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你也同意,那我也不会反对。”张角点了点头,然后商谈起有关贝都因人的事情来,他这次亲自前来,最主要的便是要给贝都因人中各部的贵族主持入教仪式。

“所有的准备已经办妥了,大贤良师不必担心。”曹操对于张角主持的入教仪式,自然知道其中的秘密,宗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蛊惑他们,但是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虽然贝都因人只是个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但那些各部落的贵族却多有精明狡诈之辈,要让他们虔诚信道,就得用上些手段。

“那好,仪式就定在三天后,这三天里,请将军禁止任何人进入道场。”张角长身而起,这一个月里,他所需要的东西和弟子已经陆续从罗马全部到达,可以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了。

“大贤良师放心,绝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在这三天内靠近道场。”曹操也起了身,送张角离开了书房,随后便召来了榻顿和夏侯惇,“你们挑选人手,看住道场,除了大贤良师的人,其他人谁都不准入内,有擅入者格杀勿论。”

“是。”榻顿和夏侯惇都是沉声应答,目光冷冽,然后便去军团挑选人手。

三天时间里,张角和手下的弟子在主持仪式的道场内做好了布置,其中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南华用罂粟花和其他药材做的一种香料,这种香料燃烧之后所散发的气味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配合着他的摄心术和其他一些布置,绝对可以让到场的贝都因人贵族全都成为虔诚的信徒。在罗马,他和南华在和那些上层贵族清谈时,便最喜欢在香炉里少量添加这种香料。

三天后,早就从各地赶来的贝都因人各部贵族在曹操的传召下,都是去了刚建好的道场,准备接受入教,在这些人中,除了当日十几个随曹操在海上看到大西洋舰队火炮齐射场面的大贵族以外,其他贵族对于道教只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只是在那十几个实力强大的大贵族的劝说和威胁下,才前来西京城代表自己的部族加入道教。

不过当仪式开始以后,这些人的态度就慢慢转变了,随着香料的燃烧,和张角弟子奏响的音乐,他们的精神开始受到影响,张角的摄心术放在后世便是所谓的催眠术,通过心理暗示和诱导,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张角所要做的不过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他们所产生的幻觉而已。

在幻觉中,到场的贝都因人的贵族们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到了天堂和地狱的感觉,信道者死后可以上天堂,成为神国子民,不信道者,死后将堕入地狱受无边折磨之苦。

当仪式结束之后,每个贵族都是跪倒在了地上,浑身大汗淋漓,虚脱乏力,而这正是吸入大剂量的特殊香料的后遗症,至于张角和他的弟子事先已经服下了南华配制的丹药,和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贝都因人的贵族或许在平时掌管自己的部族时精明狡诈,但他们的知识不足以让他们理解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将一切都归结于神的威能。

在这些人中,原本各部落中负责沟通神灵的祭祀们可以说是最虔诚的,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神明,那些古老相传下来的信仰在他们这些祭祀手里,不过是用来和贵族们争夺世俗权力的工具,这一次他们前来不过是被曹操强大的武力所胁迫,但是现在亲身体验的那种近乎真实的幻觉,让他们颠覆了自己以往的信仰。

贝都因人的贵族阶层几乎是一夜间全都成了虔诚的道教徒,他们几乎个个都在仪式结束后,争先恐后地请张角去他们的部落,为整个部族的人民举行入教仪式,而张角自然一一答应,贝都因人的作用非同一般,他们将是帝国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整整一个半月里,张角都带着弟子在阿拉伯行省各地的贝都因人部落奔走,主持一整个一整个部族的入教仪式,那些部落原本的祭祀全都成了他的帮手,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一切都变得顺利无比,而张角原本准备的那些手段倒是没有用上太多。

当张角忙碌的时候,刘备也在曹操的帮助下,让孙坚答应派遣部队前往罗马,作为雇佣军去讨伐日耳曼人,只不过数目只有四千人。

第二百七十章 战争之前

罗马城内,已是暗流涌动,北方行省前线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仍在持续着,但是很显然这场战争仅仅依靠近卫军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至于其他行省手握军权的军阀们,他们只是想着如何在战争中牟利而已,罗马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中央集权体制的帝国,只不过过去五贤帝时代,奥古斯都们用他们个人的才干将一切都掩盖了下去。

