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皆浮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得选了同为金陵四大家族的贾家,嫁进来之前只知贾老太太偏疼小儿子,日后那份家私怕是都给小儿子,嫁进来之后才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只是后悔也已晚了,只能苦熬罢了现如今林如海飞黄腾达,还对亡妻一往情深,而贾政在官场几十年也只是从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升到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若是当年能够嫁给林如海,让官员们争相贺寿的就不是林黛玉而是自己了
  王夫人越想越心里不平衡,冷笑道:“不过是一百万两银子罢了,这也是他该拿的,当年妹妹出嫁时几乎陪了半个荣国府进去,那值多少银子?”
  贾政被她一提醒,想起了不那么美好的回忆,又无言以对,怒道:“无知妇人!”便拂袖而去王夫人看他出了大门向左一拐,便知又是去了赵姨娘处,更是冷笑连连
  赵姨娘失了腹中孩儿,贾政心疼不已,对她比前更好了几倍,赵姨娘也不闲着,趁机要这要那,贾政大多都满足她的要求,赵姨娘得寸进尺,越发有了想头
  贾政来时,赵姨娘还在床上躺着,额头上覆着巾子做张做致的其实她早就大好了,只是不愿又被王夫人使唤来使唤去的,所以装病罢了贾政看她这样,便道:“怎的还不好?不如再换个大夫来瞧瞧”
  赵姨娘忙道:“大夫说要慢慢调养,不是说好就好的,你急什么?”
  赵姨娘还没出小月子,贾政不能留宿,说了会儿话又去了周姨娘处
  林如海本就打算早些回家去给黛玉庆生,只是也没想到送礼的官员动作迅速,只得暂且收下,日后一一回礼
  下官给上官送礼一般遵循三节两寿的规矩,春节端午和中秋,另外就是上官及其夫人的寿辰,当然也有给上官宠妾送礼的林如海向来低调,也没有夫人,只得一个妾侍却也不是宠妾,正巧黛玉生日被人知晓,工部的官员以及那些需要托关系走后门的互相通知,竟都在短短时间之内凑了精美礼物送了来黛玉知道后也很惊讶,没想到古代官场送礼的学问比现代大得多了,往饮料箱子里塞现金的方法实在是逊透了
  二月十五日,林府打发去的马车接回了施德音先生,随同而来的还有贴身伺候的两个小丫头,一个老嬷嬷黛玉在垂花门迎了施先生,初见面时小吃了一惊,本以为是位年轻贵妇,谁知看起来已是四十岁了,面容只能说是清秀,气质却极好,淡然中又有些威仪,见黛玉行礼也只是表情淡淡的,伸手去扶黛玉时动作轻盈,手势优美,宛如舞蹈一般,黛玉心下暗暗佩服,这施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当下便恭恭敬敬的引她去了古藤轩,就是那个已经改好的临街小院,待施先生略略点头表示满意时才松了口气,又让宋嬷嬷拨来的做粗活的四个婆子两个丫鬟过来见礼,便退下了
  第二日在松荫堂的大厅,林如海的见证下,黛玉正式向施德音行了叩首献茶的拜师礼古代师徒关系之亲密仅次于血亲,比如贾雨村做过林家的西席就是他的履历上的一大优点,如果黛玉是男孩,贾雨村就是毫无疑问的林如海的亲信,也幸好黛玉是女子,才能在未来使林家不被贾雨村拖累
  施德音实际年龄已经五十多了,算起来比林如海还要年长些,京城读书人都知道有个淑则老人作诗一绝,这淑则老人就是施德音的号
  黛玉正经拜了师,施先生没有训话,只道每日辰时中至巳时末上课,逢一五学四书五经,二六学管家理事,三七学诗词歌赋,四八学裁衣刺绣,五九学琴棋书画,下午未时中至申时末学礼仪黛玉开始一听只是上午八点到十一点上课而已,心里正要欢呼,又听课程表俨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听每天下午都要学礼仪,简直喘口气的功夫都没了好在施先生最后说每月逢十放假一天,让黛玉小小的松了口气
