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各种流言开始在王都传播,无一例外地都将矛头指向了二王子,说他派遣死士刺杀大王子,为的就是某夺王位,甚至还和震旦人勾结。
婆罗门教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多么强大的势力,可是它始终都是摩毗国的国教,在普通人中影响力极大,当婆罗门教开始传播这些流言时,对二王子的声望可以说是极大的打击,这也让王都内的文官势力将怀疑对向了他,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那些原先属于大王子一系的势力并不想让二王子成为国王,在他们看来如果大王子真地死了,那么与其让二王子即位,还不如让三王子当国王。
对于舰队上的曹操等人来说,自从把中了毒的大王子救回来以后,他们就封锁了消息,同时想办法打听摩毗国内部的消息,被南华和张角先前收下反复洗脑的十五名当地的首陀罗此时体现出了他们的作用,摩毗国王都的各种流言很快汇总到了曹操他们手上。
对于摩毗国的局势,曹操很满意,现在无疑得到婆罗门教支持的三王子占了上风,那二王子虽然掌握了王都的军队,可是一来势力不稳,二来和文官不睦,若是不采取些行动,恐怕他很快就会落败。
“孟德兄,你说局势会如何发展?”指挥舱内,刘备看向曹操道,他也是大风成员,自然知道曹操以前在大风的时候,就以推演整个战局而闻名,此时他倒是很想听听曹操的意见。
“那个二王子一定会寻找外援,或者是提前篡位。”曹操看着询问的刘备,想了想后道,“他的根基不稳,如果让三王子和文官结盟,恐怕他很快就会倒台,他连派死士刺杀大王子都敢,我倒是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干的。”
听着曹操的话,指挥舱内的帝国将领们都是露出了沉思的表情。“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有利,我个人倒是希望二王子最后在这场角逐里获胜,这样我们到时帮那大王子回去夺位更加名正言顺,而且他也会帮我们铲除不少麻烦。”
刘备脸上露出了和曹操同样的笑意,的确如果二王子获胜的话,那么摩毗国原本那些根深蒂固的文官势力怕是会被他清洗一遍,倒是不必他们以后费手脚了。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暂时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补给。”作为舰队统帅的孙坚也明白了曹操话里的意思,当即作出了决定,现在他们要保持静态,不要插手到摩毗国的事情里去,让他们内部去争斗好了。
会议散去以后,曹操和刘备去了大王子的船舱,他中的蛇毒虽然解了,可是人还处于虚弱状态中,曹操当然没好心到去关心他,他的目的只不过是找南华商量一件事情。
船舱内,南华刚替那大王子换了药,看着过来的曹操和刘备,他不由道,“我不是说过,有我在,他死不了。”
“天师不要生气,我这次过来,是想请天师帮一个忙。”曹操看着南华,笑着道,只是那笑容里却藏着狠辣。
“你要我帮什么忙?”南华对于曹操笑容里隐藏的狠辣很感兴趣,在他的眼中,曹操和刘备是同一类人,只不过曹操更狠。
“我知道天师医术高明,他不但死不了,而且还会很健康,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曹操的目光落在了昏睡的大王子身上,然后目光移到了他中毒的地方,“只不过我觉得他若是断了一条腿更好罢了。”
听到曹操的话,刘备也不由吃了一惊,不知道他到底打得什么主意,倒是南华一脸的兴趣,“告诉我这么做的理由?”
