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钗双手捂着脸,不敢自信的看着黛玉。她怎么敢,怎么敢?
宝钗气的只能“你,你,你,”
“我怎么了?”黛玉扬眉笑道。
宝钗看着这样的黛玉,气愤地站了起来。一手指着黛玉,一手拿起帕子。黛玉看见宝钗的手都离开了脸。赶紧上去又来了两下。这时不打,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紧接着又是“啪,啪”两声脆响出现在屋内。
好疼,黛玉甩了甩右手。长这么大,今天才知道掴人巴掌竟会这么疼。以后有机会还是上脚踹吧。
第52章 打也白打
“薛宝钗,你是个什么身份,又算个什么东西。还让本县君给你跪下。还想要审审本县君。你一身的肥肉都冲到脑子里去了”黛玉特嘴毒的骂道。
“林黛玉,你凭什么打我?”薛宝钗这时也维护不住自己一惯的形象了
。
“凭你让本县君给你这个商家破落户下跪。凭你要审本县君。”黛玉恶意的说道。
“得,得,得。别摆你那么假仁义的脸。赶紧的有事说事。我可没那闲功夫陪你耗。”黛玉看她要说话,就又堵了薛宝钗一句。
宝钗道:“昨儿行酒令儿,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是那里来的。”
“你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就为了这问个,巴巴的请我过来。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嗜好。”黛玉上下看了宝钗一眼说道。上赶的找打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林县君也不用说别的,您还是告诉我你昨天的酒令出处是哪里吧。”宝钗一脸狠色地对黛玉说道。看你一会儿还敢不敢张狂了。一会儿就算你给我跪下,我也不会轻饶了你。
“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呗。你让我告诉你就告诉你。哼,我竟不知何时贱籍商户也这么不知脸长了。”黛玉嘲讽道。
“林县君这是不想告诉我,还是不敢告诉我呢”
“实话说吧,我还真不知道。我的那句酒令,出自哪里呢?你让拿什么告诉薛姑娘你呀”黛玉特光棍的说道。右手还特意的向上一摊。气不死人。
“林县君既然不知道,那我就告诉你。”宝钗像看死刑犯似的看了黛玉一眼。
这一眼不要紧,看得黛玉的手到是不疼了。可连着脚都开始发痒了。控制,控制。不能再打了。黛玉在心里对自己说道。那薛宝钗的脸皮太嫩,就这么一会儿已经是又红又肿的了。再打下去,人家被打的疼麻木了,那受伤的就是剩下打人的自己了。
自己也真是的,早知道薛宝钗可能不会放弃这个抓自己把柄的机会,自己都想好了,要给她来一次掌掴的。怎么就忘记手疼这码事呢。这几天身上带个竹片子多好呀。
宝钗看黛玉没有说话的意思,以为是黛玉怕了呢。无不得意的说道:“那句酒令是出自闺阁□□《牡丹亭》。”
“不可能,我又没看过什么《牡丹亭》,怎么可能说出那里面的句子。薛姑娘不要含血喷人。没证据就不要乱说话。不然,哼”。黛玉神色有些紧张,又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牡丹亭》‘游园惊梦’一出。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不成。现在,你还不跪下!”宝钗有些被之前的事情气过了头,这会理智还没有回笼。
“多谢薛姑娘了,你要是不说。我还不知道呢。多谢!多谢!”黛玉呵呵一笑。
宝钗有些反应不来,有些愣愣地看着黛玉。
“薛姑娘真是博学多才,连这句话出自那《牡丹亭》的哪一出都知道。黛玉自认不如。只能佩服了。”黛玉气死不偿命的说道。
“你不要混淆视听,你以为你这么说,就可以掩饰你看□□的事情了。”宝钗这个时候也发现节奏不对了。明明是来审黛玉的,怎么黛玉还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黛玉想学着电视里恶霸的样子,准备上前拍拍宝钗的脸。可宝钗一看黛玉上前就立马向后退去。黛玉见此,只能快步上前,一手抓住薛宝钗的衣襟,一手捏上她的下巴。此造型模仿纨绔子弟调戏良家妇女的样子。
