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当刘姥姥成了贾母-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娘。”贾赦重重嗯了声。这就是他的娘,他贾赦的娘,亲娘。
面条有些咸,但贾赦连汤带水还是全部吃完了。
也许是吃了刘姥姥面条的原因,贾赦这一天心里都胀胀得,暖暖的,看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慈眉善目的很,就是见了贾政这房的人,他这心里也不觉得烦了。
这人啊,没了金钱权贵,倒让人体会到了最平凡的人情,不亏,不亏。
此后,贾赦又带着刘姥姥回了乡下庄子上,刘姥姥跟着村子里老婆子聊天,他就教教村子里的孩子、再后来,他闲来无事,将自己对古董玉石的鉴别体会写了下来。没想过立书做个文人,不过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同时,也算是对他这一生最大得爱好,有个交代。
寒来暑往,刘姥姥的头发从花白变成全白,牙齿也全部掉光了,也只能吃些粥。为了有个好的环境,贾赦决定带着刘姥姥回京,这日,贾琏带着家里的两个儿子前来接人,发现贾赦整理在册的古董,玉石,字画等的鉴别新的,分理成册,好几大本,放在一旁的柜子里,贾琏还以为贾赦有心著书扬名,悄悄找人复印成刊,而后将原稿也放了回去。
贾赦倒是不知道贾琏弄了这么一出,这些日子刘姥姥身体有些不舒服,故而贾赦是一步不敢离开。
等刘姥姥身子好些了,人瞧着气色也红润了,精神了,才有精力去弄别的事儿。谁晓的,头一天就看到贾琏兴冲冲的脸。
他倒是好些年没见贾琏这个模样了,倒似乎看到了他年轻的时候,说话做事冲动得很。
不过如今却沉稳了好多,故而今日这般喜形于色,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事儿不成?

第六十五章

说来这贾赦的确无啥大才,连贾政都比不得,不然那真正的贾老封君也不会那般疼爱贾政,不过是看着贾政有些才华,日后给自己挣脸面,同时也想跟自己的婆婆比一比,证明自己教的孩子比她教的好罢了。
只这贾老封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贾赦并不是没有大才,不过是当年的贾老太君故意教导他古董字画,以求贾家不出能人,掺和那皇位之争中去。
贾老封君一辈子经历三代帝王,最是知道帝王之怒。算着贾赦这辈子正是换代之时,以免贾府掺和到宫闱之乱中去,故而教了贾赦识别鉴定古董字画之术,也算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要知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贾赦有这样的本事,贾家怎么着也败落不起来。
只是贾老太君算的再好,到底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妇是那等心狠之人,对两个儿子竟然偏心如此。若是早知道,只怕贾老太君连自个儿儿媳的生后事儿也给算好了。
回想前事,不过是证明贾赦并非真正的无才无德。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且人亦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贾赦纵然于古董一道成不了状元,但也颇有些偏才,看那古董的眼光与常人有些出入,偏还比常人高明,观察之细微,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故而,看了贾赦出的书,那些大家也得摸着胡子叹声,可惜。
