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原本完全可以健步如飞,但不好拂了人家好意,慢慢走两步,转头命令:“收拾残席。若是有喝醉的军爷,派人手扶回营里。”
  眼见下人答应着去了。还没走出屋檐下,忽然脚步声响,有人踏着落叶快步而来,“嫂子……嗯,表姐。”
  小乙哥独有人际优势,自从革命联军进驻东京城,就少不得他在朝堂内疏通关系。因此这一次他也没有出征,而是留在京城里待命。眼下因着卢俊义的缘故,身上挂着孝,翩翩一身白。
  她回过头,微微一笑:“你用不着跟我道别,咱俩都在京城,低头不见抬头见,明儿照常开会。”
  燕青低头一笑,旁边几个端茶递酒的丫环齐齐转头。其中一个把酒洒了。
  “小乙不是来谈公事的。其实……”
  她心里一动,隐约知道他要说什么。
  燕青寂然苦笑:“卢员外已经为国捐躯,我已帮他料完后事,也……再没什么可牵挂的。一年之约已过三日,小乙斗胆请求,还望表姐能恩准我退隐江湖,去……嗯,去……”
  潘小园自然知道他什么意思,霸道宣布:“小乙哥,就算卢员外不在,你也是响当当的梁山好汉,退隐之事,等战事过了,再跟我提。”
  燕青笑着摇头。白皙的脸上涌起一阵红,温润的声音不卑不亢,语气恭敬而坚决:“你们都有要保护的人。小乙也有要保护的人。”
  潘小园叹口气。旁人都在一心救国,他却一门心思退隐江湖,人各有志,她不强求。其实平心而论,浮浪跳脱燕小乙能乖乖跟她守约,就已经很给她面子了。
  甚至,倘若自己是那个要被他保护的女子,战争年代,飘如浮萍,千里之外还有人想着她,自己也会有点感动的吧。
  燕青自己也知道这志向不算远大,有些难为情,又说:“其实……也不是所有兄弟都热衷于军兵功名……李俊大哥前几日还闲聊起,说与其做官带兵,不如驶一艘船,到海外各处去看看……”
  潘小园点点头。像是李俊的作风。可是愿景归愿景,李俊这次不也带着水军去拼命了?
  既然留不住,便不再留他,问:“你的钱攒够了?”
  燕青点点头,笑道:“这就给你验收。”
  “屋子里去,别大庭广众的露钱。”这是她本能之言,也不想想以燕青的本事,旁边有谁能把钱从他手里抢走。
  一年前的借据从怀里掏出来,折痕宛然:“立借契人燕青,系北京大名府人。今借到清河潘氏六娘名下金壹千两整,借期壹年,按月利伍厘计付。逾期未还者,任掣家资,家资尽者,役身折酬。恐口无凭,立字为据……”
  燕青随身带了个小包裹。都是他一年以来积极作战立功,零零碎碎攒起来的。一千两黄金其实不占多大地方,以他的力气,手里提一路,用不着气喘。
  慢慢打开包袱,一派熠熠生辉。燕青朝她深深一揖:“过去多有得罪,小乙深感惭愧。今日这些金子,不期原谅,只求补过。”
  潘小园见着金子,眼亮一刻,顿觉时间冲淡一切,笑道:“客气……”
  眼看燕青接过借据,转身要走,又忽然叫住:“等等。”
  果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有点气他这副绝情绝义的德性。
  “还没称呢,怎知就是一千两?”转头命令仆役,“拿秤来。”
  燕青赔笑:“表姐还信不过我?小乙自知才疏学浅,这是找人数过好几遍的。”
  她淡淡道:“既然恩断义绝,那就断个清楚。”
  一杆秤拎在手里,砝码摆好,不慌不忙一块块开始称。手上行云流水,口中喃喃报数,开始心算。燕青在旁边看得眼都直了,不敢插话。
  旁边来来往往的丫环仆役也有看呆了的,倒是听说自家夫人有数字上的能耐,眼下亲眼见到,倒以为她是在变戏法。月色之下,一个个聚拢在旁边围观。脚步声轻响,一个深蓝锦袍的身影也踱了过来,静静立在一旁。
  这么大数额的交易,也确实需要几个人在旁作证。潘小园目不斜视:“……九百一十一,九百二十七点五,九百六十五点三,九百六十八,九百八十二点六,九百……一千……零一两三钱……”
  将秤一放,嫣然一笑。
  “还多了一两三钱,倒是实诚。”
  燕青笑道:“这是小乙赎身之资,多的就不要了。从此以后……”
  潘小园抬起头,金子归拢一起,将那俊美无俦的面孔欣赏了好一刻,含笑说道:“从此以后,你燕小乙便是我潘六娘役下驱使的奴仆。叫主人吧。”
  燕青莞尔:“你要想过一过主人瘾,我便叫你一声又何妨……”
  潘小园板起脸,“我没说笑!你自己数数,这里头是多少金子!”
