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来,可以说个个都是身经恶战活下来的好手,但是神机营这支新得不能再新的新军初次上阵居然就表现出了和他们一样的战力,不由得他们不敬重。

“神机营来时,带来了陛下给我的密信。”望着自始至终没有后退半步的神机营士兵,黄忠沉声开了口,“陛下要我让神机营接受战场上最残酷的洗礼。”说到这里,看到那些无甲的神机营士兵居然端着刺刀逼退了面前的贵霜军,黄忠脸上的神色也是一动,“而且他们是我们一样的天子亲军,帝国近卫。”

听着黄忠的话,副将退下了,的确神机营是他们一样的精锐,现在他们仍旧稳稳地维持着自己的阵地,此时派兵,无疑是对他们的侮辱。

靠着一波更加凶狠的反冲锋,神机营的士兵们将豁出性命冲过来的贵霜军给压了下去,然后处于后方的同袍则重新布置了火力线,然后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重点狙杀贵霜军里的军官和勇悍之人。

能够出城的贵霜军自然是城中四十万大军里的精锐,或者说是整个贵霜的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有拼死一搏的勇气,虽然这份勇气值得赞赏,但是帝国军没有那种无聊的英雄主义情结,从将军到士兵,每一个人只认同‘死去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和‘铲除所有对帝国有威胁的人’这两条信念。

因此贵霜军疯狂的反扑,只是让黄忠更加坚定了全歼出城的这些贵霜军的念头,此时他已经知道了其他三处城门,神机营火炮建功的消息,但是他依旧认为骑兵才是战场的王者,羽林第一军团才是帝国军中最强的,同时也是天子手里的王牌。

此时战场上,贵霜军疯狂的反扑气势已经衰弱了下来,他们原本认为身不着甲,只有区区两千人的神机营是汉军的薄弱处,因此投入了重兵进攻,可是哪里想得到,这区区的两千人竟然挡住了几万人的进攻。

“出击。”敏锐地观察到战场上贵霜军露出了颓势,黄忠果断地下达了军令,现在只需要雷霆一击,已是强弩之末的贵霜军便会崩溃。

随着黄忠的军令,羽林第一军团出击了,如雷潮般的铁蹄声刹那间淹没了天地,作为帝国军序列里排名第一,有着龙骧之称的羽林第一军团是整个帝国武力的象征,冷缎的鱼鳞重盔,全幅披挂的马甲,以及帝国花费近二十年之功培育的雄峻战马,再加上百战的精锐之士,组成的便是无坚不摧的重骑兵,就算是吕布也自叹不如的最强骑兵队。

一共九排,每排一千二百五十骑组成的一字横列阵型的羽林第一军团发动了他们的冲锋,比起吕布和他麾下飞熊军闻名天下的两段冲来,有着龙骧之称的羽林第一军团的战术直接而简单,但是威力却强悍绝伦,这个世上能够挡住他们一轮冲锋的军队还没有出现。

战场上,黑色的骑枪带起了杀戮的飓风,羽林第一军团的铁骑如风雷一般横扫整个战场,从天空俯瞰,羽林第一军团的重骑兵就如同九把铁梳子刮过战场,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片刻,当冲锋的羽林第一军团在城墙下重新集结的时候,他们身后剩下的只是哀鸿遍野和一片狼藉的战场。

帝国军的两翼,最后剩下的轻骑部队,拔出了腰畔雪亮的军刀,冲向了业已崩溃的贵霜守军,拉成了一张大网,而这时掉转马身的羽林第一军团从容地调度,重新组成了攻击阵型,丝毫不担心身后的城门里会随时出现逃出来的贵霜军,遭到来自背后的攻击。

贵霜军彻底乱作了一团,就在刚才羽林第一军团那一波接着一波,如同汹涌海潮般的攻势下,他们的中军本阵作为重点攻击对象,被彻底夷为平地,现在战场上七零八落的贵霜军只是在各自抵抗而已。

