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女主她不想穿-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盘查一遍?”
  这些人自小服侍皇子,皇子公主们对嬷嬷的感情大多比生母还深,皇子还好,公主们不大受重视,极易被拿捏。
  孝庄闻言面色微沉,“这些奴才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竟然骑到主子头上来了,这后宫是该清一清了。你是皇后,具体怎么做就都由你做主吧,我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这些事你就多费些心了。”
  俞青点了点头,微笑道:“您放心,阿哥和格格们虽不是孟古青所出,却也是要叫我一声皇额娘的,断然不会委屈了他们。”
  苏茉尔正好端了点心进来,闻言笑道:“皇后娘娘待阿哥和格格们素来宽厚,这宫中内外谁人不知?”
  孝庄欣慰一笑,接过苏茉尔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抬头见俞青凝神思索,神色极为认真,不禁心中一动,一个念头忽然浮现出来。
  俞青正低头思索如何安排,忽听孝庄道:“你既如此喜爱孩子,不如把福全与玄烨抱到你膝下,由你抚养,你意下如何?”


第43章 清穿(12)
  俞青蓦然抬起头来; 有些惊愕的看着孝庄。“姑母您的意思是……”
  孝庄叹道:“这也是以防万一; 你毕竟是皇后; 无论如何都得有个孩子傍身才是; 哪怕不是你亲生的。
  咱们满人没有汉人那么多规矩,有了孩子,你的后位就会更加稳固,如果将来真的没有嫡子; 这便是你的护身符。”
  俞青闻言,沉吟不语,她这辈子自然不可能有孩子,若要改变原本的历史;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她一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何况她也不知道她哪一天又会离开; 确实需要有一个能继承她的志向的人。
  想到此处,俞青抬起头来,道:“姑母的意思我明白; 只是在此之前; 我想先问问宁妃与康妃的意思。”
  孝庄闻言; 眉头一皱; “何必问过她们?你是这后宫之主,孩子养于你膝下便是嫡子,她们有什么不愿意的?”
  俞青摇了摇头,“姑母您就依我吧,先问问她们再做决定。”
  孝庄无奈; 只得命人去传话。
  一刻钟后,董鄂氏与佟佳氏便到了。
  发觉慈宁宫众人看向她们的眼神有些不对,两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悬着一颗心,战战兢兢行了礼坐下。
  俞青看了眼两人,放下手中的茶盏,道:“今日叫你二人来,是有件事想问问你们的意见。”
  佟佳氏与董鄂氏相视一眼,都有些茫然,疑惑道:“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俞青顿了顿,方道:“方才太后娘娘与本宫商议,想将二阿哥与三阿哥抱于本宫膝下抚育,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两人闻言大惊,面色刷的一下白了下去。
  董鄂氏脸色变幻不定,心中犹豫不决,若抱给了皇后,福全便是嫡子,将来登上大宝的希望便多了几分。
  只是同样的,玉碟一改,福全便不再是她的儿子了,即便福全将来登上皇位,那也与她这个生母无关。
  况且看现在这个情形,皇上对科尔沁早有不满,又不喜皇后,将来这皇位落在谁身上还不一定。
  既然如此,又何必让福全去当这个耙子?还不如自己慢慢谋划,至少隐于暗处,即便失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想到此处,董鄂氏打定了主意,罢了,大不了得罪皇后,她是二阿哥的生母,谅她也不敢拿她怎样。
  况且皇后的性子她还是知道一二的,虽然待她们后宫嫔妃没什么笑脸,但也从不为难人,当下横下心,磕了个头,颤声道:“皇后娘娘圣恩,奴才原不敢违抗,只是二阿哥年纪尚小,离开奴才便哭闹不休,奴才十月怀胎,九死一生才生下这个孩子,心中也实在舍不得,还望娘娘恕罪。”
  言下之意便是不愿意了。
  慈宁宫内一时静默无声。
  俞青摆了摆手,道:“此事原本就有些强人所难,你不愿意也是情理之中,一片慈母心,本宫怪罪你做什么,罢了,起来吧。”
  董鄂氏心中一喜,磕了个头,刚站了起来,忽听‘扑通’一声,佟佳氏却忽然跪了下来,道:“承蒙皇后娘娘隆恩,奴才愿意。”
  众人皆是一怔,董鄂氏更是不敢置信,瞪大了眼睛看向佟佳氏。
  孝庄一直默不作声,此时闻言,目光一闪,沉声道:“康妃,你所言可是出自真心?”
