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小妹不要太悲催-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玩了好大一会儿才意犹未尽的上了岸,天已经慢慢的黑了下来。
“回去吧?”胤祥低头看向瑶小妹。
瑶小妹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我想买些吃食回去。”
“行,走吧。”胤祥笑着拍了拍瑶小妹的脑袋,欣然允许。
“不要老是拍我的头啦,被拍笨了怎么办?”瑶小妹不满的龇了龇牙。
“拍笨了我负责。”胤祥哈哈笑道:“干脆你做我的小媳妇好了。”
瑶小妹翻了翻白眼,懒得理他。胤祥笑笑也不在意,拉着她去买吃的。
瑶小妹连点了十多份菜肴,吩咐人将这些东西送到林府上后,便和胤祥离开了。
回府后,贾敏早已等候多时。看到两人回来才算是松了口气。
这一日的光景是瑶小妹自出生后最轻松的一天,以至于多年后瑶小妹仍是记得此时的欢乐。深藏在记忆海洋里,不曾遗忘。
又过了几天,胤祥一直留在林府不曾离去。每日里与瑶小妹斗嘴,享受着小静德的崇拜,与黛玉的接触虽是不多,但也颇为熟稔。
这日一大早,林府便来了一个侍从说要见胤祥。胤祥见了来人后无奈的摇了摇扇子,对一旁的瑶小妹和小静德道:“在这儿停了许久,我也该走了。”
“啊?”小静德闻言颇为不舍,望着胤祥问道:“祥大哥,你以后还会来么?”他对胤祥最是敬佩,不想其这么早就离开。
“会的,我下次来还要检查你的武功呢,你可别忘了习武。”胤祥笑着蹲下身来,安慰的拍了拍小静德的肩膀。
“恩,我会的!”小静德坚定的点了点头,他一定会好好练武的,以后随着祥大哥一同骑射狩猎,成为满族的巴图鲁!
胤祥转头又看向瑶小妹,点了点她的额头问道:“你这丫头,我都要走了你怎么还没什么表示?”
“唔……”瑶小妹低下头,从怀中掏出了一个荷包递给了胤祥。
“恩?”胤祥一怔,诧异的看了看,问道:“这不是你前些天买的其中一个么?”
“本来就是给你买的。”瑶小妹笑嘻嘻的答道:“只是忘了给你了,现在你要走,便给你了。”
“你这丫头……”胤祥笑呵呵的将荷包仔细的收好,捏了捏她的小脸。“记得不要整天吃太多,小心变肥。”
“哼!”瑶小妹一把打掉他的爪子,斜了一眼,傲娇的转过头。
“好了好了,我说着玩呢!”胤祥忙讨饶的哄了哄瑶小妹,随后潇洒的站起身来道:“我走了。”
“一路顺风。”瑶小妹及小静德两人目送着胤祥离去,不知怎的,瑶小妹心里有些空荡荡的……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五年时间已然而过,瑶小妹几人均长了许多。
五年中,林府其乐融融,并未发生过什么大事。瑶小妹与黛玉二人专注读书习字,琴棋书画及女红等诸多事物,过得倒也充实。
瑶小妹喜的便是这种生活,乐得自在。总比去什么大观园要强上许多,每日里活的累人,哪有如今自在?她可是要立志做米虫的人!
看着一旁娴静文雅的黛玉,瑶小妹心生感慨。在自己家里就是比寄人篱下强,光看黛玉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世的黛玉和红楼梦中那位动不动就犯病的弱女子大不相同。虽然也是身子弱些,但在贾敏和林如海两人的悉心照料下,比之大观园中却是是强了多倍。
便是那性子也开朗大气的很,全然不见书上所说的那种孤僻高傲。
想来也是,虽然贾府里贾母对黛玉是真心的疼爱,当做眼珠子一般珍惜,可他人却并非如此。
便是嘴上说是最怜惜她的贾宝玉也是个懵懂不知的蠢物,哪里懂得她的处境?不然也不会逼得黛玉说出什么“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诗句了。
想到这儿,瑶小妹看着坐在一旁认真做画的姐姐心中一阵心疼。这么好的姐姐,怎么能让她落到那种地步去?
