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想借用陛下的声望。”李膺看着卢植,皱了皱眉道,说实话他并不想为着这种事情去叨唠天子,动员民众移民实边是他们的份内之事。

“可以说是如此,你要知道,现在中原一带工商业发展迅猛,若是大规模迁徙青壮,那些豪族世家也未必答应。”卢植老实地说出了他的担忧,内阁省虽然掌管帝国政务,可若说到权威,没有人比得上天子,就算是那些百姓愿意去乌孙,可是没有天子的帮忙,内阁省未必能顶得住那些豪族世家背后的利益集团。

“我不得不承认,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件事恐怕只有向陛下请教了。”李膺想了一下之后,最后还是同意了卢植的建议。

“乌孙之事关系重大啊,三位殿下都去了那里,若说陛下没有主意是打死我也不信的。”卢植笑了起来,他和李膺也都曾是带兵之人,当然看得出天子是打算要在西域大干一场了,如今各地建设已上正轨道,三年之后差不多就能要整个帝国连成一个高效贯通的整体,届时帝国本土厚实的根基既成,无论是千舰计划,还是西征推平贵霜或安息,都可以展开,那时候才是他们这些人所憧憬的事业真正开始的时候。

“占据乌孙,进而攻占大宛,然后屯兵移民,只需要三年时间,我们就可以积蓄足够的物资,对贵霜发动一场战争,到时候丝绸之路才算是真正地掌握在我们手里。”李膺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万世霸业,这是多少男人所渴求的功勋,若是能够在这万世霸业中重重地写上一笔自己的名字,也不负来这世上一趟。

第二天,刘宏在御书房里见到了卢植和李膺,他没有想到两人会因为移民的事情找到他,沉吟了一下后,他便朝两人道,“中原一带不宜移民太多去乌孙,帝国的工商业体系还在建设中。”对刘宏来说,要推动整个帝国更进一步,工商化和城市化是很重要的一步,中原现在这种的趋势很好,而且他也不想和利益集团为此发生不必要的摩擦,更何况这种摩擦毫无意义。

“那迁往乌孙的人丁?”卢植不由皱起了眉头,要是从其他地方调动人口,恐怕会更加困难,他想不出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这件事很简单,让各地豪族世家的子弟自带人员去乌孙。”刘宏笑了起来,他把三个儿子派去乌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他早就打算让三个儿子在西域待上几年,磨炼之后扛起征伐四方的重任,给他来一出诸子西征,从此确立皇族子弟尚武的传统。

“陛下,这恐怕不容易办到吧?”李膺也一时摸不清天子的真实意图,和卢植对视一眼后开口问道。

“你们都不是豪族世家出身,朕也不妨对你们说实话,朕这些年来所做所为,一直都是在削弱豪族世家,建立一个庞大的士族阶层,现在看来朕做得还算不错,可是朕还不满意,那些豪族世家还有削弱的余地。”刘宏笑了起来,这样的话他可以放心地跟李膺和卢植两人讲,因为两人向来都是反对豪族世家的,他们本身更是新士族的领袖人物。

“那些豪族世家之所以强大,不过是因为他们家族庞大,能够利用手头的资源迫使分家旁系为他们效力,朕所立的选官制度,虽然使得那些分家旁支有了出头的机会,可还是不够。”刘宏的语调缓慢,虽然那些豪族世家现在都被他统一在名为大汉的旗帜下,为着共同的利益而服从于他,可是他并不放心这些豪族世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从秦始皇混一宇内后,终汉一朝,皇权和世家豪族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很清楚这些豪族世家现在不过是屈服于他强力的手腕之下,一旦后人不肖,这些豪族世家就会复起,他要消除这种隐患,要做到这一点,削弱和压制是免不了的,但是他也不能做得太急进,要解决这个问题,改造帝国的社会结构才是治本的办法,不过那却是需要几十年的改革才能达成的事情。

“朕让武儿他们去乌孙,会让他们在那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想来那些豪族世家的旁系子弟知道,只要是有几分才干和志向的自然会去乌孙拼上一把,恐怕到时候就算那些豪族世家里没有继承权的庶出子弟也会动心。”刘宏说话间充满自信,此时帝国的年青人们早已在这些年的改变中充满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或者确切地说是充满了野心,而他并不怕这种野心,怕只怕这个国家暮气沉沉,一片死寂。