“你,你要干什么?”活了十好几年,就没被人这么对待过。宝钗心里害怕极了。
“今儿,我就教你个乖。有些时候饭可以多吃,但话却不可以多说。我好我坏,有老太太,有主子娘娘管着。你算个什么东西,还动不动的就让我跪下。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此其一也。”
黛玉眯着眼睛说道。说这话时,一直想让自己的眼神变得色迷迷一点。怎么说也要对的起这造型不是。
“其二,你要不是把《牡丹亭》背的滚瓜烂熟,记住了其中的句子。你能一听就听出来我说的是什么别贼喊抓贼了。拿这么个对你自己来说都是把柄的事儿,就想对付我。你长没长脑子呀。你也不用想着把这事传出去了,我就会怕你。咱们是半斤对八两。这事真要传出去了,说不定对谁更有影响呢。”
“这最后嘛,就算这事真有人知道了。我也是不怕的。你可能不知道,我这县君的封号是我父亲用命用林家的财产换来的。是皇家坚起来的善待忠臣之后的一面旗帜,只要不是谋匿大事,皇家都不会怎么样我的。”
“可你就不同了。小小的商家女。这狂风暴雨的,你认为你受的了?抗的住?这话传出去后,你还能嫁的出去?更别说嫁给宝玉了?”
“你也别说贾家欠了你家的钱,最后不会管不你的。但我估计最恨你的就是贾家了。毕竟出事的可是娘娘的省亲别院。贤德妃的表妹在省亲别院里坏了名声,娘娘在宫里能好过?二舅母第一个就饶不了你。”
“所以,清醒点吧。别自作聪明再把自己赔进去。”说罢,终于得偿所愿的,再薛宝钗呆愣的脸上拍了拍。
心满意足的转身就要走。刚走到门口的时候,黛玉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珠一转,偷偷一笑。坏的俏皮可爱。
站在门口处,黛玉回身看了一眼还在呆愣状态的薛宝钗。说道:“我的话,都记下了。”
宝钗终于回神来,看着门边的黛玉。心中憋闷的点点头。
“很好,回头让人送盒好药膏来当学费。皮那么厚,弄的手都痛了。不能教你一回,还要让我给你垫学费吧。”黛玉说完,也不等宝钗说什么,抬脚就走了出去。再廊下,看见了等在一旁的紫鹃。叫上人就出了园子,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去。
且不说,离开的黛玉心情是何等的畅快。只说屋内的宝钗,在黛玉离开后,也慢慢的醒过味来。
回想刚才的一切,自己真是被气昏了头。明明不是这样想的呀。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自己本来只是想拿这件事,拉近一下两个的距离。如果能把黛玉拉到自己这边是最好的。这样一来以老太太对黛玉的疼爱,也许,老太太就会松口自己和宝玉的事情。就算不能拉到自己这边,有了这件事,黛玉以后也不会总是找自己的麻烦了。
可是事情还是让自己搞砸了。不但没有抓住林黛玉,却把自己弄坑里了。现在想来,自己怎么会那么冲动呢。怎么会说出那些不经大脑的话呢。
人家林黛玉是不怕事情闹大的,可自己现在是怕了呀。要是林黛玉回头再把事情闹出来,那自己可就全毁了。自己去求她,去给她陪礼道歉。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林黛玉把事情闹出来。
“莺,呀!好疼”。宝钗神色焦急的向外喊道。刚喊了一声,就有点扯到嘴。黛玉这四个巴掌并不算多重,但宝钗十几岁的大姑娘不说之前从没挨过打,就是那皮肤也嫩的可以出水了。连打人的黛玉手都有些麻疼,更别说被打的宝钗了。
莺儿再外面隐隐听到宝钗的叫唤。掀帘进来后,随既惊叫一声“姑娘,你的脸”
宝钗挺过了生扯的疼痛后,对莺儿小声地说道:“我的脸不打紧,你去拿镜子来。”
看着镜子里自己又红又肿的样子,宝钗真的是要恨死林黛玉了。可细想想,宝钗又觉得最可恨的就是自己了。没事去招惹她做什么。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现在好了,妥妥的把自己的把柄送人手里去了。挨了打,还要给人送药去。唉!
