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琏-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当初他们结亲没查清楚,把女儿嫁给汪家仇人。导致今日自投罗网,这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桑梁氏的沉默惹恼了王子腾,再次大力一拍惊堂木:“来人,夹棍伺候!”
桑梁氏被这惊雷的板子声吓得一个激灵。
她交代什么呢,交代如何残害嫡亲孙子吗?
这时候,万班头二话不说,上前就给梁氏上了夹棍,他最恨梁氏这种依附汪家秦家的走狗。再者,他心底感激贾琏贾芸爷们呢,他如今可是迎娶了春芳,儿子都快要落地了。
万班头这里特别卖力气,自己上去动刑,铆足劲儿一拉。
梁氏这个养尊处优的老太太,他手指头可不是一般的粗拉手指,却是细嫩得很。咋一上刑顿时鬼哭狼嚎:“嗷嗷嗷,疼疼疼……”
她媳妇在一边哭道:“婆婆啊,您就招了吧,您夹夹手指头就喊成这样,我的小儿被砍了脑袋啊,我的儿呀,你得多疼啊,我的儿啊……”
梁氏是个狠人,嘴唇咬出了血,还在那里坚持不吐口。
梁氏的儿子受不住了,给她娘磕头:“娘,娘啊,您就招了吧,儿子已经是个无情的父亲了,您还要让儿子做个不孝子吗?您让儿子眼睁睁看着您这样生生受刑,儿子还不如死了好呢。”
他儿子趴在地上磕头:“大人您开恩,我们招了,我的儿子的确被汪氏买去替换了他的侄孙子汪九少爷。可是,大人您明鉴,我们事先不知情,那汪氏狠毒啊,她是先斩后奏,我们儿子被她害死了,她才拿钱后买的命。我们也是知道孩子死了,没法子才接的钱财啊,大人,您明鉴啊,您饶了命啊。”
这时候,梁氏终于扛不住晕过去,晕过去之前,她冲着汪氏喊道:“小姐,儿大不由娘,奴婢已经无能为力了。”
汪氏也是跟狠角,之前一直威逼桑家人,这个时候,一切都穿了包了,露了馅了。她却忽然收起了狠厉,仰头憋回了眼泪。
她搀扶晕死的梁氏靠在自己怀里:“秀儿,是我对不起你!”
旋即,她扬手就往自己脖子一抹。这个女人想用自己的死挽救她的夫君儿女。
可是,她不该碰见了贾琏。
贾琏抬手一丢,手里的红薯成了暗器,汪氏的手定格在胸前,簪子却没有刺进去。
汪氏恨恨的瞪视贾琏。
贾琏起身冲着她作揖:“对不起了,虽然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可是,田家三十口冤魂,还有闽浙那些死难的百姓,不允许我姑息你!”
虽然汪氏最终没有交代一句话,但是,梁氏的防线夸了。
余化鲤二十五年前就知道汪家通倭,且汪家有一个儿子就是倭寇头头,还是顾家的女婿,后来被王子腾与冯唐联手斩尽杀绝了。
二十年前,余夫人发现了汪家的秘密,这才坚决与余化鲤和离。她为了保全一双儿女,以终身不嫁为条件,换取儿女归她抚养。
余化鲤被当场摘去了乌纱帽,余化鲤与王氏所生三个儿子,十个孙子,连同汪家的九少爷,被悉数收监。
因为余化鲤乃是朝廷二品大员,贾琏没有先斩后奏的权利。故而,他与王子腾还有在场的十几名官员联名给新皇上了折子。
如今新皇已经改元称为嘉康帝了。
嘉康帝批复:余贼为祸闽浙三十载,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为了警惕百官,余家要从重处罚。
余化鲤被判决凌迟处死。
余家膝盖以上的男丁,悉数问斩,女眷除了出嫁女,所有女眷,以及婴孩全部没入教坊司,世代为奴,不许脱籍。
嘉康地特别批示,余夫人二十年前就知道余贼罪恶,却隐瞒不报,妄图替余贼留取香烟。
知情不报,罪莫大焉。着革去诰命,罚入教坊司。
余家的长子一家与余化鲤同罪。长女出嫁,不再追究。
余化鲤夫人在闻听余化鲤出事之后,便投缳而死。余化鲤的长子得知母亲死讯,带领一家老小饮鸩自焚。
汪氏获悉夫君被千刀万剐,在教坊司咬舌自尽了。
第208章208
余化鲤被当着闽浙万千百姓、以及闽浙境内大小官员五百余人之面,隔着渔网一刀一刀割肉,直到三千三百三十三刀,才一刀刺入心脏,了解性命。
百官观刑,乃嘉康帝特特指令,意在警惕百官。
话说余化鲤已死,余化鲤家里搜出来的财物也该处理了。