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决不能出现像红楼梦中那样的结局!
☆、第20章 终进贾府
彼时的瑶小妹并不知晓,其实再过不久,她就要和千防万防的贾府见面了。
这日,林如海归来便是一阵皱眉,惹得贾敏心生不解。
入夜时分,贾敏为林如海收拾衣物,不由得问起了此事。
林如海长叹一声,答道:“夫人有所不知,如今政局变化多端。太子年长,怕是有了心思。我恐自己一有不慎会出了差错,我便是罢官也无所谓,就是怕连累了你们,让你们无依无靠居无定所。每思及此,我便心生忐忑。”
贾敏闻言大吃一惊,慌忙握住了林如海的手问道:“老爷何出此言?”
林如海这才将事情细细道来。
原来,最近有位新上任的官员是□□,即索额图阵营中人。他虽无林如海那般位高权重,但也算不得低。
与林如海来往时,言语多有暗示。林如海深知这便是拉拢之意,明白此人怕是受了太子的授意。即便不是,恐怕也是索额图的意思,总是脱不了这二人的干系。
林如海做官多年,能够在巡盐御史一职上坐的稳当,心思手段可见是如何过人。话说回来,若他并无大才,康熙也不会派他担任这么重要的位置了。
林如海私下一琢磨,结合最近几年来朝堂上的风云暗涌便明了,这太子……再也不是康熙心中小时候的那个太子了……
只是这事林如海无法,他是坚定的保皇党,定是要站在康熙这头的。别人可以改阵营,唯独他不能。
不说他与康熙的同门情谊,便是这二十多年的交情也叫他不能改变。做人,是要有原则的。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深知康熙是多么可怕的一位帝王,能够十多岁便扳倒鳌拜的人,他敢冒险去背叛么?
林如海敢打赌,若是自己背叛了康熙,康熙第一个饶不了的就是他!因为他是康熙的心腹,人最受不了的背叛就是被自己信任的人所背叛。
所以林如海不能,也不敢背叛康熙。只是这样一来,势必会得罪了太子。照林如海对康熙的了解,只要这太子不做大逆不道的事情,恐怕日后上位是妥妥的。
这就是林如海担忧的地方,他虽然猜想太子有异心,但万事不能说死,万一太子啥事也没做呢?那日后太子上位,倒霉的定是林家无疑!
林如海这么一说,贾敏亦是担忧,两人脸色相对不好起来。
连续几日,林如海和贾敏这对夫妻脸色都是乌云密布,便是几个孩子也察觉出异样了。
偏生去问母亲时,贾敏矢口否认,让他们好好念书,莫作他想。黛玉几人也颇为无奈,只得作罢。
好不容易过了几日,林如海终是下了决心,做出了一个决定。叫贾敏带着几个孩子离开扬州,去京城。
“老爷,你这是何意?”贾敏不解的问道。
“我改不得阵营,只能将以后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林如海叹了一口气道:“你带着孩子去了京城,一方面有圣上在,自是不必担忧处境。另一方面,太子便在京城之中。你去了后,可与其亲眷相互走动。你是妇道人家,不会引人注意的。”
林如海说到这,又是一阵叹气。“若是日后我出了什么不测……你与孩子或可保命。再则可投奔贾府,有老太太在,想必她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贾敏闻言忽的落下泪来,哭泣道:“我虽是一妇道人家,却也懂得什么叫做生死与共。我怎么能丢下老爷,独自苟活于世?”
