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时空再续情缘-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儿啊,你是樊国唯一的继承人,也是本王唯一的儿子,在你前往赵国的途中必须要经过多个疫情重灾区,其中风险你应该知道,虽然父王也于心不忍,但此刻能担当此重任的只有你,这也是你的宿命。”
“儿臣明白。”
“本来打算等你回来再告诉你的,可是父王觉得现在就要告诉你,当这件任务完成之后,我国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危机,父王将会退位让你来继承,这次去赵国,一时为了请求援助;二则是让你在成为一国之君所走的第一步,向赵国表达我国我的友好,建立起更紧密的邦交,结果如何,则都要看你的表现了。”
“是,儿臣定当不辜负父王的期望。”
此等对话,有如生死离别之际的告别,如果身在普通人家,老樊王也许就不用让自己的儿子毛线,但身为帝王之家的他们,自从身在帝王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背负了与众不同的使命,也要有相对的觉悟,老樊王和樊烨熙都毅然的接受了这种命运,一旦背负这种命运,他们就要有随时赴死的觉悟。
人人都以为君王高高再上,却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他们的觉悟,以及面临重大疫情时所背负的责任,他们的艰辛是一般人所不能体会的,当然,昏君或贪生怕死的君王就不会有这种烦恼,换句话说,老樊王和樊烨熙都是不畏自身生死而设身处地的为国人着想的人……
第五十六章:疫情(3)
与老樊王和樊烨熙的为民着想而不畏生死相比,【寮国】的国君可就并非如此了,作为疫情先发的国家之一,【寮国】的瘟疫远比其他国家来的更为严重,真的可谓在灭国边缘,情况之所以严重,完全都是因为国君的自私自利行为所导致的,从起初传出瘟疫的地区开始,寮王采取的不是派遣最好的医师和送最好的药材,而是对该地区进行封锁任其自生自灭,没有进行诊断,甚至连深入的行为都没有,只在听说是‘瘟疫’的时候就采取了偏激的手段。
最初,百姓对寮王所采取的手段并未抱有多大怨念,因为他们也害怕瘟疫,将被瘟疫所传染的区域进行封锁或许对他们来说也是件好事;可随着有疫情的区域增长,寮王采取的手段更是残暴,不但对疫情扩张的区域进行封锁,还对感染瘟疫的百姓进行焚烧已断绝疫情扩散的可能性,此种残暴手段让随时受到瘟疫威胁的百姓们愤愤不已;然而,就算寮王采取残暴手段,也没能阻止疫情的扩大,反而越是采用残暴手段越会加快瘟疫的蔓延,久而久之,有传言瘟疫是寮王残暴手段引起的,自现任寮王继位开始百姓就叫苦连天,如今更是如此,以至于引起民乱和起义,刚开始寮王会派兵镇压,但随着瘟疫的蔓延,民乱和起义的人就更多了,最后,为了自保,寮王将军队都调回都城,拒绝所有逃难而来的百姓进城,甚至是对强行的百姓采取杀戮,此举无疑更是震愤了起义军,起义军从四面八方朝着都城围攻过来,以至于让都城变得孤立起来。
【寮国】的都城之下,成千上万的尸体都已腐烂散发恶臭,城门仍紧紧的关着,城墙之上卫兵们坚守岗位,随时观察着起义军的动向,都城之内因有稻田所以粮食补给十分充足,足够支撑很久,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关键就在于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引起了城内百姓的不安,在面对城外的起义军的同时还要面临城内百姓的不安,长此下去,结果可想而知,一些贤臣不断向寮王进言求和,无奈都被打回,甚至对这些再而三进言的臣子们施以惩罚,更将那些坚持不懈的臣子处死,此举更是让城内百姓的不安扩散。
就在此时,一个更坏的消息在城内传播开,那就是城内也有人染上瘟疫,刚听到这消息的寮王立即进行了对感染区域的封锁,可能是都城,寮王也不得不注视,派出了御医确诊,结果确定为‘瘟疫’,寮王则立即派人将该区域的村民赶尽杀绝,放火烧毁该区域的一切……
“已经不能再忍下去了——”
“起先是其他地方受到感染的人,现在却是都城,皇上根本不顾我们的死活,一人感染就对周围所有的人赶尽杀绝,再焚毁一切,皇上甚至连尝试都没有就杀光那些人,他不配做皇上——”
“没错、对!!”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王宫里有许多上好药材、还有名医,一定可以找到解救的方法的。”
“没错,一定是的。”
一群王城百姓正在秘密聚会,因为他们终于无法再对寮王的所作所为视若无睹了。
“再这样下去,迟早我们都会被杀,但仅凭我们的力量实在无法与王军抗衡,所以,我们必须要与城外的起义军汇合。”
“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打开城门让起义军进来。”
“打开城门?可是那里有很多王军看守啊。”
“这个谁都知道,而且我们也不能硬闯,只好要多动动脑子了。”
“我们都是农民,打字都不识几个,让我们下田干活还行,动脑子就——”
讨论中总会有问题发生,听到有人说动脑子,现场就是一阵沉默,各个傻笑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些农民总会比书香子弟的头脑更容易发热和冲动,所以才会只有一些农民聚集在一起,可想而知只有农民的他们,在体力上或许可以支撑久些,可面对训练有素的王军,他们自也是不堪一击,又不懂得动脑的他们想要反抗恐怕是自寻死路……
君主的无能导致民不聊生,国家早已摇摇欲坠,随时垮塌,只是,无论是残暴也好,还是不顾百姓生死,君主的无能并不代表着国家就没有良臣!
