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琏-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贾琏已经乘乱换了一套军装,混在回援的队伍中,骑马追赶,渐渐的,两匹马脱离了大部队,成了回援不部队最尖端。
杨久志几次回头嘉奖贾琏:“好小子,很少有人能跟上我的速度,你叫什么,我要重用你。”
贾琏之事嘿嘿的傻笑,并不搭话,之事飞快的追赶杨久志,因为他身上既无弓箭,又无刀枪,杨久志并未看出他的敌意。也没警觉。就在两座骑距离一丈之时,变故陡生,贾琏忽然飞身而起,刷的一下落在杨久志的身后,杨久志不及反应,贾琏已经出手如电,瞬间拍中了杨久志的风池穴。杨久志顿时整个人不能动弹了。
贾琏抱着杨久志迅速回马,并高声喝令:“平安洲的官军听了,你们的指挥使已经被我擒获,你们不要妄动,否则,我即刻灭杀他。”
杨久志的卫队顿时傻愣了。看着被贾琏拎在手里杨久志不能置信。
他们想要冲上前来,贾琏迅速用匕首堵抵住了杨久志的脖子:“不要妄动,不要妄动,否则,我怕我的手会发抖。”
这时候,闽都尉也赶到了。他也没想到杨久志会马失前蹄被擒拿。
他们害怕贾琏被逼急了要伤害杨久志的性命,不敢攻击贾琏,只得远远围住贾琏。
贾琏虽然轻功了的,可是,如今被人围困,想要带着杨久志突围,也不容易。
他只得高声向王子腾熙郡王示警:“王爷,我是贾琏,我已经擒拿住了杨久志,王爷快快登高宣读檄文。”
熙郡王闻言大喜,忙着登高一声猛喝:“平安洲的官兵听了,杨久志横征暴敛,倒行逆施,私通忠义郡王忠顺王两个反贼,意图谋朝篡位,现已被擒拿,你们是朝廷的官兵,难为了愿意为了杨久志个人的野心断送一家老小的性命吗?”
指挥使的两位都尉闻言都是神情纠结,是啊,杨久志是对他们不错,大家也歃血盟誓要干出一番大业,他们以为边疆战事爆发,他们可以上前线杀敌立功,封妻荫子,谁知道杨久志是要谋反呢?
闽都尉见识了贾琏的神技,这时已经萌生退意,他高声喊道:“熙郡王吗?我是平安洲卫所都尉闽铮,我们并没有谋反之意,只是因为有人偷乘,以为是倭寇越境偷袭,故而才赶来救援城门,既然熙郡王说是朝廷钦差,请您拿出证据,我等也好辨明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熙郡王闻言,随把自己的皇子印信,还有乾元帝任命他为平安洲特使的圣旨,一起让人送给了闽铮观瞧。
闽铮看过,顿时明白,他们上了杨久志的当了。什么倭寇偷城,明明就是朝廷钦差驾临平安洲。
闽铮言道:“属下拜见熙郡王,只是,我等乃是杨久志部下,他所作所为,我们不甚了解,如今明白,愿意与他华清界限,不知道熙郡王将要如何处置平安洲的官军?”
熙郡王回答的极其爽快:“只要你们迷途知返,即刻放下武器,不再与我勤王之师为敌,本王承若,直诛灭首贼,从犯之人,只要此刻放下武器,真心悔过,我将既往不咎,其他官兵,只要查验清楚你们与反贼无关,则让你们继续驻防平安洲。”
熙郡王说着折断了一根羽箭:“若违誓言,犹如此箭。”
第141章141捉虫
闽都尉并不知道谋反之事,自然不愿意为了杨久志陪葬。闻听熙郡王之言很有诚意,马上放下了手里的武器。
却是另外一个都尉姓杨,名杨久云,他是杨久志的本族堂弟。
谋反诛九族,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是难逃一死,眼见闽都尉投诚,平安洲的基业将毁于一旦。
他拔出宝剑刺向闽铮:“忘恩负义的狗贼,竟然卖主求荣。”
闽铮在平安洲很有影响力,他的倒戈,无论对于收服平安洲官兵,还是安抚灾民,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贾琏只有一个信念,闽铮不能死。
贾琏心道人到。但见他拔身而起飞腿踢向宝剑,宝剑刺偏,擦着闽铮的肩膀而过,因为铠甲的缘故,闽铮只是受了轻伤。
闽铮恼恨之下反手一剑,直接将杨久云抹喉,刺死了杨久云。
然后,闽铮飞身上马,立身马背,他高举宝剑,大声言道:“平安洲卫所的兄弟们,我们当兵是为了什么?大,则为了保家卫国,小,则为了封妻荫子,你能说是不是?”
