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梦落三生-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菁玉想起黛玉和一个女孩猜连珠谜,她还不知道结果呢,向黛玉问道:“妹妹,那连珠灯谜被人解出来了吗?”
  黛玉摇摇头道:“没有人解出来,我只解到第八十道就解不下去了,那位颜姐姐解到第一百五十道就停了。不过她也很厉害了,属她解谜最多。”黛玉说完让雪雁拿出一个檀香木刻岁寒三友图案的首饰盒给菁玉看,笑道:“姐姐你看,这是我得的彩头,颜姐姐的彩头是一块极好的徽墨。”
  连珠谜本就十分有难度,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解了一百五十道,已经很不容易了,虽未有人将谜底全部解出,但出谜的人还是准备了彩头给解谜最多的前三位,黛玉的檀香木首饰盒雕刻精美,徽墨更是价值不菲,足见出谜之人出手大方。
  看来黛玉和那小姑娘一见如故,已互相知道姓名了,只不过明玉也在,黛玉便没有说出那位颜姑娘的闺名。
  菁玉笑着赞道:“还是你们俩聪明。”说着向明玉眨了眨眼睛,唇角弯起微微的嘲讽,“不知某位秀才解了几道啊?”明玉对水溶说她不肯嫁人,虽说未必是故意的,但料想没什么好话,她还是有点生气。
  明玉听出了菁玉话里的讽刺,心里纳闷他哪里得罪她了,咳嗽了一声道:“你们都知道的,我不擅猜谜,自然比不过小妹了。”
  贾敏打圆场道:“好了,等会咱们去过桥走百病,要是困了就喝点浓茶提提神。”
  涵玉指着桌上的茶壶苦着脸道:“比药汁子还苦,我才不喝呢。”
  黛玉轻笑道:“那你就把眼皮子撑开了,到时候可别嚷嚷困。”
  话音未落,林海推门而入,对明玉道:“懋儿,你代我去送送世子。”
  明玉应声出门,林海神情复杂地看了菁玉一眼,旋即恢复如初,待明玉回来,及至子时,一家人出门过桥走百病,还没走完,涵玉已经趴在乳母怀里睡着了。
  回到林府已是深夜,贾敏心里藏着喜事,睡意全无,对林海笑道:“老爷,我有件好事跟你说。”
  林海笑道:“巧了,我也有好事跟你说,你先说吧。”
  贾敏一边对镜卸下钗环首饰一边道:“今儿明玉陪黛玉去猜灯谜,遇到了颜姑娘,不仅黛玉和她一见如故,明玉也对颜姑娘一见倾心,央我明儿找媒人去提亲呢。”
  明玉终于对亲事上心了,林海大喜过望,立即问道:是哪家的姑娘?”
  贾敏拆下发髻,转身笑道:“我派人打听清楚了,正江陵公主的外孙女、定北侯颜大将军的遗孤。”说到最后一句,贾敏的神情转为肃然,轻轻一叹。
  林海大为意外,万万没想到竟然是颜家姑娘。

☆、第三世(六十六)

  说起颜家,林海岂有不知,对其既钦佩又惋惜,贾敏所言的定北侯颜大将军全名颜得韬,少年时救在太原救过江陵公主和驸马韩旭一命,颜得韬祖上有定北侯的爵位,可惜到他父亲一辈早已没落无爵可袭,回乡在太原度日。
  江陵公主乃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姐姐,公主驸马虽不掌实权不参朝政,却在当今圣上面前说话极有分量,韩旭惜才,便举荐颜得韬去神武将军冯唐麾下参军效力,颜得韬文武双全,很快崭露头角,在西北和鞑靼大军交战中重创敌军,平定陕甘回民叛乱,在十年前被当今圣上重封定北侯。