  从此,黛玉又开始了每天上课的健康生活施先生对课业要求不多,只是对外表仪态极其严格,黛玉被批评过一次后,再也不敢因为是在家里就随意打扮,行走站立等也不再懒懒散散学了一段时间的规矩,刚开始觉得很累,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黛玉看起来既柔弱又苍白,现在总是跟在施先生身旁,竟也变得跟她有些像了,突然有一天紫鹃也说她跟以前一点都不像了
  与此同时,大观园已是初具规模,宝玉除了想念黛玉外,倒是过的惬意,贾政仕途得意,心情好自然不去找他的茬,遇上了也只是呵斥两声,每天带着小厮在园子里游荡,贾母见他不再吵着要接黛玉,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担忧林如海借口黛玉每日功课紧,委婉拒绝了她的邀请,宝玉还不知爱情是什么,只当黛玉是最好的玩伴,日后怎么才能为二人定亲,还需费些思量
  第二十九回 袭人


  施先生看上去很严肃,其实是个善于享受生活的女人,课程表上安排的课程虽多,却不是需要全部精通的,毕竟女子无须科举,只是学些道理罢了只是下午的课就不那么轻松了,刚开始黛玉光坐姿就整整学了五天,坐下站起同样是门学问,更不用说用餐又包括皇室用餐礼仪,向贵人行礼又分不同等级的贵人行什么礼,穿朝服和穿吉服行礼又是不同,别人向自己行礼也需根据等级的不同选择回礼或不回礼
  黛玉不得不感叹中华大地果然是礼仪之邦,因为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还不得不详细的做了笔记,这些东西若等到真的用时再临时学是找不到人教的,好在施先生出身既高,入宫做女史也是专管礼仪的,因此连皇家礼仪都全部精通,黛玉记笔记都记了厚厚一本
  ************************************************
  八月初三是贾母的寿辰,宝玉早就催着贾母去接黛玉和湘云,黛玉课业繁忙,只说寿辰当日必来,湘云却是提前几天就来了贾府
  湘云与袭人情同姐妹,来时便去找袭人说话,看袭人正绣个扇套子,便随口问道道:“我之前绣的那个他带出去了?”
  袭人道:“快别提了,你那个扇套子本是天天用着的,那日喝了酒,不知怎么又翻出以前林姑娘给的那个,就说林姑娘绣的那个好看些,谁知晴雯那丫头说了几句不好听的,就惹恼了他,一剪子把你绣的扇套剪了,酒醒又后悔了,他只当那扇套是我绣的,还跟我赔不是,央我再绣一个,我跟他说那是史大姑娘绣的,他才知道,只说一定亲自跟你赔不是”
  湘云听说拿自己的跟林黛玉的比,还把自己绣的剪了去,待要找宝玉理论又觉得没甚意思的,只好强忍了这口气
  这日是正日子,黛玉一大早就乘了轿子到了荣国府,府里张灯结彩,丫鬟婆子来来往往,贺寿的族人络绎不绝黛玉直直到了贾母正房,满满一屋子的人在贾母跟前凑趣,还有几个贾母的老妯娌陪着贾母说话
  门口的丫鬟打起帘子向里喊了声林姑娘来了,众人便都退说话往门口看只见黛玉身穿月华裙,砂绿绣喜相逢百蝶的单衫,领口的红宝石领针有桂圆那么大,静立时神清骨秀,行动时雍容雅步,头戴成对累丝金凤簪,手戴翡翠镯子,脚穿绣金鱼纹高底鞋,鱼眼睛镶的是打磨成圆形的黑曜石,这一身虽简单,可哪一件都是费了大功夫才能做成的宝钗今天特意穿的销金刺绣的百折裙,浅桃红的线绉单衫,本意是要压黛玉一头,这么一看,却不禁有些自惭形秽,盖因黛玉雾鬓云鬟玉貌花容,进退有度雍容华贵,与过年时相比宛如换了一个人似的
  黛玉先向贾母行了大礼拜寿,又送上自己亲手写的百寿图,贾母看了喜欢,当即命丫鬟把墙上挂的寿字图换成百寿图,众人都不绝口的称赞只听凤姐儿叹道:“这都是老祖宗调教的好,我们是没有林妹妹这福气得老祖宗指点一二,所以也只能这么没规没距的罢了,所幸老祖宗也不嫌我们讨厌”
  贾母看她装镊样的,便作势伸手去打她,笑骂道:“我不过是看你可怜才格外给你些脸,你倒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宝玉见众人都去看凤姐儿了,忙悄悄拉着黛玉到一旁,掏出一个小巧的白玉盒,笑道:“春天淘制的胭脂水粉都叫她们用完了,这是夏天时做的,我特意给你留了一盒”
  黛玉看他献宝的样子失笑道:“一盒胭脂也值得你这样偷偷摸摸的”便接了收起
  宝钗看他俩站在角落说话,早按捺不赚拉着湘云也走过来,笑道:“显见得你们俩玩得好,又说什么悄悄话呢?”