“是!”
“好!既然如此,如今,杨久志为了谋求个人的飞份荣宠,私通反贼,与朝廷为敌,你们愿意跟着逆贼谋反,连累父母妻儿被满门抄斩吗?”
出来当兵是为了某前程,哪个愿意满门抄斩?
兵卒们顿时大喊:“不愿意!”
闽铮双手一按,待兵卒们安静下来,这才言道:“好,现在听我号令,放下武器,接受钦差审查,相信我,只要你没有跟杨久志沆瀣一气,私通反贼,熙郡王说了,必定还我们清白,依然还怕让你们镇守平安州,你们愿意不愿意?”
“愿意!”
熙郡王与王子腾对于闽铮的积极配合十分高兴。两人一商量,决定让闽铮时管理平安行州。
这样一来可以安抚平安州官兵之心,二来,也便于安抚街上的灾民。
那些灾民已经落入困顿,一个不好,激发民变,后果将无法收拾。
收编平安州残部,以及安抚灾民的事情有熙郡王与王子腾张罗。
贾琏最关心的事情是平安州与京都各家来往的信件,贾琏想要搞掉顾家,曾经给王子腾写信,结果,王子腾不及安排,就发现杨久志豢养灾民的事情,如此被耽搁了。
如今,贾琏活捉杨久志。这可是大功一件。
虽然还没捉住忠顺王,但是,就他目前救援王子腾与熙郡王,活捉忠义郡王,杨久志,这是三大功勋,已经足够他的爵位再往上翻三次了。
这一次,乾元帝只是赏还荣国府原有的爵位只怕不够安抚贾琏了。
说不得乾元帝也要把他轻车都尉的爵位也要升一升了。
按照异姓封爵制服,贾琏活捉杨久志属于乱军中取上将首级,贾琏活捉,比取敌首级的的功勋更大,足够封侯了。
熙郡王而今对于贾琏那是既感激又佩服,对于贾琏乐于差抄杨久志书斋的事情,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并叮嘱贾琏:“把那些一边拿着朝廷俸禄,一边跟反贼眉来眼去之人,都给我找出来,登记造册,我要奏报陛下,凭他是谁,一律从重从严处罚。”
贾琏心中不由替史家担忧。
却说贾琏查抄杨久志书斋的来往书信,顿时吓了一跳。
杨久志竟跟京都大部分勋贵都有往来,倒不是说他们附逆,他们都参加了瓜分平安州的民脂民膏。
贾琏一一抄录,顿时乐乐了,不用贾琏特意翻找,淑妃母子都是杨久志孝敬的对象。
原来,杨久志官封平安州指挥使,不是托了吴贵妃的福,却是淑妃娘娘帮了大忙。
贾琏顿时乐不可支,这是什么缘分啊!
吴家,徐家,顾家。乾元帝的三个重量级别的老婆都跟平安州的暴民有关。
不要脸的乾元帝,前世拿贾府顶岗,但看你这一回如何了消这笔乱账。
贾琏接下来的抄写工作欢快极乐了。
不由自主又哼起秋胡戏妻来。
王子腾正好前来巡视,闻听贾琏唱小曲,他也乐了:“你这到想你爹了,有什么喜事不成?”
贾琏嘴巴笑歪了,把有关徐吴顾三家的书信递给王子腾:“当真好笑,乾元帝四处抓反贼,孰料,反贼都跑他床上去了。你说可乐不!”
