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违和黛玉-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林妹妹成为了镇北侯夫人,因为迎春和她关系好,倒也时常联系着。琏二哥也外放为官去了,政绩还不错。迎春的夫家倒是越发的看中她了。
太太提出过让迎春帮着管家的事。迎春就当没看见姨娘的眼色,婉言拒绝了。就算张嬷嬷曾经教过自己管家之事,迎春觉得现在还不是自己管家之时。耐心等上几年,等自己的小家分出去了,还怕没有事情可管吗?
迎春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了,更何况现在的生活远比在贾府好上许多。迎春的夫君看迎春并没有因为镇北侯夫人的关系而张狂起来,理智的拒绝了协助管家之事。他在心中暗暗点头,世家出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能分清轻重。
他知道自己姨娘眼皮子浅,好在迎春是个拎得清的。因为迎春娘家的地位摆在那,芳姨娘也没法子使唤迎春,他倒是轻省了不少。果然娶妻当娶贤啊。
好在不久以后,迎春怀孕了。芳姨娘就算再糊涂,也怕累着迎春对孙子不好,所以再也没在迎春面前提过管家之事。
迎春生了儿子以后又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完全不接芳姨娘让她争权的话头。迎春越是这样,她的嫡婆婆对她越是满意,直说这个儿媳妇娶对了。
后来贾府被抄时,迎春已经有两个孩子傍身。她的嫡婆婆和夫君对她依然如故,并没有因为贾家的事而冷落了她。
她公公又是个注重文人风骨的,更不可能对她有别的看法。只有芳姨娘,一直怕连累自家儿子,也可能是想过过婆婆瘾,对迎春经常口出不逊,想法子折腾迎春。
迎春的嫡婆婆倒是很乐意看迎春杯姨娘为难,然后她再对迎春好些,那迎春岂不是更加感激自己?她们不是一条心,对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可都是好事啊。
可是,芳姨娘并没得意几天。黛玉就派人接迎春去国公府说话了,回来时还带回了不少礼物。芳姨娘这才反应过来,就算贾府没了,迎春还有更大的靠山啊。自那以后,芳姨娘再也没敢为难过迎春。
迎春在贾府被抄以后,分别给贾赦和邢夫人五百两银子,也算是全身为子女的孝道。以后也没再过多关注贾府的事了。
因为迎春的夫君升官了,虽说是翰林院的小官,可是自己也是官夫人了不是?自己的儿子以后再争气些,也不是没有身披诰命的机会啊,迎春乐观的想着。
迎春的夫君带着一家子分府另过了。迎春这是才真真正正的开始掌家。听着府里的下人称自己为太太,迎春缓缓的吐了一口气,终于过得幸福了。
迎春真心感林妹妹,她一定是上天派来拯救自己的。
☆、111 探春番外
贾探春在明白了嫡庶之别以后,就暗恨自己的出身。如果自己是太太亲生的女儿,是宝玉的嫡亲妹妹,那该有多好啊。
探春是看不上那个只会撒泼耍赖的赵姨娘的,更看不上那个冻猫子一样的贾环。说什么他是自己的亲兄弟?他不配!自己的亲兄弟只有宝玉。
探春知道,自己最最看不上的其实就是自己。做那么多,说那么多,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庶女身份罢了,为什么自己就不是太太生的呢?
探春了解王夫人,她知道太太课本就不像表面上那么和善。为了自己能过得好,探春一直表现的十分厌恶赵姨娘和贾环。时间长了,探春自己都不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的恨着赵姨娘了。
探春一直小心翼翼的讨好着王夫人,讨好着宝玉,没见她做的衣服和鞋袜都是给宝玉做的吗?
