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太子养歪攻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番谨欢带回来的几匹大宛马,算是又给了刘彻不少希望,他正琢磨着怎么才能让马匹更好呢。只是这术业有专攻,就算是皇帝,对上这些个专业知识,也不好使啊!
  “大宛马虽好,可是骨架到底细了些,只怕负重能力不够,最好能结合两者之长,既有大宛马的速度,又能增加负重,这样训练出来的一支骑兵,当可同匈奴抗衡。”
  要说当年为了她那三千骑兵,谨欢真是使了老鼻子劲儿了,她那些骑兵的马儿是从哪儿来的,那真的是到处筛选搜罗得来的啊。就这样,一开始那马的质量也还不够呢,若不是后来铠甲又改良变轻,马匹是真的负重不了。
  幸而学宫里也有专司畜牧的人才,一代又一代选种,专挑好的杂交,后来又慢慢稳定,总算是得到了合用的军马。不过这件事属于长期才能见效的事情,短时间内必然是无用的。
  想也知道啊,不说马妈妈怀孕生子,就是小马长成到可以配种,那也至少得要个三四年的时间呢。不过这也算是利在千秋的事情,现在开始做的话,要是见效果,有个十来年也能得到一些好马了。
  谨欢说起这些事情更是头头是道,刘彻也只当她是在草原上无意中得知的,也不怀疑。
  “不管时间多久,这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朕明日就下令,责令他们全力负责此事。”这个年代可没什么法拉利迈凯伦之类的超跑,在男人们眼里,名马,才是让他们热血沸腾的好东西。
  “民间亦有不少有识之士,不是都说高手在民间嘛,何况这样的事情,有经验的人可比那些个书呆子有用多了,这是实事,就得让干惯了活计经验丰富的人来,陛下不妨下一道集贤令,不一定要大才,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陛下认为如何?”谨欢原本还琢磨着怎么给暗卫里的那些技术工种找个合适的出身呢,现在正好说到这儿,她就顺嘴提了一句。
  果不其然,刘彻听完后立刻点头,“阿姐这法子倒是可行,只是这名儿还是不怎么妥当,需得改上一改,也罢,明日一并提出来,看着弄个章程就是了。”
  说完了正事,刘彻神色立刻就变了,谄笑着对谨欢道:“阿姐,你那马到底是哪儿寻摸来的啊?”
  谨欢之前在路上想了个办法让她的里飞沙过了一下明路,毕竟她以后还得想办法去草原上打仗呢,这要打仗,不得有好马啊。论起匹配度来,什么马能有她的里飞沙好呢。
  卫青也是个识马之人,当日一见里飞沙,眼睛就亮了,直称为“神骏”。不过再怎么夸也没用,她的马大爷只认她一个,其他人要是眼馋,甩飞没商量。
  “想要啊?”谨欢幽幽问道。
  刘彻急忙摇头:“君子不夺人所好,这是阿姐的马,朕怎么能要呢,只是阿姐,你这到底是哪儿寻摸来的啊,告诉朕,朕也去给自己寻摸一匹回来。”
  “没了。”谨欢摊手,故作无奈道。
  “没了?”刘彻登时傻了眼。
  我的亲姐啊,这怎么能说没就没呢?
  “真没了呀!这好马又不是大白菜,长在地里想割就割,这马原也是我因缘际会得来的,若不是我有一身功夫,你当我能驯服它?这家伙可厉害着呢。”
  “这倒是!”刘彻点了点头,心有戚戚焉。
  里飞沙和那些大宛马一起送去了上林苑,谨欢心里清楚,旁人压根上不了里飞沙,也就忘了提醒众人一声。不少人看到里飞沙之后见猎心喜,想着这样的名马必定是要进献给陛下的,只是献归献,先让他们过过瘾也行啊。只可惜,但凡有这样想法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跌得是鼻青脸肿。原本心里也想试一把的皇帝陛下看到了众人才惨状之后,立刻打消了试骑一下的想法。
  这马通灵,压根不让人骑啊!
