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梦落三生-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海听人打听林悠是否定亲,便知他们有何心思,含笑说道:“姑娘还小,我和内子暂时不考虑此事,何况姐儿上头还有懋哥儿,兄长尚未说亲,如何轮到妹妹?”众人算了算,林懋和林悠是龙凤胎,今年十岁,要说亲至少还得再等四五年,便作罢了。
  有此等心思的除了旁人还有贾母,奈何自家和菁玉年龄相仿的男孩子竟没有一个,宁府的贾蓉倒是只比菁玉大了两岁,但贾蓉比菁玉低了一辈,不过……贾母看着奶娘怀里粉雕玉琢一般的宝玉,心念忽然一动,没有和菁玉年龄相仿的,宝玉不是才比黛玉大了一岁么!
  贾母心中最疼宝玉,总觉得宝玉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便是公主郡主也配得上,女婿位高权重深得圣心,菁玉又得太后喜欢,若和林家结亲,宝玉的前程便可高枕无忧了。而且黛玉是自己的外孙女,将来嫁到府里,自然跟自己最亲,也不必受婆母磋磨立规矩,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只不过林海在京,贾敏却在南边,结亲一事单只跟一人说不好,还是先探探林海的口风,再写封信给贾敏,让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同意的好。
  次日林海登门拜访岳家,带去了贾敏准备的礼物,除了给贾母贾赦贾政贾琏贾珠元春的礼物之外,还有给贾赦家政新添的几个孩子迎春宝玉探春贾环及贾珠之子贾兰的见面礼。
  下个月宝玉就满三岁了,从一生下来就养在贾母跟前,身着大红织金曳撒,米白色暗花缎裤,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唇红齿白眼神纯澈,像极了画上的善财童子,脖子上戴着赤金累丝项圈,一根五彩丝绦络子系着那块从胎中衔来的五彩美玉。
  贾母七年不见女儿,此时见到女婿亦是高兴非常,便问贾敏母子几个的情况。
  林海笑道:“有劳岳母挂念,懋哥儿和悠姐儿今年十岁,在淮安的时候太太就给他们启蒙了,懋哥儿今年进了扬州的弘文书院上学,小婿准备再过两年让他回乡考童试。慧姐儿刚刚满了两岁,很是聪明伶俐,悠姐儿读书时她在一旁听着竟能记得一些诗词,想来颇有天分,小婿准备明年便亲自给她启蒙,好生教导她读书。志哥儿现下才六个多月,悠姐儿这次也来了京城,只不过此刻还在宫里,等过几日出了宫,小婿再带她来拜见岳母。”
  当年贾敏被嘲笑生不出孩子,王夫人也没少在这方面给贾敏填过堵,如今贾敏生了两子两女,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扬眉吐气,贾母也为她高兴,听罢说道:“懋哥儿才十岁,在家读书不好么,书院里人多又杂,哪比得上家里,姑老爷竟舍得让他去吃苦?”
  林海道:“懋哥儿乃是长兄,要给弟妹做榜样,自然对他要严厉一些,弘文书院是淮扬有名的学府,除了有名师教导,还有君子六艺,懋哥儿去书院上学也能结交好友,开阔眼界,何况书院就在扬州城外,一个月回家一回也尽够了。”
  贾母听了只得作罢,因听说贾敏生涵玉时出了点岔子,又问了贾敏现在的身体状况,林海恐贾母担心,只道:“大夫说夫人身子亏虚,精心养着就能恢复过来,从去年开始家中事物都由菁玉管着了,好让夫人放宽了心调养身子,现下已经好了大半,并无大碍了。”
  贾母这才放下心来。
  晚宴之后林海回家,次日又去拜访了亲家毅勇伯府卫家,卫翎见到他很是高兴,当年卫桭主动求娶林海的妹妹,卫翎哪有不乐意的,林家是书香门第,和林家结亲对卫桭前途有益,哪知道玩物丧志的儿子娶回来一个忒不着边际的儿媳妇。
  夫妻两个感情深厚,卫翎自也欣慰,但这两个却成天钻研什么机械之类的东西,卫桭比以前玩物丧志得更狠了,卫翎对此不满地很,好在没过两年林潆就添了个大胖孙子,让卫翎乐开花了,对他们夫妻二人的不满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倒好,儿子儿媳都去了福建,还不知几年才能回来,好在还有孙子在跟前,也幸亏没让他们带去福建,不然过几年再回来,聪明清秀的大孙子被不靠谱的父母带歪了可怎么办。
  一日后元康帝召林海入宫,问了一些盐政和处理盐帮之事,说完公事,元康帝忽然闲闲一笑,说道:“林卿家教女有方,一家有女千家求,才不过几天,瑜妃和惠妃都跟朕说相中了懿柔,要定下她做儿媳妇。可惜卿家只有一个和朕的老六老七年岁相当的女儿,此事你有何打算?”