一处有着数十士兵把守的【杨府】
府内一片沉寂,也许跟王城的死气沉沉有关,一处灯火点燃的房间,一名年约二、三十的男子,一脸的沉重和悲伤,手中的信件被他紧攥着,眼里充满了怒火,狠狠的咬着牙以致唇破血流……
“大人——”
站在男子眼前的侍卫看到情况有些担心
“先是陈大人、再是卞大人、现在是郝大人,朝中良臣一个接一个的被处死,他到底把人命当成什么了?不顾百姓生死不说,还将那些进言改善的大臣们一个个处死,简直是让人忍无可忍!”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大人?”
“大人吗?我身为兵部侍郎,却什么都不能做,不但不能替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请命,更要每天保护那位庸主!!!”
寮国兵部侍郎杨子骞,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自愧难忍。
第五十六章:疫情(4)
“大人,您不是因为替那些受苦的百姓说话才被监禁在家中的吗?所以大人您不是什么都没做。”
“那又如何?不但没有改变什么,就连想要帮助那些百姓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如果我当初再冷静一点的话,或许我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帮助他们做些什么,可是现在呢——”
杨子骞后悔不已,虽然对权势没有留恋,却错失了帮助更多人的机会,在他心中早已不再把寮王当成自己的君主了,纵然萌生反抗之心,却也已无能为力,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他倍感后悔当初不应太过冲动的顶撞寮王,以致自己的权势被收回,因为他的才能,寮王只能将他监禁起来,对此杨子骞没有任何的好感,他只是不希望再看到有人牺牲,早知如此,他宁愿承受一切的压力也要将兵力用在帮助百姓身上……
“连郝大人也死了,朝中只剩下那些中饱私囊、不顾他人生死的奸臣,我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
“大人说这话还嫌太早。”
“什么意思?”
“或许就如大人所说朝中只剩下奸臣,但是,并不说明连士兵都如此,那些曾经是大人属下的士兵们都在等着大人啊,他们都坚信着大人会再次引导他们,他们也是有妻儿的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现在,只要大人一声令下,他们都会誓死追寻大人的。”
听到下属的话,杨子骞惊讶不已,看下属说话的神情就好像一直在等着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你暗地里已经做好这种准备了吗?杨超!!”
“是的,属下认为大人终有一天会无法再忍受寮王的暴政,所以为了迎接这一天的来临,属下已做好一切的准备,只等大人开口,如果大人觉得属下这么做有罪,属下甘愿受罚!”
杨超所做的无疑是叛乱行为,被知道只有死路一条,不但会陷杨子骞与不仁不义,更会成为世人眼中不仁不义之徒,可杨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杨子骞着想的,此等觉悟,杨子骞又怎能怪罪或惩罚于他?
“罢了,这或许就是天意吧,如今用人之际,而我更不能少了你,今后就算被世人说成不义都让我一个人来承受吧,杨超,你从小跟在我身边,就连进了朝廷你也是如此,可我从未把你当成下人或下属来看,你凡事总会先替我设身处地的着想,你的苦心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你是我最信赖的人,我甚至在想,有些时候若不是你在我身边,我要如何走下来,如今我终于确定了,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这之后的路也许会很辛苦,你愿意继续留在我身边吗?”