  只是越是没人能骑上去,一个个就越是好奇,眼看着要闹起来,刘彻想起来这马是谨欢的,着人澄清了一番,一个两个的这才蔫吧了。
  蔫吧归蔫吧,可是想想居然能有人驯服这样一匹凶悍的马,这位长公主殿下,该是一个多么凶悍的人啊!
  于是乎,在谨欢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她的赫赫凶名,再一次传扬开去了。当然了,现在还是小规模在上层各家中流传,之后会如何,暂且还不知道就是了。
  “所以啊,里飞沙陛下你就甭想了。”说完这个,谨欢顺势又把她要开铺子的事情提了一嘴。
  “铺子?”刘彻颇为不解,“阿姐可是不大趁手,还是有什么东西想要购置?”
  谨欢虽说受封盐邑,但是这不还没到收赋税的时候嘛。但是刘彻怕谨欢手上没钱,一开始就赐了她大笔金银,按理说谨欢应该是不缺钱的,所以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谨欢要开铺子。
  “深居草原的时候无聊,总得找些事情做来打发时间,正好我手上当时有不少香料,又找着机会和来往的胡商交易了些,鼓捣出了几样胭脂水粉,你们是不感兴趣,但是女儿家素来喜欢这个东西,如今既然回来了,我就让人开了铺子售卖这些东西,也算是不白费我当年花的时间吧。”
  要不说远嫁还是有好处的呢,压根就没人知道她的“那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呀。反正谨欢现在甭管是什么事,都喜欢往“那些年”上推脱,老好用了。
  不过谨欢也并不时常提到草原生活,毕竟大招放多了就没用了,总得挑着好用的时候说嘛。
  果不其然,听完谨欢这话之后,刘彻的眼中下意识就浮现出几丝复杂的情绪,不过他掩饰的很快,几乎眨眼间就让人看不出来了。要不是谨欢长年累月的跟这帮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儿的人混多了,早就成了习惯,也没办法察觉到刘彻此刻情绪的变化。
  “倒也不错。”刘彻诚心实意夸奖了几句,这才转而问起了铺子叫什么,“可曾取了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哦,叫伊人啊,好名字!”
  谨欢登时就明白了当年嬴政被她梗住的感觉。
  “不叫伊人,叫白露。”谨欢嫌弃说道。
  “哦哦哦,白露也好,白露也挺好听的。”刘彻毫无原则地继续夸奖。
  谨欢傲娇仰头,当然好听,传承百年的大秦风韵,跟你开玩笑哦!
  十月初八,大晴,上吉,宜搬迁。
  钦天监的人算了又算,才定下了这么一天给刘据迁宫。
  不过阵势摆得再大,小孩子也才会说话没多久,走路且还不利索呢,难不成让他自己走过来不成?当然还是乳母抱着,坐着软轿过来的。
  皇长子迁宫,也算是件大事了。原本刘彻还想大肆庆祝一番的呢,最后还是被谨欢给拒绝了。
  别开玩笑了好吧,先不说她好清静,讲究个闷声发大财,不愿意让人进门。就说搬家这个问题好了,从皇后这个亲娘那儿,搬到她这个亲姑姑这儿,皇帝还大肆庆贺,这是把皇后放到地上踩吧。
  卫子夫如何她并不是很关心,这是个聪明的女人,虽说有时候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不可否认,她很会看人眼色。
  谨欢是个他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明面上的和谐很重要啊。再者说了,真要这么干了,就不单是对皇后不好了,说不准连长平侯都得牵涉进去呢。
  事涉卫青,二哈的脑子登时就清爽了。


第178章 大汉长青
  也没怎么声张; 年幼的皇长子就这么直接换了住处。
  来了这么久; 才第一次把这个孩子抱到怀里,说实在的; 谨欢姑姑这心里吧,着实还有点小愧疚来着。
  不说胤礽基本就是在她床上和她怀里长大的,就是扶苏,也是每天亲亲抱抱举高高啊; 可是可怜的刘据宝宝呢?“亲姑姑”来了一年多,他才享受到本该有的待遇; 真是太倒霉了。