余化鲤家里托在奴才亲戚身上的土地足足千倾,金银珠宝加上古玩字画,计价白银三百万两。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余化鲤在海疆三十年竟然聚敛如此财富,真是触目惊心。
论理,贪官的家资应该收归国库。
贾琏思虑一番上折子呈情,详述闽浙许多百姓因为战乱,青壮年大量死亡,使许多百姓老无所养,幼无所依。贾琏建议这笔银子,以朝廷的名誉,在闽铮境内开办敬老院与善济堂,用于救济闽浙战乱遗留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
嘉康帝很快批复,支持贾琏的提议,并让贾琏总结经验,今后在十三省推广。
嘉康帝的决定,迅速在闽浙传开,闽浙的大儒沸腾了,就此事给嘉康帝写了万民签字的颂词。
古有尧舜,今有嘉康。
爱民如子,皇恩浩荡。
泽被苍生,万民敬仰。
千古一帝,万寿无疆。
……
贾琏受到启发,替嘉康帝作赋一篇,从嘉康帝少年敏学,文武双全,写道他西山练兵,再到如何身先士卒,海疆征战,再到荣登宝座之后,如何劝课农桑,减免赋税,推行新政,恩泽天下。通篇溢美之词,歌功颂德。
然后,贾琏征招闽浙最有名的石匠,将这篇帝王赋镌刻成碑,竖立在嘉康帝曾经战斗过的临海城里的督抚门前。大儒们的颂词,以及签字的大儒姓名也镌刻成碑,耸立在总督衙门前面的广场上。
说起来,并非贾琏溜须拍马。
嘉康帝登基之后,确实励精图治。从他继位一年,因怕浪费钱财,还没举行登基大典与册封仪式就可以看出,嘉康帝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赋成后,贾琏组织人竟这一件事情的始末,写入闽浙地方志里。再然后,才把这件事情上奏给嘉康帝得知。
嘉康帝闻听闽浙百姓这般爱戴自己,几次潸然泪下,觉得自己宵旰图治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他终于相信皇后的话,他是兄弟中最适合做帝王之人。并非二弟三弟他们鼓吹的那样,天下需要三弟那样的儒雅皇帝,自己只能作为兵马元帅而已。
正在贾琏享受新皇夸赞之时,让他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了。
吏部尚书胡雪民忽然参奏闽浙一半的官员,说他们是余化鲤的同党,理由就是他们当初外放闽浙,走了戴权的路子。
这一下子,闽浙官场开了锅了。
温州府,台州府,宁波府三府的官员几乎全部中招。
随后,贾琏收到了张家舅舅的私信,谈及这次事件的始末。
却是皇帝要摆脱宗室的牵绊,说白了就是摆脱熙亲王的控制。
熙亲王眼下控制着兵部、户部、吏部三大要害部门。
之前,皇帝不熟悉政务,有人替他操心十分高兴,眼下,他觉得被掣肘手脚很不痛快。故而,嘉康帝准备设置内阁。
张家舅舅毫无例外是首辅人选,没人敢质疑张家舅舅这个先皇时期就替皇帝批曰奏章、代拟圣旨的大学士。
但是,他毕竟年岁大了,一旦张家舅舅退下,次辅就顺理成章成为首辅。
因此,次辅的争夺就十分激烈。
本来朝廷政务由大学士与六部尚书共同打理,如今皇帝要成立内阁,这内阁就会凌驾于六部之上。
六部尚书不淡定了,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往里钻,钻进去了也不想只做个阁老,众人一起直奔次辅。
这个胡雪民之所以拿闽浙官场开刀,就是要要把杜培文打成通倭的贼寇。这一来,通倭贼寇的叔叔礼部尚书杜大学士就别想做次辅了,不能进不能做次辅阁老,这个礼部尚书也很危险了,甚至性命也要不保。
张家舅舅提醒贾琏,不要掺和这一场官场倾轧。
贾琏理解张家舅舅之意,因为礼部尚书杜大学士是王子腾的门生党羽,杜培文也是王子腾的徒子徒孙。杜大学士出事,王子腾必定要施以援手。
说实话,张家舅舅心里,不是那么看得起王子腾这个行伍出身之人,胡雪民与杜大学士都是清贵出身,张家舅舅一贯的行事风格就是独善其身,不会参与任何党争。
他身为首辅,当然不会掺和下属的争斗。他提醒贾琏不要掺和,因他看好贾琏,希望他成为下一个首辅。不要随便得罪人。
这样,张家舅舅乞骸骨返乡,才会风风光光,张家的清誉才会万世流芳!