“姑娘,你的脸可是林县君下的手?”莺儿小心翼翼地问着宝钗。
宝钗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不是”
“可,。。。。。。”屋里就你们两个人呀。不是她打的,难道是姑娘你自己打的不成?
“别说了,去打盆水进来。我要洗漱一下。还有这两天我不舒服,就不出去了。院子里的人,你也看好了。不要让她们屋里院外的乱窜去。”
“是,我先扶姑娘去里屋吧。”莺儿扶起坐在椅子上的宝钗向里走去。
当天夜里,莺儿便去了黛玉的院子送了盒上好的药膏,黛玉看过后,直接丢掉了。不是黛玉败家,黛玉是怕那薛宝钗在药膏里下毒呀。所以黛玉自己不用,也不敢给别人用。只能丢掉了。
这天之后,宝钗又在屋里呆了几天。出来后的第一天,就带了大批的礼物去了黛玉的院子。一番诚肯认错的,请求原谅的。黛玉本也没想把事情闹大,看宝钗如此,自然是顺坡而下了。
不过至此,宝钗是再也不敢与黛玉硬碰了。让黛玉的红楼生活少了不少的乐趣。
第53章 女人女人
九月初二是凤姐的生日,黛玉前一天就到了贾府。这几个月来,黛玉时常来来去去两府住着。黛玉还想着这次去贾府就住的久一点,等入了冬就搬回林家去。贾家冬天太闹腾了。大冷的天,动不动的就开个宴,设个席的。就不能像某些动物那样冬眠吗?
黛玉有时总会想那句‘作的紧,死的快’是不是说的就是贾家呀。
。。。。。。。。。。。。。。。。。。。。。。。。。。。。。。。。。。。。。。。。。。。。。。。。。。。。。。。。。。。。。。。。。。。。。。。。。。。。。。。
黛玉在这之前,特意去查了查原著,那天有哪些具体事件。知道后,总有一种即将被囧死的感觉。
原书中,金钏云英未嫁的就跳了井。宝玉跑外面去祭拜。可现在的金钏,可是成了他老爹的白姨娘后,遭到他的调戏才跳的井。也不知道宝玉还会不会去祭拜。
宝玉这回要是真的又去祭拜了,那可是真真的往死人身上泼脏水呢。黛玉想了想,宝玉要是真的这么干了,以后一定要找机会收拾他一顿。
九月初二,用各房各人凑的银子,尤氏把生辰宴支了起来。戏班,耍百戏,说书女先,各色酒色一应具全。场面真真是热闹无比。
日升辰末,众人齐聚,争先给凤姐儿拜寿。一时,独不见宝玉。驶人去寻,皆不曾见。叫了睛雯去问话。如原著般,回了宝玉着素衣去北静王府。
不说别人如何,黛玉听此,就知道此二货是找地方祭拜金钏去了。
贾宝玉呀,贾宝玉,真是个不省心的。人家活着好好的,被你害死了。现在你连人家死的都不放过。这得多大的仇呀。还有人凤姐儿对你也不错了。你为了个死人扰了人凤姐儿这个活人的生辰宴。你对的起凤姐儿吗?那可不只是你的堂嫂子,她还是你的亲表姐。谁亲谁近,你都分不清,真是个棒槌。
因着催眠符的作用,黛玉只要有机会就对贾母念念经。现在宝玉对贾母虽然说也很重要,但以经不像分家前那么重要了。
今天,贾母听到宝玉素衣出门去了,只是皱了皱眉。便命人开席了。席至上半晌,宝玉便回来。黛玉被着人瞪了他一眼,便又去众人灌凤姐儿酒去了。
一时间,姑娘,丫头,得脸的嬷嬷们都纷纷上前敬酒。凤姐儿推脱不得,只得一一喝了两口。
一轮过后,凤姐儿便有些醉意,要往家去歇歇。凤姐儿瞅人不防,便出了席,往房门后檐下走来。平儿留心,也忙跟了出来。
黛玉见此,跟迎春说了声去更衣便也跟了出来。
黛玉知道,凤姐儿此去,有很大的可能是按着原著剧情发展的。本来黛玉想着要是真的像原著里那样,就牵着藏獒给凤姐助阵去。
唉!贾琏呀,贾琏,你在外面找女人你就悄悄地找,只要藏的住,那就算是你有本事了。但你千不该万不该在凤姐儿生日的时候把女人领到凤姐儿屋里,凤姐儿的床上呀。想想都觉得恶心。事后,竟然还喊打喊杀呀。真是有出息。
同为女人,黛玉并不想看到凤姐儿在今天这么高兴的日子里,伤心难过,又丢人丢面的。
黛玉紧走几步,小声地喊道:“凤姐儿,等等我。”
