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试传胪乃是河北人氏,名唤胡青云,他长得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又说得一口好官话,自然是传胪的不二人选。
他站出来之后先按照当初宫中的太监所教的规矩给皇帝跪下来谢恩,然后便上前接过大学士手中的圣旨站在丹陛之上开始宣讲。
首先叫到的自然是一甲前三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 、探花郎,而正如林清之前预料的那般,王玥果然被点做了探花郎。
三人被点名之后依次上前,跪在了御道左右,然后便是二甲进士,这次殿试榜单上共有一百五十人,二甲约占三分之一,也就是五十多人,其后便是三甲。
被点到名的考生依次出列,跪在御道边上,虽然最早被点名很值得高兴,但跪在御道边上就不是那么舒服了。
好在王玥早有准备,在裤子里隐秘的缝了垫子,这才不至于面露难色。
不多时,一百五十个名字全部念完,便又有大学士接过圣旨,先是御赐一甲三位官职,这一回不再全部进入翰林院,而是各有去处。
便如状元郎,正是之前林清给他提过的朝中一位夏侍郎的儿子,他在骑射上颇有天赋,被分去了军部。至于榜眼,出自于西北某省,极通律法,因此便去了司法部,唯有王玥这个探花郎,依照传统,分入了翰林院做个六品编修。
不过新入官场便是六品,对于新人来说已经是极好的起点了。
而在他们身后的二甲和三甲,能不能有一个好起点就要看运气了。
二甲是被御赐为进士出身,三甲是同进士,按照排名,也各有别的赏赐,无非是宫中新编的书籍、笔墨纸砚等物,虽不算贵重,却也是份荣耀。
待圣旨宣讲完毕,大学士便带着他们三叩九拜,在宫殿外正式行了大礼,他们便算是一脚踏入了官场当中。
待行礼完毕,皇帝归宫,众进士与百官一起随榜而出,百官们分列御道左右,而新科进士则能够踏上御道,至于一甲三位,却能够在御道上乘马而行,可谓是独一份儿的荣耀,足够他们夸耀一辈子的了。
科举进士,名利双收,也难怪天下文人为之蜂拥向往。
榜单被拿出宫外之后被贴在了宫门外,立刻便迎来了无数人的瞩目,榜上有名之人立刻被传颂出去,这也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了。
这之后便是最有名的跨马游街了,一甲头三名骑在内务府专门从皇家马场牵出来的御马之上,由人牵着,从御道出发,一路直行,环绕整个北京城一圈,虽然他们身后还跟着一百多个二甲和三甲进士,但最引人注目的却只有他们。
一路而行,三人收到了不少帕子鲜花,近年来因为改革之事女子身上的枷锁轻了不少,不再像历史上的明清时期,女子不得见外男,甚至被男人碰了一下都要砍掉胳膊以示清白的荒缪之事发生,许多女子都要出来做工,也就无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戒规了。
所以这一路上出来看热闹的女子很多,尤其是年轻媳妇爱凑热闹,看见这几个长的颇为出色的年轻人嬉笑着便把手里的帕子花朵认了出来。
王玥唯一庆幸的是这里不是魏晋,不会有人拿着果子还有金钗首饰砸他们,否则一场喜事就要变得狼狈许多了。
游街过后便是去孔庙祭拜,之后便去国子监立碑,所有人皆可在碑上留下墨迹,算是给自己留名了。
王玥也写了首诗,不算太好,好在大家心情激荡之下平日的十分能发挥五分便已不错,再加上王玥书法出众,倒也不负他探花郎的名次。
一直忙到晚间,便又是琼林宴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冬至,吃饺子了吗?
第148章 琼林宴
琼林宴十分平淡,事实上,在琼林宴上根本不可能出现小说电视剧中那种找茬打脸的情节,反而分外规矩跟无聊。
这很容易理解,若是换成低一级的州府,考生们当中或许还有人能够用背景压制住主考官,可以毫无顾忌的胡作非为。
但是在琼林宴上,出现的是皇帝和太子,是朝中的大臣,在这些人面前,即便是薛蟠那种傻大呆子也绝对会收敛自己的脾气,绝不会傻呆呆的在这种场合闹事。
更何况在这种地方跟人找茬岂不是说明自己对于殿试的排榜不服气,这可是由皇帝钦定的排名,若是敢这么说,岂不是对皇帝的决定不服气?
