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黛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会这样?林姑父不是这样的人,必是那送东西的小厮没将话说清楚。老祖宗,你叫他来再细问清楚,当时是如何说的。”宝玉缠着贾母道。
王夫人轻哼一声,嗔怒宝玉道:“你年纪小,懂什么。这其中的道理还用讲?稍明事理的人都会明白,你林姑父官拜二品大员,处事会差么?他将贺礼退了回来,分明是有别的意思。”王夫人别具意味的看贾母,正和她对上眼,立马读懂贾母眼里的怀疑,心里舒畅了一把。
“正经亲戚朋友,断不会因咱们一时的疏忽怠慢而耽搁了关系的。”王夫人嘴角微微翘起,继续道:“碰见白眼狼,咱们对她再好也养不熟。”
众人闻言,默不作声,王夫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明白她话里说的是谁。
贾母叹气,她虽有心替林家说到几句,可今儿林家退礼的事儿确实叫她寒心。心里有几分默认王夫人的说法,也便不多做言语。
邢夫人早先因迎春出嫁的事儿得了不少的好处,也算是领过林家的恩情,再有她本来就看不上王夫人。开口辩驳了几句:“许是咱们多想了,林妹夫待咱们不薄,连二丫头那样的事儿也是多亏了他的,若不然不晓得她嫁给那个中山狼会受多少苦楚去。我虽不是她的生母,可人心肉长的,哪里会不心疼。”邢夫人到底是自私,替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忘顺带夸自己一下,这样反而让她的话没什么公信力。
王夫人嘴上嗤笑一声,懒得理会她。
贾母皱眉,嫌她烦。可细细琢磨着,林女婿确实不至于为这点小事儿和他们计较。又想起刚才赖大的回话,林女婿说是因感谢她养育黛玉才不收礼的,当时只觉得是个借口,现在想想或许却是真的也未可知。
宝玉见贾母不高兴,生怕林妹妹在祖母心里的形象受破坏,意欲再说话劝,却被身边的宝钗拉了一把。宝玉不高兴,瞪她一眼。
宝钗本怕宝玉多事儿又被王夫人骂,结果好心被当做驴肝肺。生气的扭头,不再理宝玉。
等众人散了,宝玉觉得无趣去找宝钗,却见宝钗冷着脸不理他。宝玉焦急,一时想不开了。心想:原来这些姊妹在一起极好地的,如今嫁的嫁走的走,都散了。只剩下这几个,关系还处不好,当真叫人寒心。
想着,宝玉抹起眼泪来。
宝钗见状,不敢和她闹了,一把抽出帕子给宝玉抹眼泪,一边笑话他道:“你气我,我还没哭,你倒先掉起眼泪了。”
宝玉破涕为笑,拉住宝钗的手,滑滑嫩嫩的还带着馨香,像牡丹花瓣似的,宝玉喜欢的不肯撒手。宝钗脸羞得通红,等了半晌不见宝玉撒手,自己不好意思的抽手回去,帕子却没握住,落了宝玉的手中。
宝玉嘿嘿的笑,拿着帕子往鼻子边凑,狠狠的吸气,香喷喷的怎么都闻不够。
宝钗见此,更害羞了。
宝玉见着宝钗娇羞的模样,一时心动,盯着宝钗红苹果似得脸蛋看痴了,好想咬一口,不自觉的靠近……
“你——”宝钗捂着脸,恼怒的瞪宝玉,完没想到他竟敢做这样的事儿,所幸丫鬟们正在外面闹玩,屋子里只她们二人。
宝玉也意识到自己的唐突了,舔一舔嘴,憨笑着赔不是。宝钗假装生气,扭头不理他,二人你推我搡的好一阵儿。
殊不知俩人的举动被侍书看在眼里,臊红着脸扭头要走。
晴雯拉住她,奇怪:“怎么这么快就走?”
侍书暧昧一笑,往屋子里使眼色。“她们忙着呗,不便打扰。”
晴雯不明白,伸首向屋里探去,正见宝玉和宝钗在拉扯。嬉笑一声,冲侍书摆摆手。
侍书抚一下胸口,惊魂未定的向外跑,飞快的赶回探春的房里。
探春正在屋子里等着,见侍书后面没有人,奇怪问:“叫你去请人,人呢?”
