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时空再续情缘-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如事情照常发展的那样,在接到消息后,周丞第一时间赶回周国,周延也有行动,只是离开而已,因为他所在意的人已经不再,所以没有留下的必要,他的离开并非为周国,没人知道原因……
“完全没有想要帮助周王的意思,不过不难理解,是想要在出手之前先观察情况吧。”
“嗯。”
对王冶的话赵子恒没有反驳的意思,但也若有所思。
“说起靖王,有个地方让我有点在意。”王冶说。
赵子恒向他投来问询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就是靖王妃,不知道为什么,靖王似乎很呵护她,若只是单纯的想弥补她,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以靖王的性格来说,那已经超出想要弥补的范围。”
受到赵子恒的示意,王冶就不再有所隐瞒,故此把事情挑明;听完他的话,赵子恒眉头微皱,若是平常情况这种话题就是那些市井之辈流传的,王冶既然开口,肯定是有原因,别的不说,单是以周延的性格来说就已经是值得注意的。
“可能吗?”赵子恒喃喃道,似乎感到不可信。
“只是猜测,如果真是如此,靖王的行动就不难理解。”
不可置否,倘若周延心中有韩姬,那么是否表示他对茵茵的感情已经淡化?答案肯定是否,赵子恒非常肯定就算周延真的在乎韩姬,也不会对茵茵放手。
“那么关键人呢?”
“靖王妃吗?我认为值得调查一下。”
“嗯。”
话到这里算是结束,这时,王冶发现站在一旁的赵子胤似乎一直都若有所思,其实他早就发现了,只是没想到赵子胤会一直保持沉默到现在,而且还心不在焉。
“将军在想什么想的那么出神呢?”
王冶开口,随即赵子恒的视线也转移了过来,其实他也早就发现今次的赵子胤很反常。
而当事人的赵子胤完全没有被王冶的话动摇,就好像早就知道会如此,把目光投向赵子恒道:“……昨天晚上,有人和公主接触过。”
赵子胤的声音很平静,也在陈述一个事实,没有丝毫逃避和退缩,话音刚落王冶和赵子恒即刻有所反应。
“是什么人?”
赵子恒所幸没有绕弯子,他知道,既然赵子胤自己提出来,绕弯子只会给他难堪而已。
“不清楚,只是发现了痕迹,能够躲过我府邸的守卫和眼线就证明这个人不一般。”
“问过她了吗?”
“没有。”
赵子胤如实回答,丝毫不做辩解和隐瞒,好在场的王冶和赵子恒都并非追根究底的人,王冶因为很聪明,所以他不会问,而赵子恒,可能单纯的是理解才没有问吧。
“请皇上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不会让皇上为难。”赵子胤继续道。
“……我相信你,不过还是想提醒你一下,不需要盯得太紧,这会让她觉得别监控,我不太相信她会介入其中,只是没必要给她外来的压力。”
整段话,或许赵子恒最想表达的还是最后一句,作为对赵子胤的信赖也好,还是对凌梦涵的补偿。
“我明白,我有分寸。”
说到这里,赵子胤的神色明显有些哀伤,这些都被王冶和赵子恒看在眼里,就算当初赵子胤和凌梦涵是奉命成婚的,若说到现在赵子胤对凌梦涵一点情意都没有是骗人的,就算没有感情,也有同情,而且不管怎样,毕竟凌梦涵也是赵子胤的妻子,哪怕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
一旁的王冶也明白,这件事他不能插手,也无须插手,他了解赵子胤的为人,一不担心赵子胤会徇私,二也不会担心他为此包庇。
“话说回来,一直跟在单将军身边的那名女子……”
王冶的话题转的太快,幅度也过大,以至于赵子恒和赵子胤很是不解,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王冶自己也陷入了沉思。
“怎么了?”赵子恒问。
“不,没什么,只是有点在意。”
“在意什么?”赵子恒不解。
“那名女子好像是叫风静怡。”
“风静怡?风?”
反复思索,赵子恒脑海中很快出现一个人。
“……我记得你曾说过要我小心,这和他有关系吗?而且又和风静怡有什么关联?”赵子恒隐隐道,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摸不着边际。
“皇上是否还记得郡主是如何来到赵国的?”
听王冶这么一说赵子恒沉默了,确实,风清寒和茵茵走的有些近。
“之前曾有报告说有人见到过很像他的人,我没有留意,但我却忽略了一点。”
“什么??”