  佟佳氏磕了个头,正色道:“奴才所言皆是真心实意,绝无欺瞒。”
  俞青沉默半晌,道:“你可想清楚了,一旦玄烨抱于本宫膝下,你与他可就再无母子情分了。”
  佟佳氏身子一颤,道:“奴才知道。”
  俞青看向地上的人,“那你为何会愿意?”
  佟佳氏沉默片刻,低声道:“作为母亲,若说没有不舍自然是假的,只是奴才自生下玄烨后身子便大不如前,对这孩子常有照顾不到之处,心中常自忧虑。
  如今承娘娘隆恩,日后有您护着他,教导他,这孩子的将来自然无虞,奴婢也就没什么所求了。”
  俞青定定地看着她半晌,慢慢点了点头,道:“那好,既如此,玄烨便是本宫的儿子了。”
  佟佳氏面色一白,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什么,只用力磕了三个头,“日后玄烨就劳娘娘费心了。”
  俞青看了眼面色苍白的女人,叹道:“你放心罢,玄烨虽然养于本宫膝下,但你始终是他的额娘,随时都可以来看他。”
  佟佳氏蓦然抬起头来,目光中满是惊喜,重重地磕下头去,“谢娘娘隆恩。”
  事情既已定下,孝庄也放下心来,满意地看了眼佟佳氏,微笑道:“好,康妃你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哀家让人来接玄烨。”
  佟佳氏恭敬应了,行了一礼,告退出去了。董鄂氏见状也跟着退了出来。
  出了慈宁宫,两人谁都没有说话,到了岔路口,董鄂氏看了眼佟佳氏,抚了抚发髻,微笑道:“日后三阿哥必定前途无量,姐姐在此恭喜妹妹了。”
  佟佳氏微微一笑,柔声道:“承姐姐吉言。”
  董鄂氏笑意一僵,看了眼面前笑容温柔的女人,身上一寒,转身匆匆走了。
  一直扶着佟佳氏的宫女看了眼自家主子,心下有些不安,“主子,您还好吗?”
  佟佳氏微微一笑,“你不必担心,我好的很。”
  ……
  顺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丑时,贤嫔董鄂氏诞下皇四子,皇上大喜过望,对左右宫人言道:“此乃朕之第一子也!”
  又召礼部大臣前来,令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等,俱上马匹、缎帛以贺,并欲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此言一出,前朝后宫一片哗然。
  这大赦天下素来只有新帝登基,或册立皇后、太子等情况下才会颁布的特赦。
  自大清立国以来也不过寥寥数回,而因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先帝宸妃所出的皇八子。
  如今顺治对这个孩子的待遇甚至超越嫡出,竟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满清原时先并没有立太子的习俗,如今入关时日尚浅,也并没有这个概念。
  汉臣们却要跳起来了,以范文程为首的老臣更是极力反对,汉人素来重规矩。
  所谓立长立嫡立贤,不论哪一样,这四阿哥都不沾边。
  莫说四阿哥还只是个婴孩,不知将来能否长成,品性如何,就算日后四阿哥天资过人,英明神武,这大清的太子也不可能轮到他来做。
  此次虽然对外说四阿哥是早产,但不过是瞒着外面那些不明就里的人罢了。
  董鄂氏是如何进宫的众人都心知肚明,有如此身份的母亲,四阿哥又血统都有些不清不楚起来,又怎能继承大统?
  况且皇后尚在,届时若皇后诞下嫡子,这又该如何?
