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报喜。
而城中的街道也早就被巡捕司的人梳理了一通,生怕耽搁的报喜之人的路程。
而贡院门口来的也不仅仅是数千考生,还有无数看热闹的,也有想着榜下捉婿的,看看能否给自家找个金龟婿的。
王玥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对象,这么年轻,肯定还未曾婚娶,或许有了婚约,但相比起来退婚总比日后突然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前来亲的糟糠之妻和儿女强。
不过幸好林清有经验,早早派人嘱咐了王玥,这才让他免于被人趁乱抓走的情况。
而别的考生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要么大声呼救,期盼着有谁能出手仗义相救,要么大声疾呼“家中已有妻子”,而后被人嫌弃的甩开。
总之,大部分考中的考生都是满身狼狈,不过即便这般也难以消磨考生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便是一跃而起,鲤鱼化龙了,从此改换门庭,他们的子孙便也是官家子弟了。
王玥被下人护着,一路小心翼翼的钻到了马车上,还未等他松口气,下人们都抢上前来贺喜,王玥心情很好,忙笑着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赏钱一一分发下去,又不忘吩咐人回家报喜。
不过一想到等到回家时需要面对的情形,王玥便强忍住归家的欲望,吩咐下人调转马头,往淑娴公主府而去。
刚一进门,便有公主府的下人们过来道喜,显而易见,早有人过来报信了。
王玥算是公主府的第三个主人,虽只是驸马爷的学生,但看驸马和公主的态度,与亲儿子也仿佛了。
公主和驸马没有儿子,两个女儿早已出嫁,日后这偌大的公主府不还是要传给驸马爷的这个小徒弟手里,也难怪这帮平常眼高于顶的下人们这般殷勤了。
王玥一路熟门熟路的拐到了林清平常呆的小楼,刚进小院,便看到公主府的官家高一脸上带笑的走了出来。
一见王玥,高一脸上的笑收了收,变得严肃许多,赶在王玥前头抢先行礼问安:“小的请进士老爷安,进士老爷好!”
王玥脸上粲然一笑,道:“高哥可别在打趣这里我了,我可受不起这个。”
高一笑道:“这么年轻的进士老爷,拉到哪里去人家不瞧个稀奇?要小的说,怎么恭喜都不为过。”
王玥被他这么一说,脸上不免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来,忙道:“高叔快别这么说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轻狂呢!”
高一对着他笑的更加和蔼起来,他是从小跟着少爷一块儿长大的,人人都说少爷是被天上掉馅饼砸中了,才娶了淑娴公主回来,但以他私心里想着,还是觉的他家少爷受了委曲,公主又如何,以他家少爷的才貌人品又不是配不上,更何况公主至今也未曾给他家少爷生个儿子出来。
可怜他家少爷自幼天资聪慧,硬生生给自己挣得爵位也无人可以继承,现在好了,虽然徒弟也无法继承爵位,但是有徒弟相伴,总算叫他家少爷膝下不那么荒凉了,近来少爷每日笑的时候多了不少,就连胃口也好了很多,只希望当年二姑爷答应的事情能成,那他高一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王玥知道自家老师并不拿这位高管家当下人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无论是外出游学科举,还是苦熬过最低迷的那段时日,老师身边总是跟着高管家。
所以高管家可是说是林清在这世上最信任的人了,公主也比不上。
王玥自然不会在他面前摆什么主子少爷的架势,他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晚辈,见高一与他玩笑,他便也凑趣,故作委屈的抱住高一的手臂,如同小儿撒娇一般道:“高叔,你可饶了我吧,别打趣我啦!”
高一伸手怜爱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又细心的替他理了理衣袖,这才笑眯眯的道:“好好好,不打趣你啦,快进去吧,老爷和公主都在里头等你呢!”
说着他又压低了声音,低声道:“老爷才刚吩咐了,要给府里的人都加三吊钱的赏钱,要大家同喜呢!”
闻言,王玥脸上的笑容更甚,这是把自己当做自家子弟看才会有这样的吩咐,就像当初贾母为了表示对王玥的看重,就曾下令赏过贾家下人的赏钱。
“老师待我的恩情,我这辈子怕是都还不完啊!”