王子腾睨着眼:“幸灾乐祸?趁早收起这副嘴脸,喜怒不露于行懂不懂?你这个性子啊,慢慢学吧!”
贾琏当然知道喜怒不形于色,但是,看见乾元帝倒霉,他就是忍不住想笑。
王子腾仔细的看了一遍受贿名单,最后交还给贾琏,言道:“你只管将材料整理好交给熙郡王,其余一概别管,有些人不是你能动,否则,你这回的功劳都白瞎了。”
贾琏眼神顿时犀利起来:“岳父说的是顾家吗?”
王子腾摆手:“你听我的,这里的事情你别再管了。你迅速回海疆,杜若馨他们爷孙两个找你了,我已经安排他们在附近住下了。这是太后交代的事情,你替太后办事,陛下也没话说,明白吗?”
贾琏闻言愣了愣,顿时眼眸一亮:“让太后收拾顾家?”
王子腾一瞪眼:“那是太后的事情,与你什么相干?”
贾琏瞬间明了。
这就是所谓的隔山打牛!他冲着王子腾长身作揖:“多谢岳父大人!”
王子腾见贾琏一点通,很是满意,点头道:“慢慢学吧,官场也是大学问啊,不比你考科举容易!”
贾琏心悦诚服:“岳父愿意教我,是小婿莫大的荣幸!”
王子腾点头:“只要你不嫌我多事就好”
贾琏不知道熙郡王会如何处理顾家的事情,但是,贾琏可以肯定,太后娘娘绝对不会姑息顾家。
且太后娘娘想要收拾顾家,乾元帝想要迁怒谁也不容易。
贾琏比王子腾教导的更彻底,他将自己整理的名单干脆毁了,只是将有关材料转交给了熙郡王。
王子腾闻讯呆愣片刻,说了句:“后生可畏!”
这却是王子腾不了解贾琏,贾琏在别的事情上头十分精明,只不过他潜意识对乾元帝执念太深,故而,只要一遇见乾元帝的事情,他就会不冷静,就容易冲动,喜形于色。
却说贾琏一旦想开了,便再不执着。
翌日,贾琏带着平子营离开平安州去了海疆永定军的驻地。
将平子营安排在营地住下之后,贾琏找到了杜家的临时住宅。
杜老爷子的形象出乎贾琏的意外,并非是个生活落魄或是被仇恨蒙蔽心智而尖刻的老人,反而浑身上下透出一种宁静与淡泊。
贾琏唆使他进京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一个无所需求之人,你要如何引诱他为你所用?
像米氏,她淡泊,但是,她要为儿子打算,故而,她最终被贾琏说服,敲了登闻鼓。
杜老爷子呢?
可是,他若是真的一无所求,为何又来寻找自己?
贾琏顿时笑了。
他沉静下来,端起杜若馨斟上的热茶,慢慢的品起来。
杜老爷子原本摆出淡然姿态,不过是想看清贾琏是个什么人之后,再决定合作与否。结果,贾琏竟与他標上了。
杜老爷子顿时笑了:“江山代有才人出,老朽真是落伍了。方才不过是咋然见面,不知从何说起,故而冷落贵人,还请贵人见谅!”
贾琏闻言也不矫情,言道:“初次见面,老人家有所保留也是应当,不必客气!”