  而在十五年前,江陵公主唯一的女儿韩瑾对颜得韬一见钟情,公主驸马亦没有门户之见,同意了这门亲事促成一段佳缘,颜得韬和韩瑾成亲之后不久,夫妻二人奉旨镇守银州,到银州两年后喜得一女,便是明玉黛玉所见的颜姑娘,乳名雅南,今年七月满十三岁。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前鞑靼军队攻打银州,城中隐匿的叛民余孽与之勾结。颜得韬死守银州,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下击退了鞑靼大军,却被叛民漏网之鱼暗杀身亡,韩瑾亦在这场战乱中死于叛民刀下,惟有其不满十岁的女儿颜雅南在韩瑾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江陵公主唯此一女,得知消息后伤心欲绝,立即派儿子去银州护送外孙女扶灵回故乡太原安葬双亲。颜得韬祖籍太原,自他飞黄腾达以来,颜家在太原府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虽说颜家没落过,但颜得韬征战四方,加上圣上的赏赐,还有韩瑾丰厚的嫁妆,积攒了不少价值连城的东西。颜得韬的两个堂弟争相抚养颜雅南,实则背地里侵蚀堂兄家产,更有甚者,两人以堂兄无子绝后为由,争着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已亡故的颜得韬,两人相争不下之时,江陵公主亲自上门,带来了当今圣上册封颜雅南为嘉宁郡君的圣旨,同时亲自核查颜家财产和女儿的嫁妆。
  江陵公主是何许人也,那是当今圣上的亲姐姐,谁敢得罪她,颜家人只能忍气吞声心有不甘地把已经私吞的东西还了回去,不知是他们故意为之还是有人揣测,江陵公主在颜家人尚在的情况下不仅要带走女儿的嫁妆和外孙女,还要私吞颜得韬所有的家产,谣言在太原府很快传播开来。江陵公主不为所动,说颜得韬在世时并无过继之子,其父母早已逝世,无人有资格为其过继嫡子,当以绝户定之,依《大靖例律》当由在室女继承全部家产。江陵公主脾气大,颜家人哪里敢将事情闹大,只得眼睁睁看着江陵公主“侵吞”了女婿的家产。
  然而,江陵公主回京之后,立即将颜家的家产全部封存在户部,只留下铺面地契等有进项的产业打理,然后将所有的进项添进女儿的嫁妆里,将来再作为外孙女的嫁妆,江陵公主此举,起初恶意揣测她光明正大侵吞女婿家产的人都哑口无言了。
  颜雅南是忠良之后,又有江陵公主做靠山,将来出嫁,不止其母当年的嫁妆,还有颜家所有的家产,何止十里红妆,满京城哪家不想聘颜雅南入门。
  只不过那时候颜雅南为父母守孝,不方便说亲,只有人旁敲侧击地提过,江陵公主趁机放了话,说雅南是自己唯一的女儿留下的骨血,是她心尖子上的人,容不得外孙女受半点委屈,她的外孙女婿在门第上还是其次,首先就必须要一心一意,终生不二色,然后才是门第品行才学相貌等等,另附一条,因颜家已经绝后,因此颜雅南将来所生之子要有一个姓颜,为颜家嫡子,继承颜家家业,外孙女婿不得因此怠慢这个随母姓的儿子。
  江陵公主苛刻的条件让许多人家望而却步,有不少人都是冲着颜家家产去的,到头来这家产还落不到自家手里,还得白白替人家养儿子,这种亏本的事情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不会去做,再者说,江陵公主虽有威信,但韩家并无实权,长子韩瑜在翰林院专心学问不管其他,是京城颇有名气的大儒;次子韩瑛虽在工部,却亦无实权,只管水利工程设计等事;三子韩琛更让韩家沦为笑柄,身为公主嫡子,竟然跑去经商,走南闯北低买高卖,沾了一身的铜臭,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圣上对这个经商的外甥还颇为喜爱,给了他皇商的头衔,韩琛便打着奉旨经商的旗号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世人再怎么笑话韩琛,也只能羡慕嫉妒恨地看着他赚着海量的银子。