王玥忍不住低声感叹了一句,高一闻言对他越发满意起来,又抬手拍了拍他,催促他进去。
王玥便朝他拱拱手,往里头去了。
大概是因为要加赏钱的消息传了出来,王玥往里头去的时候碰到的下人们纷纷面带笑容上来同他贺喜,与前头那些下人奉承讨好中又夹杂了几分欢喜,想来作为近身侍候老师和师娘的下人们拿到的赏钱会更加丰厚。
一进小楼,早有殷勤的下人过来打帘子,以往这里人很少,林清一向喜静,不过今日自然不同,下人们估摸着主人对于王玥的喜爱,知道一旦有好消息传来,正好在跟前儿的肯定有好处,这等好事自然不愿意错过。
而且林清虽然自信于自己的徒弟能力卓绝,必然上榜,但也不免有些担忧,恰好这些个下人们最会说好听的话,倒也缓了缓他的紧张之情,因此林清便破例没有赶他们离开了。
王玥榜上题名的消息早就传了过来,下人们果然拿了赏钱,自然要承王玥的情,因此伺候的越发殷勤备至。
小楼里十分暖和,二月份的北京城还冷的够呛,王玥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又被细心的围着披风,一进屋,被暖气一冲,身上便有些燥热起来。
两个小丫头忙上来帮他脱掉披风和棉衣,又有丫鬟拿了公主吩咐了替他做的衣裳替他换了。这些衣裳早早的在熏炉边挂着,热乎乎的,又带着淡雅的香气,穿在身上十分舒服。
换了衣裳,王玥这才兴冲冲的跑上了楼,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一想到总算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十年寒窗苦读不算白费,他的心里还是非常兴奋的。
刚刚在外头他还需要端着,不能太过失礼,但在信任的长辈面前他就没这个顾及了。
“师父!师父!我考中啦!”
王玥一边大声叫嚷着冲进房间,一边兴奋的蹦蹦跳跳,幸好小楼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这才不至于发出太大的声响,即便如此,王玥弄出来的声音也足够扰人的了。
不过林清和淑娴公主并不以为意,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其实最怕的就是寂寞,这种吵闹反而让他们心中更加踏实,不至于生出寂寥之感。
更何况包容晚辈偶尔的胡闹也是一桩趣事不是吗?
夫妻二人默默的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发现与对方的默契,淑娴公主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林清却别扭的扭过脸,清咳了一声,对着王玥道:“好了,成什么样子!不过一个进士而已,等明儿你做了探花郎,怕不是要高兴的蹦上天!”
“探花郎?真的?”王玥听到这话更加兴奋了,他忙跑到老师跟前,高兴的问道:“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可我才第五名啊!”
不等林清先为自己怎么一个没忍住把自己暗地里琢磨出来的结果透露了出来而懊悔,就听到自家徒弟如此不自信的问话,他当下就有些不服气,又忍不住反驳起来:“第五名怎么了,你跟前几个也不差什么,若不是有人提了个所谓的长者为先,你怎么会被放到第五!”