“他是我们选的傀儡,日后是帝国在南印度的重要棋子,我觉得一个断了腿的人怎么看也不配去当一位国王,如果他要坐稳他的王位,他就得依靠帝国的力量,我不认为那些南印度人会愿意臣服于一位断腿的国王,而且现在把他的腿弄断,和帝国半点关系都没有,一切都是那些刺杀者造成的,实在是个很好的机会,不应该浪费。”看着南华,曹操说出了他的理由,听得一旁的刘备也是心底佩服,这国王岂是一个残废能当的,这大王子的腿若是给他弄残掉,他以后就只能投靠帝国,一旦离开帝国,他就什么也不是,实在是高明。
“你的理由很不错,我会把这事情办妥的。”南华很快就笑了起来,他很欣赏曹操的狠辣,这样的心计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个人日后到了罗马,一定不是池中之物。
“那就有劳天师了。”目的达成,曹操再也懒得多看床上的大王子一眼,直接告辞了,倒是刘备留了下来,不管怎么说这个大王子和他算是有过些交情,想到他即将被弄断条腿,多少有些可怜他。
“你要是想成大事的话,就得像他那样狠,你们去的可是番邦异国,只有够狠的人才有机会。”看着刘备,南华在一旁道,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这个还不够狠的年轻人一些开导,毕竟他也是要去罗马,曹操和刘备可是关系着他和张角还有随行的弟子和道众们能否在罗马成功的关键。
“多谢天师指教,我记下了。”刘备也走出了船舱,看着曹操消失在远处过道的身影,他知道自己距离曹操还有不少的差距,不过他总有一天能和他一样。
第一百八十二章 保护神
对于王都内的二王子来说,震旦舰队的突然撤离让他始料未及,因为他就是靠借着为兄报仇的名义才掌握了军队,现在震旦舰队在海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以说没有了这外在的威胁,他掌握军队就没有了大义,尤其是他才刚刚取得军权,根基不稳,又有反对者的情况下,帝国舰队的撤离直接把他逼到了风口浪尖上。
对于二王子来说,面对三王子和婆罗门教以及贵族文官们咄咄逼人的姿态,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直接用武力血腥镇压了所有的反对者,然后把浮屠教作为国教,来对抗婆罗门教,一切事情都按照曹操所设想的那样进行着。
一个半月后,在海上巡航的帝国舰队从一处补给的小国港口那里,得到了摩毗国国内的消息,原来的老王死于三王子的刺杀下,而二王子则是杀了三王子为老王报仇,同时婆罗门教的大祭司也被处死,整个王都几乎被大清洗了一遍,二王子利用王宫内的财宝和官职笼络住了麾下的军队,用一种血腥的方式登基为王,虽然他的根基不稳,各地的城主也有反抗他的,可是在二王子对各城主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下,这种反抗显得徒劳而且微不足道。
作为贵霜人一直在整个南亚次大陆推行的宗教,浮屠教在南印度虽然一直不能彻底取代婆罗门教,可是在南印度各国信徒也不少,只不过是没有上层的支持罢了,这一次二王子能顺利登上王位,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碧蓝的海面上,巨大的战舰劈浪而行,曹操站在舰首和刘备闲聊着,“这个摩毗国的二王子倒是个杀伐果决的人物,弑父杀弟,这份狠毒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虽然不耻于二王子其人,可是曹操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至少是个人物。
“立浮屠教为国教,他这是在向贵霜人示好。”刘备也点了点头,这个二王子并不简单,浮屠教不但可以被他用来对付和自己不和的婆罗门教,同时也是向周边其他国家示意他身后有贵霜人,他们若是想出兵干涉还得掂量一下。
这一个多月的航行里,曹操他们已经基本清楚南印度各国的情势,自从贵霜人建立王朝以后,南印度各国便臣服于其统治之下,极少发生战争,而贵霜人笃信浮屠教,希望能让浮屠教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不过南印度各国一直都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却是很难办到,现在二王子立浮屠教为国教,就算他周边那些国家不满他驱逐婆罗门教的行为,也得考虑下贵霜人的反应。