再者说到了这个层次一些小动作就没什么用了,大家更看重的是实力上的比拼。
事实上越往低层次去,人们更喜欢小动作,而越往高层次去,这种小动作则越少,大家好像一瞬间就变成了老好人,少有针锋相对的时候。
不过除了吃吃喝喝,琼林宴上无疑是一个结交人脉的好机会,在官场之上师生和同年是一个很奇妙的关系,假如在官场上相逢,叙起话来,发现自己与对方是同年,无疑是一个拉近关系的极好机会。
而同样,在相等的条件下,大家无疑会更偏向于自己的同年,而借由这个关系,也可以将双方的关系拉得更近,结成一个稍微牢固的同盟。
在这一点上,这些同一年出来的科举进士在官场上是天然的同盟,这么好的关系不加以利用,那就实在有些浪费了。
在这上百名新科进士当中,王玥无疑是个热点,不论别的,只看太子殿下与他的态度,其他人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徒晖也有与这些人相交的意思,先不说,只要态度表现和善一些,这些新科进士将会在文人当中为他大大宣传,为自己博得一个礼贤下士的美名。
而且这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若是能得其中一二效忠,对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徒晖当然不会傻到觉得自己是太子,这些人就会无条件的效忠他,当他选择自己的属下时,这些人也在选择自己效忠的对象,双向的选择,哪怕他是太子,也要适当的透露出善意,这些矜持的读书人才肯上前。
不提徒晖借着琼林宴结交了多少人才,王玥又如何找到了不少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只说琼林宴过后,王玥本该拥有一段不短的闲暇时间的。
按照朝廷的规定,虽然新科进士在殿试过后就要分配职务,进入官场,成为职场新人,但是朝廷很体贴的给了每一个人一段探亲假。
毕竟成了新科进士,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和自己家人一块儿分享的好消息。
朝廷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很人性化的,根据每个人家乡距离京城的远近不同,探亲假也有长有短,长的,比如说到西北边疆或者南边的海南,最长可以拿到两个多月的探亲假。
而短的,比如说京城本地的,也有半个月的假期。
当然,既然说是本该有,也就是说现在王玥的探亲假,因为某种原因取消了。
这个原因自然就是徒晖之前提到的春猎了。
徒晖之前就偷偷跟王玥透露过,皇帝有意带着几位新科进士一起去春猎,而能够中选的自然就是前面几位了,王玥作为探花郎,自然是有资格的。
春猎再过不久便得以成行,他们有资格的几个人自然没办法回家探亲,毕竟皇帝和百官可不会专门等他们这些新科进士探完亲,而且他们也要学习一下春猎当中的规矩,免得到时候不知道朝廷的忌讳,得罪了贵人。
好在皇帝春猎巡方,伴驾的皆是朝廷重臣、皇家宗室,他们几个在这其中不过是个小杂鱼而已,也就是跟上去凑个热闹罢了,一般来说根本不会有他们什么事,所以过来教他们礼仪的人也不过是教了他们如何跟着大部队一块儿行礼进退、皇帝随行队伍里的各种标识,以及警告他们在春猎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外出乱走,免得给自己招惹祸端。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来搭理他们了,因此他们也算是得了几天的闲暇。
其他人或是寻亲拜友,又或者趁这机会游览京城,而王玥则要在家应酬一番。
这次不仅是族人亲戚、同乡好友前来庆祝,四大家族也有派人过来。
不过这里头唯独缺了王家现在的当家人王仁。
这倒不是王仁故意不来,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罢了。原先王仁是在金陵城,根本没听过王玥的名字,王子腾死后,他作为嫡系唯一的男丁,自然是要过来帮着张罗王子腾的后事的。
不过王仁也就装了不过一月,随后便原形毕露,只管拿着王家的钱财在外挥霍,连自家伯父的孝期都未曾守完,而且他也不是个精明的人,颇有几分薛家大呆子的形状,倒不愧是表兄弟。
王仁只顾着贪花好酒,哪里会有时间去经营王家的人脉关系,估计在他的印象当中王玥不过是王家的一个穷亲戚罢了,那里值得他费心思。
能够提醒他的王家幕僚早在王子腾暴毙之后便已经预料到了王家的未来,纷纷找借口离开王家这艘破船了,而应该提醒他的贾琏却是连他的面都不愿意见。
王家诺大的财产在王仁的手中挥霍也不过半年便已经有些捉襟见肘,需要找人打秋风去了。
王熙凤作为他的亲妹妹,自然是王仁的首选对象,一次两次王熙凤还看在兄妹关系上帮个忙,多了她便借口生病拒而不见了。
贾琏这人最是贪财,正如王熙凤与平儿议论时说他油锅里还要捞钱花,他有钱出去吃酒玩乐还来不及,那会白白的送到王仁手上做冤大头呢!
