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管家的善意贾琰感受到了,老人家对他态度好,这让贾琰略微有了些“到了舅舅家”的感觉。心中稍微踏实了一点,却不敢完全放松,贾琰绷着自己的心绪随着沈管家走进了堂舅的书房。
  林海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因是个极重仪表的人,看上去也不算很老。头发衣裳都是整整齐齐的,只是脸上露出疲态,想来是太太贾敏病重,让他极为心绪不宁,才疲态外露。看见沈全将一个男孩子引入书房,他这才坐直身子,慈爱的笑道:“这就是阿琰罢!”
  人都说娘亲舅大,又是“见舅如见娘”,贾琰现下才晓得为什么。比起族里那些欲壑难填的白眼狼们,这位头次见面,自家太太还病着却依然慈爱温和的舅舅简直是圣人!贾小爷一路上的焦躁不安终于爆发了,他一下跪在林海脚边,哽咽道:“舅舅!”
  “好好好,好孩子快起来。”林海膝下儿子都没能养活,如今也只有一个女儿如珠似宝的养着。看见亲外甥、又是自己同年好友的儿子跪下,他赶紧将孩子搀起来,亲自为贾琰拭去眼泪:“好孩子,别哭。你到了舅舅家,万事有舅父为你做主,听话啊!快别哭,既到了舅舅家,有话就慢慢说,别急。”
  贾琰究竟母亲的书信拿了出来,林海却不急着看信,他先问过了贾琰一整天几乎水米未进。更是不忍心,叫沈全让厨房做些好克化的吃食送来,又让他好好招呼陪着表少爷来的那些人。老沈管家就道:“老爷放心,陪着表少爷的人小的已经给他们安排了热水吃食和住处,厨房那里也让他们煮了杏仁茶和肉粥,就看表少爷喜欢吃哪样,即刻就能送过来。”
  林海看着贾琰一身风尘仆仆,小脸上挂着泪痕,叹道:“你听舅舅的话,先随着老沈去吃夜宵填填肚子,然后洗漱休息。你看外头的天色,已经很晚了,有什么话明天一早,再和舅舅说,好么?”
  贾琰揉着眼睛,点点头:“都听舅舅的!”林海摸摸他的发髻,欣慰的笑了,他方才担心孩子心事重,那样倒不好。如今见外甥听话,也放下心来,亲拉着贾琰的手送出书房,看着他跟沈全走了才回来。
  想想又觉得不安心,拿着书信跑到了上房太太贾敏的身边,看着服过药的妻子沉沉睡去。林海捏着堂妹的书信,想到了外甥,心里沉了下来,这就是没爹的孩子啊。


第4章 
  妹夫贾攽去世的时候,林海刚刚调任扬州,府衙里头前任的那些烂账不说,对上也要有所交代。他每日忙的脚不沾地,偏偏那个时候妻子贾敏又有身孕,胎像不好不能远行。对于堂妹夫的丧事,只是派了老管家沈全带人过去为姑奶奶撑腰。
  沈全回来的时候还说,姑奶奶和表少爷看着倒还好,林海也知道自家妹子,她身子康健那再没什么可担心的。看着书信里明显笔力虚浮的字迹,林海叹口气,按照这信中所说,贾家这原籍十二房已经有些不稳了。
  族里,林海想想自家过去那些亲戚,他们与自己都出了五服,可算是没给他找什么麻烦。贾家这里就……加上妹夫贾攽前头生的女儿,那毕竟是正经的原配所出,不比其他。世人虽然更重儿子,可是贾攽那个女儿,好像是嫁给了王子腾的侄子?哪一房来着。
  林海揉着太阳穴,怎么也想不起来贾芬娘的女婿是王家哪一房的子弟。嘶,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老爷怎么了?”温柔的声音传到林海耳朵里,他抬头一看,妻子贾敏不知何时醒了,正瞧着自己。
  也不叫丫鬟,林海扶着妻子,将软枕垫在身下,好让她舒服些。夫妻两个这才叙话,贾敏就道:“我睡前听见丫鬟回说,表少爷来了,是谁?”
  “阿清和公赐的儿子。”贾琰的母亲林氏名清,父亲贾攽字公赐,这些贾敏都是知道的。一个是她正经的堂房小姑子,一个是她的族兄,贾敏马上反应过来:“阿琰那孩子过来了!”
