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梦落三生-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元康帝罢了庄子瑜的官也是掩人耳目,实则是为了让他来金陵好协助林海,可惜这些年林海和庄子瑜只找到能证明赵弘有贪污江南赋税和赈灾银之罪的证据,其他的诸如和甄家把持盐税和最重要的谋反证据仍未找到,这些东西送到皇帝跟前,也判不了多严重的罪名,要将他彻底拉下来马来,就要找到最致命一击的证据。
  赵弘有谋反之心,元康帝岂有不知,但他不想落个残忍诛杀侄儿的骂名,要收拾他,也要名正言顺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林海决定将计就计,让雁声传递出她已经给林海下药成功的消息,同时派人暗中盯着传递消息之人,顺藤摸瓜找到上家。雁声和其他安插到林家的暗桩不同,她是由赵弘直接指挥控制的,跟她传递消息之人,必定和赵弘有直接的联系,残害朝廷命官,这一条也是重罪。
  现在天气渐渐热起来了,黛玉已满了百天,五官渐渐长开,婴儿肌肤娇嫩吹弹可破,一双明亮的眼睛熠熠生辉,玲珑小巧的鼻子还有些软,旁人逗弄她就爱笑,眉眼弯弯越发显得灵动可爱,菁玉看到这样的笑容心都快萌化了,其实原着小说里黛玉也是很爱笑的,谁说黛玉只会伤春悲秋只爱哭,其实她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要多的多啊!
  明玉俯身看着摇篮里的小妹妹,笑道:“父亲说的果然没错,二妹比刚生下来的时候漂亮多了,真不知道小孩子是怎么长的,好像一天一个样儿。”
  菁玉莞尔道:“咱们也是从这么小一点长大的,要是一生下来就大了,那不就成哪吒了。”
  “还好咱们不是哪吒,戏文里说殷夫人怀哪吒怀了三年,要是母亲三年都挺着大肚子,还不知怎么辛苦呢。”明玉仰头望向在一旁给黛玉做小衣裳的贾敏,关切而认真地道:“母亲以后可别生了吧。”贾敏生黛玉时疼成那样,明玉当时着实给吓坏了。
  菁玉听明玉说这话不禁觉得很是意外,在这个讲究多子多福兄弟姐妹多了家族繁荣昌盛的世道,明玉竟然知道心疼母亲生孩子吃苦受罪,林海贾敏还是很会教孩子的,只不过原着小说里林如海还有一个儿子的,原着里没明着写是贾敏所生还是其他妾室所生,这一回林如海没有纳妾,不知这一项剧情落在贾敏身上,还是被蝴蝶掉了呢?
  贾敏慈爱地笑道:“我倒是还想再生个儿子,你好有个兄弟帮衬,不然这一大家子家业,将来一个人也太辛苦了些。”
  家业是儿子的,女儿一副嫁妆就打发了,菁玉暗自腹诽,把女儿赶出原生家庭果然由来已久,女儿再得宠,家业也跟女儿没半铜钱关系,除非是独生女,可父母双亡的独生女如何守得住家业?有虎视眈眈的亲戚,有狼心狗肺的长辈,刘岚如此,原着中的黛玉也如此,相比之下,得一副嫁妆风光出嫁竟然还算是好的了。
  今年二月十一,应天知府林海在孙同知之母的寿宴之上非礼其家婢女,遂带回家中,其身怀六甲的妻子贾氏当晚早产,于次日清晨诞下一女,这两件事发生地如此微妙,在金陵夫人圈里迅速传开。自林家来到金陵,谁人不羡慕贾敏夫妻恩爱子女双全,亦不乏有不少人嫉妒,发生了这件事,旁人对她既同情又有几分看笑话的意味。
  没想到林二姑娘满月宴时她们见到贾敏,她仍是一如以往,竟看不出半分拈酸不悦之意,对在跟前伺候的雁声态度不冷不热,亦不十分苛待,旁人有心宽慰也无从开口,只感叹了一番,贾敏还是有身份,又给林家生了一子两女,论出身论子嗣,岂是一个婢妾能比的?