凤姐扶着平儿回头看去,见是黛玉,笑道:“林妹妹这是做什么去,怎么不在里面吃酒?”说罢,还用空着的手揉揉太阳穴。
“凤姐姐这是去什么地方?”黛玉不答反问凤姐儿。
“刚在里面喝的有些猛了,准务回去洗洗脸,换身衣服呢。”
“你那屋子怪不远的,别回去了。我那离的近。先去我那里吧。有一来一去的时间,在我那里还能多歇歇呢。”边说边上前扶着凤姐,又对一旁的平儿道:“那就麻烦你替你们奶奶取身衣服送到我那里吧。”
也不待二人说话,推着凤姐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了院子,黛玉吩咐人给凤姐儿打了洗脸水,又让人沏了浓浓的茶给她喝。
凤姐儿歪身坐在暖阁的长榻上,喝着浓茶。吁了一口气说道:“还是妹妹这里更舒服一些呢。”
可不是,古代起居坐卧都是硬邦邦的,就是放了软垫什么的,那薄薄地一层棉,坐一会儿也是不会多舒服的。黛玉这里,只要是她长呆的地方,都是铺着厚厚的。一坐一卧间,软绵绵地。让人试过之后,都不想起来。
两人东扯西扯的聊着天。凤姐儿是一会儿要归席并不敢睡觉,只得强打着精神,不让自己松懈。而黛玉呢。倒是真的有点心不在焉。平儿去了那么久,也不知道那院里是个什么情况。
说曹操,曹操就到。只见平儿在院里小丫头的领路下,小心翼翼地穿过藏獒活动区,进入了内室。只是,平儿的脸色有些不好。黛玉猜测可能是真让平儿撞见了什么吧。凤姐也看见平儿脸色不好,单以为是看见了黛玉养的那些大狗害怕所至。因此,并未放在心上。
“话说起来,林妹妹你养的这几条大狗可是有些年了吧。”凤姐笑呵呵地说道。
“可不是,近十年了吧”黛玉想了想回她。
。。。。。。
两人又说了回话,见时间差不多了。凤姐就让平儿服侍她换了衣服,与黛玉一起又回到了前边。
那一天,贾家主子奴才的闹了很晚才散去。至于之后平儿是否会凤姐儿些什么。或是凤姐儿会做些什么,黛玉其实并不是很关心。毕竟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黛玉还是明白的。
一场秋雨一场凉。黛玉还想着,十月初烧寒衣,去庙里住一阵的事情呢。鸳鸯的事情就爆发了。
那日,贾母上房。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儿、众姑娘们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说话,准备支个牌桌子呢。
就见鸳鸯忙拉了个年轻仆妇进来,三步两步走到贾母跟前跪下,一面哭,一面说。说罢便从袖内拿出一把剪子,回手打开头发就铰。众婆子丫鬟看见,忙来拉住,幸好头发够厚实,倒不曾有甚妨碍。
从鸳鸯进来开始哭述,邢夫人就觉得不好。只是这会儿既不能上前堵了鸳鸯的嘴不让她说。也不能偷偷溜出去。众人随着鸳鸯的话,视线就一直反复扫射到了邢夫人身上。邢夫人此时真是如坐针毡。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发抖,朝着邢,王两位夫人就是一顿大骂,二人看贾母生气大骂,也只得站起来低头听训,不敢还一言。
黛玉等人在鸳鸯进来回话时,便被李纨领了出去。按着原著中所导,三姑娘探春是要进去帮王夫人求情分辩的。黛玉的这两个舅母,一个比一个让人无语,但相比邢夫人,黛玉更看不上王夫人。这时自然不能让探春帮王夫人解围了。
黛玉一直盯着探春,见探春沉思片刻,抬脚似要进去。便悄悄地提出了左脚。探春一进不查,绊了过去。也幸好大家都站在一起关注着屋内的情况。探春并未直接倒在地上,而是倒在了门旁的丫头身上。探春有惊无险地尝试了一回飞翔的感觉,只可惜飞的有点低。
探春有了这一岔,虽没伤到,但还是后怕地轻抚着胸口。倒把进去给嫡母解围的事情给忘了。
后绪发展一如原著,此间并不一一续述。
月末黛玉离开前,曾私下里找过鸳鸯。问她“真的不准备嫁人了?”