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曹操他们做出很多的局势推演,在他们的预想中,最好的局势就是能够让南印度各国结成一个同盟,以宗教之名把贵霜人拖进战争中去,为帝国日后向中亚衍伸势力时减少一个强敌。
当然目前这也只是限于想法而已,对于南印度各国的军队,曹操他们实在不怎么看好,就算能够结成同盟,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也绝不是贵霜人的对手,而他们显然也没有能和贵霜人全面对抗的实力。
又聊了一会儿之后,看到在两名已经被张角收为弟子的首陀罗扶持下,走出船舱的大王子,曹操和刘备收敛了笑容,迎了上去,对于这个残废的大王子,他们并不吝惜自己虚假的情意,至少给这位日后的傀儡留足了面子。
“多谢两位大人关心。”虽然因为残废的左腿,大王子始终保持着一脸的阴沉,可是面对能够帮助他报仇的曹操和刘备,他仍是露出了笑容,国内的局势他已经知道,他的妻子儿女都死在了所谓的三王子和婆罗门教发动的政变里,现在的他一无所有,想要回去报仇,想要成为国王,就只有依靠强大的震旦人。
听着一旁学者的翻译,曹操拍了拍大王子的肩膀道,“我们已经完成了补给,那个弑君的逆贼,一定让你亲手处决。”二王子的大清洗,已经让大王子在摩毗国成了孤家寡人。
“多谢大人。”大王子用有些生硬的汉话说道,其实曹操他们的想法,他又怎么会想不到,可是他已经别无选择,除了做震旦人的傀儡,他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对于大王子是否看穿了己方的意图,曹操并不在意,因为大势已定,彻底失去国内根基的大王子即使知道明了这一切,也只能装糊涂,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佩伦尼斯一直都在覆海号上,虽然他不太明白塞里斯人的想法,可是他知道曹操他们这些精明的塞里斯将军绝不会做有损于东方帝国利益的事情。在这段航行的日子里,他也向塞里斯的将军们提出了组建联合舰队的事情,因为驶离印度洋以后,他们就进入了帕提亚人控制的海域,当然帕提亚人的海军并不强大,可始终也是个威胁,而且如果能够和东方帝国一起歼灭帕提亚人的海军,那么他们只需要从东方帝国购买巨舰,就可以从帕提亚人漫长的海岸线发动登陆战,或许在东方帝国的帮助下,罗马可以消灭这个世仇,成为西方真正的霸主。
对于佩伦尼斯的提议,孙坚他们都是表示了一定的兴趣,不过很显然真正能够做主的还是东方帝国的皇帝,伟大的神王,尽管离开东方帝国的大环境以后,佩伦尼斯的脑子清醒了不少,可是刘宏展现神迹的那一幕却让他毕生难忘,他对这位伟大的神王保持着由衷的敬意。
佩伦尼斯只能祈祷东方舰队回国以后,伟大的神王会同意他的这个构想,同时也会向罗马出售可以乘坐三千人的巨舰,让他们完成击败帕提亚这个宿敌的愿望,在五贤帝治世的最后时期,即使如佩伦尼斯这样称得上睿智的人都没有把北方的蛮族当成真正的强敌。唯有曾经让罗马蒙羞的帕提亚人才始终被他们当成大敌。
仅仅是半个月后,帝国舰队便重新回到了摩毗国的海域,接着在那莫城的港口停泊下岸,船上的帝国陆军士兵,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养精蓄锐以后,都是士气高昂。
和帝国舰队一起的罗马舰队,也临时凑出了一个大队的陆军,随同佩伦尼斯上岸,虽然这些罗马军人看过东方帝国的士兵们演练的军阵,但是却一直都不了解他们真正的实力,这一次对他们而言则是很好的机会。
帝国军的登陆给那莫城附近的沿海村镇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在二王子的宣传里,震旦人都是可怕的魔鬼,是他们在那莫城外杀死了大王子,还有无数的士兵,当日徐晃他们在城中以及城外之战,身穿黑甲的帝国军士兵被称作了黑色阿修罗,成为了恐怖的传说。
这个时候,宗教的威力体现了出来,在张角和南华展现的‘神迹’和十五名皈依道教的当地首陀罗不遗余力地宣传以及帝国军良好的军纪,被控制的几个渔村很快安定了下来。接着曹操他们便捧出了大王子,打出了大义的旗帜。
那莫城外,一个旅的帝国军士兵摆出了攻城的军阵,而负责统帅的是张郃,在他身边的佩伦尼斯则是想看一下东方帝国的军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
骑乘着在那莫城附近村镇里找来的白象上,大王子在身旁士兵的护卫下,到了城墙前,弓箭射程难及的地方,朝上面守城的士兵高声劝降起来。
帝国军的本阵里,张郃和佩伦尼斯听着翻译转述的大王子之语,都是不由暗自点头,这位大王子显然是个能言善辩之士,他的话起码能让对方的士气动摇。
