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拖油瓶-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而尤家光是送嫁妆也送了足足有三四天——第一天送的便是内务府置办的按照县主规制预备的嫁妆,其中房舍田产、家居摆件、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珠宝头面、药材衣裳等等皆有品而来,抬在最前面的还是圣人与老圣人亲自赏赐的添妆,以及圣人亲写的那一副“天作之合”的字。第二天送的则是尤陈两家自小儿便给三姐儿预备的各色家具摆件儿等等。第三天送的则是尤三姐儿并尤陈两家给置办的其他嫁妆,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珠宝头面、药材衣裳自不必多说,都是早早便准备下的。再加上陈园并镜花缘在尤三姐儿的打理下日进斗金,尤三姐儿时时不忘拿赚来的钱买房置地,使钱生钱,利滚利,如今摆出去虽说没有十里红妆,但重要的是嫁妆箱子之内的东西大多为房契地契银票账本子乃至各色香料香粉的陪房等等。内涵颇为丰富。到了第四天,送的便是京中各仕宦人家,乃至外省各地与镜花缘有买卖往来的人家儿送的添妆,以及柳湘莲下聘时的聘礼——尤家半点儿没收,全都放在嫁妆之中被尤三姐儿带回尤家了。
  林林总总这么些东西,虽说尤家秉持着财不露白的心思,早已压了再押,恨不得每只嫁妆箱子里都打了暗格,可架不住东西多,仍旧送了这么些天。使得京中其他人家啧啧称叹之余,也不忘回敬先前某些因嫌弃夫家聘礼少而有反复的人家儿——
  既觉着自家给的聘礼少,也不瞧瞧你们家能不能置办出尤家的嫁妆。
  暂且不说别家闲话,只说转眼就到了七月初七的正日子。
  是日一早,尤家上上下下不待天亮就起身,陈氏早已张罗着家中下人预备起来。就连尤陈两家的族人也都趁着天没亮到了。几处人马凑到一起便商量着该怎么为难迎亲的队伍。众人皆想着当年尤家大姑娘和二姐儿出嫁的时候,尤三姐儿的“丰功伟绩”。这会子轮到尤三姐儿出嫁,他们也不能太轻饶了柳家人。
  笑笑闹闹着将将过了天大亮,柳湘莲便带着迎亲的队伍上门接亲了。只听见门外吵吵闹闹吹吹打打,好不热闹。门房早已得了主子们的示下紧闭房门。拥堵在门前柳湘莲知道此乃旧俗,倒也不急。只在外面嚷着叫开门。尤家陈家的小子都在门内使坏,一会儿叫柳湘莲吟诗作赋,一会儿叫柳湘莲吹笛弹筝,直等到柳湘莲站在门前吹完了一曲《凤求凰》,又命他回答别个问题。一直闹了一个多时辰,众人接连起哄的讨要了四五轮红封,觉着差不多了,这才命顶门的小子们开门放行。
  将将抽了门栓,柳湘莲并结亲的人便一窝蜂的挤了进来。大家彼此笑笑闹闹地说了一回话,柳湘莲忙将凤冠霞帔并各色催妆礼奉上,由着全福太太送到了里边给尤三姐儿梳头上妆。
  这厢尤三姐儿且在房内不紧不慢的梳头绞脸画眉毛,房内坐着各家的女眷们叽叽喳喳地,隔着窗缝儿往外头瞧。只听见外院儿远远的传来各种笑闹的声音,还有鞭炮和各色乐器的声响,热热闹闹地。
  众姑娘们一边嬉笑着讨论迎亲的人,一边笑着打趣尤三姐儿。尤氏、尤二姐儿并跟随着相公到外省赴任的婉姐儿都到了。婉姐儿还带来了自己的哥儿。还没桌子高的哥儿跟在宝哥儿的后头跑来跑去,搂着婉姐儿的腿奶声奶气的唤娘,又搂着三姐儿的腰唤姨娘,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一时吉时将近,尤三姐儿被扶着到了前边叩拜父母长辈。吃过了女儿女婿敬的茶,陈氏拉着尤三姐儿的手百般的嘱咐些相夫教子的话,因又想到自己自从先夫去后,她带着两个女儿回家改嫁,一晃儿也过了这么些年。如今她有夫有子,两个女儿也长大嫁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尤老太太尤子玉倒是心情颇好,满面红光的嘱咐了柳湘莲并尤三姐儿几句,又劝着陈氏莫哭。