“大局已定。”一直坐镇指挥的黄忠一声自语后,终于放心出手了,身为大将的他早已过了争强好胜的年纪,保证全军的胜利才是他的职责。

当轻骑部队在外围拉出一张大网步步紧逼,而羽林第一军团则开始以一队二百五十人或五十人一火的单位重点清除战场上那些仍在顽抗的贵霜军时,一直负责维持正面阵线的帝国重步兵,也开始了他们的进攻,只有神机营停了下来,他们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此时用肉搏的方式去和帝国军的重步兵争功是一种愚行。

重新集结的神机营士兵,在收敛了阵亡的同袍遗体后,开始以百人一队,进入战场,打起了狙击,他们的目标全都是被分割包围后仍旧顽强抵抗的贵霜军里的军官和悍勇人物。

很快战场上,响起了一阵一阵的枪声,而伴随的则是帝国军某些军官的喝骂声,要知道当身边的敌人忽然被呼啸而来的子弹给削飞半个脑袋,然后溅得满脸鲜血的感觉可不怎么好。

“妈的,那些混蛋,差点射中老子。”看着身后倒下的偷袭者,波才咧开嘴骂道,不过脸上却是一脸的笑意,要不是神机营的士兵,恐怕他背后要挨上一刀了。

战场上,同样的事情不断地发生着,虽然神机营的士兵们在安全的地方射击,对于帝国军的其他士兵来说是种胆小的表现,不过用刺刀和凶狠的近战证明过自己的神机营士兵自然不会被他们认为胆小,反倒是因为他们精准无比的枪法,让帝国军其他部队的士兵可以更加放心地进攻。

帝国自建立之初,便以人头计功,而刘宏登基以来,虽然帝国军征伐四方,未曾一败,但是几次大战,却没有像现在这一仗能够让帝国军的士兵们能够痛快的捞人头功。

杀降不祥,而且帝国军自重建以后也没有杀手无寸铁的俘虏的习惯,而现在黄忠下达了全歼这些贵霜军中精锐的军令,因此战场上帝国军各部对于投降的贵霜军视而不见,以诈降和语言不通的理由,继续清剿和进攻。

富楼沙城内,近三十万的守军几乎是不战而溃,当帝国军从东,南,北三处城门进城后,便开始大规模地投降,这些人不比逃出西城门的十万人,虽说是军队,其实却是以强征的青壮为主,而贵霜人几百年安逸下来,也早就失去了当初开国时的悍勇,再加上国内又尊崇佛陀和浮屠教,自然是没什么战力。

当黄忠在城外击溃出逃的十万贵霜精锐后,吕布,张飞,关羽等一干猛将也是领着部下杀到了王宫,个个都是想要丰苏提婆一世这份大功,要知道在帝国国内,贵霜,波斯,罗马在宣传里可是当世大国,若是能够灭其国,擒其主,那可是万古流芳的美名,正是吕布他们这些武将所追求的,能够被史家记上这么一笔,足以和卫霍相比。

王宫广场上,被争功心切的帝国军一顿狠杀,堪称贵霜最强的王宫守军就那样土崩瓦解了,换了谁也禁不住吕布,关羽,张飞,典韦,许褚这些猛将的联手蹂躏,更何况都城被破,这些王宫守军也已是兵无士气,而那些死忠的人虽然豁出性命,可却是死得最快。

最后,当丰苏提婆一世被吕布等人找到时,几个帝国的猛将不能带着手下争功,只有亲自出马,抢夺起这个当世大国的国主来。

丰苏提婆一世身边最后剩下的禁卫士兵不开眼地挡了吕布,典韦这些猛人的去路,只不过刹那间便下了地府报道,看着凶神恶煞一般的吕布等人,丰苏提婆一世虽想死得像个英雄,可最后还是不争气地被吓得跌倒在地上,脸色惨白,哪有半分王者的尊严。