“痴儿!”林如海看着娇妻一阵心疼,将其揽过怀中低声安慰:“若不这样,莫非你想看着咱们林家就此绝后?况且这只是我做的最坏打算,朝堂上的事谁也说不准。”
贾敏听得心酸,哭的愈发的很。林如海只得细细劝说,最终贾敏还是点头答应了。
林如海见她答应,便修书一封给贾府。倒也没说为何,只道是妻儿身子虚弱,扬州城内难以医治,想让贾敏带着孩子去京城调养。再言自己公务繁忙,恐有照料不周,劳烦贾府照看一二。
贾府的人收了信,立是回了消息,道是姑奶奶回娘家自是悉心照料,让林如海不必担忧。来信又道贾母闻讯还哭了几场,叫贾敏快快收拾东西,早日进京才是正事。
这书信一来一回便是两三月过去了,贾敏早已开始收拾着行李。她未出嫁前最受宠爱,知道贾母闻讯定会同意,去信不过是为了报备一声而已。
林如海深知贾府水深,叫贾敏带了诸多银钱细软上路,深恐妻儿受到半分委屈。
这边行李逐渐收拾妥当,那边才得了消息的瑶小妹却是又惊又恐,心中甚是不安。
明明已经脱离了原定的命运,怎的又要去贾府?莫非她还是没办法把林府原有的命运改变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瑶小妹怎么也想不通,整日里郁郁寡欢,郁闷至极。
奈何林府上下都为了去贾府做各种打点,黛玉和静德二人又心生期待,自是没人注意到瑶小妹的心思了。
瑶小妹思索了几日,终是不得要领。无奈之下提笔写了书信,将自己的郁闷写了出来,绑在了自家养的鹞鹰腿上叫它送信给胤祥。
这鹞鹰本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样子与鹰相似却不及它大。也不知道胤祥怎么弄到手的,还训练的听话温顺。至少在瑶小妹身边的确非常温顺。
胤祥在当初走时说自己会再来看她,瑶小妹只以为他在说笑,想着一位皇子哪会记得她这样的小姑娘呢?
谁知到了第二年,胤祥的确没有食言,一年往林府跑了两趟。开始时林如海还有些忐忑,以为这十三皇子有什么企图。
后来见他只是与自己的儿女玩耍,也就放下心来。到了后来更是习以为常,与胤祥倒是颇为熟稔了。
胤祥来了两次后,第三次便送了瑶小妹一只鹞鹰。道是有事没事便可通信,瑶小妹想着反正也没坏处,便收了下来。
几年下来,瑶小妹与胤祥虽见得不多,书信来往却从未间断过。两人的情谊也越发的深厚,胤祥有时得了什么好玩意还会叫人送与她。
是以,如今心里有了不痛快,瑶小妹便想到了胤祥,将郁闷写在了纸上传递过去。
过了几日,鹞鹰带着胤祥的书信回来了。胤祥只道若是瑶小妹来了京城,他便带她吃遍整个京城,让瑶小妹看的心中发笑。
胤祥的书信犹如一颗定心丸,让瑶小妹镇定了下来。反正她也改变不了什么,倒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她都能将母亲和弟弟从阎王爷手中抢回来,难不成还会怕一个贾府?更何况,她与胤祥关系这么密切,若是出了什么事,胤祥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想到胤祥,瑶小妹顿时大安。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得很。胤祥是未来的皇帝——雍正最信任的兄弟,没有之一。有这么一个大靠山,她还怕甚什么?
想通了这些,瑶小妹也不心烦了,乖乖的随着母亲打理行李。甚至有了些期待,她这辈子还没去过京城呢!