就这样,探春成为了三春姐妹里最出色的,也是最受贾母和王夫人看中的。探春更加用心了,知道宝玉不爱读书,却非常喜爱诗文。所以探春就努力学习诗文,只为能和宝玉谈的来。
同为庶女,探春是瞧不起迎春的。看看吧,迎春的父亲是个老纨绔,而自己的父亲是国之栋梁(也不知道她从哪看出来的);迎春的嫡母是个上不了台面的,而自己的嫡母是当家太太;迎春的兄弟是不务正业的,自己的兄弟却是含玉而生,将来一定会有大造化。
探春在心里也瞧不起身为嫡女的惜春的。惜春的父亲出家修道去了,哥哥又是那样不成器的,就算身为嫡女又如何?还不是比不过我这个庶女?
林黛玉出现的时候,探春是羡慕的。不对,她是嫉妒的。她嫉妒黛玉有二品大员的父亲;她嫉妒黛玉是嫡女;她嫉妒黛玉可以由宫里的嬷嬷教导;她嫉妒老太太和宝玉都对黛玉好。
可同时她也是羡慕着黛玉的。羡慕黛玉在亲戚家还可以过得那么恣意;羡慕黛玉不用斤斤计较就可以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羡慕黛玉的父亲对她那么好。
因为这样的矛盾,探春没办法用真心对待黛玉,有时还会不自觉的说出些刺人的话伤到黛玉,所以她和黛玉的关系并不好。
宝钗的到来,探春就像找到了同伴一般。虽然宝钗是家里的嫡女,可是她家却是商家。论地位的话,她还不如自己这个官家庶女呢。
探春看出了王夫人的意图,所以她就主动的亲宝钗远黛玉了。至少她在和宝钗相交时是心平气和的,觉得相差不多,没有那么深的纠结。
宝钗是个有心计的,这方面探春也不差,所以二人倒有些惺惺相惜。王夫人看自己这个庶女如此识趣,或者也是为了膈应赵姨娘,倒是对探春又好上几分。
黛玉被赐婚了,探春这才发现,自己就算做了这么多,王夫人好像也没有露出过给自己找门好亲事的意思。如果自己是她亲生的,她这么会如此忽视自己呢?
可是自己也只能好好的顺着太太了,赵姨娘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得了探春的事呢。可何况她还不可能有好亲事给自己。只愿太太对自己有几分真心,不要坑了自己。
后来,林姑父调回京城了。不仅接走了林姐姐,还把四妹妹也一起接走了,并且认四妹妹为女儿。探春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自己当初不嫉妒林姐姐,而是和她交好的话,那么现在成为林家二小姐的岂不是自己?怎么可能会落到那个孤僻的惜春头上。
尤其是参加了林姐姐的及笄礼以后,探春更是后悔的无以复加。看看参加及笄礼的宾客,哪个不是位高权重的,如果自己被林姑父收养了,还怕嫁不到好人家吗?
探春心中暗恨着惜春夺了她的机会,也很黛玉不识金镶玉。直到王夫人让她和宝钗李纨一起管家,她才恢复过来。
后悔已经没有用了,倒不如好生讨好老太太和太太。以国公府的地位,自己将来比不过黛玉,也一定会比惜春嫁的好的。
因此探春在管事的时候,使出了全部的手段。就是对自己的亲舅舅也没格外开恩,还脱口说出了王子腾才是她舅舅的话,与赵姨娘越发生分了。
王夫人倒是很满意探春这样。后来积贾母过生日的时候,南安太妃要见各位姐妹。贾母和王夫人让探春去了,却丝毫没提迎春。
探春听了这话,心中得意极了,看吧,自己这么多年没有白费功夫啊,这不就见到成果了吗?探春赶忙收拾利索了,和宝钗湘云宝琴一起来到前面。见过各位王妃夫人以后,被南安太妃拉着说了会儿话,收了见面礼以后退回了后面。
探春回到屋里,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了自己的心跳。探春明显的感觉到了南安太妃的喜欢和满意。又一想南安太妃家的世子爷到了成亲的年龄,探春的脸就羞得发红。
叫人端进水来,探春洗了脸以后,才将这羞意压了下去。她静下心来一想,自己的身份恐怕是做不了正妃的,当个侧妃还是可以的。