第二百八十三章 降卒

富楼沙城外,帝国军大营,中军帅帐,刘武看着被绑来的丰苏提婆一世和几个面红耳赤的帝国大将,也不由一阵头疼,吕布,关羽,张飞,典韦,许褚,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时交情还算可以的五人居然也会互相争功。

“请大殿下明断。”王宫前,吕布五人几乎是不分先后杀了挡路的卫士,一起抓到了丰苏提婆一世,也正是因为如此,到底是谁得了大功那可就说不清了,几个人是有交情,可是这一次的功劳实在太大,谁也不肯松手,尤其是典韦和许褚,两个人虽然性格木讷,但也知道身为近卫大将的自己能够得到立功机会不多,这要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那个店。

“我看这事还是禀明父皇,由父皇来决定好了。”刘武看着各不相让的几人,却是不愿意扯进去,把事情推到了父亲身上,也只有父亲才能压得住这几位帝国大将。

果不其然,刘武如此一来,吕布等人也没了争执,一切交给天子明断,谁敢不服。看着五人,刘武索性让荀彧当场写下军报,由五人一起过目画押后,封上火漆,立刻派人送回雒阳,也算了了这桩事情。

吕布五人退下以后,其余人也是依次统计了本次战功,不算神机营的破城之功和吕布五人生擒贵霜国主,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在西城门外歼灭十万贵霜军精锐的黄忠和其指挥的羽林第一,第二军团和配合的重步兵。

花了一年时间,总算是打下了贵霜王朝,这让帐中诸人都是志得意满,他们这次建立的武功可是比孝武皇帝时代也不遑多让,贵霜王朝是当世大国,而且远离帝国本土,其中所担的凶险极大。

“好了,各位,现在虽然富楼沙已下,但是贵霜各地仍未平靖,而且城中俘虏人数众多,所以这庆功宴怕是要押后了。”几年历练下来,刘武身上威严日增,处事也变得老练起来,此时他们虽是取得了大胜,可要说克尽全功,却还差得远。

丰苏提婆一世看着帐中那些汉军将领一脸的喜容,想到几百年的王朝就在自己手上终结,原本浑浑噩噩的心思也忽得清明起来,却是趁着身旁人不注意,一头撞向了帐中摆放兵器的铁架,他知道自己如今身为阶下之囚,生怕受辱,竟是凭着一时的血勇,打算自尽当场,总好过日后在万人面前被砍下脑袋,死无全尸。

刘武身边,曹昂离兵器架最近,看到丰苏提婆一世猛地一头撞向铁架,知道他想要寻死,却是连忙一脚踢翻了铁架,而边上的其他几名卫士也是急忙扑上,按住了丰苏提婆一世。可怜丰苏提婆一世好歹也当了三十年国王,没想到最后连生死都不由自己做主。

“这贵霜国主倒也有几分骨气。”刘武身后,一直帮着处理文事的刘文看着被压倒在地上的丰苏提婆一世,不由摇了摇头叹道,大有怜悯之意。

听着兄弟的感叹,刘武却是不以为然,“此人若是真有骨气,也不会为吕将军等人生擒了,此时不过是一时之勇罢了。”

“把他带下去,好生看管。”刘武让士兵把丰苏提婆一世给押了下去,眼下他手头上事情很多,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处置这个贵霜国主,如今当务之急,是先把城中三十万俘虏安置好,另外就是要恢复富楼沙的秩序。

帝国军是征服者,而不是杀戮者,西城门外十万贵霜军精锐的血已经够了,没有无谓杀戮的必要。

“三十万俘虏,充作奴隶修筑连通大宛郡的道路,需得猛将镇之。吕将军,这事情就拜托你了。”城破之前,荀彧,周瑜,鲁肃,郭嘉几人早已商量好了不少事情,如今刘武不过是照章办事。