  黛玉笑道:“偏不告诉你你猜?”
  宝钗被她这俏皮一问,只能笑道:“我可不是神仙,哪能猜得到”
  湘云因扇袋被宝玉剪了早窝了一肚子气,不仅气宝玉,便连黛玉都恨上了见黛玉把宝姐姐一句话噎了回来,便冷笑道:“林姐姐向来最是口齿伶俐的,谁能说得过她?便是其他的作诗作画刺绣,也是旁人都比不上的”说着便拿眼瞪宝玉
  黛玉无端端被人攻击,心中不快,只是看湘云的样子,又似是宝玉得罪了她,便不动声色,只笑道:“这话我可不敢认,若是让别人听见,只怕要说我不知谦虚是美德了”
  湘云待要再说,宝玉想起前事忙作揖打拱道:“云妹妹,都是我的错,因那日我喝多了酒,一时不慎把你绣的扇袋子剪了,我原不知那是你绣的,若是知道了,一定好好的放着,绝不敢毁坏”
  湘云一听眼圈都红了,指着黛玉道:“我绣的没她绣的好,你以后就只用她绣的,我再不给你绣了!”说完就跑开了,宝钗忙跟在后面也走开了
  黛玉看着她俩离去的背影奇道:“你屋里那些大小丫鬟,怎么竟是不够用的,还要烦云妹妹做?”
  宝玉懊恼道:“我是从来不知的,袭人跟云妹妹好,想是袭人烦她做的”
  黛玉叹道:“云妹妹孤身一人寄住在叔叔家,还不知是怎样景况,袭人也太不替她着想了”
  一句话提醒了宝玉,宝玉便道:“回头我让袭人别再烦她做这些了,那么些丫鬟她不去使唤,也不知怎么想的”
  作为一个梦想做姨娘的丫鬟来说,袭人除了有些提前进入状态之外,还是做的很不错的但是袭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她不仅想做姨娘,还想做一个与未来主母关系融洽的姨娘,一个男主人宠爱女主人又不打压的姨娘她深知在内院里说了算的不是男人,而是主母赵姨娘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贾政只要是宿在内院,几乎都是去赵姨娘处,可是看看赵姨娘过的什么日子,每日起早贪黑,被主母呼来喝去,甚至连私房钱都攒不下,连一个三等丫鬟都比不上
  早在黛玉六岁来京时,袭人就隐约知道了贾母打的主意,因此那时袭人常来关心黛玉,盼着大家以后能够和睦相处可是天不遂人愿,黛玉是性情中人,跟宝玉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的宝玉再也不理这些丫鬟,整日跟着黛玉转袭人深感危机,再这样下去,要么是宝玉不纳妾,要么就是姨娘是摆设,袭人果断的否定了黛玉,又把目标转向湘云
  湘云打小住在贾府,一住数年,那时袭人服侍湘云,两人好的情同姐妹,湘云还曾说过消两人不分开,以后能嫁给同一个人,这些袭人都记在心里湘云为人天真直爽,与自己关系最好,最重要的是,那时贾母显然也有把湘云配给宝玉的想法
  袭人时常拜托湘云做鞋做香囊等正是因为如此,一来可让湘云时常想着宝玉,二来日后若说出来湘云给宝玉做的这些东西,贾母等人应该也会慎重考虑
  且说晚间黛玉仍旧回了林府,宝玉问袭人道:“你往日里托云妹妹做了多少东西,怎么不说给我知道?”
