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海看着纪氏说道:“婉容,你是为你娘家香火考虑吧?晨儿是实际的长子,不能过继。旻儿又不适合。不如等晨儿大了,让他多生几个,你看可好?”
“那不是要二十年以后了?”
“那又如何?”林海对纪氏的想法有些头疼,他真的理解不了纪氏了。“婉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心力,再去养好更多的孩子。”
“夫君以前答应过妾身,要过继给纪家一个的。”
“我现在也没说不给纪家过继啊。你哥哥过继嗣子和嗣孙,相差也不大。”林海又坐下来,他觉得对纪氏这人,必须把事情讲明白了,不然真怕她想到歪地方去。
“让晨儿以后多生几个儿子吧。还要过继给我的长子一个呢。”
“?”纪氏瞪大眼睛看林海,她是第一次听林海说起,还要给他的长子要个承嗣的。
“为了长子,以后有香火供奉,这是荣国侯提出来的。婉容,你知道的,我不能拒绝荣国侯。而且,那是嫡长房的承继者,府里的财产,他应该得到四成或者更多。从晨儿那房出,要比暮儿、旻儿好。你说是不是?”
“那夫君,要是晨儿只有一子,可怎么办?”
“还有旻儿,暮儿。”林海心里没说出来的是:最好是黛玉的儿子,有贾家的血缘,过继给贾敏当孙子,怕是比起自己这三个儿子所出的,贾赦更欢喜呢。
“以后孩子大了,先把嫡长房的那份留出来,过继去长房的孩子,直接承继那份产业。”
纪氏苦笑,原来自己的打算,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
“夫君,我们就不能再生一个吗?”
“婉容,是你想再生?”林海终于明白,纪氏和自己绕了一晚上,为的什么。
纪氏满眼热望,看着林海。
林海摇头,“婉容,你顾不过来的。不是晨儿大了,挪去前院,你就能撒手的。以后他身边的琐碎事情,还要你周全地照顾好了。你若不跟紧了,就会再出现他偷溜出去的。现在他还小,上次只握了个雪团回来。要是他偷偷溜去湖边呢?” 不能让纪氏再生的,她的能力,照顾不来三个孩子。
纪氏听了林海这么说,立即白了脸。
“那湖,不如填了吧?”
“笑话。你该想着的,教会孩子什么不能去碰,教会孩子游水。不然等到他偷溜出府呢,你怎么办?”
纪氏在娘家的短短十三、四年期间,对这些,她是从来没接触、也没想过。她颓然地坐倒,口里呐呐道:“夫君,我是不是又给你添麻烦了?”
林海苦笑,自己娶的这老婆,看着性格爽朗,大气,可就是太费心了。等把她教明白了,自己的脑细胞不知道要阵亡多少了。
“婉容,慢慢来吧。你把府里维持在目前这样,内外都不出什么乱子,就是帮我了。再过两年,晨儿他们还要习练武功,都要你出面教导的。”
林海又安慰纪氏几句,看她情绪平复了,才离了纪氏的院子去烟雨楼。
休沐的时候,林海就请了周先生谈话。
“周先生,县主那里还要你多费心了。”林海目前能拜托的人只有周先生了。
“老身尽力吧。”周先生也发现了纪氏有不对的地方。与各家往来送礼,林府管家那里还有一关把着,没出什么问题。纪氏出去应酬也没出事儿。但她直觉纪氏的心里,压抑着一股不能说出来的力量。
“县主一直为她的娘家被灭门,郁郁在心,不得纾解。周先生看看可好劝解她?”
林海发现,纪家的灭门,是她心里的结。在纪氏的心里,并没有成为过去。只要一涉及到纪家,纪氏这个人就不能以常理论。可现在又没有心理医生,可以给予有效的治疗及疏导。事到如今,他只能慢慢地把纪家此事留给她的烙印,不动声色地缓缓洗去。
他也没处说后悔的。唉,自己当初为了离开江南,付出的代价大了点。
“不如让县主去做做法事,为家人点长明灯。平日里得空,抄抄佛经,到年节了,拿去供奉。”
“那请先生劝她去庙里拜拜吧。当为纪家祈福来世了。”聊胜于无,或许宗教的力量,能缓和纪氏的焦虑,减轻心里的沉重。
周先生点头,“春暖花开的时候,出去走走也好。还有一事,大人,二姑娘渐渐大了,要是问起她的生母?”