“陛下高明。”李膺和卢植一时间都是明白了天子的意思,有些话是不需要说得太明的,三位皇子久镇西域,对那些豪族世家的旁支分系来说这是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他们可以舍得在本土的一切,但是他们的本家却舍不得,只要天子给他们的前途足够光明,不怕没人不愿意去乌孙,天子的智慧果然可怕,想想看关西地区前一阵子对三位皇子的狂热追逐,李膺和卢植就知道一切都在天子的算计里。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们的理想

乌孙草原,如今已经彻底被迁徙而来的西进军团占据,而曾经接受乌孙人统治的各个小部落则归顺了新的主人,对于他们而言,换了大汉帝国这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或许是件好事。

从龟兹郡一路向北,刘武沿途释放了大半服苦役的乌孙奴隶,当然他们依旧没有自由,仍然要修筑道路,但是却不再是过去那种非打即骂,三餐不饱的状况,刘武在敦煌城购买的大量物资使得那些处于爆发边缘的乌孙人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且感到非常满意。

想想看,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和一位慷慨大方的皇子,只需要安心地工作,就能够吃饱穿暖,然后可以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得到自由和安定的生活,和过去那个冬天里的生活相比,他们现在拥有了美好的未来,为什么不顺从。

在草原上,强者生存,弱者死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为奴隶的乌孙人对于刘武带来的条件心满意足,于是没有人再会去怀念过去乌孙王统治的时代。

当然刘武不会只展示自己仁慈的一面,他的父亲,这个帝国唯一的主人,同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他一样杀伐果决,或者是同样有残酷的一面,一个皇帝只有宽厚,而没有残忍,只会带着国家走向衰亡。

当刘武进入董卓他们为他新筑起的城市时,乌孙王败亡后,本部的贵族余孽们被押到了城中的广场,在那里整个乌孙境内,大大小小归顺的部落头人和西进军团中那些外族官吏们全都到齐了。

羽林第一军团作为帝国最强的军团,无论是装备,训练都冠绝天下,就算是吕布的飞熊军在战场上遇到这支有着龙骧称号的近卫军团,也只有吃败仗的份,但现在这些可以摧毁十倍于己的游牧军队的强悍军人们成为了仪仗队,他们簇拥着刘武三人,在所有人敬畏的目光中走向那搭建的高台。

刘武穿着一身金色的鎏金铠甲,上面的龙兽图案,看上去世间的猛兽都趴伏在他脚下,在羽林第一军团簇拥下的他给四周那些跪在地上的头人和游牧军官们只有无边的威势,他们甚至看不清他的面容,可是他们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因为那些穿着赤黑盔甲,行进间丝毫不差的骑兵,任何人拥有这样一支军团都会让人畏惧,更何况他们所跪拜的皇子有一个神明般的父亲。

荀彧在草原掠起的风中,大声宣读着各种礼节的程序,虽然跪着的西进军团的游牧军官和牧民都听得懂汉话,可是荀彧的文辞只有那些原本就接受汉化的贵族方能听懂,他们按照参见皇子的礼节,一点也不敢逾越,而其他人只是照着他们的样子做。

刘武并不喜欢现在的气氛,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政治作秀这是父亲告诉他的词语,对他来说,必须通过眼前的礼仪在这些游牧民族心里竖立起权威。

随着荀彧的声音,刘武最后走上高台,亲自宣读了父亲让他带来的诏书,正式宣布乌孙自此便是帝国的领土,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再没有乌孙人,只有汉人,然后他下令处死了两千人的乌孙贵族和家眷,这些曾经在乌孙草原上拥有无上权势的贵族们在四周所有人的注视下,被砍掉了脑袋。

整整两千颗的头颅,最后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此时因为路上而对大皇子的印象仅仅只是安抚奴隶的宽厚刹那间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敬畏和庆幸。

立威之后,刘武又下令将带来的物资赏赐给了到会的所有人,而这让被杀戮震撼中的各部贵族和游牧军官们过了好一阵子才欢呼起来。

恩威并施,看着在流着血的广场上大声称颂着自己的人们,刘武想起了父亲对他的那些教诲,此时他心中曾有的一些东西已经随着刚才那场杀戮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王者应有的冷酷。

刘宏对长子的教育很成功,至少他的长子有着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潜质,当然也可能成为一位暴君,但却绝不会是一个昏君或是无能的人。

