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贾琏-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

  贾琏已经打探清楚,在这里居民除了小豹子的母亲,另外只有壮丁二十三人,且他们都是寻常的渔民,只不过比别的农民胆子大些,力气也大些而已。贾琏一个人完全可以将他们全部擒获归案。

  可是,乾元帝这一次下达的指令是从重从严,抓一个杀一个,绝不招安。这些人罪不至死,他们是被贪官逼迫,告状无门,这才落草为寇。

  贾琏以为这些人能够改造并重用。

  最关键是,贾琏想要收服这些人为己所用。

  如今小豹子母子已经答应归顺自己,剩下的二十二个壮丁也答应了,只要贾琏能够帮助他们替亲人报仇,他们日后就是贾琏的仆人,一辈子听从贾琏差遣。

  贾琏心情很激动。从来干大事,铁杆的心腹是关键。

  这二十人要比西山的二十人更有血性,更有战斗力,也更有向心力。

  现在的问题,如何说服乾元帝答应诏安。

  光靠敲登闻鼓是不够的,到时候,到了金銮殿上,得有人替他们说话才成。否则,按照乾元帝之前的金口玉言,他们上了金銮殿也是一个死。

  最后,贾琏跟小豹子与罗义商议决定,让年纪最小的彭十七,也就是彭老爹的小儿子离开这里去昌平避祸。其余二十二人跟着贾琏进京交差。

  若是藏匿的人口太多,贾琏无法跟乾元帝交代,毕竟,这些人在抢劫之时曾经露过面。而彭十七一直都是暗哨,从来没有直接参与抢劫。

  经过思索,贾琏写了一封密折给贾芸,托付他转交给张家舅舅,信中,贾琏详述了小豹子的身世,以及这一伙子盗匪的来历。希望张家舅舅到时候能够从中斡旋,促使乾元帝放这些人一条生路。这些人都有水性,可以让他们去海疆效命,或者去平安洲协助王子腾与熙郡王。

  然后,贾琏又给冯紫英写了一封信,让他利用通政司左使的身份,替自己查探一下湖广按察使顾裴的底细。看看他对去年十月那一场渔民暴动是如何描述,还有,这些年按察使顾裴还有那些不法行为,到时候自己好在朝廷上祭出来,给他致命一击。等他们乱了阵脚,小豹子他们正好借机会脱身。

  至于这座山中发现了零星的灵石矿源,贾琏则隐瞒下来,没有提起,反正那些人也不认得。

  当晚,贾琏将信鸽放飞。预计明日午时左右吗,无论好坏都会有结果。

  翌日,贾琏安排墨书墨画带领彭十七去了昌平投奔关山,贾琏自己却去了溶洞查看矿源,贾琏动用神识,好家伙,这里面还有比小豹子那块灵石更纯洁的玉灵石,不过,这种玉石含量很少,大多数的纯度赶不上贾琏手里这一块。不过,胜在数量庞大,贾琏的神识无法完全把这座矿源看透,这说明,这溶洞周边十丈都是这种灵矿石。

  这些石头在旁人眼里不过是质地不纯的玉石,不值钱得破石头,在贾琏眼里却是可以提升自己功力的能量。

  中午时分,张家舅舅回函到了,他答应替小豹子母子们斡旋,至于罗义,他不敢保证,因为去年顾裴已经先入为主,把罗义他们当成湖匪上报给了刑部,刑部与他们的案底,要把这案子翻过来很难。因为顾家的儿子被烧死了。那孩子是公中淑妃娘娘的嫡亲侄子,所以,至少罗义此人难逃一死。

  张家舅舅建议罗义不要进京,不如隐姓埋名去逃命。因为顾家目前并不知道运河盗匪就是当初的那一群渔民。

  随后,冯紫英的信件也到了,冯紫英也告诉贾琏,其他人充军尤可,罗义必死无疑。他也建议罗义不要进京,即便进京,冯紫英建议,罗义跟小豹子母子分头行动,各告各的状,小豹子不要承认参与了跟顾家的斗殴。只承认打劫李少卿与王尚书报仇那一桩。

  而这些渔民也隐瞒曾经的身份,直说跟随小豹子母子复仇的事情。这样子大家好脱罪了,贾琏的功劳也有了。

  这样的结果,罗义安全了,顾裴也就安全了。

  贾琏把这个推断一说,大家都沉默了,他们舍不得罗义去死,却又不甘心顾裴继续为官作宰。

  罗义顿时朝天吼叫:“放过这个狗贼,我不甘心!”