  况且,当今圣上已上了年纪,谁知道还能在皇位上坐多久,江陵公主也有六十多岁了,公主一旦西去,韩家跟皇家的关系便会因此疏远,娶了江陵公主的外孙女,除了其丰厚的嫁妆,基本上是不要想什么实际的助力了,因此去年腊月颜雅南出孝除服,登门求亲的媒人虽有不少,多数还是为了颜家的遗产,没有一个能让江陵公主满意。
  彼时林家刚刚回京不久,林家和江陵公主素无来往,贾敏虽知道颜家的事,却没想过和其结亲,她只是联想到自己梦中黛玉的遭遇,推己及人,不由对颜雅南同情心疼了些,同时有些羡慕韩家。江陵公主和驸马治家有道,三个儿子没有谁觊觎外甥女的家产,韩家虽有和颜雅南年龄相仿的哥儿,他们竟没有亲上加亲让外孙女嫁过来的打算,有人问起时,江陵公主道:“驸马曾在南洋遇到过一件怪事,当地孩童多呆滞怪病,无药可医,驸马遇到过一个西洋大夫,那大夫说是近亲成亲的原因,果真那些得了怪病的孩童父母都是表兄妹或表姐弟。大夫解释的原理我虽听不懂,但我忽然想到《唐律疏义》户婚篇有言‘中表不婚’,古人如此规定,可见有几分道理,为了子孙后代,本宫可不敢冒这个险。”
  其实京城也有人家亲上加亲,的确如江陵公主所言一样,生出来的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各家捂得严实,而且畸形严重的早就被“处理”了,因此并未被传开。
  江陵公主此言贾敏亦听人说过,她不懂其中道理,只觉有些后怕,要是梦中黛玉真的嫁给了宝玉,表兄妹若生后代竟会得治不好的怪病,届时王夫人肯定都责怪到黛玉头上,还好,这一次没有如梦中一般,她的黛玉不必受那些苦楚,将来她一定要给黛玉寻一门称心如意的亲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颜雅南和梦中黛玉的经历十分相似,却因外祖母为人不同而天差地别,江陵公主是真心疼爱外孙女,处处为她着想,其本人也是颇有眼界的女子。颜雅南能猜出那么多连珠谜,可见其饱读诗书,她初见黛玉待人有礼,没有仗着江陵公主是自己的外祖母而恃宠生骄目下无尘,足见江陵公主教导有方。而贾母呢,何曾用心教导过黛玉,侵吞了林家家产修了大观园不说,还放任宝玉和黛玉亲近,又没能保护他们,黛玉之死,贾母也是元凶之一。
  林海贾敏最是敬佩这些保家卫国的将领,颜雅南是忠良之后,他们便对其多了几分怜惜之意,公主驸马虽无实权,但如此甚好,林家权势已经不小,再联姻大家反惹上头忌讳。至于江陵公主的条件,林海觉得理应如此,颜雅南是江陵公主亲自教导出来的,知书达礼,林家正需要这样的儿媳妇,恰好林家也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至于过继一子给颜得韬为孙继承颜家的家业,林海更无异议,颜得韬为国捐躯,为他保留血脉是理所应当之事,即使那孩子姓颜,身上也流着林家的血。林家数代积累的家产已有不少,不缺儿媳妇的嫁妆家业。
  林海道:“原来是忠良之后,江陵公主教子有方,颜姑娘得公主教导,想来不差,看样子你是满意得很了?”
  贾敏笑道:“北静王妃跟我提过颜姑娘,当时我就觉得颜姑娘甚好,可明玉那时候不乐意,我就没应承。老爷若觉得好,明天我就去托北静王妃去公主府做媒,王妃和公主是堂姐妹,请她做媒最为合适。”
  “如此甚好,以咱们家的条件,也配得起颜郡君。”林海拈须点头,眼里蕴满喜色,“只不过明儿不必你去见北静王妃,在家等着北静王府的媒人上门吧。”
  贾敏很快反应过来,不喜反惊,讶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以前世子不是说他有心上人,拒绝了明玉给他做媒的提议么?”
  林海笑得见牙不见眼,乐呵呵地道:“天下间再没有这样的奇事了,你猜世子的心上人是谁,不是别人,就是咱们家菁玉呢!”