  刘据体质比较弱,尽管卫子夫就差把儿子捧在手心里养着了; 可是比起同龄的孩子来,刘据还是长得慢了一些,就连腿脚; 都没那么有劲儿。
  胤礽这个年岁的时候; 早就满屋子追在胤禔后面喊哥哥了; 可是刘据还得被奶娘抱着; 就是自己走路,也只是走上几步而已。
  上回被谨欢说了一回; 卫子夫虽说信了她,渐渐给刘据加了不少辅食; 可是这年头厨子的手艺也就这样。一听说是做给皇子的,手下工夫倒是越发精细,可是却也没了滋味。没有滋味的饭食; 小孩子嘴刁,自然不肯多吃。卫子夫见他不爱吃这些个东西,也没了法子,只能还是继续让乳母喂奶。
  可到了谨欢这儿,事情就全都颠倒了个。
  要说乳母吧,照料起孩子来,有时候确实把亲妈还要尽心,可是就是怕那些太过于尽心的,直接就把自己个当成亲妈了,这多要命啊。想想曹寅家那位老太太,那也没啥可说的了。来了朝阳宫之后,谨欢冷眼旁观了几天,确定刘据最亲的那个乳母确实已经生了不当的心思之后,二话没说,直接让刘彻把人给带走了。
  这做人啊,就是得尽本分不是,想得太多,手伸得太长,那就不好了。
  原本那乳母心里还有几分不忿呢,想着小皇子自幼跟她亲近,没了她在身边,看那位殿下怎么办!
  怎么办?
  凉拌咯。
  躺在长公主殿下身边的小皇子,睡得那叫一个香香甜甜。
  唔嗯,姑姑身上好香香啊!这是幼儿时期的刘据对于谨欢最深的印象。
  这年头连亲娘都很少陪着孩子睡,更别提乳母了。当然了,亲娘嘛,还有个某人得陪不是,哪怕不来,样子总得装啊。乳母说好听一点是乳母,可是说白了,还是下人嘛,顶多就在脚踏上睡下守夜罢了。
  要严格说起来,这事儿自然是不那么合乎规矩的,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反正又没人知道啊,朝阳宫的门一关,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想要打听里面消息?等着被关小黑屋吧。
  白日里头玩得好,夜里睡得香,好吃的饭食,磨牙的奶点心,精巧的小玩具,不到三日,刘据就彻彻底底将乳母和亲娘抛在了脑后。等到一月过去,刘据已然被养得白白胖胖,不仅走路稳当了不少,连嘴皮子都利索了。
  哪怕刘彻日日都来,看到了之后,还是觉得惊喜万分,更别提隔三差五才来一趟的卫子夫了。
  要说把儿子送到谨欢这里,而后她亲自选的乳母又被赶出了朝阳宫,卫子夫心里也没少犯嘀咕。可是看着儿子一日比一日健壮,一日比一日活泼,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说道了。
  还能说什么呢?
  据儿在她身边一年多,竟不抵在公主身边一月,她还能说什么!
  “哎,没了个孩子在身边,就是显得冷清了一些。”平阳状似不经意说道。
  要说刘彻让谨欢抚养刘据这事儿,最生气的其实还不是卫子夫这个亲娘,反倒是平阳和王太后。
  刘彻登基多年,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好不容易等到卫子夫生了个儿子,王太后也不是没动过抱养在身边的心思。毕竟若是不出意外,这可是妥妥的未来皇帝。
  哪知道刘彻一句不合规制就直接打发了王太后,还说什么让她好好养病。王太后无奈,也看出了儿子态度强硬得很,绝不可能更改,也就忍了下来。
  可是现在呢?她堂堂太后抚养孙儿不合规制,难不成谨欢一个公主抚养皇子就合乎规制了?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王太后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谨欢已经和王太后撕破了脸,但凡那边有话,她就直接装病,反正任你说破了大天去,我也就是不去。谨欢不去,王太后只能把目标又转移到刘彻身上,哪成想刘彻这回的借口更让她憋闷。
  “阿姐长于医术,据儿在她身边越是就近为了好好调养身体的,母后难不成有什么意见?”