  孝庄得知此事后气的不行,当即把顺治叫去慈宁宫训斥了一通。
  母子俩大吵了一架,具体吵了什么外人并不清楚,只知道顺治走后孝庄便请了太医,这大赦天下的诏书也没有颁布下去。
  宫中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众人都胆战心惊,唯恐被卷进这母子两的战火中。
  十一月二十一,顺治欲以诞下龙子为理由,晋封乌云珠为皇贵妃。
  皇贵妃位同副后,通常而言,如欲继立为中宫时,一般会先封为皇贵妃,暂摄后宫,然后再封为皇后。或者是中宫无主而又不便立后的情况下才会册立。
  若中宫无子,皇贵妃之子便与嫡子无异,而今皇后尚在,这样做岂不是明晃晃打博尔济吉特氏的脸?
  如今大清根基未稳,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蒙古这位盟友,因此顺治此言一出,孝庄与朝臣自然极力反对。
  顺治却坚决不肯让步,两方争执了好几日,一直相持不下。
  俞青一直冷眼旁观,见事情发展的差不多了,才示意汤若望出面。
  三日后,汤若望向顺治进言,言道如今皇后尚在,又素来贤德,此举实在不宜。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董鄂氏晋封为贤贵妃。随后顺治又晋升鄂硕为内大臣,世职累进一等精奇尼哈番,董鄂一族凡在朝者皆有封赏。
  经此一事,却让满朝文武意识到了乌云珠对顺治的影响力,这样的一个女人,对于君王来说可不是好事,不少人心中暗暗担忧,唯恐唐时杨氏一门的事件再重演。
  虽然这最终册封太子之事不了了之,后宫嫔妃对董鄂氏的忌惮却提升到了顶点。
  乌兰说起这事时也是一脸凝重,“主子,咱们要不要给王爷写封信?”
  塔娜也在一旁道:“不错,咱们立马写信回去,不然皇上还只当咱们科尔沁没人了!”
  俞青心不在焉的听着,脑海中却一直回想着方才见到四阿哥时的情景,若她没有看错,这孩子的出生只怕有些问题。
  联系乌云珠怀孕的时间,还有这大半年来顺治越来越疲惫的神色,心中渐渐有了猜测。
  看来这孩子只怕是乌云珠服用秘药怀上的,俞青虽然不知道她具体用的是什么药,但大概也可以猜到些,通常而言,这种药服下后虽然会极大提高怀孕的几率,但对男子的精气损伤非常大。
  而且这种服用秘药生下来的孩子,有九成的几率都是先天不足,体质虚弱,极易夭折。
  她实在想不通,乌云珠怎么会出这样的昏招?就为了赌那十分之一的几率?
  乌兰与塔娜说了半日,见自家主子毫无反应,不禁有些奇怪,“主子您怎么了?”