  这一番折腾便到了吉时,因着尤家并没有适龄的哥儿,便叫陈桡背着妹妹出门上了花轿。
  柳湘莲得偿所愿娶得新人,早已乐得合不拢口。一路坐在高头大马上风流睥睨,意气风发,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春风得意。
  尤三姐儿头上盖着红盖头坐在花轿内,只觉得轿子一上一下地,一颗心也一上一下地。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稳稳地落在地上。有人扶着尤三姐儿下轿进门跨马鞍,又有人往手里塞了一根红绸子。
  尤三姐儿只觉得面前红彤彤地,只能看到脚下方寸的一块地,她觉着自己就跟牵线木偶一般,被人扶着一一拜过了天地入洞房。
  大红盖头被喜秤挑了起来,抬眼便看到柳湘莲一身吉服手内拿着喜秤站在面前,俊俏的脸面上露出傻兮兮的笑容,一双漆黑如点墨的眸子牢牢黏在尤三姐儿的身上,愣愣的连话都说不出半句。
  尤三姐儿下意识的也垂了头,不知怎么就觉得脸上烧得慌。
  房内有女眷们的笑声响起,尤三姐儿抬眼,只见柳湘莲的姑母并柳姑母家中的几个表姐妹都在房中。正冲着尤三姐儿笑。除此之外,房内还站着全福太太和蓁儿蔚儿,以及柳家的两个丫鬟。
  柳家姑母上前替尤三姐儿介绍自家的几个女孩儿,全福太太则上前请柳湘莲夫妇喝合卺酒。吃过了合卺酒,柳湘莲还得到前面去招待客人,临走前笑向尤三姐儿道:“厨房内预备着点心,你要是饿了,就告诉丫鬟给你取,好歹吃些垫垫肚子。”
  “……我还要在外面招待一会子才来,你若是觉得乏了,就先换下凤冠霞帔,我让姑母和几位表妹陪着你说话儿。我去去就来。”
  面对柳湘莲的殷殷嘱咐,尤三姐儿抿嘴一笑,柳家姑母并全福太太都笑着打趣柳湘莲,“果然是有了娘子的人,好生会疼人。”
  柳家姑母的几个姑娘们也看着柳湘莲直乐。
  柳湘莲的面儿上通红通红的,慌慌张张地去了。
  只留下柳家姑母并几位表姑娘陪着尤三姐儿说话。
  因着柳家姑母帮衬着柳湘莲筹办婚事,尤三姐儿从前是见过柳家姑母的。知道这是个老实厚道的人。虽不像京中许多仕宦人家的女眷那般八面玲珑,却也十分古道热肠。她教养出来的姑娘们自然也肖似其母。对着尤三姐儿都有些束手束脚的。只会问尤三姐儿渴不渴,饿不饿,吩咐丫鬟们预备茶水糕点上来。
  还好尤三姐儿自己便是个舌灿生花很会调节气氛的人,没几句话的工夫,众姑娘们便亲亲热热地说起话来。
  尤三姐儿笑着问起众人的名字,因又说道:“……及笄之后舅舅给我取了字惟馨,取自明德惟馨之意。不过家里人并相熟的姊妹们还是叫我三姐儿。你们也这么叫我便是了。”
  陈珪在及笄之后给尤三姐儿取了字,当着外人的面儿是说取自明德惟馨之意。不过对着尤三姐儿,陈珪却是促狭的笑道:“所谓惟馨,亦是唯心。舅舅希望你今后也能随心所欲,恣意过活。咱们家的女孩儿,合该如此。”
  尤三姐儿很是感念舅舅这一片心意。她也对自己的名字甚为满意。只可惜亲朋好友早已叫惯了三姐儿的排行,一时半会儿的都改不过来。能改过来的也觉着叫三姐儿的字没有叫排行亲近,因此并不愿意改口。至于外人,当然也没必要知道尤三姐儿的闺名。所以舅舅陈珪花了大心思才给三姐儿取的字,一时竟沦落成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后来尤三姐儿也想明白了。她觉着没人叫她的字也好,到时候她只让柳湘莲一个人这么叫,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当然,此等心思,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说笑笑间,外客尽皆散了。柳湘莲带着一脸的傻笑回了洞房,柳家姑母并姑娘们莞尔一笑,全都退了出去。将房间让给柳湘莲并尤三姐儿这一对儿新婚夫妇。
  柳湘莲便笑着坐在床榻上,挨着尤三姐儿,视线却盯着洞房内的一对儿凤凰花烛,沉吟了好半日,方才面色绯红的问道:“……你洗漱了吗?”