现在,康茂德和斯多葛学派的官员以及学者们都试图学习东方帝国的制度,罗马需要改革,就如同共和国后三巨头时代之后的大变动,只有这样罗马才能继续强盛下去。

向东方帝国的大西洋舰队雇佣军队打仗这件事情,在罗马城内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事实上对罗马各地行省的军阀来说,他们也是很想看看这些在罗马城内的那些东方道师,学者,商人口中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到底有多强。

至于康茂德本人丝毫不在意这件事情是否会有损罗马的脸面,在他看来与其和那些日耳曼蛮族和谈,然后撤兵,还不如去雇佣东方帝国的军队来打赢这场战争。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康茂德在杀死佩伦尼斯之后,罗马城内的近卫军就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雇佣军,谁给予他们钱财,他们就拥立谁做奥古斯都。

说罗马军人忠于国家,简直就像是一个笑话,罗马军人只忠诚于能付给他们薪水的人。康茂德之所以急着要结束在北方行省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真正的原因便是因为如果继续和日耳曼蛮族打下去,他的财政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拖垮,到时候他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那些被推翻的奥古斯都好到哪里去。

阿拉伯行省境内,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帝国陆军在西京城外完成了整编和集结,有曹操亲自做担保,孙坚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而同时,舰队里的参谋军官们就此事写下了备忘录和奏章,派人经过陆路送到了安息境内的密谍司手中,走波斯帝国时期修建的国王大道,然后经过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将其送回帝国本土,当然这种传递速度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只不过,将军队雇佣给罗马人帮他们打仗这件事实在是兹事体大,虽然孙坚和曹操他们有做出决定的权力,但是他们仍旧不敢忘却皇权的威严。

宽阔的旷野中,黑色的帝国军重步兵枪阵,让曹操麾下的两个罗马式野战军团里角斗士出身的士兵们感到恐惧,就在刚才的演练中,这些宛如机器一样的东方士兵连续击溃了三倍以上规模的重步兵方阵。

他们的方阵根本无法撼动这些东方士兵,虽然对手的移动速度缓慢,可是在这种空旷的平野地区,罗马赖以称霸西方世界的重步兵方阵也好不到哪里去,长达六米的铁枪和只有四十厘米的罗马短剑,武器上的差距让两个方阵完全没有较量的余地。

除了重步兵,在轻步兵和骑兵上,曹操麾下那些曾经认为自己是全罗马最强大军团的士兵们也遭到了挫败,唯一能让他们在战场上有些底气的恐怕也只有奥特加弩炮,能和东方帝国的弩炮互相对射了,至于其他投射武器,无论是弓箭还是重标枪,在东方帝国可怕的弩阵面前,都只是小孩子的把戏而已。

在曹操眼中,其实帝国军对他麾下的军团,优势远没有那些士兵所认为那么大,毕竟罗马人一贯的作战思维就是在保证后勤的基础上,和敌人在战场上硬碰硬的正面作战,所以他们在军阵和队列上有很深的研究,可是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即使是罗马人津津乐道的图拉真大帝,在曹操眼中,也只是帝国军中普通参谋的水准。

对于孙坚打击自己麾下军团的举动,曹操倒是没有半点介意,罗马人的忠诚是建立在强大基础之上的,他曹操的根基在于帝国,而不是其他,而且帝国军对他手下军团和贝都因人的威慑越高,他的地位就越稳固。

和曹操麾下的军团一样,阿拉伯行省的贝都因人中的勇士也和帝国军的骑兵较量了一番,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和曹操麾下军团里那些招募的高卢骑兵一样被完败,装备,纪律,训练和战术素养上的差距,让他们根本不是帝国军骑兵的对手。

罗马人一向都不怎么重视骑兵,通常一支满员的野战军团里,骑兵数目不会超过一千人,而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仆从军或雇佣兵。

观战的山坡上,看着认输的罗马军团,孙坚不由朝身旁的曹操道,“败而不乱,孟德你治军的本事果然高明。”孙坚当然明白,曹操用罗马式的战术来对阵帝国军超越整个时代的战术,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虽然只是比试,但是五比一的兵力下,还是输了,我不得不说罗马人的战术体系实在太落后了。”曹操对于自己麾下军团的失利,倒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反正这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大西洋舰队中的帝国陆军,可是整个帝国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在这种并非真正的演戏中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不足为奇。