“病逝。她已经记名到县主名下了。病逝总比其它的好。我会吩咐管家的。”
周先生点头,这样的说法,对二姑娘来说是最好的了。
纪氏听周先生提起去庙里给娘家人做法事,立即就红了眼圈。都多少年了,从外祖母去世后,她就再没地儿去祭拜父母亲了。奶娘走了以后,也没有人,能替她再给娘家烧过一张纸钱。当天晚上,纪氏就对林海说起此事。
“去吧,让晏晏陪你去。把长明灯也点了。我让林谦夫妇陪你去,让林谦和庙祝把以后常年供奉的事儿一道敲定了。”
纪氏感激,红着眼,低低说了一句,“谢谢夫君”,扭过身去。
三月初的时候,纪氏和黛玉,在周先生的陪同下,带着丫鬟、仆妇、家丁等几十号人,去著名的潭柘寺进香。
林诚早派人去潭柘寺约好了进香的日子。纪氏和黛玉起了大早,赶在城门开启就出了城,往西而去。
第239章 林海102
纪氏和黛玉二人,早去晚归。纪氏虽是一脸的疲惫; 但整个人看起来平静了许多。随之而来的; 纪氏对林海要求:她要每月初一去进香。
林海见纪氏能平静下来; 很高兴。其它的事情; 随纪氏了。他还告诉纪氏,潭柘寺那里的所有供奉费用; 由府里的外账支付了,纪氏不必再动用私房钱。
黛玉悄悄地对送她回院子的林海说:“爹爹; 晏晏也给娘亲和弟弟; 点了长明灯的。”
林海听了黛玉这话; 笑笑,“应该的。”
“爹爹; 晏晏听到母亲在佛前许愿呢; 说以后要二弟多生几个儿子; 就可以过继一个给纪家做嗣孙了。爹爹应了母亲的?”
“是。纪家以后没了香火供奉,也是可怜。你二弟以后过继给纪家一个儿子; 也是他做外孙的应该的。”
“爹爹,那弟弟呢?以后可有人供奉?”
“自然有啊。爹爹会早早把嫡长房的那份产业分出来; 谁过继到你弟弟名下做儿子,谁承继那份产业。”
黛玉满意地笑,嫡长房,太好了。有关分家继承家产的律法、习俗; 周先生早讲过。如此; 不怕没人愿意出继。
林海看着笑得可爱的黛玉; “晏晏,为了这笔产业,到时候会有人争着出继的。”
“爹爹会有办法的。”
林海笑,他当然有办法。为这事儿,他早专程找过贾赦,说起将来把黛玉的儿子,过继一个给贾敏做孙子。
贾赦大笑,“如此,最高兴的怕是敏儿了。”别人生的儿子,妹妹未必会喜欢的。她的外孙子,妹妹应该是最欢喜的了。
“如海,那家产呢,你怎么分?”贾赦可不想从外甥女的嫁妆里分一半出来。
“恩侯,我会早早把嫡长房的那份产业分出来。至于能不能说通繁森,看你的了。次子就行。晏晏的嫁妆有敏儿的那份,还有历代先人为林家女儿积攒的。若是晏晏能有二子,这俩孩子以后的身家,就都很丰厚了。”
林海心里有计划,银镜和澄酒带来的收益,二十年后,将与分给嫡长房的持平。加上薛家给的那一成分红,哪一房以后都不少。
贾赦听说是按嫡长房,心里满意,林海还是对妹妹有情谊啊。程荫虽说小有家底,与林家可没法比。他还有三子一女的,再一分,每人得不了多少。嗯,可以在这方面说动他。
“如海,我应了你去和繁森说,但成不成的,我不敢保证。我怕他会说你自己有仨儿子呢,还少了孙子。”
“恩侯,他们仨的身上,可没有敏儿的血缘。你懂的。”这事儿,只能是贾赦开口去求程荫了。“舅兄,这事儿且不急,等他长子给他生了二个孙子再说。”
“好。”
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林海全心转去朝廷事务。必须在政事上有所建树,才能竖立自己在当今和官员心中的地位。
