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О芎螅倥税呀纳嫌污杖。胍仕赖酃印S谑浅侵械墓⒐б幻娌贾玫酃邮爻牵幻婷钔诰墒且恢蓖诹耸逭啥疾患詈蟮酃慕坎坏貌挥貌颊コ雎矸嗟闹春龋啦唤怠
看着舞台上的一幕幕,台下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咬紧了因为紧张而干涸的嘴唇,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挖井的帝国将士,口里不停地念叨着,快点出水。
终于,舞台上,帝国将士挖掘的井里涌出了甘泉,刹那间舞台上和舞台下同时响起了欢呼声,伴随着一阵惊慌的音乐声,舞台上的匈奴军队以为帝国将士有苍天庇佑,于是仓惶退兵,但是仍旧封死了各条要道,围困着疏勒城。
舞台上再次漆黑一片,这时台下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他们只是迫切地等待着下一幕,当浩大的宫廷音乐响起时,人们都说愣了愣,而这时舞台上鲜红的大幕终于拉开了,展现出来的是一幅隆重的朝会画面。
此时已经是十月,战死的帝国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关宠发出的紧急求援文书终于送到了雒阳。然而,朝堂上大部分的大臣都不同意发兵,半年多了,谁也不知道西域现在是什么情况,千余军队对两万,这些帝国的军队还存在吗?冒然派军队增援,没有城堡的依托,很容易被风驰电掣的匈奴骑兵消灭,更何况已经是冬天了,恶劣的气候、遥远的路途、后勤的艰难,那些大臣们摇着头,劝着年轻的孝章皇帝,西域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只有等以后再寻找机会夺回来,而那些将士们,只能注定为国牺牲了。
看着舞台上发生的情景,台下已经有人咒骂了起来,而这时舞台上,一些大臣还是坚决主张救援,最后年轻的孝章皇帝拔出了天子之剑,咆哮了起来,即使这次救援注定失败,也要向世人宣告帝国从来不会放弃为他战斗的将士。
当刘宏的面容被台下的细柳营和羽林军团的军官们看清时,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挺身站立起来,高声回应着舞台上的天子发出的,“向西域进军!”的吼声。
舞台上,集结的羽林军在风雪中西出玉门关,去救援已经可能全军覆没的同袍时,整个剧院里,每个人都站了起来,和舞台上的羽林军以及台下的军官们一起高喊着那句,‘向西域进军!’
当刘宏从后台返回包厢时,听着这高亢的声音,知道今日以后,西域将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舞台上,随着羽林军消失在暗下来的莽莽黄沙中,悲壮的乐声再次响起,当台下的人们再次看清台上时,他们回到了疏勒城,为身陷重围的帝国军队祈祷。
此时附近的国家都已经投降匈奴,帝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已经彻底断绝,形势十分险恶。幸好车师后王的夫人是汉人,想尽办法派人给帝国军队偷偷的送粮食,又多次将匈奴人的动向告诉帝国军队,帝国军队才艰难地支持了下去。
就这样再过了几个月,疏勒城中的帝国军队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只剩下了数十人,但是依然没有人向匈奴人投降,终于车师后国仅有的补给也断了,帝国的将士们开始把身上的皮制铠甲放进锅里,煮软一些,然后切成一块块的分下去,吞嚼充饥;再后来,连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用做弓弦的兽筋同样煮了吃,最后只剩下血肉之躯和冰冷的刀剑用残存的力气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看着这一切,台下就连吕布,典韦这样的硬汉也觉得喉头哽咽,这时舞台上最