  袭人见问,便放下手上的活,倒了一杯茶走过来,嗔道:“还不是你的怪脾气,不穿针线房做的,只是要我们这些人做,会针线的不过是我们几个,晴雯倒是针线好,可是自从去年学会了双面绣,老太太便让她专绣双面绣,好送进宫给娘娘的,如今她竟不算是这屋里的丫头了只是勒掯我们几个,可做不完你的那些衣裳鞋袜,因史大姑娘关系最好,我只好烦她做一些”
  宝玉本是有些生气的,被袭人一番话说得却反而要跟她赔不是,便笑道:“既是这样,以后你们只做贴身穿的就是了,大衣裳还是用针线房的只是以后再也不要云妹妹做这些了,她是客人是亲戚,又不是我们家的下人,纵是好好的陪她玩还怕唐突了她,何况要她做下人的活?”还是委婉批评了袭人
  *****************************************************
  黛玉依旧是每天上课,从夏天开始上课的地方就改到了漾月轩,前面是湖水,后面是竹林,湖四周围绕的皆是有百年历史的古树,在这样的环境下,黛玉觉得学习都突然有了动力这日下午,黛玉又在学礼仪,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后一刻就狂风大作,乌云密布,转眼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声如此大,都盖住了施先生的声音,施先生暂退课,两人站在窗前看那湖面上被狂风骤雨摧残的荷花黛玉算了算,快到了林如海下衙的时间了,不知跟着的长随有没有带着涩正想着要不要遣人去问问,隐约看见有人撑着伞从湖的那边绕了过来,走近一看是绿萝绿萝收了伞进屋,道:“姑娘,方才跟着老爷的长随来回说老爷今日怕是回来得晚,让姑娘晚饭不必等了”
  近日以来,林如海很少有回家吃晚饭的时候黛玉起床晚些,那时林如海早已去上早朝,下午三四点钟下班后,林如葫往又陷入公务与应酬不能回家
  第三十回 羽林军


  林如侯近很累,已经修建完工的太上皇陵寝出现了严重的透水事故,太上皇震怒,今上责成工部尽快解决此事派下去的工部侍郎和户部侍郎去调查了一圈,回来上折子说需得在陵寝三侧修建防洪堤修建大规模防洪堤需要户部拨大笔款项,可是户部尚书查元鹿是太子一系,给钱总是拖拖拉拉,工部户部每日都在朝堂上打口水仗,工部没有钱就无法开工,太上皇听说还没有动工就只管找工部的事再这样下去,林如衡个工部尚书即便有皇帝迸,只怕也要连降三级
  贾政最近也很烦躁,作为林如海的妻兄和下官,他应该为工部出力,但是贾府作为太子一系的小卒子,又不能违背太子的意愿,贾政是左右为难当年元春入宫数年都不得恩宠,后来搭上了太子这条线才得以晋升位份,作为回报,元春需要做太子放在**的内应,若是太子顺利登基,贾家就可重现往日荣光,若是事败,只怕贾府就是抄家灭族之祸
  贾政在想的事,贾母也在想贾家是太上皇时期的宠臣,今上即位后看在太上皇面上给了贾政一个工部主事的位子,这便是荣宁两府这许多子弟中唯一一个拥有实职的人,虽然工部是个有油水的衙门,奈何贾政不是做官的料,这许多年过去,官只升了一级,也没有发财为了贾府日后的发展,贾母决定把自己精心培养的贾元春送进宫去,几年过去,元春连皇上的面都没见上,贾母已经不抱消,只当牺牲了一个孙女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元春在宫内浸淫数年,眼大心大,一心要做那人上人,从此做了太子的线人,也靠着太子在宫里的能力“偶遇”皇上,靠着美色和智慧,终于一步登天,封了贵妃