  尤三姐儿闻言,脸上也跟着一红,低头说道:“还没呢。”
  顿了顿,又描补道:“刚刚陪着姑母和几位表姑娘说话来着。”
  “都说什么了?”柳湘莲下意识问道。
  问完又觉着不对,想了想,细不可闻的说道:“要不,咱们先洗漱?累了一天也好歇一歇,待会子躺下了,咱们再慢慢的聊?”
  一句话没说完,脸红的什么似的。一双眸子却是分外的清亮,定定地落在尤三姐儿的脸上。
  尤三姐儿看了柳湘莲一眼,突然笑出声来。她笑意盈盈地看着柳湘莲,轻声应道:“好。”
  
  第149章
  
  一夜颠鸾倒凤,到了次日一早,柳湘莲并尤三姐儿自然起的晚了。好在柳家人丁单薄,除柳湘莲一个外,上无公婆需要侍奉,下无姑嫂需要周旋,因而两人虽起的迟些,倒也并无妨碍。
  洗漱穿戴毕,柳湘莲并三姐儿先开了祠堂祭拜柳父柳母,其后方才回房用早膳。
  令尤三姐儿没有想到的是,桌上的饭菜竟然全都是依着三姐儿的口味做的,一碗掺了绿豆熬的碧粳粥,一碟豆腐皮的包子,还有几样点心小菜,虽不十分丰盛,倒也精致可口。且有家常气息。
  柳湘莲一壁替尤三姐儿盛粥,一壁看着尤三姐儿笑道:“也不知道家下厨子的手艺你吃不吃得惯。”
  尤三姐儿接过柳湘莲递过来的甜白瓷的粥碗,笑着说道:“这已经很好了。”
  说罢,喝了一口粥,又夹了一个豆腐皮的包子咬了一口,笑着说道:“很好吃。”
  柳湘莲闻言,方才拿起碗筷同尤三姐儿一同吃起来。
  欣然饭毕,众丫头们撤去碗筷,柳湘莲又命府内大小管事人等前来拜见大奶奶。
  因着柳家人丁简单,又是暴发新荣之家,除了一两个老管家嬷嬷以外,下剩的都是柳湘莲近二年慢慢采买进来的。此刻面对主子,自然恭谨勤勉,因此并不必担忧刁奴欺主之事。况且以尤三姐儿的家世门第,脾性手段,也用不着担心这个。
  管事嬷嬷们散后,柳湘莲又携着尤三姐儿的手进了内院儿的小书房,从多宝阁上搬出几本账几张房田地契并一大串钥匙放到尤三姐儿面前,笑着说道:“这是我那些年在南边儿剿匪的时候得的东西。有些是在战场上得的珠宝金银,古玩字画,还有些这几个铺子,也是我在南边和西海沿子置办下的,不过是利用职务之便,卖些西洋玩意儿罢了。你都收着罢。”
  尤三姐儿接过柳湘莲手内的账,略翻了翻,便有了一番计较。当下便笑道:“这么一大份家业,倘若是寻常打仗剿匪,只怕攒不下罢?”