“是!属下定当誓死追寻大人!”
杨超是杨子骞的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名字也是他给的,之后就一直作为跟班常伴杨子骞的左右,与他一起读书、习武,杨子骞之父从未将杨超当成外人,甚至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在他临死的时候将杨子骞托付给他;杨超自知自己是名孤儿,高攀不起身为官宦子弟的杨子骞,为了报答杨老太爷的养育之恩,他早已下定决心将誓死追随杨子骞的左右;杨子骞也从未将杨超当成外人或下人,有什么、吃什么都是一起的,他从不嫌弃杨超是父亲捡回来的孤儿,正因如此,他们彼此了解对方,杨超总是作为一个恪守本分从不做越举行为,就好像作为影子般伴随在他的左右;在杨子骞入朝为官时,杨超也凭借自己的能力争得一席之地,但他和为朝廷效力的杨子骞不同,他之所以为官完全是因为保护杨子骞,他们两人的牵绊,早已胜过主仆……
“想不到我杨家世世代代都为朝廷效力,如今到了我这一代却不得不做出舍弃的选择,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们一定不会原谅我吧?而且做出叛逆之行的我也会受到惩罚吧?”
“就算如此,属下也会与大人一起接受惩罚。”
“……话就到这里吧,已经没有时间了,杨超,聚集所有能够聚集到的人,我们要为捍卫寮国百姓而战了。”
“遵命,大人!”
战火已经点燃,一场内斗即将上演,与当初赵国不同的是,这些起义军们都是被迫的,在瘟疫的威胁下、在被君主的舍弃下,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战斗,为了战斗,他们将要背负永世的叛乱罪名!
因为瘟疫而丧命、因为瘟疫而恐慌、因为瘟疫而失去家人和亲人、因为瘟疫而被抛弃、因为瘟疫而被迫战斗许多事并很可能不是天意、而是人为,生死或许都由天定,但能够不顾生死而一心想要挽救更多人,和不顾他人生死只想到自保,无情的灾难前总是非常容易看穿一个人的心;与樊国君主的不畏生死也要救更多百姓相比,寮国君主贪生怕死而不顾其他百姓生死才是真正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
事实证明,最可怕的不是灾情、而是人心,瘟疫固然可怕,但只要有人支持,人们还是会有活下去的希望;可是,没有尝试直接放弃,甚至是将感染却还未死的人烧死,这种冷酷和残暴令人心变冷,人心冷暖,有多少人不是死在瘟疫而是死在这种冷酷上?
第五十六章:疫情(5)
周国王宫御书房
“都不乐观啊,照这种情况,寮国很快就会毁灭了。”
“没错,皇上,能够了解到这点,看来皇上你也已经恢复了呢。”
周丞与张仁正在探讨政事,对周丞恢复往日的冷静,张仁表示欣慰。
“真是抱歉啊,给丞相添麻烦了。”
“你能够理解就好,现在也不晚,比起茵茵的事,你现在更应该注重国事才对。”
“……我知道。”
嘴上说是知道,可表情张仁又怎么看不出周丞依然心系着茵茵?
“他们已经到了潍城了,从单将军那里最后一次得到情报后你好像就心绪不宁?能告诉我愿意吗?”
周丞一怔,这种话能告诉张仁吗?
“……算了,如果你想让我知道的话早让我知道了。”
对周丞的反应,张仁又不是看不出,既然不想说,他也不想强求。
“那就先把单将军的事放到一边,说说你接下来该怎么做吧?对于疫情的蔓延。”
“……只好另派人去调查了。”
“另派人吗?”