城墙上,看着死而复生的大王子,守城将领看着身旁的城主,不由惶惑地问道,“大人,我们该怎么办,要开城门吗?”知道震旦人军队厉害的他并不想开战。
城主没有回答,现在他正处于天人交战中,毫无疑问当初大王子消失后,他的举动等于是投靠了二王子,不过现在大王子当着那么多城中士兵的面,宣称不会计较他过去的行径,说他只是受到了二王子的蒙蔽而已,应该不会出尔反尔,可是二王子现在手里可是有着两万军队,他若是死守,未必不能坚持到二王子的援军过来,但一想到当日自己在城主府被震旦人挟持和之后的场景,他就心里感到一阵恐惧感。
“大人,快做决定吧!那些震旦人似乎准备攻城了。”看着城外震旦人列成的军阵猛地动了起来,守城的将领顾不得什么尊卑,直接朝还在犹豫的城主喊了起来。
看着城墙外黑色的军队以一种让人感到生畏的齐整运动整座军阵以后,城主终于做出了决定,开城投降,他本就是大王子的人,现在就是他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要大王子能在震旦人的帮助下杀回王都,他就是功臣,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若是抵抗的话,也许还没有等到二王子的援军过来,他就已经被那些震旦人砍下脑袋,悬挂在城墙上。
当帝国军的前阵弩兵上弦准备射击时,前方那莫城的城门打开了,城主带着他手下的士兵亲自来迎接他们入城。这样的结果难免让佩伦尼斯感到有些沮丧,他本来很想看看东方帝国军队是如何攻打城市的,这或许能让他学到一些东西,可是现在这个机会因为这些土著的懦弱而失去了。
看着肥胖的城主走向自己,佩伦尼斯心里怀着恶意诅咒着这个丝毫没有勇气的土著什么时候被他自己的体重给压死。对于佩伦尼斯的小声嘀咕,张郃只是报以一笑,对他来说向罗马人展现帝国军的力量并没有什么,有的时候展现强大的威慑是一种维持双方良好关系的不错办法。
帝国军的士兵们接管了那莫城的城防,大王子则是被城主恭敬地请进了城主府,接下来数日,两个旅的帝国军士兵开到了那莫城外,驻扎下来。而大王子则是在曹操的建议下,派出城中的信使前往各地送去揭露二王子恶行的告示,同时发出了讨伐的诏书。
佩伦尼斯对于这种做法感到不解,他认为他们应该趁着二王子不备的时候,直接进攻王都,而不是在这里无所事事。
“佩伦尼斯,我们东方的战争哲学和你们不一样,对我们来说,只有正义的一方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凡是邪恶的必然会失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城主府内被改作指挥室的屋内,曹操朝佩伦尼斯说道,不过他说的话自己却是半句也不信的,正义属于胜利者才是他所信奉的信条。
“向这个国家的人民揭露那位篡逆者的罪行,我们将得到这个国家人民的欢迎。”曹操看着仍旧一脸疑惑的佩伦尼斯,补充道,这下子佩伦尼斯才明白了过来。
“虽然我无法理解,可是你说的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佩伦尼斯觉得自己还是无法理解东方帝国的哲学。
佩伦尼斯离开以后,指挥室内的帝国将军们哄笑了起来,他们之所以在那莫城内按兵不动,不过是给二王子调兵遣将的时间,他们不占地利,与其去不熟悉的地方作战,还不如让对手聚集大军主动进攻,这样他们只需要打一次成功的歼灭战,就能解决二王子。
事实证明,帝国的战争哲学早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王子派人散步到各地的告示和讨伐诏书让二王子在摩毗国陷入了孤立,如果没有大王子出来搅局,给他一段时间,他或许可以消除自己夺权时采用血腥手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可惜的是他已经没这个机会,被打压的婆罗门教在各地纷纷煽动人民反对二王子,弑父杀弟的罪名更是让二王子得不到来自周边各国的一点帮助,若是没有护送大王子回国为父报仇的大义旗帜,帝国军绝对会被南印度各国视为入侵者,但是现在帝国军却在道德的层面上占据了至高点,是以正义之名前来解放处于二王子‘暴政’下的摩毗国人民,同时让真正的国王成为统治者。
只是几十张檄文,就把二王子逼到了绝境,他只有倾尽全力击败帝国军,才能挽回败局,继续做他的国王,于是短短的十天里,他就集结了三万人的大军前往那莫城,其中有一万人是临时强行抓的壮丁,对外则宣称十万大军。
