在了门外。
  不过家里有病人,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言晏晏下车与四阿哥打量着附近的环境,其他人则带着马去路边吃草。
  “我想出去玩,不喝药。”
  “你听话,把药喝完,身体好了就能出去玩。”
  不知不觉走到隔壁房子外,听到里面传来的对话,言晏晏想着怎么这家也有人生病。
  正在这时,孙大夫脚步有些急的从屋子里出来,看到二人的身影后,快步走过来气息有些喘:“你们快离开村子。”
  “出什么事了?”看到他透着焦急的双眼,言晏晏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孙大夫也不瞒他们,叹息一声后道:“我怀疑他儿子得的可能是瘟疫。”
  “你确定?”听到“瘟疫”二字,四阿哥眉头拧成川字。
  “听说村里还有其他人也病了,等检查过他们才能确定。”话虽如此说,孙大夫其实已经有七八分肯定,“以防万一,你们还是赶紧离开。”
  “你带人离开,我留下来看看能不能帮什么忙。”言晏晏对身旁的人道。
  四阿哥摇头,见她露出不赞成的表情,低声道:“我吃过蟠桃,即便确定是瘟疫,也没那么容易染上。”
  当务之急,是先确定这究竟是不是瘟疫,以及村里已经有多少人染上。
  四阿哥叫来御医,让他与孙大夫一起去检查。
  “你们将脸用帕子蒙起来。”言晏晏提醒道。
  “孙兄,我儿究竟得的什么病?”见他诊治完就出去,丰吉在屋里等了一会后忍不住跑出来。
  孙大夫神色凝重道:“不是说村里还有其他人病了?我得看过他们才能确定。”
  如此,丰吉赶紧带他去附近几户人家。
  那些人家在得知他们是大夫后,不用丰吉多说就将人迎进来。
  跟着孙大夫与御医跑了几家后,虽然他们什么都没说,丰吉却感觉到了严重性,手轻轻的抖起来。
  他双亲早逝,娘子又在生儿子时难产而亡,如今家中只剩他与儿子相依为命,若是……
  “孙兄,你告诉我,我儿究竟是什么病?”从附近几家出来,丰吉再次问。
  孙大夫知道朋友家的情况,移开目光不愿与他对视。
  这种事瞒不住,御医扫过二人,语气沉重道:“是瘟疫。”
  他话落,丰吉腿一软倒在地上,反应过来后向二人求道:“你们救救我儿子,孙兄,我求求你。”
  “你别这样,我肯定会竭尽全力。”孙大夫赶紧拉他起来。
  确定是瘟疫后,四阿哥让孙大夫将瘟疫的症状写出来交给石侍卫,吩咐他去通知本地官府。
  言晏晏则让秋兰她们跟着石侍卫离开,先去城里呆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知道她应该不会有事,秋兰她们也不愿在这时候离开。
  “我们走了谁伺候姑娘。”
  见她们不肯走,言晏晏道:“这可是瘟疫,你们不怕?”