  儿子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王太后也只能把涌到喉间的那口血给咽下去。有意见?对未来继承人有意见?王太后还没那么傻。
  王太后气儿子的区别对待,平阳的心里那就更不好受了。
  她一直以来汲汲营营,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地位稳固嘛。卫子夫原是她府上出去的人,在平阳看来,刘据跟她这个姑姑的关系,应当天生就好。只是她毕竟是外嫁女,哪怕还是公主,也断没有抚养皇子的先例不是。所以除了日后跟刘据打好关系之后,平阳也就没动别的心思。
  万万没想到的是,谨欢这个烦人精一回来,就直接把刘据给抱过去了啊!平阳在家生了好些天的气,终于还是没忍住,进宫来看卫子夫来了。
  名义上是来看卫子夫,至于实际上到底是干嘛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心里清楚,嘴上也没必要说出来。
  要搁之前,平阳说出这番意有所指的话来,卫子夫就算不上当,心里也会留下个疙瘩。毕竟说到底,那是她拼了半条命才生下来的儿子啊。
  但是现在,她的反应很是平静。
  “几个小磨人精也就这会儿让我有个安逸时候,等她们一回来,吵吵嚷嚷的,哪里还能安静得下来。”卫子夫笑着回道。
  她又不止据儿一个孩子,就算儿子不在身边,可是女儿还在啊。
  平阳闻言一怔,冷笑着说道:“据儿那么小,你倒是放心得很呢。”
  “是啊,跟公主一样,公主对平阳侯不也很是放心嘛?”
  “你!”被卫子夫踩到了痛处的平阳登时就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好啊,我倒是没想到,你如今胆子倒是大了不少!”
  卫子夫说的平阳侯是她和她死鬼老公生的儿子曹襄,曹时死了之后,曹襄就继承了平阳侯的爵位。可是之后平阳改嫁夏侯颇,若是个普通孩子,带去也就罢了,但是曹襄身上有爵位,是绝计不可能另居他府的。
  说起来,刘据住到了谨欢那里,可至少还在一个皇宫里呢,朝阳宫距离椒房殿也不是很远。而平阳和儿子呢?都不住在一个地方,一旬也不定见上一次面呢,毕竟平阳还得顾虑到现任老公不是。
  平阳拿刘据说事,卫子夫就用曹襄来回敬她,两人半斤对八两,也算是正正好了。
  平阳怒发冲冠,可是卫子夫还是眉不抬眼不跳的,甚至还有闲心着人给自己重新泡了杯茶。“殿下这是说得什么话,我胆子不大,也不禁吓唬,只是听陛下的话罢了。”卫子夫绵里藏针回应道。
  在她面前摆什么威风呢,有意见,跟刘彻提去啊!
  早在看清楚刘彻对二人的态度,刘据又被送去谨欢那里之后,卫子夫就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她知道,她在这宫里看似高贵,实则比起刘家那些人,她是最不堪一击的一个。她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的地位,除开别的因素,不就是因为她听话嘛?
  既然陛下对定国长公主更好,那么她也自然要摆明自己的态度。至于说平阳是她的旧主?呵呵,这些年她仗着这个捞的好处也该够了吧。再说了,当年她入宫之后一年无宠,怎么也不见得平阳助她一臂呢,若非……等到她生下据儿,被封皇后,倒是知道来讨要好处了,晚了。
  那位殿下摆明了不待见她的这个亲姐,皇帝又是个拉偏架,偏心眼儿到没眼看的,为了据儿好,她该怎么做,这一点,卫子夫早就想通了。
  谨欢可不知道椒房殿里的明争暗斗,她正教导刘据识字呢。
  要说刘据这孩子,真是跟他爹妈都不咋像,哦,脸还是像的,不像都不是亲生的了呀。
  可是这性格嘛,也着实太过于温吞水了一点。不过没关系,扶苏那样的软糯小白兔她都给掰成了钢牙兔,再来一回,她保管能养出一只成功的黑心黑肺黑肚肠的小狐狸来。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养出一只黑心狐狸,第一步,选好启蒙读物。
  什么《楚辞》《诗经》,都先闪一边儿去,这是日后装逼要学的,至于现在,最好的启蒙读物,必须是《孙子兵法》和《韩非子》啊!