  此事传到甄府,甄应嘉端着茶杯打着哈欠,“以为林如海有多刀枪不入,原来也不过尔尔。”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七月底,菁玉的试验田迎来了这几年来的第一次小成功,产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两倍,菁玉准备把这些稻谷留着做种子,明年开春了在庄子上找家佃户实验种植,如果产量能保持这个水平,就可以在江南一带推广了。
  在贾珠乡试之前,贾琏回到金陵,数月不见,曾经身上那股风流潇洒的浊世佳公子气质消褪了不少,肤色变黑了,眼神中的意气风发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内敛沉稳的坚毅之色,身子也比以往看着更强壮了一些,还给林海贾敏表弟表妹和贾珠都带了礼物,或书籍或小玩意或土仪,件件精致,可见都是用心挑选过的。
  贾敏见贾琏变化如此之大,既心疼又欣慰,倒是贾珠见了不禁十分羡慕,但这次秋闱之后,他就得北上回京,父母哪里允许他出门远行。
  秋闱考试一共三场,每场三天,需得考试前一天入场,八月十七考完方能出来,因此秋闱考的不仅是考生的学问,还有考生的身体素质,贾珠在金陵待了将近半年,身体素质有所提高,饶是如此,十天考试下来,刚一出考场,脚步虚浮的贾珠就差点晕了过去。
  回到林府卧床休息了三天,贾珠才缓过神来,心中对林海更加感激,如果没有这几个月林海督促他练习拳脚功夫,恐怕第三天他就得被抬出来,连秋闱都熬不过去,遑论次年的春闱?
  几天后放榜,贾珠榜上题名,考了第二十八名,林府上下喜气洋洋,庆贺贾珠考上举人,到了九月初,贾珠和贾琏才整理行装返回京城。
  不久之后,京城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义忠亲王结党营私,贪墨赈灾款和江南财赋,插手侵吞盐税,暗中勾结东北金国走私军械,种种证据被送到了太和殿,元康帝在早朝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宣布了赵弘的罪证,在如山的铁证面前,赵弘一党彻底一败涂地。
  九月初,元康帝下旨缉拿赵弘,查抄了义忠王府,将赵弘削爵查办,圈禁于昌平,其余涉案大臣交由大理寺统一审理。
  随着赵弘的定罪,元康帝排除异己的大清洗终于宣告成功。
  十月中旬,元康帝一旨调令下达金陵,升林海为两淮巡盐御史,同时加封为兰台寺大夫,即日起去往扬州上任。                        
作者有话要说:  赵弘落马的过程下一章再写吧。
原本想改贾珠的年龄,后来查了查原着,没有明确说明贾兰是遗腹子,所以就不改了。贾珠20岁身亡,贾兰比黛玉小一岁,现在这么安排的话应该也没问题。

☆、第三世(十五)

  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定义忠亲王罪行最重要的证据竟是府里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揭发出来的,她找到了一张地图,藏着赵弘从金国购买的军械,还有伪造的圣旨和龙袍。八月初庄子瑜带着雁声的信物秘密返京,联系到了义忠王府里的青琼,青琼把地图交给他,转手送到元康帝手里,元康迪布下天罗地网,在藏匿军械的地方抓了赵弘一个正着,终于判了他一个谋逆大罪。
  庄子瑜官复原职,在林家去往扬州之时,雁声独自一人北上京城,与青琼会和,之后悄然不知所踪。
  甄应嘉却是十分狡猾,早先得了风声,把和赵弘来往的痕迹抹了个一干二净,又还了亏欠国库的三十万两银子,元康帝查无实据,得了银子,只斥责了甄应嘉一番,暂时放过了他。
  菁玉听闻此事,想起原着中甄家还是风光了一段时间的,距离落败还有十多年,想来经此一事,甄应嘉很是安分守己了好些年,后来又渐渐开始放肆起来。
  盐务乃国家经济重中之重,两淮巡盐御史非当今心腹不能胜任,照例是一年一任,更是要职肥缺,大小盐商进贡的三节两寿冰炭敬之类的明路银子也是一笔不菲的进账,甄应嘉曾在元康元年担任此职,那一年虽然爆发了席卷中原江南的起义,但他在这个位置上仍进账了海量的银子。林海此去扬州连升两级,金陵府大小官员有不少人都十分羡慕于他。
  林海在家会见前来贺喜的故交同僚,贾敏则打理家中行李事物,为搬家做准备。来林家贺喜之人除了林海的上下级同僚之外,薛缙亦登门送礼贺喜。
  贾敏听说后不觉有些诧异,林家和薛家素无往来,仅有的一点点关系是薛家当家主母和贾敏娘家二嫂是姊妹,薛林两家这拐了九曲十八弯的关系根本称不上亲戚,而且薛家自视甚高,和甄应嘉关系密切,贾敏亦知道一点甄应嘉和义忠亲王的瓜葛,想必薛家也是义忠亲王那边的人,平时甄应嘉对林海就暗中使了不少手段,因此贾敏对薛家的态度也是很冷淡的,没想到薛缙现在竟然登门道贺,唯一的原因大概是林海此去扬州连升两级,主管盐务,薛家也有食盐方面的生意,是想先过来打点一番,生怕将来林海以职务之便给他们薛家的生意使绊子么?