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面对亲临城下劝降的匈奴单于,坚守的耿恭居然答应投降,这时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可是紧接着更加让人震骇的事情发生了,进城的匈奴使者被耿恭亲手击杀,然后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和残存的帝国将士一起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把投降这一条后路给完全断绝掉了。
随着响起的苍凉乐声,台下的人们看着惊恐撤退的匈奴军队,胸膛里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灼烧一般。
舞台上,随着短暂的‘黑夜’,再亮起时随着旁白,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帝国的援军终于到达了柳中城,可关宠部的帝国军队已经全军覆没,在严寒的天气下,帝国援军认为更加艰难的耿恭部的帝国军队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但是,另一位将军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还是分给他两千自愿前往疏勒城的部队。
范羌领兵冒雪前进,沿山北而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城下。此时城中坚守的帝国军队已经所剩无几,当他们半夜察觉有军队开来,已经因为饥饿而失去战斗能力的帝国士兵以为是匈奴军队进攻,都是艰难地握起武器,等待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当帝国援军进城的时候,看到的是最后剩下的二十六人了,他们以为他们能带这些兄弟回家,可是最后在回去的路途上,受到了匈奴骑兵的追击,一路且战且走,到了三月份,退至玉门关时,耿恭部的帝国军队只有十三个不成人样的幸存者了。
当人们看着最后一幕,听着那十三名帝国士兵跪在玉门关前,抱着战死袍泽的骨灰,嘶哑着喉咙,不停地说着,“我们回家了!”不杀人都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就在这幕背景下,雄壮的帝国军乐响了起来,黑色的帝国军队如同铁甲洪流涌入了他们身后的莽莽黄沙。
当全剧结束以后,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整个帝国剧院安静得近乎诡异,直到过了很久,才爆发出来,不知是谁高喊起了,“大汉万岁,帝国万岁!”于是这声音如同排山倒海的浪潮一样响了起来。
看着剧院中振臂高呼的人们,刘宏沉默不语,也许这只是被激起一时的力量,可是终究有一天,他会让这力量成为永恒。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金牙刘备
帝国剧院的首演得到了空前的成功,整出剧目有着太多的让人难忘的场景,若是按照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自然应该是连续公演,不过刘宏却最终让其成了绝唱。
当知道这一消息后,观看过的人们既觉得怅然若失,可是却又觉得应该如此,前往观赏的学者,名士则纷纷撰文,来抒发他们的感慨,而孔融这个已经在雒阳文名鹊起的新一代文人领袖更是直言从孝武皇帝时代以来,帝国无数的士兵在西域为了保护那些小国不受到野蛮游牧民族的奴役而战死,可是帝国最终换来的却是背叛和出卖,孔融甚至公开宣称,帝国应当对西域各国进行‘教化’。
相对于孔融温和的言论,陈琳就没这么好说话了,他在‘大汉’上尖锐地指出,帝国正是过去对于西域各国太过宽容,才导致了其反复无信,帝国忠勇的士兵在西域流的鲜血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如果帝国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就要将西域各国编户齐民,纳入郡县制的行政版图,而非只是名义上的属国。