  燕青完全莫名其妙,“一千两多一点啊。”
  潘小园从燕青手里抢过借据,手指头描着“按月利伍厘计付”的那几个字。
  拖长了声音慢慢说:“小乙哥,你是不是把利息给忘了?”
  此时围观人群也有明白的了。清清楚楚听到一声促狭的“扑哧”一笑。
  燕青茫然:“什么是利息?表姐莫要开小乙的玩笑。”
  她忍不住笑:“月利伍厘,一千两的本金,便是五两;一年十二个月,便是六十两。按照借据约定,你该还我一千零六十两金子。如今还差着五十八两七钱。今儿天色已晚,但离明日还有几个时辰时间,你将这五十八两七钱凑出来给我,才算人财两清。否则便是违约,需要‘役身折酬’的。”
  燕青懵了一刻,摇摇头:“不对,不对……怎么会是一千零六十两……多出来的……”
  “怎的,你以为我诓你?”抬起头,眼神在围观人群里扫了一圈,点了一个明白人,“史大师兄,烦你给他解释下。”
  史文恭本是前来找她告别的,撞上这场好戏,已经看了多时。其实早就看出来燕青这债还不完,坏心地一句话不说,反正吃亏的又不是她六娘。
  点点头,笑一声:“每月五厘算是十分公道的价位了。你要是连这都赖,将来别说自己在梁山待过。”
  燕青冷冷瞥他一眼。不跟这个拿刀顶过他脖子的家伙说话。
  谁知旁边小厮仆人丫环也一个个大胆开口,你一言我一语笑道:“借钱收利,天经地义。我家夫人没诓你!”
  “小乙哥,你没借过钱?没听说过利息?”
  潘小园嘻嘻一笑:“怎么,还要多少人驳你,你才信呢?是不是还得写信到苏州,问问师师的意见?”
  燕青哀求她:“表姐,通融下……”
  平心而论,放在初见燕青的那会儿,绝世容颜的小帅哥,配上楚楚可怜的语气,就算是想管她直接讨钱,她多半也都是会慷慨解囊的。
  但如今,她潘六娘已经有了刀枪不入的免疫力。温柔看他一眼,将那借据慢慢揣回怀里。
  “拿纸笔来。我要写身契——差的五十八两三钱黄金,按照雇小厮的工钱市价,一日一百文包吃住,一个月加奖金给你四贯钱,一年四十八贯,按今儿早上送到市易司的金价,折合二两半黄金。五十八两三钱……”
  手头没草稿纸,只能取个约数,“算了,让你占个便宜,算你二十年,不亏吧?”