言下之意,周丞本来是想派单臻的,中途因为茵茵的事而不得不取消原定计划,看来速度会减慢。
“这场疫情涉及范围太大,所以我猜想会不会是认为,既是人为的话,原因又是什么?瘟疫的根源又是什么?尤其是疫情涉及的那些国家和地方,我实在看不出什么所以,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弄明白了。”
“哦,所以才会派单将军去吗?我倒觉得,与其派单臻,还不如派个更有用的人,比方说能够找到疫情根源的——”
张仁故意拖长话题,似乎不想表明,不过,光是这样,周丞就已经明白张仁所指的是谁,他又何曾不这么想呢?能让他有此烦恼的,不用说也是跟茵茵有关,既然事关茵茵,那么这个人不用猜疑就知道是薛寒了;那些受到瘟疫侵扰的国家也有着众多名医,但都找不到病源,所以,身边除了薛寒,周丞想不出还会有谁有这个能力,王冶的话可以不提。
“茵茵的情况已经稳定了,更何况有靖王在她身边,为了茵茵靖王一定会找最好的大夫,没必要将薛寒也留在她身边,这样太浪费他的才能了。”
如果不是茵茵的话,周丞也知道这么做的确是浪费,可偏偏对象就是茵茵,周丞当然会想到要把最好的留在她的身边,以确保她得到最完善的保护。
“丞相!”
“在!”
“等一切结束以后,我会取茵茵的。”
“……是!”
听完周丞的话后,张仁思虑片刻后才回答,结束一切,所谓的一切到底是多少,张仁可能十分清楚,之所以会让他点头的不是这个,而是周丞的觉悟,作为国君的觉悟,若本分的完成了君王的义务,张仁也就没必要再从旁干涉或阻拦,还有就是明天和以后的事都是未知的,到时候会如何张仁不敢妄加猜测,茵茵的事最终也会有结果,只是这个结果是否能够如周丞所愿,张仁就不确定了。
“我想知道,那时候丞相会站在哪一边?”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周丞早就知道,就算如此,他还是想要听张仁亲口说出来,他的话其中含义甚广,若对方不是张仁的话,周丞也不会用这种既简单又意味深长的话来发问,至于其中的意味深长,不用说,周丞指的就是赵子恒和周延……
“我当然只会站在茵茵所选择的这一边。”
张仁的回答就和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听到后周丞也没有什么表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茵茵最终的选择只有一个,到底会是谁周丞不介意,令他在意的事他的这份心意究竟是否能够传达到。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回应。
片刻过后
“……那么,丞相觉得出了薛寒和单臻之外,能够担当此次任务的人有谁?”
周丞收起对茵茵的那份用心,将话题转回原点,面对君王该去处理的事继续进行讨论。
“以臣之见,为慎重起见,臣推荐郭达和史文弘!”
听张仁所提及到的两人,周丞只能打从心里的感到钦佩,虽然一直都只张仁的能力,但还是会偶尔像这样被他的话折震撼,他所提及到的两个人一文一武,是朝廷年轻一代首屈一指的人物,郭达乃御林军校尉,是年轻武官中最被看好的,也是不久将来会统领御林军和成为将军的人才;史文弘则有朝廷第一才子著称,他年纪虽轻,见识却甚广,与一般的官员相比、甚至比一些资深的官员也要见多识广,以他的才学,已具备成为日后丞相之能;无论如何,两人都是朝廷的风云人物。
“还有,为了填补薛寒的空缺,臣建议让宋御医随同。”
张仁的话再次令周丞为之一怔,他所提到的宋御医也和之前的两人一样,都是年青一代的人才,年纪轻轻已是聚集国内一流医师团队御医团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第五十六章:疫情(6)
“……丞相为何会选这三人?他们都很年轻不是吗?”
说到这里,周丞很想知道张仁的想法是否与自己一致,对他来说,比起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也不及得到张仁的认同。
“就是因为年轻才选他们,他们都是经验太少了,如果希望他们能在今后有更大的发挥,这是必须的,难道皇上不这么认为吗?”
到底还是被张仁看穿了,周丞只能点了点头,若是其他人的话,周丞当然就不会这么容易点头了,他对张仁每次都能直接切入问题重点感到十分钦佩,尤其是他那临危不乱的机智与见解,周丞只能说张仁不愧是当代举世闻名的贤臣之一。
“对于任何事,丞相好像总能分析彻底呢,好像什么都知道,如果我有丞相的见识和才学,是否会更成熟呢?”