当陈琳和孔融先后在报纸上发话以后,年纪在二十到四十左右之间的年轻文人群体开始集体爆发,一同在雒阳各类报纸上附和这种论调,支持帝国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而这时太学里一批以参谋为副业的太学生更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阐述了西域对帝国的重要性,要使草原上野蛮的游牧民族永远无法对帝国造成威胁,那么帝国就必须拥有西域,这样帝国可以全面对草原进行封锁,将那些野蛮的游牧民族困死在贫瘠寒冷的草原上。
这几年来,帝国虽然没有和鲜卑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长城一线囤积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四十万,虽然这其中真正的军团只有六万人,但是那些从本地招募的戍卒,其对鲜卑人的憎恨足以弥补他们在训练方面的不足,依托长城一线新修建的混凝钢筋堡垒,帝国目前已经彻底断绝了鲜卑人向帝国大规模进攻的可能,但是在帝国内部,刘宏却始终让人们感觉到鲜卑的威胁,而报纸上也时常会刊登鲜卑人在边境的暴行,虽然这些暴行的对象是那些依附帝国的部落,而且未取得帝国的户籍,可是在长城以南帝国的舆论和宣传中,他们都是受害的帝国子民。
当然对于宣传而言,全都是一样的声音未免过于单调,有时候争论才更能煽动起人们的情绪来,因此即使没有某些儒生的言论,刘宏依然会派人挑起争论的话题。
就在孔融,陈琳他们撰写的文章登报三天后,一些认为帝国应当以‘仁义’为本的儒生投稿反驳他们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帝国过去保护西域免受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奴役,乃是仁义之举,因此那个时候帝国自然会得到西域各国的拥护,而之后西域各国会反叛,乃是因为帝国没有施行仁义。
可以说这些儒生的观点乏善可陈,就和过去他们的前辈一样透着一股陈旧腐烂的气息,原本作为总编撰的陈琳和孔融自然可以对这些文章不屑一顾,直接扔到纸篓里去,不过陈琳只是记着刘宏曾经的一些指点,而将这些文章放到了最醒目的版面上,至于孔融,他只是认为不该因一己喜好而废人言论,同样也将投到他那里的文章上报了。
于是帝国自从发展报业以来,一场规模最大的舆论战开始了,两种对立的对外观点,代表了整个帝国的人们看法,一直以来对外强硬派都不是帝国的主流思想,甚至以往帝国对外发动战争,要么是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实在欺人太甚,要么就是如孝武皇帝这样的强人政治,而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对此则没有什么发言权,不过从总体上来讲,那些‘仁义’的思想更深入人心一些。
即使刘宏登基以后,采用了种种手段,但是对外强硬的铁血派的主力仍旧和过去一样,存在于军队,官僚和某些豪强中,至于帝国人数最多的平民阶层,则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这并不是刘宏想看到的,他并不希望以后帝国军队出征时,帝国的百姓是以一种看热闹的无所谓心态,他需要借着战争来凝聚整个帝国的人心,让国家观念深入人心。
就如同报纸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广泛影响到认字的‘知识分子’,可是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则没有那么大,至少在教育普及以前,能够影响到平民百姓的还是口口相传的方式,不过只要掌握了‘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人,那么也就等同于掌握了对平民百姓的影响力。