  “有姑娘在,没什么好怕的!”三人几乎异口同声。
  对上她们充满信任的眼神,想着只要防范好,瘟疫也没那么容易染上,言晏晏不再强求。
  “先将生病的人集中在一起吧,免得将健康的人也染上。”言晏晏对四阿哥道。
  四阿哥点头,让人将丰吉叫过来:“得了瘟疫也不一定会死,当务之急是避免瘟疫扩散。”
  被他坚定的语气聚拢起散乱的心神,丰吉也想起来此事,抬手抹了把脸:“我去找族老过来。”
  没多久后,丰吉又回来,表示族老们已经知道,正在祠堂商量如何处理。
  苏培盛见那些所谓的族老竟然不过来,觉得自家爷受到怠慢,当即道:“真是不知好歹。”
  “爷,咱们还是走吧,左右他们能自己处理。”显然,苏培盛是不想自家爷待在这么危险的地方。
  “实在抱歉,族老们也是知道此事后太急了,并非有意怠慢。”丰吉是村里唯一的秀才,只是家中亲人接连去世才无心再继续功名,但该有的眼光还是有的,自然看出这一行人来历不凡。
  “后山那边有一处空房,离村子比较远,若几位要留下的话,不如去那里暂歇。”
  空房,离村子远,这就表示感染瘟疫的会降低许多,显然丰吉还是很会做人的。
  放心不下儿子,他指过方向,陪了声“怠慢”后,转身回屋。
  言晏晏一行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后山下,发现这处房子竟然也是青砖的,而且并不算小,不由好奇为何会空置。
  侍卫们去山上打水下来,秋兰她们将屋子打扫一遍,又用言晏晏拿出来的东西慢慢布置房间。
  御厨则去了厨房,发现能用后,亲自动手打扫整理。
  言晏晏与四阿哥在屋外坐了一会,就见御医匆匆走过来,额头上冒出许多细汗。
  “四爷,情况比想象中还严重,村里人可能都已经染上瘟疫,只是有些症状还没有发作。”御医还没进来就喊道。
  四阿哥表情严肃的站起来:“可确定了?”
  御医点头:“发病之人除开身体无力,头晕想吐,食不下咽等症状外,指甲都有些发黑。我与孙大夫仔细询问过后,得知病人都是先指甲发黑才慢慢感到身体不适,因此确定村中其他人都已经染上瘟疫。”
  “爷,那我们。”旁边的苏培盛担心道。
  言晏晏皱眉问:“可知瘟疫的源头是什么?”
  “还不清楚。”御医摇头。
  她空间内的蟠桃剩得并不多,若只是一部分还好说,村里人全部加起来的话,便是她舍得全拿出来也不够用。
  言晏晏不由看向身旁的人,对上她担忧的目光,四阿哥安抚道:“瘟疫也不一定会导致人死。”
  如此一来,便只能先看御医与孙大夫有什么办法。
  能让全村都染上瘟疫,四阿哥怀疑是水源出了问题,吩咐侍卫带御医去检查村中水源。
  县衙。
  知县得知石侍卫的身份后,态度十分恭敬:“不知您到此地有何贵干?”
  石侍卫不与他绕弯子,直接告知风谷村有人染上瘟疫。
  瘟疫可不算小事,闹不好还会引起恐慌。
  “什么!”得知自己治下发生瘟疫,知县猛的站起来,“怎么可能?”
  “你还是赶紧带人去村里处理此事。”见他一脸难以置信,石侍卫提醒。
  “对对。”知县点头,赶紧找来县丞,吩咐他带兵去丰谷村处理此事。
  那可是瘟疫,但凡惜命的人都会躲得远远的,然而又不能违抗上司的命令,县丞再不情愿也得去。
  石侍卫拿出孙大夫写的纸递过去:“这是瘟疫的症状,你赶紧召集城里的大夫看看能不能找到治病的方子。”
  “我这就吩咐下去。”知县接过纸,看到石侍卫准备走,顺口问了一句,得知他还要去那个村子,赶紧劝道:“石侍卫您就别去了吧。”
  能在宫里当侍卫的,家世自然不错,知县可不想他在自己的地方出事。
  石侍卫没有理会,丢下一句:“我家主子还在那后。”直接离开。
  主子?
  他的主子自然是贵人,换了平常,听到这个消息知县肯定会找上去巴结,然而此时此刻,他更珍惜自己的命。
  若真是贵人,肯定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应该不会继续留在那里。
  知县推己及人,加上觉得自己留在这里也不是没事做,毕竟除了召集城中的大夫,他还得派人查探城中及附近有没有人染上瘟疫,于是打消亲自去村里看看的念头。
  县丞带兵去丰吉村后,得到消息的族老们赶紧到村口相迎。
  一开始,县丞还算认真的了解情况,等从孙大夫口中得知村里人都染上瘟疫,当即退出去好远。
  这都是什么倒霉事!