  俞青回过神来,揉了揉额头道:“没什么,送信的事乌兰你去安排罢,塔娜你去把偏殿再检查一遍,明日玄烨就要过来了,殿内的一应用具务必精心些。”
  乌兰与塔娜相视一眼,答应了一声便躬身退下了。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六,太后懿旨,将三阿哥玄烨抱于皇后膝下抚养。
  永寿宫,偏殿。
  孙嬷嬷命人把东西放下,对俞青行了一礼,恭敬道:“太后娘娘吩咐,老奴日后便在娘娘身边服侍了,日后娘娘有什么事,只管吩咐老奴去办便是。”
  俞青忙命乌兰扶了起来,笑道:“嬷嬷别多礼,日后就麻烦您了。”
  孙嬷嬷是慈宁宫的掌事嬷嬷,一直跟在孝庄身边,为人精明,处事老练,虽不若苏茉尔那般地位超然,却也极受孝庄信任。
  她性子严谨,当下也不罗嗦,带着众人把东西收拾好,铺好摇篮,乳母曹氏解开斗篷,把怀中的小家伙放进了摇篮中。
  乌兰与塔娜登时等人围了上去,好奇的看着摇篮中的小娃娃。
  小家伙此时正仰躺在软塌踢蹬着小胖腿儿,穿着一身大红色对襟小褂子,同色裤子,肥嘟嘟的小脚丫子套着精致的棉纱袜子,散着裤腿儿,粉嘟嘟的小脸蛋儿上嵌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跟个糯米团子似的。
  小家伙翻了个身,看到围在自己身边的一群人,似乎有些疑惑,咬着胖嘟嘟的小拳头,盯着俞青看了半天,忽然伸出小胳膊冲她啊啊叫了两声。
  俞青不明所以,看向一旁的乳母曹氏。
  曹氏笑道:“阿哥这是喜欢娘娘,要您抱他呢。”
  俞青一怔,看着眼前粉妆玉琢的胖娃娃,心中一暖,褪下手上的腕镯、戒指和护甲,小心翼翼抱起小家伙。
  小家伙似乎挺高兴,咧着小嘴笑的十分开心,露出两颗米粒似的小白牙。
  俞青轻轻一笑,捏了捏小家伙软乎乎的小脸蛋儿,刚想收回手,却被一只胖乎乎的小肉手揪住了手指,小手软绵绵的,胖乎乎的手背上还有五个可爱的小窝窝。
  日后的康熙大帝,此时还是个只会卖萌的小胖娃。
  看着小家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俞青心中一片温软,点了点小家伙的胖脸蛋儿,嘴角含笑道:“小家伙,日后我就是你的额娘了,你要乖乖听话哦!”
  小家伙分明听不懂,却配合的‘咿呀’了两声,众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孙嬷嬷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此时看到这一幕,素来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从此,俞青便开始了漫长的带娃日常。


第44章 清穿(13)
  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转眼又是一年冬。
  屋外寒风凛冽; 连续一天一夜的大雪将大地染成了一片银白。
  院中的几株红梅在白雪中傲然绽放; 喷芳吐艳,暗香隐隐。
  俞青坐在梳妆台前,看了眼窗外的大雪,道:“今儿不出门; 别弄太复杂了,梳个简单些的发式就行。”
  乌兰闻言,略一思忖,便给俞青梳了个精致的小两把头; 只在发间零星点缀了几朵花钿; 又剪了一朵红色山茶簪在左鬓; 衬着清雅的眉目更显脱俗。
  “主子,您看这样如何?”
  俞青点了点头,指了指首饰匣中的珊瑚耳坠; 道:“今日戴这个吧。”
  刚戴好上耳坠; 就听到隔壁的房间里传来声响; 俞青不禁一笑; 看来小家伙已经醒了,“塔娜,你打发人去厨房交代一下,让他们弄几个清淡些的小菜,别忘了做玄烨最喜欢的白玉糕。”
  塔娜答应一声; 自去料理了。
  外面又飘飘洒洒下起雪来,乌兰见状,忙开箱取了件锦缎斗篷给俞青披上。
  俞青理了理衣襟,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对乌兰道:“你打发人出去传个话,让范承谟和姚启圣他们过来,我有事与他们商议。”一面说一面往旁边的西厢房走去。
  乌兰忙打发人去传话。
  小宫女梅儿正要去打水,见俞青一行人过来,急忙蹲身请安。
  俞青摆了摆手,“起来吧,玄烨醒了吗?”
