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宝钗是个小福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琴看着努力干活的主子,颇为心疼,看着主子回屋悄悄落泪,更是无奈。
那一天,天很冷,外面的地面结着冰。
淑妃却要贾元春去打扫外面的冰,说别让人摔倒了。
贾元春哪里能不去啊,就只能去了。而小厨房的热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用的,也不是他们能随意泼到地面的。
抱琴也跟着贾元春去清理外面的冰层,还看到那些人逼迫贾元春伸手拿着石头砸地面的冰层,那些人只差让贾元春直接用身子暖化那边冰层。抱琴看到贾元春通红的手,她看到了贾元春眼底的无奈与怨气。
“姑娘。”抱琴只能过后去找点热水装进暖壶,让贾元春暖暖。
“手就可以了。”贾元春不敢让手生了冻疮,手要是裂了,那就不好看,皇帝必定不喜欢看,她必须多注意。
“是。”抱琴看着贾元春有些颤抖的身子,眼睛都红了,“淑妃怎么就能如此欺辱您呢?”
抱琴为贾元春抱不满,她也就只能在屋子里说一说,出去之后,根本就不敢说。她也怕主子把事情都憋在心里,都憋坏了。
“因为她位份高啊。”贾元春道。
抱琴看到了贾元春眼底的悲凉,只道,“您以后一定更厉害。”
“傻丫头。”贾元春笑了笑。
抱琴作为贾元春身边的丫鬟,也为贾元春做不少事情。
薛宝钗被淑妃刁难的时候,抱琴去找人。薛宝钗被救走了,淑妃又刁难贾元春。
抱琴还是觉得要不是主子,薛宝钗哪里有那么容易得救,后面再遇见薛宝钗的时候,难免会说几句。
明明薛家还算得圣心的,可是薛家就没有帮助他们的主子贾元春,也没有多给银钱。抱琴就觉得薛家人太过分了,一点都不知道感恩,要是主子好了,薛家还能不好么。
后来,贾元春得到皇帝的宠幸,成为嫔,却还是住在淑妃的宫里,难免还是要被淑妃刁难。
抱琴看到王家人有看看贾元春,嫁到林家的贾敏倒是少来,贾敏跟贾元春也不大和。
在贾元春是嫔的时候,贾元春就想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等到贾元春成为贤德妃的时候,贾元春还是那么想。
贾元春流产后,没有孩子了,就更想照顾好贾宝玉,就更想把那些好东西给贾宝玉,让这个亲弟弟能过得好。可是贾敏拒绝了,两个人不欢而散。
在贾敏走后,贾元春还在屋子里摔了东西。
“可恶。”贾元春面容狰狞,只觉得这一个个都不给她面子。
那时候,抱琴没有觉得贾元春有什么错,就觉得贾元春是贤德妃,是宫里的娘娘,贾敏确实太不尊重娘娘了,薛家也是。当初,要是薛宝钗同意嫁给贾宝玉,那么主子也就不用跟贾敏说那些话了。
那时候,抱琴就想着贾元春好不容易爬到高位分,高位分的妃嫔,那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妾室。要是主子能生下皇子,以后还能更加尊贵。
真的,抱琴那时候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荣国府,从小就听那些人说关于贾元春的话,从小就为贾元春这个主子考虑。所以她总是不觉得贾元春有错,总觉得是别人不尊敬贾元春,可慢慢的慢慢的,问题就越来越多。
一个两个的……这都闹矛盾,亲戚之间,关系恶化,贾元春就真的没有一点错吗?
只是那时候再醒悟已经来不及,抱琴也知道就算主子知道问题的所在,依旧会选择那么做。因为主子没有别的选择,主子是贤德妃,却不得宠,也没有再怀孕,身体又跨了,所以主子就想更努力地去为贾宝玉铺垫好一切。
可以说贾元春在宫里经历的一切让她渐渐扭曲,要是没有贾宝玉宠妾灭妻被告到皇帝面前,如果贾宝玉没有发生那么多事情,也许她还能活得长久一点。
在贾元春死前的前两天,贾元春问抱琴,“想出去吗?”