  刘彻看到桌上摊着的书本,险些没绷住脸上的表情,圆瞪着眼不解问道:“姐,这是你自己看的?”
  谨欢嫌弃地瞥了刘彻一眼,“我看这玩意儿干啥啊!”
  平时娱乐就是看韩非手撕各家的是嬴政,又不是她。她要是想拿韩非找乐子,直接上去摸两把小脸就好了嘛,还能顺带着看敢怒不敢言,气得团团转的李斯呢。
  “那这是给据儿看得?”刘彻觉得他要疯。


第179章 大汉长青
  自从元光元年; 刘彻下诏征求治国方略; 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刘彻随后采纳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方案,君权,神权,父权; 夫权被进一步强化,而这同时也意味着; 女性的权利进一步的被弱化和缩小。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陛下,这到底是为了这大汉江山好呢; 还是为了儒家好呢; 又或者说; 这是为了他董仲舒好?”谨欢嘴角含笑; 轻飘飘问道。
  刘彻心下一凛,扯了扯嘴角道:“阿姐既然问出这话; 心中应该也明白才是。”
  是,这个办法; 固然使得董仲舒扬名天下,受尽了儒生爱戴,但是最终的受益者; 仍旧是皇帝,仍旧是汉室。
  经历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仲舒提出的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君权,既顺应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形势,又固化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是绝对的利大于弊的。
  当然了,明面上采用了董仲舒的提案,并不代表刘彻本人会尊崇儒家。
  一本《韩非子》流传千古,直到清朝,依旧是皇子们的重要启蒙书。由此就可以知道,对于皇族来说,儒家只是他们披着的一层外衣,而内里,他们遵循的依旧是法家。刘彻也是如此。
  就像现在,谨欢拿《韩非子》给刘据启蒙,刘彻完全不觉得有问题,他疯狂的点只是在于,这么大点的豆丁,他听得懂《韩非子》吗?阿姐,揠苗助长也不是这么拔的呀,他连字都尚且还不识得,又怎么能解其中真味呢。
  谨欢点头:“诚然,如陛下所言,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儒家的确是上上之选,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百年之后呢,千载之后呢?若是大汉得天之幸,远超周朝,得以绵延千年,到那时,这儒家,还适用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然还是适用的。但是这样的适用,却是以扼杀了其他思想的可能性为代价,以扼杀了其他人的自由为代价。这些人,死守着三纲五常,死咬着三从四德,努力排除异己,直到百家消亡凋敝,唯剩儒家独尊。
  “自高祖册封孔腾为奉祀君,如今陛下又独尊儒术,我在赶路的时候听闻,孔家,已然成了天下间文人的圣地,若是长此以往,则朝廷皆是孔圣弟子,何来天子门生?”不管是大清还是大秦,儒家的影响都没那么大,尤其是在大秦的时候,百家争鸣,便是儒家势大,政事之上亦有法家抗衡,再有兵家掌兵事,墨家司百工,农事知农事等等等等,各得其所,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制衡。这在谨欢看来,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各家争鸣,则权集于君,与这独尊儒术相比,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要谨欢自己说,她其实没那么明白,只是一直以来嬴政都是这么做的罢了。她司空见惯,此时自然张口就来。
  刘彻被她这番话所震,但是真正关键的四个字,却还是“天子门生”。
  “阿姐,你说天子门生,为何意?”