赵子恒掩饰不住诧异,王冶的话让他越来越觉得隐隐不安。
“是,我忽略了一个人,除了他之外的另一个人,那个人皇上也知道,就是那个冥医鬼煞。”
“……你的意思是他们是一起的?”
揣测着王冶的话,赵子恒说出自己的猜测,只见王冶点了下头,瞬时赵子恒觉得大脑如被雷击般,他完全忘记去想王冶为什么会提到这个话题,他只知道自己也忽略了什么,而忽略的关键毋庸置疑就是话题中所说的风清寒和鬼煞。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机(2)
首先,风清寒的目标无疑就是茵茵,加上冥医鬼煞,不难猜出迷药是出自他手,如此一来,包括茵茵被劫与炼王东方晏被杀之谜不难解释,就是因为如此,赵子恒才不得不担心,同时也感到好奇;赵子恒回想当初王冶只不过第一次和风清寒见面就提出警告,且不论此次行刺东方晏之事,赵子恒想起的是自己最初和风清寒相识,那时候的确从自己口中向他提到过茵茵,不,应该是舒儿,那么是不是因为风清寒发现了什么才会对茵茵下手呢?这个想象让赵子恒不觉一惊,马上想到的就是风清寒到底想对茵茵做什么。
“我现在才想起,如果是他们或许真有可能把郡主带走,先前属下汇报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因为不确定,现在想来这个可能性很高,无论是郡主还是炼王,如果是这两个人,我就会相信是真的。”
从主观不能肯定,但从客观方面王冶的话不可置否。
“……你的意思是他们是‘黑狼’的人?还是……”
一直默不吭声的赵子胤突然插入一句,明确点他只知道风清寒这么个人,而对于鬼煞的了解几乎是没有,可从王冶的话中他还是能够察觉到两者间的关系,结合之前曾说过的话,他脑中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这个传闻中最为神秘的组织,不过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
“不知道,应该八九不离十。”
王冶回答到,从他第一次见到风清寒的时候就有种压迫感,这种感觉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他甚至可以肯定风清寒定非等闲之辈,现在几乎一句肯定;至于鬼煞,王冶当然清楚他的实力和能力,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还是和风清寒一起,王冶就想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可是,即使如此,王冶也不能够确定他们就是‘黑狼’的人,最多能确定他们肯定与这次的时间有关联。
一时间,三人都陷入了沉默,接下来不知道要说什么。
好半响,赵子恒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如果是风清寒的话,我不认为他会做出留下什么把柄的事,至于鬼煞,王冶你对他了解多少?”
说真的,赵子恒只见过鬼煞一次,自然算不上了解,更何况鬼煞本身就是个迷,对此,赵子恒当然就会想到在潍城那段时间与鬼煞有所接触的王冶当然会应该有所了解。
“我也不认为他会做出这种粗心大意的事,不过,前提是不知道他的来历,假如说他从一开始就与这一切有关的话就不难理解,只是他对关于在郡主的事,其中原因还不知道;不止如此,我们也许应该先弄清楚他和风清寒之间的关系,以这次的事件来看,他们两人之间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冶对鬼煞的了解只限于表面,当初相识也不过因为疫情的事才携手合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理解,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他对茵茵似乎是别有用心,不能确定有什么目的,但在王冶看来其中一个可以肯定的就是对茵茵的保护。
听完王冶的话,赵子恒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风清寒,坦白说,他对风清寒的理解并不多,吴国使臣?真是如此吗?以王冶的话推测,风清寒与鬼煞是同一伙人,按所掌握的情报,鬼煞一直都是跟在茵茵身边的,是为了保护?如此简单吗?有一件事赵子恒是不能否认,那就是茵茵和风清寒走的很近,从情报中看来,风清寒与茵茵向来都是正面接触,而鬼煞则比较想暗中看守,如此看来,不排除鬼煞是听命于风清寒的可能。
到这里,如果证实风清寒也是敌人的话,而且还是与前面的敌人是同一条阵线的,那么赵子恒他们就已经可以确定风清寒很可能就是暗中对茵茵实施‘保护’的一方,这个猜测不难理解,从过往的行为中就能得到证实,现在要证实的就是茵茵是否真的是在他们手中。
“能够找到他们吗?”赵子恒问。
“恐怕很难,早在前些天听到有关情报后,再之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
想到这里王冶有些自责,觉得自己第一次如此粗心大意。
“这么看来他们应该还在赵国境内吧?让‘狮鹫’的人去找吧。”
赵子胤适时提出意见,此举并非徇私,因为并非出动‘狮鹫’是为寻找茵茵,而是这将是他们唯一的线索,寻找敌人的线索,徇私的话茵茵就只能说是顺便,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对赵子恒等人来说‘狮鹫’一般不会轻易出动,就算之前曾派过‘狮鹫’保护茵茵,但这次情况不同,并非单纯的出动他们,如此一来,赵子恒也能放心,赵子胤便觉得非常可行,至少有个十分堂皇的理由。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机(3)
“对方不一般,一般的‘狮鹫’可能根本没办法。”王冶说出事实。
“那就派最精锐的‘狮鹫’去。”赵子胤道。
“……皇上的意思呢?”