“不想!”抱琴扶着贾元春站在大殿门前,她知道自己不能出宫了。她在宫里待了那么久,知道的也多,别看主子问她想不想出去,可她明白主子不可能跟皇帝或者皇后说到这一点。
她的主子不可能再去消耗死前的那么一点情分,主子或许已经察觉到什么了吧。
主子想要熬过正月,可思除夕过后,主子的身体就越发不好起来。
抱琴坚决地说‘不想’,那是她还想活着。要是她说‘想出去’,主子不可能去说放她出去,但是主子能说让她陪葬。
陪葬啊,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抱琴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忠心的丫鬟,陪葬这种事情,她还是不想去做的。哪怕在宫里孤苦,那么她的家人也就不会那么伤心。
其实,她也知道她的家人应该不会多伤心。可是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还想活着,也许会苦一点,因为她曾经是贾元春身边的心腹宫女,也曾经嘲讽过别人,所以日子难过一点,那正常。
贾元春岂会不知道抱琴想要出宫,她不可能去求人放抱琴出宫。宫里的宫女也没有那么容易出宫,就算宫里每年都会放一批宫女出宫,也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
“就在这宫里吧。”贾元春道,“替本宫看看那些人以后都过得如何吧。”
“是。”抱琴点头。
抱琴还是有些忧心,忧心贾元春让她陪葬。好在贾元春没有真的那么做,贾元春死了,那些妃嫔因为升位份的时候开心的时候,在贾宝玉的亲事不顺的时候,贾元春没了。
那时候,抱琴眼睛是红了,没有泪水,也得有泪水。她内心是真的难过,难过到深处,有些流不出眼泪。
贾元春的丧事办得很寒酸,不是按照妃位办的。
抱琴什么都不能说,只能干看着。
在贾元春去世会后,抱琴在宫里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像她这样伺候过贾元春,还对贾元春那么忠心的,谁敢用啊。
贾元春当初在后宫也算是树敌众多,那些人当然不用抱琴。哪怕当初站在贾元春这边的嫔们也都没用抱琴,抱琴去当了洒扫宫女,再后来,就到了一个位份低的美人那边。
那个美人住在皇宫的偏僻角落,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人来,怪冷清的。
好在那个美人没有折腾抱琴,也就是当抱琴是一个普通的宫女。那个美人虽然不得宠,却也知道当宫女的难免就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还有就是抱琴已经如此艰难,也没有必要再为难对方,反正自己的日子也过得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抱琴也一天天老去,从宫女,后面又变成了教导嬷嬷。
那也是因为抱琴能耐,在没了贾元春之后,还一点一点地努力奋斗上去,且她在宫里多年,这资历也就一点一点地熬上去。
皇后自是不去跟一个小小的宫女计较,太子妃也不可能去管抱琴。这宫里不只有抱琴经历过换主子的事情,只不过抱琴特殊,是贾元春从荣国府带来的。
贾元春没了,抱琴也没有跟荣国府、一等将军府多联络,宫人不能随意传递消息出去的。
“娘娘。”抱琴有时候会在卧室嘀咕几句,她不可能去凤藻宫那边给贾元春烧纸钱,也不可能多提起贾元春,就只能私下里念几句。
在这个深宫里,有很多事情都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就好比贾元春的身份,贾元春的身份其实没有那么高,而是荣国府说高了,她抱琴这样的丫鬟也跟着信了,贾元春也信了……
荣国府里的人信了,其他人不信,其他人没当真。