“末将领命。”虽然要去做监工头子,不过吕布脸上到没有不快之色,郭嘉这个深谙人心的情报头子,早就给吕布灌了迷汤,平日里和吕布几次碰面时都是多谈秦末大将蒙恬之事,赞其上马能为国开疆拓土,驱逐匈奴,下马则镇抚地方,监工修造长城,实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而吕布此时领命之后,想起郭嘉跟自己说的话,知道恐怕大皇子早就属意自己来监工造路,但是想到这条路对帝国关系重大,他也就释然了。

按照事先的章程,刘武有条不紊地将众多事情交代了下去,帝国军要敢说真正控制整个贵霜,还是要看各地诸侯在知道富楼沙城破之后的反应,贵霜不比帝国,地方诸侯拥有的权柄极大,军政皆归其自主。

数日之内,帝国军一面肃清城中逃散的零星乱兵,一面又在西城门外聚土封尸,用十万人的尸骸造了十座巨大的京观,一来彰显武功,二来也是给贵霜人以威慑。

富楼沙城内,到没有帝国军想象中的混乱,反倒很是平静,其实他们不知道城中的普通百姓早已被攻城那日落入城内的炮弹给吓住了,再加上先前绘着巨大飞龙的热气球,都是以为帝国军得到神明之助,那敢有反抗的心思,更何况连城里的四十万大军都败了,其中十万人丧命,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又能做什么。

若说城中唯一惴惴不安的就是被帝国军控制起来的各处大臣府邸,这些原本在城中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此刻自然是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不少人更是想要买通看守的帝国军士兵,想要去城外帝国军大营走上一趟,不过可惜通通都被挡可回去。

对于城中的贵霜大臣,郭嘉给刘武的意见是不杀为主,贵霜王朝有今日之颓势,固然是几百年下来,积弊丛生,可是细究原由,也离不开那些昏聩无能和贪婪的大臣,就如同帝国在孝桓皇帝时候,宦官弄权导致国势衰败一样。

对于这些大臣,与其杀了,还不如留下来,反正帝国也没有吞并贵霜的可能,而是以肢解和扶持亲帝国的政权为主,另外这么大一个国家,也总有些忠贞之士,为了帝国对贵霜的控制,自然帝国军是能不出手则不出手,而这些大臣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郭嘉长于阴谋和情报分析,这种事情处理起来最是拿手,他让士兵只是禁锢那些大臣不理不睬的,便是要让他们心慌意乱,到时候谈起事情来才简单得多。

半个月里,帝国军一面接管富楼沙,一面将这大胜的消息给传了出去,试探各地诸侯的反应。结果在南边正和那些本地诸侯相持不下的南天竺各国联军士气大振,却是连克几座城池,得了不少便宜。而带着羌人骑兵的刘猛也是兵势大振,连打了几场胜仗,逼得西北剩下的贵霜诸侯,全都遣使投降。

半个月,当帝国军进驻富楼沙后,各地的原贵霜诸侯都是纷纷遣派使节,表示臣服,尤其是那些非贵霜的诸侯城主,态度极其谦恭,对这些从来就没有忠诚过贵霜人的地方诸侯来说,这次是个大好时机,贵霜倒下以后,谁能成为新的霸主,就要看大汉帝国的意思,他们自然是起了心思。

当然,地方诸侯里也有桀骜不驯的,认为大汉帝国兵不能久,迟早要离开贵霜,他们无需过于讨好大汉帝国,只是不冷不淡地派了些人来,打算看看情况再说。

对此,刘武自然一一记在心里,而吕布这个当了监工的大将也立刻有了事情做,刘武让他和关羽,张飞等人从三十万降卒里挑选精壮,先去平了那几家不服王化的桀骜诸侯,让他们知道自己犯了怎样的愚行。

三十万降卒里,很快便有十万人重新披上铠甲,拿上刀枪,跟着吕,关,张几名帝国大将和本部军马出征,这些降卒已经彻底被帝国军给打怕了,打服了,尤其是神机营的火炮让他们彻底相信帝国军有神明护持,战无不胜,再加上刘武宣布,只要他们效忠,打了胜仗以后,不但免去他们奴隶身份,还准许他们在攻破那几家叛逆诸侯的领地之后,屠城三日。