  贾母年岁渐大,早已不管外事,只是毕竟眼光还在如今贾府就如同在薄冰上漫步,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若是事败,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林如海贾母几年前就已经与林如海有了默契,黛玉在贾府长大,与宝玉青梅竹马,等他们到了年纪再定亲——毕竟定了亲的姑娘不好再见未婚夫可是现在,贾母后悔了,若是几年前就订了亲,宁可让宝玉搬去外院,也好过现在林如合次大手笔的给出了一百万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唯有贾母更加担忧,记得敏儿的陪嫁大约就是这个数,贾母不得不疑心林如呵想要跟贾府划清界限,才这样大方的
  就在工部户部拉锯战时,忽然有御史在朝堂之上弹劾兵部尚书邵养重纵容家人仗势行凶,致使五死一伤皇帝便着刑部查实之后再审此事人证物证俱全,围观群众也有不少,实在无可抵赖,两日后刑部只得上奏罪行属实此事兵部尚书辩称不知,因此皇帝只是罚俸了事紧接着,又有御史弹劾羽林军右统领多次公开狎妓,影响恶劣,按律当撤职查办刑部一查又是罪证确凿,羽林军右统领便丢了官帽
  太子一系短短数日被弹劾两员大将,一看就知道帝党在反击,普天之下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快又狠的只有定国公手下的梅花内卫羽林军右统领职位空缺,没等众人争抢,皇帝已是在早朝时命定国公世子苏云恒接任此位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定国公历代都极受恩宠,本就是唯一的世袭罔替,还都任有实职,可是从来没有担任过掌兵之人,更何况是守卫皇城的羽林军?不仅太子一系反对,连一些中立的老臣都深感不妥,消皇帝改变主意,可是众人劝谏良久,皇帝还是一意孤行任命了苏云恒为历代最年轻的羽林军右统领
  事到如今,太子一系暂且低调行事,工部与户部的争论告一段落,工部顺利的拿到了钱去修防洪堤坝,林如海才得以松口气
  这一日黛玉正在古藤轩上课,因施先生传授了许多养生美容的秘方,正巧黛玉也最爱此道,便时常把从清晏楼里找到的藏书拿去施先生处一起研究水晶跟珊瑚依旧是伴读,水晶听得认真,珊瑚却心不在焉,门帘掀起一条缝,人影一闪,珊瑚看施先生正在认真看书,便小声对黛玉道:“姑娘,我看见留蓝姐姐在外面”话音刚落,施先生道:“谁在门外?进来吧”珊瑚说小话被抓赚冲水晶悄悄吐了吐舌头
  留蓝进来时手里拿了一张帖子,先向施先生赔了不是,道:“这是定国公府送来的帖子,说是长公主请姑娘过府一叙,送信的嬷嬷还在等着呢”
  黛玉接过帖子,写的倒是简单,寥寥数语让自己下午去定国公府黛玉看过又把帖子递给施先生过目,施先生道:“既是长公主相邀,你就去吧”黛玉便点点头对留蓝道:“劳你走这一趟,你就去对送帖子来的人说我下午定去”
  此时已是秋天,府里古树众多,落叶满地,踩在上面发出脆响,松荫堂的古银杏树最是美丽,小扇子一般的树叶都变成了金黄,黛玉有时捡了落叶制成书签,极是可爱,林如海也喜欢,拿了许多放在外书房
  外院备好了轿,黛玉准备了小礼物就去了公主府到了慎如堂,依旧是东暖阁,比上次多了一个妙龄少女,黛玉想起那次在定国公府所有人都来奉承怡嘉时,只有一个人远远地站在外面,就是此人,更神奇的是,黛玉想起了为何看她眼熟,因为比起自己,这个少女显然更有林黛玉的神韵
  长公主笑对黛玉道:“这是我们府的表姑娘叫叶可馨的,你还没见过她吧?”
  黛玉给长公主行了礼,笑道:“倒是见过一面,只是不知名姓罢了”又上前去给叶可馨见礼,叶可馨也还了礼
  众人坐定,长公主道:“我的庄子上菊花都开了,准备办一个菊花宴,请你去玩两天如何?”
  黛玉端起茶杯啜了一口,笑道:“殿下怎么突然有此雅兴?”