  贾敏又是惊讶又是欢喜,看着林海笑得一脸神秘,就知道他清楚内情,急忙道:“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怎么回事。”
  林海笑道:“原来世子三年前做过一个梦,梦里在上元节灯会上遇到了一个姑娘,世子对梦中姑娘一见钟情,坚信他一定能找到那个姑娘,所以这些年王爷王妃给他说亲,他一概都拒了,哪知道在这次上元节灯会上他遇到了菁玉,当时那情形跟他梦里竟出奇地相似,梦中姑娘就是菁玉的模样!你说奇不奇?难怪他们都不肯说亲,这月老早安排好了就等着今天呢!”
  贾敏喜不自胜,一拍手道,“以前为了防备安郡王,我跟菁玉提过和北静王府结亲的事,她当时答应过,世子各方面都不错,只是四十无子才可纳妾的规矩,怕北静王府不愿意呢。”
  林海道:“你放心,世子说他会遵守这个条件,即使王妃要给他纳妾,那也得要世子点头不是,世子有主见,不然这几年早定亲了。”
  贾敏点头称是,头疼了这么久的儿女亲事突然都有了着落,还是双喜临门,夫妻二人高兴不已,两人商定另请媒人去公主府说亲。

☆、第三世(六十七)

  贾敏和林海商议过后,觉得水溶已对林海亲自表露了求亲之意,这门亲事便成了一半,只差媒人上门了,因此主要还是赶紧请媒人去江陵公主府那边说媒,颜雅南论门第人品都属一流,想求娶的人不计其数,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因此贾敏并未在家等北静王府的媒人上门,等林海上朝走后,她就带上礼物去了锦乡侯府。
  锦乡侯爷韩诚是驸马韩旭的亲侄儿,又和荣国府素有交情,其妻江氏和贾敏亦是从小就认识的,贾敏想来想去,觉得请江夫人帮忙去公主府说媒最为合适。
  江夫人亲自接待贾敏,贾敏连茶水也顾不上喝,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儿来见你,是有件要紧的事情请你帮忙。”
  江夫人笑道:“竟是奇了,你从小就没求过我什么事儿,究竟是什么要紧事还要你亲自来跟我说?”
  “当然是孩子的婚姻大事了。”贾敏笑容满面,“我和我家老爷相中了颜家姑娘,你们家和江陵公主是亲戚,我想请你当个媒人。”
  论起辈分,江夫人唤江陵公主一声“三婶”,她本人亦很得江陵公主的心意,常去公主府走动,自然也能常见到颜雅南,可惜她的儿子韩奇才八岁,若再大两岁,她也有聘娶颜雅南为媳的想法,只是江陵公主提出的几个条件她却不怎么能接受,笑道:“你家懋哥儿是个难得的青年才俊,两个孩子很是般配,只不过颜家的事情你也知道,公主极其疼爱南姐儿,她提的那几个条件,竟是没一个肯退让的,你们当真能接受?”所指正是将来过继一个儿子给颜家继承颜家家业的条件。
  贾敏正色道:“公主疼爱外孙女,故有这诸般要求,我一样有儿有女,身为人母都能理解,而且我家老爷最是钦佩定北侯这般为国为民的将士,为颜侯爷保留血脉是理所应当之事,颜家的家业将来理应由颜家子继承,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家几辈子的家业,哪里在乎别人的家产。我们求亲主要还是为了颜姑娘的品行才华,都是上上人才,还是公主亲自教导出来的,一家有女百家求,我可不能错过了。”
  江夫人听罢,想了想道:“难为你们深明大义,能同意公主的这些要求,只是还有一点,你们林家现如今蒸蒸日上,林尚书还是圣上跟前的红人,虽说公主府看着显赫,我那驸马三叔可没什么实权,将来对令郎可能没什么助力。”
  贾敏道:“其实这样正好,我们家已经荣极,不必再寻一门显赫的亲家,我们一直教导懋哥儿凡事亲力亲为,不能老想着依靠祖荫,更不用想着去靠岳家的权势,我和我家老爷都认为儿媳妇的人品才学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这些,更为重要的是颜雅南和黛玉一见如故,黛玉很是喜欢这个博学多才的小姐姐,待颜雅南入门,黛玉还有好些年才会出嫁,两人关系好,便不会如贾敏和王夫人那般多年嫌隙成宿怨,而且明玉对颜雅南有倾慕之心,将来做了夫妻,能琴瑟和鸣总好过相敬如宾,无论哪一点,颜雅南都是绝佳人选。