探春已经顾不得侧妃也算是她最看不上的姨娘了,她此时满心都被南安王府的头衔给吸引住了。她认为凭着她的手段,就算是侧妃,她也能牢牢的抓住世子的心。
探春曾经羡慕过迎春能定下那门亲事,也曾想过不如求求林姐姐也帮自己找个书香门第。可是现在她才发觉,自己还是要嫁到高门世家才甘心。
就在探春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时,却不曾想南安郡王打了败仗,探春顿时觉得一盆冷水泼在了头上。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她就被南安太妃认为义女,请封郡主了。后来又传出了朝廷要派出郡主和亲西番的消息,探春这才明白为什么南安太妃为什么会这么着急的认自己为义女,她是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啊。
事已至此,探春也无法反抗。只得好好跟着宫里的嬷嬷学习规矩和郡主该有的威仪。然后又开始了解西番的特点和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果然不久以后,探春就被封为敏瑜郡主,和亲西番二王子。探春在临行前特意回贾府和亲人告别。
满府的喜庆气氛刺痛了探春的眼,她们只为府里出个王妃而高兴,从来没想过自己独自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域如何存活。宝玉倒是不高兴,可他也不是因为心疼自己,他只是觉得又少了一个妹妹陪他而已。
唯有赵姨娘和贾环,一个哭着自己的女儿将来指不定得受多少苦呢,跪着求贾母和贾政救救探春;一个则哭以后再也见不到姐姐了。
贾政见了不像样子,就派人要把她们拉下去,但被探春制止了。这时候探春才发现只有自己的亲娘,亲弟弟是真心为自己着想的。
因此探春也跪下求贾母和贾政好好照顾赵姨娘母子,探春没有求王夫人,因为她知道王夫人是不可能对姨娘和环儿好的。
如今探春已经是钦封的郡主了,贾母和贾政哪里敢让她跪啊,连连点头答应了她的要求,把她扶了起来。
离开贾府的时候,探春悄悄告诉赵姨娘早做打算。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探春终于看明白了贾府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说完也不再看赵姨娘诧异的脸色,上车回到了南安郡王府。
在哦黛玉儿子满月的时候,探春由南安太妃带着去了侯府。黛玉问自己:“值得吗?”探春苦笑,到底值不值得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就贾府那个样子,她留在贾府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去西番拼一拼呢。
探春又拜托黛玉照顾赵姨娘母子,黛玉同意了。走之前她还见到了黛玉派来送银子的云秀,探春接过银子,让云秀带回自己的谢意。
如今,她才明白为什么迎春和惜春都过得很好,只因为,黛玉是个纯粹的人。你若对我一分好,我便回报你十分。探春只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当面对黛玉说声谢谢和抱歉。
到了西番,探春凭借她的能力和玉西番女子的不同之处,磕磕绊绊的经过两年的摩擦,终于在王府站稳了脚跟。但此时的她已经不再纯真,手里已经沾上了血,心里也充满了阴霾。
而且,在王府后院的争斗中,探春还失去过一个孩子。哪怕后来她又有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也无法弥补当初失去孩子的痛楚。
后来,西番老王病重去世了。几个年轻的王子经过一番惨烈争斗,最后是二王子的同胞兄长,大王子坐上了王位。