  这可是正经表少爷,不止是林海的外甥,要是从贾敏那里算起来,也是有家谱可寻的她的族侄。贾敏道:“上回收到阿清那边的信,还是公赐去世,老沈回来也说一切都好。我想想,她们家应该是去年年末出孝,我这半年一向病着,就没顾得上。阿清她怎么了?”
  林海长叹一声,本不欲让妻子劳神,可是当年贾敏与林清彼此印象不错,断断续续一直没断了来往。他只好将书信交给了妻子,贾敏看过之后折好书信,沉默良久。她想到了自家的事情,说起来她这病一多半都是愁的。
  她与丈夫林海琴瑟和鸣,膝下幼女聪慧可爱,唯有一桩憾事就是没能养下个儿子。原想着妾生子也好,总让林家有后,黛玉也有个亲兄弟。可是妾生的儿子也没养住!贾敏想到丈夫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自己也年纪渐长,日后怕是更无望生子。
  只要想到这件事,贾敏心里就和压了块石头似的,一年两年,积郁成疾。所以尽管林海请来了江南有名的大夫,最后也都说“夫人只要心绪康宁,身体也会好起来”,可是贾敏就是……
  今日看着林清给她的书信和给林海的书信,慈母拳拳之意托付后事了,这不啻于在贾敏耳边敲了一记响锤。林清还有堂兄可以托付,也是信得过贾敏,才会以身后事相托付。可是贾敏自己呢?
  如果今天她真的有个好歹,她的玉儿就成了丧母长女,林清已经病重,林家近亲女性尊长眼见无人了。她就只能将女儿托付给母家,可是京中母亲年事已高,两个嫂嫂真是不提也罢,这世道从来对女子苛刻。
  她的黛玉啊,到时候,她千娇万宠的娇儿,难道让别人作践了么!贾敏心头一热,坠下泪来。
  林海赶紧问道:“这是怎么了!”说着轻轻地擦去妻子的泪水,迭声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从前是我心窄了,”贾敏握住林海的手:“我总觉得没个儿子对不住你,担心玉儿一个人日后艰难。越想心越窄,结果身上也常常不舒坦,今日说起阿琰,我才明白,倘若我真的撒手没了,咱们女儿只会更艰难!唉。”
  林海反握住妻子的手,他无奈道:“瞧你,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么,家里几代以来子嗣不丰,我并未因为这个而怨天尤人,只想着好好教养咱们玉儿不是一样的吗?我一直以为你明白,就不会因为这个伤怀,也是我不好,你是女子,原本在这上头也会想的多些。”
  “如海……”
  “阿敏,不要想那么多,到时候咱们给玉儿挑一个好女婿。女婿半子,他们小夫妻过得好,和儿子又有什么分别呢。倘若我什么都要四角俱全,首先就要想着祖上的侯爵没了,那还不得把自己给为难死。”他将脸上有了喜色的妻子搂在怀里,和他们年轻刚成婚的时候似的,慢悠悠得晃着她。
  贾敏笑道:“我可不放夫君去夫婿觅封侯。”
  老夫老妻心结解开,贾敏毕竟真真的病了一场,就算现下心结解开,体力也实在撑不住了,她入睡前只记得问了一句:“阿琰的事情怎么办?”
  林海道:“放心,我自有安排!”
  贾琰这一天也是累极了,沈全将他安排在了前院林海书房旁边的屋子,平日里既是家中来客的时候所住,因此东西什么都是全的,屋子也算有人气,让贾琰住进去正合适。沈全亲自安排了热水让贾琰洗澡去了风尘,厨房就送上了甜粥杏仁茶一类、肉粥并各色扬州小菜,贾琰只是略吃一些,喝了一碗杏仁茶就让撤下去了。
  韩长生此刻也收拾好、吃了宵夜跑了看他少爷怎么样了,沈全就指着个丫鬟道:“这是素安姑娘,太太身边的丫鬟,老爷打发她来伺候表少爷。素安,你也不用我多叮嘱,只服侍表少爷好生休息就是了。”
  贾琰口中称呼“姐姐”,素安欠身口称表少爷,沈全也就告退了。贾琰示意韩长生送老沈管家出去,然后守在内间外头的床上就行,折腾了一天,贾琰也是累了。
  这屋子用的是轻纱帐子,透气还防蚊虫,素安给他取了个三尺长的竹枕,她看贾琰年纪不大,睡凉席怕受凉。只用竹枕抱着睡,取个凉快意思罢了。贾琰就被她服侍着换了衣服,只穿着白棉里衣,**睡了。
  素安为他盖好了薄被,吹灭蜡烛,才靠在了床侧面的榻上,等着贾琰招呼她。
  这一觉睡得很沉,贾琰醒来的时候天色微明,他揉揉眼睛自己从床上跳下来,一看榻上无人。还没走到门口,素安就端着水盆毛巾带着小丫鬟回来了:“表少爷快回床上去,别光着脚啊!”