  不管是怕林海为难薛家还是想让林海多照拂一下薛家的盐商生意,薛缙此种行径都让贾敏所不齿,果然商人重利趋炎附势,还好很快就要走了,这等势利之人还是眼不见为净的好。
  自从今年上元节遇到香菱之后,菁玉一直把她留在了自己身边,期间她纠结过很久,到底要不要去找甄士隐夫妻,甄家现在的家庭情况,对香菱的成长不算有利,但每每看到林海贾敏对明玉菁玉黛玉疼爱有加的场景,香菱总会偷偷地抹眼泪。菁玉终于下定决心,还是去找甄士隐夫妇吧,林家的生活再好,终究不是香菱自己的家。
  如今甄士隐夫妻在大如州,菁玉虽然知道,却怎能直接说出来,便想了其他的法子,从香菱的口音入手,她已经在金陵待了一年,说话口音也带了点金陵话的味道,但还是能听出一点姑苏口音的影子,便对林海道:“父亲,我听着香菱说话带了点姑苏口音,很有可能是姑苏人呢,不如派人去姑苏打听打听,谁家丢了孩子,眉心有一颗胭脂痣,这个特点很明显的,应该能打听得到。”
  林海便命人去姑苏打探此事,贾琏考中秀才离开金陵三个月后,去姑苏的人才回来回禀情况,菁玉在屏风后听得清楚,此人所言果然和原着之中所写一模一样,只有甄士隐家有一个眉心一点胭脂痣的姑娘英莲,去年上元夜走失被拐子偷走。
  甄家在姑苏阊门称得上望族,这事在阊门也算得上大事了,而葫芦庙失火更是去年的大新闻,整个姑苏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不过那场大火几乎将整条街都焚毁了,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去了别处安身,其他百姓和甄家不熟,亦不知他们的行踪,只依稀听人说他们夫妻去了庄子安神度日,只是那处庄子早已卖给了别人,佃户也换了许多人,林家仆人来此打听,除了庄子的主人在买地时和甄士隐接触过,其他人都不知甄士隐是谁,而新主人也不知甄士隐卖了庄子之后去了哪里。
  线索就此断了,林海想了想道:“再去打听打听,甄家可有什么亲戚朋友。”安慰菁玉让她别失望,已有了英莲身世的线索,以后再派人寻访甄士隐夫妻便是,只要他们还活着,总能找到他们让英莲一家团聚。
  菁玉不喜欢香菱原本的名字,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若是原着那样的命运轨迹,当真是可怜可悲可气可叹,但现在英莲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将来不必遇到薛蟠冯渊,自然也不会被夏金桂折磨而死,为何应怜?何必应怜?