可惜了贾赦的身份,更加可惜贾赦的年纪。若是年轻些,只怕那些大家要挣得头破血流罢了。
不过贾赦这书还真不是在世家贵族中出名,而是在商家百姓中流传。你道为何,不过是贾赦文笔不行,语句通俗罢了。
那些个商贾之流,因着学识眼界有限,总是喜欢收藏古董之物,也多被人蒙骗买了假货。花了钱,还被人嘲笑自己是个土大款,每每气的无语,偏自己的确不通此道。
古董字画不是一般学识,靠着脑袋灵光就能有所收获。贾赦的本事,可是一件件真品熏陶出来的。
故而,这爱好古董字画,且识得古董字画的,多是世家大族,普通百姓,哪懂个好坏。那些商贾倒是有钱,但到底家中底蕴不做,想买些古董充当门面,还得拖人相看,若是所托非人,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故而贾赦这书一出,立即让一些商贾之流看中,回去后慢慢研究,倒真有了些收获。这经商之人,虽看不懂古董好坏,但这看人得本事却是一等一得。只要往那店里走一趟,看看小厮掌柜的表情,多少也能知道好坏的。
且有那么几个商贾之家攀了权贵为亲,靠着贾赦的书册买了正品,在权贵之前露了正脸,也是有的。
如此种种故事传说开来,竟是将贾赦所作之术奉为古董界圣书,一时间,贾赦的册子一售而空,等贾琏知道后已经加印好几批了,且已经卖到大江南北,短短数月,竟有一万两得书钱。
贾琏如何不高兴,更加高兴的是,经此一时,贾府又渐渐走到人的眼前来。
贾琏拿着一万两银子兴冲冲得给贾赦报喜,贾赦倒是平静,只道“这一万两银子你且收着。”其实贾赦自己心里也在纳闷,这书竟是这般赚钱,而后就是忐忑,毕竟他自己著书,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如今卖到了大江南北,就担心有人被他所著之书坑害,亏了银钱。
“这银子,你收着,只是你得跟那店家说下,此书不准再印。”
“父亲,这是为何?”贾琏纳闷道。
“须知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过是写了些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大家之言,更不敢说我的说法就是对的,为父只怕误了旁人。”贾赦回道。
贾琏听了,倒也明白了。自是答应不提,却不知因着贾赦这一决定,竟是将之前的书炒了个天价出来。
要知道,有些学识,并不是普通百姓就能接触到的。贾赦得书册纵然不是全对,但也不会离谱到哪里去。且他从下到大从未放弃过钻研此道,可以说,有些大家也不定比不得过贾赦,不过是他自己多年没有建树,有些许自卑罢了。
贾赦这书,算是个中下层百姓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其他世家大族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得,就算是,也不会写的这般通俗易懂。
要知道,越是有才的人,也是喜欢说些似是而非得话,哪里像贾赦这般,一是一,二是二。
总而言之,贾琏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倒是靠着贾赦的名声,跟中下层人结了不少善缘,日后一方为官,当地商贾也算是给了不少面子。
此后,贾赦著书,都会斟酌再三,更会看些名家典故,倒有了当年贾琏考科举的架势。贾赦也是连连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贾赦这般用功,倒是让刘姥姥想到当年自己的板儿考科举,不自觉的每天要给贾赦做状元及第粥,也不许家里人打扰贾赦用功。自己倒是越发活的有精神,就仿佛有了活着的动力,每天还念念叨叨的让贾赦用功科举,光宗耀祖。