  贾琰没那么多毛病,他既不择席、也不挑枕头,只要安心睡得就好。他此刻也是有些睡懵了,光着脚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听素安那么一说还没反应过来,素安干脆过来将他抱到榻上,先毛巾为他擦了脸醒醒神。
  温热的毛巾贴在脸上,贾琰才觉得彻底醒过来了,他自己就来洗漱。素安又帮他擦干净了脚,那边韩长生将贾琰的包袱拿过来,为他换了衣服,穿好靴子。
  贾琰就问:“素安姐姐,舅舅舅母何时起身,我好去问安呀。”
  素安笑道:“如今外头才寅三刻,早着呢。再说近来太太身子不爽,连大姑娘早起问安都免了。昨儿沈管家也说,请表少爷自行用了早膳,等到天亮了再去问安不迟。”
  “大姑娘?”贾琰想了想:“不知我是该称呼姐姐、还是妹妹?”
  素安为他整理好了衣服,回头看着韩长生皱眉,示意他也去换衣服,才道:“表少爷今年还不到十岁罢,家中大姑娘比您小呢,是该称妹妹的。老爷太太膝下也只有大姑娘,您就这一个妹妹。”
  贾琰点点头,这就知道了,免得一会撞上,见面出丑怎么办。
  早膳还是扬州风味,清淡鲜美,贾琰想着可能要拜见舅母,用的也不多。等到用过早膳之后,素安去上房回来告诉他,老爷太太已经在上房等着表少爷了。贾琰立刻从椅子上跳下来,让素安和韩长生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不妥当。
  韩长生会看什么,他觉得自家少爷哪都好,贾琰瞪了他一眼:“你倒是说点别的!”
  而素安笑道:“表少爷放心,您好着呢。再说老爷太太都是宽厚人,表少爷如此人物齐整,只有欢喜的,您快随我去就是了。”
  贾琰深呼吸跟着素安往后院正房去了,韩长生跟着他只能到二门外,没办法,他年纪已经不算小了,等闲是不能进后院的。
  贾敏捧着热茶,脸上满是笑容,比之前几日简直是判若两人。她与林海坐在上首,等着孩子们来问安,林海看着妻子仿佛要大好了,心中也全是喜悦。
  “这就是表少爷吧?”
  往上房去的路上,贾琰跟着素安遇上了一队人马,真的是“一队人马”,中间围着个怀里抱着小女孩的中年女人。
  素安赶紧低头:“王嬷嬷,这位就是金陵来的表少爷。”
  王嬷嬷颔首,轻轻拍了拍怀中的女孩子:“大姑娘,这是,”她话未说完,女孩子就喊道:“哥哥!”
  这声音听着有些中气不足,贾琰抬起头,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精致的小脸上带着笑,正好奇的看着他。
  “嬷嬷说,哥哥一来,娘看见哥哥病就会好了!”这小姑娘正是贾敏与林海的独生爱女—林黛玉,可是这话一说差点没给贾琰吓跑,我什么时候还有百病全消的本事了!他震惊的看着王嬷嬷,王嬷嬷也是一脸苦笑。
  她家大姑娘,完全不记得昨晚是因为她自己哭了,王嬷嬷为了安慰她,才找了个理由说:表少爷来了,太太见着娘家侄子就都好了!
  素安带着贾琰与王嬷嬷一队合流,一起去了上房,黛玉还是好奇的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一号的小哥哥。等到黛玉看见母亲脸色大好,已经能坐起身了,更是高兴道:“哥哥果然能祛病吗!”
  林海顾不上女儿奇怪的话,先让外甥来拜见舅母。贾敏看着穿着月白色小袍子、勒着鸦色腰带、脚上小皂靴的贾琰,明明也是个被母亲呵护得很好的小男孩,却没有什么脂粉气,显着英气勃勃。
  她一看就觉得喜欢,等到贾琰大礼拜见舅母之后,贾敏赶紧让人将他扶起:“我的儿,别多礼了,快过来!”