“文台,你真地打算亲自和我一起去罗马城。”两人边上,刘备看向孙坚,他这次帮康茂德前来雇佣帝国军讨伐日耳曼人,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军功。

“玄德,如果你依靠帝国的士兵获取军功,你认为那些罗马人会服气吗?”曹操在孙坚之前缓缓开了口,“如果玄德你要真正掌握近卫军,就得以近卫军为主,去获取军功。”

“孟德,你有什么主意?”刘备目中精光闪动,他从来就把曹操视为竞争对手,为此他最是了解曹操有多么可怕。

“文台此次派出四千人,我看文台是打算自己亲领一师,至于多出来的二百五十人恐怕是专门为玄德你准备的。”曹操笑着说道,目光已是转到了孙坚身上。

“知我者孟德也。”孙坚亦是笑了起来,接着向刘备说出了他的打算,原来那二百五十人俱是从舰队里抽调出来的中下级军官和参谋,为的便是给刘备带去罗马人的近卫军中使用,凭借着这些精英,刘备想带手下的近卫军夺取军功并不困难,而且如此一来,无人可以指责他,毕竟到时上了战场,刘备可以指挥的是超过五千人以上的军团,区区二百五十人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文台考虑周全,却是我多虑了。”刘备立刻明白了孙坚的意思,那二百五十人以护卫的名义到自己身边,的确要比他带着帝国军士兵要隐蔽得多,而且这二百五十人可以就此留在近卫军中,也能让他的根基更深厚些,比起那些罗马人,刘备还是更相信这些帝国军的精英,只要他不背叛帝国,这些人就绝对忠于自己。

整编数日之后,曹操亲自带着一个军团和孙坚以及刘备一起前往罗马城,既然康茂德打算彻底解决日耳曼人这个北方边患,他自然也是要在其中为自己谋取些威望,不能让康茂德和刘备独取好处。

曹操率先响应康茂德的举动,让罗马各地行省的军阀都是有些不明所以,拥有维路斯家族及其派系支持的曹操无疑是所有军阀中最强大的几家之一,按照道理他根本无需亲自出马带着手下的精锐军团去帮康茂德,相反若是康茂德战败的话,也许他有机会把康茂德给赶下台也说不定。

到达罗马城以后,曹操立刻去了维路斯家族,他需要维路斯家族鼓动自己派系的行省军阀们带着军团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而曹操的理由也很简单,这场战争罗马必胜,不管如何康茂德都是名义上的统帅,与其让他独享战果,还不如他们插上一脚。

维路斯家族虽然是老牌的政治家族,可是在军事上实在没有什么能者,再加上曹操如今羽翼已丰,而且他在东方帝国是一时名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相信曹操的论断。

在曹操的暗中动作下,维路斯家族所属派系的几个行省军阀都是各自带了自己的直属军团而来,当然他们肯来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同盟关系,最重要的是曹操答应如果这场战争失败,他愿意完全承担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和由此带来的损失。曹操雄厚的财力成了最大的保障,因此这些军阀们才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罗马城来。

随着维路斯派系的军阀纷纷赶到罗马,其他行省原本打算做壁上观的军阀们也陆续派出了军团,不过他们派遣的大多都是些老弱或是不满编的军团,毕竟按照一直以来的规矩,他们响应奥古斯都的号召,派遣军团,这士兵的一切战争费用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而相对的他们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战利品而不需要上缴。

罗马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却始终难以取得真正的胜利,在五贤帝时代尚且如此,没有人看好康茂德的讨伐能够取得胜利,毕竟就算东方帝国的军力再强大,区区四千人又能改变些什么,更多的人都在等着看康茂德的笑话,要知道就算是他的父亲,其实也是被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拖垮了身体才早逝的。

第二百七十一章 同盟

入秋之前,康茂德带着二十万大军到达了日耳曼行省前线,虽然规模比起他父亲在世时要大了许多,但是他心里清楚得很,手下的二十万大军真正能够称得上战力的也就十三万人而已,而且其中五万人是属于维路斯家族的派系所属。

前线行宫内,刘备带着孙坚和曹操面见了康茂德,对于孙坚,康茂德印象深刻,当年这位东方帝国的将军可是让他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勇猛,对于这一次孙坚亲自带兵过来,他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不知道为什么,康茂德对于曹操这个有着维路斯家族帮助的实力派军阀,远不像对其他人那样防备,在他心里总是觉得像曹操这样的外来人是不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他所要小心戒备的永远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老牌贵族。