  林海霍然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不跑路就得嫁人了。

☆、第三世(二十五)

  元康帝脸上的笑容和蔼可亲,眸子里却是一片晦暗不明,静静地等待着林海的回答,两个妃子的打算他岂有不知,其实要给林悠嘉奖,未必要她非进京面圣不可,他还想看一看,几个儿子里谁打了拉拢林海的心思,而林海又会怎么做。
  论门第身份,林悠当得起皇家儿媳妇,但嫁给哪个皇子,皇帝心里还没什么人选,但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结党营私弄权舞弊,和自己的心腹大臣联姻,须得是个孝顺懂事安分不闹腾的皇子才行,目前在皇帝心里最满意的是四皇子赵弸,可惜赵弸今年已有二十,早已娶妻,以林悠的身份如何能给赵弸当妾室?
  在林海心目中,无论哪个皇子都并非女儿良配,皇家儿媳妇不好当,夫君不参与夺嫡便罢了,还能得一世安稳,若参与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世荣华或阶下之囚,都不是林海想看到的结果。即便能平安到老,这世上哪个皇子王爷不是妻妾成群,他此生唯有妻子一人,也以此教育儿子不可三心二意,自然更希望未来的女婿能一心一意对待女儿,可皇家身份摆在那,女儿受了委屈他也没法给孩子撑腰。
  明睿王妃柳瑶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林海和赵徽交好,如何不了解赵徽的性子,赵徽心中既有了葭雪,怎么还可能待柳瑶柔情蜜意,他虽没怎么见过柳瑶,贾敏却是见过的,从聊天的只言片语中不难猜到柳瑶这个明睿王妃也只有一个王妃的空架子头衔了。
  他不求自己的掌上明珠有高高在上的位置,只求女儿能有一个志同道合一心一意的夫君,皇家身份虽高,在林海心中却从来都不在考虑之列,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和皇家结亲,林家这个中立派就再也做不成了。
  任他再如何忠心于皇帝,在外人眼中,他的嫡长女嫁了哪个皇子,他林如海自然就入了哪个皇子的阵营。
  皇帝既然说开了问他,应该也是不大乐意让六皇子或者七皇子和林家联姻的,林海思虑一番,恭谨地道:“说句不怕让陛下笑话的话,臣和内子成亲八年方得此女,不免溺爱娇宠,小女在家散漫惯了,实在当不起两位娘娘青睐,哪里配得上两位皇子。臣和内子也想多留女儿几年,待长子说亲之后再考虑女儿的终身大事。”
  元康帝微微一笑,“朕也觉得懿柔太小了些。”林悠和林懋是双生龙凤胎,今年十岁,林懋说亲至少要等到十四五岁了,届时六子赵弦和七子赵弨都快满二十了,难不成瑜妃和惠妃还能一直等着林家把儿子蹉跎到二十岁不成?