鸳鸯语气坚定,“是,待将来伏侍老太太归了西,奴婢就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黛玉见此,想了想说道:“大舅舅性子拧,那天的事情,闹的又那么大。他不会咽下这口气的。老太太归西后,不说出家当姑子,就是死了,他都不一定能放过你。开棺鞭尸,又不是没人干过。老太太不在后,别人也许因着种种顾虑帮不了你,但我能。所以我想留你到我身边来,你可愿意跟着我?”
因着老太太的疼爱,黛玉自来了贾府都是住的离老太太最近,平日里日常往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加上黛玉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老太太屋里的丫头跟黛玉关系都不错。鸳鸯对黛玉的印象也很好。听黛玉如此说,知道黛玉是诚心想给自己一个后路的。
鸳鸯低头想了想,能活着,谁不想好好地活着。前面有条路,傻子才会拒绝。毅然决然地跪了下去。“鸳鸯给县君磕头了。”
黛玉见此,知道鸳鸯是愿意跟着自己的的。在扶她起来的瞬间下了符。
“你留在老太太身边,等到了那日,我便派人接你回家!奴契的事情,稍后我会解决的。”
“是,我听县君的。”
第54章 凡人岁月
在家猫冬的黛玉,正坐卧在窗边的火炕上。一边吃着零嘴,一边看着小说。
炕烧的有点些热,几只猫都从炕头睡到了炕稍。一个个抻腰抱团的,好不幸福。
黛玉接过紫鹃端过来的茶,小口小口地喝着。
“还是南边暖和呀。在南边二月的时候,柳绿花红好不热闹。可这京里,却还是这么冷。过几天就是县君的生辰了,县君想好怎么办了吗?”紫鹃接过黛玉的杯,对黛玉问道。
“办什么,闹闹哄哄,怪累人的。倒是正经做上几个好菜,咱们主仆几个消停地乐一乐是正经。”
“县君的生辰,哪有这么过呢。让外人看见了也不像。”紫鹃不太同意黛玉的说法。
“外人是哪个,像不像的也得人知道你才是呀!”黛玉很不以为然。这一天天死宅死宅的。别说她认识的人少了,认识她的人更少。关门过日子的,谁还能真把不相干的人当回事呀。
紫鹃见黛玉如此说,便知其心意以定。也就不说什么了。
到了生日那天,只贾家来了些人。送了些寿礼。府内各人不过送些衣料首饰,帕子荷包罢了。
三月初,黛玉终于在家宅了五个月后又去了贾府。
之前便知贾府来了些娇客。宝琴,邢岫烟等红楼名人终于是胜利会师了。只寒冬腊月,黛玉不欲出门,只让报信的人按人头送了份礼物便罢了。
此次过了府来,先是姐妹众人一一相见问好。之后,便如旧日般起卧请安,宴席茶会。年年如事。
谁知原著中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却于今年薨了,凡诰命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黛玉因是御封的县君,便与贾母婆媳等人结伴每日入朝随祭,数日来皆是下午以后方又跟着贾家女眷回贾府来。宫中规制礼仪繁琐,黛玉神经一直绷的紧紧的。也幸好有李嬷嬷在一旁指点,另有紫鹃随侍一侧。好不容易熬了二十一天,明天便到了请灵安葬出发的日子。