很显然,曹操从刘备那里或多或少知道些康茂德的心理,所以他才亲自来和康茂德见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他自己彻底掌握维路斯家族而已。

被后世称为东方三巨头的曹操三人,此时在康茂德心中只是值得信任依靠的盟友,他根本没有想到日后正是这三个人毁掉了罗马城,将东方帝国的旗帜插上了欧罗巴的大地。

曹操只是需要康茂德支持他成为维路斯的家主,而相应地他会铲除维路斯家族里那些可以威胁到康茂德地位的人,比如他的那位政治联姻的妻子,尤利娅以及她的父亲。

和尤利娅的婚姻,曹操说不上反感,也谈不上喜欢,如果尤利娅甘于当一个普通的妇人,曹操还不至于对她起杀机,毕竟尤利娅为他生下了二子曹丕,但是尤利娅对权力的渴望不得不让曹操把她划入死亡名单中去,哪怕是让自己的儿子失去母亲,他也必须那么做。

看着面前面无表情的曹操,康茂德脸上却带着笑意,在罗马城内,元老院一直都是碍手碍脚的存在,尤其是维路斯家族,这个老牌政治家族和他们所属的派系总是在找他的麻烦,如果不是考虑到曹操这个实力派的军阀和维路斯家族隐藏的盟友,他早就想把这个野心勃勃的家族给铲除掉了。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在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上,维路斯家族的前代家主就曾经阻挠过他的父亲。

“你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康茂德示意刘备为曹操的杯中倒满红酒以后,朝他举杯道,现在他和这个东方军阀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在这次战争里,这位东方将军会为他铲除掉那些维路斯家族派系盟友们所派来的军团,而他所要付出的是支持曹操吞并维路斯家族,同时让曹操取代现任维路斯家族的家主在元老院的地位。

“您的慷慨无人能及。”曹操同样举起了酒杯,他并不认为自己出卖了维路斯家族,相反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互相利用,毫无信任和诚意可言,而且若不是维路斯家族始终没有放弃对他麾下军团和阿拉伯行省的渗透,他也不会选择和康茂德合作,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维路斯家族逼他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孙将军,我想这次的战争就交给您和您的部下筹划了。”康茂德根本不信任那些罗马的将领,相反他宁可让孙坚这些东方帝国的军人来指挥这场大战,到时候所有的功劳都将归于他,而他只需要付出让孙坚满意的薪水即可。

“奥古斯都可以放心,只要近卫军和其他军团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我保证会让日耳曼蛮族在二十年内无力侵犯边境。”孙坚回答道,从罗马城到达日耳曼行省前线的路上,他已经了解到了日耳曼蛮族的一切情况和过去的战况。

日耳曼蛮族之于罗马就像当年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和帝国的关系一样,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日耳曼蛮族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统一起来,而是以联军的形式入侵罗马的边境行省,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放在过去罗马强盛的时候,他们最多也就是骚扰,造成点财物人口的损失,但是从马尔库斯的时代开始,实际上罗马的军力是在走下坡路,日耳曼蛮族才能屡次进犯,甚至攻陷城市。

“那么就拜托给孙将军了。”康茂德很显然对于孙坚的作战计划没有兴趣,他只是需要获得最后的胜利而已,至于过程那不是他想要知道的。

随着康茂德的离去,刘备三人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这样的人当罗马的奥古斯都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曹操甚至可以断言,一旦日耳曼蛮族被解决,康茂德恐怕立刻就是个酒色之君,到时候所有大事都会是刘备这个他不需要提防的外人来执掌。

三人没有多做交谈,只是请了佩伦尼斯这个近卫军的统帅前来一起商量军务,不管孙坚和曹操他们是再强的过江猛龙,如果没有佩伦尼斯的配合,他们也是休想让近卫军按照他们制定的计划进行这场战争。

片刻之后,佩伦尼斯便到了,作为对马尔库斯忠心耿耿的家臣,他一直都记着奥古斯都临死前要他辅佐康茂德的吩咐,虽然他觉得康茂德请孙坚和东方帝国的军队前来有损近卫军的荣誉,但是曾经出使东方帝国,亲自见到过东方帝国军队强大的他心里清楚,这一次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如果想要取胜,就必须依靠孙坚他们。