处于建章宫内的刘宏一直都关注着这场舆论战,但是他却没有让帝国官方出面干预,他希望这种舆论战还是以文人之间的方式分出胜负,大家都靠文章来说事,看看谁更有道理。
原本正在布置西域情报系统的贾诩,对于这种文人间的无聊论战并不感兴趣,不过当那些儒生鼓吹起‘仁义’的时候,于是贾诩这位原本历史上无视苍生的毒士大人,如今帝国密谍司的情报头子终于忍不住心里升腾的怒意,愤而出手了,他将整理的历年帝国在西域和长城边境的伤亡数字和汉人生存状况的报告发往了各家报社。
和贾诩一样,跟在刘宏身边受到熏陶的荀彧,也做出了和贾诩近乎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是在得到刘宏的允许后,进入了南宫存放过去资料文档的藏馆里,调阅了大量帝国和西域之间的交流文献后,列出了一份详细的数据单,以证明在过去的时间里,帝国根本没有对西域进行过所谓的奴役,西域各国每次进贡的物品还没有帝国回赐的十分之一多,而西域各国在被匈奴等游牧民族控制的时期,交纳的税金则百倍,千倍于他们向帝国的进贡,而这些税金最后都被匈奴和游牧民族用来武装军队,屠杀汉人,除此以外,这位看上去年少英俊,温润如玉的少年还将西域各国从孝武皇帝时代杀死帝国使节的记录全都单独举了出来,如果不考虑帝国对西域的统治,这些报告足以让每一个人对西域各国充满愤怒。
当舆论战开始以后,刘宏也没有袖手旁观,他不但默许了贾诩和荀彧的行动,同时让名下的印刷工坊大量印刷由蔡邕改编帝国剧院首演剧目的剧本,让一百年前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帝国各地扩散,而这本最后被取名为《大汉英烈传》的小说在刘宏完全放弃盈利的情况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出,由于有着首演后那些影响力极大的豪强,官僚的鼎力宣传,首印的五万册普版几乎是一上市就卖光了,那些地方豪强甚至数千本一买,说是回去以后,见人就发一本,让所有人都知道帝国军队的威武勇烈。
由于《大汉英烈传》作为小说,而且是刘宏的御用文人加工创作,里面自然加上了虚构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同时也夹杂了某些刘宏想要推广的‘私货’观点,不过这样一来,《大汉英烈传》作为说书的形式则更加精彩。
说书这个行当,在帝国出现未久,不过却很快就风行了起来,一开始是那些中小富户或是中下级的官僚和军官在酒肆茶楼读报,多少带有某些炫耀,和博取别人敬仰的味道,不过很快就有精明的人从中看到了好处,于是一些人便专门购买报纸,每日在酒肆茶楼给人读报,同时收取一定的报酬,由于报纸发展的一开始,刘宏就注意到市民消费这一块,因此雒阳各家报社都会专门雇人写些传奇故事,而刘宏名下的‘千古’更是以连载长篇故事而闻名,时间长了,一些有着语言天赋的人便发明了说书这种形式,如今雒阳各大酒肆茶楼里,哪家没有镇场子的说书先生,便称不得好。
而刘宏所谓的官方不干预这次论战里,并不包括这些民间的手段,至少雒阳各大酒肆茶楼的说书先生,几乎是一夜间全都改说《大汉英烈传》,顺带每次开讲前读一下贾诩和荀彧提供的资料。
内阁省对于刘宏的举动,也隐约知道一些,杨赐等人虽然认为这样做不够光明正大,可他们也不太喜欢那些总是喜欢跳出来唱反调的儒生,帝国从来就不缺这些‘搅屎棍’,打着‘仁义’的旗号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指手画脚,如果你不按他们的调调,你就是有违圣贤教诲,不过这些人从来都不成气候,反正从来都是当笑话看,如果能看到他们吃鳖,杨赐等几位宰相也是乐得看戏,可以说在刘宏的潜移默化下,几位宰相也多少变得不厚道起来,但是想想这几位都是成精的人物,说不准本来就是不怎么厚道的人物。