贾琏这个妻舅尚且如此,不用说别人了。王仁手里还有些闲钱,还未到绝境,因此很有骨气的放了一通狠话,便再不上门。
遇到这种事自然也无人上门通知他,万一被他趁机粘上岂不是太过糟糕?
这是四大家族第一次对外时缺了一角,不过却也看出四大家族颓势已定,再无昔日的风光了。
不提薛家现在已经与普通商户无疑,勉强靠着四大家族残留的威名这才不至于被内务府剥夺皇商的资格。王家现在已经不能指望了,史家近些年一直行事低调,根本不显眼,至于贾家,没了宫里的娘娘,他们也就只剩下贾母撑着脸面了。
所以这一回来王家,他们再也没了原先骨子里的傲气,态度越发和善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科室年终聚会,主任请客,我跟另外一个新来医生被他们起哄敬酒,他干了大半瓶白酒,我喝了大半瓶红酒,回家的时候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好难受!
第149章 木兰围场
上一次这些人来王家,虽然面子上尽力和善,但是骨子里还有世家大族的矜持和自傲,不由自主的便流露出高高在上的态度来,但是这一回来,他们态度已经仿佛与王玥有些平等了。
四大家族的靠山已经全部都失去了,大约也只有薛蟠那样的呆子还能够继续吃酒玩乐,逍遥下去了。不过在其他人有意无意透露出的颓势态度当中,贾琏的骄矜就显得格外注目了。
王玥当然很好奇贾琏为何如此,要知道,贾琏在贾家一族当中颇有些被打压的势头在,后院里老婆是个母老虎,在前院,父亲对他没什么好脸色,亲叔叔也只是将他当做管家一样,有事无事便都吩咐他去做。
即便同一辈的,骨子里也颇看不上他的行事,在这种压制之下,贾琏的态度竟然也颇为圆滑,吊儿郎当并不在意,不过在外头人眼里,他这种态度就难免显得不够庄重,不像个大家族的继承人,也难怪贾宝玉平常行事十分荒唐,大家却仍然将他视作贾家的救世主。
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贾宝玉再怎么荒唐,他的天分却是不容忽视的,只不过没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而用年纪还小,不懂事这个理由就很容易将他的荒唐遮掩过去,浪子回头的事情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更何况贾宝玉生来有异,日后做出再怎么震惊眼球的事情也不足为怪。
相比起来,贾琏就很不让人看的上眼了,假如不是他占了嫡长子的身份,怕是连贾府的外管家的身份都捞不到。
但是现在看贾琏的态度,以及其他人对贾琏的转变,王玥不由得大为好奇。
虽然他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参和贾家的事情,但是对于红楼梦剧情的改变,他当然是好奇的。
因此,虽然这一整天他忙得脚不沾地,却仍然抽出空档,吩咐下人去贾府的下人那里探听消息。
贾家的下人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不靠谱,不过是二两黄酒,他们便将主人的隐私全部透露出来。
到了晚间,王玥从下人口中得知了事情,这才明白原委。
贾宝玉丢玉的事情并非没有影响的,他现在已经疯疯癫癫,跟个傻子一般,怎么看也没有翻身的希望了。
而他的姐姐,宫中的贵妃娘娘已经去世,他的舅舅王子腾也已经暴毙,相比于贾琏来说,他在外物上的优势已经没了。
而这时候,薛蟠还没有再次打死人,薛家还未有求于贾家,虽然很想攀附上贾家,但是眼看着贾宝玉已经没有希望,薛姨妈又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还未到为了儿子牺牲女儿的地步,自然对于金玉良缘有了反悔之意。
虽然顾念着姐妹情谊和亲戚间的关系,薛家还未搬出贾家,但是薛宝钗已经借口家中有事,搬出了大观园,大观园中喧闹的金玉良缘只是已经渐渐沉寂,谁都看出了薛家的疏离之意。
王夫人虽然暗恨薛家翻脸无情,但也无法可想,更何况她现在的重心已经渐渐从贾宝玉身上转移到了唯一还能够有希望的孙子贾兰身上。
二房已经遭了打击,二哥又突然去世,宫中的贵人女儿偏又没福气,早早的去了,大哥一家子不靠谱,妹妹已经是她从娘家那里为了唯一能借来的外力了。
为了自家孙子的未来,王夫人也只能够咬牙笑脸相迎,勉强维持住了跟薛家的关系。