贾琏不会掺和,也不会袖手旁观。王子腾倒了,对贾琏半点好处也没有。
当晚,贾琏就潜行去了九省检点衙门,将张家舅舅讲述的□□告诉了王子腾。
王子腾也甩出杜大学士的私信,杜大学士也猜测出胡雪民的用意,求计于恩师兼恩人王子腾。
贾琏问道:“三叔预备如何处置?”
王子腾冷笑:“这个杜久元这些年也是膨胀了,若不是看在他替我办过许多事情,还算知恩图报,我真心懒得理睬。”
贾琏言道:“成了六部之首,参与朝廷决策,当然会飘飘然,不过,这个姓杜的还算是肯念旧恩之人。”
王子腾颔首:“正是如此,我才不得不伸手。”
贾琏拧眉:“可是,事关通倭,这罪名可不好拿捏,也不知道这个胡雪民手里是够有真凭实据,仅凭戴权这一个因素,想要搞掉闽浙一半官员有些勉强,虽然,当初这喜人都走了戴权的路子,可是,那时候,戴权是打着上皇的旨意,难道说,上皇也是通倭贼寇?我以为杜大学士可以以此抨击姓胡的家伙。”
王子腾摇头:“光是抨击不成,既然他们以为走了戴权的路子的余化鲤通倭,所有走了戴权路子的官员都通倭,那么,咱们为何不能如法泡制?”
贾琏瞠目:“怎么如法泡制?反咬胡雪民也是戴权同党?”
王子腾摆手:“非也,他咬别人通倭,咱们就咬他谋反,胡雪民可是英亲王妃的表姨夫,他的岳母出自陈家,再有,他的母亲出自江南顾家的侧枝,海疆顾家可是大窝主,他想咬人通倭,我给他双管齐下,他既通倭寇有私通反贼,我看他如何独善其身。”
贾琏听得汗毛直竖:“这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
王子腾顿时笑了:“胡雪民难道不是风闻奏对?既然他要闹,大家一起闹呗,他这回可惹了众怒了。你知道吗,新任的台州知府,就是燕候的内侄子。辅国公的内侄子就在苍南县做知县,还有冯紫英的远房叔叔,也在宁波做知县,他们都是举人出仕,升迁不易,在海疆窝了多少年了,他们之所以愿意躲在这里做个小小知县,看中就是海疆物产丰富,他们在海疆与京都之间做买卖,赚取差价。他只想打击别人,自己上位,却没想到他这么干是端掉许多人家的钱袋子,大家都盯着呢,他却伸手去端掉,你想,大家会如何对待这只罪恶之手?”
贾琏失笑:“当然是齐齐斩断,以绝后患。”
王子腾:“通透!”不过,王子腾叹了口气:“这一回,杜久元的次辅是做不成了。”
贾琏愕然:“胡雪民会上去?”
王子腾摇头:“这两人都会被皇帝厌弃,以为他们私心太重,喜欢搞事儿。”
贾琏顿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是渔翁?”