  虽说皇家赐婚有例,但也不能不顾臣子的看法,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臣子若不愿结亲,强行下旨赐婚的皇帝也会被世人嘲笑,元康帝也不屑于此,说道:“懿柔难得回京,理应去拜见外祖,你今儿就接她回家吧,五日后南下。”
  林海连忙说道:“臣遵旨。”等了一会儿,太监总管去寿康宫接菁玉来此,林海携女拜别皇帝出宫,元康帝又赏赐了菁玉不少东西,除了皇帝的赏赐,还有太后和各宫娘娘的赏赐礼物。
  宫外早有林家仆从驾着马车等候,接了林海父女,收了几个小太监捧出来的东西,驱车回到林家老宅。
  菁玉一路默然不语,林海以为她这几天在宫里拘束地太过,回到家中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说道:“太后没怪罪你吧?宫里不比自己家,真是辛苦我的乖女儿了,今天好生歇息一日,明天咱们去见你外祖母。”
  “父亲,女儿有件事想对您说。”菁玉思前想后,决定把太后意欲与林家联姻的事情告诉林海,问问他的打算看法,再跟他分析分析情况,总之,她可不想嫁给那个赵弦。
  林海一怔,问道:“何事?”见菁玉神色凝重,便带着她去了书房,没让下人跟着伺候。
  进了书房,菁玉说道:“我在寿康宫无意间听到了一些话,太后有让六皇子和女儿结亲的想法,不知父亲有何打算?”
  林海微微一惊,没想到太后也参与了此事,不过瑜妃是太后的娘家人,她扶持赵弦也不是没可能,不禁为元康帝有些悲凉,儿子算计皇位,连生母也为了娘家势力帮着孙子争储。
  “此事你不必担心,皇上今天已经跟为父说过了,你还太小了些,暂时不考虑说亲的事。”林海见菁玉一副如临大敌的警惕模样,就知道她心里也不想嫁到皇家了。
  菁玉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好,女儿可不想嫁人,要一辈子孝顺父亲和母亲。”她十岁,不急着说亲,赵弦和赵弨可不小的,再过几年等她到了说亲的年纪,那俩个都快二十了,估计早都成亲了吧。
  “真是说胡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哪里能拖着你一辈子。”林海失笑扶额,看着女儿露出慈爱的微笑,“不过呢,我林家未来的女婿可须得是一等一的人才,不能三心二意让我女儿不痛快,你放心吧,为父不会把你嫁进皇家的。”
  有了林海的承诺,菁玉终于放下心来,林家不愿意,皇帝都没说什么,那几个皇子还能用身份强迫不成?
  次日要去贾府拜见贾母,菁玉准备着给外祖家各人的礼物,从皇帝太后和各宫娘娘赏赐的东西里拿了一些出来,又添置了一些笔墨书籍等物,还有她早先从扬州带来的特产土仪,一一分类标上签子,贾母贾赦贾政王夫人邢夫人元春迎春探春贾琏贾珠宝玉贾环贾琮李纨贾兰人人有份,其中自以贾母最多最名贵,大房比二房略厚一分,嫡出比庶出略厚一分,现在惜春还未出生,算算时间,应该也快了。
  菁玉想着第二天就能拿到通灵宝玉补天石了,激动地辗转反侧,过了子时才渐渐睡着,次日早饭过后,林海携菁玉去了荣国府。
  林海深得圣心,菁玉被封了县君,贾家也觉得面上有光,收到帖子就都在家候着了。小轿从贾府大门入内,菁玉掀开轿子窗帘一角悄悄一看,好阔气威风的大门,两边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朱红的大门上一块“敕造荣国府”的牌匾,和她看过的电视剧里场景有几分相似,门口的下人们点头哈腰地迎接他们父女的轿子入门,便是七年前她和贾敏回娘家小住,进大门的时候也没看到下人们这副谄媚的模样。