好不容易收拾妥当,贾敏带着孩子便要离家了。瑶小妹走之前特意叮嘱了爹爹林如海,叫他绝不能累坏了身子。她还记得林如海在原著中早死的命运,生怕他会出什么差池。
林如海连连答应,其实哪里用得着瑶小妹叮嘱呢,他自己都会小心万分的。毕竟此时的林如海同原著中的林如海不大相同,不仅幼子健在,娇妻亦未离世。
林如海现下正是人生最得意时,哪里会同红楼梦中一般心灰意冷,黯然离世呢?倒是瑶小妹多想了。
总之,不管瑶小妹是何复杂的心情,终是随着贾敏离开了扬州城。此去一别,归期遥遥。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归来,或许……再也不会归来了吧……
瑶小妹惆怅的心情没维持几天,便因路上的奔波劳累而将之忘却脑后。只想着能早日到达京城,好能休息一番。连日里的坐船,可把她晕得够呛。
一路上走的水路,一连几个月过去。这一日,终是到了京城。
贾敏等人弃舟登岸时,早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等候多时了。贾敏原是府上最为得宠的人,早有几个二等仆妇前来拜见。
贾敏与其说了几句,便带着几个孩子上了轿子。进了城,瑶小妹有些好奇的将纱窗偷偷掀起了一个小角,露出一只眼睛朝外看了看。
果然不愧是京城,比之扬州城好上数倍。街市之繁华与别处大不相同,看的瑶小妹心中有些亢奋,倒也没做别的,将纱窗又归了原处。反正来日方长。倒也不急于这一时。
又行了半日,终是到了荣国府,从偏门进入。轿夫抬到了将转弯时便退了下去,后面忙上来十多个十七八岁的小厮抬起了轿子。
又过了会儿,瑶小妹终是被扶下了轿子。脚踏上地面时,她是心下大定,舒坦许多。
☆、第21章 入贾府,见宝玉
几个月来待在船上,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就是不大爽快。
瑶小妹移了几步,与小静德一同紧挨着贾敏。黛玉则站在贾敏的另一侧,扶着婆子的手,过了垂花门,转过了插屏。
又走了不多会儿,看到【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贾府果然如书上写的一般,富丽堂皇至极。可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家,再风光不得几年了。
瑶小妹心中暗腹:怪不得雍正一上台便着手抄了贾家,也不顾贾元春当初的一丝情分。
台阶上早已有几位穿红戴绿的丫鬟恭敬的等候着,见到贾敏几人立是明了来者是谁。忙都笑着迎上前道:“老太太今儿都念着许多回了,姑奶奶可是来了。”
说着几人便争着打起帘子,又有人道:“姑奶奶到了。”
瑶小妹随着贾敏进入房中时,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太太由人扶着,神色甚是激动地迎上前来。
几个孩子一看便明了,这便是他们的外祖母了。
贾敏见到母亲亦是伤感,上前几步想搀着母亲,却被贾母一把搂入了怀中。边哭边道:“我的乖女,你怎的如此狠心,今日才来看我!”
“娘,都是女儿不孝!”贾敏自嫁给林如海后,因路途过于遥远,十多年来只是逢年过节打发了人来送东西,并未回过贾府。
因此亦是心中对贾府思念得紧,越是靠近京城,她便越是近乡情怯。早在踏进贾府时,她看到熟悉的一草一木便已心情澎拜。如今贾母一哭,她再是忍耐不住,同贾母相拥着哭了起来。
当下站立一旁的侍从也纷纷掩面而泣,不知作何感想。
黛玉和静德二人是小孩子,看到母亲与外祖母相互对哭,不由得也都低头垂泪。让瑶小妹有些无奈,也不得不跟着照做。
要她说,这可是大喜事啊,哭个什么劲儿啊?还有那些丫鬟侍从,我娘和外祖母哭是因为当事人,你们哭什么?
瑶小妹一边低头憋泪,一边心中无限吐槽着。怪不得人说古代内院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这话果然不错。这几个丫鬟拉现代都能当影帝了!
贾母和贾敏两人哭个不停,众人一时纷纷劝解着,终是停了哭意。只是贾母紧紧拉着贾敏的手,挨着自己身边坐下,生怕一松手女儿便不见了。
贾敏未出嫁前是千娇百宠,自是不会觉得有甚不对,理所当然的坐在贾母身边,位于上首。
“这便是我那三个外孙儿吧?来,让我看看。”贾母一坐下,便叫黛玉几人上前来。
几人上前围住贾母,齐声道:“见过外祖母。外祖母安!”