侍书顾不得喘匀气,红着脸对探春附耳一番。
探春一听,皱眉骂道:“伤风败俗!这家的脸面早晚被她们丢光。”
经过这些日子管家,探春冷眼见着荣府一日日的衰败,上行下效,风气不正。如今的荣府便如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早晚有彻底溃烂的一日。
只可惜她是个女子,不能求学出仕光耀门楣。眼见着自己的家族一步步颓败,只能干着急。
是时候替自己的打算了。可她一个庶女,命运何曾握在自己的手中?
探春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勿自地抹起眼泪来。才哭一会儿,便坚强的擦干泪水,又笑了,她绝不是认命的人。隔日,探春便提笔书信一封,命人悄悄地送往顾府大奶奶黛玉手上。
黛玉读了信,叹口气,压在梳妆盒下边,便带着人去老太太和牛氏那边请安。
黛玉前脚刚走,顾凌便回来;他手拿一只精巧的美玉攒珍珠吉祥如意双凤钗,放到梳妆盒上面,正看见和下面露出一角白纸,抽出瞧,原来是一封信。顾凌瞧见信头‘林姐姐’的字样,便知是黛玉的东西,将信原封不动的放回原处。
黛玉和牛氏去华氏那里请安后,婆媳二人便相携走了出来。到了牛氏的住处,邹姨娘早等在那里,见着黛玉的时候眼里头显然比之前热情几分。黛玉正觉得奇怪,听邹姨娘提起顾净的婚事,方恍然大悟。
牛氏算是做尽了主母的责任,给顾净寻了几家妥帖的书香门第的庶女,官品稍微低了些,却是门风正派,没可挑剔的地方。偏偏邹姨娘不满意,想给儿子找个更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在家太热闹了,完全没有安静的环境,各种卡文,表示鱼回去之后一定把落下的会补上滴,么么哒。
其实算一算,能在家呆的几天都是有数的。
我爱妈妈,爸爸,姐姐,(*^__^*) 嘻嘻……。。。
☆、第63章
邹姨娘跑到顾廉面前说道这事儿;免不得给牛氏上眼药。虽然顾廉从没说道过什么,牛氏却不想揽下这个瓷器活儿了;既然邹姨娘嫌她挑的不好,那便让邹姨娘自己挑。邹姨娘挑来选去;耽误了一年的时候;没一个称心如意的,她看上的人家看不上她,上赶着的她又不喜欢。
如今总算找到一个合适的;邹姨娘没敢直接提亲;怕又被拒了,便来找牛氏商量,顺便也可向黛玉讨点消息。
邹姨娘此次给顾净说亲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荣府三姑娘贾探春。
黛玉听她此言;眼里的笑意淡去,默不作声。
牛氏脸上的笑意明显变味儿了,看了一眼黛玉,和邹姨娘道:“你既然喜欢,择日便去瞧瞧。”
邹姨娘不好意思起来,嘿嘿的笑:“又麻烦太太,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可到底是净儿的终身大事,就是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尚有太太做榜样呢,瞧瞧大奶奶这通身的气派,谁见了都说都太太您火眼金睛。”
牛氏听邹姨娘话里的意思是想娶个和黛玉差不多的媳妇?她倒真敢比,黛玉那可是正经的嫡孙媳妇,出身名门的闺秀,庶子能娶到这样的媳妇么。
牛氏素来待顾净不薄,什么吃穿用度但凡顾凌有的,他也有。牛氏没有瞧不起顾净的意思,可身份地位这种事儿可不是她说的算的。再说顾净若是个争气的孩子也可,他胆小懦弱没性儿的,书读得又不好,人家门当户对的好姑娘自然不会选择嫁给没出息的。
牛氏担心邹姨娘这样下去耽误了顾净的亲事,劝道:“你我同事做母亲的,我明白你的心思,你一心为着老二好,可你想别人的时候也该思量一下自己个儿的情况,别野心大了。”
“太太的话我听不懂,我为净儿好有什么错?老太太前儿个还和我说呢,这结亲事要慎重点。”
牛氏听这话脸上的笑意彻底没了,冷眼看一眼邹姨娘,冷言道:“你既然能做主了,何苦来找我,自己办吧。”
邹姨娘不过是个奴才,哪里有这样的身份。纵然心里极不情愿,面上还是要恳求牛氏帮忙的。
“太太说笑了,我哪有这资格。瞧我这张嘴,总没把门的,该打!”说着邹姨娘自扇了一嘴巴,带着清脆儿响儿。
牛氏冷眼看他,嗤笑一声。若非这个邹姨娘肚子争气,早将她打发买了。活该她当初心软没一早打发了她,才有今日的下场,白白让这个碍眼的女人在她眼前晃悠十几年。
邹姨娘见牛氏没回话,又嘿嘿的笑了。她转而选择和黛玉说话:“我听说大奶奶在荣府住过几年,你们姊妹之间必然很好。只瞧着大奶奶的气度,便知她是个不错的姑娘。我这才觉得牢靠的,有了这个心思。如今我这儿是一百个满意的,只愁没人牵线说道,您看您能不能帮衬着去问问?”