  其实本也无心占他的二十年青春,只不过想给他一个“大丈夫言出必践”的机会。谁叫燕青撞枪口上了,那么急着做甩手掌柜呢?倘若他等多等一两个月,说不定利息早就还清了。
  燕青呆立当处,终于明白她并非开玩笑。眼看她手下一笔一划,再看看周围,没人给他帮腔。只有史文恭一声轻笑。
  “六娘子,此人人品不好,多半要赖——可比在下差得远了。”
  三十万军马都输与她了,眼下终于见到个比自己更惨的,破罐破摔,可劲儿埋汰。
  燕青一怒,咬牙将手印按了下去。
  其实以他的本事,就算十七八个手印儿按上去,晚上铺盖一卷,跳墙一逃,她手无缚鸡之力的潘六娘如何能寻到。但要是就此跑了。莫说她手中的二十年身契亮出去,便会让他成为全江湖的笑柄;临走时师师说什么来?何时潘六娘和金芝公主彻底原谅他了,再来和她相见。
  别人的话可以不听,李师师跟他说过的话,每一字每一句,忘都忘不掉。
  就凭心中这一点点柔软脆弱的地方,赔进了自己的自由身。更何况,当初犯下弥天大罪,这条性命也全赖她的“宽宏大量”,才没被军法从事。叹口气,笑道:“就算做小厮又如何,小乙前面二十年,不也是这样过来的——不知主人娘子有何吩咐?”
  潘小园不客气,立刻说:“大部队出征,咱们留在京城的也不能闲着。请你找个空儿去联系水夫人,将京城内的下水道勘察修整,将来万一金兵攻进城内,也能用于巷战、躲藏什么的——去吧。”
  燕青暗自松口气。起码没真把他当奴仆来使唤。连忙答应去了。
  *
  潘小园用心收好燕小乙的二十年身契,听到身后一声轻笑。
  “既要联络风门,为什么不让小人效劳呢?”
  她手一伸,搭着个丫环站起来,笑靥如花:“史大将军出征在即,可不敢给你添麻烦。”
  史文恭苦笑。他空顶着“河北兵马元帅”的头衔,此次的任务是领厢军三千,护卫聚集在京西北路的百姓难民。他既已随着常胜军归顺大宋,对于摊派到自己头上的“军务”,也没什么挑三拣四的资格。
  朝廷里全是人精,万不会重蹈兀术的覆辙,哪会放手给他重兵,不“鸟尽弓藏”算看在她潘夫人面子上。这三千老弱病残的厢军,还是岳飞给他说话,说用人之际,不可屈才,才力排众议拨给他的。
  潘小园对此不予置评,推脱自己是外行,并没提出一句反对意见。
  但史文恭此时也并没有抱怨之意,朝她拱手作礼,头一句话是:“娘子已忙了近一个时辰了,还不回去休息。”
  她大大方方回:“跟你们行军打仗的艰辛比,可不算什么。”
  从小厮手里要来一盏酒,高高的举到他面前,“侠肝义胆,护国佑民——祝你旗开得胜。”
  史文恭接过酒盏,一饮而尽:“娘子休要取笑。在下哪配得上这八个字。不过是把一条命赌输给你而已。娘子放心,不论此去建功多少,不会给你丢脸便是。”
  从他话里听出些无可奈何的意思。手下只有三千老弱病残,能建功才怪。
  还是要安抚一句:“活着回来便是建功。兵员和百姓伤亡越少,便越是给我长脸。”
  史文恭笑着叹口气。难得这般好态度,便不给她泼冷水了。
  黑漆漆的目光向下一扫,微微笑道:“其实……小人倒是宁可无事一身轻。娘子这般身体情状,独自留京,没个人照拂保护,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她欣然巧笑,低头对肚子里小东西说:“听见没,你史三舅舅放心你不下呢。咱替爹爹一块儿谢谢他。”
  史文恭气得眼皮一跳,丢下一副“算你狠”的眼色,强笑道:“小人告辞,娘子保重。”
  *
  送走各路人马,便是紧张的担惊受怕。各地的战报陆续传入兵部、大内、开封府,又被汇总成每日印刷的邸报,每天第一时间派人去取,拿到的时候,还带着油墨的味道。
  金军吸取年初攻宋不利的教训,此次倾全国六十万兵马同时南下,置三十二军,分兵三路,猛将如云。东路由二太子完颜宗望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西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指挥,中路由金主亲率,完颜娄室和完颜斜也统领,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另有十余队游骑兵分散南下,从南面各路包抄京畿路。皇帝御驾过处,士气高涨,尤胜往昔,人人都有势在必得之态。十月十五日,下保定,扈成、王进军与其展开激战,杀伤千余;真定府守御森严,被金军绕过,十六日,城内截获万石粮草,但主力没能伤损;华北诸路坚壁清野,金军只得快速南下,集中力量攻德清军。彼处防守薄弱,拒敌三日,守将不屈而死。林冲、鲁智深带领一万梁山军救援百姓,守军退守开德府,与韩世忠军合兵一处,城中意外发现没来得及运送至京的火炮,一个小惊喜,当即拥城扎寨,据险而守。金兵几次冲击,都未能撼动城防,城外留下成堆的尸体。
  一派欢呼声中,梁红玉登上城楼,远望金兵的松散旗帜,忽然忧心忡忡:“敌人攻不下此处,或许会分兵向西,岳统制那边压力可就大了!”