王子腾一笑:“你信不信,这一次的次辅肯定是你舅舅的人。”
“我舅舅?岳父以为是我舅舅搞事儿?”
“是不是等着吧,看看次辅是谁,再看他的跟脚就水落石出了。”
果然,就在海疆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时,杜尚书发声了,他比胡雪民更狠,一下子把胡雪民打成反贼余孽。
他刨了胡雪民的跟脚,指出他的岳母出自陈家,是忠顺王余孽。胡雪民之所以诬陷大家,就是要为陈家报仇,因陈家私通反贼的证据是被王子腾发现,胡雪民想报复王子腾找不到借口,就从自己这个学生身上下手。
冯紫英的舅舅水衍也出列参奏说,胡雪民其实是贼喊捉贼,他的母亲出自江南顾家,众所周知,海疆顾家是江南顾家的分支。而海疆顾家这个大窝主正是被被王子腾与冯唐联手铲除。
燕候出列奏对:“胡雪民反咬抗倭功臣,就是要替通倭贼寇复仇,其心可诛!”
第209章209捉虫
朝堂上吵成一锅粥,从前总是出面救火的熙亲王今日却安静如鸡。
熙亲王是辅政大臣,嘉康帝要成立内阁就是为了从他手里□□,熙亲王当然不高兴,认为自己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岂能再给嘉康帝镇场子?
他今日愿意站在金銮殿上,自觉已经给足嘉康帝面子,想要他再出力,却是别想了。
无奈之下,嘉康帝只得匆匆退朝。胡杜两大尚书互咬之事,只好押后再议。
当初胡雪民撕咬闽浙官场一半官员,嘉康帝还有些疑惑,如今被杜大学士一通反击,若按照两人的说法进行清洗,不说闽浙,整个朝廷将门可罗雀。
嘉康帝终于认识到党争的厉害。
这时候,再说取消内阁,嘉康帝的威信将大打折扣。
对于这一次的闹剧,熙亲王不再插手,反而希望他们闹个两败俱伤,让嘉康帝知道知道自己斤两。还没学会走就想迈步跑,真是太心急了。
上皇隐退,先皇几乎做了十年的傀儡皇帝。如今嘉康帝上台一年就这般着急要乾坤独断,设计剥夺他手上的权利,熙亲王当然不会忍。
须知,熙亲王不仅在乾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大皇子能够凭借征战闽浙正位,除了贾琏王子腾力挺,熙亲王在京都也替他扫除了许多障碍,他压制二皇子三皇子结党营私。劝阻乾元帝替五皇子母亲晋升位。
否则,周贵人一旦成功晋升妃位,自然有大量的文武百官成为五皇子母子的拥趸者,大皇子未必能够独占鳌头。
大皇子拥有贾琏王子腾冯唐三人拥护,又能怎样?难道能够拥兵自重造反不成?
熙亲王独揽三个重要衙门,除了喜欢权利,未必没有护送大皇子一程之意。
其实,熙亲王已经在思虑要不要还政与皇帝,却不料嘉康帝阴谋□□。
熙亲王顿觉被侮辱。
这一次嘉康帝挑起来的党争,熙亲王当然不会替他压服。
熙亲王想看看嘉康帝如何应对!
熙亲王撒手不管,以为嘉康帝必定手忙脚乱。
他却忘记了,嘉康帝想要设立内阁是张家舅舅的主意。如今出了事情,他自然要问计张家舅舅。
这一日,嘉康帝再次宣召张家舅舅,问道:“爱卿以为如今局面,朕该如何处置?爱卿以为杜久元所奏胡雪民报复功臣属实吗?”
张家舅舅言道:“回禀陛下,微臣还是那句老话,胡雪民参奏属无稽之谈,当初戴权在六部行走是上皇旨意,这般牵连置上皇何地?杜久元所奏,很明显是为了反击胡雪民的奏牵强附会之举,这两人之所以撕咬,不过是为了争夺次辅之职尔!“嘉康帝闻言半晌不语,随后叹息道:“难道真是朕错了,不该成立内阁?”