  柳湘莲赧然一笑,搂着尤三姐儿的纤腰笑道:“这都是天缘凑巧。因着我那些年在海寇窝里作内应,为了取信于人,自然要做些事情。到后来骗过了那窝贼寇,便也知道了岛上藏宝之地。所以我就趁着朝廷发兵剿灭海寇之时,略藏了些东西……天可怜见,我这一番拼搏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
  顿了顿,柳湘莲又笑道:“我知道,若论起治世经济,我不如你。可我身为男儿,总要赚钱养家才是。你只把这些家当收着,我才安心。”
  说罢,看着尤三姐儿并不赞同的模样儿,柳湘莲笑言道:“我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管教。素来便是个随性恣意的人。从不肯为银钱上的事情费心。今日有一个钱,便花一个钱。明日囊中羞涩,再想法子淘澄钱度日的主儿。若不是遇见你,只怕我这一生也不过是萍踪浪迹,身无长物。现在能身居高位,娇妻在怀,都是托了你的福。既我当初说过要倾其所有的娶你为妻,到如今合该说话算话。你且不要退让,反正从此以后你我二人便是一条心,你是当家主母,管家理事更是理所应当。”
  尤三姐儿见状,倒也不再推辞。只得收了房屋地契账本子。
  第二日乃是三朝回门。陈氏一大清早便张罗开来,等到柳湘莲并尤三姐儿上门的时候,一应家事早已打理妥当。
  尤老太太在上房搂着宝哥儿说话。因着尤三姐儿回门之事,尤子玉并宝哥儿皆告假在家。尤氏一族的许多长辈兄弟妯娌姑娘们也都来了。闻得小夫妻两个登门,尤家的子侄们全都迎到了门上,其热忱周全实在叫人受宠若惊。
  尤三姐儿则在二门内下了轿,家下婆子丫鬟们见状,全都迎了上来,簇拥着尤三姐儿进了内院儿。彼时尤家其他几房的姑娘妯娌们也都迎在院在,见了尤三姐儿的影儿,全都亲亲热热的凑了上来,口内姐姐妹妹的叫个不停。
  直簇拥着尤三姐儿进了上房,拜见过尤老太太并陈氏,又见过了其他几位长辈,这才落座上茶。
  众人都知道柳湘莲深受皇恩,且位高权重手揽大权。这回南安郡王因着战事在西海沿子失了利,被撵回京中养老,只怕今后西海沿子一应大权都要落在柳湘莲的手上。
  众人皆知西海沿子乃是膏腴之地,西域藩国与本朝商贾皆在此往来贸易,互通有无,现如今圣人又鼓励海商,早已在江南一带恢复了市舶司,西海沿子地处便利,原本也应该恢复市舶司,怎奈南安郡王把持大权,圣人才不肯让利于藩王。如今南安郡王兵败被俘,又因和亲被赎回京中,并不能在西海沿子作威作福,圣人收拢大权之后,只怕要在西海沿子重开市舶司,到时候必定鼓励通商。他们这些人想要借此捞着些利润,又怎能不巴结柳湘莲夫妇?
  所以今日尤三姐儿三朝回门,尤家的人才来的这么齐全。
  当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尤三姐儿心下好笑,面儿上却与这些人虚与委蛇。这大喜的日子,她总归是不想惹出堵心的事儿。好在她素来就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虽不想应承众人什么切实利益,可她一番舌灿生花妙语连珠,倒也哄得众人十分尽兴。
  将将吃过了回门宴,夫妻两个便以回门时不得太晚唯有起身告辞,这些人也家去细细思之,才明白尤三姐儿话说的漂亮,可是什么有用的都没说。登时愕然气愤,直骂尤三姐儿心性奸猾。
  不过这些外人心里如何作想,尤三姐儿从来都不在乎。夫妻两个且等到回门之后的第二天,又到了陈家拜见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表哥表嫂。
  舅舅陈珪将尤三姐儿视如己出,陈家众人也对尤三姐儿爱如珍宝。在尤三姐儿的心中,虽说母亲早已带着她们姊妹嫁进了尤家,可是她却始终觉着自己是陈家人。对尤家并非没有感情,终究不像在陈家这般恣意顺遂。就好像是在别家做客和在自家的区别。
  这回到了陈家拜见长辈兄嫂,尤三姐儿也比在尤家回门时更加随意自在。陈老太太更是搂着三姐儿小声的问了好些闺房秘事,舅母冯氏、母亲陈氏、尤二姐儿并表嫂也在旁凑趣说笑,气氛其乐融融,比照尤家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光是在内宅的尤三姐儿又这样的感受,便是在外间陪着舅舅表哥说话的柳湘莲也有这样的感觉。