回想那段心惊肉跳的日子,探春都觉得自己和孩子能活下来真是老天的恩赐了。她都不记得自己和孩子们当过多少次靶子了,因此她后来对二王子一直有着浓浓的的怨恨。
二王子因为一直支持新王,倒是得了一个亲王的头衔。而探春也在嫁到西番十年之后当上了亲王妃。探春在争斗结束以后,很利索的给二王子下了药,自此王府只有探春所出的送你个孩子和另外两个庶女,王位最后只能落在自己儿子的头上。
探春早就从过往客商的嘴里得知贾府的没落,她听了,心中只有高兴没有一丝悲伤。那个糜烂的繁华之所早就该被抄了。
后来,二王子早逝,探春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已经是太妃的探春,看着自己的双手,只愿来生做个单纯善良的人。
☆、112 惜春番外
贾惜春是贾氏一族前任族长的嫡亲幺女,是现任族长的胞妹。明明她有一手好牌却被她的一心求道的父亲和贪花好色的哥哥给打烂了。
明明是宁国府的嫡女,却从小被养在荣国府老太太身边,还是和荣国府的两个庶女养在一起。惜春只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做的了主呢?只能任由大人们安排了。
惜春开始的时候还期待着贾珍能接她回家去。可是自从她知道了贾珍和秦氏的不堪,知道了东府内的污浊,她便对东府彻底没了期待。
虽然说看不惯荣国府里的不规矩,但做事至少有老太太压制着,府里的爷们不敢太过猖狂,没那么多腌臜之事。
惜春对人一直冷冷的,说她孤僻乖张也好,说她不近人情也罢。她只想在这个内里已经败坏了的贾府里保持着自己的本心。
惜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出家避世的念头,自己清清白白的一个女孩儿何苦被他们带累了呢。因此,她和宝玉,和姐妹们之间并不亲密。
直到林姐姐来了,惜春这才发现,原来在贾府里,只要你背景深厚,底气足,依然可以自己开出一片干净纯粹的天空。
惜春很喜欢待在静语院,这里平和宁静。看看书,写写字,作作画;和林姐姐说说话,看二姐姐和林姐姐下棋。惜春就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也是很好的事情。
西府二太太的内侄女薛宝钗来了。当听说她的哥哥因为一个丫鬟打死了人,还能平安的进京时,惜春就对薛家不喜。这样的纨绔子弟,不是和贾府的爷们一样吗?都是一丘之貉,惜春打心眼儿里厌恶他们。
见了薛宝钗的面,惜春发现她是个端庄稳重的人,和想象中的颇有不同。只是接触几回以后,惜春就看出了宝钗的不甘和压抑;看出了她的刻意讨好;看出了她言行不一的“贤惠大度”。惜春就没有了和她交好的心思,只做个普通的亲戚,淡淡的处着吧。
林姐姐被圣上赐婚了,惜春看着探春和宝钗压不住的羡慕与嫉妒。冷冷一笑,做人呐,还是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嫉妒那些永远不会属于自己的,有什么用呢?
林姑父调回京城了,林姐姐也该回到她自己家了。惜春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为林姐姐能彻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而高兴。
至于她自己?原来怎么过,以后还怎么过呗。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大不了剪了头发做姑子去。
惜春怎么也没想到,林姐姐会说动老太太让自己陪着她一起回林府。她更没想到的是,自己这回一离开贾府,竟然是彻彻底底的离开了这个不规矩的地方。
当林姑父说要认自己为女儿时,惜春是震惊的,同时也是高兴的。她怎么会不愿意留在林姐姐身旁呢?她怎么会不喜欢这座处处透着规矩,飘着书香的林府呢?