  “回主子的话,阿哥刚醒,奴婢们想给他穿衣服,可阿哥就是不肯起来,素云姐姐和连翘姐姐正劝着呢。”
  俞青闻言微微蹙眉,往里间走去。
  一进门就看到床上的被子里隆起了一小团,素云和连翘手里拿着衣裳站在床边不停地哄劝道:“阿哥,您就出来让奴婢们服侍您穿衣吧,这衣裳可是主子特意画的图样,吩咐奴婢们做的,在这宫里可是独一份,阿哥您一定会很喜欢的。”
  小鼓包动了动,还是没出来。
  两人正想再接再厉,就听到一个带笑的声音道:“好了,你们下去,让我来吧。”
  素云连翘忙行礼请安,退到旁边。
  俞青坐到床边,轻轻拍了拍床上的小鼓包,“玄烨,额娘来了,快起来,穿好衣服额娘带你去吃早膳,今儿有你最爱吃的白玉糕。”
  被子动了动,掀开了一条小缝,露出一个圆圆的小脑袋,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滴溜溜地瞅了眼俞青,又气鼓鼓地撇过头去,“不起来,皇额娘说话不算话,上回明明答应出宫后就让玄烨骑小马的,这都好几天了。”
  俞青哭笑不得,一把抱起小家伙,捏了捏他粉嘟嘟的小脸蛋,“你才四岁,个儿还没马腿高,就想着骑马了,不怕摔跤吗?”
  玄烨昂了昂小脑袋,傲然道:“玄烨要做大清的巴图鲁,流血流泪都不怕!”
  俞青挑了挑眉,似笑非笑道:“哦?巴图鲁?那你跟额娘说说,前天那只模型到底是谁修好的?”
  前天小宫女们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天工坊送来的宝船模型摔坏了,小玄烨对这模型十分熟悉,当即自告奋勇,要把它修好。
  这模型摔得十分厉害,自然不是一个四岁小娃娃能修好的,偏玄烨不肯放弃,扬言一定能把它修好,还不许别人帮忙。
  俞青无法,答应他只要他能修好船模,便带他出来骑马。
  玄烨没想到自己的小动作竟会被发现,当下又羞又愧,脸蛋儿立马红得跟苹果似的,绞着手指犹豫了片刻,还是老老实实交代了,“玄烨弄不好,最后是小德子帮忙粘好的。”
  言语中颇有些丧气,圆嘟嘟的脸蛋儿也皱起了小褶子,跟个小包子似的。
  素云等人在旁看着,险些笑出来,怕小家伙生气,急忙忍住了。
  俞青忍俊不禁,面上却板着脸,佯作不悦道:“额娘平日怎么教你的?人无信不立,男子汉更要有担当,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是你先跟额娘耍小心眼的,现在又怎么能怪额娘不守信用呢?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额娘宁愿你实话实说,而不是撒谎骗人。”
  玄烨闻言,小脸蛋越发白了,垂着小脑袋,低声道:“是玄烨不对,以后再也不会犯了。”
  说完偷偷抬起头,觑了俞青一眼,见她依旧面无表情,心下不禁有些着急,歪着小脑袋思索片刻,忽然伸出胖乎乎的小胳膊环住俞青的脖子,踮起小脚在她脸上轻轻亲了一口,小声道:“额娘别生气。”
  亲完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埋在俞青怀里说什么都不肯出来了。
  俞青再也板不住脸,轻声笑了出来,在小家伙的脑门上又了好几下,“好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额娘就原谅你这次。”
  素云已经命人打水回来了,俞青见小家伙还是有些害羞,不禁失笑,摸了摸躲在怀中的小脑瓜,“听话,现在额娘给玄烨穿衣服,等下跟额娘一起去吃点心好不好?”
  哄了好一会儿,小家伙才肯起来,小脸蛋儿还是红红的。
  俞青看着小家伙腼腆的小模样儿,想想历史书上那位雄才伟略的康熙大帝,又有些想笑了,谁能想到日后的康熙大帝,小时候竟是这么软萌的小团子?