为此,刘姥姥闹了不少笑话。
贾赦倒是没啥,刘姥姥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这人上了年纪,嘴巴可不是一般的罗嗦,贾赦也一句不落的听着。到最后刘姥姥真成了刘姥姥,里里外外得乡村夫人,那村话是一句接着一句,贾赦这样的贵老爷,有时却是听不懂的。
那一日,刘姥姥就发了呆性,非要带贾赦去荣国府给琏二奶奶送东西,说感谢链二奶奶当年打赏的银子,让自个儿女儿女婿过了好年,孙子板儿也能入了学堂。贾赦也跟着刘姥姥演了出息。
又过些日子,刘姥姥又将贾赦看成自己的女婿,高兴的说着自己在贾府的威风,笑着说吟诗作对也就那么个情况,她老婆子也会,接着又唏嘘荣国府的滔天富贵,说一道茄子得好几只鸡陪着才成。
贾赦也笑眯眯的听着,不知为何,听刘姥姥说上辈子得故事,贾赦觉得有趣的很,也有种隔世的感觉。
好在如今服侍刘姥姥的都是些聋哑人,倒也无碍、当然,如今贾府都落败成这样了,也的确没有关注的资本了,这样的日子反倒轻松自在的很。
贾赦在贾府带的第三个年头,王熙凤又添了个儿子,算是在贾府也站住脚跟了,迎春也生了二胎,林黛玉的次子过继给了林家,如今肚子又有两孩子,太医说是双胞胎,林如海的日子过得越发有奔头了。
刘姥姥这样得情况,到底瞒不过家里人,故而几个出嫁的姑娘,以及林如海那边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倒是贾政不知道内情,当然也没人愿意搭理他就是了。这事儿虽离奇的很,但为了自己,也是无人敢声张的。
但是家里的子孙后代,更多的却是感激,感激刘姥姥的维护关爱之情,尤其几个姑娘最甚,就是贾环,如今小有成就,在刘姥姥面前也孝顺的很。
故而,贾府虽然落败了,在旁人眼中,却越发有人情味了。自古都是孝道为大,因着贾赦子孙后代得孝心,皇上那里也有些耳闻,虽没说什么,但也记在心中。没啥封赏,不过也算是将贾府跟犯事的王家区分开来。
如此,对贾府来说,才是最好的事情。
这一日,林黛玉并迎春又过来陪刘姥姥,这么些年,因着缘分,几个姑娘又都聚在了京城。不过如今各个都是当家主母,跟以前是大不相同,为人处事,在夫家都很有名声。且各个膝下都儿女双全,逢年过节,刘姥姥屋子都热闹的很。
要贾赦来说,闹的都有些头疼了。
这一年,冬天,薛蟠也带着香菱进京了。前些年,薛府跟薛母都去世了,但到底薛父深恨王家,至死都不肯让薛府入薛家祖坟。薛蟠无法,只得拖人找了个风水好的地方。
今年出了重孝,在岳父甄家的建议下,带着妻女进京跟刘姥姥拜年。再者,也是进京寻医,却原来当年香菱被拐,吃了些苦头,毁了身子,生了一女之后,身体越发不好,且唯一的闺女也体弱多病的很。
薛蟠心疼妻女,拖了贾赦帮忙,荣国府虽不在了,刘姥姥的诰命却还在身,且因着刘姥姥是京城少见的长寿之人,且为人慈善和气,太医处都还算照顾,不曾高低眼看人。
如今给刘姥姥看病得就是个退休老太医,当年跟贾家有些渊源,且医术不错,贾赦将香菱之事说了,老太医也愿意帮忙看下,只道医者父母心,他如今也不是太医,不过是一届大夫而已,虽不能悬壶济世,但能帮的,却也愿意帮忙,知道香菱身世后,更是感慨万千,只道,若是她不成,也会找昔日同僚帮忙。
薛蟠那边得了准信,立即带着妻女入京。岳家两老在江南坐镇,也算无后顾之忧了。

第六十六章

这一年,是荣国府被抄之后最热闹的一年,出嫁的姑娘全都带着儿女到贾府拜年,薛蟠也带着香菱年前就到了贾府,堂门的惜春也带着闺女回来了。除了秦可卿未嫁入贾府,没啥往来,薛宝钗嫁入他乡,没有音讯,其他姑娘都回了贾府,热热闹闹一大堂屋的人,看的刘姥姥乐呵得合不拢嘴。