对于佩伦尼斯这个老熟人,孙坚很干脆,开门见山就说出了他的意思,和日耳曼蛮族的战争,他和帝国军只是被雇佣而已,所以他们不需要荣誉,因此近卫军可以放心。

“那就多谢阁下了。”佩伦尼斯心里松了口气,他明白孙坚的意思,孙坚是用荣誉和战场上的功劳来换取绝对的指挥权,对此他虽然心里有些想法,可还是答应了下来,东方帝国在军事方面的研究胜过罗马太多了。

让人拉开地图,孙坚指着上面简陋的地形道,“那些日耳曼蛮族如今集中在这三处地方,按照过去的惯例,最多半个月后,他们就会由这三处的防线选择突破口入侵,如果像过去那样分兵防御,只会顾此失彼而已。”既然战场是在罗马,孙坚也懒得管那些普通人的死活,他的任务只是帮助近卫军取得胜利而已。

听着孙坚的计划,佩伦尼斯皱起了眉头,这个东方将军很显然是打算让那些老弱病残形成分兵的假象,以全军的主力先行歼灭其中一支蛮族军队,然后再对付剩下的人。虽然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是如果真那么做,等于是放弃了整个下日耳曼行省,任由另外两支蛮族军队抢掠,想到这里,佩伦尼斯看向了孙坚,“没有其他更好的计划了吗?”

“三支蛮族军队,主力和偏师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如果分兵,就会陷入他们的圈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孙坚明白佩伦尼斯的犹豫,可惜罗马没有帝国那么高效的动员效率,而他也没有为罗马尽全力的打算。

“这样吧,我带我的军团去东路防御。”一直没有插话的曹操开口了,罗马人的城防工事很普通,而他以一个军团面对日耳曼蛮族的七万东路联军,几乎是自陷绝境。

看了眼主动请缨的曹操,孙坚一时间不明白曹操的意图,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过来,曹操虽然和康茂德达成了协议,但是他仍然不愿意太过明显地去除掉维路斯家族同盟所属的那些军队,他主动去东路防御,为的是避嫌,同时也是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军功。

“那么,东路就交给你了。”孙坚点了点头,然后朝佩伦尼斯道,“阁下没有异议吧?”

佩伦尼斯选择了沉默,和康茂德不同,他对于曹操始终保持着戒备,现在见曹操主动要求负责防御日耳曼蛮族的东路联军,他一时间心里有些愧疚。

大致上的战略很快便被决定了下来,除了曹操以外,维路斯家族所属同盟的其余四万军队被派去防御人数大约在六万的日耳曼蛮族北路联军,看上去似乎孙坚仍旧分兵了,但实际上出征大军里,八万近卫军全都留了下来,对付人数最少的日耳曼蛮族的西路联军。

这样的布置,虽然让维路斯家族同盟的四万军队颇有微词,不过他们只是担任防御任务而已,四万对六万,只需要坚守一个月,对他们来说也是极为轻松的事情,只是曹操这个很明显是维路斯家族同盟旗帜的人物,居然要用一万人来对抗七万人,这就让他们有些愤愤不平了,谁都认为这是康茂德想要借日耳曼蛮族的手除去曹操,但是曹操自己本人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让他们也无话可说,毕竟虽然同属维路斯家族同盟,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和曹操的关系并不怎么样。

“那些人的死活,可和我没有关系。”离开时,曹操看着身后的军营,一脸的冷笑,那些可怜他的蠢货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才是真正的死路一条。

第二百七十二章 开始

“在罗马,一直有一个说法,认为当年克苏拉在帕提亚惨败,是他的政敌将他的行军路线透露给了帕提亚人才导致的。”前往下日耳曼行省东方前线的路上,曹操在自己的军帐里和一干心腹说道。

曹操的军帐内,除了夏侯渊,夏侯惇和榻顿以外,其他几人都是罗马各行省内不同民族的人,不过却全都是被曹操亲自认可的心腹,这些人对他的忠诚远比他们对罗马的忠诚高得多,当然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所谓对国家的忠诚并不像近代以后那样强。