  长公主叹道:“等过了年恒儿就十七了,上次进宫父皇都问了有没有定亲,看来有些人忍不住要插手了,与其让旁人决定,不如我亲自找一个好儿媳”
  一旁的叶可馨忙低了头,黛玉扫了她一眼,见她睫毛微颤,耳尖发红,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对公主笑道:“既然是如此盛大的宴会,想必你的庄子景致也不错,正好我也好有借口放几天假”
  长公主闻言笑道:“有施德音做你的先生,你还想着逃学,想拜她为师的大家闺秀不知有多少施德音教的上一个学生,太子太傅家的嫡孙小姐已是嫁给了锦乡侯的二公子,施德音以后只会更加炙手可热”
  锦乡侯是太后娘家,同时也是先皇后的娘家,太子为先皇后所出,占了嫡出的身份,宫里有太后撑腰,宫外有锦乡侯打点锦乡侯仗着太后皇后皆出自自己家,太子又倚重,几乎一手遮天
  黛玉道:“菊花宴定在哪一日,我也好提前准备”
  两人闲聊,叶可馨只是坐在一旁听着,越听越奇怪,这两人年龄相差三十岁,身份悬殊,可是看起来却像是同龄好友一般熟稔亲切
  长公主特意多给了几张帖子,黛玉会意,这是想见见传说中的三春和宝钗吧
  说了会儿话,黛玉看天色不早了,就起身告辞
  翌日上午请帖送到了贾母面前,长公主出身高贵,定国公手握大权,贾府还从没有人得到过邀请,这次的请帖想来也是黛玉为着姐妹们着想特意讨来的
  正好众人都在,薛姨妈一听送帖子的人说是长公主举办菊花宴的帖子,眼珠子都快粘在上面了贾母把四张帖子给了三春和宝钗,又把剩下的一张吩咐给史湘云送去
  请柬是用湘妃竹制成的,小巧可爱,几乎可以当做工艺品,宝钗拿着请柬细看,上面简单几句写着何时何处举办菊花宴
  同薛姨妈一起回了小院,薛姨妈一进屋就让下人都出去,握住宝钗的手激动道:“我的儿,这次可是你的大好机会我们进京就是为着给你择一门好亲事,定国公府这门亲比入宫待选还要好凭你的相貌才华,这满京城能比得上你的怕是也没几个,若是长公主相中了你,我们就不用这般寄人篱下了定国公世子年少有为,比贾宝玉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正可与你匹配”
  宝钗听了这么直白的话,有些不自在,道:“且不说京城的其他闺秀,单是林妹妹跟史湘云家世既比我好,容貌才华也不逊色。。。。。。”
  薛姨妈打断道:“怕什么,林黛玉才十一岁,不过是个黄毛丫头,史湘云就更小了,况且还懵懂无知今年你正好十四岁,正是议亲的年纪,比世子小两岁,简直就是天赐良缘”
  宝钗又皱眉道:“妈,离宴会还有十天,我穿什么戴什么?这两年家里境况越发不好,衣裳首饰也都是老样式的,你还借出去三十万两白银”
  薛姨妈安抚她道:“别急,不过是破费一次,这些钱妈还花得起再说那三十万也是写了欠契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打了水漂,不过是给我们薛家留条后路罢了”
  两人便开始合计做什么衣裳,首饰是翻新还是另卖,下人们都在屋外也不敢进去
  第三十一回 菊花宴


  这边贾母命凤姐儿给三春置办行头,凤姐儿算了算账上的银钱不够,只得去找王夫人商议
  到了王夫人院中,王夫人正在榻上闭目养神,金钏跪在地上给她捶腿王夫人听见有人进来睁眼一看,却是凤姐儿,便问道:“老太太让你去给她姊妹几个置办衣裳首饰,你都安排好了?”m
  凤姐儿道:“正是为了这事,老祖宗让置办行头,她姊妹三个一人至少两套衣裳,再加上首饰,再说,她姊妹三个做衣裳也不能落下宝玉如今账上银钱不多了,我来问问太太上次支的一千两放租子的收回来了没有?”