因着贾家女眷众多,随身丫头,小厮护院。加之行李更是车马如织,不知繁几。因贾母并不放心黛玉单独行动。遂把黛玉一行也并入贾家车队中。
因是远行,并不适宜乘轿,众人皆是坐马车而行。不提别人如何。黛玉只带了紫鹃与李嬷嬷并二个丫头及二个粗使嬷嬷。本来黛玉并不想带那四人的。但李嬷嬷却认为黛玉出门在外一月有余,只她与紫鹃并无法照顾周全。黛玉虽不以为然,但还是听人劝的又加了一辆马车。
黛玉,紫鹃及李嬷嬷乘一辆,那二个丫头及众人的行李一辆,两个粗使嬷嬷分别坐于车外,压车而行。马车外再由林二管家及八,九个护院骑马围护。
多日行来,黛玉除用餐时会下马车外,几乎全天都在马车上。就算是黛玉坐的是自己定做的马车,这日子过的比以前挤火车坐硬坐还要累。坑坑洼洼地土路,没有减震的马车。坐在车里,感觉连肋巴扇都要重组了。当终于到了目的地时,黛玉都恨不得大哭一场。
贾家寻的一处住宿的地方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是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因是东西二院,贾府众人便赁了东院起居,而西院,则被后来的北静王府的女眷赁了居住。黛玉本来是要和贾母一起居住的,可巧这东院后身,竟有一处小院子。不过几间房,别人尤唯嫌小。但黛玉看后,却觉得正适合自己。便秉明了贾母,赁了下来,领着林府众人于此居住。
安置后,黛玉又由贾母领着拜见了北静王府的女眷。之后的日子彼此同出同入,互有照应。
出门,行礼。磕头,跪拜。整整数日,堪堪将所有礼制走完。这日饭后,黛玉坐在贾母房中,听着贾母等人叙话。因明日便是最后一天,黛玉身边只留了紫鹃,打发李嬷嬷去收拾收李。谁知,李嬷嬷竟然脚步匆匆地跟着一位宦官走了进来。
“见过各位夫人,奶奶。杂家是尚辇局的总领太监。刘福。”走在李嬷嬷前面的小太监躬身说道。
屋中的贾家女眷见此,忙看向贾母。贾母笑着道:“刘公公不必居礼。请问此来是。。。?”
“明儿个是最后一天随祭,因来时,人数众多,今上说是过于扰民了。因此吩咐今此随祭人员分二批返京。杂家奉内务府总管大人的命令,通知贵府女眷于后日,第二批离开此地返京。”说罢,拿了贾母赠的荷包离开了。
这时李嬷嬷上前行李后,对黛玉说道:“回县君,刚才也有位公公去了咱们那。说是请县君明日随祭后,便出发返京。”
黛玉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第一批,而贾家是第二批。怎么就把她和贾家分开了呢。抬头看贾母,贾母也是不解。于是便又吩咐人去探查,第一批和第二批回京城的名单里都有谁。
稍时,打探的人回来了,说是第一批皆是文官及其女眷。第二批才是勋爵武将及其女眷。众人知道缘由后,并未说什么。只是贾母却有些担心黛玉的安全。
黛玉听后,却觉得有些奇怪。不说进宫祭拜,就说来了这里这么久。黛玉也还没弄明白,这老太妃究竟是个什么身份。死后入地宫竟然连皇帝,皇后都来了。一般的太妃也用不了这个仗势呀。还有就是这分批而返的事情吧。第一批除了皇帝一家就只是一些文官,连北静王府都在第二批。这年头的文官地位已经这么高了吗?还有就是内务府的尚辇局也可以管这类事吗?