“哎,好好,都好!”贾母一看几个粉雕玉琢的人儿围着自己,顿时高兴地笑眯了眼。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反倒不知道该搂谁入怀了。索性一并拥入怀中,心中疼爱无比。
众人见贾母的模样,当下明了许多。早前便听说这位出嫁了的姑奶奶曾是府中最受宠爱的人儿,说是除了天上的星星月亮,别的要什么都一应允了。
这位姑奶奶出嫁时,那可是满城皆知。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怕是贾母对其的宠爱是有增无减了。
贾母与问了几个孩子些话,几人一一作答,口齿伶俐,乖巧无比。贾母与贾敏又说了几句,方才记起与几人介绍下在座的几人。
瑶小妹这才打眼打量了下四周,见人坐的甚满,比之书上写的黛玉初次进府时多出许多。
再一细想便明白了怎么回事,黛玉毕竟是个晚辈,不必叫人专门等着。而贾敏则不一样,她可是贾府出嫁的姑奶奶,论身份地位,那可是一等一的,谁敢怠慢?
瑶小妹又细细回想了一路上的情况,更是确认了自己的观点。
正想的出神,忽听一句轻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姑母不愧是老祖宗的亲女,这般风姿真是闻所未闻。便是几个弟弟妹妹,那通身的气派,哪里像老祖宗的外孙外孙女儿呢?嫡亲孙儿还差不多!”
瑶小妹闻言回过神来,朝出声着望去。只见此人打扮甚是彩绣辉煌,如仙子般的人儿。身量苗条,粉面朱唇,可不正是王熙凤?
贾母笑道:“就你这个‘凤辣子’偏会说话。”话是这么说,可见她笑的脸上像出花一般,可见是极其受应这般话了。
贾母见几人不知王熙凤是谁,又稍加解释了一番。接下来的众人贾敏几乎都认得,瑶小妹三人一一上前拜见过,这才轮到迎春、探春、惜春三人。
几人年龄若仿,倒是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只是现下并非是聊天的时候,只得说了几句便住了嘴。
这一番拜见下来,倒也不费功夫。贾母又拉着贾敏,关切问道:“你来信说是有病在身,要来京城医治。到底是出了何事,你还未出阁时,身子甚是安好,怎的如今闹得要来京看治?”
“其实也并非大病。”贾敏笑着拍了拍贾母的手背安慰道:“只是前些年,怀着德儿和瑶儿时,不小心落下了些病根。本来是好了的,没想到前阵子又犯了病。扬州城里找来的大夫尽是些庸医,总是说的严重些。老爷对我甚是重视,怕我有个什么差池,这才叫我来京城求医。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偏他不愿我迁就,便有了今日之事。”
这些话本就是贾敏与林如海两人编好的话,以应对贾府的询问。如今贾母问来,贾敏是对答如流,未露出一丝破绽。
“他是有心了。”贾母闻言点了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这一生诸多儿女中,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了。偏你又嫁的远,我生怕你每年是报喜不报忧,怕林家待你不好。如今看来,当初为你千挑万选出的夫君,果真是未辜负了我的期望。”
“老爷待我甚好,母亲不必担忧。”贾敏低声笑了笑,满脸的幸福之色,看的贾母心中大安。
“今儿你们才到,定是舟车劳顿的紧。我早就命人把你先前住的院子收拾起来了,待到明儿一大早,便叫人持贴请了太医来,定要为你调理好身子。”贾母望着女儿有些疲惫的神色甚是心疼,这可是她宠了十多年的心肝宝贝,便是不小心磕着碰着哪点,也会让她心疼半天的。