  回想起原着和电视剧里黛玉入贾府从角门而入的凄凉,菁玉不由觉得可笑,世人果然都是狗眼看人低,当时欺负黛玉丧母又没父亲在跟前,纵使有孝在身不能走大门,连仪门也走不得了?竟只能进下人们进出的西角门。今时今日林海平步青云,菁玉又封了县君,若四年后原着的力量仍那么强大,仍改不了黛玉进京的剧情,届时应该也不会被欺负到只能走角门了吧。
  进了大门不多时,轿夫退下,另换小厮抬轿至一垂花门前,众小厮退下之后,方有婆子打起轿帘请菁玉下轿。
  林海父女进入荣禧堂,菁玉拜见过贾母,给舅舅舅母行礼之后,方把带来的礼物给姊妹兄弟们。元春一直得贾母喜欢,今年十三岁了,仍常居贾母处,宝玉迎春和探春也养在贾母跟前,贾环和贾琮都不受贾母喜欢,很少在跟前露脸,现下也还小,才几个月大,都在各房由奶妈丫鬟伺候着。
  菁玉进来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宝玉,这孩子打扮得实在是太华丽了些,在满屋的俏女孩里也十分显眼,快三岁的男孩穿着大红织金小袄,银红暗花缎裤,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小脸蛋圆圆嫩嫩,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去捏一捏,目光向下,看到了宝玉脖子里金项圈上用五彩丝络子系着的美玉。
  菁玉心潮澎湃,心跳不由加快了许多,三辈子加起来四十多年了,她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石!终于找到钥匙了!不过,要回去还得再等等,等林家平安度过过了书里所写的林海幼子夭折贾敏病逝的剧情再走不迟,即使九年后林如海死劫难逃,届时明玉也有十九岁了,能鼎立门户撑起家业,她也不用担心那么多事情了。
  七年不见,曾经三岁的小女娃出落得亭亭玉立姣花软玉一般,眉目与贾敏有五六分相似,贾母见到她就好似回到几十年前贾敏还年幼的时候,忍不住搂住菁玉慈爱地道:“几年不见,都长成大姑娘了。”
  菁玉笑着回道:“母亲可惦念外祖母呢,让我代她向您请安问好。”说着看向了宝玉,“这就是宝玉表弟了吧,昨儿就听父亲夸过宝兄弟了,听说才三岁,元春姐姐就教表弟识了不少的字了,可见天资聪慧,比我小时候强多了呢。”菁玉对着宝玉一顿夸,喜得贾母眉开眼笑。王夫人虽然和贾敏不和,现在听菁玉夸宝玉,心里也颇为受用。
  贾母笑道:“悠姐儿慧眼识珠,咱们家这些个孩子里哪个都比不得宝玉,将来少不得要劳烦你父亲好生提点指教宝玉一番。”
  贾珠贾琏和元春迎春探春都在,探春年幼,迎春木讷,元春疼爱宝玉不在贾母之下,因此听贾母此语倒没什么反应,倒是贾珠贾琏和李纨听了此话都心思各异。
  自宝玉出生之后,贾珠在家中地位大不如前,父母虽然疼爱,却只一味地督促他读书上进,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两年贾珠从扬州回家之后跟着林海学的拳脚功夫都搁下了,专心致志地读书备考,两年前他已考中了举人,次年贾政就催着他下了春闱的考场,哪知第三天就被抬了出来,大病了一场险些把命都要了。此后贾政也不敢多催促他苦读了,比起功名,当然还是儿子的性命更重要一些。
  贾琏嘴唇微扬,心里冷笑了一声,回回都这样,来个重要的亲戚,贾母夸赞宝玉总要把别人贬低一番,若不是朝廷有嫡长子袭爵的规矩,贾母连爵位都恨不得给宝玉了吧。
  李纨心里亦有些吃味,她嫁给贾珠不到一年就怀孕生子,头胎就是个大胖儿子,然而在贾母跟前仍旧比不得宝玉,看贾母疼爱宝玉的劲儿,别说自己的梯己,连家业都想给宝玉了吧,那轮到自己儿子头上还能剩多少?