  当皇帝的,一般都对这些词比较敏感,哪怕谨欢就是一带而过,刘彻依然抓取到了他所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谨欢默默笑了笑,“自然就是陛下的门生啦。”她嘴上说得轻巧,心里实则已经哀嚎起来了。
  要是皇帝真的信了她的邪,跳过九品中正直接玩科举,那,那——那也不是不可以嘛,就是现在还没啥实行的条件罢了。
  要说现在的选官制度吧,仨字,“察举制”。啥意思呢,就是地方上推荐人才,然后这人才到中央来考个试,觉得你可以了,那就行,给你个官儿当去吧。但是这个制度之下,考试什么的,只是个辅助功能,真正重要的,还是这个“举”,说白了,就是得刷到好名声,找到人推荐你,有人推荐了,那基本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只是这样的制度要是真格儿论起来,其实是很荒谬的。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品行好,孝顺父母,就能断定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官吧,要真是这样,那这世界上的好官儿可真不少。品行和能力,这根本就是两码子的事儿。
  然而现在的大背景就是这样,要不然当初刘彻干嘛对着天下人下诏求贤问策,尽管谨欢认为这么招回来的董仲舒就是个麻烦,但是不可否认,这厮还是有本事的。
  只可惜,公主殿下不喜欢啊!
  甭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姑奶奶就是看你不顺眼,爱咋咋地吧!
  “我前些年因缘际会倒是搜罗了不少好东西,前两天刚刚整理好,若是陛下有兴趣,不妨看看?”谨欢刻意岔开了话题。
  科举制是一件长时间的拉锯战,甚至于当年隋朝的灭亡,跟这个也不无关系。大兴科举,影响到的必然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原本他们碗里的肉被皇帝分给寒门子弟了,他们能忍,那肯定得翻桌子啊。
  虽说现在没啥能够抗衡的大士族,毕竟南北世家,五姓七望什么的,那都是以后的事,可是现行的条件依旧还不是那么足够,还是要慢慢来的。
  刘彻见谨欢刻意岔开话题,也就不再追问,反正到了合适的时候,阿姐总是会告诉他的。既然阿姐说了好东西要给他看,那他就去看看吧。
  “在隔壁书房,白露,去替陛下准备一二。”白露屈膝行礼,领着刘彻过去了。
  谨欢轻轻呼出一口气,拍了拍胸口,自我反省到:“步子不能跨太快,会扯着蛋的。”
  “蛋,蛋,蛋!”炕上被忽视的小半天的刘据听到了“蛋”这个字,顿时就重复了起来。
  谨欢把明显圆润了许多的小家伙抱进怀里,顺便还颠了两下,“哟,听到蛋激动啦?”
  “唔嗯,蛋蛋,好吃。”刘据宝宝点了点小脑袋,嘴角已经有了可疑的水迹。
  “小贪吃鬼,吃完了就睡,你是小猪嘛?”谨欢点了点刘据的圆鼻头,朝外吩咐道:“寒露,让厨房做一道芙蓉蒸蛋呈上来,也快到了据儿吃辅食的时间了,哦,还有陛下那里,也呈一些小点心过去。”
  寒露笑道:“主子您就放心吧,陛下那儿有白露看着呢,至于小殿下的芙蓉蛋,厨房里早就准备着了,等会就送来。”
  “一个个鬼灵精怪的啊!”
  “小殿下最近每日都要吃呢。”寒露解释道。
  “鸡蛋又嫩,还有肉,再点上秋油,那么鲜,这小子能不喜欢吗?”