王冶没有拒绝赵子胤的好意,在确定之后向赵子恒落实。
赵子恒也没有拒绝,点了下头,说实在的,他也不想为了自私的原因出动‘狮鹫’,以前不过是派一般的‘狮鹫’去保护;可现在不同,现在已经牵扯到更大的阴谋,所以他没有理由去收敛,在没有确定茵茵是否平安之前,他可以已经毫无顾忌的派出属下最为精锐的‘狮鹫’去寻找,这样一来找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狮鹫’本就是赵子恒属下最为精锐神秘的部队,所以精锐中的精锐更是可想而知,人数虽少,但能力绝不容质疑。
“叮嘱他们,发现之后不要轻举妄动,保持在可视的范围之内就好。”
即使掌握了线索,赵子恒也没因为激动而失去冷静,他没有忘记对方的能力,即便是最精锐的部队,他相信只要太过靠近就一定会发现,不奢望可以一直监视他们,至少可以拖延时间。
“明白!”王冶回到。
半个月后
回到周国的周丞并未直奔京师,而是在离战场最近的城池立足,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周国边关再次连失数城,这种损失对周国而已是惨重的,即便缺失周延手中的兵力,奈何也想不到会兵败如山倒;对于吴与汉联合进攻赵国之事早已传遍各国,其中原因没人知道,只知两国联手以压倒性的气势攻陷周国数座城池。
【平陵关】军营大帐
“还找不出原因吗?”
周丞冷冷开口,眼下众将纷纷垂下眼脸无言,周丞所问乃城池轻易落入敌军手中之事,他实在想不通在他认为决不可轻易被攻陷的城池何以那么容易就沦陷,故此他推测必定有原因,可至今也没能有人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岂有此理,难道要本王认为你们只是无能吗?”
众人的沉默使得周延发声怒吼,一般情况周丞很少像这样情绪化,无奈多座城池的失守使他失去了原有的自制,而让他生气是有原因的,若说城池失守也没什么,毕竟凡事没有绝对;但,周丞万万没有想到会那么轻易被攻陷,简直就像拱手让人或任凭宰割,以情报来看兵力悬殊只是其中之一,关键在于失守城池中以坚固著称的也轻易沦陷,他不相信以大周将士会如此轻易被压制;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坚固的城池和雄厚的兵力在面临敌人时轻易被击溃了,这让周丞无法相信,难道大周的将士和城池就如此不济?
答案当然不是,周国之所以会成为与赵国并称的大国,就因为有着与赵国匹敌的骁勇善战的将士,周国的军力是毋庸置疑的;且不论侵占,论防御,不说绝对,但也绝不可能轻易被击败,自周丞继位边关城池加防更是密不透风,可是,在第一次面临真正来袭的敌人时却是如此的不济,原因何在?敌人的攻势猛烈、锐不可当、无坚不摧?还是周国的防守薄弱、不堪一击?
以上,周丞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从不认为周国会如此被侵略,不止是周国名声有损,更有损民望。
“皇上,末将猜是否有奸细混入我军之中。”
终于,一名将垂首畏惧开口。
“奸细?”
周丞冷冷的重复着该名将领所陈述的关键,只听周丞冰冷的语气,该名将领即刻背脊一寒道:“是,若非如此以我大周将士又岂会轻易落败?城池又岂会被攻陷?”