张家舅舅言道:“非也,陛下今年二十有五,并非孩童,当初先皇设置辅政大臣,不过因陛下多在军中供职,不了解政务。如今一年的熟悉,陛下已经能够熟练处理朝政,自然该还政给陛下。所有政务奏折都该由陛下朱批为准。至于胡杜二人,不过是私心作祟,与陛下无关。再者,陛下想成立内阁,也是为了更大限度支持新政,若非熙亲王、忠靖王顾念宗室勋贵的压力,阻碍陛下在直隶推行新政,陛下也不会着急成立内阁。“嘉康帝叹息道:“朕记得当初父皇在世,熙亲王叔屡屡提起一条鞭法,如今怎么又来跟朕打擂台?”
张家舅舅道:“不难理解,当初熙亲王是先皇的拥护者,他想帮着先皇立威,帮着先皇充盈国库,帮先皇抗击倭寇,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必须与那些反对先皇的宗室对抗,必须打压他们才能帮助先皇立威。如今不同了,熙亲王自己也成了良田千顷的大地主,海战也结束了。或许熙亲王不是反对,他只是觉得该缓缓,慢慢感化,这其实也跟当初上皇是一个意思,上皇从来没反对过一条鞭法。但是,他总是觉得先皇太急躁。如今,熙亲王也觉得圣上您太急躁了。“嘉康帝面色少有的坚定:“朕不想跟父皇一样,他想改革税制,皇祖父不同意,他想催债,皇祖父不允许,他想征税功勋田,皇祖父也拦着。父皇登基十年,几乎从未按照自己的心意办成一件事。朕不想再走父皇的老路。谁也别想逼迫朕!”
这种话,张继舅舅一般不会插嘴。
嘉康帝发泄一通,心气顺多了,这才追问道:“爱卿还没回答朕的问题,如何解决眼下的混乱局面?”
张家舅舅笑道:“朝廷党争,历朝历代都没停息过,胡杜二人打的糊涂官司,相骂无好口,这气话岂能当真?两个书生为了次辅之位争闲气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嘉康帝愕然:“生闲气?可是他们所言乃通倭与附逆啊?难道就这样放任不管?”
张家舅舅反问:“倘若真的有那么多官员通倭,咱们的抗倭战争能打赢吗?只不过胡杜的却不该搅扰了您的大事儿,势必要杀鸡禁猴,您正好立威!“嘉康帝言道:“爱卿之意是惩罚胡杜二人,其余一概不究?”
张家舅舅颔首:“正是,陛下若是听信他们诬攀互咬,追查百官,必定会人人自危,无心政事,您也会被这件事情缠住手脚,别说推行新政,就是成立内阁之事也要搁浅。这一来正好遂了那些宗室勋贵之意。陛下应当记得汉武帝的太子卷入巫蛊之事,其实根本就是莫须有,正因为汉武帝心生疑惑,态度模棱两可。最后,小人得志,损失最大的却是皇朝与皇帝!”
嘉康帝闻言浑身一个激灵,是啊,难道自己要听信那两个人谣言,把朝廷上所有官员都审查一遍?
这样不仅会耽搁内阁的成立,也会寒了百官之心。
一旦百官对朝廷对君王失去了信任,必定故步自封,谨小慎微,朝堂必定死水一潭,那时推行新政必定举步维艰。自己再有雄才伟略也会孤掌难鸣。注定要一辈子碌碌无为。
翌日,嘉康帝叫大起,首先把胡杜相互攻击事件定性为两个为了争夺次辅之职争闲斗气。嘉康帝表示不会相信他们的胡言乱语。
最后,嘉康帝话锋一转:“胡雪民杜久元身为六部堂官,为了一点私利,竟然行诬攀构陷之事,祸乱百官,不配为官,更不配腆居六部之首。革除胡雪民吏部尚书之职,贬谪陪都工部主事,礼部尚书杜久元革除尚书之职,贬谪陪都任工部员外郎,即刻出京,不奉召不得进京。”
胡雪民直落十级,杜久元也是直降九级,嘉康帝还把他们安排在一起修缮房子,这是让他们去陪都继续打架,眼不见心不烦,随他们打死打活!