“这是一桩大喜事儿,按理说我该帮忙的,可就怕这亲事本来好好的,因我反而——”黛玉别有深意的看一眼邹姨娘,不大好意思的轻笑道:“邹姨娘或许不知道我舅母的脾气,我母亲当年和她——”
黛玉话说一半便不说了,略微愧疚的低头。
牛氏自然明白黛玉话里的意思,自古姑嫂不和的事儿多了,再说瞧瞧荣府现在不规矩的样子,王夫人作为掌家的主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她不是什么正经人。如此一来,黛玉和她关系处不来倒是好事儿。
牛氏赶紧握着黛玉的手劝慰,心里却是极为高兴的。早前老爷就和她商量过这件事,担心林家和荣府的关系有点亲密,按理说林家对于荣府来说本来就是外戚,没什么的,怕只怕黛玉和他们住过几年,林家抹不过情面,将来荣府没落,也是一遭儿麻烦事儿。如今瞧瞧,竟是她们夫妻多虑了。
牛氏甚至为自己曾经的想法觉得愧疚,她们夫妻只顾着想自己,却没有关系过黛玉的情形。今日听黛玉的话,想来她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转念想想,任谁在那样的人家度日也得苦,可怜她小小年纪的。
黛玉明显感觉到牛氏握着她的手加大力量,甚至握疼她了。黛玉奇怪,打量牛氏,竟发现她的眼里含着泪。她回想自己说过的话,似乎没有多感人,牛氏为什么会……
“这可怎么办!”
邹姨娘话里头有几分不高兴,面上却还是笑嘻嘻的。如意算盘没了,她又不想贸然的请媒人上门,一旦再被回绝了,他家顾净的名声就不好了。“已经被两家拒绝了,这次在贸然被回绝了,名声传出去,再去求别人家的姑娘可就不好求了。”
黛玉轻笑道:“这有何难,你可先找个人去探口风的,荣府里头可不止有一位太太的。”
黛玉另有所指,目的就是想把邹姨娘引到另一条路上。顾净那样性儿的人,将来必是没出息的,再配上邹姨娘这样的娘亲,可不是姑娘家的好去处。
邹姨娘闻言拍大腿,直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先请她家大太太去探口风。”说罢,便迫不及待的告辞。
牛氏嗤笑一声,哼道:“惹事精,早晚给我弄出麻烦来。”
黛玉笑道:“我觉得二弟的亲事还是要母亲操心才好的。”
“还是你明理,偏偏有些人不懂,把我的好心当驴肝肺,等着瞧吧,早晚有她求我的一天,看我不把她治得服服帖帖的。”牛氏得意一笑,对黛玉更满意了。转念又想起一件事,嘱咐黛玉道:“这男人身边的人心咱们可得当心着,那些有异心的小浪蹄子,打眼瞧着不好的,立马赶出去;千万别存什么侥幸的心思,将来受苦的只会是咱们自己。远之这孩子的心思我最懂,他心里头有你。他不上心别人,却不代表别人不对他上心。”
“媳妇明白。”黛玉笑着挽住牛氏的胳膊,俏皮道:“母亲对我真好。”
“傻丫头,我没女儿,就把你当女儿养的。”牛氏慈祥的搂住黛玉,心里十二分欢喜。
顾凌前来请安,正碰见婆媳亲昵的这一幕,目光里柔情几分,看黛玉的眼神儿又火热几分。
二人相携回去,用过饭。顾凌早早的洗漱完上炕躺着,手拿着一本书读得认真。
黛玉是女子,拾掇起来稍麻烦些,此时正坐在铜镜前面梳头卸妆。紫鹃取下黛玉头上花钗正欲放进梳妆匣里,手顿了一下,悄悄地和黛玉使眼色。
黛玉看见梳妆匣上放着一只精致的凤钗,样式是她从没见过的,一瞧便是宫里的东西。黛玉拿着钗,走到顾凌面前问他。
“你送我的?”