对该名将领的陈述周丞默不作声的看着,他的沉默使众人陷入死一样的沉寂,包括提出陈述的那名将领;随着沉默的时间越长,众人觉得呼吸也越是困难,对这些常年在外的将领来说很少有与周丞接触的几乎,所以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觉有种无形的压迫使得他们倍感负重。
确实,撇开别的不说,‘奸细’这个推测是极为可能的,倘若只是如此,周丞又岂会猜不到?这种可畏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却被拿来在这种场合下公开,周丞定定的看着那名将士,从表面看去那名将领少说也有数年的从军资历,说的话简直让周丞无法接受,肤浅之际,这让周丞有种哭笑不得;当然,如果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周丞也许不会感到气氛,但事实就是不简单,从一开始周丞就已经撇开‘奸细’的可能,也从以往的各种战斗中他得知城池失守的原因是最正常的被攻陷,尽管不愿承认,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皇上!!!”
就在这个时候,单臻的声音刚从帐外传来,人就已经进来,瞬间,帐内沉重的气氛被冲散了不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机(4)
“什么事?”
单臻的到来不止是缓和气氛,周丞也多少转移下心力,不然他自己也不能保证是否能控制好情绪。
“夏国有动静了。”
“什么!!?”
单臻话刚出口便立即引起骚动,从单臻的表情来讲他们断然判定不是好事,真是如此,对周国而言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继续。”
骚动归骚动,事态严重,骚动即刻就在周丞的示意下平息,纷纷安静下来听单臻的报告。
“刚刚接到报告,夏国军队已经开始集结,美名其曰说是来支援……”
话到这里单臻停顿下来看着周丞,片刻对视后单臻才继续道:“可我国根本就没发出那种要求,故此不可信,再则从我国出事不到一个月,夏国军队即已集结,很明显早有准备,不敢肯定他们是想与吴、汉联手,但绝对不是来支援的。”
单臻的话说的十分肯定,令在场人都汗流浃背,真是如此的话,明的虽然没有明确,却肯定不怀好意,如此一来,周国可说处在十分危机的状态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丞很清楚如真面临与三国对战的情况下周国绝不会有胜算,先不说自己手中的兵力只有周国的一半,汉国、吴国与夏国都是势力不小的国家,仅次于赵、周两国;眼下,光是面对汉、吴两国的攻势就已经兵败如山倒,还未拟定好对策,若此时再加上夏国,周国必败无疑。
“夏国不是和我国有盟约吗?他们不是来支援的话来做什么呢?”
紧张的话题下,还是有人不禁开口,的确,周、夏两国是盟国,早已拟定下了盟约,说是支援根本毋庸置疑,可事实上这个盟约早已受到动摇。
“是啊,夏国公主乃是我大周皇后,虽然不幸遇害,可也……”
又一名将领开口,道出原由是好,却不知如何收尾,当然,他们断然不敢相信因此而打破两国的关系,将士们纷纷表示赞同。
周丞并未众将士们的发言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是常年在外,对很多事都不能掌握,因此不能怪他们;没错,按一般情况来说夏凝霜的死不足以影响两国的关系,更早已向夏国解释死因,可夏国怎么也不相信而纠缠不清,这不难理解,夏王对夏凝霜的宠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一口咬定夏凝霜的死是蓄谋的,对此无论周国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才会导致现状发生;夏国早在夏凝霜死后不久就已经做出随时备战的准备,故此,发生如今的状况就不难解释。
“夏王对夏皇后的死一直都耿耿于怀,早在夏皇后死后不久他们就已经有了行动,要知道,夏国的军力不输给大周多少,就算那时候硬打起来,就算我们赢了,也不会好过多少。”
单臻和周丞一样知道众将的意思,因此为众人解释,只是此话一出,对众人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单臻的话太过现实,现实到残酷,前面若说单臻所说的是比较委婉,那么这话就可以说是完全的表态,直接证实了夏国并非曾经的盟友,而是现今的敌人。
“这么说,我们将要面对三国的联合攻击吗?”一名将领道。
现实是残酷的,这是自顾不变的名言,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再敢做声,他们太了解接下来的情况了,不说面临三国,就是面临这三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对周国来说都是个难缠的对手;先是一对一的情况下,周国或许可以保证胜利,付出的却也是不小的代价;再来以一敌二,就眼下战果,他们势如破竹,周国防不胜防,城池连连失守;最后则是这最后加入的夏国,不用多想,结果就已经明了。