  江夫人展颜一笑,“倒是我多心了,你们家那么好的条件,满京城谁不想嫁,没想到你们竟相中了南姐儿,能真心实意接受公主那些条件的,也就你们一家了。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跟公主说,公主必定同意,懋哥儿的人品相貌才学哪个不是拔尖的,可惜我没女儿,若有,哪里轮得到别人,我早跟你们家定下来了。”
  贾敏道谢后告辞离开,刚回到家中,丫鬟就送来了俞府和江陵公主府的帖子。俞府是俞鸿之将军府邸,其妻正是北静王的亲姐姐水翾,和贾敏赵婧柳瑶小时候是关系最为亲密的闺阁好友。贾敏会心一笑,便知道是赵婧请水翾来给水溶说媒了。而江陵公主府的帖子却是颜雅南写给黛玉的,邀请黛玉明日去公主府做客,共赏诗画。
  回京之后,黛玉认识了不少京中贵女,但她独独对仅有一面之缘的颜雅南推崇有加,两人年龄相差了六岁,却很是谈得来,贾敏十分支持两人来往。儿女亲事都有了着落,贾敏一整天的心情都十分畅快,眼角眉梢俱是笑意,菁玉见状隐约猜出几分,她也听说过颜雅南的事情,对其颇有怜惜之意,江陵公主不是贾母那种人,颜雅南和原着中的黛玉有着相似的身世,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下午林海下班回来,面带异色,贾敏心头一紧,忙问林海发生何事。
  林海打发走屋子里的丫鬟,道:“今儿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听说了没有?”
  贾敏的心思都在儿女亲事上面,哪里有心思留意别的,见林海神情凝重,忙问详情。
  林海叹了口气道:“安郡王昨儿晚上被打了,伤势严重,皇上大发雷霆,命令京兆尹彻查此案捉拿凶手。”
  贾敏大吃了一惊,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安郡王身为皇子,居然有人敢打他,那人的胆子得有多大!林家和安郡王一直都不对付,安郡王还几次三番欲置林海于死地,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为林家出了一口恶气。
  “莫不是有人怀疑到老爷头上?”贾敏转念一想,不禁又有些担心,林海和安郡王关系不好,难免有人怀疑是林海下的手。
  林海冷笑道:“你还别说,真有人在这上头做文章,说有人看到劫走安郡王的人是个女子,身形打扮很像咱们家菁玉。真是无稽之谈!菁玉一个小丫头,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打得了安郡王。”
  贾敏本来生着气,听完林海最后一句忍不住失笑出声,说道:“安郡王哪有这么不堪一击,还能被一个小姑娘打成重伤?亏他们能说得出来这种话。”此事过去不提,准备第二天黛玉出事宜。
  京兆尹怎么调查这件案子的菁玉不知道,这件轰动京城的大案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后来菁玉从明玉那里得知,安郡王伤势十分严重,太医说至少要静养一年多才能完全康复。安郡王这一病,以前跟随他的文武大臣纷纷另投他人,这些年他好不容易拉拢起来的势力很快分崩离析。
  元康帝上了年纪,龙椅交到哪个皇子手里尚是未知,这几年是最关键的时候,无论如何,总归不是一个病怏怏的皇子继承大统,赵弦几乎已经被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赵弦卧床养病不得动弹,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脾气越发暴躁,府里的下人个个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在他跟前伺候,一不留神就性命难保,买进去抬出来的奴仆不计其数,连刚成亲不到一年的王妃也成了他的出气筒。