“我们的盟军想必很快就会全部覆灭了。”从始至终,曹操就没打算隐藏被派遣防御日耳曼蛮族北路联军的那些同盟的下场。

“为什么?”很快军帐中,夏侯渊三人之外的其他人都是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至少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自家大人是维路斯家族同盟的人,同盟的被削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我们的奥古斯都大人想成为罗马唯一的独裁者。”曹操丝毫不掩饰他话语中的轻蔑,康茂德还不配做他的对手,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刘备这个才能野心不在自己之下的人。

曹操,孙坚和刘备三巨头之间的密议即使连夏侯渊他们也不知道,只不过他们比起其他人更了解曹操,知道他现在的神情姿态,等于是已经放弃了那些所谓的同盟军。

“维路斯家族同盟一旦崩塌,我们的奥古斯都在元老院里就再也没有像样的对手,到时候他就会毫无忌惮地实行他的改革,到时候便是乱世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建立伟业的时候。”曹操丝毫不掩饰他的野心,对于夏侯渊三人之外其他的本地部下和心腹,若没有这种程度的野心,又何以让他们追随自己,这些人本来在罗马要么是不得志的中下阶层人士,要么就曾是奴隶的角斗士,他们渴望权势,哪怕是让他们造反也不是没有可能,前提是他这个主人要有实力和野心。

“誓死效忠大人。”那些高卢的,斯巴达的,贝都因的,罗马的将官们高呼了起来,他们跟随的这位大人,睿智,强大,更有着一个庞大帝国的支持,他们跟随于他,早就做好了造反的准备,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当个小人物,尤其是他们自认为自己并不会比那脑满肠肥,只会夸夸其谈的贵族差。

曹操很满意部下们的反应,这场战争将是他跨出在罗马最重要的一步,维路斯家族同盟的力量他并不在乎,因为对于真正拥有实力的他来说,元老院里的政治倾轧只是一场无力的闹剧,他已经彻底控制了阿拉伯行省,并不需要元老院里有人为他争取什么,当乱世到来时,唯有兵强马壮者得天下。

当曹操带着他的军团日夜兼程赶往自己的防区时,他口中那支即将覆灭的同盟军仍旧悠哉悠哉地在前进,超过四万人的主力军团组成的大军,就算是正面对上日耳曼蛮族的六万联军,他们也有一拼之力,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当一回事。

当然这由八支正规军军团组成的大军走得那么慢,更多的原因也是在于他们认为康茂德这个奥古斯都可能是在把他们当枪使,毕竟作为维路斯家族同盟的一员,那些出征的将军们对于政治也是异常的敏锐,他们甚至怀疑当自己赶到防区的时候,面对的可能是日耳曼蛮族的全部军队。

于是这四万大军压慢了速度前进,每天前进的路程不到三十罗马里,只有半天不到的时间用来行军,其他时间都用来修建营垒,仿佛打算随时就地驻扎防御似的。至于自己前方防区内的普通人死活,丝毫不被他们放在心上。

这样的情况很快便传回到了康茂德所在的西路行营,对此这位自以为是海格力斯在世的奥古斯都毫不在意,有刘备替他分析,他自然明白这些人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反正他们只要保住自己的军团就行了,然后观望局势,有利则进,不利则退。

“玄德,你说我该处置那些胆小的懦夫。”营帐内,由两名侍女服侍着的康茂德看着面前恭敬站立的刘备,挑着眉毛道。

“陛下,下日耳曼行省多林地,他们在路上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刘备笑着答道,罗马军团虽然这些年日渐没落,但是在平原上的威力依然极强,之所以历年来对着日耳曼人束手无策,主要还是日耳曼人所在的地区都是以森林地貌为主,日耳曼人一旦失败,便立刻遁入森林,而罗马军团一旦追击进入森林,便容易遭到伏击,再加上军阵施展不开,被彪悍凶猛的日耳曼人击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我不想再看到那些人。”康茂德的目光阴沉,朝刘备吩咐道,维路斯家族同盟的存在,已经阻碍到他的地位了,正所谓先下手为强,更何况如今还有曹操的默许,若是不趁这个大好良机削弱维路斯家族同盟的军力,他也实在对不起自己。

刘备离开了康茂德的帐子,自从康茂德成为奥古斯都之后,身上也多了几分阴沉和城府,不过刘备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康茂德依然只是个志大才疏而且贪图逸乐的平庸之人罢了。

刘备如今虽然只是近卫军的副长官,不过一直以来康茂德都对他信任有加,再加上他极会做人,如今近卫军中,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