第二天午后,黛玉的车架被排在三品文官女眷之中。慢慢的朝着京城方向驶进。
一路行来,黛玉也特意地结识了几位文官女眷。不说路上彼此照应,就是日后也可多个来往的去处。路上这几天,虽是葬礼流程以经全部走完了,但众人还是不敢随意说笑。马车静静地行驶着,让黛玉有一种并不是回京,而是大迁移的感觉。
突变是发生在距京二百里的时候。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黛玉坐在车里并不知道的。只是听到一片喊杀声,惊叫声。黛玉的马车便被林二管家护卫着离了主道,向侧面驶去。
“林管家,究竟出了何事?我们的人有没有都跟上。现在情况如何了?”黛玉见马车不在前行,便掀起帘子问道。
“回县君,是才前方山坡处冲出一大股刺客,直奔前面御驾去了。剩下的一部分刺客,朝着咱们这边过来了。因着咱们这批人,带来的护院人手少。并不敢正面回击刺客,奴才等只等先护着县君的马车向侧面转移了。”
灵光一闪,黛玉终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自古文官多出于清贫不讲究排场,而勋贵却豪富。随行护卫的人自是不能相比的。像林家这种文官家庭之所以家底殷实,那是因为林家前身也是有爵之家。黛玉一行十七,八人,在贾母那类人的眼里,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一群人里,都是算很扎眼的了。
黛玉想着一群文弱书生,娇弱女眷的。遭遇刺客,岂不是送羊入虎口嘛。就自己这智商都能发现,这是没有内鬼引不来外狼的事情呢。
林管家见黛玉不说话,愣愣的出神,以为黛玉是被吓着了。“县君莫怕,我们已经离那处很远了。县君一个女眷并不会被人刻意注意的。”
“此处地型如何?我们之后又要如何应变?”黛玉不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么多条人命跟着自己呢。稍有不甚,众人可就命丧于此了。林管家必竟是此界土著人士,应该比自己这个一直处于和平年代的人强吧。
林管家见黛玉如此问,知道黛玉心中对自己的信任。自是要好好思虑一翻。
“刺客是从官道左边冲出来的。此处是官道右边的山林。现今天色还早,但也不适宜在此处长守。此番刺客应是有备而来,前路后路并不安全。不如弃车穿山去另一面。绕道回京可好。只是这样一来,就要辛苦县君了。”林二管家有些歉意的看着黛玉。
黛玉想了想,也觉得林二管家的方法是现今比较好的了。点了点头。“就这样办吧。”虽然辛苦,但却远离危险。现今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黛玉让所有跟出来侍候的女眷换身轻便的衣服,然后弃车入山林而去。
山林本没有路,黛玉几人走的很是辛苦。走了很久也没有走出多远。问黛玉为什么知道没有走出远,那是因为还能隐隐约约可听到山脚下的喊杀声。
又走了一刻钟,黛玉猛然回头。说道:“不对,我们回去。”
“回去?”众人不解。
“此番车队遭遇刺客,必是里应外合所致。若刺客败逃,朝廷事后清点人数。发现独我们不在。又岂是说的清楚的。一但无法证明,很有可能被认定是与刺客一伙。”
第55章 福祸难料
众人听黛玉如此说,心中也是一凛。若真是如县君所说,那不但自己活不了,就是家人九族也是要受牵连的。
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但黛玉看来却并不是这样的。林家众人费了半天的劲,爬到那里。却只用一小会儿的时间就回到了马车边上。真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因着林二管家反应迅速,黛玉一众人就算是山上山下折腾了那么一会儿,官道上的情况却仍在对峙着,只是距离有些远,黛玉看的不太清楚。也许是林黛玉所处的环境真的很好吧。在黛玉等人悄悄观察那边情况时,陆续有文官家眷至此处避难。
天渐渐黑了下来,黛玉始终不肯再上马车,只披着披风站在外面。笑话,书上可是说了,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有马匹受惊,四处乱跑的。坐在马车上的人,惊慌失措,被甩出马车。炮灰文里,就是被炮灰。女配文里就是女配要么被救,要么遇害。女主文是一定会被高大上所救援的。然后就会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