  贾琏颔首:“我也不甘心,可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

  米夫人对着贾琏一福身:“我们要商议商议。”

  贾琏便去了溶洞采挖灵石,放任他们一群人自己商议。

  不过,贾琏的神识一直没有离开他们。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结果,这群人很朴实,他们始终都在争论罗义要不要上京都。所有人都反对罗义上京,只有罗义自己不甘心。

  最后,米夫人言道:“罗义,我曾经是你的大嫂,我的话你听不听?”

  罗义单腿跪下了,眼中滴泪,他抱拳道:“罗义听嫂子吩咐!”

  米夫人道:“我要你接受恩公的建议,去昌平找小十七,你去不去?”

  罗义含泪点头:“我听嫂子的,我去!”

  米夫人又问道:“你们知道先生去了哪里?”

  小豹子道:“我知道,他去了溶洞探查矿石。”

  米夫人点头:“先生是信人,他相信我们,我们也要对得起他,明日一早,我们就遂恩公进京,届时恩公会带了我们去刑部,而登闻鼓院就在午门对面,届时,我与小豹子回乘机敲响登闻鼓,想皇帝告状鸣冤,你们别怕,我们手里没人命,性命应该无碍。”

  贾琏闻言则安安心心的采挖了数百枚灵石,这灵石特别沉重,特特交了两个渔民轮流替他背着,其余人等除了两人抬着米夫人,其他人则背着他们这些日子抢劫而来财宝。

  当然,这一次只能带走金银珠宝这些,大批药材根本无法携带,只有等唐辉他们前来搬运了。

  这次下山的路径正是贾琏被捆上山的那条路,因为这个废弃寨子的正面是陡峭的绝壁,根本无法行走。

  米夫人因为身子倦怠,被人抬着行走,故而,回返的时间比上山的时间足足多用了一个时辰。

  及至下山,西山两什人马已经齐齐待命。

  贾琏吩咐唐辉王磊兵分两路,唐辉负责去山寨搬取小豹子他们打劫的财务,王磊则配合贾琏押送渔民进京受审。

  唐辉王磊早准备了书架马车待命,贾琏命众人将箱笼装车,又将一众渔民绑住双手,一如当初贾琏被绑上山的样子,一行人悠悠荡荡往京都而来。

  一时到了西直门外,贾琏将自己的灵石交给等候的兴儿与隆儿,这才带领小包子一行人往刑部而来。

  贾琏擒获盗匪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及至贾琏在城门口一现身,好家伙,刑部,兵部吏部的熟人生人跑来看热闹送恭喜。贾琏合着罗世成周玉峰这些熟人拱手作揖,相互恭维。不妨头一阵震天动地的鼓声响了起来。

  贾琏心中吃惊,这米夫人怎么这样大的手劲儿?

  忙着回头看向登闻鼓楼,却见罗义正在那里双手执捶,那把登闻鼓桥的山响。那鼓声直如雷霆,敲得人心只是乱蹦。

  这时候守候的护卫冲了出来:“什么人敲登闻鼓?”

  这时候小豹子与米夫人便冲了上去:“是我,是我,是我们……”

  守护登闻鼓的护卫要带人去刑部登记,然后,再由刑部安排滚钉板,然后再把人带到乾清宫面圣鸣冤,如今却出来三个人,他有些懵:“到底谁敲得?”

  罗义米夫人小豹子三人交换一下眼色,如今已经势成骑虎,只有拼了,他们齐声喊叫:“我们三人一起敲得。”

  米夫人却道:“我们是三人,不过,我儿子是送我来的,因为我身子不好,所以,其实我们是两拨人敲登闻鼓。”

  守护侍卫很奇怪,这老太太,既然身子不好如何又该来敲登闻鼓?他盯着三人思忖半晌,言道:“你们都跟我来吧!”