  这些事情都是后话了,菁玉对赵弦从不上心,没有刻意去打听他的情况,除了知道安郡王势力大不如前,其王府中事却是一概不知了。
  第二天水翾来到林府,见到贾敏说明来意,正是应北静王府的请托来给水溶说媒。两家都有结亲之意,贾敏亦没有推三阻四,答应了北静王府的求亲之意。
  下午江夫人来到林府,带回了江陵公主同意林家求聘的喜讯。此时黛玉从公主府作客归来,听闻这桩喜讯惊喜不已,她本就很喜欢颜雅南的为人才学,没想到这么快颜雅南就成了自己的大嫂,心下十分欢喜,将来颜雅南过门,她们相处的时间就更多了。
  林海贾敏喜不自胜,紧锣密鼓地准备儿女定亲事宜,先请官媒正式去江陵公主府提亲,接着准备小定之礼,三月初明玉和颜雅南正式定亲,十天后水溶和菁玉定亲。
  自上元节灯会结缘,黛玉和颜雅南互相佩服,结为好友,那天晚上她也见了明玉一面,彼时只知此人是黛玉的哥哥,觉得此人器宇不凡,彬彬有礼,后来才知他是吏部尚书林海的公子,年纪轻轻已考中了秀才,早先就从自家表兄那里偶尔听过此人,言谈之间对林懋的诗词文章十分赞赏,而且林家竟然全盘答应了外祖母苛刻的要求,可见林家看中的是她本人而非其他,心中对这门亲事无有不满,此后再见黛玉不免有些不好意思,黛玉知道她害羞,也不开她的玩笑,仍以姐妹相称。
  颜雅南和明玉的小定办得十分热闹隆重,各个亲王郡王妃及东西南北四王太妃王妃,公侯夫人等诰命登门,公主府宾客如云,热闹非凡。
  给颜雅南的小定之礼除了贾敏准备的上品云锦苏缎杭罗等丝绸衣料,还有赤金羊脂白玉珍珠等制作精美的头面首饰,亦有一架明玉花了一个月时间亲自寻找挑选木材琴弦制作的桐木古琴。金玉首饰成色都是最好的,颗颗珍珠饱满浑圆,足见林家对颜雅南的重视,她最喜欢的却是那架古琴,看重的乃是他亲自为她动手制作的心意。
  明玉定亲之后,接着就是菁玉和水溶定亲的日子,北静王府虽是异姓王,论权势却是公主府所不及,林水两家都是元康帝的心腹重臣,水溶自小亦极得当今喜欢,两家何等声势威名,除了两家亲朋好友,其他慕两家权势而来贺喜观礼者亦不在少数。
  两个孩子定亲日子离得近,贾敏忙碌了许多天,早已准备妥当,到三月十二小定那天,林府内外张灯结彩,正值春暖花开,处处花团锦簇,宾客如云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贾敏早起精心妆扮,描眉画唇,着一身喜气的玫瑰紫织金对襟褙子,她已年满四十,这些年亦没有什么劳心烦事,望之如三十许人,今天更是神清气爽,亲自迎接女眷宾客,荣宁二府第一个到,贾母带着王夫人邢夫人并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尤氏一起来了,贾敏连忙迎了进来。
  母女二人尚未说得几句梯己话,又听说明睿太妃、东平王妃、南安太妃、王妃等结伴而来,贾敏又赶紧出去迎接入内,贾母等便上前对几位王妃太妃请安。
  赵彛等豕谥辏旰笙簦酱邮雷映晌黝G淄酰统闪颂置袅婊ハ喙玻Φ溃骸笆改昵耙痪渫嫘埃穸钩烧媪耍细媚愫玩憾鼻准遥摧加癯龈螅以倮锤忝呛叵蔡碜薄!
  一语未了,听得下人传报,江陵公主与北静王妃一起来了。
  江陵公主刚刚与林家结亲,今日林家姑娘小定,江陵公主准备了厚礼登门,贾敏连忙对柳瑶告了罪,亲自出门迎接两人入内。江陵公主身份最高,又是长辈,她一来,屋里众人连忙过来行礼请安,江陵公主笑呵呵地免了众人行礼,分别入座。
  到了吉时,贾敏派人请菁玉出来。
  西洋镜里的容颜青春正好,铜黛描画的柳叶细眉弯如新月,让眉下眼眸里飞扬的神情平添了几分温婉,菁玉对镜理妆,朱红的唇角勾起丝丝嘲讽,面对这场花团锦簇的喜事,她只觉得好笑,一切都是假的,不过是无法对抗世俗退而求其次的妥协。
  镜子里映照出黛玉娇俏的脸庞,稚嫩的双眼里透出疑惑的目光,她揽住菁玉的肩膀,罥烟眉微微蹙起,声音里透出关切担忧:“姐姐,你不喜欢这门亲事吗?”                        