若论贾府中,贾母最疼爱的是谁?不是贾政,更非贾赦,而是这个最小的女儿,贾敏。当初贾敏未出嫁时,便是贾政也要靠边站。索性她性情温和,与几位哥哥的关系又较为不错,兄妹之间倒也关系融洽。
贾母又留了贾敏好大一会儿,方才叫她去安顿住处了。因着除了贾赦贾政二人是男子,出去办公务未曾归来,其余人皆见过了。并且贾敏的身份在那搁着,倒也不必去拜见谁。
贾敏带着三个孩子暂时安顿下来后稍稍歇了歇,又去了贾母那。母女两人十多年未见,一时半会儿是聊个不停,倒是让在一旁坐着的三个孩子颇感无奈。
不知不觉中,便到了传晚饭的时候,众人按规矩入座。贾母拉着贾敏坐到了她身旁的空座上,贾敏笑着应了下来。
王熙凤甚是有着眼劲儿,见旁边有几个空座,忙拉了黛玉几人要他们挨着贾敏坐下。
几个孩子十分推让,贾母却笑着发话,让他们坐下便是。又见贾敏微点了头,几个孩子这才放心坐下。
贾府的饭时规矩与林府有许多不合,好在贾敏之前已经细细对几个孩子有所交代,几人也未曾出差池,做的是有模有样。
贾母见黛玉年龄最大,便问了几句读了什么书,平时都做些什么之类的话。黛玉一一作答,话音还未落下,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而后又有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瑶小妹一听,顿时浑身警惕起来。她可不想自家姐姐再跟这块石头有所牵连了。管他什么玉石顽石,爱祸害谁家就祸害谁家去,别扯上她姐姐就成。
什么木石良缘,金玉良缘,有她在,统统别想跟她林家沾上关系!
她才不管自己姐姐是不是绛珠仙子,更不论是否要还泪。总之一句后,有她在,别想让她姐姐为个破石头掉半滴泪!
瑶小妹心中所想别人并不知晓,只是她的态度却让坐在一旁的小静德纳闷的瞅了她几眼,不知道妹妹是怎么了。
两人是一胞所出,相互之间最为了解。瑶小妹警惕的模样自然被他有所察觉,只是不知道妹妹要干什么,作为一个从小就被瑶小妹欺压惯了的孩子,自然不会多嘴去问。便在一旁呆呆的看着,觉得会有什么好戏上演。
☆、第22章 黛玉受辱,贾敏发飙
这边瑶小妹正警惕着,那边便有一位年轻公子进来了。穿戴华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真是一副好皮囊!饶是不喜贾宝玉的瑶小妹也是微微一怔,没想到这个顽石长的如此好看。
随即她又恢复常色,贾宝玉长得再好,她也看不上眼。她素来不喜奶油小生一般的人物,叫她说来,男子便要有男子的气概,跟个女人一样漂亮算什么?
虽说长相是天定的,但气势是可后天培养的。这贾宝玉一看就是被人宠惯的小屁孩,受一点挫折就哭哭啼啼的,哪里比得上胤祥?
不对……她怎么想起那个家伙了?
瑶小妹忽的一怔,脑海里浮现出胤祥那刚毅面容及嘴角总是带着一丝洒脱的笑容的样子,顿觉心中一阵暖流划过。
“快来见过你姑母。”贾母的这句话打断了瑶小妹的思绪,打眼瞧了过去,但见那宝玉笑嘻嘻的上前正与母亲和贾母两人撒着娇。
再看看黛玉,面色倒是如常,瑶小妹微微放下了心来。总比姐姐一见面就对贾宝玉心生好感来得强。
她也不想想,原著中黛玉对贾宝玉见之便有了好感,最大的原因其实就要归根于贾宝玉有着一副好皮囊。
原著中的黛玉从出生后便没有见过几个外男,便是有,也不过是小厮之类的人。除了林府的小厮,旁的便是林如海及贾雨村二人,同龄的男子压根就没见过!