  刘据好像知道姑姑在说他一样,仰起小脸,朝谨欢露出一个有齿的微笑。小东西现在嘴里也就四颗小米牙,上下各两颗,这么张嘴一笑,倒是让谨欢看到了旁边牙床上微微露出的小痕迹来。许是这些时日营养补得好,钙类食物补得多,旁边的第三颗牙也有了冒头的迹象了。
  “来,乖乖,啊,张嘴,让姑姑看看。”谨欢诱哄道。
  “啊……”刘据乖乖张嘴,谨欢细细看了看,这才确定道:“呀,真得又要长牙了啊,好,对了,这些日子注意些,甜东西可别让他吃多了啊,回头仔细闹了牙疼。”
  “主子您就放心吧,咱们再怎么马虎,也不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啊。”主仆二人说话间,芙蓉蒸蛋已经做好端上来了。
  朝阳宫里有小厨房,说是小厨房,实则地儿也小不到哪里去就是了。毕竟谨欢也不在意别的,在她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就是这么一口吃的么。又有个每天来“蹭饭”的皇帝,朝阳宫的配置那是想低也低不了啊。
  蛋刚出锅就送来了,这会儿还热气腾腾的,一掀开盖子,香气登时就蹿了出来,逸散得满屋都是。原本还乖乖坐着的刘据登时坐不住了,自己扶着小炕桌站了起来,只是蒸蛋摆在大桌上,跟他之间还隔着一道“天堑”呢。
  “姑姑,姑姑……”刘据果断转换目标,将目标换成了谨欢。小家伙心里可清楚了,只要姑姑一抱自己,自己就能吃到好吃的蛋蛋了。
  谨欢用手点住了刘据的脑门儿,“不行,还烫着呢,要等一会儿。”
  “多久?”刘据有些委屈地撅起了小嘴巴。
  这要搁在椒房殿,小家伙早就不管不顾地哭闹起来了,他知道,只要自己闹腾了,母后什么都会答应自己的。
  原本来了朝阳宫之后,刘据也跟谨欢闹过两回,可是哪怕他倒下来撒泼打滚,谨欢依旧一点反应都没有。小孩子看似懵懂,实则心里也有一杆秤。他知道撒泼无用之后,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
  “唔嗯……”谨欢故意沉吟了一会儿,“这样吧,据儿从一数到五十,就可以吃了。”
  “真哒?”刘据瞪大了眼睛惊喜道。
  谨欢冲他摆了摆食指,“不可以耍赖皮哦,要乖乖地从一数到五十。”
  “好吧。”刘据宝宝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但是很快又精神了起来,乖乖地按照谨欢的话,开始数了起来,“一,二,三……四十九,五十!姑姑,我数到五十啦,可以吃啦!”
  “是是是,殿下可以吃了。”寒露早就准备着了,一听刘据数完,当即就将凉得恰到好处的蒸蛋放到了小炕桌上。
  “姑姑喂。”
  谨欢举起勺子,将小东西抱在怀里,动作熟练地喂了他一勺子,“据儿,姑姑可跟你说清楚啊,现在喂,可以,但是等到过完了年,据儿可要学着自己使勺子了,好不好?”谨欢循循善诱说道。
  她早就吩咐匠人打造适合孩子用的筷子勺子了,老这么让人喂,不好。就是最得她偏心的胤禛,手能抓稳当勺子之后也开始自己吃饭了。撒了没关系,关键还是要教孩子,要独立。
  “过年?”小孩子心里压根就没有时间概念。
  “大概还有个百来天左右吧。”谨欢想了想之后回道。
  “好。”刘据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啊,一百啊,那还有好远好远呢,到那时候,据儿都已经是大宝宝了,当然要自己吃饭啦!


第180章 大汉长青
  还没长成大宝宝的刘据在这儿享受姑姑的爱心投喂; 另一边的书房; 他亲爹刘彻却是彻底地投入进了面前的书海,至于旁边呈上来的点心; 则被完完全全地抛在了脑后。
  谨欢放在书房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都是当年学宫里搜罗而来的手稿——的复制品。当然了,虽说是复制品,但是系统出品; 质量保证,而且谨欢为了保险起见; 这些原本署了名的手稿,现在是没有名字的。
  甚至于除开学宫众人的手稿; 甘罗的,李斯的,王翦的; 李牧的; 以至于嬴政自己的; 这里面也都有; 这些可以说是集结了秦朝一代人的智慧结晶。这样的珠玉当前,刘彻哪里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