“嗯,”顾凌还在看书,没有抬眼。
黛玉侧头看顾凌读的什么书这么入神,原来是先丞相裴道州的手札,倒是个稀罕物。黛玉眼珠子动一动,起了玩心。
黛玉逗顾凌道:“谁比较重要?”
“你,”尽管黛玉没有问的很具体,顾凌却立即会意了,而且答得干脆。只是他的目光依旧落在书上,手动了动,翻页。
黛玉抿起嘴角,忍住笑意,使眼色给紫鹃等人叫她们退下。自己则跳下床翻出探春那封信琢磨起来,信上的内容无非是在八卦宝玉和宝钗的事儿,探春并没有提及自己。但从用词言语上来看,探春对此现象是极为不满的。而且探春把她见过的这些荣府怪现状说给她听,目的为何?不忿,亦或是感慨荣府未来的兴衰,又或者担忧她自己的命运不济;黛玉觉得后者的成份恐怕最多。
这种信不适合留下,黛玉去了外屋,交代紫鹃拿个铜盆来,亲自把信给烧了。等回到房里,顾凌已经看完了书,坐在床边等着她。
顾凌见黛玉拿着信出去,空着手回来,笑问:“信看完了?”
“嗯,”黛玉冲他俏皮的一笑,扭身钻进被窝里,背对着顾凌。
顾凌见状,轻笑一声,从后面抱住黛玉问:“生气了?”
黛玉摇头。
顾凌揽住黛玉的腰际,亲昵的凑到她耳边亲了一口。
“咱们也该安歇了。”
“嗯,”
顾凌闻此,微微扬起眉,修长的手指在黛玉的腰际跳跃起来,随之传来黛玉咯咯的笑声。黛玉最怕痒,挣扎的往床里逃,被顾凌一把搂在怀里不得动弹。
“你干嘛?”
顾凌让黛玉面对着他,温柔的抚摸着她的脸颊,问:“钗,你喜欢么?”
“嗯,”
顾凌又得了一声‘嗯’,无奈地轻笑一声,修长的食指点一下黛玉的鼻头:“混丫头,敢报复我。现在,该轮到我向你讨债。”说罢,顾凌附身覆上黛玉的唇,一只手向黛玉的领口探去……
次日,黛玉送顾凌出门。
顾凌突然道:“我有一兄弟,年纪和我相当,出身皇商,才德兼备,至今未娶亲。”
黛玉一怔,点点头,心里立即明白顾凌指的是谁了。
顾凌也一笑,和黛玉告别。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就要回去啦,咩咩~~~
时间过得这样快,咩咩~~~
在家的日子真好,咩咩~~~
鱼开新文了,古言有系统的轻松文,有兴趣的可以点一下看看,求包养收藏哦,回去后鱼会勤更滴,咩咩~~~。。。
☆、第64章
其实早在黛玉才嫁进门没几天;她便知道顾凌和那位楚家大爷楚在辛的关系极好。按理说顾凌和哪家公子哥儿交际是他他自己的事儿,黛玉没必要去关心。可黛玉总觉得这里面有点别的事儿;俩人的关系也并非常人眼里的‘吃喝玩乐’。
楚家和英王的关系好,而英王恰好是支持三皇子的忠实者。换言之;楚家也应该站在三皇子这边。这种问题明眼人一瞧就明白;而顾凌作为中立派顾家的子孙,却是毫不忌惮的和楚家大爷相处的十分好。这两个人都是极为聪明的,是什么叫两个不同政治立场的聪明人走在在一起?黛玉认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顾凌被楚在辛拉拢了;另一种就是顾凌拉拢楚在辛。至于到底是谁拉拢谁;便不好说了。