  这厢她将贾琰叫道身边,怎么看怎么觉得喜欢,那边林海抱着女儿问她方才的话是什么意思。王嬷嬷就上前来禀告一番,如此这般,听的林海、贾敏哈哈大笑,贾琰看着黛玉也是觉得哭笑不得。
  结果靠在父母身边的黛玉,将脸埋起来,她不好意思了。


第5章 
  “听你母亲说过,你也读着书呢?读书好,现下在读什么?”贾敏让贾琰坐在身边,细细问道。
  贾琰恭敬道:“外甥已经能背四书了,五经中只能背诵《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和易经能背多半,只是不很懂。”
  林海也看过来,以贾琰还不满十岁的年纪,看来阿清对儿子的功课抓的很紧。他升起了考教之心,却晚了一步,贾敏先问道:“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这句话出自哪里?”
  贾琰想了一下:“出自礼记,仲尼燕居。”
  贾敏又问道:“能背么?”
  “能!”贾琰深吸一口,往下背:“子曰:然。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林海突然开口道:“也还罢了。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往下背。”
  贾琰赶紧回想,道:“这是论语子张篇。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屋内一片安静,只能听见少年的背书声,等到林海喊停的时候,黛玉先拉着父亲的袍角道:“哥哥好厉害!我才能背过四书。”
  语气真诚,把贾琰弄了个大红脸,这小妹妹起码比他小三岁多,人家都能通背四书了。贾琰脸色微红,不好意思的说:“我、为兄只是年长于妹妹,等到妹妹和我一样大的时候,一定能比我背的书多。”
  林海失笑,看着外甥道:“君子有三变,能解吗?”
  “嗯,外甥可以试解。”贾琰也明白这就是一场考教,他规规矩矩地站着道:“子夏前面说的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小人文过饰非,遮掩自己的过错,而君子错了就会承认错了。下面是说君子三变,说的是一个人怎么样才能算是君子,最初见到君子会认为他庄重,等到稍有深交就会觉得他是宽厚温和的长者,再听他讲话,就会发现他的话深刻又严肃,绝不轻浮。外甥觉得这讲的是识人、也是修身。”
  贾敏看了林海一眼,似乎在问“如何?”,林海满意的笑了,这才对贾琰说:“你母亲的意思是想让你拜我做师傅,随舅舅学习,你自己怎么想?”
  贾琰没想过,他这十年来都是父母教养,该识字就识字、该念书就念书。父亲去世之后,虽然在家守孝,可母亲林清也没有耽误他的学业,但是贾琰也只是被母亲叮嘱好生念书,将来如父亲一样考个功名。更多的还是让他注意身体,一张一弛。
  他也从来没有正经的拜过师傅,但是贾琰明白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他马上明白了母亲的意图,迅速站在厅中跪下道:“外甥愿意!给舅舅、不,给师傅行礼了!”
  贾敏让人将他扶起来,这回把贾琰拉到面前道:“好生和你舅舅学,你舅舅可是考过探花的人呢!”
  探花!一甲第三。贾琰惊讶的看着舅舅林海,居然这么厉害啊!林海虽然已经离开考场几十年了,看见外甥这样的眼神还是不免自得,捋着胡子道:“我先为你划下功课,你安心留下学习,听你母亲的意思,她是要来金陵的,等她来了,再亲自带你来拜师。”
  贾琰道:“外甥明白,都听舅舅、舅母的安排。”
  就这样,贾琰在林家住下,打发家人送信回了金陵,告诉母亲自己一切都好,舅舅舅母慈爱,对自己关怀有加。韩长生和陶厚在扬州陪着他,也请母亲放心等等。虽然头次出远门,可是林海、贾敏夫妻对真是好,对于贾琰来说,基本等于换了个地方住。
  反正在家他也是早早就自己一个院子的,母亲对他虽然疼爱非常,但是也格外注意要让贾琰有男子气概。毕竟贾攽去世以后,林清很担心自己独自抚养儿子,把儿子养的脂粉气十足。因而,贾琰偶尔想家是真的,但是也没有特别伤怀难过。
  林海知道了外甥的学业进度,也明白了妹妹的意思,每日就让贾琰跟着黛玉现在的师傅贾雨村读书。他自己下衙之后,就让贾琰跟着自己练习写应制诗、练字,还有就是与他分解文章,同时开始教贾琰试着自己写文章。
  对自己外甥自然是倾囊相教,而堂妹林清眼看着要撑不住了。如今就需尽早让贾琰自立,这才是最紧要的。什么叫自立?对于他们这样出身的名族后裔来说,要么你身有爵位、要么有功名,这就是自立了。