  林海早先来贾府时,贾母已经如此说过,他虽不纳妾收人,也遵守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规矩,因此对贾母这种态度也有所不满,只不过没明着说出来,而是夸赞了贾珠和贾琏一番,说贾珠已中举人,贾琏已是秀才,将来前程不可限量,还在贾政跟前特地一提,让贾珠多锻炼身体。贾政一向推崇林海,哪有不应的。
  宝玉收到了菁玉送的见面礼,见她姿容清丽不可方物,他一向喜欢清俊的女孩,心生亲近,笑道:“多谢姐姐。”
  贾母对林海说道:“老宅下人少,伺候得也不周全,菁玉到底是个姑娘家,才只带了两个丫鬟伺候着怎么能行,横竖还有几天你们才离京,就留她在这小住几日吧。”
  林海欣然应下,留菁玉在贾府陪伴贾母,暂时和元春住在一起。
  宝玉喜欢和女孩亲近,晚上一直粘着菁玉,好不容易哄熊孩子睡着了,菁玉对元春笑道:“家里人成天都在说宝兄弟的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今儿也没来得及细看,元春姐姐,能把那玉拿来让我瞧瞧么?”
  如今贴身伺候宝玉的大丫鬟叫珍珠,今年已有十二岁,菁玉先前已经见过,心想应该不是后来的袭人,贾母身边的丫鬟都是铁打的名字流水的人,每天晚上宝玉睡觉时珍珠会将通灵宝玉摘下来用帕子包了放在枕头下面,次日起来再佩戴,元春便对珍珠道:“把那块玉拿过来给林姑娘看看。”
  珍珠拿了玉出来,送到元春的房间呈给菁玉,“姑娘请看。”
  菁玉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接过通灵宝玉,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还有现成的扣眼,一面镌刻着“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则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她记得岑薇说过,拿到补天石的时候命轮会提示她该如何使用,现在不使用看看方法也行吧,她和命轮心灵相通,念头方起,脑海里便有命轮的回答:“补天石法力不足,无法完成时空逆转。”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要哭了,要回去还得有的等。

☆、第三世(二十六)

  三月十六,风拂杨柳垂河岸,贾珠和贾琏代父送林海父女南下,一直送至运河渡口,林海让菁玉先进船舱,自己在岸边对二人嘱咐了几句话才登舟离开。林海虽远在南方,对贾家的情况岂有不知,岳母偏心二房,贾政一家住在荣禧堂,袭爵的贾赦却在偏远的院子里,兄弟二人虽未撕破脸,贾赦心里却哪里肯服的。好在贾琏和贾珠的关系还不错,没有因为两房的矛盾而疏远了,林海不能指责岳母行事,唯有嘱咐两个侄儿互相扶持,将来也好支撑门庭。
  大船向南而行,菁玉坐在船舱窗下发呆,眉头微微蹙起,郁闷地简直想哭,原以为得到通灵宝玉她就随时能回到现代了,哪知命轮给了她一记沉重的打击,现在的通灵宝玉是补天石被神仙幻化后的形体,法力所剩无几,要开启命轮逆转时空,须得补天石恢复本体方有足够的法力。
  换言之,她还得等到神瑛侍者贾宝玉历劫完成,通灵宝玉在这红尘富贵中享受够了回到青埂峰下变回本体才是她能开启命轮的时候。根据原着描写,红楼梦的结局就是贾家落败宝玉出家,那至少要等到宝玉出家之后,算算时间,原着黛玉去世的时候十六七岁,之后金玉缘成,宝玉娶了宝钗又出家,那也得要宝玉二十岁了。
  宝玉今年才三岁,还有十七年啊!菁玉愁眉苦脸,那时候自己都二十七了,二十七岁在现代都被人冠上剩女的帽子大肆嘲笑羞辱,在古代二十七岁还不嫁人,除非剪了头发出家去。可林家允许她这么做么,要不然就学妙玉装病,再收买个神棍说除非出家不然病好不了。
  但如此一来,林海贾敏肯定会担心不已,从去年开始贾敏的身子就大不如前了,如果装病,岂不是给贾敏雪上加霜,万一贾敏有个三长两短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思前想后考虑利弊,菁玉心一横,不就是结婚么,不生孩子不就得了。说起来自己还有点亏,来到古代三辈子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正儿八经好好地谈过一次恋爱,上辈子倒是有个喜欢的人,可惜身份差别太大,赵徽又是有妇之夫,她宁可死也不愿意当小三插足别人的家庭,再加上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她在天灾四起民不聊生的年头揭竿而起当了反贼,他们就更加没了在一起的可能。