  贾琏忽然出声呵斥:“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去敲登闻鼓,不要命了嘛?不知道敲了登闻鼓要滚钉板吗?”

  小豹子大喊:“官爷,我母亲身子不好,我愿意替我母亲滚钉板,还望官爷周全。”

  贾琏把脸一板:“我只管剿匪,哪里管得了你们告御状?”

  侍卫顿时糊涂了,冲着贾琏作揖:“贾大人,您说这些人是您缉拿的盗匪?”

  贾琏指着罗义言道:“这个不是。”

  侍卫惊愕的张大嘴巴,半晌才醒过神来:“什么?她们母子是盗匪?”

  贾琏道:“正是,都怪我,得意就松懈,让他们钻了空子。”回头贾琏又骂小豹子:“亏得我相信你们,觉得你母亲身子不好,这才不忍心,给你们绑的松些,你们竟然给我惹下这样的麻烦,还不给我归队,随我去刑部交差。”

  侍卫闻言顿时头皮发麻,朝着贾琏只作揖:“他们敲了登闻鼓,得随我去刑部登记滚钉板,您可不能作梗啊。”

  这时候冯紫英走了来做和事佬:“你们都是去刑部,不如一起吧,你们各办各的事,各交各的差,两回事变成一回事儿,有什么好争论?”

  

  第123章123

  

  侍卫感激涕零,直想给冯紫英磕头。

  他是三等侍卫,惹不起贾琏,更加耽搁不起差事。若是贾琏执意作梗,他就要受罚。

  他家没后台,不然也不会被安排来守护登闻鼓,这里可是几年不开张,长年累月看不见人影,能把人闷成哑巴。

  不过,这好歹是份差事,有俸禄可以养家,且俸禄还不低,他不想丢弃。

  贾琏故意皱眉耍赖:“我可不想让人知道我押解的犯人敲了登闻鼓,弄不好我可要吃挂落!”

  冯紫英做好人劝道:“如今他们不能敲也敲了,你反正是逃不掉一个疏忽的责任,这位小兄弟不容易,你又何必连累他也吃挂落呢?”

  贾琏叹息,盯着那小侍卫纠结万分。

  冯紫英便给那小侍卫使眼色,小侍卫缠着贾琏只作揖,打着哭腔:“贾大人,求求您呢,您就帮帮小的,小的必定记得您的大恩,日后您有用得上兄弟之处,星弟必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您抬抬手,帮帮小的吧!”

  贾琏这才勉为其难,点头道:“那咱们就一起面见刑部堂官吧,不过,我可是丑话说在先,人得先让我带去交差,然后你再交差哟。”

  贾琏答应带着他一起去,他已经感激涕零,哪里还敢争先后呢。

  这般达成协议,贾琏便与小侍卫一起押解这帮渔民到了刑部大堂,刑部尚书闻听登闻鼓声,早就等候多时了。

  贾琏见了刑部尚书忙着拱手禀报:“下官贾琏奉命剿匪,现在捉拿盗匪二十二名,前来交差,还请大人清点验收。”

  刑部堂官姓黄,三元及第的老状元,他皱眉问道:“不是有百姓敲了登闻鼓鸣冤,怎么成了盗匪?到底是盗匪还是鸣冤的百姓?”

  小侍卫忙着上前回禀:“小的张彪回禀大人,既是盗匪,又是鸣冤的百姓!”

  黄尚书顿时一排惊堂木:“什么乱七八糟,盗匪就是盗匪,百姓是百姓,怎能混为一团?”

  小侍卫吓得瑟瑟发抖,指着米夫人母子与罗文三人言道:“就是他们敲得登闻鼓,但是,贾大人却说他们是盗匪,其实就是盗匪敲响了登闻鼓!”

  黄尚书闻言愕然,指着贾琏问道:“你说,怎么回事?你缉拿盗匪,怎么把人家鸣冤百姓捉住了?”