胡雪民与杜久元被驱赶出金銮殿,嘉康帝随即任命新的尚书,调任国子监祭酒林如海为礼部尚书,晋升原吏部侍郎尹峰为吏部尚书。
最后,嘉康帝任命张家舅舅张鈞衔为内阁首辅,刑部尚书黄大源为次辅,其余六部尚书为阁老。
嘉康元年十月,内阁成立!
熙亲王原准备坐看嘉康帝坐蜡,内阁搁浅,自己再出面收拾烂摊子,谁知道嘉康帝竟然抹稀泥,还把自己的得力干将胡雪民一撸到底。新提升的尹峰是个滑头,林如海也不是自己人。
熙亲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却是铆足劲儿,准备以辅政大臣的身份跟皇帝一争高低。
朝廷上顿时出现对掐局面,同一件事情,既有辅政大臣的蓝批,又有皇帝的朱批,这批复还大相庭径。
百官顿时傻眼了。
嘉康帝也没办法,熙亲王握有尚方宝剑,他是先皇钦定的辅政大臣。
皇帝跟他叔叔打架,张家舅舅也无能为力。
嘉康帝郁闷之极,廷报中给贾琏夹带私信,大吐苦水,称熙亲王想当成太上皇,把自己当小儿,指手画脚掣肘朝政。
贾琏一笑回信:我二叔从前欺负人,我就唆使我父亲跟他斗!
嘉康帝一看之下,顿时心领神会。
让皇后于榴玥召见忠靖王府次妃觐见。
翌日,辅政大臣忠靖王忽然上折子,言称自己年纪老迈,无心政事,要求告老。
嘉康帝再三挽留,忠靖王三辞之后,嘉康帝批准忠靖王的本章,并痛快的降下旨意,忠靖王德高望重,实心为国,奖励亲王双俸,继续任宗人府宗令。
同日,皇后降懿旨晋升忠靖王怀孕的次妃为嫡妃。
随即,嘉康帝晋升北静郡王与南安郡王为御前大臣,着他二人掌管锦衣卫与内廷侍卫。
从此彻底架空了熙亲王对内官的控制权。
第210章210捉虫
回头却说贾琏,九月一直盯着番薯的收割,至十月上旬,所有栽种的番薯全部收割,闽浙两省报上来的亩产数目让人赏心悦目,上等熟地最高产量三千三百三十斤,熟地最低产量也有两千五百斤。
坡地坑洼地沙土地的产量,最高一千八百斤,最低八百斤,一千五百斤的产地居多。不过,就是按照八百斤的收成,一一亩沙土地也能保证一家三口人不至于饿死。
贾琏迅速将闽浙秋收的成绩报告给嘉康帝,嘉康帝闻讯大喜过望,决定在甘肃河南湖广三地推广。
嘉康帝迅速敕令甘肃河南湖广三地总督,命他们派人前往闽浙考察学习。甘肃总督反响积极,却是河南与湖广上折子呈情,以为河南湖光不适合栽种番薯,勉强推广只怕耽搁本来的秋收。
嘉康帝命令河南湖广早中番薯并非无的放矢,他除了跟贾琏书信来往,也跟杜老爷子做过甚笃交谈,以为河南与湖广夏秋的天气跟闽浙区别不大,应该可以栽种,哪怕是没有闽浙三千斤的产量,只要亩产千斤也是大丰收。再者,河南湖光两地多时栽种一季小麦,六月至十月间,地间本来就是空挡。利用起来试种,即便收成不好,也能贴补一二。
结果,这两地的总督竟然嫌弃麻烦推三阻四。嘉康帝顿时恼了,明发谕旨申斥河南湖广两地总督,若按照嘉康帝的本意,直接撤换,换愿意听话的人上去,但是这些人都是先帝留下的老臣,他要给些面子,因此,给两人两天路走,第一,自己请辞,朝廷再拍能干人去接任。第二,立夏军令状,倘若不在中甘薯,来人遇见天灾人祸,河南湖广地面再饿死一人,就拿他们抵命。若是饿死的人多,就灭他们全家抵命。
湖广总督于颜明本以为皇帝女婿会客气写,结果骂的他狗血淋头还要性命不保。这其实都是他们自己作的。余夫人竟敢设计皇帝孝期纳妾,若非看在燕候与皇后的面子,早就拿于颜明两口子开刀了。
这一次给皇帝找到由头,岂能客气。河南总督也是倒霉,被于颜明牵连了。
于颜明被皇帝女婿一番威胁责骂,顿时老实了,亲子跑到京都来解释,害怕农民投入人力财力,秋下颗粒不收,不好交差,并非不尊圣命。
嘉康帝并不买账:“什么损失?番薯种子由朝廷免费发放,难道你们愿意坐等饿死也不愿意动动手脚找一条生路,走一条小康路?”