  再后来她几乎武功全失,断腿成残,在被赵徽困在后宅将近八个月后,他酒后强要了她,他无疑是爱着她的,不然也不会在云州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可他却从来没有把她当成一个人格平等的“人”来对待,柳瑶下的药能有多少作用,所谓的催/情/药不过就是一些让身体发热的药物罢了,怎么可能会让人理智全失。
  生米煮成熟饭,赵徽全无悔意,他甚至以为她就不会再有离开的念头,会认命地留在王府当他的小妾,而她的回应,就是一场大火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她不否认自己爱过赵徽,却不代表她会容忍原谅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尤其是,她对这种事有着条件反射的恐惧和厌恶。
  可能因为穿越前的婚姻并非自愿,第一次的体验伴随着强迫和暴力而让她痛不欲生,而后的每一次都让她极为恐惧厌恶,身体和心理上烙下了可怕的阴影,所以她对床笫之事有着本能的抗拒,即使她曾经爱过赵徽,在面对他的强迫时也只剩下深深的恐惧和愤怒。
  不仅仅是身体的创伤,还有人格上的侮辱,那之后她恨赵徽入骨,更怕自己怀上孩子,毒/药尚未收集完成,也顾不上许多了,直接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彼时她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做过的一个梦,梦里有一场熊熊大火,火里有一个看不清的人影,曾经她以为应验在云州,直到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那个梦境预示的却是今日的结局。
  成为林菁玉十年了,她已经放下了这件事,前生事前生了,赵徽也为了他的行为付出了死亡的代价,这么多年过去,爱也好恨也罢,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不应该影响到新的人生。
  看来此生嫁人成亲无可避免,但她还是不能接受在古代这种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生孩子,绝育药是必须得吃了,再过十七年她离开这里,有了孩子,便有了羁绊,如何心无牵挂地离开这里?
  四月份仲春时节,林海菁玉父女回到阔别两月的扬州城。
  早先派人知会过,林海刚下船,见明玉早已带着管家仆从准备好车轿候在岸上。
  明玉上前对林海行礼请安,笑道:“父亲回来了,路上可还平安?”
  两个多月不见,不知是不是错觉,林海竟觉得明玉长高了一些,举止也更为稳重,含笑道:“都好着呢,你妹妹得了圣上嘉奖,赏了不少东西,各家亲朋亦有回礼,叫林皓收拾了咱们家去。”
  林海明玉父子各乘一匹骏马,菁玉上了小轿,一家三口回到盐科官邸,贾敏已和黛玉在二门上等候多时。
  远远地见贾敏穿着水绿宫绸圆领对襟窄袖短衫,外罩银红色半透的立领纱衫,压着雪青缠枝莲暗花绸裙,秀发挽成随云髻,只缀着一支细工绢花簪,清爽婉约间更显雍容气质,右手牵着黛玉,黛玉也只穿着家常衣裳,鹅黄色绣兰花交领上襦,浅蓝色丝绸小裤,见到林海和菁玉一起过来,仰头盯着他们看了许久,仿佛想起了什么,笑着撒开小腿跑了过来,林海连忙抱起小女儿,笑道:“黛玉还记得我呢。”
  “爹爹,姐姐。”黛玉揪着林海的衣襟,有些委屈地嘟起了小嘴,“爹爹带姐姐出去玩,都不带上我。”
  菁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小豆丁知道吃醋了,黛玉别委屈,爹爹和姐姐给你们带了好多东西呢。”
  外面的下人们搬了行李进来,都是皇帝太后的赏赐和贾母苏家卫家北静王府明睿王府的回礼,也有一些是林海在京城买的东西,都是给妻子儿女的礼物。
  林海一手抱着黛玉,一手携了贾敏回屋,涵玉正在耳房睡午觉,林海放下黛玉,轻手轻脚地进屋去看了一遭,只见幼子脸色红润睡得香甜,看起来长胖了一些,便放下心来,悄声出门。
  林海从行李箱子里取出玩具给黛玉玩,贾敏亲手给林海斟了一杯茶,说道:“老爷此去面圣,悠姐儿立功被封了县君,不久圣上就下了一道圣旨重申放足令,还加了一些内容,这都是大好事,听说这放足令的事儿是菁玉跟陛下求的?”