在荣府的时候,黛玉和三春姊妹中的探春最为处得来,探春为人聪明;很容易明白她的心思;几乎每次出小状况探春都是站在她的那边。探春那股精明劲儿很让人佩服,她似乎预料到黛玉的将来,也觉得黛玉未来可能对她有益,所以不遗余力的帮助黛玉。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角度,黛玉对于探春还是很感激的。在荣府那些寂寥而又无奈地日子里,多数是探春陪着她下棋度过的。
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她谁都不帮,也是要帮探春的。
对于荣国府的庶女来说,嫁进皇商楚家做长孙媳妇确实是非常好的去处。楚家财力雄厚,又有靠山,荣府正在缺钱的紧要关头,如果王夫人得了这门亲事绝不会放过。关键还在楚家那边,他们会不会同意。同意前,最要紧的是让楚家先考虑这门亲事。
恰逢林如海带着林甸来顾家做客,父女二人终得机会在房中长谈。黛玉遂把她的想法说与林如海听。
林如海听后,沉默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叹了句:“他倒聪明。”
黛玉询问的看向林如海,不知林如海所谓的‘他’是指谁。不过看他的神气语态,似乎是在说顾凌。
“细论起来,楚家结的这门亲事是亏的。”林如海捋一捋胡须,继续道:“为父晓得你担心什么,楚家和英王走得近,将来确实会有些麻烦。不过,这位楚家的长孙倒不错的,非池中之物,将来会有作为。你的小姐妹若是能和他成亲,也算是美事一桩。”
“听父亲此言,我也放心。不过这门亲事儿也要靠缘分的,并非说成就成的。”
“嗯,”林如海饮口茶,笑着缓缓地回道:“世上无难事。此事你该尽心,既是帮了你的小姐妹,也算帮了他。”
黛玉眼睛微亮,点点头,应下林如海的话。
没过几日,黛玉便有机会跟着牛氏到理国公府上串门。这位理国公府的大太太宋氏最是个好事儿的人,曾给许多事家子弟们说媒牵线,也算是贵妇中的‘媒婆’,而这位宋氏恰好和楚府老夫人苏氏的关系极好。楚在辛尚比顾凌大一岁,早该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他父母双亡,是老夫人苏氏一手养大的,楚家人丁单薄,嫡系只有楚在辛这一脉。黛玉不必打听,便晓得这位老夫人必然着急楚在辛的婚事。苏氏有心,自然就会委托她最好的朋友宋氏留心,所以这位宋夫人的话很重要。
果不其然,宋氏一见牛氏之后,先狠狠地赞美起黛玉,而后把话扯到顾家二房那头。
牛氏询问起如棠如梅姐妹。“她们姊妹怎么没来,莫不是嫌弃我这儿没什么好玩的?”