可以说十万大军压境的消息让那莫城内人心惶惶,就连城主也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选择,那可是十万大军,就城里四千人不到的震旦军队能抵挡得住吗?对于浮动的人心,曹操他们虽然不在乎,可是像城主这样的城中贵族,他们还是要安抚一下的,于是由大王子出面,召集城中的贵族齐聚,让他们观摩了一下帝国军弩阵的厉害,然后这些人就全部放下了心,而城内的人心也在这些贵族对帝国军的吹嘘下安定了下来。
还未交战,帝国军黑色阿修罗之名便开始在整个摩毗国开始传播开来,当然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大王子得了曹操他们的授意,派人故意散布的夸大传言,目的就是扰乱对方的军心。
强征壮丁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二王子的军队整体素质下降,更不必说他的两万军队里,本来就有一万人是新兵,真正能作战的不过是原来王都的一万部队,而且也只是相对于地方上的军队而言的精锐。最后到达那莫城的三百里距离,他们整整走了半个月,而这段时间足够帝国军的斥候查探出他们真正的人数。
“三万人,诈称十万人,看起来他是想搅乱我们的军心。”得到斥候送回的军情,那莫城内,曹操他们都是露出了讥讽的神情,如果换作一般的军队或许会真地被吓到,可是对于有着严格训练的帝国军,却毫无作用。
二王子的大军在帝国军侦查的斥候眼里,基本上和一群农民没什么两样,除了中军的近万人有点军队的样子以外,其他人便是一群帝国的农民结成队伍也比他们强,于是这些帝国军斥候,自行根据状况发动了骚扰战。
对于神出鬼没的帝国军斥候,那些二王子大军中的新兵和被强抓的壮丁都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畏惧,谁都不知道何时这些黑色阿修罗就会出现,然后杀死他们,让他们成为一具冰凉的尸体,不过短短三天里,整支大军就受到了上百次的袭击,死伤惨重,深圳发生了叛逃的事件,若不是已经到了那莫城,估计再多上几天行程,这支诈称十万人的大军就先崩溃了。
三天的骚扰里,帝国军的斥候们抓了不少活口,送回城里,基本摸清了二王子大军的情形,然后这些倒霉的家伙虽然被帝国军放过,却被城里的大王子和城主下令杀掉,斩首示众,以安定民心。
曹操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仅仅因为帝国军斥候们的骚扰进攻,就让那位号称摩毗国最善战的二王子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打算,转而打算用围困的手段困死他们,同时派手下那一万算是嫡系的军队抄掠四周的村镇,想断绝城中的补给。
面对二王子这种做法,孙坚很不客气地予以还击,由于在那莫城附近地区搜集的马匹有限,扣去给斥候的马匹,帝国军只能组织起七百名骑兵,但是以五十人一队的帝国骑兵在遇到二王子派出在四周村镇抄掠的军队却从不落下风,反而是斩获颇丰,成了附近当地百姓的保护神。
帝国军骑兵的战术完全照搬了帝国北方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战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总之绝不会和敌军硬碰硬。
二王子虽然有着三万大军,可是骑兵的数目也不过三千人,在几次骑兵队伍在附近的村镇受到伏击,马匹被夺之后,二王子再也不敢将骑兵分散使用去剿灭那些行踪飘忽不定的震旦骑兵,而是将抄掠的队伍扩大到千人的步兵队。对二王子来说,抄掠不但是断绝那莫城的补给,同时也是保持自己军队士气的一种手段,他的依仗只是这些士兵,只有用烧杀抢掠才能缓解他们的恐惧,让他们忘却震旦骑兵的可怕。
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那莫城附近的地区被二王子手下的军队破坏得千疮百孔,帝国军的骑兵虽然强悍,可是却无法停留在一个地方,不过饶是如此,帝国军却依然赢得了附近百姓的好感,而黑色阿修罗之名也不再只是代表着恐惧,而是成了那些当地人口中的保护神。
可以说,帝国军其实完全有能力在二王子的军队开始抄掠时,发起主动进攻,一举歼灭这支乌合之众,只不过对曹操他们这些帝国将领来说,获取帝国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毫无疑问那莫城将是帝国日后在印度洋上的重要据点,他们当然希望能够真正地收服这一地区的人民,还有什么比帝国军以拯救者的姿态将他们从暴君的肆虐中救下来更加能获得他们的好感呢!