话说开了,杜老爷子便单刀直入:“敢问这位……”
杜老爷子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称呼贾琏才好。
杜老爷子惯常与人交往,多是人家求他治病,神医,老神仙的叫他,他因为常年喜欢参禅,故而,经常叫人家小友,小施主。
如今,贾琏明显是个官身,而且带着目的而来。杜老爷子一时间便不知道如何与贾琏论交情了。
杜老爷子虽然继承了家族遗恨,说实话,随着物是人非,环境的变迁,杜老爷子心中的怨恨已经没有他父亲那般炽烈。
且顾家越来越发达,杜家却因为顾家的刻意打压,差点灭门。
杜家更在几十年前就没有了跟顾家争斗的资格。
杜老爷子的父亲,为了替他姑姑讨公道,几乎当尽家财。
只可惜,顾家人丁兴旺,因为窃取了杜家的祖传秘方,先于杜家向皇室献出了生子秘方,因而得以恩赐七品太医的官身。
杜家与顾家从此有了天渊之别,而顾家的医术被盗,只有两家人自己知道,除了顾家人自己良心发现,杜家根本没有证据。
杜老太爷临死,已经对官司绝望,故而,他临死留下遗言,让儿子不要再以报为生存的目的,让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把杜家的医术传下去。
让儿子不要学他,为了仇恨,弄的家破人亡,医术荒废。
至于杜家祖奶奶的冤枉,以及杜家被窃取的医书,杜老太爷留下话说:我不相信老天捂无眼,如今咱们报不了仇,说明时候没到,时候一到,恶人自有天收。吩咐儿子,逃出一命,等待时机。
杜老爷子说完,贾琏有些没听明白。因问:“顾家不是时代悬壶济世吗?杜家祖奶奶有什么冤枉?杜老太爷为什么要跟顾家拼死搏命?”
杜老爷子笑了:“是了,只在说我父亲跟顾家争斗,道忘记说我们两家的恩怨了。”
贾琏颔首:“是啊,到底是什么恩怨,让杜老太爷倾家荡产也要很顾家斗个输赢?”
杜老爷子一番解释,贾琏终于明白杜家的愤懑了。
却原来,顾家祖上却是书香门第,只可惜到了顾老太爷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
顾老太爷几次科举家失利,家里无力支持他求学了上进。
顾老太爷无奈之下,直的弃学到杜家号称杜神医的药铺去做学徒。
后面的故事很简单,师傅的女儿爱上父亲的小徒弟,然后嫁给了小师弟。
结果很狗血,顾老太爷原本在老家有妻子,且这个妻子还跟贤惠。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
两家闹得不开交,最后只好让顾老太爷一人顶两门,两个老婆都是正室。
杜家小姐则成了杜老太爷三岁死去的叔叔的儿媳妇。
她成了自己亲婆婆的侄儿媳妇。
这也不算冤枉。
关键是后来杜小姐的父亲死了,顾老太爷成了杜家药铺的坐堂大夫。
这却是杜小姐的弟弟不争气,从小的门第师,医术不如半路出家姐夫。
然后,杜家的药铺莫名其妙变成了顾家药铺,这也罢了。
杜老太爷的父亲临死将杜家祖传医书,包括许多的独门秘方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结果,老爷子丧事办完,医书秘方都不见了。
当时,杜小姐因为成亲多年没有身孕,杜神医亲子自替女儿斟酌一张生子秘方。
杜小姐当真怀了孕。
孰料,神医难治自己的病,杜神医竟然一病不起,鸦鹊不闻就死了。
杜小姐与兄弟哭的天昏地暗,那想到竟然被人偷了传家宝。
杜家姐弟报了官,也没有任何下文,只得罢了。
孰料,杜小姐忽然回家给弟弟一本似是而非的医书,还有几十张秘方。
正当杜老太爷疑惑之时,杜小姐七个月的身孕竟然小产了,生下一个浑身青紫胎死腹中的儿子。