当舆论战轰轰烈烈地开始以后,太学迅速地成了‘强硬派’的大本营,由于刘宏不准许细柳营掺和到这件事里去,于是细柳营的军官往往会在停训日去太学参加那些太学生组织的活动,当然他们更多是去参加‘大风’和‘文渊’的活动。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成了太学最风行的一句话,由于帝国本就残存着尚武的风气,在刘宏这几年的宣传下,太学成了军队以外,武风最炽烈的地方,各地上雒求学的青年不管原来的身体多孱弱,又或者是受到‘仁义’多年的熏陶,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蜕变,不但身体变得强健,精神旺盛,同时也充满了积极的锐气。
昭武元年以后,太学生甚至自发邀请细柳营的同龄军官,一起谈文论道,比武较技,以促进各自的学业,作为帝国日后的精英,他们虽然专长的领域不同,可是也有着相同之处。而在‘大风’和‘文渊’这两个组织协调下,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双方立刻互相打成了一片,而帝国原本存在的文武隔阂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吕布原本并不喜欢参加那些热闹的活动,不过由于赵云的缘故,他的性格也越趋开朗,也开始渐渐地参加起‘大风’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这一次的舆论战开始以后,吕布也跟着赵云去了几次太学,而他居然也被要求发言,于是在数百人面前,这位日后的帝国战神很是认真的说道,“我认为那些人全都该被杀掉。”说话时,露出的狰狞神情为他赢得了激进派的一致鼓掌,而同时到会的张飞和许褚则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而互相化敌为友,至于赵云,看在吕布的面子上,也就不跟他计较了,但实际情况是,张飞在屡战屡败后,放弃了对赵云的寻仇,不过私底下他仍旧称呼赵云为小白脸。
“子龙!”聚会结束后,荀彧找到了赵云,由于同在刘宏身边,两人是很不错的朋友,同时两人也对茶道有着同样的嗜好,不过荀彧因为时常为刘宏泡茶,手艺直追皇宫御用的茶师,所以赵云时常会在聚会结束后和荀彧一起去喝茶。
“奉先,先走一步。”赵云丝毫没有看出吕布充满威胁的眼神,和荀彧一道离开了,他当然不知道因为他和荀彧出众的外貌,已经传出了某些流言,因此让吕布这个大舅子开始往不好的方面联想。
“慢着,我跟你们一起去。”打量着同样一身白衣,面貌就算是女子也要嫉妒的荀彧,吕布的嘴角抽搐着,想要显得自己不是那么充满敌意,不过可惜的是他虽然长得俊朗,但是每当他想露出笑容时,就和面貌凶恶的典韦一样,甚至犹有过之。
荀彧看着露齿狰狞一笑的吕布,不由打了个寒噤,可他温和的性格还是让他答应了吕布的请求,他想也许吕布也和他们有着同样的嗜好。
“黑厮,你们去哪里?”聚会结束后,孙坚喊住了张飞和许褚,虽然已经进入羽林军团,不过孙坚有时候会作为使刀的高手而被王越叫去指点一下细柳营的新人,而孙坚就是在一次指点刀术时,认识了敢向自己挑战的好战分子张飞还有他那个讲义气的兄弟,而结果自然是他狠狠地教训了两人一顿。
“当然是回去练刀。”张飞看着喊住自己的孙坚,大大咧咧地道,不过眼里却闪着一丝狡诈,对于孙坚这个比自己更可怕的好战分子,张飞可不愿意让自己处于危险中,要知道他和许褚还处在天子的考察期中。
“哦,那算了。”孙坚到不以为意,他只是觉得很寂寞,自从曹操和袁绍走了以后,当初的三杰里就剩下了他一个人,作为原本历史上最好战的汉末军阀,再加上在细柳营时和曹操一起的数年经历,孙坚无疑已经不能用好战二字来形容,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战场砍死无数的敌人,然后身陷重围被砍死,成为人们世代传颂的英雄,就像《大汉英烈传》里那位一开始在匈奴大军围攻下,死战到底的西域都护陈睦。
看着孙坚离开的落寞身影,许褚不由朝身旁的张飞道,“干嘛骗他,咱们不是要去英雄楼吗!有他做伴也不错。”