  负责后勤的孙二娘、顾大嫂也都一凛,放下手中活计,纷纷说:“赶紧派人去送封信。”
  *
  被一堆姐姐惦念着,岳飞在寒风大雪中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他负责带兵死守汜水关北的黄河渡口。梁山、明教水军同时辅助。黄河两岸三场水战,上千条血命,击毁金军战船大半,击杀金将阿李朵孛堇。直到忽如一夜寒风起,凛冬提早降临,浑浊奔流的河面,一夜之间成了坚冰一块。十月二十六日,金兵万马渡河。岳飞急令在河面上铺柴垫草,试图用火烧融河面。突降的大雪浇灭了一切温度。宋军伤亡惨重。岳飞令大部队带百姓撤退,自己率五百骑掩护断后。岳飞不是头一次挺身冲入敌阵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震慑了头一批扬长渡河的金兵。面前五六柄狼牙棒击来,扬枪一挡,震得手麻。再待出击,对面的两个金将突然好似被无形的箭射中面门,面现恍惚之色,让岳飞一枪一个,击落马下。
  岳飞疑惑,定睛一看,两名金将的头盔缝隙里,脸上可见黄白一片,淌着蛋黄儿。
  身后响起一声喊:“小岳将军,我伲方从江南赶来,没来迟伐?”
  猛一回头,一个国字脸大汉纵马赶来,身披华丽金甲,右手持大刀,左手刚丢出去两个鸽子蛋,空空荡荡,有点不知放哪儿好。
  部下里有明教军,喜极而泣:“方教主!侬总算来了!”
  方腊背后,整整齐齐地三万江南明教精兵,一个个脸上被冻出高原红,然而手中刀枪并举,虎视眈眈地看着岳飞面前的金军骑兵。
  方腊喝道:“开弓!”
  明教教主的风范是多年练出来的,方才趾高气扬渡河的金兵面面相觑,现出了惧色。
  岳飞心中飞速盘算。几个月前就已写信向明教求援,然而方腊此时方才赶来,颇有些危急时刻挟军邀功的意思。但抗击外敌要紧,哪有心思揣测猜疑。
  连忙叫道:“方教主来得正好!咱们左右夹击,我冲前锋,把敌人推回河里去!”
  有方腊三万人助阵,冰封黄河的缺口终于被堵上。方腊久不经历战阵,大刀一挥,骨节咔咔作响,杀了数人,才找回当年横行江湖的感觉。瞥一眼旁边的奋勇小将,心生感慨,忙里偷闲问一句:“我阿囡——我女儿呢?”
  岳飞喊道:“跟武松大哥一道,在京东西路!”
  *
  十一月初,雪晴。完颜宗翰部将沙古质率铁骑三千,从后方包抄京西北路颖昌府,正撞上在彼负责安置难民工作的史文恭,手下是三千吃不饱饭的老弱病残。史文恭接到张叔夜部队的报警信件,冷笑撇在一边。
  根本没派人求援。驱赶着手下老弱病残,山顶积雪中下了剧毒,再勒令己方兵卒百姓躲进山洞。饿了两日,等雪融入水,沙古质的三千铁骑,连人带马,整整齐齐地暴毙在了营帐里。
  *
  武松手下的兵最杂,但都是熟知底细的老部下:一万梁山军,一万明教军,另有一万田虎旧部,已经训练得有模有样。据守开封东侧,同样是坚壁清野。由于方腊军的意外加入,金军在汜水关折损甚众,神策、神威、神捷三营考虑暂时北退。武松跟身边人商量不两句,下令:“两厢夹击。追。”
  不能心软也不能懒惰。五丈河沿岸踏雪作战,愈发孤军深入。旁边跟从做先锋的包道乙都开始嘟囔:“侬不怕伊是诱敌深入之计?”