抱琴便想希望娘娘来世能成为身份真正高的人,而不是这种虚假的高。若是主子当初没进宫,嫁给其他人倒是还好,偏偏入了宫,那身份便不够瞧的,主子的身份不够瞧,她抱琴的身份更不够瞧。
只是,能活着,那也是一种幸运。
第129章 【番外】王夫人
自打王夫人嫁入荣国府之后; 她就一直想掌管荣国府的中馈; 想要二房继承爵位。可是二房是嫡次子,不可能继承爵位; 荣国公不让; 后来,荣国公死了; 大房的原配的娘家也因为废太子的事情没了,大房的原配也跟着没了。
王夫人掌管了荣国府的中馈; 可每次看到那些公中的银钱,她就想这些银钱以后都是大房的; 不是二房的。那么她干嘛不趁着掌管中馈的时候,多捞一些银钱呢。
于是王夫人朝着公中的银钱下手了; 人心都是贪婪的; 朝公中银钱下手之后。她又想着怎么才能有更多银钱,就去放印子钱了。
印子钱出了人命; 王夫人一开始还会着急; 身边的人说了荣国府的牌匾,说了王家。王夫人又安下心来,继续放印子钱; 认为那些人不敢怎么闹腾,要是闹腾; 那就压下去就行了。
那些普通百姓而已,要是他们真有银钱,就不用借印子钱了。
王家女有读书; 但是读的不多。印子钱犯法,王夫人知道的,只不过很多人都放印子钱,那应该就没有什么事情。
王夫人就是那么想的,这印子钱赚的多,怎么能不继续呢。
在放印子钱的同时,王夫人也没有忘记要给女儿造一个好听的名头。王夫人原本不是大年初一生产的,还得过半个月左右,但是她想着孩子大年初一出生好,便用了药。
女儿是大年初一生,以后注定要当贵人的。
这也是王夫人让人传出去的,她想着贾元春以后能进宫。贾老夫人没有说什么,王夫人就知道婆婆也默认了。
王夫人时常让父母双亡的王熙凤来荣国府,就是想着让贾琏和王熙凤定亲。要是贾琏娶了王熙凤,那么她就能更好的掌管荣国府里的中馈,到时候就算王熙凤掌管中馈,也不能翻出她这个亲姑母的错。
后来,又有一个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王夫人就更乐了。
只是王夫人没有想到贾珠会病倒,也没有想到她放印子钱的事情那么快就被王子腾知道,更没有想到她放印子钱的事情还有其他人知道。
她成了被放弃的存在,王夫人无法挣扎,她本就需要依靠娘家的。娘家不站在她这边,贾老夫人他们又担心荣国府出事,自然就把她送到家庙。
在去家庙之前,王夫人还跟贾元春说了好多话。
王夫人指望着贾元春来救她,偏偏贾元春进宫之后,就没有派人来见她。
家庙里,王夫人吃素,很少吃肉。毕竟是家庙,有时候还是能吃到一些肉的,她有时候也会花些银钱打点,她带的银钱本就少,后来也就不敢怎么花了。
王夫人没有瞧见贾宝玉过来,没有瞧见贾元春派人来,就只见贾珠来。贾珠带着他的妻子李纨来,贾珠带着他的儿子来……贾珠时常给她送一些东西,哪怕贾珠跟她产生了隔阂,可贾珠还是没有忘记她。
夜深人静时,王夫人就会想她是不是太宠着贾宝玉了……
只是再想这么多都没有用,在贾珠离开京城的时候,王夫人便知道以后没有什么来看她了。也就是贾珠会给她安排好这些事情,贾元春不敢动,是怕她连累她吧,贾元春不好假装不知道亲娘放印子钱的事情,那就不多往来。
王夫人明白,撇清关系,大义灭亲,就是如此。
而贾宝玉,王夫人不想说她进家庙的时候,贾宝玉有多小。这都不是借口,要是贾宝玉想要来看他这个亲娘,总能来的。
贾宝玉很少过来,一年能见到两次,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一天,王夫人听到看守她的婆子和丫鬟对话。
“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不喜欢孝顺的儿子,就喜欢那些不孝的。”丫鬟讽刺道,“也多亏了她是当母亲的,做儿女的不能不孝顺,否则,那孝顺的儿子指不定就不孝顺了。”
“珠大爷还是会孝顺她。”婆子道,“珠大爷性子好。”