“咱们去的是英雄楼,若是出了什么漏子,怎么办?”张飞压低了声音道,说起来自从认识孙坚以后,他就不时听到有关孙坚的传闻,据说他可是敢当街杀人的狠角色,在细柳营那些还没毕业的老人口中,孙坚无疑是当年三杰中最歧视外族的,英雄楼里外族武士可不少,他可不想到时候出什么事。
许褚最后点了点头,跟着张飞一起离开了太学,直奔最热闹的英雄楼而去。
小半个时辰后,张飞和许褚到了英雄楼,不过此时英雄楼内已经挤了个满满当当,张飞自然不愿在外面听囫囵书,当下和许褚一起仗着蛮力硬生生地挤了条路进去,惹得骂声一片,不过他张飞几时怕过这些,细柳营里头他张飞打不过的也就寥寥几人,这些人又算什么。
“两位同僚,若是不嫌弃的话,就坐这边吧!”就在张飞和许褚挤到前头,想找个能坐的地方时,却看到一个同样穿着细柳营军服的少年在二楼朝他们道,那少年看起来比他们大了一两岁,样貌堂堂,不过一开口说话,却是露出了一口闪闪发光的金牙,说不出的怪异。
“谢了,不过兄弟你那口大金牙实在太丑了。”张飞性子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到了楼上后,便朝那少年抱拳一礼道,不过当他看到那少年的脸色变得难看以后,却是丝毫没有道歉的自觉,和不太爱说话的许褚不客气的坐下了。
刘备原本还不错的心情一下子变坏了,他刚刚上雒,距离细柳营报道还有五天时间,本来看到张飞和许褚这两个似乎比自己高一级的细柳营正式同僚,想要打好关系,同时打听些有用的消息,哪里想到张飞如此不客气,不过他又不好发作,他也知道自己这口大金牙的确难看,一想到这里,他想到害得自己这样的关羽,脸不由狰狞了起来。
第一百四十章 提前相会的猛将
英雄楼内,随着说书先生的登场,原本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去,平时用于比武较技的擂台上,早已摆放了书案桌几,随着那说书先生上台的还有两位乐师。
二楼的一处雅间里,荀彧看着沸腾的茶炉,拎了起来,接着手法巧妙地为赵云和吕布点茶,自从茶叶成为帝国上层社会追捧的饮品后,有关茶的文化便兴盛了起来,刘宏虽然极喜欢饮茶,不过却对茶道一知半解,因此现在帝国的茶道全是那些文人雅士自己琢磨出来的,而荀彧出身儒学世家,自然学足了家里长辈的那套名士煮茶的派头,而且手艺也是不差。
吕布虽然不懂茶道,可是看着荀彧那赏心悦目的动作,也觉得喝茶的确是件雅事,轻饮了一口茶后,他难得地静下心来,听起了那不知道看过几遍的《大汉英烈传》的评书。
虽然曾经观看了帝国剧院里那已成绝唱的演出,可是吕布每次想到那些孤身在异域血战,宁死不降的英烈忠魂,仍旧止不住胸膛火一般的滚烫灼烧,恨不得也能和那些人一起杀尽仇寇,名传千古。
赵云看着吕布,也是笑着饮下了杯中的茶,在细柳营中,吕布虽然被人所敬,可是相交的朋友却只有寥寥几人,因为谁都不了解他,人们都以为他桀骜,其实他只不过有着一颗高傲的心而已。
原本还对吕布有些误解的荀彧当看到吕布安静饮茶的样子时,便已明白这个人和天子说得那样,喜欢将自己隐藏在冷酷的外表下。
二楼另一处地方,张飞和许褚已经听得入了迷,口里不时低骂着说书先生口中的那些西域番邦,匈奴蛮子,让一旁的刘备不由皱起了眉头,说起来他长这么大,还是头回见到这么粗鲁的人,虽然他心里也是和两人一般的想法,不过已经改变的幼年生活却让他已经难以和张飞这样的人相处,于是原本历史本该义结金兰的三兄弟彻底成了路人。
正当刘备有些心不在焉地想着进入细柳营后该如何结好同僚,为自己日后谋取个好前程时,目光却忽然瞟到了楼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几乎是刹那间,刘备手背上的青筋剧烈地跳动起来,因为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害得他破相,被人讥笑的关羽。
虽然因为刘宏登基以后,帝国政治的好转,关羽的家境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样窘迫,不过无疑仍然不能和刘备这样有个当官老爹的宗室子弟相比,自然包不起英雄楼内的厢房。