林海在小朝会上折子,建议朝廷建义学,展开全民识字,由免去徭役的秀才、举人,每月五天义务教导六岁以上孩童等百姓识字,内容为《孝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五年后再增加刑律的宣讲。
林海从接了礼部尚书的职务,就把这事儿在心里反复酝酿。因今年不是大比之年,又不须派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去巡查、考核基层州县的秀才等。年后,他就带领左右侍郎核查了全国各州县的举子、秀才的人数、分布,又与户部借了各州县的人口的册子。有了初步的数据做支撑后,召集礼部的所有人员参与,分组研讨,讨论了二个月,都认为此事可行。
唯一担忧的就是,有些偏远地区的读书人太少,有的县城,连秀才都没有多少,教书的人数不够。
礼部为此讨论起来,可否由这样县城的童生,承担秀才的义务,朝廷给与其免去徭役的奖励。或者是有这样得了童生的人,去做义学的先生,朝廷给与秀才一样的免赋税待遇。
林海这一折子在小朝会激起所有的官员参与讨论,吏部认为既往考核地方官员,其中就有一项是教化百姓,因此吏部支持林海这具体奏议。
有刑部官员认为,三年后再教刑律,太晚,能不能把《刑律》也一起当作识字的教材?
兵部有官员大声嘲笑,那岂不是兵部可以把军队的五十四斩都可以做识字教材了?
刑部尚书立即出列,“先圣曰‘有教无类’。圣人,臣赞同兵部,把军队的五十四斩当成士兵的识字教材,作为考核将官的一则。”
户部李尚书出列问道:“林大人,这百姓教化是好事,可这建义学的费用,从哪里支出?”
“《孝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在秀才的脑袋里装着,穷的地方不须准备桌椅、购置书本,用碳条写到木板上、墙壁上,学生可以用沙盘做纸、用树枝做笔,学写字。”
户部李尚书一听不用从户部支出,立即对礼部的奏议表示赞赏。
林海最后还加了一句,“圣人,臣认为女童也应该去义学认字,和男孩子一样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认字的女孩子出嫁了,在家就可以给自家孩子启蒙,教导孩子以上的内容,可谓事半功倍。”
林海的奏议,竟然也没多少反对的人。因为越是贫困的地方,男女的界限大防等反而越轻,女儿要和男人一样去讨生活。而富裕的地方,自然有办法建立女子义学,请得到女先生教书。
反对女童识字的声音不是没有,都被“孟母教子”怼了回去。小朝会的官员,谁不明白,母亲识字,懂道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好。但是对女童,有人建议学《女德》、《女四书》等。
顾安出列往上奏道:“圣人,本朝以孝治国,《孝经》是天下人都该学的。女童先学了《孝经》,以后也会秉承孝道教导子女。《百家姓》、《千字文》不过是学认字。这些学完再去学《女德》、《女四书》也可以。可是依臣看,先学刑律,教导子女什么不该做,更好些。”
贾赦出列:“谁去教导《女德》、《女四书》?秀才还是举人?”
鸦雀无声。
礼部的奏议,当庭获得通过。剩下的具体实施等,将有吏部参考礼部的条例,详细派给基层官员执行。而礼部官员到基层对秀才的考核,将按照吏部的章程增加此项。
今上小朝会后,召了林海去内书房。
“如海,免礼。坐吧。”今上非常高兴,不用朝廷多花费,凭借教化百姓、全民识字,百年盖棺定论的时候,他自然能拿到文治的功劳。前后千百年,对上任何一任帝王,他也不遑多让。
“这奏议甚好。如海怎么想到此事的?”