“哪是你的缘故,弟妹请了先生教她们读书,此刻不得闲呢。”
宋氏闻此言,更感兴趣了。谁不晓得顾家书香世家,家教严格,从他家出来的姑娘自不会差。宋氏早瞧上顾家二房嫡出的大姑娘如棠,人长得俊,性格端庄大气,正符合楚家那位小爷的要求。
宋氏正欲张嘴继续问,牛氏却不动声色的转移话题,和宋氏说起别的。宋氏心里有些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微有些不高兴,转念想人家是嫡出,顾家老太太又将其奉成心肝宝贝,哪里会舍得将她嫁进商家。那位叫如梅的庶出,身份倒算勉强合适的,性子却不好,有些小家子气,拿不出手。这样的人嫁进楚家,拿捏不住楚家偌大的家业,必是万万不行的。
宋氏对这门亲事真是伤透了脑筋,怨只怨她自己当初没动脑子就收了苏氏的好处。本以为楚家大爷相貌堂堂,德才兼备,亲事好弄,却不曾想对方的要求这样难达到。符合他们性情要求的都是大家嫡女,人家不嫁,庶女人家又嫌弃性子不够利落。好容易有各方面合适的,又嫌弃人家的家世不够高。说来说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一直这么拖着。
宋氏为此白头发多长了几根,再这么下去她都要提前老成老太太了。楚家那边却还是催催催,烦透了。
宋氏心气儿不顺,叫媳妇招呼客人,自己则偷懒坐下来喝茶精心。稍微平复的时候,忽然有一苗条的身影晃过,宋氏抬眼,正见顾家的大奶奶微笑着瞧她。宋氏心里一动,羡慕起来,暗暗赞叹:这顾家大奶奶当真出落的玲珑气派,风光无限。
宋氏热情的拉着黛玉在她身边坐下,客气的询问她需要什么想用点什么尽管提出来。黛玉客气的回了。宋氏又问起黛玉在顾府的日子如何,作为长孙媳妇管家处理杂务等事必然是免不得的。
“都极好的,母亲让我慢慢来,只交付了一部分事儿与我,因原来在娘家也管理过,倒不觉得累。”黛玉观宋氏的神色,似有烦躁的情绪,犹豫要不要说。转念想,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不如早点试探,快刀斩乱麻。“和我比,我那荣府的表妹倒是辛苦多了。”
宋氏只当黛玉闲聊,顺嘴问她:“怎么说?”
“这不是正逢管家的二嫂子生病,奴才们乱了套,她便挑起大梁,严格治家,兴利除弊,才使府内恢复以往的繁荣之象。”黛玉稍微夸张了点,不过探春确实有此才华,并不算过份。
宋氏对荣府的情况略知一二,听闻黛玉所说的‘二嫂子’,立即想起那个长相富贵神仙的王熙凤,啧啧……这个女子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因有她在,荣府被料理的利索。不过宋氏也听过她未免过于苛责下人,她一病,那些人还不作妖?没想到荣府的姑娘竟然有如此才能,确实不简单。
据宋氏所知,荣府如今年岁相当的能如黛玉所言的也只有三姑娘。宋氏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位长挑身材,鹅蛋脸儿的俊俏姑娘。宋氏想起探春俊眼修眉、频盼神飞的模样,心里顿时敞亮起来。
“她确是位难得的管家好手,似要比过你琏二嫂子了。”
黛玉见宋氏有了兴趣,心里松一口气了,笑着赞同道:“二嫂子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要让她五分呢。”
宋氏听此言,越加感兴趣。她向黛玉问了许多关于探春的事情,性情、平日的作为、爱好等等。黛玉都一一悉心的回答。
待天色渐晚,宋氏带着儿媳妇们送走了客人,便开始琢磨荣府来。论门第倒也算可以,只是荣府近些年过于荒淫奢华,家里又没有正经的男人撑着,日渐没落了。可也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是有门面的。楚家不是说要找世族之家的官员女儿么,这也算是符合的。再说这二房里还出个大姑娘在宫里当妃子,也算是一种荣光了。关键是这位三姑娘的性儿,虽然是庶女,却一点都不输给嫡女,甚至比嫡女还出色,将来嫁进楚家必是一把好手。
若是换做一开始,宋氏或许根本不会考虑荣府的那边的庶女;如今她也是说道累了,能遇见个各方面尚可,可以凑合的着实不容易,便想着草草交差了事,她可不想头发再多白几根。