“皇上,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马上请靖王回来协助才是,如果可以,我们或许可以借助赵国的兵力……”
一名看似比较资深的将领开口,前面是事实,后面声音就变得几不可闻,可想而知,这名将士也是有着相对的尊严;是的,只是周延,身为周国亲王让他出面是很正常的,但是赵国,在场人都知道今年赵国战争不断,更是内忧外患,就算赵国最后处理的如何恰当,也无法掩饰他们的强大;因此,与赵国齐名的周国,若在这种情况下请赵国出兵,无疑是有损周国的颜面,身为一名将士,这种尊严还是有的。
话说周延,即身为周国亲王,又手握半壁江山的兵权,这种情况他早就知道,却迟迟没有行动,就连面也没出,这也是使众人心中不安的原因之一;对此,周丞更是无可奈何,就连他也无法保证周延会出面,即是说周延无动于衷他也不会感到好奇;事已至此,周国面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周延手中的兵力是至关重要的,不说请赵国出兵,周延若不出力,周国可说只能坐以待毙。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机(5)
会议结束,单臻留了下来,刚好薛寒也来了。
“有什么发现?”周丞问。
“是,臣发现,汉军和吴军之所以进攻那么快是因为后勤支援很流畅,换句话说,他们后勤无阻,无论是军粮共给还是兵力补充都畅通无阻,不但如此,还相当迅速。”薛寒答道。
“怎么会?按理来说汉国和吴国与我国之间都有阻碍,不说是我们盟国,至少应该也不会帮他们才对,莫非是被他们收复了?”
单臻不解,要保证供给畅通且迅速,必定会采取最近路线,但是,在三国之间还存在第四、第五国家的领域,想要从他们领域经过可能性不高,就算他们不会协助,至少也不会放行,那么原因又为何?吴汉可以顺利的从他国领域上经过吗?
“恐怕不会这么简单,他们所经历的国家都是小国,相对他们和我们而言是这样,就算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协助他们,如是放行的话则怕得罪我们,就算是暗地里放行也不会无所顾忌,碍于三者之间的压力,这些小国压力都很大;不过,正常情况来说他们不放行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的,这种行为才是最为合理的。”薛寒解释道。
“这么说……”单臻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之前,曾经受到侵袭过的城池……”
沉思中的周丞突然开口,单臻和薛寒同时有了反应。
“臣想说的也是这个。”
起初无法确定,如今薛寒已经可以肯定,最开始无法了解这些城池遭毁灭的原因,不过现今看来目的十分明确,一来那些被毁的城池都在吴、汉向周国进攻的路线上,而且还是直达;二来,那些城池的毁灭给该国带来无形的恐惧,以那些小国的势力而言,只要提前声明,故此当然不敢阻拦,因为在无形中他们已经有了阴影,所以才会选择沉默和默许;当然,无论那些放行的国家选择哪一条,他们都将背负起另一方的兴师问罪。
“选择最保守的自保方式吗?”
对于放行国家的选择,周丞他们都能理解,应该说他们没有出兵帮助他们就已经是万幸了,以现状来说,多加一成兵力都会给周国带来一定的负担。
“我现在比较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能够轻易攻陷我们的城池。”
对已经了解的情况周丞不打算继续下去,转回原题,毕竟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这点,臣以为是我方情报泄露的缘故,内奸所为的可能性排除,因为臣相信各大城池的将士。”
单臻如实说出心里看法,对此周丞和薛寒都表示赞同,可就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得不烦恼,如果情报泄露,那么就必须要靠临时发挥,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敌人的功率迅猛,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面前,不是没办法做到随机应变,而是没有时间,贸然更改一贯作风,无法配合只会给敌人更大的胜算。
“那么传令下去,接下来各大城守将以最新方略去防守,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命令传给各大城守将领即可,无法做到就让可以做到的人去顶替。”周丞道。
“遵命!”
“还有,我们现在不能坐以待毙,传令让京师将领整军做好随时出动准备。”
“是!”
“还有,我要亲临【江城】。”
周丞此话一出,单臻和薛寒即刻一惊。
“皇上!!”