“那也就是孝顺,给些东西,来看看,这就行了。”丫鬟道,“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不就是。”婆子点头,“你还年轻就能这么想,很好。千万别看不明白,儿女多了,难免偏心,只是这心也不能太偏,对孩子们还是得好一些。有时候,你觉得好的,未必就能孝顺你到最后。”
“是,就跟宝二爷一样。”丫鬟道,“那位小小年纪身边就有了貌美的丫鬟呢,可亲近哩。”
“这位以后也别想好,就是个好色之徒。”婆子不看好贾宝玉。
“说话小声些。”丫鬟左右看看,“别让她听了去。”
“没事,就算听了,又能如何。”婆子不在乎,王夫人说是夫人,实则已经被放弃了。就算王夫人听了那些话,又能对谁说呢。
贾老夫人就是让她们看守着王夫人的,不管王夫人满不满意她们,那都没用。
“也对。”丫鬟仔细想想也是如此,王夫人听到了,那又如何。
王夫人确实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就觉得自己挺悲凉的。那丫鬟和婆子说的也没错,她不应该对贾珠那么不好。她不应该认为大儿子的身体不大好了,就想着自己还有一个衔玉而生的小儿子,想着小儿子能有出息,不用去管大儿子,还想让大儿子多照顾小儿子。
她错了,有贾老夫人在,根本就不需要贾珠去关心贾宝玉。贾珠才是真正缺少关心的人,贾老夫人必定多关注贾宝玉吧。
王夫人的心有些疼,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她很难出家庙,也不可能再回去荣国府,她就开始吃斋念佛,直到后面动了出家的念头。
出家,为以前的罪恶忏悔!
王夫人终究还是迈出了那一步,要是一直困在家庙里,那么她就只能吃斋念佛,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要是她去寺庙落发出家,也许还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她写信给她的兄长王子腾,她要出家。
她想她要是出家了,那么王家和贾家都能放心许多吧。
在那些人还没有送她上山到寺庙的时候,她就已经现在家庙剪了一些头发。
王夫人就是希望他们能同意,看到她的决心。那么别人也就不能说他们强迫她出家的,她是真的自愿出家。
到了静思庵之后,婆子和丫鬟没有跟着来,她也不需要别人看着,不需要别人照顾。
王夫人成了听心师太,听心师太跟着那些尼姑一块儿做晨课等,也会拿着扫把去扫地,有时候也会去提水。
听心师太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能帮助到的人。
当听心师太见到妙玉的时候,她就知道妙玉是想跟一等将军府有联系。只是她已经是听心师太,不可能去管这些事情,她也不想过多的跟俗世贾家有太大的关系。
听心师太有时候会写信给贾珠,那是她想让贾珠知道她很健康,很平安,让贾珠不用忧心她这个亲娘。她不知道贾珠是否还会担心她,但是贾珠还是有让王家送银钱来,送给她个人的,也有送给静思庵的。
她收了,她可以跟别人都断了关系,却无法跟贾珠断了。她对不起这个儿子,只能为他这一房祈福,是真的祈福,不是跟以前一样都是假的。
让听心师太觉得很可笑的一件事情是贾宝玉上山就是为了说他不出家,听心师太没有多理会。她对贾宝玉早就失望了,因此,她再听到那些话,也没有多心痛。
“阿弥陀佛。”这就是听心师太想要对贾宝玉说的。
当听心师太再一次见到贾宝玉的时候,贾宝玉身边还跟着一名长得比较壮硕的女子。那名女子就是贾宝玉再婚的妻子,新的宝二少奶奶。
宝二少奶奶很敬重听心师太,她知道听心师太以前做错过事情。她的父母也跟她说过,说一个女子被扔到家庙,多半是自身有错,不过外头说是祈福,那就是祈福,听着好听。
“师太。”宝二少奶奶给听心师太行礼。
她来这边主要也是看看听心师太,不管有没有给对方敬茶,都来看一看。
听心师太微微点头,算是应了宝二少奶奶。
在宝二少奶奶他们走之前,听心师太让人把一个装着首饰的盒子交给宝二少奶奶。