  及至十月,林海和新任应天知府交接完毕,举家登船顺长江东行,四天后抵达扬州。搬进官邸之后,林海去了衙门办理交接和账目清查等事,贾敏在家安排安顿事宜。
  贾敏先没想着在扬州买房置地,先把家中下人清理调查了一遍,经过上次的事情,她对家中仆人是慎重又慎重,虽说义忠亲王落马了,但林海的政敌还有不少,尤其如今当了巡盐御史,这个位子表面风光内里却如履薄冰,盐商和其他官员既要讨好他又等着揪他的错处,外面的事情她帮不上忙,就打理好家宅让林海无后顾之忧。
  闲暇时分,贾敏不禁想起五年前在娘家的时候,菁玉曾经对她说过自己做的一个梦,梦里仙人言说林海会当巡盐御史,她还会再得子女,今年黛玉出生,林海来扬州赴任,竟然都一一应验,莫非菁玉竟有仙缘?后来贾敏再问菁玉还有没有梦到仙女之时,菁玉却是一脸茫然,贾敏自嘲地笑了一声,彼时菁玉只有三岁,现在估计都把这事给忘了吧,仙人托梦指点可遇而不可求,自己还是太贪心了啊。
  明玉已满八岁,自择了外院居住,菁玉选了一处阳光最好的院子,把朝向最好的房间留出来给黛玉,她们姐妹将来是要住在一起的,她那么心疼妹妹,就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她。
  可能因为林海和贾敏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好,黛玉虽然早产,身体底子却还不错,到现在有八个多月了,只生过两次病,一次有点着凉,菁玉用小儿推拿的手法就给她治好了。还有一次黛玉拉肚子,大夫开了药方之后菁玉看了一遍,去掉了几味药性较猛的药材又添加了几味药性温和药效更好之药,那大夫看罢连连惊叹,还以为林大姑娘有一位极高明的先生,在得知她只是自学医书之后,更加惊奇赞赏,自学已有如此功底,若有名师指导,当成一代名医,只不过林家这等身份,林家大姑娘自是不必去当女医了。
  贾敏见了十分吃惊,原以为菁玉看医书不过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她竟然还真自学了几分本事,不由恍惚了一瞬,想起了一位故人,如果葭雪还活着,她应该会很乐意教菁玉学医的吧。
  在扬州安顿下来不到一个月,贾敏找到了一位精通顾绣的绣娘,请进府里教菁玉刺绣,菁玉本有苏绣的底子,更有命轮加持,展现了不俗的刺绣功底,那绣娘一见之下异常欢喜,且见菁玉不是一时兴起随便玩玩,就答应了教菁玉学习顾绣,在林府住了下来。
  菁玉在扬州的日子和在金陵并无多大差别,无非是带着黛玉跟着贾敏去各家游玩交际,除了扬州地界上大小官员的夫人太太,也有一些盐商的太太们请客游玩听戏,菁玉在这种场合认识了不少官家小姐富家千金,十个却有八个都裹了小脚,尤其是各大盐商家的姑娘们,无论嫡庶一律都是三寸金莲,走路颤颤巍巍弱柳扶风,有几个七八岁的姑娘还得奶妈抱着。
  那些姑娘们初见菁玉之时,除了惊讶她有一副遗传了父母的好相貌,最震惊的莫过于她那一双天足。
  缠足在金陵扬州姑苏杭州一带早已风行多年,很多女孩子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缠上了裹脚布,到了菁玉这个年纪大都已经成型,但她居然没有缠足,一双大脚走路飞快,半点没有娉娉婷婷弱柳扶风的姿态,菁玉在这些姑娘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惊讶、嘲笑、鄙夷和羡慕等复杂各异的神情。
  若非她父亲林海在扬州官位颇高,她早就被人排挤了吧。
  虽然明着没有笑话她,但姑娘们谈论琴棋书画针黹女红,许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冷着菁玉,估计背地里也没少笑话过她,却有两个姑娘待菁玉很是亲和,言谈之间很少涉及其他人常说的话题,一个是江苏巡抚崔纬的小女儿崔容,另外一个是扬州知府李迅的次女李若,两人同庚,今年十岁,崔容看到菁玉之时,静若古井的双眸里泛起圈圈涟漪,冲她幽幽寞然一笑,轻声说道:“林姑娘可真好啊。”
  崔容坐在凉亭石凳之上,裙摆下微露一点金莲,向后一缩,遮了个严严实实。