“不瞒圣人,盖因臣长女先是教导她院子里的小丫头识字,然后最近臣几个幼子,喜欢去臣长女院子里玩。那些识字的小丫头,就都成了先生,再教导其他人。”
圣人点头,赞道“如海得女启迪,都与社稷有功。应予表彰。繁森,你看给该给什么表彰好?”
程荫笑,“圣人赐婚如何?”
林海往上行礼,圣人狐疑地左右看看俩人。
程荫笑道:“圣人,臣去岁到荣国侯府上,为如海荐臣做主考官一起小酌,酒至酣爽,如海应了臣为次子的求娶。”
今上开怀,让程荫去荣国府谢林海,还是他的意思,见程荫能如此替他系牢林海,顿时开怀大笑,“好姻缘,好姻缘。”即刻召了专候着写旨意的翰林学士,为程林俩家写了赐婚的圣旨。
林海和程荫赶忙往上叩谢圣恩。
“如海,听说你酿的酒水甚好,等你嫁女的时候,别忘记朕这沾边的媒人。”
“臣唯好此道,沉湎几十年,多少得窥一线小巧。惭愧,惭愧,不值一提。”
“谁人没点喜好,酒色财气,爱卿选的是位列第一的呢。”今上打趣林海,林海笑笑,赧然受了。
林海和程荫一道出了内书房,二人对今上能赐婚,都感到轻松。程荫的想法,听自家夫人和女儿说起过林海长女相貌,虽年幼,也极为美丽。前年,皇后和圣人,选了三品官员的嫡女,给大皇子做侧妃,让没有攀附之心的官员,都心生惴惴。眼下二皇子就快十五岁了,选妃也就是这二、三年的事情。到时候再请旨免选,让小心眼的今上,记为和他抢儿媳妇就不好了。
林海心里更舒爽,早早给黛玉订婚,就是想避开十三岁的选秀。黛玉一天天大起来,越发美丽,要是被皇家惦记上了,有麻烦呢。如今得了赐婚,对女儿好,对自己也好。倡议全民识字的扫盲运动,能收到赐婚的旨意,一举两得啊。
独自在上书房批折子的当今也是心情舒爽,程荫为自己做事,就是肯下功夫。林海提议的教化百姓,不用十年八年,就能见到大成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想林海现在是阁老了,还把嫡长女许给程荫的次子,倒是有点委屈林家父女了。什么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弥补弥补林海父女?那还是恩侯的亲外甥女呢。
这婚事,定是恩侯促成的。恩侯的情,又欠了一次。今上在心里记下,以后找机会补!
程荫的次子婚姻如此,他长子的婚姻呢?由他自家做主?今上摇头,再看吧。可惜自己次子尚弱,还要过俩年选皇子妃,不然也能早点再笼络一位重臣。
要是能早点把九边将军和朝廷重臣们,都笼络在怀了,朕,才算是真的得到皇位了,真的一言九鼎了。
今上撂了御笔,想起忠敬亲王、忠顺郡王身边的那些人,摁着额角有些郁郁,父皇尚在,总不好明着来。什么时候,能把他们身边的握了军权的人,都拢了来,或都替换了去呢?
纪氏领着孩子们,接了宣旨的内侍。
听罢宣旨,纪氏为黛玉高兴,让林诚打赏、款待来宣旨的内侍。自己拉了黛玉的手道:“晏晏,你父亲为你选了这好婚事,现今又得了圣人赐婚,真是太有体面了。”
第240章 林海103
桃花纷纷飘落的时候,贾琏带着妻儿; 还有张旭长子等人; 奉着张钰到京。贾琏先送了舅父张钰等人回府; 见过二位表嫂问安; 才领着自家人,转回荣国府
贾琏到了荣国府,一面打发人去兵部、礼部送信; 另一面略梳洗后; 就带着凤姐和女儿、儿子,去荣禧堂拜见邢夫人。与邢夫人叙话片刻,贾琏就起身告辞; 要去梨香院拜见祖母。
邢夫人看着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继子,只能笑笑说:“琏儿去吧; 老太太见了你一定高兴。”
正在梨香院佛堂跪经的贾母; 听闻院子里纷纷扰扰的说话声,十分吃惊,她从到梨香院; 院子里从来是安安静静; 就连扫里的那几个婆子走路; 也甚少听见声音。这样的喧嚣; 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陪在贾母身边的琥珀; 出去转了一圈; 面带喜色; 很快回来; 伸手去搀扶贾母。
“老太太,是琏二爷带了二奶奶,还有他们家的大姐儿、大哥儿,来看老太太啦。”
贾母立即笑逐颜开,就着琥珀搀扶她的劲儿起来,“走,走,快过去看看我曾孙。”
“好,好,老太太,小心脚下。”琥珀搀着贾母去正堂。
贾琏看琥珀搀扶贾母来了,赶紧迎上去,叫了一声“祖母”,扶着贾母到正中的榻上做好,禁不住地有些唏嘘了。
却还是往后退了二步,郑重地跪下来给贾母磕头。
“孙儿离家数年,未能在祖母膝下尽孝,祖母一向可好?”