听心师太的嫁妆已经被王子腾送到静思庵,送到听心师太的住处。听心师太自然留着,以后也有用得着的地方。出家又不是真的不花银钱,外出帮助那些老百姓,有时候也需要用到银钱。
再后来,宝二少奶奶都每个月都会过来看看,要是不能来,就让下人来。
听心师太不是每一次都见他们,但是她觉得现在的宝二少奶奶一定不错,只希望贾宝玉能听话一些,别招惹那么多麻烦事情。
至于其他的,听心师太也不去想。
贾宝玉的日子,终究是贾宝玉过的。
而贾元春……听心师太没有想到贾元春去得那么快,许是当年就不应该让贾元春在大年初一出生,也不应该弄那么多事情出来。
贾政嘛,随意了,听心师太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贾政了。贾政放弃她放弃得也快,贾政就是一个狠心人,她早就已经明白了。贾政那么狠心,贾宝玉对她这个亲娘无情,这也挺正常的。
有那么一位宝二少奶奶在,那么他们的日子应该能过得下去。
听心师太就只是听心师太,听心师太无需理会那么红尘俗世。
听心师太:阿弥陀佛。
第130章 【番外】】薛宝琴
薛宝琴嫁入梅家之后; 就觉得梅家事情多; 特别是梅夫人的嫡女,梅二姑娘。
这位梅二姑娘就喜欢从薛宝琴这边弄东西; 哪怕被薛宝琴拒绝了几次; 后面依旧问。脸皮非常厚,要是薛宝琴不给; 还去梅夫人面前说。
薛宝琴也不是蠢的,自然不可能把那些东西都给梅二姑娘。梅二姑娘算什么东西; 怎么能随便要她的东西。
给一点还还好,给那么多; 当别人的嫁妆都自己生银钱,自己变很多么?
就算薛宝琴手里有铺子; 但是那也不是梅家的; 是她薛宝琴自己的。就是她的夫君都不能多问,梅二姑娘问什么问。
“母亲。”薛宝琴就在梅夫人的面前道; “我和夫君也要生儿育女; 那些东西总给给您的孙子留着。不是儿媳不给妹妹,实在是没有那么多东西给。”
梅夫人当然是希望薛宝琴给东西给自己的女儿,只是想到没出生的孙子; 她就有些犹豫。
“儿媳时常出门,外头的人也看到儿媳头上戴着什么珠钗; 要是都给妹妹,外头的人如何看呢?”薛宝琴岂会不知道梅夫人的心思,这一位也就爱占便宜的心思; 否则也就不会养出那样的女儿。
别人的东西都那么好得到的么,薛宝琴不喜欢梅二姑娘。
别人的东西那都是别人的,不是他们的好么。
薛宝琴微笑,“若是妹妹不怕人说,给她几件也无妨,只是不能搬空了我的嫁妆,夫君还是读书人呢,别让坏了名声。”
事关自己的利益,薛宝琴的夫君自然也不可能让薛宝琴总是把东西给梅二姑娘,梅二姑娘以后总是要嫁出去的。梅少爷心里清楚,薛宝琴是薛家出来的姑娘,手里是有些银钱,以后也能为他打点。
梅少爷没有蠢笨到想用别人的东西,又不对别人好的地步。要是不对薛宝琴好一些,薛宝琴怎么可能用心帮衬他。他们本是夫妻,夫妻一体,不能只是光光利用啊。
要是夫妻之间只有利用,那也长久不了。
可以说梅少爷确实有心计,只要薛家不倒下,梅少爷就不可能对薛宝琴不好。且只要薛宝琴是他的正妻,不管薛家有没有倒下,他也不能对薛宝琴不好,他还是很爱惜他的羽毛的,至于梅二姑娘。
梅少爷就觉得自己的这个妹妹太能折腾事情,总想着占便宜,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那妹妹哪里是占薛宝琴的便宜,也是占他这个兄长的便宜,占他未出世的孩子的便宜。兄妹之情,哪里比得过夫妻之情,父子父女之情。
特别是像梅少爷这样跟梅二姑娘感情没有那么好的,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没有那么好的,主要也是因为梅二姑娘被宠坏了。梅二姑娘以前也喜欢像梅少爷问东西,只是他的银钱也没有那么多,那些首饰都比较贵。
一来二去,梅少爷也觉得梅二姑娘特别烦。
在薛宝琴跟梅夫人说过那些话之后,梅少爷也单独找了梅夫人。
“母亲,您可是要毁了儿子的前程?”梅少爷就那么问梅夫人,“大丈夫,如何能总坑妻子的嫁妆钱?妹妹也要嫁人了,这是要拿她嫂子的嫁妆出嫁吗?您可以不关心您未来的孙女,那您未来的孙子呢?我这个儿子呢?”