作者有话要说:  过年那几天忙得很,一断更就卡文,理清思绪后决定把那段改掉,不写女主被人发现男主出面营救的戏份了,感觉已经拖了很多,还是加快进度的好。第三世剧情走了一半,接下来的重点是感情戏,这回虐男主,不虐女主了。感谢一路陪伴,年后补发红包,这章留言的小天使们,送你们一个小红包么么哒!

☆、第三世(六十八)

  “你看出来了?”菁玉没有否认,按住了搂在自己肩膀上的一双小手,看着镜子里黛玉充满关心的眼眸,她很少在黛玉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世人皆道北静王世子和林家大姑娘是门当户对天造地设的一对,唯有和她朝夕相对的妹妹才会问她这种“大煞风景”的话。
  “是啊,我看出来了。”黛玉叹了口气,声音闷闷的,“因为你和颜姐姐很不一样,颜姐姐小定的时候,她虽然害羞,但我发现她的眼睛是会发光的,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美丽。可姐姐,你没有,我从来没有在你的眼睛里看到过那种光芒,连一丝喜悦也没有。姐姐,如果你不喜欢,就不要勉强你自己。”
  菁玉欣慰地笑了笑,知她者黛玉也,黛玉是所有人之中唯一一个不关心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只关心她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人,她没有表现地和颜雅南一样,是因为她对这门亲事和水溶毫无感觉,没有憧憬期待,没有情投意合,只有他们两人各取所需的形婚契约,自然没有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情态,这件事却如何能对黛玉说明,她淡然笑道:“我不仅不喜欢这门亲事,还不喜欢婚姻本身。”她拉下黛玉的手,转身面对面地看着黛玉,女孩稚嫩的脸庞上满是惊讶而不解的表情。
  “姐姐,原来之前你说不想嫁人,是真的不想嫁人,我还以为……”黛玉震惊地睁大了眼睛,“我还以为你心高气傲,觉得只有这世上最好的男儿才配得上你。”
  菁玉噗嗤笑道:“什么这世上最好的男儿,任他再好,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不想被婚姻束缚,捆绑着一个男人在后宅困顿一生,我只想一个人清清静静地过一辈子。”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世间常理,你这么想,父亲知道了就该训斥你不孝了。”黛玉不能理解,为什么姐姐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的想法,又为什么,她还是违心答应了北静王府的亲事。
  “不孝,真是一个大罪过啊……”菁玉叹息,想起了遥远的过去,很多年前,她就是被父母扣上了这个罪名,不情不愿却无勇气反抗而被推进了火坑送了命,这次不一样了,她有了自保的能力,即便水溶毁约,她依旧可以远走高飞,她低头对黛玉柔柔一笑,“我不喜欢婚姻,你希望我不要勉强我自己,可父亲和母亲是不会同意让我一辈子独身不嫁的。你从来没有‘不嫁’这个想法,那是因为在你的认知里,女子没有这个选择,我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没有人会在乎的。”
  古代婚姻都是父母做主,儿女的意愿都微不足道,林海贾敏再宠爱儿女,也不可能在这方面对子女妥协,菁玉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水溶形婚的提议,她顶多再抵抗上一年半载,林海就会拿出一家之主父亲的权力来强制安排她的婚姻,林海是疼爱子女的,他会给子女安排得面面俱到,如意郎君十里红妆,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然而,从古至今,天下间所有的父母都没有给女儿除了嫁人以外其他的人生选择,而孝顺的女儿们,也从未想过自己是否还能有别的选择。菁玉看了那么多红楼同人小说,黛玉改变命运后的幸福生活大部分都是嫁了个显赫的如意郎君,夫贵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