这人上了年纪,就是喜欢热闹,也是喜聚不喜散,别看刘姥姥身子骨好的很,一顿也能吃一大碗饭,但太医说了,也就这几个月的事儿了。故而被刘姥姥照拂过的人,都到了贾府,齐聚一堂,就是想陪着她走过最后一段路程。
刘姥姥年纪到底大了,坐了一会儿,靠在炕上就睡着了,贾赦并价格强壮得婆子将刘姥姥服侍好后,就将姑娘几位女婿一齐带到书房考较一番。倒不是问什么仕途经济,只问他们对姑娘们好不好。
贾赦知道,刘姥姥最是疼惜几位姑娘了,迷迷糊糊的时候一层感慨几个姑娘命途多舛,结局惨淡。虽说这辈子都一帆风顺,但不到底还是需要亲自过问一番,也算是给几个姑娘撑腰。
林黛玉并贾迎春,探春,甄英莲以及王熙凤,贾环的媳妇汪氏几个平辈一道说话,这汪氏乃秀才之女,当年贾环入学,与其兄长相交甚欢,故而有了这段姻缘。虽说这汪氏不过是小户之女,但为人温柔贤惠,且生的眉目动人,颇为水灵。颇合林黛玉眼缘,只道她有南方的骨肉,待听到其母为苏州人氏,更添几分亲密。
这汪氏也不是个傻的,如今贾环不过是个末等小吏,虽靠着祖上留在了京城,但到底不够看。故而有意与林黛玉交好,虽林如海退了下来,但林黛玉夫婿正在吏部任职,日后少不得要走些门路,然汪氏也从贾环处晓得林黛玉的性情,虽有意奉承,但到底没做那卑躬屈膝之事,且她也看的开,若贾环那上一步为好,若不成,也不能坠了他的颜面,如今这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故而,也是平等相交。
当然,如今的林妹妹已然不是当年得林妹妹,主持了这么些年的中馈,到底多了烟火之气,为人做事也不是全凭性子来,晓得何为大局。走出去,谁不说她大气,处事公断,颇有几分当年薛宝钗的架势,却也比薛宝钗多了几分真诚与书香之气。
汪氏的心思,林黛玉看得明白,但这有如何,父亲说的对,水至清则无鱼,且夫君看过贾环得政绩,还是颇有些才干,倒不似贾政那房出来的儿子。若一直这般做事,就是提上一提又有何防,只是这些年怕是动不了了,到底他属于贾政那房,王氏当年的所为还是有些影响。
只是说到贾环,难免想到宝玉,至如今仍未成婚,每日仍是懵懵懂懂,住在圣上赏的宅子里,每日也不知做些什么,只是瞧他虽说面容憔悴,但混身上下皆为御贡之物,想来日子过的也不差。
两个宝玉的身份,如今也不是什么秘事,经历过王子腾之乱的人都晓得其出生先大皇子府。虽觉得他没有大皇子半分过人之处,但圣上要做贤君,养个闲人,他们自然不会对着干。故而两位宝玉日子过的颇为平静。甄宝玉看的开,且能心爱之人厮守,很是满足,故而每日不过是吟诗作对,作画弹琴,颇为自在。虽不得出京,但他也不在意,偶尔不过是去京城西郊爬个山,再无旁的活动。只是成婚这么些年,二人还未有孩子,他也浑不在意,两人每日蜜里调油,倒也不需要孩子来打扰两人。
与甄宝玉相比,贾宝玉就颓废的多,虽没贾政那般醉生梦死,但也沉迷在话本家人之中,想要以此逃避现实的不幸。说来宝玉身边也不是没有想与他亲近的丫鬟,也有学那贤袭人做派得,但都未曾入宝玉的眼中。只因兜兜转转,宝玉知道所爱之人为谁,偏所爱之人又已成婚,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寄情于书中,看里面的才子佳人,圆满结局。
如今刘姥姥身子有恙,原不打算让宝玉前来,只是当年刘姥姥得了宝玉的银两,心中也有些牵挂,不免无意说到过他的名字,贾赦为了让刘姥姥不留下遗憾,才试探着给宝玉下了帖子,倒不曾想到他竟然真的来了,虽还有些呆性,但也守礼得很。贾赦瞧着亦是一探,想想他也不过是个可怜人,当年虽娇惯了些,但也是个好孩子,瞧他如今这般模样,也有些于心不忍,故而贾赦最后留下宝玉,单独劝解一番。
贾赦道,“宝玉,不管如今你何身份,只要你还当我是大伯,且听我一句劝,如何?”