  心里抱怨一句,县丞吩咐带来的官兵用木栏封村。
  “我没病,让我出去。”
  “对,我们也要出去。”
  村里有人得知他们这有瘟疫后,正准备出去避一避,没想到才收拾好东西,官府就已经来人封路。
  “都老实在里面呆着。”见他们得了病还想出来害人,县丞一个手势,就有官兵拔出刀来。
  看到闪着寒光的刀刃,想要离开的人不敢再闹,却恨上旁边的孙大夫:“都是你这个庸医胡言乱语,我们好好的,哪有病,你赶紧和大人解释。”
  “就是,我们才没病!”
  “老夫并没有胡说,从你们的指甲颜色来看,很大可能已经染上瘟疫。”孙大夫解释道。
  那些人下意识的将指甲包进手心,还在不依不饶:“我不管,反正我……”
  “闭嘴!”拿着拐杖的族老重重地捶了下地,盯着他们,“孙大夫不顾自身安危来村里治病,你们若再是这般无礼,到时候……可别求他!”
  身体有没有不对劲,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那些人闻言,顿时不敢再说话。
  族老说完,转头看着孙大夫:“我代他们向您道歉,您大人有大量,别与他们计较。”
  别说官府封村,就是没有封,也没有人敢到闹瘟疫的地方来,族老哪里敢让人得罪村里唯二的大夫。
  然而孙大夫并不计较:“没事,”
  “我们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有人看着村口的官兵,情绪崩溃的坐到地上。
  受到情绪感染,又有几个人也哭喊起来。
  “好了,都跟我回村里。”
  等他们宣泄了一会儿,族老才开口道。
  石侍卫带着一马车草药与医书回来,听到村里人竟然全部染上瘟疫,眉头紧皱。
  “大人,您若是进去了,小的也得一视同仁。”见他竟然还要进去,县丞小心道。
  闻言,石侍卫有些犹豫。
  倒不是他怕死不敢进去,毕竟有仙子在,到不用太担心。只是进去后确实不好再出来,这就有些不方便。
  想到外面也需要人跑腿,石侍卫将马车送进去又与孙大夫交代几句话后,到底还是先留在外面。
  这时候最忙的就是孙大夫,他匆匆去后山附近将石侍卫的话传到后,便继续去村里想治病的方子。


第50章 
  村里的村民在族老的指挥下,将病情严重的人集中到祠堂,方便孙大夫救治。
  病重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村里的成年男子倒是好一些,在孙大夫没说时,甚至没将身体那点轻微不适当回事。
  看着在屋里屋外忙碌的众人,言晏晏干脆起身往外走。
  四阿哥随后带着苏培盛跟上。
  村中央的地方有一口深井,村民们平日大都是去那取水。
  言晏晏过来时,御医身边放着一桶水,他已经用银针和药粉检查过,如今正拿着水瓢尝了一口。
  “这水应该没问题。”看到他们过来,御医放下水瓢。
  言晏晏走到井边往下望去,一阵凉意扑面而来,除了水气外,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
  “大夫,你快去救救我家孩子!”
  正在这时,一个男人跑过来,摔倒在御医面前。
  御医伸手将双眼发红的男人扶起来,顾不得多问,赶紧让他在前头带路。
  一行人到达祠堂,发现病人都被安置左右的房间内。
  男人的儿子在右边的房间,是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此刻躺在床上面色发黄,陷入昏迷状态。
  “孙大夫怎么说。”御医把脉后,问男人。
  男人语速有些快的道:“孙大夫说不能耽搁,去旁边开方子去了。”
  本就是大热天,病人都集中在一个房间,偏偏门窗还紧闭着,看得言晏晏直皱眉:“把门窗打开通风。”
  “病人不能吹风。”屋里陪在病人身边的村民道。
  “人本就病了,再闷着只会更严重。”御医开口后,才有人赶紧将门窗全部打开。
  看着那呼吸微弱的小孩,言晏晏正准备拿蟠桃出来,就见孙大夫端着一碗药进来。
  御医起身,凑到碗边闻过后,露出不赞同的表情:“附子、黄芩……这些药怎么能放在一起?”