忽然一天,正在坟场给父亲守孝的杜老太爷接到了姐姐的遗书,言称自己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弟弟,不该引贼入门,害了兄弟,也害了自己。
第142章142
杜小姐并未说明她如何对不起她弟弟杜老太爷,她弟弟杜老太爷更是不明所以,但是,亲人间的血脉相连,让他感觉到他姐姐出事了。
他慌忙赶到顾家,发觉,他姐姐死了,顾家已经将他姐姐入棺封臉了。
人死了,顾家竟然不通知杜老太爷这个唯一的弟弟,就私自把人入棺封敛了。
杜老太爷因此心生怀疑,要求开棺。
顾家却以杜老太爷在守孝不敢惊动为由,拒绝开棺。
杜老太爷要求叫他姐姐的陪嫁丫头,
发觉这丫头已经成了他姐夫的小妾,且已经怀孕三月。
杜神医方才过世百日,顾老太爷
顾家人多势众,杜老太爷却只有主仆两个,根本闹不过。
那时候杜家还有偌大的家事,杜老太爷还有些人情。
杜老爷子出钱请动了县太爷,强行讲她姐姐棺木打开。
结果发觉,他姐姐竟然身穿嫁衣而死。
估计杜小姐害怕死后被人作贱,将裤腿与绣花鞋缝在一起,就连绣口也一样缝死了。
衙门仵作勘验,发觉杜小姐乃是投缳而死。
除此之外,杜小姐身上还有许多淤青,脸上也有掌痕。
这些伤痕够不致命,最后,仵作得出结论,杜小姐是挨打之后,一气之下投缳而死。
杜老太爷因此状告顾家。
一告顾家虐待他姐姐致死,再告他姐夫孝期生子。三告他姐夫私埋人命。
县太爷受理,革去了顾老太爷的秀才功名。
这一下,顾老太爷断了青云路,杜家顾家结下私仇。
县太爷本来要把杜小姐的丫头判给杜家,杜老太爷拒绝了。
他告诉那丫头:“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我姐姐死了,你却受了宠,不过,我相信天理循环,你就好生在顾家受着吧,这一切应该都是你自己求来的。不过,你自小被杜家收留,我们一起长大,我也奉劝你一句,留个心眼吧,我杜家对他顾家有恩,他们还比逼死了我姐姐,你有多大的功劳,能让顾家一辈子优待你?”
杜老爷子从此专心替他父亲守孝,顺带钻研医术。
大约又过了两个月,他姐姐的丫头木莲忽然来了,她在坟场外头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原来,木莲遭报应了,她被主母下药整掉了孩子。
木莲告诉杜老太爷,杜家的医书与秘方是她相助顾老太爷偷走了。
杜小姐发觉,为了夫妻情谊,选择悄悄她弟弟抄写一部新的医书,结果,事情到了最后,却被顾老太爷发觉,夫妻之间发生争执,顾老太爷打了杜小姐,结果,失手打掉了杜小姐的孩子。
后来,杜小姐为了拿回杜家的医书,隐忍不发,后来又发觉自己的丫头竟然被丈夫占了,怀了身孕。
至此,杜小姐对夫君绝望了。兼之,顾老太爷对她有了防备,杜小姐发觉医书秘方都拿不回来了。
杜小姐发觉自己为了一己之私,害了娘家兄弟,害了自己的孩子,顿时觉得自己活着纯属多余。便萌生了死后化厉鬼复仇的念头。
她给夫君留下遗书,诅咒顾家男盗女娼,她将生生死死纠缠顾家,直到顾家家破人亡,灰飞烟灭。
杜老爷子没想到竟然是他姐夫偷盗了自家祖传医书与秘方,还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姐姐与外甥。
他顿时大怒,再次把他姐夫告了。告他姐夫偷窃罪,并因他姐姐获悉顾老爷子偷窃,因此才被顾老爷子打掉了孩子,一气之下走了绝路。
这一次,县官大人在不公正了,他采信了股老天爷所言,医书与秘方乃是师杜神医亲自传给他,之所以没有传给杜老爷子,去因为顾老爷子是因为杜老爷子不务正业,而顾老爷子神的杜神医的真传与喜爱。