宝玉连连拱手道,“大伯教诲,侄子自当洗耳恭听,只侄儿愚拙,还望大伯莫要嫌弃。”虽动作如懵懂幼子,但态度诚恳,眼中也有几分濡幕。
贾赦叹道,扶着贾宝玉坐在身侧的椅子上,道“你既然唤我一身大伯,我只当你是我嫡亲的侄儿,往事不提,只问你,日后有何打算”
宝玉沉默一会儿,讷讷道“侄儿如今,不过是过一日,少一日罢了。”
见宝玉如此颓废,贾赦也不曾生气,反而想到当年的自己,叹道,“当年我亦是你这般,想着能活一日少一日,整日里醉生梦死,竟似有了今日没了明日,当然也不在乎什么今日明日。只后来大梦初醒,少不得后悔所作所为,想着当年若是能为,如今也不似这般。你如今尚还年轻,又经历那样的事儿,受不了如此打击,尚能理解。只是宝玉,人活着,谁又能一直一帆风顺呢。经历人生百态,不正是最能体现人所以为人么?你不爱经济文章,喜欢万事美好,只是你再想想,那梅花若是不经历风雪怎能体现它的独特,就是那荷花,亦是在浊泥中生长。只有经历过磨练的人生,才算人生,只要你还是你,又何须在乎自己身在何方。宝玉,大伯不是想你一下子就怎样怎样,只希望你能看看这活着的世界,看看春暖花开,听听夏日蝉鸣,好好感受下这活的滋味。”
贾赦也是醉生梦死过的人,自是能体谅宝玉得想法。且如今宝玉的身份,也不能有啥大作为,只盼他跟甄宝玉那般好好活着就好了。
自打出了王子腾那样的事儿,也有十多年了,这还是贾宝玉头次听人安慰,心中颇为酸楚,亦是感动,不免哽咽道,“伯父心思,侄儿明白,只是侄儿这样,除了得过且过也能咋样。那春花再灿烂,那夏虫再清鸣,亦不是一人孤单欣赏罢了。”
若不是老夫人时日不多,贾宝玉也是不敢来贾府的。他再是不懂事,也晓得自己的身份去哪儿都是累赘,更何况贾府也是好不容易保全下来,他怎么过来添乱。因此,这么些年,宝玉真的是孤身一人,越是孤单,越是容易想到当年跟兄弟姐妹一块儿的开心,幸福。
然而想的越多,这心中就越是孤单,难受。
贾赦看着一脸孤寂的宝玉,于心不忍,当年自己再不好,还有个儿子呢。贾宝玉真正是孤单一人。
“宝玉,人活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磨砺,你且当着孤单是一种磨砺,在孤单中成长,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且不管如何,你大伯我还在呢。我知道你心中想着什么,也明白的你的顾虑,然而,你不用担心那么多,我不过是个闲人,亦没什么大权,咱们二人相交,堂堂正正,你且不用顾虑太过。”当年的事儿,的确不怪宝玉,也是他们的疏忽,只当宝玉活着就好,倒没想到竟是这般落寞颓废。
“大伯,不可如此,宝玉这样的身份,谁沾惹都不好。宝玉知道大伯是一心为宝玉好,宝玉亦会好好活着,努力活着。”宝玉轻声回道。
贾赦没忍住,到底摸了摸宝玉的脑袋,叹道“傻孩子,你自来聪慧,只要你真的想开了,大伯自然信你能走出一番别样的天地。”
宝玉低着头,没有回话。
贾赦想着此事也不能一蹴而就,且得徐徐图之,故而安慰了几句,笑道“你能想明白,最是好了。”
贾赦谈完后,薛蟠也去找了宝玉,如今的薛蟠又胖了回去,脸圆圆身体圆圆,瞧着和善的很。
贾宝玉见着这样的薛蟠,亦觉得亲近的很。
薛蟠不是个夹生得性子;虽是多年不见宝玉,仍是热络道“宝玉,多年不见,可否安好。”
宝玉见着薛蟠,倒是心态平和,轻笑道“自是安好,表兄瞧着也安好的很。”
薛蟠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道,“自是安好,我这人,啥都不好,只一点好,心宽体胖,多年,不见,我是否又胖了不少。”
贾宝玉道,“表兄这般也是福气。”
薛蟠大力拍了拍贾宝玉的肩膀道,“咱兄弟都是有福气之人,走,跟哥哥我去喝上一杯,这京城的酒我是好些年没喝了。”
说着,半搂着贾宝玉的肩膀,去了席间喝酒。

第六十七章 完结章