刘武没有参与到广场上人群的庆祝中去,他是大汉帝国的大皇子,未来的君主,他不需要折节与这些还未彻底汉化的游牧民族去与民同乐,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服从强者的教诲中长大的人,他所要做的就是让竖立自己的权威。

为刘武专门修建的府邸内,刘武看着两个兄弟,重重地吐了口气,就在刚才,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道路,那条路是父亲为他选择的,但也是他自己的意愿,只是他不希望自己失去的东西,两个兄弟也会失去。

“大哥,那些人有必要全部处死吗?”三兄弟中,刘文性格最好,虽然他也杀过了人,可是刚才广场之上,那两千名乌孙贵族和家眷被处死的场景却还是让他难以接受。

“这是父皇的旨意,而父皇是不会错的。”刘武看着兄弟质问的眼光,安静地回答道,他知道这些人是父亲故意留给他的,既为他立威,又磨练他的心性,同时也是在告诉他在国战中的失败者是怎么样的命运,所以帝国绝不可以失败,永远都不可以失败。

“二哥,大哥说得对,父皇是不会错的。”看着兄长还有话说,刘猛忽然大声说道,接着拉住了刘文,他不想大哥和二哥为了这件事坏了感情,他虽然性格耿直,但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自家二哥的性格。

“父皇是不会错的。”被拉住的刘文喃喃自语道,接着笑了起来,看着一脸平静的大哥,忽然觉得身旁的三弟是那么幸福,他只要单纯地相信父皇就行了,父皇永远不会错误,最后他的神情平静下来,没有再说话。

“夜深了,早点休息。”刘武知道自己这个二弟从小受他那位仁慈的才女母妃影响,心肠一向都很软,今日广场上的景象肯定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可这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因为他们是父皇的儿子,是刘氏的子孙。

让时间来冲淡今天的事情吧!刘武心里轻叹着,让两个兄弟离开了,第一次他感觉到了父亲那近乎神明般威严背后所付出的东西。

“大殿下,二殿下迟早会明白陛下的苦心的。”刘武身后,郭嘉看着离去的刘文身影,朝刘武说道,而他一旁的周瑜却是没有开口,只是安静而坚定地站在刘武旁边。

“我知道,可是奉孝,我真地很希望二弟和三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用像我一样去背负某些东西。”原来在雒阳时,刘武只是一个想着如何做到最好,得到父亲夸奖的少年,很多父亲讲述给他的东西,他虽然记下,可是却未必理解,但是现在他已经明白,所以他只想一个人能背负起父亲所有的期望。

“大殿下,您应该知道帝国也许在五年后就会大举西进,到时候不光是您,两位殿下同样也会参与其中。”郭嘉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近乎妖异的冷酷,在他的老师贾诩那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人会因为理想,因为忠诚而冷酷残忍,而他却和他的老师一样,天生就是冷酷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做出最精准的计算。

“我明白。”刘武颓然地摆了摆手,没有让郭嘉再说下去,“你们都下去吧,我想一个人好好静一静。”一路行来,刘武感悟了很多东西,可直到刚才,一切都才爆发出来,对于他一个少年来说,实在是很不容易。

“是,大殿下。”郭嘉和周瑜安静地离开了,直到走出厅堂之外,始终没有说过话的周瑜才朝郭嘉道,“你不敢和大殿下说那番话。”

“可总得有人要说。”郭嘉苦笑了起来,接着看向了头顶无边无际的星空,声音深沉,“大殿下日后要统御的是亘古未有的帝国,若是大殿下不能成为陛下所期望的人,那么陛下会怎么做呢?”

“奉孝,你想得太多了。”周瑜的身子震了一震,天子在他的心目中是如神一般的,他不敢想象郭嘉话中隐含的意思。

“这世上除了陛下以外,只有大皇子才值得我效忠。”郭嘉看着周瑜,神情无比地严肃,“我知道或许我是多想了,但是我必须这么去想,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逼自己竭尽全力让大殿下成为陛下所期待的人。”

周瑜没有说话,比郭嘉还小了几岁的他无法理解郭嘉的心思,但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郭嘉和他一样,永远都不会背叛大殿下。