  贾琏故作懵懂:“回禀大人,下官也不清楚,他们原本是下官缉拿的盗匪,可是,等到了午门前,他们趁着下官不备,敲响了登闻鼓,至于他们为何敲了登闻鼓,下官也甚糊涂,下官已经查明了,他们就是运河上那一股打劫太仆寺李大人的盗匪,这才把他们捉拿归案,大人明查。”

  黄尚书知道再问贾琏也是白瞎,故而一拍惊堂木:“都,堂下妇人,你是何人,既然你是盗匪,被缉拿也是罪有应得,如何胆大妄为,竟然去敲登闻鼓惊扰圣驾,你可知罪?”

  米丝毫无惧色,道:“回禀大人,小妇人原本是江南望族米家之女,我父亲米淮山曾经是前科的进士,因不惯官场倾轧,故而辞官归乡,前太仆寺少卿李明堂,便是民妇的结发夫君。”

  黄尚书闻言愕然:“米淮山?你是米淮山之女?不对,米淮山之女在十五年前已经落水而亡,你冒充官眷意欲何为?”说到后来,黄尚书话语又惊愕变成可斥责。

  米夫人却是不慌不忙,磕头禀道:“小妇人确是米淮山之女,当初小妇人随着夫君上任之时,曾经特特上门拜访过您,您当初以状元之才,却在翰林院任编纂官,异常苦闷,与家父常有书信来往。记得小妇人趁着那次随夫上任之机上门拜访,伯母曾经赐给小妇人一对镯子,说来也是奇怪,小妇人落水,头上的簪子,手上戒指都掉进了江心,可是那对鸳鸯扣的镯子却牢牢戴在手上并未脱落,上头有金铺的铭记,大人一验便知。”

  黄尚书曾经见过米氏,可是故人之女他也没有盯着看的道理,故而米氏是圆是扁,他可不记得。不过,说起那镯子他确是有印象。遂挥手,衙役将金镯子呈上,黄尚书家里的金饰都是在金楼定制,他熟练的查看印记,果然看见三个字,泉记张。

  黄尚书的声音顿时低缓许多:“你敲响登闻鼓,难道是为了十几年前落水的事情?”

  米氏磕头:“正是。”

  黄尚书面露狐疑:“既然为了落水之事,何故当年不告,却要等待十五年之后?”

  米氏言道:“当初小妇人怀着身孕,行将生产,被贼子狠心踢下江心,后被人救起,却因此陷入昏迷,直到生产孩子之时方才苏醒。那时候,已经过去月余,小妇人因为患病,卧床不起,直到半年之后方才略有好转。这时候,才发觉,贼子已经另结新欢,迎娶高门之女。而我的父母却认了那对男女为义女女婿。我流落在外半年多,即便回去,也是徒增烦恼,说不定还要连累家里的姐妹,使父母蒙羞,故而,小妇人决定隐姓埋名,不再提起前程往事。”

  黄尚书击掌道:“着啊,怎么如今到要告了?”

  米氏言道:“小妇人后来嫁给了当年的救命恩人,孰料,犬子五岁之时患病,他冒着大雨出门抓药,回来后自己却病倒了,他不肯歇息,隐瞒小妇人带病打鱼,等他忽然病倒卧床,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后来,我们母子托赖乡亲们帮衬,一直过了十年,孰料就在去年九月间,小妇人正在家中患病,忽然间房屋着火,小妇人因为患病不能入眠,故而逃得一命,可怜村中老少百十口人,只逃出来三十余人。没有法子,我们只能出来逃荒,闻听京都有人舍米施粥,便一路奔着京城来了。“黄尚书皱眉:“为何要上京都,难道地方官不管吗?”

  罗义忙着磕头:“回禀大人,这就是小人为何要敲那登闻鼓了,我们的村子被烧得精光,并非天灾,乃是有人故意纵火。我们之所以奔着京都而来,原本是要上京告状来的,只可惜,到了京都才知道,仇人势大,遍布朝野。且那仇人已经先于我们罗列罪名,将我等无辜之人打成了湖匪。是故,我们既不敢进京告状,也不敢返乡,只得躲到运河边上悄悄打鱼为生。”

  黄尚书一拍惊堂木:“倒是打渔为生,还是打劫为生?”