  从连翘手中接过热乎乎的帕子,轻轻地给小家伙擦干净小脸,素云急忙递过小衣裳。
  俞青一一帮小家伙穿上,里面是一件狐皮小袄儿,罩上淡紫色绣白猫戏蝶的对襟小褂子,套上镶兔毛的小棉鞋。
  玄烨的长相集合了顺治与佟佳氏的优点,唇红齿白,眉眼十分精致秀气,这段时间小脸儿也胖了些,看起来更是粉妆玉琢,跟年画上的小童子似的。
  俞青十分满意,牵着玄烨肉乎乎的小爪儿慢慢往花厅走去,暗自思忖,小家伙还是瘦了点,得把小家伙养胖些,小孩子嘛,还是肉嘟嘟的好。
  如今不是在宫里,没有那么多规矩,俞青都比较随意。
  早餐十分丰盛,一小锅热腾腾的碧粳米粥,一碟凉拌鸡丝,一碟红油春笋,一碟翡翠烧卖,一碟白玉糕,一碟银丝卷,一碟蒸饺,再加上一小壶温温的牛乳。
  香味随着热气散发开来,让人食指大动。
  俞青先把小玄烨抱到特制的小椅上,才在旁边坐下,亲自给小家伙装了一小碗粥,又夹了一个蒸饺、一块白玉糕放到他面前的小碟子里。
  小玄烨有样学样,十分困难地夹了个烧麦放到俞青碗里,见俞青笑眯眯地吃下去了,小家伙才红着小耳朵低头吃东西。
  一顿早点吃了小半个时辰,乌兰看差不多了,才上前回道:“主子,范大人他们已经在前院等着了,您看……”
  “知道了,你先去书房把那些资料拿过来,我马上过去。”俞青回道。
  低头见玄烨小嘴边一圈的奶渍,不禁笑了,接过素云手中的帕子轻轻拭干净,温声道:“玄烨,额娘要去办点事,你先去书房里画一会儿画好不好?等一下额娘再来找你。”
  玄烨点了点头,蹬蹬蹬跑过去,从小宫女手中接过手炉,递给俞青,“外面冷,额娘您早点回来。”
  俞青心中一暖,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转身出去了。


第45章 清穿(14)
  前院; 范承谟、姚启圣几人都已经等了一会儿了; 见俞青到了; 都急忙请安;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大家不必多礼,都坐吧。”
  待众人都落座了,俞青才开口:“今日叫诸位来此,是有一些事情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乌兰,把东西发给大家看看。”
  乌兰把资料分发给众人。姚启圣几人面面相觑,迟疑地接过厚厚一叠计划书,细细看起来。
  俞青喝了口茶; 道:“你们先看着; 等会儿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俞青当初所建的学堂早已扩展了数倍; 取名为京城书院,四座学堂的学生已增加到了九百多人。
  数年经营下来,朝堂上已经有了不少俞青的亲信; 京城书院的学子也已有不少陆陆续续进入了朝堂; 虽然多数还只是在中下层的位置; 却已经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今日来的六人中便有三人是书院出去的弟子; 一人在户部,两人在工部。
  过了好一会,范承谟最先开口,疑惑道:“娘娘您这是打算开放海禁?”
  俞青不置可否,反问道:“若真的开放海禁; 范大人以为如何?”
  范承谟是大学士范文程次子,十七岁时被选为侍卫。顺治九年,范承谟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予弘文院编修。
  当初京城书院初建不久,俞青命人举行了几次关于数理天算的辩论会,学院的先生们是主要参与者。
  范承谟原本也是极为传统的儒家弟子,当时因为好奇,才去了京城书院,结果同书院的先生们交流切磋后,对数理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常去书院学习,还毛遂自荐,成了国学堂的客座先生。
  而自从拜读了俞青为书院编纂的几本教材后,范承谟便成了皇后娘娘的忠实追随者。
  没过多久,他本人便因为出色的数学天赋,被调任到户部,短短两年便从七品小吏升到了正五品的郎中。
  范承谟低头思索许久,斟酌了一会,抬起头迟疑道:“微臣以为,现在本朝还战事未平,开放海禁似乎为时过早。”
  俞青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姚启圣,“姚大人在广东生活多年,想来对那边的情况也比较清楚,你以为如何?”