隔日,宋氏便利索的将此想法说与苏氏听。苏氏一听是荣府起先有了犹豫之意,因听宋氏一口蜜的乱说,倒也被说服了。当即下了请帖给荣府,请老太太和王夫人携小姐们过府一叙。
贾母得了这帖子,立即明白楚家的意思,遂询问王夫人的意思。
“十分难得。”王夫人脸上早忍不住荡漾出笑意。她且不管楚家那边是什么情况,只晓得对方财资巨大,若结成亲事她这边少不得落到好处。代价不过是嫁个庶女而已,她自然求之不得。
贾母点点头,乍一听觉得还成,她也便撒手不管了,毕竟尚有宝玉的亲事由她操心,其余的事儿全部靠后。
王夫人从贾母屋里出来,便欢喜的去找探春谈话。王夫人此次谈话不为别的,就是叫探春好生打扮和表现,一定要在当日一举拿下楚家老夫人的心,成功嫁进楚家。
探春刚开始听说对方是楚家,她先前听说过关于楚在辛的传闻,尚觉得是一门好亲事。然当她耐心的听王夫人说下去的时候,却发现王夫人一口一个楚家,口气里有浓浓的巴结之意,甚至明确要求她去降低身姿讨好对方。从头到尾,没有问询过她一句。
探春恍然,顿觉得心寒。原来自己不过是王夫人手里的一把工具,一个可以用身体换钱的工具。
作者有话要说:才回家,拼命码出来滴~~~~~~~
伦家不容易哟~~~~~~~~~咩咩。。。
☆、第65章
邢夫人得了顾府大房邹姨娘的好处;早前询问过王夫人的意思。王夫人含含糊糊的拖了她几日不回答,邢夫人等不下去了;便主动上门询问。她还没张口,便从周瑞家的口里得知探春可能被楚家那边瞧上了。
邢夫人心里失落;面上更是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模样。王夫人既然早有了主意;何苦白白拖她几日,叫她在外人面前没有颜面。
邢夫人自觉地难堪,也不给王夫人好脸色;硬是开口问王夫人考虑的如何。
王夫人笑了一声;心里瞧不起邢夫人,更懒得和她搭话,使眼色给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给邢夫人赔笑道:“大太太您看这如今有了一家更好的;正经的嫡子;谁还会嫁给庶子去。虽说那顾家的家世好,可我听说那位二爷却不是什么争气的人物,胆子小的竟不如他七八岁的弟弟。”
“我看不然,老实有老实的好处。”邢夫人嗤笑一声,别一眼王夫人。“那位楚家的公子哥儿可有名气,风流韵事满天飞,听说院里头还圈养着几个小倌儿供他玩乐,这爱好,啧啧……弟妹你说说,莫不是干皇商的都有这癖好?”
邢夫人的话里连带着另一位皇商出身的人,薛蟠,因薛蟠也有龙阳之好;而王夫人和薛家有一层关系。
王夫人一听脸变了颜色,带着怒火瞪向邢夫人。周瑞家的怕二位夫人闹出事儿,连忙赔笑着劝邢夫人快走。
邢夫人也解了气,况且她也不敢太张狂的得罪王夫人,一扬下巴,得意洋洋的走了。
王夫人气得攥拳头,恶狠狠道:“她倒有资格说我了。”
“太太别见怪,以她的出身,您何须计较。”周瑞家的劝道。
王夫人闻此言,心情方好了点,舒口气,冷哼一声。饮几口茶的功夫,面色又恢复了一派祥和的模样。对周瑞家的嘱咐道:“精心挑选几匹布给三丫头做新衣,我那套过年才打的首饰,还没来得及用,一遭儿拿去给三丫头。”
周瑞家的笑着应声,瞧王夫人的态度,立马明白主子对三姑娘这门亲事的重视。自然会尽心尽力的办好,无话。
……
再说邹姨娘从邢夫人那里得了坏消息,张嘴开骂。骂荣府的人不是东西,邢夫人既然得了钱就该办事,糊弄她两日就给回绝了,钱也不退,摆明了是诈欺。
邹姨娘心里不忿,奈何她一个妇道人家也没处说理去,便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在一开始给她建议的黛玉身上。当初若不是黛玉给她提醒,让她想到邢夫人那么个主意,她绝对不会有今日的。
其实这件事还真不怪黛玉,黛玉随口一句话能起什么作用?这一切还不是邹姨娘自己弄出来的。
没人愿意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邹姨娘也有这毛病。
正要到吃午饭的时候,邹姨娘却带着儿子顾净直奔黛玉所在的秋思苑。
紫鹃正在摆饭,见着邹姨娘这时候来微有些意外。
邹姨娘进了屋子,不见黛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