  武松和随同的梁山将领都笑。再追一天,方金芝也疑惑:“这个去处好生熟悉!”
  眼前一座大水泊,结了冰,盖了雪,冻住了几艘破破烂烂的渔船。周围枯枝败叶,远远看到金兵在里头安营扎寨。
  众梁山好汉冷笑:“他们倒是不知这里是俺们老家!高俅童贯的十万大军,当年都栽在这泊子里了!”
  济州府梁山泊内外,到处都是没拆干净的工事寨栅。这才没过两年,勉强好使。将金兵逼退到梁山泊附近,左军寨小路埋伏,右军寨轻骑包抄,黑风口乱石堵死,一直将金军大部队逼到断金亭畔,利用地势差,滚木排钉洪水般砸下来,顿时人仰马翻。
  一个漂亮的围歼战。众好汉在忠义堂里匆匆喝了一顿酒,随后又一路金军自德清军而下,这才避其锋芒的退到兴仁府,与张叔夜、方琼带来的义军会合,双方各自喘息了三五日。
  张叔夜是昔日的济州太守,过去没少跟梁山泊干仗,尤其是梁山小伙子去济州府扫货快活的时候,那就是跟张叔夜的官兵玩猫捉老鼠,稍有不慎,人头就会挂到济州府城门口。后来梁山势力壮大,又开始跟周边百姓和平相处,积累了相当的人脉基础,张叔夜也就明智地不捋虎须。朝廷的“剿匪”命令下来,派几百兵马,到梁山泊水边摇旗呐喊,做做样子;众梁山好汉也十分给他面子,几艘破船搁浅在岸边,故意让官兵俘获,作为张叔夜往上面“报功”的凭证。
  因此张叔夜和梁山,虽然算是官匪不两立的仇敌,可偏还有那么一点点惺惺相惜的隔空好感。
  这会子两股兵马会合,大家“一笑泯恩仇”,相互通报了军情。张叔夜忽道:“我义军在来路上听说,金兵三路南下受挫,正派小股部队潜入宋境,试图从后方包抄——颖昌府下辖的十里八乡,是谁在守?最好派人送个信去。”
  *
  潘小园在京城里读到捷报,眼皮直跳,叫了声阿弥陀佛。
  其余的战报捷报,里面地名术语一串,她也并非件件看得懂。全靠中厅里的大地图,慢慢看着红黑小旗交错移动,一点点逼近东京城心脏地带。
  倒不必太惊慌。原本的计划,便是将敌军“诱而歼之”,因此时有战略撤退。坚壁清野之下,锁住通向北方的退路,着重消灭金军有生力量。
  然而这张且战且退的防御巨网也非全然无懈可击。京畿路东南部被撕开一个口子,越撕越大,到得十一月中,已有彼处难民涌入东京外城,哀叫开门。
  潘小园心中一凛,问那来送邸报的传令兵:“那里不是康王和常胜军守卫么!他们兵力最足,怎么这几日节节败退!”
  传令兵自然不明就里,白着一张面孔,嗫嚅道:“小的接到战报,便是如此……”
  但她也知道,将这战报第一时间送到自己府第上的目的。身为常胜军名义上的统帅,必须对此给出一个解释。
  将经济工作暂时交给贞姐、郓哥和燕青。没说两句,忽然有个宽袍大袖的文员小吏前来求见,哭丧着脸自报家门:“下官……下官是翰林图画院的……”
  潘小园赶紧把人家请进来。自忖除了当初分派国库钱粮的时候,没怎么跟这拨人打交道啊。
  翰林图画院书吏显然是犯大事儿的表情,不敢去开封府,先来潘夫人这儿负荆请罪:“那个、太上皇……丢了……”
  潘小园一惊,转头跟燕青等人对看一眼,全然不信:“怎么丢了?”