而在贾家后院当中,原本王熙凤因病交出管家之权,原著中是由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共同管家的,贾探春现在已经离开贾家,她的戏份就被巧姐取代。
而现在,薛宝钗搬出了大观园,管家之事就无从提起了。李纨因为王夫人和贾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贾兰身上,她心中自觉扬眉吐气,就把全副心思放在了照顾贾兰的学习和生活上,虽然还担着管家的名义,却不怎么管事。
所以这管家之权便全部落到了巧姐身上,巧姐是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等于说管家之权还是落在了这夫妇二人的身上。
对于自家女儿,王熙凤自然是百分之百的支持的,不但在旁边为她出谋划策,一路护持,还主动拿自己做筏子,给女儿立威。
巧姐是王熙凤亲手养大的,王熙凤的一身的能力手段虽不说学了十分,却也已经有了五六分,又有她母亲跟的帮扶,比原著里的那位带刺的玫瑰也不遑多让。
所以原本对于王熙凤丢了管家之权而对她有所轻视的贾家下人只觉得王熙凤深受主子们的宠爱,即便病倒了,这管家之权还是落在她女儿身上,可见她在贾家后院的地位,因此原本有冷落之意的下人们更加热情的奉迎起了她。
而在贾宝玉痴傻之后,贾家下人们心中也开始有了计较,二房统共能看的只有贾宝玉一人,虽说贾兰看起来不错,不过年纪太小,根本当不得用,贾环早已经离开,眼看着二房无人。
相比起来,大房父子虽然胡闹,但是好歹琏二爷却是个的知事的人,又占了名分,现在怎么看,都是大房更有未来。
贾家的下人一向是捧高踩低的能手,看出二房未来无望,大房更有希望,他们会做出何种选择也就不必再提了。
所以现在贾家的现状却是二房当中贾政和王夫人都关注起贾兰起来,对于贾宝玉王夫人虽然十分关心,却也不比以往了,唯有贾母天天守着贾宝玉,吃斋念佛,不再管事。
而大房当中,贾赦虽然还是一味的吃酒玩女人,不过却对贾琏和颜悦色起来,还经常赏赐于他,让贾琏不免得意起来,对着家里的母老虎腰板也挺直了。
王熙凤却已经对贾琏这个丈夫心灰意冷了,根本不管他,只管着一心帮扶女儿,另外便是养好身体,准备生个儿子,到时候守着一双儿女跟平儿一起相依为命,至于贾琏怎么在外头胡闹,王熙凤却再不复以前那般处处管着他了。
贾琏不知道内情,还以为自家娘们儿总算是见识到了他的威风,服了软,不免更加得意起来。
所以贾琏的得意之情外露的如此明显,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玥听了,不免暗自叹息,只觉得贾家未来一片黑暗,都到了这个时候,贾家人还只是关注着眼前的那一亩三分地,根本不睁开眼往外看一看,根本没发现危险已经渐渐逼近,他们现在争抢的东西未来他们根本保不住。
不提王玥因为殿试的好心情被贾家下人透露出来的消息弄得黯淡了两分,不过他很快便提起了精神,反正贾家的未来他早已知道,现在也不过是对贾家人怒其不争罢了,不过略略在心里放了一会儿,他便又高兴了起来。
趁着这几天空闲,他又练习骑射起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也算得上是弓马娴熟了,最起码不会再像以前那般,骑马都是让别人牵的,现在他不但能够熟练的驾驭马匹,还能够在马上拉弓射箭,虽说准头还有些不足,但比起往昔来说,已经是判若两人了。
就在他渐渐掌握起骑射这门技艺时,春猎的日子已经到了。
皇帝外出巡行的队伍自然是浩浩荡荡,不说宫中带出来的宫女、公公,各位王公贵族大臣们带出来的仆人加起来便足足已经有了数千人,另外还有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队伍,便有上万人。
再加上文臣多半坐车,又有一路携带的各种物资,巡行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不过王玥不过是个小人物,他跟另外几个有幸被皇帝选中伴驾巡方的新科进士一起落在最后头,不过坐在马车上谈天论地,或是乘着皇帝御驾驻跸之时外出游玩一番,也算是增长见识了。
他们一行人要去的围场正是历史上清朝的皇家猎场——木兰围场。王玥前世时曾经去过,不过跟大部分人只能接近的外围不一样,他去的却是内部未曾对外开放的地区。
木兰围场的旅游区原本就提供狩猎服务,而内部未曾开放的地区同样也有狩猎活动,比起外面像玩闹一般的狩猎活动,内部的狩猎当然更加原汁原味。
不过那时候王玥不太喜欢这个活动,而且他本人不擅长这个,不过下场试了试就罢手了。
现在他却有些期待了。