贾宝玉虽千万般不好,但总归有一样是不输于人的,便是那副相貌。黛玉初次见到同龄的孩童,本就有些好奇。再加上他那俊美的容貌,怎会让人不生出好感呢?
这就是初次印象的重要性了。
况且人总是向往美的事物,林黛玉也不例外。
当然,那是原著中的黛玉,而如今的黛玉却大不一样了。先不说旁的,便是林静德的容貌,比之贾宝玉便是不相上下。
再者,因为静德自幼习武,身量比之同龄人是大上许多,看起来竟与黛玉一般大小。
他与贾宝玉的容貌不同,贾宝玉偏向阴柔,他则偏向刚毅。目若繁星,面如冠玉,一双剑眉颇有男儿气概,一笑又是唇红齿白,真叫人见了挑不出半分的差错来。
有着这样一个帅气的弟弟整日里朝夕相处,林黛玉的眼界早已变高。更何况还有时不时来林府作客的胤祥,亦是一代美少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黛玉又怎会对一个贾宝玉有着过多的刮目相看呢?更何况早就听说此人生性顽劣,是个蠢物一个,黛玉早就打定了主意与这人不过多相处了。
“好了,去见你娘吧。”贾母忽对贾宝玉如此道,宝玉即转身去了。
待过会回来时,已然是换了一身装扮。
衣服还真多……瑶小妹面无表情的暗暗吐槽,继续当个雕塑。
贾母见之笑道:“还未见了你几个妹妹弟弟,怎的就脱了衣服。”
那贾宝玉早知屋里多了几个妹妹弟弟,只是刚刚还来不及相见,便去见了母亲。此刻定晴一看,见到三个从未见过的人儿正坐在贾母旁边。
忙上前作揖,与黛玉几人见过。几人亦是回礼,待到礼毕归坐后,贾宝玉这才细细将几人打量起来。
但见两女一男,最大的妹妹只比自己小上一些,最小的妹妹看起来倒是小上许多。中间的弟弟倒是摸不准,看起来与自己差不多大,却闻与最小的妹妹是一胞所出,让他不由得有些出奇。
待到他细看容貌时,便被黛玉所吸引,只觉得与自家的姊妹都不一样。【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体态轻柔多娇,【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一见之下顿时被其吸引,也顾不上看其他二人。不由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贾母笑道:“又在胡说,玉儿自出生第一次来此,你又怎能见过?”
“虽之前未见过,但我见她心生熟悉,心中便是旧相识了,自可算是见过了。”贾宝玉这番歪理说来,倒叫贾敏与贾母二人颇感有趣。
黛玉看了看他,并未吭声。许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歪理,不知如何作答了。
瑶小妹连吐槽都懒得吐槽了,暗暗低下了头翻了个白眼。
静德看了看贾宝玉,只觉得这人甚是奇怪。到底是哪里怪,偏又说不上来。
贾宝玉又是走近了几步,靠近黛玉身边想要坐下。奈何瑶小妹几人都是挨着的,一时并无空位,让他无可奈何。
贾宝玉抬头复看向静德与瑶小妹二人,又是微微一呆。心中暗腹:何以姑母的几个妹妹弟弟都恍如神仙中人,若是家中几个姊妹都这般容貌该是多好!
这一想,也不急着坐在黛玉身边,只是挑了有空位的瑶小妹身边坐下了。
瑶小妹看了看他,礼貌性地挤出了一丝微笑,没想吭声。偏生贾宝玉看不出,只道这个妹妹初来乍到甚是害羞,便开口问了几句。
瑶小妹与他搭话的性质不高,草草回了两句。不一会儿,贾宝玉便没了兴致,转而对静德问了起来。
谁知静德对贾宝玉的感观不是太好,三五句话便将话题转到了习武上面。贾宝玉不过是个被娇宠惯了的公子哥儿,平日里磕着碰着都觉得疼痛难忍,哪里敢去习武呢?
话不投机半句多,贾宝玉只得终止了话语。心中暗叹: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