  米氏抢着言道;“这事儿都赖小妇人,只因一日说漏嘴,让小儿得知身世,知道他亲生父亲曾经想要杀死他,他便日日夜夜思虑,想要寻找贼子报那当年杀妻灭子之仇。也是合该出事,那一日他们在河里打鱼,就遇见了李家的船队。我儿认出了贼子,一气之下,将他们全家上下绑了,是我认出贼子,以为逆父不祥,让他放了贼子下山。我儿因为心中愤恨,这才让贼子夫妻负荆请罪。”

  “后来的事情大人想必也知道了,王家尚书也是我们所绑。不过,这老贼当年家教不严,致使王女珠胎暗结,他不自我警醒,却纵容她女儿勒逼李明堂迎娶。他们王家虽然没有亲手扼杀小妇人,小妇人遭那无妄之灾却是因为王家纵容所致。所以,他们夫妻父女们欠了我们母子,正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儿让他们负荆请罪也是应当!”

  黄尚书冷哼:“巧言令色,那李家王家罪有应得,那顾家的商队呢?”

  罗义磕头言道:“小人敲了登闻鼓,就是告那按察使顾裴纵子作恶,他强抢民女,逼死小民未婚妻,又把小的岳丈彭老爹打杀而死。后来,按察使为了遮掩其子丑行,不仅派兵追杀我等,还纵火烧村,致使我村上下七十多口葬身火海。还请大人替小人做主,替小民伸冤啊。”

  黄尚书顿时生了一身冷汗:“顾裴?湖广按察使顾裴?”

  这个顾裴可不简单,他的亲姐姐就是宫中的淑妃,他的外甥就是乾元帝最喜爱的七皇子。

  顾家二房的二老爷乃是太医院的院正,顾家三老爷就在礼部任侍郎,顾家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医学世家,悬壶济世,乃江南的望族,闻名乡里,满门锦绣。

  黄尚书瞪眼贾琏,这小子可真是给自己抓回来一群麻烦啊!

  可是,如今人已经到了堂上,他不得不按规矩行事,否则,皇上询问起来,他无法交待。可是,这个案子一旦报给皇上,自己无错也有过,从此将被顾家惦记上。

  可是,皇上与顾家之间,顾家与自己的前程之间,黄尚书如何选,他很清楚。

  他挥手道:“既然你们要告御状,那就按规矩来吧,抬钉板。”

  小豹子马上扑地磕头:“启禀大人,贾母因为当年落水常年患病,实在不堪受刑,小人愿意替代母亲滚钉板,还望大人成全!”

  黄尚书领着令牌迟迟没有投下去,他看着米氏,满脸复杂。当初的米淮山与他书函往来,使他受益颇多。可是,若是自己轻易让米氏见到了皇上,顾家会不会更加憎恨自己?

  他黄家虽然也是书香门第,但是相比于顾家满门锦绣,难以匹敌。

  贾琏看着黄尚书犹豫不决,忙着拱手言道:“本朝尊崇儒家,以孝道治理天下,代母受刑也是孝道使然,皇上闻之必定会欣慰民众教化有方,大人您说是不是?”

  黄尚书盯着贾琏看了几眼,心中顿有所悟,绑着的盗匪如何脱逃去敲了登闻鼓?

  大意轻忽?

  方才他被登闻鼓声惊吓,一时没有细思,此刻想来,大有深意。

  这时候,冯紫英在门口看热闹,见黄尚书似有为难之意,笑道:“有人敲了登闻鼓,黄尚书把人送到皇上面前乃职责所在,难道谁还会指责您不成?阻扰百姓面圣鸣冤就是阻断天下言路,这个罪责,大人担得起吗?黄尚书应该记得几年前的甄大人,他不过是晚了一日,没有及时处理百姓的冤情,如今还在闽南做县令呢!”

  黄尚书闻言一笑:“两位大人言之有理,那就让你子代母过吧!”