刘备的异状很快引起了张飞的注意,顺着刘备仿佛能杀人的目光,张飞看向了楼中大厅内那身形高大的红脸少年,不禁猜测起两人的关系来。
关羽很快便感到有人盯着自己,当他抬头看到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给生吞活剥了的刘备,却是露齿冷笑,眼中尽是不屑,自从他和刘备在幽州结下梁子以后,两人便成了死敌,在幽州的时候,比他会做人的刘备不知道给他使了多少坏,差点就害他不能上雒,若不是碍着帝国军规,他早就把他剩下的满口牙齿全给打下来了。
关羽那种蔑视的神情让张飞的第一眼印象很不好,这个红脸实在是太嚣张了,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关羽朝刘备的冷笑被他当成了挑衅。
张飞被这么一弄,完全没有心思再听书了,直接询问起刘备那楼下红脸的事情来,刘备自然不会说关羽什么好话,当初他和关羽的厮打也全成了关羽的错,倒是把自己给撇了个干净,张飞虽然不全信刘备的话,可是关羽那种倨傲的样子却让他十分看不惯,心里寻思着等会是不是找个机会上擂台揍这个红脸一顿,过过手瘾,也算是还刘备一个人情。
张飞不太友好的目光立时让关羽察觉,他几乎想都不想,就把楼上的黑大个当成了刘备的同党,就和幽州一样。
半个时辰后,说书先生刚下台,早就没心思的张飞直接跳上了擂台,眼神不善的朝关羽一瞪,由于时常来英雄楼,这楼内英雄擂的几个主事都是认得张飞,倒也没怎么在意,反倒是替张飞招呼起擂台下的人来。
关羽虽然倨傲,可却不是个好斗的人,不过他心里早就把张飞给当成刘备的同党,自然不会容张飞当着自己的面挑衅,几乎是那几个主事开口的同时,他便上了擂台。
随着关羽的上擂,台下面那些时常在英雄擂厮混的好事之徒都是鼓噪了起来,张飞年纪虽然不大,不过性格直爽,出手又阔绰,再加上经常来打英雄擂,也算是薄有名气,如今关羽这个生面孔上台,自然没有多少人会帮他。
荀彧所在的雅间里,临窗而坐的吕布看着突然蹦上台的张飞,先是愣了愣,接着便看向了那个红脸的高大少年,嘴里‘咦’了一声,而这时赵云脸上也有些惊讶,他看得出登台的少年武功不下于自己,张飞未必是他的对手。
关羽天生神力,以前在幽州刚进细柳营预备役时,因为不擅长招式而用街头斗殴的方式和刘备厮打了一场,自那以后他便勤练不缀,和得到卢植推荐上雒的刘备不同,他可是在预备役的比武里一路杀出重围,才换来了这个机会。
“空手还是兵刃。”擂台上的主事走到了两人中间询问道,这也是英雄擂的规矩。
“兵刃。”细柳营里张飞不太敢和人用兵器对打,多半是以空手格斗定胜负,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应该不比自己差的对手,自然手痒了起来。
关羽只是冷哼一声,便答应了下来,最后两人竟然不约而同地从兵器架上取了未开刃的铁脊长矛,张飞是不喜欢使枪,所以改练矛术,而关羽则是在幽州只能练习步兵枪阵的长矛,至于骑兵的枪术则是没有学过,因此只能用铁矛应对。
“那人不适合用矛。”看到两人选好兵器,吕布皱了皱眉道,那红脸的高大少年臂力强劲,而且是爆发力极强的那种,从他的动作里就看得出来。
赵云在一旁听着吕布的自语,仔细看向了擂台上,此时两人各自一礼后,已经打在了一起,张飞的矛法是跟他师父童渊学的,虽然没拜师,可是也算是他的同门,因此赵云对张飞在矛上的功夫可谓是知根知底。
张飞虽然年纪比关羽小,不过力量上却尤有胜之,只不过爆发力却不如关羽,而关羽的天生神力,更多表现在他段时间内能够爆发出来的恐怖力量,因此当张飞打算靠着力量硬撼关羽时,吃了个大亏,在关羽强劲爆发力下,第一下的对击,他就给震得差点长矛脱手,整个人身形也一歪,陷入了被动中。
关羽知道自己的缺陷,因此抱着速战速决的心态,一招得了先手,哪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帝国步兵制式的长矛招法,连环使了出来,打得张飞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停地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