说来这薛蟠自来就少根筋,故而见着宝玉竟是一点隔阂也无,且这么些年没见,也丝毫不觉得陌生,还是一如当年那般亲切热络。
这些年,物是人非的很,见得薛蟠这般行事,贾宝玉心内轻松,难得的有了说笑的心思。到了晚间用膳时分,薛蟠坐在宝玉身边,一一介绍几位姑老爷给宝玉认识。宝玉有心想看看林妹妹的夫婿是何等模样,故而听的很是认真,待见到真人,宝玉心中叹服,此人确是个钟灵毓秀的人物,与林妹妹也般配的很。
薛蟠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道“几个表姐中,如今还真是林妹妹过得最为舒心,听说家里连半个通房妾室也无,如今又是儿女双全。乐的林姑父身子越发硬朗了,听说若是林妹妹再有孕,就要过继个孩子给林姑父,延续林家烟火,这可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说到林妹妹,薛蟠这心里不由想到自己的妹妹薛宝钗,想着若是自己的妹妹能留在京城,就是跟迎春探春那般嫁个小户也是好的,至少家里人放心,就是受了欺负,他这个做哥哥的也能立即帮衬一二。
如今跑去做那什么劳什子王妃,一年能收到一封书信都算好的了,到底过得好不好,家里人是一点底都没有。
想到自己的妹妹,薛蟠心中很不好受,但到底不是在自家,总不能因为自己心中的烦闷让旁的的人不能尽兴吃酒。故而按耐住心中的思绪,拿着酒杯直接对宝玉道,“宝玉,来,咱兄弟俩干一杯。”说着也不管宝玉回复,仰头就是一杯酒下去。
宝玉跟着吃了几口酒,身子也暖和不少,听着薛蟠絮絮叨叨的说着南边的事儿,心中也平静不少。
事到如今,林妹妹一生幸福,也就好了。
喝下最后一杯酒,贾宝玉算是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初三一过,贾府的亲眷也陆陆续续走了。刘姥姥拉着迎春等人的手,眼泪汪汪的,不舍得很,虽说如今说话不利索了,可人老了,就是喜欢亲近的人齐聚一堂,总觉得今日见的一面,估计就是最后一面。想到这儿,心里头就难受的很。如此这般,弄得几个出嫁姑娘心里头也不舍得的得,然而几位姑娘都算是当家主妇,家里上上下下都离不开人。这正月里,往来拜年的人也多,且各个都是官身,上司同僚也得走动,确是不能再多留些时日了。
这姑娘成了亲,做了当家主妇,确实身不由己的很。
贾赦知道她们的难处,陪着劝了会刘姥姥,待她熟睡后众人才陆续离开,只说过些日子,闲了下来,定会登门拜访云云。
贾赦回道“无妨,待你们有空随时过来就是,老夫人年纪大了,就跟小孩子似的,过会儿就好了,你们也无需担心。只要你们夫妻和美,日子过的顺心,比怎样都好。”说着又特意提点迎春探春几句。
不过薛蟠,贾环以及贾宝玉是留了下来的。薛蟠在京城也没啥亲眷,过不过年的自然不忙,过些日子太医就会给甄英莲复诊,他自是哪里也不去的。至于贾环,贾政那边,他也就平常过节走动罢了,好在后娶的继母柳氏是个好的,早早分了家,让他如今过的也自在的很。
说来这柳氏还真没怎么享过贾家的福,王夫人做了那样的事儿,不仅害的贾政被免官,贾兰前途堪忧,就是她自己的儿女也跟着受影响,当初还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儿孙也能做个富贵闲人,且有大房护着,怎么着也不会苦到哪里去。
只是千算万算,没想到贾政竟是这样的败家子。自个儿都没官位在身了,偏不思进取不说,还整日里嗜酒如命,十日里有九日醉醺醺。若只是喝喝酒也罢了,不过是照顾个醉人,她倒也不在意,偏这个人不管醉着还是清醒,总爱去找大房麻烦,且不说如今两房分了家,就是没分家,大房也没给二房擦屁股得义务。
这贾政倒真是想当然的很,也是以前日子过的太舒服了,倒把他的心养大了。这世上哪有他这样的人,见着自己嫡亲哥哥过的好不开心不说,反而整日里骂骂咧咧的?