  那些小小巧巧的绣鞋,绣上了栩栩如生的花儿蝴蝶,走路之时,连蝴蝶都仿佛要飞起来似的,可这些落在眼睛里,却无端端令人眼睛痛得快要哭出来。
  菁玉小时候是见过村里的小脚老太太的,那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论辈分她得唤老人一声太奶奶,很多年后,她已经记不清老人的长相,却唯独对那双扭曲的小脚刻骨铭心,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忘记呢,那曾是她小时候见过的最可怕的东西。
  前两世菁玉生活在平民阶层,女人都是要下地干活的,裹了小脚还怎么干活做事,自是不必裹脚,这一世她出生在统治阶层,在金陵扬州见到了多少小脚姑娘,哪怕裹脚的过程有多么惨烈痛苦,自己双脚折断得有多么扭曲可怖,她们小小的脑袋瓜子里被灌输的却是裹脚是为了她们好,小脚是女德出众的代表这种思想,这样,她们就会觉得裹脚过程中承受的痛苦和留下的畸形都是应该而必须的。
  和这些姑娘熟悉了,菁玉零七碎八地听到一些八卦,据说李若六岁时开始裹脚,她当时还不乐意,白天李太太按住她裹了脚,到了晚上她就自己拆了,后来李迅大怒,动用了家法,打得李若几乎去了半条命,身子痊愈之后,这脚,终究还是裹起来了。
  那个时候菁玉才明白过来,为何崔容和李若待她与旁人不同,她们内心深处,大约还是存着一点无望的坚持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投雷的小天使
金宁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11 07:12:01
这章修改了一下,加了一点剧情,我对缠足这种事深恶痛绝,几年前看到新闻居然有女德班给女童缠足,我的老天爷啊!这是故意伤害!开倒车了简直。女德班这种封建糟粕真是够了。

☆、第三世(十六)

  快到年底的时候,贾家和卫家的年礼都送到了扬州,早在去年得知贾敏怀孕之时,林潆在年礼里就送了个木制的婴儿手推车,做得十分精致灵活,横板放下可躺,推起来可背靠。今年卫家的年礼里还有一个三轮小车,和菁玉见过的儿童玩具别无二致,只不过要等到黛玉两三岁的时候才能玩了。
  贾敏看了那个小车不由乐了,笑道:“慧姐儿才多大,妹妹就给她做了这些玩意,竟不知她哪来这些稀奇古怪的心思,做出来的小东西还挺有意思。”
  林海笑道:“她自小就喜欢摆弄这些玩意,我书房里的书,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一概不看,那套《天工开物》却几乎快被她翻烂了。可巧妹夫也喜欢这些,他们在一起能做出什么东西来,还真不好说。”
  随着贾家的年礼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报丧的信,贾敏拆开看后脸色就白了几分,眼圈儿一红道:“表弟和表弟妹都没了。”
  林海接过信一看大吃了一惊,保龄侯世子史鼏一直在军中历练,今年随军去甘肃平乱,竟战死沙场,噩耗传到保龄侯府,史鼏之妻受了打击一病不起,已于今年十月底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不到半岁的女儿,乳名湘云,现由史鼐夫妻接到身边抚养照顾。
  “史表弟英年早逝,着实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林海搂住妻子的肩膀,沉沉地叹了口气。
  史鼏比贾敏小五岁,今年还不到三十,未至而立之年却英年早逝,留下孤女一人在世,贾敏看着在床上爬玩的黛玉,只比湘云大了几个月,世事无常,这种事若发生在自己家,三个子女该怎么办,她越想越心慌,胸口不禁一痛,忽然间天旋地转,靠在林海怀里再无知觉。
  不知昏迷了多久,贾敏悠悠转醒,已经入夜了,看到的是烛光下林海熟悉的脸庞,关切的眼神中洋溢着高兴之色,握紧贾敏的手道:“可算是醒了,大夫说你已经有了快两个月的身孕,怎地自己有了身子都不知道?”