  王夫人看了她一眼,半晌方道:“金钏,去把屋里床头的那个红漆匣子拿来”金钏从地上站起来进了里屋,片刻拿出一个匣子递给王夫人
  王夫人没有伸手接,只道:“给琏二奶奶”
  凤姐儿接过匣子打开一看,一沓小数额的银票,数了数只有六百多两
  王夫人道:“这是我的私房钱,你便先拿去用吧”说完又闭上了眼
  凤姐儿窝了一肚子火,却不好对长辈发,只能拿着打发的六百两走了
  回了自己的小院,凤姐儿把手里的匣子往桌上重重一放,坐在椅子上直喘粗气平儿端着茶水进来,道:“太太又没给钱?”
  凤姐儿气道:“还不如打发要饭的呢,几百两银子够做什么的?她从公中支了银子拿去放印子钱,这么些年,单是利息就不知有几千上万银子了,况且她支的银钱又从不还清,还不是我做假账替她兜着?每回别人送的节礼,她都拦下一大半,单是林姑父那送的节礼,除了老太太那份,我就从来没见过”正说着,贾琏掀帘子进来了,笑道:“怎么这么大气?我在院里都听见了”
  凤姐儿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们贾家的人都钻到钱眼里去了,一毛不拔!”
  贾琏旋身坐在另一侧的椅子上,笑道:“我可没招你,你这是冲谁发火呢?”
  凤姐儿看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忍不住啐了他一口,撑不住也笑了,问道:“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贾琏拿起凤姐儿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道:“园子已经差不多了,只等着娘娘回来省亲,我也没什么好忙的”又道,“刚才说什么呢,我怎么还听到林姑父送节礼的事?”
  凤姐儿冷哼一声道:“还能有什么,说起来这个家是我当着的,外人只能看见风光,哪知道我这个当家的连银子都没有”便说了去王夫人处要银子的事,又道,“往外送节礼自然是从我这出,别人家送来的却到不了我这,迟早我的嫁妆都得赔在里头”
  贾琏不理她这话茬,只摇头晃脑啧啧道:“若说林姑父家送的年礼,那年我可是亲眼看见的,林管家当着我的面清点了几大车的东西,最要紧的是,除了名贵特产还有银票五千两,想必林姑父每年都送来至少五千两的银票,真是阔气”
  凤姐儿冷笑道:“林姑父疼女儿,自然不想让女儿受委屈只可惜有些人收了钱,还纵容满府的下人造谣,想来林妹妹也没少听见过”
  说来说去到底还是东挪西凑了些银钱,把三春的行头置办起来
  没过几日,黛玉就先去了长公主的庄子京城人多地贵,一般勋贵人家都是在京郊建的庄子,长公主这个也是在京郊因菊花别名就是金英,这园子就叫金英园,本是皇家园林,后来做了长公主的陪嫁金英园占地百亩,每一处轩馆楼阁都有不同的菊花
  黛玉住在了金英园一角的雪鸿园,这个小院里种的都是白色菊花,颜色如残雪惊鸿,花香四溢,表姑娘叶可馨也住在附近
  几个丫头正在收拾,忽听人回表姑娘来了黛玉忙去门口迎接,叶可馨扶着小丫头秋儿袅袅婷婷走了进来
  看她走了几步路就娇喘微微,黛玉忙让座,又命上茶叶可馨坐定,微笑道:“我因身体不好,平日不得出去结识好友,现在林姑娘来了我就有人说话儿了”
  黛玉笑道:“那再好不过了,你是主人家,我还生怕给你们添了麻烦呢”
  叶可馨拿帕子捂嘴咳了一阵,苦笑道:“对不赚我这身子一到变天就是这样,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又道,“若是下人们偷懒耍滑,林姑娘只管告诉我,有什么缺的用的,也跟我说就是了”说完了便要起身告辞
  黛玉留她不赚便送她到院门口,忽见珊瑚从外面跑进来,嚷道:“姑娘的丸药忘了拿了,老爷特地让我哥哥送来的”说完才见有外人,忙垂首肃立在一旁
  紫鹃闻言奇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