  对方一把鼻涕一把泪,总算给说清楚了。赵佶在翰林图画院已领了几个月工资,一艺在手吃喝不愁,温饱起码不成问题;大家又照顾他,以前跟随服侍的小黄门依旧不离左右;可也正因为此,赵佶对时局的消息比别人都灵通,听说金兵越打越近,别人刚开始议论,他已经夜不能寐;别人刚有些着慌,他……
  潘小园目瞪口呆:“……跑了?”
  在几个贴身小太监的帮助下,收拾细软,已经溜出了东京陈州门,脚打后脑勺,一路往南避祸去了。第二天早上,大家见他没来“上班”,这才发现了一片狼藉的宿舍,还扔着两盒没来得及打进包裹的画笔颜料。
  她沉住气,安慰一句:“这事怪不得你们,他是大宋国子民,脚长在自己身上,要去哪儿都是他自由。”
  但太上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万一迷路受难,倒是有些风险。
  想了想,又说:“去通报宗泽老相公,严查往北的关卡哨卡,不能让太上皇跑到战区去。万一让金兵逮着,以此要挟忽悠百姓,可就不妙了——算了,我自己去说。”
  燕青:“我陪你去。”
  燕青被她牢牢的管控在身边。以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早就成为各路军马之间的万金油,有他帮忙刷脸说话,省不少事。于是赶一辆车儿,没几步路到了开封府,正赶上另一个传令兵来送战报。
  “报——”小兵口中带着哭腔,“应、应天府失守,常胜军溃败……康王、康王受伤……乞求支援……”
  潘小园整个人从上往下的一紧。拔腿就往里面跑。让燕青一把拽住。
  难得跟她霸道一回:“慢点!是想摔出个好歹来吗?”
  她摸摸自己肚子,接受批评,一步步走到宗泽的议事堂去。已有衙役飞奔传报,几个婢女奔出来扶住。
  堂里已坐了一圈文官武将。赵楷居然也在,一身长袍便服,见了她一挥手,表示免礼。
  气氛阴沉沉的。半天,赵楷才说:“康王是朕兄弟,现在却报受伤——你们就是这么安排的?”
  以九五之尊的身份来看,语调已经很客气了。
  潘小园轻轻咬着牙齿,决定先不把太上皇逃出京城的消息说出来。
  因此这次派可靠之人指挥,把他们顶在最紧要的前线。熟料其余军马尚且没现败象,常胜军倒有一触即溃的架势,让金兵撕开缺口,直取京畿路!
  离得最近的是武松的部队,但若要前去救援,也至少要三日的工夫,且是拆东墙补西墙,并非上策。
  朝宗泽征询看一眼,开口:“常胜军的实力我是见过的,不可能节节败退那么快。也许,也许是康王……”
  明白人都知道她的意思。也许是赵构急于建功,急躁冒进,以致受伤呢?
  赵楷不悦道:“可是常胜军丢了应天府,总不会是康王害的!我早就说,这些异族军兵不可信,不能让他们防守南京城!你们赶紧想办法!”
  当初亲口给史文恭封官的也是他,现在第一时间怀疑“异族军兵”的也是他。大家也知道他是关心自家皇亲骨肉,没人不合时宜的劝谏他的自相矛盾。
  一屋子人沉默地传阅着战报。都知道常胜军实力最强,和梁山、明教精锐不分伯仲,人数上又占绝对优势,又是一心效忠潘夫人的。况且大金国是契丹宿敌,不管是为了功名、封赏、还是一口饭,还是留在东京城外的那些温柔缱绻新“军属”,他们都有十足拼命的理由。
  自然没人怀疑潘小园。史文恭也没有从中作梗的机会。宗泽将战报翻到最后,血污里辨识出字迹,忽然说道:“我知道为什么了。”
  在赵楷惊讶的目光中,说完了后半句:“你们看看,常胜军遭遇了谁。”


第301章 阵前
  汴河宁陵荒野。常胜军又一次溃败。数万契丹勇士丢盔弃甲; 折了二十里地,留下一路鲜血尸首。饶是上级军官严令冲锋,甚至下令后退者斩; 也支持不住崩溃的士气。
  谁能料到!