杜老爷子提出然婢女木莲作证,结果,木莲却在作证的前夜投水而死,从此,顾家与独家的官司成了无头公案。
杜老爷子不服气,不停地到州府告状,巡抚衙门,甚至钦差行辕都闯过,最后都是证据不足,不了了之。起初,还有人接杜家的案子,后来,顾家老太爷向当初的皇室奉献了生子秘方,因此获得封赐,成了太医院的太医。
皇家赏赐成了顾家的护身符,这之后,在没人敢接杜家的状子。且从此后,杜家受到各方面的打压,顾家不停地义诊赠药,施恩乡里,顾家却被各方面打压,甚至被人陷害,杜家药铺的药房吃死了人。
杜家的药房被人捣毁,家宅被人冲击,杜老太爷夫妻也被衙门逮捕。
最后,还是顾家假惺惺帮着摆平了官司,杜家也因此家三散尽进行赔偿。至于,那诬陷杜家的人家是不是顾家指使,顾老太爷当时已经山穷水尽,没有能力查证了。
杜老太爷夫妻出狱不久,他夫人也因为在监狱中遭受迫害,一病而亡。杜老太爷也灯枯油尽,他这时才进行反思,临死却终于看堪破了世情,他们杜家再不是当初受人尊敬的神医杜家,顾家已经如日中天,他们干不过人家了,再斗下去,只怕要灭门绝户了。
他交代儿子隐姓埋名,娶妻生子,以待时机。却没想到,当初一位小官人家的小姐成了当今太后,这位太后娘娘因为当年偷摘莲花偷听到了顾杜两家这一段公案。
而这位太后娘娘因为要打压顾家,决定重提当年这一段公案,还给杜家一个公道。
杜老爷子闻听竟然是当今太后娘娘要见自己,更没想这位曾经的甄家小姐竟然偷听到了当初那一段对话。
贾琏打断了杜老爷子的沉思,问道:“虽然太后娘娘愿意为你们做主,可是,你们口说无凭,也是枉然。”
杜老爷子却笑了:“我虽然没有我父亲那般对顾家的刻骨仇恨,可是,我父母因为被顾家算计才家破人亡,这个仇我不得不报,我那时候没有能力你,只得奔逃在外,因为生活困顿,曾经在庙里寄住,用身上的医术换取温饱。后来我学成医术,在庙里师傅帮助下,介绍香客给我,渐渐有了名气。人都称呼我一声小神医。我便利用神医身份回到了江南,各处云游,找到了当初死人那一家人,他们因为帮助顾家对付我家,我家失踪了,他们也没讨到好,因为贪得无厌勒索顾家,差点被顾家赶尽杀绝。恰好被我救下,就把他们安排这里的山民中生活,只要需要,他们虽是可以为我作证。”
却原来,爷子本叫杜之国,便把姓名调换,假装成逃难的在门,自称姓郭,大家期初叫他郭小神医,后来干脆叫他郭神医。为了让儿子姓杜,他恢复杜姓娶了当地山民的女儿,生下儿子杜正成,结果,杜正成是个短命鬼,只留下一个孙女儿杜若馨。
贾琏皱眉:“您老既然是神医,怎么在这云雾山自耕自种?”
杜神医道:“我是因为采药遇到危险,被我夫人一家所救,因此成亲。他们只知道我是药铺伙计,不知道我就是闻名遐迩的郭神医,我岳父岳母只有个独生女儿,我替他们养老送终。我儿媳妇也是山民,因为我儿子死的早,山民没有从一而终的思想,我也不愿意耽搁她,就准了她改嫁。”
贾琏又道:“您要翻案,必须把当初顾家偷盗医书这事儿说清楚,可您们无凭无据,如何说的清楚?”
郭神医道:“顾家这些年虽然号称顾家世代行医,祖传医书,可是,当初顾应贤科举失败,被顾家侧枝欺压,不得已投靠我父亲之事,人所共知,当初打官司他自己也承认了。这些在衙门都有胆敢备查。至于他后来歪缠什么我祖父把医书传给他这是不可能的,哪有个儿子在世,却把祖传医书传给外人呢?像我们这一种人家,即便是女儿,也是不传医术的,不然祖姑母也不会什么也不懂,被人欺骗蒙蔽而死。”
贾琏皱眉:“可惜郭神医您的医术了。”
郭神医笑了:“我的医术并非只有杜家医术,我是博采众家。打个比方,有些人只是专攻妇科小儿科,有些人却是专攻外科。我确是专攻疑难杂症。”
贾琏笑道:“您什么病都可以医治?”