  姚启圣也是原本清朝史上颇为出名的能臣,只是按原来的轨迹,他真正发达是在康熙一朝,不过现在有了俞青这只外来的蝴蝶,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姚启圣看着纸上的地图许久,皱眉思索了许久,三个码头都设在广东最繁华的地方,联想当地的情况,他似乎明白了俞青的意思,此时闻言抬起头来,有些迟疑道:“娘娘您此举似乎不只是为了开放海禁,而是因为平南王?”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惊疑不定的看向俞青。
  此时其他人也都差不多看完了,俞青才慢慢道:“不错,现在咱们大清的情况你们也都清楚,看似繁华,实则暗藏危机,南有三藩,北有罗刹,实在不太平。
  当初是为了对抗南明朝廷和各地起义军,朝廷才不得不扶植了吴三桂等人,准许他们便宜行事,如今三藩割据,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太后与本宫都为此日夜忧心。”
  姚启圣沉默片刻,道:“所以娘娘您是想借此拉拢平南王,让他为我们所用?”
  去年远航西洋的船队回朝,让满朝上下都沸腾了起来,当时不止带来了无数的金银和宝石象牙,还有许多西洋诸国的特产,凡是参股的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其中暴利让原本没有参股的人都看的眼热不已。只是船队空间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门路参股。
  俞青点了点头道:“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要把他拉上了我们的船,便可解决掉一个心腹大患。即便不能为我们所用,也不能让他投向吴三桂他们。
  还有西方诸国,咱们也不得不防,咱们自诩□□上国,其实在枪炮等武器上早已远远落后他们了。
  想来西洋的事你们也都听说过,他们现在虽然只是在海上横行,但难保有朝一日他们调转船头驶向我们,大清的这点武力对上他们的枪炮可远远不够。”
  范承谟点头,当初船队回来,朝中部分有远见的大臣也对船员口中西方强大的火炮暗暗忧心。
  他听父亲提起过,有段时间在家中长吁短叹,也不再像以前斥责他沉迷奇淫技巧,反而鼓励他好好学。
  只是西洋诸国的威胁到底还比较遥远,三藩之事却必须尽早解决。
  范承谟沉吟片刻,道:“尚可喜对朝廷倒是颇为忠心,只是其子尚之信却是桀骜不驯,性情残暴,来日必成心腹大患。吴三桂与耿继茂更是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俞青心道日后你可就是折在这些人手上的。
  三藩拥有自己的军队,独立的财政,以及地方的实际统治权,其实已经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若不早些处理,日后只会遗患无穷。
  俞青不想等到三藩兵强马壮合成一气的时候再来打仗,原来历史上的三藩之乱可是整整打了八年。
  众人沉默不语,片刻后,一人道:“想要分化他们并不容易,光靠此法未必可行,还得再想想其他法子。”
  范承谟道:“最好的法子是打入他们内部,取得他们的信任,可以随时传递消息。”
  另一人道:“此人须得灵活机变,又要保证绝对忠心,否则事情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俞青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大家过来一起想想办法,集思广益。”
  姚启圣道:“微臣曾在那边生活数年,对那里的一切还算是了解,若是娘娘信得过,微臣可以前往主持此事。”
  俞青目光一亮,笑道:“如此再好不过,只是具体计划还要好好商议一下。”
  有了姚启圣打头,大家也不再藏着掖着,你一言我一语,直说了一个多时辰才初步定下方案。
  说完政事,俞青方笑道:“还有一事忘了说,上回说的牛痘之法已经研制成功,不日便可推行了。”
  经过去年玄烨险些染上天花一事后,俞青才想起自己忘了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便是清朝时期恐怖的天花潮。
  清朝短短数百年间,天花爆发了无数次,死亡人数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无一幸免。
  俞青靠着脑海中为数不多的记忆,暗中派人研究牛痘预防法。
  其实早在宋朝时中医就开始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其方法是将痊愈后的天花患者身上的痂皮,研成粉末,吹进健康儿童的鼻子里,用来预防天花。
  只是这种方法死亡率太高,种痘者往往百不存一。
  而牛痘预防法不仅成功率高,危险性也消了许多,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现在牛痘的接种已经基本成熟,只等过几日最后的试验结果出来便可推行了。
  大清入关以来死于天花的人实在太多,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