木兰围场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北控蒙古,南近京师,右接察哈尔,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
即便当初天正帝雄才大略,给予了一直谋求入关的蒙古各部以及满族很大的打击,将他们打的七零八碎,但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生命力颇为顽强。
虽然慑于大齐的武力,他们不得不远离大齐的国境线,但是一有机会他们便会卷土重来。
所以每年的春猎是必不可少的。
一开始为了锻炼军队,二来是为了显露武力,震慑外族。
所以选在这个接近蒙古和东北的木兰围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皇帝巡行的队伍一路从北京出发到达木兰围场,路程并不算远,不过他们却足足走了半个月。
到达时春天都快过完了,不过好在木兰围场地势偏北,这里还留在春天的尾巴上。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是碰到了一位中国好婆婆啊有没有,病房有个老太太,今年八十多了,身体很不好,一直都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在照顾她,我一直以为这位阿姨是老太太的女儿或者媳妇,正好今天老师问老太太出不出院,阿姨说她做不了主,要回去问问,老师就顺口问了句她们两个的关系,才知道这位老太太的孙女是这个阿姨的儿媳妇,当时我就震惊了?,回办公室后师兄又说上回老太太住院也是她照顾的,说真的,婆婆能做到这个地步真的是很难得啊!
第150章 刘公公
木兰围场现在还未曾受到破坏,景色十分优美,无论是天然的林场、草甸还是湖泊、河流,极少受到人力的破坏,比起前世的那些旅游胜地,这里无疑更引人入胜。
到达木兰围场之后,大部队在这里驻扎,有些不受重视的官员便被打发到附近的城镇,显然他们是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了。
而王玥等人虽然官职卑微,但是作为新科进士,他们现在还热乎着,皇帝必然是要召见他们一次,顺便赏赐一番,好显示皇帝虽然重视武力,却同样看重文人。
所以拖这个的福气,他们有幸在驻地边缘混到了一个不错的小院子。
院子虽然不大,但是足够他们几个人住了,再加上虽然还未开始春猎,但是驻地里的人却早就忍不住骑着马带着弓箭外出狩猎,打回来了不少猎物。
几人带过来的厨艺厨艺不错,或烤或炖,又有分派过来的新鲜蔬果,还有偶尔送过来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可以说在吃的上面相当不错。
皇帝现在并没有时间来召见他们,因此几人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日或是骑着马外出游玩一番,顺便猎些猎物回来,又或是一起讨论诗词歌赋、文章史集,再或者喝喝茶、弹弹琴,可谓是快活至极。
王玥原还挂记着徒晖,但是他很快就没时间去想徒晖如何了,所以当徒晖身边的公公出现在他面前说是徒晖找他时他这才恍然发现他已经把徒晖抛之脑后了。
“你倒是快活,我听人说你们见天的逍遥自在,可把人羡慕坏了,你也不想着叫上我一起。”
王玥轻轻一笑,先是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捧起宫女端上来的茶盏,细细的啜了一囗,又闭上眼回味了好一会儿才道:“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啊,谁叫某人是天生的劳碌命呢,可不就要事事操劳吗,哪里像我,闲人一个,只能落一个逍遥自在了?”
他这态度可谓是放诞无礼,原先未曾见过王玥的几个下人不免暗自吃惊,只在心里感叹这人为何如此不把太子殿下放在眼中,他就不怕太子殿下怪罪吗?
这些人心中再怎么惊奇,在徒晖面前却不露分毫,让人看不出来他们心中的诧异。
早就习惯了王玥的态度,在经历过其他人的小心翼翼、谄媚讨好之后,王玥的态度就更显得万分难得了。
王玥的这番话得了徒晖一个白眼,王玥却不生气,反而笑得更欢,又将自己这几日的逍遥自在一一述说,在他的口中,原本就十分有趣的野外活动也显得更加吸引人了,只把徒晖听得两眼放光,心动不已。
“你可快别说了,”徒晖忙打断他的话,没好气的道:“你再这样说下去,我可就忍不住跟着你一块儿出去啦!”