“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我之所以比皇上你看的更远、知道的更多,完全只是因为比皇上多活了些年,以皇上现在的能力而言早已超出我当年,所以只要累计经验,皇上自然就会看的更远、知道的更多,就好像学问是学无止尽的,如何使国家更加繁荣,这都要看今后皇上的治理,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以皇上现在为国家所做的来说已经够了,凡事都不能太急,做什么也都需要过程,皇上只要本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向前迈进就好。”
“我知道了。”
听张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周丞继位以来,能在国事上治理的条条有序,张仁可说功不可没,也许他有时候不会直接切入要点或传授方法、告知答案,但只要经过张仁的提点,周丞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周丞知道以现在的自己而言,要真正治疗好周国还嫌不够成熟,不过因为张仁,他可以边学习边治理,以便日后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国君。
赵国王宫演武场
眼前的演武场,有着众多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设施和场所,在每一个设施和场所都有士兵在奋力的练习当中,从他们的动作看来似乎早已熟悉?没错,这些重重设施都是出自赵子恒之意,是在他的命令下建成的,也是在他的演示下,这些经过层层训练的人才会这么有序,赵子恒本人就站在场地一旁观看着眼前士兵的训练,这些都是他在警察学校时必修的课程,为了今后的战斗,他认为这么做非常有必要,至少在与赵子曦的战斗中,这些人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赵子恒的计划能够成功也都是因为这些经过特殊训练士兵的功劳,与众不同和特殊的训练,让这些士兵能够突破各种困境,为了训练这些人赵子恒也花费不少功夫,模拟训练和实战训练均有实施,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赵子恒认为加强训练和让更多的人有这种经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皇上!”
聚精会神于士兵训练的赵子恒,并未因王冶的到来而动摇。
“新提拔的士兵好像已经逐渐熟悉这种训练了啊。”
看着眼前士兵娴熟中又带着少许生涩的动作,王冶笑到,回想当初第一次看到这种训练时,王冶却是吃了已经,甚至是他也都未曾想过还有这种训练,乍看之下眼前的这些设施确实有点奇怪,不过训练很到位,想到这里,王冶不禁心中一颤,也总算明白为何赵子恒会屡战屡胜,若赵军们全掌握了眼前这种训练,在实战中必定会占有绝大的上风,无论是偷袭、潜入敌营或是正面交锋,这些经过训练的士兵们都会随着这种训练而提高生存与实战的技巧,尤其是在昨天看到赵子恒现场指挥的军队演戏训练,王冶十分肯定,只要赵子恒有心,天下必定成为囊中之物。
“好,训练结束,休息一刻钟!”
一名教官的声音终止了一段训练,王冶也回过神来,结束训练的教官朝着赵子恒走来,将手中记录士兵训练情况的数据交给他,将记录数据交给赵子恒后就自觉退下了。
“有什么事吗?”
赵子恒边看着手中士兵训练的数据,边问,王冶不可能没事就来找他的,刚刚只是专注士兵训练情况没有理会罢了,反正也知道快结束了,只好让王冶多等下。
“关于之前赵将军交托给我的东西,我已经分析完了。”
听到王冶的话后,赵子恒的手微怔,放下手中资料,看向王冶……
“结果呢?”
“果然……不是真正瘟疫。”
“果然吗?”
对这个‘果然’,赵子恒和王冶似乎有着相同的看法,若是瘟疫不可能频繁发生,而且还是多国一起,王冶所提到的‘东西’指的就是病疫成份,是前不久赵子胤的副官武曜从刚到【寿城】特殊商队那里得到情报后一路探索之下找到的,赵子胤和武曜都觉得事有蹊跷,时候王冶和赵子恒同回来的时候,赵子胤就将得到的病疫成份交给了王冶,因为赵子胤相信王冶的医术,只是他也不会想到偶然间得到的东西会牵连到天下的存亡……
“医治的方法呢?”
“已经配制完成。”
“哼,不愧是你。”
“那么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呢?”
“这还用说——”
赵子恒穿过王冶,气势惊人的看着那些正在休息的士兵,赵子恒此举令王冶不禁轻笑,也转过身来看着赵子恒的背影,像是在等待着他的答案……
“当然是越快越好!”