  林海点头道:“嗯,这事都传到扬州了,好快。”他们离京之后元康帝才正式下了放足令的圣旨,途中林海亦有所耳闻,在太/祖皇帝的放足令里又加了几条,凡是有爵位的人家不得为女子缠足,若缠足不可袭爵,缠足女子不得入宫,不得诰封,此令一出,天下哗然。
  前朝盛行缠足,渐渐还有了不成文的规矩,裹足是高贵妇人专有的装饰,而对贱民阶级的女子,朝廷还以法令禁止其缠足。大靖朝开国太/祖皇帝虽施放足令,然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缠足依旧是女子身分高贵的象征,是女德出众的代表,京城的情况虽然好些,外地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都以为女儿缠足为荣。
  女子裹足与男子读书一样,成为是进入上层社会的必要条件。女子缠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能否找到一个好婆家。金陵城曾有歌谣云:“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为了使女儿长大后能说一门好亲事,做父母的也要狠心而不顾女儿痛苦地给她缠小脚。
  民间素有“娇男不娇学,娇女不娇脚”之说,对于男孩子来讲,尽管读书很苦,但它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基本途径,所以再苦也要读,同样,女子缠足虽然是一种苦难,却是身份的象征。尽管缠足简直就是一种残酷的肉刑,世上多的越是“慈爱”的父母,越不能娇任儿女。“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缠足这个“肉刑”不管女子是否接受,其所受的苦难是注定了的。
  所以当年在金陵,许嬷嬷就对贾敏提议给菁玉缠足,为的还是将来菁玉能说一门好亲事。
  如今元康帝此令一出,那些已经给家中女儿缠足的人家岂能没有抵触心理,尤其是官宦之家,还上书皇帝,言说小脚是女德出众之代表,圣上此令有违传统礼法云云。
  元康帝本就厌恶小脚,将一众腐儒官员斥责了回去,冷笑说道:“不尽然罢,这三寸金莲起自南唐,之前可从未有过,连孔夫子都没规定女子必须缠足,这传统从何说起?何况百年前太/祖皇帝就已下旨放足,不许女子裹脚,一个个都把太/祖皇帝的圣令都给忘了么!”
  此事不是元康帝首为,百年前太/祖皇帝和昭仁皇后就已下过放足的旨意,如今他不过是旧事重提而已,而且若不用点强硬手段,这道放足的圣旨在这群人眼里就几乎是个摆设。
  不知有哪个才女赋诗一首,“三寸弓鞋自古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这首诗随着放足令流传开来,不少书生大儒大呼失德忤逆,其实不过就是因为家中已娶了或定了缠足的女子,却无法袭爵不能诰封,简直比要了他们的命还要可怕。
  贾敏秀眉蹙起,叹了口气道:“果真是菁玉求来的,这事她做的对,可老爷不知道,外头不知有多少人骂咱们家菁玉呢。”
  林海闻言大惊,忙问端详。                        
作者有话要说:  裹脚什么的封建糟粕都死开,这些年什么女德班还给女童裹脚,大清早亡了,一个个不好好当粽子非要跳出来当什么僵尸。

☆、第三世(二十七)

  贾敏没让菁玉避开,原想瞒着她,转念一想,这种事能瞒几天,迟早得传到女儿耳朵里,干脆就当着她的面说开了,脸上怒气隐现,“半个多月前,有传言说放足令是菁玉跟皇上提出来的,那些已经给女儿裹了脚的,不知多少人背地里骂她多管闲事。”还有更难听的话没传到贾敏跟前,即使碍着林海位高权重,菁玉也被封为县君,明玉在书院里还是听到了不少同窗背地里嚼舌根骂菁玉多管闲事,自己是个女德败坏的大脚女,却看不惯别人家贞静的小脚闺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