“好,好,都好。快起来吧。”
贾母伸手去拉贾琏起来,几年不见,贾琏宛如剥去外层斑驳质地的玉石,整个人透出一股温润的、书生儒雅气质。简单的蓝布袍子,并无多余的修饰,就那么套上身,竟然比往昔的荣国府锦绣斓袍,更显得人的超俗卓然。个子也还长高一些呢。
“琏儿,是有长个了?”
“是,略长寸许余。凤姐,快带孩子们过来吧。”贾琏侧身,让出贾母身前的位置。
凤姐从奶娘手里抱过不及周岁的儿子,领着女儿,跪倒在贾母跟前。
“孙媳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一向可好?”
贾母不等凤姐弯腰拜下去,赶紧颤颤地站起来,“哎呀,快把我曾孙给我。”伸手去抱凤姐怀里的孩子。
凤姐赶紧把儿子递给贾母,起来去搀扶贾母,贾琏帮着老太太抱着曾孙坐好。
“这是我曾孙女吧,快起来,坐到老太太这里来。”贾母没忘了跪在眼前的女娃。
凤姐把女儿领到贾母身边坐了,贾母抱着曾孙,跟着孩子啊,啊几句,赞不绝口,“这孩子长得好。这眉毛,长得像琏儿的祖父,眼睛像了凤丫头了。剑眉凤目,长大了,可比你老子俊啦。”贾母抱着曾孙,仔细端详一会儿,贾琏伸手把扭个不停的儿子接过去。
贾琏在儿子的屁股上轻拍了两下,把怀里的儿子转转,调了个舒服的位置,小孩子不扭了,乖乖地呆在贾琏怀里,看着眼前头发花白、一脸慈祥笑容的老太太。
“琏儿,抱孩子倒是熟练。这是常抱儿子练的了?”贾母看琏儿那熟稔的动作,喟叹一句,搂住身边的小姑娘。
“老太太说的对。”凤姐儿笑着接话,“这小子冬天着了一回凉,病了一次,谁哄都哭,就得他爹抱着才好。可不就把二爷给练出来了。我看哪,是贪图琏二爷身上火气壮呢。”
“哎呀,凤丫头,琏儿,你们在外头吃苦了。在家里,哪里还缺了抱孩子的人呢。”贾母看看曾孙,不足一周岁的孩子,只穿着细布的衣裳,长得结结实实的,倒比其他几个在府里长大的好。再看看身边安安静静坐着的曾孙女,也穿着细布的衣裙,却一幅齿白唇红,粉雕玉琢的胖乎乎模样,赞道:“这俩孩子,你们带的都很好。”
琏二和凤姐儿陪着贾母叙话,一会儿,贾母就问起贾琏回京的由头来。
“祖母,父亲写信过去,要孙儿回来给妹妹送嫁。”
“哪,还再回去吗?”