若单单只这些毛病,柳氏忍忍也就是了,毕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当她上辈子欠了贾政的,这辈子来还债的。
谁想到自打她生的儿子会喊爹娘开始,这贾政就跟疯了似的,整日里逼着孩子学习。可怜的一岁多得娃娃能叫爹娘就不错了,哪里会背啥三字经。就是从娘胎看书也不会背啊。再者说了,那贾王氏做了那等事情,他们这房一家子能好好活着就不错了,还想着出人头地,这不是傻么。
她纵然是小门小户出生,也是明白事理的。她们这房就别想有啥大出息了,平平安安,小富即安。如今要做的就是,好好教育后世子孙,只要有人,总会有起复的一天。
柳氏想的开,但这贾政想不通,也厌恶当下的日子。在他一直以来的人生规划中,荣国府会是他的,总有一天皇上也能发倔他的才干,提拔他,让当初瞧不他的同僚上司悔恨。当然,他的儿子必然也是成器的,必然要比大房的两个孩子厉害的多。
总之他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就是荣国府倒了,他也应该比贾赦厉害才对。
贾政心中有太多的怨气,也存了跟贾赦攀比的心。自己比不上,那儿子总得比贾琏好吧。谁料贾珠早早没了,宝玉又不是他的孩子,至于贾环,贾政从未将他放在心上,倒是有心教育柳氏的孩子,偏被柳氏护的跟什么似的,一改往日伪善模样,竟成了泼妇,比当初的王氏还要厉害几分,竟是把他按照,坐在腰上,对着他脸揍。
越想越恨,贾政只气的道,女人误我。
老夫人,王氏,柳氏,可不都害了他。
总之贾政与柳氏的日子是过的不舒服,两口子住在一个府里,有时候一个月都不会见一次。柳氏也不将贾政放在心里,只好好得照顾一双儿女,有空就带着儿女去看望老夫人。
故而,柳氏为了照顾老夫人,也在大房这边住着,儿子也不小了,如今贾环到哪儿都会带着自己这个弟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老夫人最爱说的话了。
柳氏诚心照顾老夫人,事无巨细,有的事情不方便男人做,她比丫鬟婆子还肯干,也不嫌弃任何味道。
且柳氏聪明在,不管她做了多少活,从不居功,沉默寡语,做事不多话。他这样,反而放人觉得舒服,放心。至少关心老夫人的人,都看在眼里,心中也跟明镜似的,虽可惜柳氏入了二房,但都不曾因着贾政而看低柳氏。
不仅对柳氏尊敬的很,即使柳氏所出的一双儿女,众人也喜欢的很。如今几位姑奶奶都在京城住着,经常会下帖子请着去家里住几天。
柳氏这一照顾,竟照顾到老夫人去世。
春夏之交,刘姥姥最终还是离世了,奇的是,寿命跟上辈子一样长。去世得日子,也跟上辈子一样,同一天。
最后弥留之际,刘姥姥彻底清醒了,这一次,她没关心自己女儿,板儿孙子之类的,只不舍得拉着贾赦的手道,“儿啊,儿啊,好好照顾自己。娘这辈子,值啦。”
刘姥姥也曾生过儿子,比板儿他娘还大几岁,只是没留住,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了。老天有恩,这辈子有了这么好的儿子。
这就是她的儿子。
刘姥姥是含笑长辞,纵然活着的人再不舍,然寿命天定。不过刘姥姥去世为喜丧,且下葬那日蒙蒙细雨,入土为安后立即转晴,算风水的先生,都道老夫人贤惠,日后必定恩及后人。
贾赦在墓碑前站了好久,方道“老夫人生前已经恩及后人了,指望来生,能有场母子缘分。”压住心中最后的酸涩,贾赦心中唤了几声娘。
老夫人去世,贾赦守孝三年,而后去了别院,著书育人。贾琏在其四个舅舅的帮助下,有生之间,官至四品。贾政在老夫人去世第四年去世,是喝酒去的,没多大痛苦,但也算是早逝。众人将其安葬,反而觉得轻松了很多。就是柳氏也不过是表面伤心,过后关门过上自己的小日子,少了人在家里闹腾,只觉得舒服的很。
贾政一去世,贾环就将赵姨娘接出府同住,也算是熬出头来了。周姨娘无儿无女,柳氏与她处的跟姐妹似的,屋子里也算是有人陪着说话。
林妹妹生了一个儿子给林如海继承林家香火后,又生了一儿一女,倒是比贾敏福气好上一百倍。林如海更因着自己的孙子,外孙子,好好的调养自己,一直到八十岁,还能吃两碗饭。
至于贾探春,当年嫁的是商户之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