郭神医点头:“所以人们才称呼我为郭神医。且这个年代,很多人的病根本不是病,像是我看过的许多富人,他们就是吃得太好,以至于得了消渴病,我就让他们每天定量吃些粗茶淡饭,诸如南瓜番薯野菜汤,再辅助药物,虽然不能断根,却是可以缓解痛苦。还有,穷人家许多人得了浮肿病,这就更容易了,让他吃几顿包饭就好了。”
贾琏闻言笑了,山民的体质那是没话说。富贵病他也知道,他祖母曾经得了脚气,太医让她吃些粗茶淡饭,后来贾母养成习惯,也喜欢隔三差五吃些倭瓜番薯野菜调口味。
贾琏最后再一次提醒杜老爷子:“您若是敢保证,在于顾家对簿公堂的时候胜诉,您就跟我进京,若是您感到勉强,您就留在这里再待时机。”
杜老爷子笑了:“若是搭上太后娘娘这条船我杜家还上不了岸,杜家就再没出头之日了,还有什么时机可待?那除非是顾家有人脑子烧坏了,自己跳出来把自己的祖先告了吧。”
贾琏顿时想起顾裴来,顿时笑了:“这个还是真实有可能!”
因为杜老爷子决定最后一搏,贾琏因此决定带领着杜老爷子提前进京,至于他此行的功勋,自有熙郡王与王子腾想乾元帝报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忠顺王往似乎学了老鼠赚了地洞,再没有人见过他的踪迹了。
这日已经是正月初三了,贾琏收回了滴泪亭的守卫。
同时,贾琏向王子腾熙郡王辞行,对于政务他不在行,乾元帝交给他的任务是救援熙郡王与王子腾,捉拿忠义郡王与忠顺王,如今,忠顺王失踪,他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可以回京交差了。
所以,他要提前回京。
贾琏不愿意掺和平安洲的事情,走得这般干脆,大有不带走平安洲一丝云彩的清高,熙郡王与王子腾俱都高看他一眼。
贾琏因为这一次回京再不需要也行赶路,因此想万子藤打秋风,赖着王子腾送给他三百二十匹匹骏马。这些可以装备一个营的兵力了。
因为熙郡王得了汗血宝马,他的坐骑送给了贾琏。
贾琏收下还有三百二十人,贾琏便向王子腾走私,希望把她们也武装起来。大家活跟着他出来混,总要得些好处吧。
王子腾很是头疼,想着贾琏的救命之恩,觉得这些马匹也不值得什么,因此,大手一挥:“准了!”
不仅准了,还允许官兵们自己个去挑选,军人们得骏马,这真是比过年拿红包还高兴。
一匹马值千金,贾琏给自己队员们要的福利还是不小了。
一时间,三百二十人对贾琏心悦诚服,一个个都道:“今后咱们你就跟着贾校官混了。”
须知,他们即便在骁骑营,想要一匹骏马,冯唐还要推三阻四,倒不是冯唐吝啬,没银子啊。
熙郡王与王子腾商议,倒是十分大方,因为杨久志不但私通发内反贼,还私通倭寇,他的库房竟然隐藏了可以装备一个营的鸟枪铳,这些鸟枪铳当然不能楼给平安洲卫所,否则,养大了下面的胃口,很有可能再出一个杨久志。
熙郡王大笔一挥,把这些鸟枪铳分了二十支给贾琏。别以为这是小礼物,如今,外面一把鸟枪铳已经买到万金,却还是有价无市。
所以,贾琏可是发大财了。
当然吗,这些东西不是他私人的东西,可是,回京之后,贾琏很可能要去西山奉圣军任职,很可能就是个校尉。而他的平子营却是临时团队,回去后就要各归各位。
平子营的官兵这一回跟着出来也恨得意,六个郎官这回回去肯动都要升官,因为他们在配合攻城的时候,率先成功上了城头。不仅如此,他们还分别收割了百十只耳朵,这些都是功勋,至少值得一个云骑尉。
而云梯队的吴勇这一回大出风头,他第一个爬上城头,安放了二十根百爪索,故而,他回去之后,一个云骑尉的爵位跑不掉。
而其他的云梯队这一回也都有斩获,回去后统统都有官升。像是王磊,他一直想做虞官,这一回应该可以得偿心愿了。
唐辉想做副郎官,这回只怕也有希望。
所以这些人都是坚决拥护贾琏回西山的。
还有冯紫英,贾琏在平安洲只见过他一次,后来就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