  衙役很快摆上钉板,罗义首先上去滚钉板,衙役们在顶板之上蒙上一块白布。一般来说,家属给了银钱,衙役们则会使劲绷着白布,滚钉板之人身上的血洞就会浅一些,虽然也是浑身鲜血,且不会伤着骨头。

  若是家属一毛不拔,衙役们也不会多管闲事,你的命就凭天断了。

  贾琏之前就给罗义米氏讲解过,如何塞钱,一旦上了钉板滚动,再疼也不要喊叫,要鼓着一口气,这才受到的伤害才会最小。

  这时候,米氏一见罗义要滚钉板,忙着冲着四位衙役作揖,趁着对方扶她之际将买命的银子塞给他们。

  当然,米氏要求两条命,她赛进去两个大大的荷包。

  罗义滚动之时,虽然鲜血迸射,但他起身之后行动自如,很快喝下了贾琏替他准备的灵水。所以,他身上看着吓人,其实性命无碍。

  小豹子练过些乱七八糟的拳脚功夫,按照贾琏的指点,内憋一口气,他身手敏捷,衙役用劲儿绷着白布,他身上的血洞比罗义的还要浅一些。血水也少些,在贾琏的提醒下,他故意把血水摸得满手,满身的抚摸,看起来十分吓人,其实伤势并不严重。

  冯紫英为了替他们遮掩,把通政司的止血膏药赠送罗义与小豹子:“我老冯平生最爱结交好汉,这些膏药能够止血止疼,送给你们了。”

  一群渔民忙着替二人敷药止血,忙的一团乱糟糟。未几,宫中传旨太监到了。皇上口谕:“着刑部尚书黄瑞贵,将滚过钉板的鸣冤人送到乾清宫!”

  黄尚书跪拜领旨之后,吩咐领班衙役:“将其余人等押入大牢,等候审讯。”又指着小豹子三人:“你们跟我进宫去吧!”

  贾琏跟领班衙役签字交接,至此,他的剿匪任务顺利完成。贾琏正在思忖是混进宫去看热闹还是回家去看老婆孩子,思虑下一步的章程。

  却听小太监言道:“御前四品带刀护卫贾琏听宣。”

  贾琏一愣,这小太监怎么还没走啊?却是马上跪下了:“微臣领旨!”

  小太监烟道:“着御前四品带刀护卫贾琏即刻进宫觐见!”

  贾琏磕头:“微臣领旨!”

  贾琏叩谢起身,忙着将准备好的一块鸡血石塞给他,笑道:“敢问小公公,皇上这时在哪里呢?”

  小太监摸摸手里润泽的鸡血石,满脸堆笑:“皇上在乾清宫呢,贾大人别慌,您的事情冯紫英大人早就跟皇上汇报了,皇上很高兴,要给您升官呢,您就擎等着喜事临门吧。”

  贾琏顿时安心又道:“这时候,乾清宫都有哪些人啊?”

  小太监道:“今儿不叫大起。皇上正跟张大人忠靖王英亲王几个正在南书房商议事情,忽然听见有人敲了登闻鼓,这才驾临金銮殿,只等敲鼓人带到就要审理,除了我,还是还派人去了大理寺与都察院,少时金銮殿上便是三司会审,皇上亲自监听,要现场决断呢。”

  贾琏闻言暗暗思忖,这个案子估计不可能现场就决断得了,被告人顾裴还在湖广呢,另一个被告人李少卿回家丁忧去了。今日三司会审最多就是受理案件,然后发下文书,押解李少卿顾裴即刻进京罢了。等到他们进京,最快也是半月之后了。

  那时已经是腊月了。

  贾琏心里默默估算熙郡王的进程,若是他们顺利,年前就应该有消息进京。

  贾琏这里出了刑部,顶头碰见冯紫英正在那儿挤眉弄眼。

  很显然,冯紫英知道这一大波敲登闻鼓的人都是贾琏指使,贾琏也没准备瞒过所有人。贾琏只是摆出一个姿态,想让人明白,他只是按照皇帝的要求剿匪,至于这些盗匪为何要敲登闻鼓,他不知道。