只是她不能这么自私。林姑父是朝中重臣,如果他认自己为义女,那么自己那个不知羞耻的哥哥一定会缠上林姑父的。到时候给林姑父拖了后腿,连累了林姑父和林姐姐,那自己真真是罪大恶极了。
所以,惜春拒绝了林如海的提议,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可是林姑父却是哈哈一笑,说道:“这事我自有主张,你就安心吧。”
然后,自己就成为了林家二姑娘:林绾玉。而且林姑父,不,是父亲,不仅从宫中给自己带回了两个教养嬷嬷,还把自己身边的丫鬟配成和姐姐一样的数目。
但凡是姐姐有的,自己也会有上一份。父亲还亲自指导姐姐和自己读书习字,每日都会关心姐姐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心情如何。
惜春觉得奇怪,原来父亲还可以是这样子的吗?还以为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该和二老爷一样严厉呢。原来真的是有慈父存在的啊。
自从被过继到林府,姐姐对自己越发的尽心了。不仅时时处处关心自己,而且还不藏私的教导自己管家之事和为人处事这的技巧。
就是府里的下人,也是恭恭敬敬的叫自己一声二姑娘。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任何关于自己的闲话,也没有人有丁点儿看不起自己的意思。好像自己本来就是林府的二姑娘似的。
惜春开始的时候是有些忐忑的,可是见着父亲和姐姐是真心对自己的,惜春也就放宽了心,把林府当成了自己的家。如果自己还是畏畏缩缩的,把自己当外人,岂不是辜负了父亲和姐姐的心意?
再次回到贾府的时候,惜春已经变成了客人的身份。看着探春隐隐的不忿;看着宝钗暗暗的嫉妒。惜春妹子很是淡定,这就是我的缘法,你们能耐我何?
唯有二姐姐是真心为自己高兴的。因此惜春更加和迎春交好了。只是,湘云那眼里丝丝的怜悯是怎么回事?是觉得自己在林府过得不好吗?真是岂有此理!
惜春表示,我还真得找个机会让你亲眼看看我在家里过得什么日子。免得以为我和你似的做针线做到半夜呢。
恰巧小郡主派人送来两盆蟹爪兰,惜春便和黛玉说了邀请贾府的众姐妹前来赏花,也让她略尽地主之谊。
姐姐逗了自己几句,便同意了,还帮着自己设计了精巧的帖子。父亲听说了,也特意着人送来了几盆茶梅,给小宴更添了几分色彩。
惜春看着湘云掩饰不住的羡慕,便觉得圆满了,哼,看你还如何怜悯我!后来探春和宝钗提出作诗,惜春也不推辞。
自从到了林府,自己过得自在非常,又有父亲亲自指导,自己诗文可是提升了不少。看着宝钗和探春吃惊的神色,惜春得意极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极快的,转眼姐姐就该嫁人了。姐姐出嫁以前,自己缠着姐姐睡在一起,以后再想这么亲密,恐怕是不容易了。
看着父亲因为姐姐的出嫁而落寞,惜春又生出了不想嫁人的心思,只是现在不好表露出来。本以为就算姐姐成亲了,自己也是可以时常见到她的。
可谁知,姐姐竟然在回门的时候说要陪着姐夫去西北。自己仙女儿一样的姐姐怎么能去西北受苦呢?惜春赌气不理黛玉。
后来姐姐劝住了自己。惜春看到黛玉对边关,对自由的向往;也不想姐姐辅一成亲就和姐夫两地分居。只好怏怏的同意了,就算自己不同意,姐姐也是一定要去的,何必让她走的不安心呢?