  金兵铁骑中簇拥的尊贵大将,不是完颜斜也,不是完颜宗翰; 甚至不是狼主完颜晟。而是一名须发斑白的契丹长者; 身披华丽黑貂皮袍,头戴虎皮帽,身系金腰带; 背后一张长弓; 胯‘下一匹高大神俊千里马; 竟比金国贵族的做派还要富贵华丽。
  他策马出阵; 马鞭一扬,声音嘶哑而微颤:“你们是哪路军队?”
  说的是上京临潢府口音的契丹话。不仅常胜军兵卒大吃一惊; 军中的萧和尚奴、萧休哥、铎鲁斡、耶律九哥等少数贵族出身的将领; 脸色刷的白了。
  不由自主喃喃道:“陛——陛下?”
  金军阵中的契丹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 尊号天祚帝。只因当年傲慢过甚; 羞辱了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以致亡国之祸,大辽灭国之时被金国俘虏,废去帝号,降为海滨王; 此后一直软禁在上京。
  天祚帝亲眼目睹了大金国迅速崛起、蚕食他领土、杀伤他臣民、如今把他几乎当奴隶一般对待,早已壮志全无,在上京袒衣牵羊,跪拜金酋,只盼在金人手里偷一份安宁的风烛残年。
  此时面对故辽军兵,想起昔日富贵恣睢的生活,也免不得老泪纵横。然而说出来的却是:“你们是契丹人,是我大辽臣民。大辽既已归附大金,你们——为何还要给曾与大辽为敌的宋国作战?”
  常胜军虽是佣兵,毕竟是在天祚帝治下组建的佣兵;虽然换了数个主人,毕竟都还认得,天祚帝便是他们宣誓效忠的第一个主人。
  当啷一声,有人手里的弓未拿稳,怔怔掉在地上。
  “陛下……”
  天祚帝身后,数个女真话语不耐烦地催促。天祚帝提高声音,叫道:“如今大金国才是我们契丹的主人。都勃极烈元帅有令,放下刀弓,投……投降不杀!”
  数万金兵轰然大噪:“投降不杀!”
  常胜军将领互相一望,都从对方眼里看到慌乱之情。硬下心来,大喊:“他不是我们陛下!他如今是大金海滨王,不……不是大辽皇帝!咱们不听他的!杀啊……”
  然而金军把天祚帝、连同被俘降金的辽宫后妃、贵族、高官,一起推到阵前,形成了一座华贵的人墙。常胜军喊归喊,如何敢就此动手屠戮?
  忽而有人认了出来:“萧……萧挞不也将军!你原来没死……”
  “萧术者大人!元妃娘娘!”
  “许王!那不是许王!——那是秦王!”
  天祚帝身后,女真话低声命令道:“放箭。”
  铺天盖地的箭枝,从一排前辽皇族背后汹涌射出,直击常胜军排头。
  ……………………………………………………………………………………………
  以辽国废帝做前锋,一面劝降,一面杀,主意是完颜宗翰想出来的,效果斐然卓著。常胜军头一次显得如此名不副实,心理防线在天祚帝一次次的喊话中逐渐崩溃。
  两次雪地攻防战,常胜军岩州营被围困山谷,天祚帝亲自来劝降,坚持了一夜,兵士们杀了领头的军官,整建制出降。再过两日,前锦营爆发哗变,统领军官一连砍了百余人头,才遏制住事态,但士气已大幅下滑。萧和尚奴等将领纵然心急如焚,又如何能控制每一名士兵的心思?
  纵然有朝廷方面的老将猛将合作指挥,甚至康王赵构亲自压阵,也只能是让溃败变得不那么难看而已。等到退守襄邑的时候,常胜军已减员过半。求援的信件一封封派出去,然而多被以逸待劳的金兵截获在半路。
  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