如此这么一来,这十万降卒自然是士气高涨,跟着吕布,关羽,张飞等几名帝国大将,一路上是见谁灭谁,打得那几家诸侯最后只能是龟缩在各自的城池里,而这时候,随军的神机营,拉出大炮,打上几十发炮弹,这些降卒便龙精虎猛地攀城而上,悍不畏死地夺城,虽然随军的神机营只是百人小队,根本谈不上火炮压制,最多只是打乱城中守军的士气和布防,但是对于本军的那些贵霜降卒来说,却仿佛得了神助一般,作战之勇猛,让吕布等人也是大为惊奇,想不到这些先前对着帝国军如同绵羊一样孱弱的士兵此刻居然如同狼群一样嗜血。

在入冬之前,几家桀骜的诸侯为他们的自大付出了代价,身死败亡,更是连累所在城市被屠城三日,这三天里,随军的帝国军全部驻扎于城外,也不派人监视那些贵霜降卒,但是三天后,当帝国军进城,宣布封刀时,居然只有寥寥几十人逃跑。

第二百八十四章 女财神

冬日的雒阳,也别有一番风韵,不过对于城中的官宦人家来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当年天子有言,黄河河道工程完工之后,便会还都长安,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刘宏得到了山西地方各阶层的效忠,并集合中小地主的力量迫使风光了近两百年的山东高门在政治上向他妥协,他也因此重现了孝武皇帝之前时代,山西和山东士人统合于皇权之下的局面。

现在,是时候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了,看着南宫外的绮丽雪景,身着龙袍的刘宏回头看向被自己召集的七名宰相,如今庙堂之上,所有的重臣都是年富力强之辈,同时也全是他一手培养的肱骨心腹,而且属于山东高门出身的宰相也仅有司马防一人勉强算得上是。

七名宰相里,最开心的莫过于出身山西高门的杨彪,黄河河道工程实际上去年就完工了,但是天子却一直没提还都长安的事情,原本山西地方都以为事情出了反复,而山东士族则为之庆幸,没想到天子此时却是提了出来,这时机委实选的好。

入冬前,西征的帝国军送回了捷报,贵霜王丰苏提婆一世被生擒,帝都富楼沙被破,这大胜的消息明发天下之后,各大报社都是撰文,认为帝国的霸业在于丝绸之路,因此这帝都若还放在雒阳,难免不妥,虽然山东士族鼓吹如今帝国道路系统便捷,长安和雒阳的区别不大,但是终究占据不了主流。

“诸位宰相,朕已决意迁都,这个冬天怕是要幸苦各位了。”相比起刘宏刚登基的时候,越发完备细致的帝国官僚系统在冬天也是有了份量不轻的工作量,而迁都涉及的事情繁多,这个冬天的帝国中央官僚系统怕是要忙得昏天暗地了。

“陛下放心,迁都之事,臣等必定竭尽全力。”杨彪自然是率先应声,他杨家如今是山西高门在朝中的领袖人物,这迁都之事自然是最上心不过。

看到杨彪开口,其余六名宰相也是连忙接口,反正作为帝党核心成员,他们的利益是和天子捆绑在一起的,尤其是沮授,田丰,这两个算是高门眼中寒门出身的宰相,对于还都长安更是没什么意见。

整个冬天,雒阳的官宦人家都在做着准备,收拾家中的细软财物,派出精干的人手先去长安购置房屋田产,既然迁都以成定局,他们也只有顺应为之,谁也不敢去忤逆天子的意思。虽然表面上看,天子这些年垂拱而治,政务交予内阁省处置,可是明眼人哪个不晓得,内阁七宰相全是天子心腹,改革之后的中央官僚系统里,大批启用的中下级官僚多数都是中小地主或者平民出身,这些人全是不折不扣的帝党,更不用说帝国商会里各地的豪强世家,山东士族再强大,也不可能对抗整个帝国。