看着姐姐郑重的嘱咐自己要照顾好父亲,照顾好自己,惜春扑进了黛玉的怀里。头一次生出了和宝玉一样的想法,这么好的姐姐,这么就成亲了呢?要是父女三人能一直在一起该多好啊。
姐姐和姐夫去了边关。纵然父亲是支持姐姐的,他心中依然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忧。眼见着父亲有些食不知味,日渐消瘦。惜春只好麻利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安慰父亲去了。
惜春开始缠着林如海说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她也亲自下厨给林如海做些吃食,并耍赖卖萌的逼着林如海好好吃饭,认真休息。林如海有些不好意思,一大把年纪了,还让女儿监督着,虽然说很是受用惜春的孝顺。
惜春也去过贾府几次,只是每次去都能看到宝钗和湘云围着宝玉打转。听着她们话语之间的机锋,惜春觉得没意思透了,也渐渐的不再往贾府去了。
因为和小郡主交好,惜春倒是认识了不少女孩子,她们可是一点儿也不必贾府的姑娘们差。惜春也交到了几个手帕之交。
后来,听父亲说要去给姐夫送粮草,惜春赶忙去寺里给他求了平安符。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惜春闭门谢客,每日里专心和嬷嬷们学着规矩。也暗暗乞求着父亲一路顺利,姐姐和姐夫都平安。
林如海回来以后见到瘦了一圈的惜春,取笑道:“我儿怎么如此憔悴?看来以后为父还出不得远门了。”
惜春说道:“那是自然,父亲以后就安生的待着京里为好。”惜春有赶紧安排人伺候林如海洗尘,父女俩又一起吃了晚饭。惜春询问了黛玉的情况,林如海也一一答了。
后来姐姐因为有孕,回到京城养胎了。父亲和自己都是高兴的,一则是可以时常见到姐姐了;二则是姐姐有了孩子,以后在侯府就站稳脚跟了。
父亲不放心姐姐一个人待在侯府,就让自己去陪着她,惜春表示同意。如今姐姐可是重要人物,出不得半点差错。
看着黛玉突出的小腹和她脸上温柔的母性光辉,惜春突然觉得如果成亲也不是坏事,最起码能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啊。
萧策出生了,看着嫩嫩软软的小婴孩儿,惜春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有个孩子的想法,一时倒也不拒绝成亲之事了。
后来父亲为自己定下了亲事。当姐姐告诉自己父亲为自己特意选了次子,还是爱画之人的时候,惜春一脸的羞意,对未来的夫君也充满了期待。
成亲以后,夫君果然如姐姐所说是个爱画之人。在自己用姐姐所教的素描画了一幅画之后,夫君看着自己的眼光越发热烈起来,二人倒是亲近了不少。
因为父亲和姐姐的关系,婆婆和嫂子也没有为难过自己。又见着自己每天只读书作画,无心管家之事,嫂子对自己更是好的不得了。
成亲一年以后,惜春如愿怀上了孩子。看着夫君每日里小心翼翼的照顾着自己,惜春抚着肚子笑了。虽然夫君也有通房侍妾,可他最敬重的还是自己。
如今自己又有了孩子,还有什么可不满的呢?想来自己上辈子定然是积德行善之人,才会遇到姐姐和父亲吧。
☆、113 凤姐番外
王熙凤是金陵四大家族之王家的嫡女。可是从小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只有寡母带着他和哥哥王仁,依靠叔父王子腾过活。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千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东海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金陵的人都知道这四句话,年轻气盛的凤姐也因为这几句话沾沾自喜。
凤姐在小的时候就和荣国府的贾琏定了亲事,贾琏长得一表人才,她倒是很满意。她一直觉得自己姑妈能在荣国府当家作主,是一件非常值得她学习的事情。
因此,在嫁给贾琏以后,当王夫人提出让她管家的时候,尽管所有下人的身契和库房的钥匙都在王夫人的手里,她也没有一丝犹豫,依然雷厉风行,非常痛快的接过了管家之权。
凤姐是瞧不上贾赦的,明明是一个国公爷的嫡长子,却整日里寻花问柳,依官作势,行为不检;她更看不上邢夫人,小家子出身,抠门小气,尖酸刻薄的。
所以,自打成亲以后,凤姐就坚持着搬到了荣庆堂后面的三间抱厦里,离贾母和王夫人都很近,还可以住在正院里,比她那不争气的公婆强多了。
姑妈说的对,只有公婆不争气,等老太太故去以后,自己才可以在大房当家作主。凤姐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因此,她把贾琏看的紧紧的。
哪怕是她自己的陪嫁丫鬟,不规矩的都被她撵了出去,她身边只剩下了一心为她的平儿和老实巴交的丰儿。
凤姐因为她的出身,因为叔叔的位高权重,在贾府里一直是威风凛凛的;又因为她的八面玲珑,贾母等人非常喜欢她。
凤姐就坚持一个原则,只要讨好了老太太,将来自己一定不会吃亏。没见着自己从来不去给公婆请安,老太太也什么都不说吗。
比起沉默寡言的珠大嫂子,老祖宗最疼的不还是自己吗?哪怕是珠大嫂子有了兰哥儿又如何呢?她们母子在府里依然是透明人不是吗?