  小夫妻二人在陈家一直呆到了日薄西山,吃过晚饭方才家去。彼时二姐夫梁凤饶和表哥陈桡还拍着柳湘莲的肩膀约定了下一次吃酒的时间。柳湘莲笑眯眯的应了。上了马车之后就开始跟尤三姐儿报备。乐得尤三姐儿抿嘴直乐。
  暂且不说小夫妻两个如何甜甜蜜蜜。只说自三姐儿嫁人后,陈氏也给四姑娘定了亲事——因着缮国公府的诰命夫人又亡故了,按照尤老太太并尤子玉的心意,原本是想将四姑娘配给缮国公做继室的——别的暂且不说,那缮国公可不是贾珍丧妻时的而立之年,现年孙子都有了的缮国公早已是耳顺之年,而四姑娘转了年才十五岁。陈氏可丢不起这个人。也不想被人议论她这个当继母的卖女求荣。
  故此连消带打好生劝了几回才打消尤氏母女的心思,陈氏生怕尤老太太并尤子玉再心血来潮的弄出什么幺蛾子,索性打点了精神把四姑娘的婚事敲定下来——也并没有定什么公门侯府世家贵胄子弟。定下的却是一位祖籍江南,前来京中科考的举人。今年不过十七岁,乃是陈珪好友徐子川的门生。生的眉清目秀,举止温柔清隽,而且家道殷实,据说家中有良田五百顷,织机两千架。就算此次不能高中,待四姑娘及笄后嫁过去了,也必定不愁吃穿。
  有徐子川的夫人在中间保媒拉纤,况且尤家又是诗书仕宦之家,这一门亲事很快就敲定了。男方家的长辈为了表示诚意,更是亲自上京拜访尤家众人。
  兰姨娘没想到陈氏平日里对四姑娘冷冷淡淡,到了人生大事的节骨眼儿上竟然如此费心筹谋,倒比四姑娘的祖母亲爹还强些。当即感恩戴德的领着四姑娘前去叩头。
  四姑娘小时候不喜这个嫡母,只觉得嫡母生性厉害,自打她嫁入尤家,自己和姨娘便没了好日子。然而过了这么些年,陈氏不但供她读书识字,竟然还能架得住尤老太太和尤子玉的撺掇,给她选了这一门好亲事。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四姑娘也是泪眼涟涟的叩拜陈氏,口内终于改唤了一声母亲——
  这一声唤的陈氏恶心的不行。连忙将兰姨娘和四姑娘打发出去了。
  因着陈氏给四姑娘定下了亲事,倒也触动了家来探望的尤氏。
  尤氏回家去后,也开始给惜春张罗起来。毕竟惜春只比尤府的四姑娘小一岁,今年也有十三了。
  宁国尤氏开始给姑娘相看人家,消息传到了荣国府,贾母自觉不好无动于衷。便催着邢夫人王夫人给迎春、探春相看起来。因着迎春房中还住着一位邢岫烟,贾母少不得顺口过问几句。
  邢夫人对迎春之事不大上心,倒是替邢岫烟相中了薛蝌。毕竟薛家素有百万之富,薛蝌如今也担着皇商的差事,况且薛蝌不比薛蟠霸道混账,倒也是个眉目俊秀,斯斯文文的好后生。最重要的是薛家家道殷实,薛家兄妹人品又厚道,倘若邢岫烟嫁了过去,邢大舅便是过去打抽丰,估计薛蝌看在姻亲的面子上,也不会做的太过分。
  届时邢夫人便可以甩了弟弟这一家累赘,岂不是两全其美?
  邢夫人算盘打的够精,当下便寻到了薛姨妈提出两家结亲之事。薛姨妈因着宝钗即将嫁入荣国府,倒也乐得做一门亲上加亲。再者说来,薛姨妈也是见过邢岫烟的,知道这个女孩子不像她姑妈那般吝啬刻薄,倒是个容貌秀美,品格端方的好姑娘。况且知书达理,心性豁达,唯有在家世上稍显不如。
  不知道薛蝌侄儿愿不愿意。
  
  第150章
  
  还没等薛姨妈向薛蝌问明心迹,宁国府突然传来了噩耗——却是住在城外道观炼丹修道的贾敬宾天了。
  彼时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爷儿们皆不在家,唯有尤氏一己料理此事。因着贾敬乃是吞服丹药而亡,尤氏恐内中别有缘由,只命人先到玄真观,将一干道士全都锁了起来。自己也忙忙带着家中管事媳妇们赶到城外,一壁请太医到观上看视贾敬,一壁飞马快报与贾珍父子,一壁命人通知各家亲友。又张罗家下人等将贾敬的遗体装裹好了送到铁槛寺停放。又请钦天监择期入殓……
  消息传到柳家的时候,尤三姐儿不觉微怔。她记着原著中贾敬是死在宝玉生日后的第二天,当初见宝玉生日后宁府一直安然无事,尤三姐儿原本还以为此事不会发生。却不曾想刚刚过去两三个月,贾敬终是没了。