刘宏当政的二十多年里,对帝国影响最大的还是对精英阶层的观念改造,至少这个时代的帝国官僚和士人目光已经看向了辽阔的世界,因为商业利益而坚定地支持海军发展,同时更是在大力地转入工商业。

如今的山东士族早已不复当年的力量,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刘宏所营造出来的大势前进,随着帝国国力的强盛,和中小地主力量的兴盛,原本的地域集团正在淡化,山东士族中,寒门庶族已经摆脱了依附豪门望族的局势,他们已经被统一到了皇权的旗帜之下,剩下的所谓高门大姓没有了往昔的影响力。

当雒阳因为迁都一事而显得有些黯淡无光的时候,整个山西三辅一带,却是一派欢天喜地,关西的士族们等待这一天已经不知道等了多久,这个冬天的大雪丝毫无碍于他们的热情,这十几年里,依靠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和天子的扶持,山西的经济力量强势崛起,虽然还不如很早就开始工商业化的山东,但是他们的财力却不会逊色多少。

山西各地的商人,世家开始将资本投入到长安城中,和山东怄了近两百年的气,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要压过山东一头,现在天子信守诺言,还都长安,他们自然要让长安胜过雒阳,省得落了他们关西人的脸面。

长安城附近,原本就不便宜的地价更是飙涨,不过有钱的山西各地豪强们毫不在意,甚至联手狙击赶来购置田产的山东高门,打算一出这百年来被山东人欺压的一口恶气。

长安和雒阳之间虽然相隔甚远,而且大雪封道,不过对于已经形成体系的帝国驿站系统来说,刘宏想要知道长安的事情,即使在冬季,最长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七天。

所以,山西本土士绅和山东高门之间比拼财力的事情,刘宏很快就知道了,不过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当年山东士族对山西士族做的事情实在过分了点,弃保凉州,扔掉孝武皇帝时代所开拓的西疆,虽然最后没有做成,但是也导致了山西地区的不断衰败,直到他登基以后,才使关中元气恢复过来,双方之间可以称得上宿怨,这一次关于长安的地价交锋,只要无伤大雅,他也懒得管,更何况这一次他还能从中取得不少实利。

长安城内一处府邸内,一个穿着银貂大衣的少女,一面欣赏着外面落下的雪景,一面烤着身边的火炉,一手执笔,计算着身边的一堆账簿。

“宓儿,这次可真是辛苦你了。”已经成为三辅官员的甄逸看着算账的女儿,一脸的喜意,这些年来家族靠着天子这棵大树,发展得很是兴旺,几个儿子也很争气,都是考进了帝国大学,不出意外的话,日后都能进入中枢为官,他甄家也算是半只脚跨入高门行列了。当然最让甄逸开心的还是小女儿甄宓,他当了官以后,本来甄家在帝国商会的地位难免要一落千丈,哪里知道这个从小就对商业展现出天分的小女儿不知道怎么被天子知道一直帮他处理商会内的事情,居然让她留在商会内顶替了他的位置,而且还亲自召见。

要说起来,甄逸到还真希望女儿能够被天子看上,纳入后宫,这样甄家的地位就更加稳固,虽然天子对外戚管的严,可是这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最重要的是,甄逸觉得小女儿自从从宫里回来以后,似乎就对别的男子看不上眼了。

“爹,这一次的地产收入,怕是要超过我们预期的三倍以上呢!”甄宓放下手里的笔,看着走到自己身边的父亲,起身道。

也许是因为刘宏的缘故,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美人早出生了几年,而且还颇有数学天赋,凡是和数字有关的事情,都难不倒她,再加上甄逸久在帝国商会,她从小耳濡目染,十四岁后帮着父亲打理事物,居然成就不小,才让刘宏起心与她一见,更是让她顶替了父亲的位置。