  “不对,还有一味药是什么?”不等他回答,指尖在碗里一沾送进口中的御医发现,其中好像还有一种自己不知道的药。
  “是老夫在山里发现的一味草药,对此症有奇效。”孙大夫说着,已经坐在床边。
  看到药来了,之前那男人赶紧将儿子扶起来。
  “不行,你这太胡来!”方子里包含许多相生相克的药材就罢了,还敢随便用自己发现的草药,御医觉得他胆子太大。
  孙大夫也来不及详细解释,只道:“这汤药老夫方才亲自尝过。”
  听说他尝过药,本来因御医的话有些纠结的男人道:“孙大夫,我相信你。”
  说完,男人从他手中接过药,捏开儿子的嘴灌进去,一边呢喃:“来,把药喝完我们就好了,没事的,肯定没事。”
  药效没有那么快,喝完以后那孩子也没什么反应,一刻钟后,孙大夫摸上孩子的脉,表情舒缓不少:“两个时辰后再喂一次药。”
  旁边的御医在他收回手后,也把上那孩子的脉,随即露出惊讶的表情:“脉象稳定了!”
  此症并无先例,这么短的时间内,御医都有些无从下手,他却能拿出有用的方子,实在让人佩服。
  “您莫不是妙应真人的传人?”御医态度都恭敬起来。
  孙大夫摆手道:“传人不敢当,有些渊源而已。”
  妙应真人?
  看她露出不解的表情,四阿哥低声道:“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
  这样一说,言晏晏就明白过来:“那现在是找到解决瘟疫的药了?”
  “此药只能保证病情不再恶化,具体治病的方子,还得再斟酌一二。”孙大夫道。
  话虽这么说,但看他的表情,显然已经有些头绪。
  本来以为瘟疫之事很难解决,没想到他医术竟然如此高明。
  四阿哥自得知瘟疫后紧绷的情绪放松下来,不由看向身旁的人,觉得这一切都得感谢她,若非她救下孙大夫,后果还不知如何。
  “那你可有什么需要的东西?”言晏晏问。
  有之前石侍卫送的一大车草药,其他的倒是不缺,不过——
  “老夫觉得,这味草药或许是治瘟疫的关键,可这药乃是老夫在一座无名山上发现的,这……”孙大夫从怀里掏出一株炮制好的草药。
  在言晏晏看来,那草药长得跟路边的野草没什么区别。
  御医倒是接过来仔细观察了一会,遗憾地摇头表示自己没见过。
  屋里的村民听说是救命的草药,也凑上来,却看不出个所以然。
  “一定需要这味药?”四阿哥问。
  孙大夫道:“若有此药,三天内老夫就能出对症的方子,否则的话,时间可能难以保证。”
  已经昏迷的孩子是最先生病的人之一,由此可见,此病发作到后期是能致人死亡的,时间一拖,可能就是几条或几十条命。
  可一味不常见的药,找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苏培盛去拿纸笔来。”四阿哥吩咐完,看向孙大夫,“麻烦你详细说明此药的外观,我派人去找。”
  时间紧急,不等苏培盛应声,言晏晏先一步从空间里拿出纸笔来。
  屋内的人瞧了眼她的衣袖,在这种时候,倒也没多余心思去深想。
  孙大夫接过纸笔,不但详细写明自己当初发现此药的环境,还画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小图。
  拿起纸看了看,四阿哥递给苏培盛,吩咐他转交给村口的石侍卫。
  “我的儿!”
  “娘你怎么了!”
  “你别吓我啊哥!”
  苏培盛前脚刚走,屋子里突然传来几声焦急地叫喊。
  “快,外面还有药!”看到又有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