梅少爷就直接问梅夫人,到底是谁更加重要。
梅夫人当然不可能说是女儿更加重要,她以后要得靠儿子呢。
“宝琴她……”
“不是她对儿子说了什么。”梅少爷道,“儿子没娶亲前,妹妹从儿子这边要了多少东西,您真不知道吗?就当是兄长关心妹妹,却也没有自己节衣缩食,减少外出交际,就给她买首饰的。儿子的同窗有的都少来往了,那还不是因为儿子没银钱出去吗?”
“这……”
“儿子跟同窗一块儿喝茶时,妹妹便问过来,要儿子给她带东西。这让儿子如何能说不带?”梅少爷特别反感妹妹这么做,故意在别人的面前说那些话,就是让他不得不答应。
梅少爷想着自己想送,那还好。关键是自己不想送,妹妹还那么做,在有别人在的时候那么说,让自己骑虎难下。
他一向都有做好表面功夫,不能在外头的人面前表现得不好。他的妹妹就是利用这一点,梅少爷当然不可能因为妹妹就前功尽弃。
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梅少爷又怎么可能如同以前那么疼爱妹妹呢。
“你先前怎么就不说呢?”梅夫人特别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当她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时,就十分焦急,生怕女儿影响到儿子的前途。
“那是您疼着她,她又是我的妹妹,如何好说呢。”梅少爷道,“她现在要是再那么多,以后如何嫁人?我们这个家还要不要了?儿子那样奉承她可以,您的儿媳妇也可以,可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失去他们的东西。”
梅夫人见儿子脸上的表情那么凄凉,暗叫不好。为了不让儿子跟自己离心,她就只能让女儿收敛一点。
只是梅二姑娘可能收敛么,不可能的,她就认为是薛宝琴在梅夫人和梅少爷的面前说她坏话,还去找薛宝琴,差点打起来。
这事情被梅翰林知道了,梅翰林特别生气,可他不敢去动薛宝琴,薛宝琴是薛家人,只能把女儿关起来,让女儿反省。
在梅家出京前,梅家人想把梅二姑娘嫁在京城,也能拉点关系。
然而,梅夫人和梅翰林看中的人家都不愿意跟梅家结亲,那些人都不看好梅二姑娘。而上门来求亲的那些人家,都是歪瓜裂枣,梅翰林哪里愿意,他还想着能让未来的女婿得用一点呢。
到了最后,在梅家人出京的时候,梅二姑娘都没有定亲。原本是有一个男子,也口头上说好了,但是那家人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到梅二姑娘的真正品性,就不上门提亲了,还直接定了其他人家的姑娘,说是姑娘的祖父定的娃娃亲,他们当父母的原本不知道。即便这样,也不好毁了娃娃亲啊。
可以说梅二姑娘的亲事没有那么好说的,等梅翰林出京做知府的时候,那也是在一个比较偏的,没有那么富庶的地方做知府。
邬州,就是梅翰林去的地方,梅翰林成了梅知府。这个地方偏西北方,地方比较穷困。
梅家本身就是贫寒出身,当他们遇上送银钱上门的时候,难免就会动心。梅少爷可不动心,还去跟他父亲说了,让他父亲别被迷了眼睛,要是贪污了,这事情可就不好办。