“今天的谈话,不要告诉大殿下。”郭嘉看向周瑜,脸上又恢复了平时那种懒散,似乎他又是那个喜欢追逐女孩的无良浪子,可周瑜知道在这表象下的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还记得陛下对我们说过的话吗?”看着转身离开的郭嘉,周瑜忽然喊住了他,然后他冲着那停顿的身影道,“我们的理想,是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是一个整体,大殿下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乳虎

湛蓝的天空下,正值秋季的草原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牛羊马匹全都养得膘肥体壮,在乌孙草原驻扎下来的西进军团和附属的迁徙队伍难得地过了半年安泰的生活,而刘武也依靠荀彧和郭嘉两人在人们心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大批从敦煌运来的物资,让刘武有着足够的本钱收买人心,而同样他的身份也让帝国本土而来的世家旁系分支的子弟们趋之若鹜,谁都想搭上太子这艘大船,日后好飞黄腾达,虽然说天子始终未立太子,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太子之位非刘武莫属。

西进军团里,董卓,张绣他们都明白,自己就是太子日后西征的前哨,因此也都很是谨慎地和周瑜,曹昂这些刘武的亲信相处,不过让他们放心的是,这些人虽然年少,却极其懂得为人之道,尤其是郭嘉,他几乎只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和董卓他们成了朋友,似乎听上去很困难,但对善于揣测人心的郭嘉来说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刘武三兄弟中,刘武负责统领全局,刘文则学着处理政务,而刘猛自然是在西进军团里成天跟着董卓他们厮混,丝毫没把自己当一个皇子看待。

此时的大宛国已经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中,本来吕布和他的飞熊军驻扎在边境就已经够让他们提心吊胆的了,但他们没有想到大汉帝国的三名皇子来了,而且同行的还有羽林第一军团这支更加可怕的军队。

在帝国军中,羽林第一军团出手的次数最少,可名头却是最响亮的,因为他们是刘宏的亲卫军,大宛王便是再傻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国家,只有最精锐的军队才配成为帝王的近卫军。文人小说下载

尽管吕布自从在冬季到开春的时间里抓了一批大宛人当奴隶以外,便没有其他举动,可是大宛人打死都不相信,大汉帝国下一个会不是他们。

也许大宛人有些抵抗勇气的话,国内的情况还不至于太糟糕,可偏偏这些年来帝国军的战绩实在太过恐怖,从鲜卑人被灭族以后,整个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几乎都被帝国军一一击败,然后被迫向西迁徙。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宛人根本生不出抵抗的念头,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近四百年的古老帝国,一个强大得令人只能仰视的存在,从三百多年前起,这个帝国就是他们的宗主国,曾经和它争夺霸权的对手没有一个能生存下来,全都被摧毁了。

草原上,当新的霸主崛起时,总有人会试图反抗,直到败亡,然后所有的人承认这种权威,然后化作畏惧深入骨髓,直到这权威被其他人打破,曾经被帝国军万里远征灭国的大宛人便是如此,若是过去匈奴帝国还未消亡的时候,他们或许可以夹在两大帝国间生存,但是现在匈奴帝国已亡,原本有可能继承匈奴帝国的鲜卑人也彻底被摧毁,他们剩下的选择只有灭亡和投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中的极致,但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强大的军力,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比如现在帝国直接和大宛接壤的地缘态势,比如帝国长久的历史文化和对大宛的宗主权,又比如大宛国内很早就潜伏下来的密碟司探子。

在密谍司还未拆分前,在帝国军还未征服西域前,在丝绸之路彻底为帝国所拥有前,就有不少密谍司的死间被派往了西域各国,而其中潜伏时间最长的甚至超过了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联系他们,直到帝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才会找到他们。

现在,郭嘉便接过了老师留给他的大宛潜伏密碟名单,天子所谋划的终极目标是贵霜王朝,那么大宛这个西域最后的国家势力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则对帝国越有利。

郭嘉明白像吕布他们这样的武将血管里流淌的都是战争的火焰,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一定会反对,不过他本就没有告诉他们的意思,他所执行的计划,只有大皇子一个人知道而已,当然他的老师和远在雒阳的天子也是知道的,因为这个备案计划本就是他们制定的。

有的时候,郭嘉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自己的老师和天子,因为很多事情他们似乎很早以前就开始谋划了,他手中的名单上一共有一百二十七人,其中三十九人已经死在大宛,剩下的人里有四十三人是大宛贵族的座上宾,其中甚至有可以和大宛王接触的人物。