就连姑妈,最疼的除了宝玉就是自己了,哪怕兰哥儿是她的亲孙子呢,在姑妈心中,自己的地位都比他高。
偶尔凤姐也会因为王夫人对贾兰母子的忽视而感觉到有点儿心寒,可是很快就被她压了下去,自己一定是不会落到那样的田地的。
因为父亲送去时的早,哥哥又是个不顶事儿的,所以王熙凤自幼被当做男儿教养。这就养成了她不认输,不服软的性子。
因此,在贾府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她先是便卖了自己几件嫁妆,后来又开始克扣下人的月钱。
当王夫人找她询问月钱之事时,凤姐大大的耍了一回威风,惩治了一批下人。可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啊。
凤姐既不想放下管家之权,又不想再自掏腰包。所以当王夫人暗示可以赚利子钱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做了。
王家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养方法。所以凤姐识字是识字,但是她完全不懂律法。在她的心里,就算出事又如何呢,天下还有王家和贾家摆平不了的事吗?
后来和她交好的秦可卿过世了,她也隐约听说过贾珍和她之间的事,很是不耻。可是既然她已经去了,又看贾珍那么苦苦哀求自己。凤姐又是个好弄权势的,她自然万分愿意的接手了协理东府的事。
当偷懒耍滑的东府下人不自己震住,当忙乱不堪的东府在自己的管理之下变得井井有条时,凤姐由衷的升起了一种骄傲的感觉。自己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在铁槛寺,当静虚尼姑请求凤姐解决那张家李家之事的时候,凤姐提出了拿三千两银子来就给了结的话。当下那张家就拿出了银子,凤姐也不啰嗦,直接拿国公府的帖子,跟长安节度使打了招呼,让云家退了亲。
至于后来的事,凤姐是一点也不在乎。她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的好吧,哪有时间管那些个小人物之间的事呢?
再说了,大姑娘已经被封为了贵妃娘娘,皇上还恩准娘娘回家省亲。就算是有什么事,有娘娘在,他们又能如何呢?
只是后来,随着凤姐的年龄渐大。她看着自己只有一个女儿,看着贾琏每天在外面寻欢作乐,没有一点儿本事,她倒是生出了一种疲惫的感觉,自己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儿子没有一个,丈夫又是这样纨绔的样子。就算自己掌握了贾府,最后又带不进土里,又没有儿子可传承,真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后来,在小年夜宴上,林妹妹身边的嬷嬷看出了她有孕在身,凤姐是喜不自胜。找大夫来一看,果然是有喜了。大夫让她好生休养,不可操劳。其实当时凤姐是没往心里去的。
府里的金贵药材,燕窝人参的都不缺,还怕自己保养不好吗?这胎要真的是儿子,那还不得好好的给他攒下点儿家底?怎么能歇着呢?
可是林妹妹怎么会知道自己放利钱的事?怎么会知道自己便卖嫁妆的事?还有赵嬷嬷那最后一句:“二奶奶以后这请医问药之事,还是找自己相熟信得过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老奴言尽于此,听不听全在二奶奶自己。”是什么意思?
后来读了贾琏找来的律法书,凤姐才知道放利钱是杀头抄家的大罪啊。又想到自己隐约听说那张家的姐儿和云家的哥儿,因为退亲之事双双自尽身亡了。
凤姐打了一个冷颤,这要是被贾琏知道了,他一定会休了自己的。凤姐想着,明天一定要去和自家母亲好生合计合计。
当母亲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事以后,勃然大怒。因怕伤到孩子,只是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