  之前接到丧报,贾敏心情沉重,此刻听到自己有孕,心头阴郁登时一扫而空,说道:“这个月不曾换洗,我只道是换了地方水土的缘故,谁承想竟是有了。”当年她为了子嗣之事苦恼忧心,原本有了明玉菁玉和黛玉已经知足,没想到今年三十多岁还能再度怀孕,只盼着是个儿子便好,将来和明玉一起撑起林家家业,菁玉和黛玉姐妹俩也有兄弟扶持。
  林海欢喜之余想起大夫的话,心疼地道:“不过大夫说了,你上次生产的时候伤了元气,到现在还没补回来,这一胎千万马虎不得,少费心劳神,以静养为主,这些日子你就在家里好好休息,等过上几个月天气暖和了再出门走动。”
  贾敏微笑点头:“我省的,一定好好保养,平安生下这个孩子。”她怀着黛玉的时候就是菁玉管家理事,将家宅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很是放心,只一心安胎便是。
  年后,林海派人去打听甄家情况的仆人回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个头发花白形容憔悴的中年妇人,在书房外等候,那仆人说此妇人正是甄士隐之妻封氏,早先卖了庄子去了大如州娘家,去年甄士隐跟一个跛足道人走了,从此不知所踪,托了多少人都寻不到他的踪迹,只找到甄太太封氏,说起香菱的样貌年龄,丝毫不差,就将她带来扬州了。
  林海听罢,派人领封氏去见贾敏,另派一人去通知菁玉,让她带着香菱去贾敏的院子,看看来人是不是香菱的生母。
  封氏忐忑不安地跟着人走进贾敏的房间,目光首先落到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脸上,眉心一点胭脂痣,相貌和两年前依然相似,赫然便是自己丢失了两年的女儿,忍不住疾步上前一把搂住那女孩,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苦命的儿啊!”
  香菱被拐卖的时候还不满四岁,过了两年,记忆有点模糊不清,更何况这两年来甄家遭逢接二连三的打击变故,封氏心力交瘁憔悴不堪,头发都白了大半,才四十多岁,看起来却像有六十,香菱哪里认她,吓得小脸通红,用力挣扎脱封氏的怀抱,躲在了菁玉背后。
  封氏心头一酸,两年不见,曾经亲密无间的女儿待她竟这样生分,落入拐子手里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若没有林家搭救,现在女儿还不知在哪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连忙对贾敏下跪行礼,流泪感激道:“我原以为这辈子都寻不着女儿了,还好上天可怜,让英莲遇到了林老爷,多谢太太收留照拂英莲,我们母女能重逢,都是托了林老爷和林太太的福,大恩大德,真是无以为报了。”
  贾敏拿帕子拭了眼泪,说道:“快起来,坐吧。去年老爷抓到了一伙拐子,解救了许多孩子,那时候英莲说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家在何处,菁玉就把她留下了,打听了好些日子才打探到你们的住处,这些年你们都受苦了。”
  “多谢太太垂怜,世事无常,天灾人祸,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过去两年的事情哪一件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封氏已经承受得住了,如今心中唯一牵挂只有女儿,“好在英莲现在找着了,老天保佑终让我们母女重逢。”却见英莲仍旧躲在菁玉身后不肯出来,可见她平时就和菁玉十分亲近,在林家一年过得十分安稳,封氏心里既欣慰又难过。
  贾敏见封氏一直看着英莲泫然欲泣,叹道:“一别两年,也难怪孩子生分,不过几天就熟了,毕竟是你的骨血,母女情分是断不了的。大如州离扬州山高路远的,你且先在府里住下,和英莲多相处几天。之后看你们是想回大如州还是在扬州落脚,有什么需要只管说。”
  封氏心里感激不已,含泪道:“多谢太太,其实我能见到英莲已是别无所求,哪敢奢望其他,是我的英莲命好,遇到了林老爷和太太,才少受了这么多苦,还这么帮着我们。”