这么一股力量,足以配合帝国军彻底摧毁大宛,但是郭嘉要做的事情却更富于技巧性,他要大宛人主动投降,而且是彻底地投降。

对于郭嘉的计划,刘武一直都在配合着,对他来说,这个计划确切的说是父亲所制定的计划,对于任何一场战争,他的父亲永远都不会只有一张牌,在御书房接受父亲教诲的时候,他曾经看过帝国军对鲜卑人的一共七个战争计划,每个计划都有所不同,可以说他的父亲从来就是先考虑失败,再制定计划。

灯火通明的宅子里,刘武第一次召集齐了父亲给自己的班底,郭嘉已经联络上了当年那些潜伏的密碟司死间,他随时可以动用这股力量来劝降大宛,但是在动用之前,他必须制定另一个战争计划,一个假设劝降失败后的计划。

庞大的沙盘前,周瑜,庞统,张辽,孙策他们都是思考着,虽然劝降未必会失败,但是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就如同大殿下所说的,未算胜,先算败,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荀彧也在场,但是他并没有发表意见,他本就擅长政务,在军事上只是长于整个战略大势,而这场战争从一开始整个战略就已经被天子所定下了,大皇子他们所要负责的只是战役和战术的层面而已,在这两点上他不会比一个帝国军的参谋做得更好。

“如果劝降失败,那么我们必然会损失一大批优秀的密探,同时也会失去大部分有关大宛人的情报。”周瑜缓缓开了口,他并不同意郭嘉的那个计划,在他看来依靠那些密探的情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才是最好的做法。

“这是一个考验,父皇对我们的考验。”刘武看向了自己的挚友兼部下,已经在心灵上成长起来的他完全洞悉了父亲的深意,虽然周瑜的想法更加稳妥,但是郭嘉的计划成功的可能在七成左右,这就值得他去下注,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这点魄力都没有,是不足以为王的。

听着刘武的话,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下来,然后没有人再提类似周瑜的话,他们所做的只是考虑劝降失败以后,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攻陷大宛,将劝降失败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有乌孙的前车之鉴,现在大宛人的军队基本上都处于王城附近,全面动员的话,两个月就可以调集全国的兵力,不过我想他们是不敢与我们打野战的。”掌握了大宛情报的郭嘉用手中的木棍在沙盘上,指出了大宛人几个军队集中的地区,“因为吕布将军的缘故,他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边境地区的诸多小部。”

“他们现在是举棋不定。”周瑜看着郭嘉手中虚划而过的木棍,冷声道,只要站在沙盘前,只是少年的他就有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锐气。

“如果他们真要抵抗的话,也只会死守王城,试图拖垮我们。”目光落在大宛王城的位置上,周瑜很果断地作出了结论。

“死守,他们守得住吗?”孙策在一旁叫了起来,而刘猛也是和他一个论调。

“三殿下,如果大宛人真地死守王城的话,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张辽年纪虽幼,可是军事才能却极强,而魏延也和他一样,两人都不喜欢和死守的军队交战。

“的确,如果他们死守王城,同时派遣精锐骑兵骚扰我们的后勤补给,那么战事会被拖久,不过这只是理论上而已。”一直都没有说话的刘武沉声道,“请记住,我们的军力和大宛人不在一个等级上,他们如果真地派游骑部队骚扰我们的粮道,那些那些游骑部队只会死得很惨,现在我需要你们讨论的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大宛王城。”

刘武的话让众人一下子明白过来,他们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只是制定一个进攻计划,至于其他的不该他们考虑。

沙盘前,对比着更加详细的地形图和记录,周瑜,庞统,张辽他们这些日后威震世界的名将谋士们开始了他们独立的第一次战争计划制定,从行军路线,时间,后勤补给,军队分配,各种意外突发情况发生后的应对,都被他们考虑进去,并且进行数次的推演和讨论后作出决定,而刘武也亲自参与到了整个计划的制定中去,他必须熟悉这一切,因为日后他将是做决定的人。

通明的烛火下,这群在普通人眼中还只是孩子的少年已然开始肩负起他们应当承担的职责,尽管他们年轻得近乎稚嫩,可他们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完整的团体,虽然欠缺了一些经验,但从小被作为精英培养的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天赋,对于在旁边观看的荀彧来说,大宛人受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重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来自罗马的消息