  贾琰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之前虽然没有自己的师傅,但是幼时父亲为他打的根基牢固。母亲教导的也很严厉,学里教师虽然只能算是开蒙,虽然不是名师,不过也没有委屈了他。林海最满意的就是这个外甥的记性着实好,悟性也不错。
  科举应制这回事,除了写文章的本事,运气也很重要。就比如林海自己因为出身列侯之家,当年父荫直接去考了举人,一路顺利。
  可是如贾琰的父亲贾公赐,就是一路考上来,却死活在乡试上考了两回,最后倒在了会试上;又比如林海的另一同年陆子悟,也是当地的才子,却考举人屡试不过,最后捐了个监生应考,偏偏考中了二甲第一—堂堂传胪,如今还做了国子监祭酒,也没耽误当官报国。
  所以,林海笑着对小外甥道:“科举这回事,既是为了立身,那就要求稳。除非考官格外的有喜好,否则不太会黜落文风平稳、叙述细密的好文章。”毕竟是为了考试,科举和做学问还不同,根本就是两回事。
  贾琰只是半懂,不过林海也不着急,就算从童生试开考,十三、四岁的时候正好,现在他没考过,体验也不深,不明白不奇怪。死读书是没用的,就算贾琰将来只要功名不做官,他总要打理家业吧?总要和人交往,处理各种关系吧。
  需知想做富家翁也不是容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啊……
  林海温和的拍拍他的肩膀,去见见贾师傅吧,贾琰接过林海为他划好的书,行礼告退。他心情不错,林海为他规划的课业并不很忙,现在教黛玉读书的师父也姓贾,名化、字时飞。也是从前的官员,后来不知何故弃官不做,这才被林海请来教导女儿读书。
  贾琰挺喜欢这位贾师傅的,只看他早前教黛玉读书,却完全不因为学生是女孩子而敷衍。不过贾琰也明白,毕竟舅舅在后头看着呢,纵然有心等闲之辈也不敢妄动。只不过,贾雨村居然为表妹好生讲解经史,这也的确是兢兢业业了。
  而最近加上了贾琰,贾时飞的心情却有了些变化,当然他也是好好指点了表少爷的学业。就是听说了表少爷的身世有些别扭,世道如此,没有办法。贾时飞点燃蜡烛,翻了翻贾琰递上来的文章,唉,这就是差距。
  这个小孩子因为出身的缘故就能拜入前科探花、巡盐御史的门下,而对自己这种贾氏一族的远房支脉,连金陵十二房都不算的人来说,也只能给盐政老爷家的幼女启蒙读书了。起复之路更是遥遥无期,贾时飞放下本子长叹,难道我这一生就要如此了么?
  黛玉最近过的很愉快,母亲身体眼看着大好了,父亲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虽然自幼读着“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这都是阿琰表哥到来以后的事情,以黛玉的年纪,自然会对表哥感到亲近。
  她最近还对志怪小说感到了一些好奇,这世上真的有福星存在吗?她盯着贾琰研究了好几天,甚至还当面问了一句,吓得贾琰跳起来。贾小爷并不想自己变成表妹的研究对象,那个探究的眼神太诡异了,哪怕来自于一个五岁多的可爱女孩。
  虽然这个妹妹的眼神偶尔有点小小的诡异,问出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让贾琰无法回答,明明比自己小四岁,还能通背四书……但是总的来说,这对认识不久的小兄妹相处的还是很不错的。
  贾琰自然是英俊小少年,很有哥哥的样子,而黛玉更是可爱……在这个连选官都要看长相的时代,长得好就是会占便宜。于是,小小的黛玉在头次学做女红之后,就将自己亲手打的络子送给了父亲、母亲和阿琰哥哥。
  阿琰哥哥得到的是一只“勺子”,不止他,连贾敏都很意外,为什么要送勺子啊?她温柔的问女儿,得到了一个答案,这是黛玉唯一能想到和“星星”差不多的东西了,勺子……北斗七星就是勺子形的嘛。
  笑声中,贾琰将勺子挂上了自己的配饰,好好配在腰间。又正正经经的作揖道:“谢谢妹妹!”
  黛玉现在也很大方的回礼:“兄长客气啦!”
  贾小爷的扬州生活眼见着是过得不错,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这世上总是乐极生悲的。送信回金陵的家人回来了,带回一个消息:主母林氏请兄长派人随儿子回金陵,长女贾芬娘和女婿王东鸣纠集族老,如今林清克扣嫁妆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自己将死,要请兄长做主,为儿子做好安排。
  林海捏着书信,眉毛锁的死紧,这些人当林家无人了么?究竟想要干什么!