就如同猜测的那样,赵子恒的答案就是王冶的心,也正因如此,王冶才会舍弃平静的生活而追随于他。
第五十七章:人间地狱(1)
刚平息不久的纷争已是过去,现在天下才面临着真正的危机,也许有很多人都对疫情的爆发抱着淡定的态度,没收到波及的国家更是如此,没有人知道在失去失去平衡后的天下如今所面临的灾难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是赵子恒和周丞却对此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所有人都认为,赵国刚经历不少灾难后重生的,光是面对灾后重建工作就应该很吃力了,就连周丞也是这么认为,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统计过外患内乱所带来的损失究竟有多少,一般人都会想到在经历两场灾难后,即使是天下两大国之一的赵国也会满是疮痍,加上之前从老赵王去世后累计的内忧,怎么说势力也将削弱一般,实际不以为然,而且有关消息都属国家机密,外人谣传终归是谣传,只要没有波及到国民,赵子恒就觉得没必要去澄清。
王冶虽不知道详情,但经过观察,他觉得现今的赵国并非人们所谣传的那样满是疮痍,甚至可以说是如同以往般让人不敢轻易来犯,或许对赵子恒来说,两场灾难所带来的损失过大,但对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就并非如此了。
一般灾难给国家所带来的损失,都不容忽视,特别是像内乱和外患这般战事带来的更不是如此;能够在面对自己国家受到侵扰时还有余力去帮助他国,能够在经历多长战事过后还有余力平定动摇王位的内乱,这一次次的表现已证明赵国并不只是一大国,同时也足以证明真正的强大,这不,才结束两场大型战役,赵子恒仍有余力去处理疫情蔓延的事……
以赵子恒为首,赵子胤等数位将军及王冶都聚集在御书房内召开会议……
“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
“是啊,皇上,不是有情报说飞燕国已经处在生死边缘,用不了多久就会毁灭吗?”
两名将军先后对赵子恒的决定提出质疑和反对,其实并不只是他们,也有其他人都赞同这两名将军的意见,只是已经说出来了他们就不便再开口,武官不同于文官,不是那么容易起哄。
“本王心意已决,各位将军不必再阻拦。”
“皇上,就算再有什么令您在意的,也无须亲自前往啊,即使有预防和医治的方法,但不排万一,皇上的龙体比什么都重要这点请您一定要自觉,再者,皇上您如若不在国内,刚经历完战役的百姓定然会感到不安,到时候怕是又会有谁对我赵国存有非分之想。”
“本王就是知道,所以才会叫你们来。”
赵子恒的话令所有人即刻安静下来,不说将军们的担忧都有道理,赵子恒竟然能决定该怎么做后当然也会预料到其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提早就想到应对方法。
“在本王外出的期间,朝中所有大小事务都交由王丞相处理,至于边关本来是有镇侯王就足以,不过碍于我国处于非常时期,因此本王将会按各位将军的长处派往各大驻守地。”
每件事赵子恒都是亲历亲为,就算不在也都想好万全之策,作为臣子的还有什么话说呢?无论什么时候,赵子恒都以国家为主,如真有意外,能保卫好自己的国家也好,这不是自私,而是尽力所为。
摊开国家防卫布兵图,依次分布好在场将军所负责的守关,听完之后,无一人不感到震惊……
“皇上,这是——”
在场任谁都发现了赵子恒的意图,太明显了,对此王冶和赵子胤倒显得完全不为所动……
“这么做不是太冒风险了吗?皇上,我们从来都——”
“这样不是很好吗?反正和皇上一起,全都是一些从未体验过的新挑战。”
还不等开口的将军把话说完,赵子胤就从旁打断加以叙说,这么一说全都哑口无言,回想起来还真是每次都这样,赵子恒的做法总是没有预兆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从未做过的,但出奇的每次都能成功。
“可这一次不一样啊,皇上他——”
“有什么不一样?皇上有没有亲自指挥结果都一样,还是说你们没有自信?”
和前面情况相同,赵子胤总是抓住要点切入,这一次就真的是哑口无言了,没有人再敢吭声,吭声也好不吭也是,反正只要赵子恒开口,他们只有听从的份,至于新的挑战他们也只能欣然面对,不好好做的话,就会受到军法处置。
“是!末将等必将誓死遵守皇上的旨意。”
众将们十分默契的向赵子恒行礼
“切忌,对进入国内的商队彻底盘查,本王不想看到有任何疏忽导致情况发生。”
“是!!”
只有落石好国内的事,赵子恒才能放心离开,这次不同以往,不为私事,而为了断早该结束的无畏战役。
第五十七章:人间地狱(2)
潍城王府
“他到底想做什么?”
这是刚接到由赵国传来的情报,周延对赵子恒的行为感到十分的不解。
“赵国才刚脱离陷阱,正在恢复当中,作为国君他怎么都不应该这时候离开,虽然之前就曾在最紧要关头来到周国,可是这次他不再是秘密行动了,会不会他打算做什么呢?”
“现在才刚开始,还不能断定他想做什么,但在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