飘着雪的花园内,精致的小亭内,刘宏坐在铺着裘皮垫子的石椅上,手中拈着的黑色玉石棋子落在了檀木棋盘上,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响,在他对面坐着的贾诩,脸上的表情始终是一如既往的阴鸷,就如同空中厚重的雪云。

边上,一身白色锦服的貂蝉小心地控制着身前正在煎煮的泉水温度,然后为下棋的两人沏茶,她现在泡茶的手艺也只有去了乌孙的荀彧才能略胜她一筹。

对着面前无解的棋局,贾诩手中的棋子最后没有落下,而是投子认负了,一直以来他和天子的较量,都是胜少负多,而赢得那些棋局中到有不少是天子相让。

“武儿在乌孙,已经靠着内地迁往的世家分支子弟新建了一支军团,而奉孝也在着手大宛的计划,你觉得他们的胜算有几成?”接过貂蝉送来的茶盏,刘宏浅品一口后,朝贾诩问道,密谍司拆分后,仍然是帝国三大情报机构中实力最强的一家。

“十成。”贾诩回答道,他很少会做出如此肯定的判断,但是每次做出这样的判断,到最后他都对了。

“这么有把握?”刘宏看着神情没有一丝变化的贾诩,笑了起来,“你不怕那些潜伏在大宛的死间叛变。”

“先不论他们对陛下的忠诚,光是如今帝国如日中天,已现霸主之势,他们就知道该做何选择。”贾诩的神情依旧,可是话语中却不无恭维之意,“大宛人也一样,或者败亡,或者臣服,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要大殿下开出的条件不太过分,大宛人不会选择抵抗。”

“文和就是文和。”刘宏的笑容越发开心,接着从袖中拿出一份密报递给了贾诩,“一个半月前,大宛王已正式向武儿献城,正式的降表恐怕要等开春以后才会送到朝廷。”

贾诩接过密报,只是略微地看了一眼后便放下了,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天子暗中掌握着密谍司的一切,如今帝国三大情报机构,无论是哪一个天子都在其中布置了暗子,不过只有自己天子从未隐瞒,而这也是一种信任,贾诩认为这样很好,这能让他提醒自己永远不要犯错。

“文和,罗马那边的局势你认为会如何演变?”一个月前,用了半年时间才从罗马送回的情报中提到了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已经病逝,曹操在阿拉伯行省已经拥有了两支军团,正在准备向安息人发动一场战争,而刘备则成为了新的奥古斯都,也就是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儿子康茂德的亲信,成为了近卫军团的副官。

“从送回来的情报看,康茂德性格暴躁易怒,喜好奢华,这样的人一旦为帝,罗马的衰弱是迟早的事情。”贾诩想到这几年里得到的有关罗马的各种情报,做出了分析,“维路斯家族和曹操联手,足以搅乱罗马,不过若要成事,还需让曹操的声望再高一些。”

“这么说你是赞成孟德出兵安息了。”刘宏看着一脸平静的贾诩道,当初派曹操,刘备等人去罗马,他就有着分裂罗马的意图,和帝国不同,罗马虽然被称为帝国,但更确切地说只是一个军事同盟,各个行省手握权柄的军团将军只要实力足够,谁都有资格成为奥古斯都,而且罗马人崇尚强者,就算是曹操,刘备他们也未尝不能成为奥古斯都。

“是的,陛下。”贾诩正面回应了刘宏,然后将面前棋盘上的棋子摆出了自己想要的形状道,“现在大殿下刚以势吞并了大宛,起码需要三年的时间,我们才有可能对贵霜用兵,而届时帝国的各项工程也将基本完工,这三年时间里,我们不该无所作为。”

“安息如今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统一,但实际上却是四家诸侯暗中角逐,这其中最强的无疑是法尔斯的萨珊,这个人是拜火教的大祭司,在波斯人心里威望崇高,必须加以削弱。”有着数年的情报积累,贾诩很清楚波斯人和安息人之间的区别,萨珊一直都渴望重建波斯帝国,安息人对他来说同样是敌人。

“你觉得该怎么做?”刘宏知道,这个许久不曾出手的部下也许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只是不知道他的想法和自己是否有相通之处。

“曹操要出兵安息,起码也要准备到来年,我们可以设法让萨珊与曹操配合,先铲除其余三家与他争霸的诸侯中的一家。”贾诩的手移动着黑白两色的棋子,在棋盘上变化了原来的形状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