单臻脸上显然难掩惊讶之色,【江城】乃汉军接下来攻击的城池,目前可说已经进入警戒状态,等汉军一到【江城】必定马上进入战斗;然而,令单臻担心的不是汉军的攻击,而是【江城】是临江之城,虽小却较为富饶,但所处地理位置而言,是非常易攻的,驻守兵力不多,算上调派援助也不过两万。
“皇上,臣认为皇上最好去【涪城】,【江城】太危险了。”
薛寒也不禁开口劝阻,【涪城】是【江城】之后的临城,同为临江之城,准确来说【江城】不过【涪城】下属的小城,因【江城】地理位置易攻,故此大多兵力都驻守在【涪城】;【涪城】拥有偌大的城池、充足的补给以及占尽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故此也是一道重要关卡;因之前城池的沦陷和兵力支援过多,目前【涪城】的守备兵力并不多,为此才特地调兵前往【江城】拖延时间,所以此时在【江城】的将士可畏是死士,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援军进驻【涪城】,也即是说【江城】不过死城,是准备‘献’给敌人的。
“我意已决,你们不用劝阻。”
周丞对面临的危险视若无睹,神情中透露着无比坚定,这让单臻和薛寒看出无论他们说什么都已无法阻止。
“臣知道了,那么请让臣护驾同行。”
单臻本着自身立场提出同行,这是身为护国将军和御前将军的他的职责所在。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机(6)
“不用。”
单臻前一刻话才出口,后马上被周丞拒绝,这让单臻和薛寒同时露出疑问。
“你去做自己的事就好。”周丞又道。
“皇上!!”
听到周丞的话后知道不是开玩笑,单臻急忙开口,显然有些慌乱,发生在他身上实在难得,可见他担心的程度。
“我不会有事。”
“可是……”
“不要小看我,单臻。”
“不,臣当然不敢。”
单臻最终妥协,不是语出突然,单臻也不会如此失去平日的冷静,他并不担心周丞的能力,只是此次太过危险,身为一国之君的周丞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定然会出现引起很大的骚动;不过,相反如果周丞能就此打退或是镇住敌兵,那么将会给周国将士提高不少士气,只是此举太过冒险,单臻不远就此妥协。
于是,单臻单膝点地,双手抱拳道:“请皇上下令,臣请命出战【江城】。”
“我说过你还有其他该做的事,所以驳回你的请求,起来吧。”
周丞当即就拒绝了单臻的请求,只见单臻无动于衷,依旧跪地不起、保持沉默,大有不点头就不起来的意思。
“你!!!”
看出单臻的意思周丞不禁有些动怒,他非常清楚单臻的性格,若不答应恐怕单臻就会真的长跪不起。
“皇上,臣同意单将军的提议。”
这时薛寒也单膝落地向周丞进言,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周丞更怒了。
“你们!!”
冷静如周丞,在这种时候也难以掩饰心中愤怒,第一次欲要前往前线却不料被阻拦,难免会感到盛怒。
“请皇上下令!”单臻再次开口。
周丞无言的看着眼前的单臻和薛寒,他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用心?【江城】一战定是必败无疑,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只是如此还不至于令人担心;周丞如前往【江城】必定会给驻守将士提升不少士气,但不可挽回局势,这一点谁都清楚,再加上城池一再莫名失守其中主要原因并未找到,所以危险是必不可免的;因此,如周丞在【江城】出事,不但会减低周国将士的士气,相反还会提升敌军的士气,故此太过冒险的选择当然不会得到认同。
不过,相对周丞也非常清楚此举会带来的结果,他不是没想过后果,【江城】一战主要是拖延时间,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可以做到,只有潜藏的危险才让他有所顾忌;但是,周丞自是不会为此而退缩,身为君王的他从未上过战场,所以他需要一战,尤其是必败的战斗,当然周丞很清楚自己的这种想法不会被轻易得到认同。
“只是拖延时间,难道你们认为我做不到吗?”
硬是压制心中的情绪,周丞平静道。
“臣不敢!”单臻和薛寒异口同声,不难看出他们想法一致。
“如果我一定要去呢?”周丞道。
“请皇上让臣同行。”单臻回道。
“若我不同意呢?”周丞又道。
对此,单臻的回答是沉默,因为他也不会改变初衷,毕竟【江城】一战一国之君的亲临战果非同小可,除去预防意外,还需保证周丞身为一国之君的绝对威严,这一点无论是单臻还是薛寒都无法妥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