  他很沮丧,他只是捉住了盗匪心里得意,让盗匪钻了空子。

  但是,别人信不信,贾琏可不管。他只需要刑部尚书这般上报就行了。若是皇上能够相信,那就更好了。

  贾琏递给冯紫英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跟着小太监进宫去了。

  贾琏来到乾清宫的时候,金銮殿上已经拉开了架势。皇上高踞宝座,刑部,大理寺,督察员的堂官则站在大殿左侧。

  小豹子三人跪在中间。

  两边依然是文武大臣,今日没叫大起,到场的文臣只有张舅舅,他便站在三位堂官下手。武官则是新晋的领侍卫大臣英亲王,御前大臣忠靖王。

  刑部黄尚书首先出列,把自己知道的事情经过详述一遍,向皇帝做了汇报,让皇帝有个大致印象。

  最后,由大理寺卿发问罗义,都察院都御史协调责问,最终将案件始末问清楚。供状交给皇帝御览,然后,皇帝朱笔批复,速调湖广按察使进京候审。

  随后,都察院主审米夫人状告夫君李明堂杀妻灭子一案。

  这一案件十分清楚,唯一不清楚得见就是米氏的身份问题,虽然,黄尚书有镯子做一佐证,还需要人证。

  乾元帝查看之后批复,着调李明堂夫妻,米淮山夫妻进京。

  不过半个时辰,告御状的三人便被发回刑部,黄尚书看在米氏父亲的面上,派人与他们母亲单独一个房间关押,并派了大夫替他们诊治。

  米氏手里则有贾琏赠送的灵水当药喝,虽然不能根治她的病情,却可以缓解她的心悸心痹之症状,咳嗽的病症却是没有办法了。贾琏不可能进刑部替她治疗。米氏不能暴露贾琏会治病的事情,这是他们在进京之前的约定。否则,他们一旦泄露,贾琏不会承认,之前与小豹子约定保他母亲八年性命的事情也就作罢了。

  是故,米氏母子很守信诺,并未泄露贾琏会针灸的事情。

  回头却说贾琏,等在乾清宫外面看热闹,总算这事情按照他的希望在延伸。

  及至贾琏明明觐见之时,他发觉乾元帝面色很难看,神情很烦躁。

  贾琏刚要磕头,乾元帝便挥手乱戳:“你说说,那个米氏母子怎么回事?”

  贾琏回道:“回皇上,他们是湖广逃难的渔民,也是李明堂推下江心的妻子,更是皇上要微臣缉拿的运河盗匪。”

  乾元帝皱眉:“你有什么凭据说他们是渔民?又有什么凭据说他们是盗匪?”

  贾琏命人便将从行不带进宫的一个匣子打开:“皇上请看,这是李明堂的少卿官袍。至于是不是湖广渔民,微臣没有证据。还有,微臣断定那小豹子就是李明堂之子,因为微臣看到了李明堂的画像,小豹子的眉眼跟他神似。”

  乾元帝一哼:“这个有眼睛的人一看便知。关键是,李明堂有没有谋财害命?”

  贾琏言道;“微臣调查过,李明堂在他前妻失踪后三月迎娶了继室,那继室进门不过六个月就生下儿子。虽然她们号称七个月早产,是不是早产,只要把当时稳婆提来一问便知。一个人在妻子死后不满周年便匆匆娶妻,六个月生下孩子,这其中的猫腻一看便知。李明堂杀妻灭子的动机十分明确,他要另娶高门。”

  乾元帝睨着贾琏:“这就是你为何一定要奏请朕诏安的原因?”

  贾琏一愣。

  他舅舅微笑点头。

  乾元帝看过贾琏的私信。

  他想帮小豹子的话也被乾元帝知道了?

  

  第124章124

  

  贾琏额头上的汗也下来了。

  他心里叹息,遇到这样坑外甥的舅舅也是没法子啊。

  贾琏也只有实话实说了,他很干脆的点头承认了。

  乾元帝道:“记得当初你就极力主张诏安,却是为何?朕记得,那时候你也不认得他们?”

  贾琏言道:“陛下当初急调微臣进京,微臣不明所以,故而跟冯紫英打探,这才知道运河出了盗匪。微臣十分讶异,故而去顺天府调阅了卷宗。结果,微臣发现他们与其他盗匪的穷凶极恶很是不同。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官船与商船都抢,且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他们不伤害人命,还会给商人留下一定的本钱,让他们可以东山再起。这一点看起来有些儿戏,其实透出了一个很重要信息,这群盗匪并非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惯匪。”

  贾琏因此断言:“微臣因此猜测他们有苦衷。”

  乾元帝冷笑:“有苦衷就不是盗匪了?”

  贾琏识相的闭上了嘴巴,他想救人,却不想把自己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