  贾敬既死,按照朝廷律例,贾府直系众儿孙辈须得守孝三年,因此宁国府中贾珍、贾蓉、惜春都得守孝三年,荣国府中贾琏、宝玉、迎春、探春等身为子侄辈,亦应守孝一年。
  尤氏原本正着手替惜春相看人家,如今遇见了这样的事儿,那些有适龄公子的好人家儿当然不肯白白苦等三年,少不得向尤氏道了一声恼,只将婚事作罢,便趁着男未娶女未嫁,另行聘娶罢了。
  尤氏见状,虽是无可奈何,却也只得罢了。毕竟贾敬骤亡,惜春身为贾敬嫡女须得守孝,这会子也不适合再谈婚论嫁。好在惜春今年还小,便是再守上三年孝也不过是十七岁,恰是论嫁之年。
  尤氏这么想着,只得将婚事暂时搁置。待除孝后再议。
  宁府子孙须得守孝,荣国府众子侄辈亦然。邢夫人原本就对迎春之事不甚在意,王夫人更是另有盘算,不欲将探春轻易许配,只是碍于尤氏替四姑娘相看起来,她们身为嫡母的,倒不好一点儿动作都没有,免得叫外人褒贬。如今正遇着贾敬亡故,邢夫人王夫人借故便将婚事撂下。
  迎春素来都是个唯唯诺诺地木头性子,见父母不提,她也不问。唯有探春是个心下有计较的人,偏偏她身为闺阁女儿,婚姻大事且不好自己出口询问,也只得郁郁闷闷,纠结在心。
  邢夫人不肯替迎春费心筹谋,倒是念念不忘薛蝌与邢岫烟的姻缘。且托了薛姨妈当这个媒人。
  薛姨妈倒是乐得促成此事,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薛蝌兄妹早已不是原著中千里迢迢上京投奔荣国府的那一对兄妹,薛家大房也不再承袭皇商的差事,就连荣国府和王家也都没了原著中的赫赫权柄。
  现如今薛蝌管着薛家二房的泰半营生,况且又从户部领会皇商的差事,且巴结上了太上皇身边伺候的老太监,这一份家业恰是发展壮大之迹。虽然邢岫烟品貌端庄,无有不妥,无奈家中着实借考不上,依照薛蝌自己的盘算,他是想娶一位官宦人家的女子为正妻,如此一来,也好借着岳丈家的势力做好买卖营生。毕竟皇商皇商,倘若不能在朝中找到助力靠山,这一桩生意终究不能做的长远。
  因而薛蝌最终还是婉拒了薛姨妈的保媒。
  薛姨妈见状,虽然遗憾,却也无可奈何了。
  薛宝钗见状,倒是心下一动。私底下背着众人悄悄向薛姨妈说道:“妈只想着替薛蝌兄弟保媒,怎地就忘了哥哥。若说亲上加亲,难道哥哥就不如薛蝌兄弟不成?”
  薛姨妈闻听此言,心下略微沉吟,便笑道:“我的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哥哥的脾性,那就是个没龙头的马。邢家姑娘那般娇花嫩柳的模样儿,我可舍不得说给你哥哥。这岂不是糟蹋了人家?”
  话虽这么说,然薛姨妈心中也是嫌弃邢岫烟的父母家人的。在她心中,薛蟠便是再不妥当,也该配个四角俱全的人物儿。邢岫烟百般都好,只可惜被她那一双父母拖累了。
  薛宝钗见薛姨妈这么说,自然忖度出薛姨妈的心事。在宝钗的心中,原是不觉得自己的哥哥是个助力的,岂料当日荣国府有意悔婚,偏偏却是哥哥薛蟠力挽狂澜,终将此事定了下来。才免去自己金玉良缘尘嚣甚上,宝玉却另娶他人的尴尬境地。
  打从那日起,宝钗十分感激哥哥。这次见了邢夫人意欲给邢岫烟说媒,她在荣国府内时常接触岫烟,自然知道这是个品貌端庄,性情豁达,且通诗书的好姑娘。虽说家世略嫌累赘,可是娶妻娶贤,依照薛家如今的门楣家底,以及薛蟠呆霸王的名声,只怕京中但凡好一点儿的人家儿都不愿意把姑娘说给薛蟠。能够看上薛家的,要么家世不行,好么就是父母想要借此机会攀附荣国府的势力,到时候盲婚哑嫁的娶了一个姑娘进门,也不知其品性如何。只怕还不如邢岫烟呢。
  薛宝钗思及此处,不免略劝了一句,“我在府中住着,每日同姑娘们读书做针线,也时常品度众姑娘们。那邢家姑娘虽说家世不如众姑娘们,难得那一份品貌才学,言谈气度,却是不亢不卑,我瞧着很是不错。妈也是知道哥哥的脾性的,在外头读书不成,也不会打理营生,倘若能娶一位贤妻,也好管着他。将来再生养个一儿半女的,为母则强,既能叫孩子们诗书,又能读书孩子们学习。将来倘若能走读书仕途这一路,再走走荣国府和王府的门路,咱们家也算是转换门楣了。这便是知根知底儿的好处了。倘若是外头相看的,素味平生的人家儿,咱们也不知道他们家的女孩儿家教如何,若是再娶个性情骄矜不妥的,岂不是搅得阖家不宁?”