“这么多?”听到女儿的话,甄逸也不由吓了一跳,虽然说这一次他们甄家和帝国商会其他几家帝党核心的成员只是占了小头,但是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甄宓笑了起来,因为这一次事情完了以后,她的嫁妆可又多了不少,那样一来的话,自己就可以进宫,嫁给天子了。这天下的少女哪个不怀春,哪个少女又不希望自己的夫君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更何况甄宓这样的女孩。

刘宏倒是没有想过只是一次召见,就会让甄宓爱上自己,虽然他知道甄宓对自己多半是因为崇拜而生爱,可是他也不是那种迂人,更何况他身为帝王,这样的一个美女自愿入宫,他也不会去拒绝。反倒是开玩笑说,什么时候甄宓能够成为天下最富有的人,便接她入宫。没想到正是因为这句话,不但让帝国商会在三年里的业绩飞涨,更是让甄宓成了帝党核心成员眼中的女财神,只不过甄宓一向低调,才不为天下人所知。

看到女儿的笑意,甄逸却是心里一紧,这三年里,女儿赚得钱比他过去几十年赚得还多,他知道女儿是在给自己攒嫁妆,而且多多少少猜到一些事情,只不过始终没有亲自确认,眼下他却是再也按捺不住。

“宓儿,告诉爹,你什么时候入宫。”甄逸脱口而出,说起来他心里也是有些七上八下,要是不是他原先猜测的那般,那女儿那堪称富可敌国的嫁妆可都便宜给别人了。

“快了。”几乎是不假思索,沉侵在喜悦中的甄宓开口答道,直到父亲大笑起来,才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羞得满脸通红。

甄逸却是顾不得女儿害羞,只是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成为外戚,甄家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得到却更加弥足珍贵,对甄逸来说,钱已经够多,他现在唯一求的就是甄家能够长久传家,就如同光武中兴以后的四姓小侯那样。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汉条约组织

昭武十六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去岁的冬雪尚未融化,迁都却已悄然开始,作为东都,雒阳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地位,以便统御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正月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僚机构开始搬迁,而帝国大学也开始将大部分的资源转移至长安,那些无法带走的设备则留于雒阳,继续进行项目的研究。

刘宏本人在十五过后,便和帝国军先行赶到了长安坐镇,由于山西地区大量资本的投入,长安城的繁华丝毫不逊色于雒阳,唯一差的或许便是雒阳在刘宏手里几次历经修缮,比起长安城来看上去更加好看。

不过作为新的帝都,长安城很快就将迎来一轮新的扩建,内阁的拨款不值一提,山西地区的资本才是可怕的一股财力,刘宏毫不怀疑,这十几年里从丝绸之路攫取了大量财富的山西士族打算把长安建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整个春季过后,迁都才完全完成,而长安城的人口也一下子恢复旧观,甚至大幅超过,近五十万人居住的城市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如今雄厚的国力。

关中和中原,在没有经历历史上的战乱和二十多年的发展,依然是全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其稠密的人口使得工商业扩张极为迅速,而开发的南方和北方则成为了帝国新的农业地,南方的粮食和北方的畜牧产品使得刘宏无需担心粮食的制约,可以从容地将中原和关中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

虽然帝国目前称工业化还为时过早,但却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让整个帝国的钢产量在不断飞速增长,虽然能够生产制造热兵器的特种刚材的工厂聊聊无几,但整个行业的扩张和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蒸汽机的研发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至今仍未有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帝国的道路系统仍旧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建,帝国的学者和匠师们根据秦朝的驰道系统,重新归化了帝国新的铁轨高速道路系统。

秦朝的高速驰道中,有一种以硬木搭建轨道,以供马车高速行驶的道路,采用这种道路系统,秦朝可以将关中的物资迅速地运送到北方前线,这一道路系统在之后的战乱中遭到了破坏,但是直到孝武皇帝时代,一些地区仍旧可以找到其遗迹,因此对于帝国的学者们来说,建造这样的道路系统,并不很难。

唯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