  这一年来,贾敏对英莲亦很是怜惜喜欢,含笑道:“英莲这孩子很好,家里人都很喜欢她,如今你们母女重逢,都是苦尽甘来了。之前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香菱,如今既找回了母亲,就改回原来的名字吧。”
  菁玉不喜欢英莲这个名字,不过转念一想,名字不过就是个代号,既然香菱的命运已然发生了转折,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了,遂命丫鬟给封氏安排住处,封氏一心扑在女儿身上,英莲天生有一股呆气,刚才被封氏突然抱住给吓到了,之后封氏待她亲密和蔼,小孩子心性就是谁待她好她也待谁亲,不过几天就跟封氏亲昵起来。
  大如州距离扬州太远,封氏在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父母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要不是卖针线还能赚点钱,早不知怎么打发了她,如今有林家庇佑,在扬州安身立命也是一条出路,总比回大如州的好,她年岁渐渐大了,将来英莲长大,万一封肃要将英莲怎么处置,她哪里护得住女儿,两相权衡,还是留在扬州的好。
  贾敏给了封氏五十两银子,菁玉亦给了二十两银子,明玉这一年来待英莲亦如妹妹一般,听说此事高兴不已,把自己往年得的压岁钱银锞子整理出来,也拿了二十两给封氏,让她好生照顾英莲。
  封氏在扬州租了一处房舍,带了英莲和旧年的两个丫鬟居住,仍以寄卖针线活和制作绒花首饰度日,菁玉知道后皱眉道:“这怎么能行,甄太太年岁大了眼神不济,针线活还能做几年,这可不是个长久的法子。”忽然想起自家在扬州有一家专卖首饰的铺子,以金银玉石首饰为主,也有绒花绢花一类的首饰,她灵机一动,想出来一个赚钱的门路。
  京城流行绢花,已传到扬州,不过京城的绢花都以花朵摆件为主,着重逼真好看,用在首饰上也有,却没什么新意。菁玉记得绢花细工花簪在日本很受欢迎,样式精美,也比现在时兴的绢花容易做,她觉得可以让封氏试着做花簪,比做针线要省力气许多,而且市场也大,扬州本来就是苏绣顾绣的天下,市场饱和,她们的做出来也很难卖到什么好价钱。
  虽然命轮里没有制作花簪的教程,但菁玉跟着贾敏学习了许多年的书画,画点花簪花样子还是很容易的,扬州也有制作绢花的匠人,只需找到绢花匠人和制作首饰的匠人,把图纸给他们研究,等做出样品再教给别人。如果花簪销路好,自家丫鬟也能做着卖点钱,还是个赚外快的法子,何乐而不为?
  贾敏要安胎,管家大事都落在了菁玉的肩上,她又开始忙碌起来,既要管家,还要想着怎么帮封氏赚钱,另一方面还记着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大事,开了春就命人把种子交给庄子上一家勤快本分的佃户,特地说了需得他们用心照料,若干得好,今年的租子就不必交了。
  那家佃户受宠若惊,交了租子之后只能勉强果腹,如今有这样的好事,为了那一年免租的好处,哪敢不用心种植照料。
  这些事情安排妥当,不日便是二月十二花朝节。
  一大早菁玉就亲自给黛玉穿衣裳,她早先挤出时间给黛玉做了两身衣裳,昨天晚上才完工,黛玉才刚刚摇摇晃晃地学会走路,菁玉怕她踩着裙摆摔跤就没给她做裙子,大红色绣白梅丝缎小袄,水绿色桑波暗花缎万字福小裤,软软的头发梳得整齐,红绿撞色是经典配色,越发衬得黛玉灵动可爱,活脱脱一个从画上走出来的小嫩团子,菁玉爱不释手,抱起黛玉吧唧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我的妹啊,姐姐要被你萌化了!”
  黛玉咯咯一笑,也在菁玉脸上亲了一下,唤了一声:“姐姐。”黛玉说话也比明玉早一些,才满周岁,爹爹妈妈哥哥姐姐都叫得很顺了,偶尔听菁玉背诗,还能跟着念几句简单的诗句,菁玉听了直咂舌,知道黛玉是大才女,可这也太才了吧,不到一岁就能背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