于颜明真是脸面丢尽了,只得把政务交给布政使,自己个亲自带队去闽浙观光学习。后来,于颜明似乎在栽种番薯的路上一去不回,亲自深入黄陂大别山秭归神农架等山区,因为湖广西部大部分是山区,稻谷栽种有限,小麦产量低,百姓们一下子爱上了番薯,并且,于颜明再接再厉,发明了番薯地里套种大豆,结果,大豆番薯双丰收。
因此,嘉康帝有名其他省份道湖广观光学习,总算是把老练挣回来了。也给他女儿外孙长了面子。从此之后,父母们的心结总算打开了。
这是后话。
回头却说贾琏,头一年旱田两季栽种番薯成功,解决百姓温饱问题,这年十月开始,贾琏着手推行新政的准备,新政说穿了就是把一切苛捐杂税统统从入地里面征收。
这一条政策有点均贫富之意。因为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勋贵清贵们手里。这些人却免税。
这年腊月,根据在三个月丈量土地行程中听取的民意,贾琏给嘉康帝上折子纳谏,主要内容就是考量士绅拥有多少免税土地的问题。
自古以来,士绅免税,在人们的认知里根深蒂固。如果现在一刀切,估计反弹会很大,贾琏建议,循序渐进。
怎么个循序渐进法呢?就如同官太太们头上的金花一样,给与限制。
譬如说,秀才限定免税田百亩,举人三百亩,进士五百亩,七品官六百慕,以此类推,官儿做得越大,免税田越多。勋爵也是如此。
至于到底士绅每个等级拥有多少免税田,贾琏没有定论,他希望朝廷给予一个标准,技能考虑到国家利益,又能照顾士绅的体面。
除此之外,贾琏还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朝廷能够支持闽浙两省明年年底以前,禁止大宗土地买卖,因为国家之前有规定,土地面面期间免税,贾琏害怕有人那这个政策钻空子,对抗明年秋季的土地税收新政。
嘉康帝对于闽浙税收新政,对于贾琏提出的两条建议,全面支持。
接到贾琏奏报的翌日,嘉康帝就着急内阁商议裁定士绅免税土地额度的问题。
最后,朝廷决定,从秀才起到正一品分成上十等。秀才允许免税田五十亩。因为秀才每月一两银子廪禄,积攒一辈子也不过能卖三十亩良田,所以秀才定额五十亩良田,五十亩坡地可以免税。然后九品十八级都按照秀才的额度递增。亦即,从九品可以一百亩良田一百皇帝不纳税。递增到朝廷正一品则是千亩良田可不纳税。
勋贵从公爵开始,到最低爵位武骑尉,九等二十七级,武骑尉免税五十亩。
最后公爵免税额度四千亩、侯爵一千五百亩,伯爵一千亩,子爵八百亩,男爵五百亩。
然后是宗室王爵。亲王万亩亩,郡王五千亩,郡公四千亩,县公三千亩。辅国公以下同民爵。
公主郡主县主则是参照郡王郡公县公。
像是荣国府在东省地的千顷功勋田,贾母活着一日,其中九万六千亩就要纳税了。再加上贾府两个侯爵,凤姐的侯爵夫人累加,荣府也要交纳九万亩土地税。
大月朝的纳税很低,每亩每季只许缴纳十九斤多一点,不足二十斤,再把丁税徭役加上,也只占收成的十之二,真的是很低了。
可是大月朝的勋贵真是越有钱越奸猾,就是不乐意。
翻年三月,贾琏正在如火如荼的丈量土地,组织春耕,还要接待甘肃河南湖广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