在这一个月里,皈依道教的当地人数目激增,张角原来收下的十五名首陀罗则成了传教的骨干,在二王子的大军肆虐荼毒的时候,那莫城地区的人民无论是祈求婆罗门教的神明,还是祈求浮屠教的佛陀都没有用,唯一能拯救他们的是信奉道教的震旦人,出于感激和对强大的崇拜,那莫城地区皈依或是信奉道教的人数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他们抛弃了那些欺骗他们的软弱神佛,而是选择接受强大的东方神明的庇佑。
尽管没有空去统计那莫城地区皈依道教的信徒数目,但是曹操他们能从每天从附近逃来寻求保护的难民数目知道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他们所要做的是在城内的补给无法供应更多的难民的时候,歼灭城外二王子的大军,向那莫城地区的人民展示帝国强大的力量。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昭武四年,秋,雒阳城外的大竞技场内,帝国杯的蹴鞠决赛已经进行到了尾声,代表羽林第一军团出塞的军方队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大竞技场内,因为考虑到安全原因,实际只让进入了八万人,倒是和罗马人的斗兽场一样,对于一同随刘宏前来观看决赛的内阁省宰相们来说,这举办了近三个月的蹴鞠塞,所获得的收益都几乎抵得上帝国一个州的行政监察区一年的赋税。
颁奖以后,刘宏回到了建章宫,和他一起进宫的还有前三甲的队伍,今晚他要在宫中宴请他们,虽然这让一些守旧的帝国官僚颇有微词,不过倒也不敢驳刘宏的兴致。
晚宴之后,就在刘宏打算和夺冠的赵云他们交谈的时候,王越已是神情凝重地送了西北军报进来,打开火漆封着的木盒,刘宏看过之后,眉头一皱,接着立刻朝王越道,“去枢密院。”
自从鲜卑被击溃,帝国重新竖立了对草原和西域的霸权以后,应该说诸事都极顺利,因为丝路贸易的利润,使得帝国豪强们对西域和凉州的资本投入一直在增加,尤其是西域的气候适合种植葡萄和棉花等帝国新兴的作物,也有不少中原世家派遣支系子弟在本地招募无地或是生活穷困的汉人前去西域开荒,因而有大批汉人涌入了西域。
对帝国来说,移民戍边本就是一条国策,那些豪强的行为也是得到帝国的支持,在两年里,陆续有十多万汉民迁入西域,这必然会和当地人产生矛盾,尤其是那些贵族和统治阶层,因为西域可用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些人手里。
枢密院内,当值的将官和参谋看到圣驾降临,都是吃了一惊,不知道出了什么重要事情,现在枢密院和边境的驻军保持着每半个月一次的军情报告,由所在军中的各级参谋汇总情况统一报上来,也算是一种监督的意思,免得破坏帝国军的新军法。
将西域都护府紧急送来的军情报告交给当值的将官和参谋们后,刘宏直接朝身旁跟随的荀彧道,“拟诏,着西域都护府立刻平乱,凉州各军团待命,随时准备增援西域。”
此时枢密院里的将官和参谋们都是神情不善,帝国在西域的土地赎买政策他们是知道的,有西域都护府压着,帝国的豪强们倒也是按规矩办,只不过那些西域各国的贵族和统治阶层却认为这种赎买政策是帝国对他们的妥协,毕竟帝国在西域都护府的军力只有一个军团。所以,帝国豪强们在西域经营的葡萄庄园和棉花田时常受到一些来路不明的马贼的袭击,这直接让西域情势紧张,半年前,刘宏就批准在西域的帝国豪强的庄园内可以组建民团,由帝国军派下的军官和参谋掌握,以应付西域的局势,只是没想到事情竟会恶化得如此快。
帝国在西域新修筑的几座城市居然遭到了三千人至五千人规模的马贼进攻,若不是城池修得够坚固,再加上城外的庄园也多半修成了邬堡,恐怕死伤绝不止千人。
对刘宏来说,接近五千人的马贼队伍,这已经是公开对他和整个帝国的挑衅,就在枢密院开始准备从雒阳紧急调拨更多的军械武备送往凉州时,刘宏已是下了第二道诏命,将袁术和吕布调入西域,接管袁绍的位置。
本来刘宏以为让袁绍坐镇西域,以他的宽厚性格,能让帝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去蚕食吞并整个西域,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计划已经破产了,事实证明对付西域,就得像对付大草原一样,把各国的贵族和统治阶层全部清洗掉,当然他也不介意来一次种族大清洗,整个西域也就近两百万的人口,扣除掉帝国控制的南部区域,那些不服王化的也就百多万人口。
袁绍虽然有才能,可是却不够狠,这是他的性格缺陷,刘宏不能去怪他,这一次西域的动乱他要付很大的责任,当初组建民团的时候,他就应该注意到这可能发生的动乱。
夜幕下的雒阳官道上,星夜出发的驿骑同时往西北两个方向驰去,对于刘宏来说,西域的动乱里,虽然迁徙的汉民只死伤了千余人,可是谁都不知道这是不是最终的数字,西域都护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里,提到了这些马贼使用地完全是流寇式的战术,时常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异常狡猾。
第二日,当登龙鼓敲响时,帝国的官僚们都是吃了一惊,这是第二次他们听到登龙鼓,上一次是天子发动了对鲜卑人的战争,直接将这个草原霸主给打得四分五裂,不知道这一次又出了什么大事。唯一心中有些底的也只是内阁省和枢密院的宰相和总长们,刘宏派出的侍卫早就守在了他们的府邸前,当他们出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