  薛姨妈听到宝钗这么说,不免心下一动。
  薛宝钗见着薛姨妈暗自沉吟不语,便知道她把这一番话存在心里了。当下也不再多言。
  且说至晚间薛蟠家来,薛姨妈趁着吃晚饭的时节,便向薛蟠支支吾吾地打听着他对邢家姑娘的看法。
  薛蟠倒是知道薛姨妈有意替薛蝌保媒拉纤的事儿。闻听薛姨妈问他,倒也不曾多心。当下便说道:“倒是听妹妹和宝琴妹妹赞过那邢家姑娘品貌才学都好,只可惜家世太差,薛蝌兄弟如今担着皇商的差事,还要经管薛家两房的田地买卖,想要寻个家世雄厚些的岳家,也是情理之中。”
  薛姨妈又问道:“我不是问你薛蝌兄弟,我是问你,你觉着那邢姑娘如何?”
  “我?”薛蟠瞪大了一双眼睛,粗声粗气的问道:“妈问我做什么,我又不能娶她。”
  “怎么就不能了。你不是说她性情容貌都好嘛。既然如此,你如今也该相看人家了,为什么就不能是她。难道你也觉着邢姑娘家世不好?”薛姨妈笑问。
  薛蟠嗤笑着摇了摇头,直截了当的说道:“这可不是我能不能看上人家的事儿。人家只怕看不上我。”
  薛蟠在这一点上倒是颇有自知之明。知道以邢岫烟的品貌才学,就算不嫁给薛蝌,想要嫁个诗书官宦人家儿也不是问题。毕竟她怎么说都是荣国府长房夫人的内侄女儿,京中有的是攀龙附凤的人家儿想要借着邢岫烟攀附荣国府。
  薛姨妈与宝钗见状,不觉相视一笑。薛姨妈向薛蟠说道:“你只说你想不想娶邢姑娘罢了。其他的事儿,自然有我去操办。”
  薛蟠想了想,突地脸面一红,少不得向薛宝琴期期艾艾的问道:“……那个邢姑娘,倒是长得好不好看。”
  薛宝钗十分无语,只得含笑应是。
  薛蟠又问,“比之香菱如何?”
  薛宝钗只得说道:“梅兰竹菊,各有千秋。”
  薛蟠听了这话,倒也不再盘问别的,也不觉得邢夫人向薛蝌提亲,薛蝌婉拒后自己娶了邢岫烟会不会损失颜面,十分干脆的向薛姨妈说道:“既是这么着,就由妈定罢。”
  薛姨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薛蟠。过后果然寻了时机试探邢夫人的口风。
  邢夫人得知薛蝌拒绝了自家的提议,当即又羞又恼,恨不得迁怒薛家母女。此刻闻听薛姨妈又替薛蟠保媒。她知道薛家大房的家业要比二房丰厚,虽说自薛父死后薛家大房的生意日渐损耗,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此刻没有百万之富,五六十万还是拿得出来的。更何况薛宝钗即将嫁入荣国府,到时候两家更是亲近,此刻亲上做亲,似乎比跟薛蝌结亲更强一些。
  再怎么说,薛蟠的嫡亲舅舅还是朝中大员王子腾呢!
  邢夫人思量一回,只觉得此事更好。于是便将薛姨妈的话转述给邢岫烟的父母。邢大舅夫妇冲着薛家的百万之富,倒也十分乐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