第6章 
  林海先和妻子贾敏商量了一下人选,林海道:“我为盐政,无旨不能擅离,我想让老沈带人走一趟。还有孙景凌如今在金陵做知府,我手书一封,请他出面做个见证,想来能够顺利解决。”
  孙高字景凌,是林海同门师弟,他们俩的座师就是已故太子太傅、赠太尉、金紫光禄大夫、当今端平皇帝的帝师、故首辅梁鸿广。孙景凌比起林海与老师还要更近一层,他跟着梁鸿广学习《左传》,乃是梁首辅的入室弟子。
  林师兄、孙师弟一向处的好,孙高两年前调入金陵做知府,第一时间就联络了师兄林海。
  贾敏想了想,这也很妥当了,不过“不如请雨村先生也跟着去。”
  林海道:“贾时飞?你怎么……哦,夫人高见!”林海马上明白了贾敏的意思,老沈毕竟是林家奴仆,哪怕他是管家;景凌身份又是朝廷命官,请他做个见证可以,处理琐事就不合适了;而贾时飞是林家西席,正经的进士,做过朝廷命官,由他出面来应付十二房的人,不会怯场、更不会低了身份。
  “我去与时飞打招呼,”这些人选问题妥当了,林海安心不少,转而同妻子抱怨道:“你说那大姑娘在想什么!阿清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你也知道她因着头次婚约不成,特别重视名声,她干嘛苛待一个女孩子呢。更奇怪的是那女婿也跟着胡闹!”
  当然还有十二房那群昏聩之徒,只是林海看着妻子的面子,不好出言指责。
  贾敏叹息:“你我夫妻,有什么不能直说的。照我看,那十二房的族老也是昏了头!如果他们有一个人秉公说话,呵斥那大姑娘和姑爷,难道事情还会弄成这样?让阿清不安到了将阿琰送到咱们这里?”
  贾家十二房是个什么德性,只看多年来贾敏只与贾攽、林清夫妻俩来往,就可见一斑。林海虽然碍着面子不好说话,贾敏却全无顾忌。她道:“再者说,那大姑娘的姑爷虽是金陵王家的偏房子弟,可听说在那王子腾跟前很过得去。如今王子腾做着京营节度,自然是水涨船高。”
  林海这会才想起了那大姑娘嫁给了王家,这桩婚事还是贾敏嫁给他之后的事,他劝贾敏:“夫人也不要生气,王子腾的确是仕途顺利,王家人胆子又大,想着继母幼弟,大姑娘想从娘家弄点东西。胆子大的人敢这么干,倒也不奇怪。至于十二房那边……”
  “他们无非是被惯的心大了,说到底不止十二房与京中府里关系远了,就算是十二房之间,比如阿琰吧,到了他这一代,和十二房的亲戚也都出了五服。”贾敏叹道:“大概也是想到了公赐去世,阿清掌家,离着阿琰当家还早,自然是挤兑孤儿寡母的银子,能挤一些是一些,哼!”
  这些林海也都猜到了,就是胆子大的人、和贪心的人碰到了一起,一拍即合。阿清又要名声,又碍着母子孝期刚过,原本也可以徐徐图之,谁知道林清又病的严重。这么一来,各路的牛鬼蛇神,连家中奴仆都要闹起来。
  “也亏得妹妹管家管的严,”林海突然道:“否则,唉。家族家族,守望相助还好,倘若不能反扯后腿,真是……”
  贾敏就拉着林海的袖子:“老爷可得好生保养,就当是为着我与玉儿娘俩,你要是有个好歹,可让我们怎么办!”
  林海拍拍妻子的手臂,没有说话,好一会才道:“若是那王家小子就跟着媳妇裙角转,而那大姑娘铁了心不让继母幼弟好过,这种可能倒也有……只是,因为什么呢?”
  贾琰站在舅舅面前,他就要回金陵了,临走前来听训。
  林海道:“我也没什么多嘱咐的,你是个妥当孩子,可是舅舅有个问题,你也不必急着回答,路上好好想想。阿琰,你还小,如果有人和你胡搅蛮缠,你一定会吃亏。而你母亲呢,身体也扛不住他们来来回回的闹事。你想,怎么才能让自己抓住主动权,尽量少吃亏呢?还有,这本史记,你路上看,尤其好好读一读我为你划好的章节。”
  贾琰双手接过书,就与林海道别,又去内院见过了舅母和小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