只要父亲不去贪污,安安稳稳地做知府,总有能升上去的时候。
只是梅大人不去做,不代表梅夫人不去做。
梅二姑娘还怂恿梅夫人收礼,可她们还是得告诉梅大人,因为办事的是梅大人。梅大人在外又交代那些人不能徇私,梅夫人和梅二姑娘又都是内宅之人,哪里能做那么多事情。
当梅大人知道梅夫人和梅二姑娘的所作所为之后,十分生气。正如儿子分析的,只要他安稳做官,梅家跟薛家是姻亲,薛家又有各种关系,梅家的日子不会差。
“糊涂!”梅大人冷脸。
后来,梅二姑娘就被嫁出去了。
梅大人不可能容忍梅二姑娘毁了他的前程,梅夫人也被梅大人冰冷的表情给吓到了。
梅二姑娘嫁人之后,夫家不是特别有银钱,读书人嘛,哪里懂得那么多营生。梅二姑娘就觉得她夫君没有那么争气,没有她夫君的兄长争气,她在婆家的时候喜欢争,来娘家的时候又喜欢收刮东西。
薛宝琴不多搭理这个二姑子,对方已经嫁人了,她就更不可能随意拿东西给对方,自己还要把那些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呢。
梅夫人对她的女儿倒是不错,还是有给女儿一些东西。
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位梅二姑娘嫁人后,回娘家的时候还总是抱怨,有时候也说梅夫人小气。这让梅夫人十分无语,她哪里小气了,是家里真的没有那么多东西,她虽然掌管中馈,但是还没有薛宝琴有银钱呢。
要薛宝琴说,就是梅夫人太宠着女儿了。
梅翰林梅知府不是特别有能耐的一个人,所以他这一生也就是做做知府。梅二姑娘后来差点被夫家休了,梅夫人还带着薛宝琴过去,好说歹说,人家才没有休了梅二姑娘,打那以后,梅二姑娘就收敛很多了。
哪家大嫂子会容忍一个害得她流产的弟妹的,梅二姑娘和她的夫君被分了出来。梅夫人也没有多管女儿的事情了,也知道不能一味纵着她。
再后来,薛宝琴的夫君考中了进士,谋了官,去做县令。薛宝琴也跟着她夫君去地方,她的夫君虽然没有爬到很高的位子,没有位极人臣,但是对她还很不错。
薛宝琴岂会不知道那是因为薛家能耐,不过这世间本身就没有那么多无私的事情。
日子能过得安稳,能够顺遂,那又何必去想对方原先是如何想的呢。
糊涂一点,不见得就不好。
“母亲。”薛宝琴的儿子到了竹林寻找薛宝琴,“该回去了。”
“好。”薛宝琴喜欢竹林,喜欢竹子的坚韧,她呀,也要这般坚韧。
人没有必要去跟谁比,也不一定就需要深爱,重要的是看不看得明白,能不能把握住这个家。只有想明白了,握住了,心宽了,那才能更加幸福,更加甜蜜。
第131章 【番外】番邢岫烟
邢家跟薛家相差很大; 邢岫烟都明白。本来以自己的身份是配不上薛蝌的; 门不当户不对的,若不是薛蝌喜欢她,薛二夫人他们又不计较那么多,她岂能嫁入薛家呢。
别说她有一个在荣国府的姑母,那也没有什么用; 中看不中用。
邢岫烟明白; 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不能瞎折腾。
两家定亲之后,薛蝌对邢岫烟一家多有照顾,薛二夫人他们也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