“我二舅舅一起回京了,就不回去了。”
“好,好。留在京里好。你们带孩子回去吧。既回府了,有的是说话时间”贾母看贾琏怀里的孩子已经快睡着了,赶他们回去。
贾琏抱着欲睡的儿子,凤姐牵着女儿,离开了梨香院。
出了院子门,凤姐儿把睡着的儿子接过来,平儿赶紧上来帮手,给孩子围好夹被、挡住头部。奶娘要接手抱,凤姐摇摇头。贾琏抱起女儿,夫妻二人并肩,慢慢往东院走。
要凤姐儿说心里话,出去这几年苦不苦?就一个字——苦!可看着所有的张家人都安详、安静、安稳,若无其事地生活,她到了张家没几天,也就静下心来。也随着张家人的习惯,慢慢地换了以细布衣服为主的日子。而后,贾赦让府里送去的东西,都是各式各样的细布。要贾琏说,有的细布,也没比丝绸便宜多少了。
后来她从贾赦写给贾琏的信里知道,王家也欠了朝廷几十万呢。她也就悄悄地把那些嫌弃张家破落的心思收了起来。凤姐心里明白,要是朝廷追讨欠银,王家怕是要倾家荡产了。王家哪里有荣国府这样的底蕴,全额还了欠银,两房分家,还都得了那么多的产业、现银。在张家这三年多,凤姐不仅读书,还学会收起情绪,温温和和地、不张扬地说话过日子。这与张家二位表嫂待她和气,不动声色地教导了她有关。
凤姐慢慢喜欢上张家这样的日子,她暗搓搓地捅咕贾琏,要把女儿嫁给大表嫂的次子。说了一堆女儿有这样婆家的好处,贾琏耐不住凤姐儿日夜的嘀咕,只好说等回京了,让父亲去和大表哥说去。
凤姐在张家还有一个收获,就是锻炼出一个好身体。张家每天督促着贾琏读书,张家子弟,早晚也都会舞剑、打拳地打熬身体。而贾琏在林家养成的、早起练五禽戏的习惯,也很好地保持下来。后来生了女儿后,她也跟着一起练习起来,练了半年下来,觉得身体好了许多许多。
还有,贾琏被二舅舅管的,凤姐而认为是最好的一点,是扭改了贾琏见色心喜的轻浮劲。那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收获。
贾琏父亲抱着孩子回到东院,迎春带着琮哥儿,已经在东院等了好一会儿。
贾琏和凤姐儿非常吃惊,迎春和贾琮的变化太大了。
在他们眼里,原来那个木呆呆的迎春,现在是满脸笑意,主动上前叫了二哥、嫂子,给二人请安,然后就伸手抱贾琏怀里的小丫头。
“这是我侄女莹儿吧。生得太好看了!来,叫姑姑。”迎春把小姑娘抱怀里,那熟练的姿势,像是经常抱孩子的。
小孩子对别人的情绪,最是敏感,迎春的喜爱,发自肺腑,小姑娘立即笑出来,甜甜糯糯地叫“姑姑”。
他们二人对贾琮原没什么太多的印象,隔了几年,再见了眼前这六、七岁左右的漂亮童子,都不禁赞道:“老太太常说宝玉长得好,这琮哥的长相气度分明不输前几年的宝玉啊。”
凤姐把儿子交给奶娘抱去安置,给了平儿一个眼色,平儿立即跟着出去了。
贾琮凑到迎春跟前,哄莹儿,“莹儿,叫三叔,三叔给你这个。”贾琮晃晃手里的荷包。
小姑娘小小声叫了“三叔”,却不伸手要贾琮的东西,转头去看凤姐。
“拿着吧,这是你亲叔父。以后有想玩什么,就找他要。”贾琏发了话。
莹儿接了荷包,说了声“谢谢。”
迎春喜欢的不得了,“二哥,嫂子,把莹儿给我带几天,好不好?”