听他这么一说,王玥倒还罢了,其他人便先急了,当下便有一个年纪大一些的公公十分着急的劝道:“我的小爷啊,陛下可是说了,过两天蒙古以及满洲各部的头领就要来驻地朝拜,您到时候是要负责接待各位头领之子的,这时候可万万不能擅自离开营地的!”
他这话刚落音,徒晖便轻邹起了眉头,毕竟他刚刚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并没有真的想要出去游玩,可是被一个下人当着自己的朋友这般说,怎么都有些心中不爽,不过到底顾及着这人是父皇派过来的,不能随意呵斥,因此徒晖便耐着性子道:“刘公公放心,孤不过随意这么一说,乃是与朋友开玩笑的,当不得真!”
徒晖都这般说了,按理说这位刘姓的公公该趁着这个台阶下来,也免得惹人不快,不过也不知道他这人究竟是真的不通人情世故还是故作糊涂,并没有趁机闭嘴,反而又开口劝道:“殿下,虽然奴婢的话不好听,可是奴婢都是为了殿下好啊,这次陛下肯把如此重任交付给殿下,那是对殿下的看重,殿下当全心全意对待此事,方才不负了陛下的信任,怎可将心思放在玩乐上?”
随着这人的话说出,徒晖的脸色更不好看了,王玥暗自心想,怪不得徒晖一直都没来找他,直到今日方才将他叫过来,原来他这一阵子都在忙着这件事啊。
王玥一边暗自同情徒晖年纪小小就要如此忙碌,一边又为徒晖担心,看这人能有胆子劝谏徒晖,跟徒晖的关系又像是隔着一层,看来应该是皇帝拍过来侍候徒晖的人。
虽说这人不过是个宫中侍候人的奴婢罢了,但是宰相门前还有七品官呢,更何况是皇帝跟前的人呢?
再者说现在颇为讲究一个孝道,正如荣国府中,长辈跟前的一个小猫小狗那也是不能伤的,既然是皇帝派来的,某些时候也算是代表了皇帝了,徒晖哪怕是贵为太子,在这些人面前还是要收敛脾气的。
更何况这人能被皇帝放心的派到徒晖身边,显然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万一得罪了他,他在皇帝跟前说几句坏话,虽然现在对徒晖没什么影响,但是皇家父子关系莫测,谁知道这些话未来会不会对徒晖造成影响呢?
王玥想了想,伸手拉了拉徒晖的衣角,示意他收敛脾气,而后又笑道:“太子殿下一向勤勤恳恳,对待陛下交代的事情都是万分小心,所以陛下才肯信任太子殿下,这番才将这等重任交托给了太子殿下。不过做事情从来都讲究一个劳逸结合,太子殿下做事耗费心力,偶尔出去散散心也未尝不可。”
王玥说这番话原是好意,他想做个和事佬,不让气氛太过尴尬,不过他却没想到有些人是不愿意领他这个好意的。
比起在徒晖面前卑躬屈漆,这位刘公公在面对王玥时就挺直了腰杆子,他斜蔑了一眼王玥,冷哼一声道:“身为下臣,劝谏君上乃是责任,可有些人却只想着讨好君上,试图诱惑君上陷入歧途,这等人就该直接脱去乌纱帽,直接打出去才是!”
说完,他看也不看王玥震惊到无语的脸色,转身对徒晖拱拱手,义正言辞的道:“太子殿下可要牢记先贤的教诲,亲贤臣、远小人才是,万万不可听信的某些奸诈小人的话!”
听到这里,饶是徒晖一直在心底劝自己想一想他是父皇派过来的,需要忍让一番,不可与他这个老顽固太过较真,可他却受不了这人将自己的好友斥责为奸诈小人。
他跟王玥可是多年的交情,从小一起长大,可谓是起卧形影不离,比起他那些亲兄弟还要亲上几分,更何况他这个好兄弟是自己选的,又是在皇爷爷和父皇那里过了明路的,那里是一个下人可以置喙的!
因此徒晖再也遮掩不住怒气,他冷哼一声,冷声道:“来人,刘公公年纪大了,劳累一天了,竟然当着孤的面胡言乱语起来,还不快来个人将刘公公扶下去好好歇一歇?”
他话刚说完,便有两个小太监沉默的走上前来,一左一右的夹住刘公公,不等他开口说什么,就一阵风儿似的将他裹了下去。
刘公公人走了,徒晖仍是不解气,他将一直跟在他身边侍候的李想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