凤姐诧异,迎春要带孩子?嘴里却还是说:“今儿才回来,过几天歇过乏,莹儿熟悉家里了,妹妹可不要嫌嫂子烦,把侄女天天送给你带。”
“好,那嫂子我们说好了,过几天,我来接莹儿。”
迎春与贾琮也没多待,留下给孩子的礼物,就离开东院,让他们一家休息。
“妹妹这变化可大。要不是认识很多年,我都怕她是被人换了魂儿呢。”凤姐做到大炕上,歪在靠枕上歇乏。
“是变化大,估计是林家请的先生教导的。”
“妹妹这样的气度,嫁到张家去,真不委屈你那表弟了。倒是你那表弟,以后不争个凤冠霞帔给妹妹,就是委屈妹妹了。”凤姐悄声和贾琏说着私密话。
原来贾琏和凤姐,听说要把迎春嫁给张旵,夫妻没少嘀咕,哎呀呀,迎春除了温和听话,再找不出起来的优点了,谁娶了这样的媳妇,可不是要憋个好歹了。没少暗地里,替张旵抱委屈。
“是。哎,不能吃。”贾琏赶紧伸手止住莹儿,不让她往嘴里放东西。
莹儿坐在凤姐身边,玩着贾琮给的荷包,一下子就把荷包打开了,从里面抓了东西就往嘴里塞。
凤姐也吓了一跳,从莹儿手里夺过荷包,“琮哥儿都给了什么,可给吃坏了孩子。”
莹儿不依,伸手和凤姐抢夺,娘俩一拉扯,骨碌碌,荷包里的东西散了满炕。原来是金银俩色的锞子,二、三十个,甚是精巧,个个花样不同,散了满炕。
贾琏赶紧满炕地拣拾,凤姐儿抱起女儿,慢慢哄着,把她手里的金锞子哄下来。“乖女儿,这个可不能吃啊。”
贾琏把金银锞子都拣拾到一起,数数,是二十九个,“二十九个,送个单数,是什么讲究?”
凤姐笑,“你那云表妹,天天爱啊爱哥哥的,这不是就是爱久的意思麽。”
贾琏觉得汗毛直竖,“真有你们的,幸好是亲叔叔。”
凤姐把东西都塞到荷包里,哄着莹儿说:“娘亲给你存着,等你大了再给你。二爷,你说这弟弟啊,这可真舍得啊。一包子锞子,可要往两百两去了。不是把他的箱底都兜了出来了吧?”
“估计是林姑父给的。我在江南的时候,过年也收到过。”
“二爷,我怎么没见过你有呢?”
“应该在书房的箱子里。那年回京就立即去舅舅家了,好多东西没整理。也可能在林家西院的那个书房里。”
“二爷,你还去林家住吗?”
“去,怎么不去。林姑父留了院子,咱们不带孩子去住,不是让他伤心吗?以后咱倆就两边住。”
凤姐点头,重情谊的男人,总让人觉得值得信赖。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不知不觉地,女儿睡着了,大人也跟着一起睡了。
第241章 林海104
等贾琏和凤姐醒来的时候,已经暮色低沉。平儿和丰儿一边伺候夫妻俩洗漱; 一边汇报。
“二爷; 二奶奶; 林姑老爷带表姑娘来府里了。老爷和大姑娘过来; 把莹姐儿和哥儿都抱走了,说让你们好好休息; 晚上过去荣禧堂吃饭。”
凤姐嗔怪平儿俩个,怎么不叫醒自己夫妻俩; 太失礼了。
琏二听了笑笑; 对凤姐说:“这一定是林姑父的主意; 体恤我们赶路辛苦呢。。”
夫妻俩赶紧收拾了,换上与荣国府相衬的衣袍履带。凤姐把几年不带的首饰; 翻检出来。琏二凑过去看看; 给凤姐挑了一个红宝石镶嵌的九尾凤钗做主; 几支平常式样的簪子做配套,连带着还选了相宜的耳环; 镯子等物。
“凤儿,这些都老旧了; 改日再陪你去挑些新的。”
“那可就要二爷破费了。”
“咳,咳,爷这点儿家当,都是你们娘们仨个的。”
“二爷; 还嫌手里的少了?”
“自然啊; 再多也比不得父亲和林姑父啊。”
凤姐一笑; 涂了口脂的双唇,立即使得整个人变得鲜活起来。
“父母在,无私财。父亲给你的够多了。你这话,可别给父亲知道了。”
“那是,那是。”贾琏对平儿和丰儿瞪眼,二人赶紧笑着表示,啥也没听到。
“二爷,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