说到这里林清就非常生气,说起来外人常常以为林清与翰林院的关系会非常不好。
这也难免外人会这么想,毕竟编撰字典原是翰林院的职责,且编撰字典的工作翰林院实际上已经做了一多半,只不过中间一波三折,耽搁了几年,这才被搁置了下来。
但编撰字典这件事翰林院上上下下从来没有忘记过,即便是老的一辈退了下来,也不忘嘱咐后辈务必要记得这件事,有机会就一定在御前提出来,将翰林院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
其实当年若是再等上两年,翰林院重提字典之事已是势在必行,而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不说这偌大的功劳足以让他们升官发财,扬名天下,便是流芳千古也尽够了。
可这样的好事却偏偏让人半道上截了胡,这诺大的功劳不但大半要分给一个外人,美名也被他人抢走,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很难不记仇的吧。
更何况翰林院的人在其中花费了多少人力功夫,字典上又寄托了多少人的期盼。
不过与外人想的恰恰相反,翰林院的人其实并不记恨林清。
事实上之所以不记恨林清,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品德高尚到完全不计较这些,即便圣人也很难不对身前利身后名不在乎吧,更何况翰林院的学士们哪怕饱读诗书却也不过是普通的凡人。
他们之所以不计较这些是因为他们欠着林清的情。
外头的人不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单以为翰林院的人不知道做了什么触怒了天正帝,以至于原本一件功在当代的大好事不得不暂停,可他们却不知道当年的那件事却是天正帝退位的直接原因。
天正帝最开始的时候或许因此生了气,不过后来他本人想开了,也就不气了,动过重新令翰林院继续编撰字典的念头,但是天玺帝却不愿意了。
天玺帝是天正帝一手养大的,感情深厚之实在是皇室当中难得一见的,他并没有因为得到了万千人梦寐以求的皇位而惊喜,反倒很记恨害的他最敬爱的父皇没能亲手完成自己的雄才伟略,不得不遗憾的中途退出的翰林院。
翰林院上下但凡知道原因的虽然心焦于有生之年竟然不能参加这等能流传千古的好事,但是这群木讷迂腐的读书人总算是明白了一回,没敢在天玺帝的任上再提是这件事。
或者他们提过,却被天玺帝毫不犹豫的打了回来,以至于没惊起什么浪花,后人不知罢了。
好容易等到天玺帝退位,永宁帝继位,翰林院还以为时机已到,却不想永宁帝同样是天正帝亲手养大的,对他这个慈爱的祖父比自己的亲爹还亲。
天正帝心胸开阔,并未对孙子提起过这件事,但是任谁也会对天正帝当年为何突然退位的原因产生好奇心的,永宁帝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当他开始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天玺帝并未隐瞒半分,永宁帝便对翰林院的印象差了下来。
待到永宁帝开始知道了某些更为深刻的内情时,他对翰林院就更加厌恶了,连带着对于编撰字典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致。
也是天正帝教的好,儿子和孙子都未曾因此随便迁怒人,没有因为当年某个人的过错而惩处翰林院其他无辜的人,否则以皇帝的权威,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会因此丧命。
不过皇帝不曾怪罪,翰林院的人却一直记得自己的错,并且用了某些隐晦的方式记了下来,传给后来人,让他们记得教训。
翰林院的人实际上早就做好了付出生命代价的准备,他们知道若是因此触怒皇帝,不说前途和未来了,怕是连身家性命也要赔上。
只是先辈念念不忘的事情,后辈总是要替他们完成愿望的。更何况为了某些事情是值得付出代价的。
却没成想这件事被聪慧的林清发现了,林清那时候刚做驸马,无事时常去翰林院借书,无意中发现了端倪,他从宫中的藏书还有翰林院中的迷藏中窥见了当年的真相,不过他不忍翰林院那些先辈的心血白白浪费,便去皇帝那里求情。
翰林院上下准备了许久,甚至连名都豁出去了,没想到却让林清抢了先。
皇帝当时没说什么,只把翰林院的人叫了去,然后不知谈了什么,编撰字典的事得以进行下去,但功劳却分出了大半给了林清。
否则林清再如何聪慧,也不可能一个人比得上整个翰林院多少年的功夫。
外人不知道他们早就定下了协议,只看到林清抢了翰林院的功劳,便以为林清与翰林院不和。
所以这一次排名有人提出应该以长者为先,又说王玥年轻气盛,未免他心高气傲,日后走错了路,该压一压他,磨磨他的性子,那些人本以为翰林院过来参加考试的主考官们应该会迫不及待的赞成的,却没想到翰林院的人不但没有赞成,反倒极为反对。
倒是其他部司的人很赞同这个论点,两方不相上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些人原想着只要主考官都同意,法不责众,太子殿下哪怕生气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再者说太子殿下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同窗而怪罪他们,最多会觉得失了面子,脸上挂不住而生气罢了,稍稍在陛下面前夸一夸太子殿下也就是了。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如何因私废公,又或者说他们不忠于皇帝,事实上不是的,他们对这场考试极为重视,把关的极严,深恐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坏了改革大事,误了陛下的计划。
他们对朝廷、对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可是对太子,那就各有各的想法了。
有人单纯的是因为自家孩子被王玥压了风头,想压一压王玥的,有人是想接王玥试探一下太子的反应的。
毕竟太子头几年是养在深宫之中,外人并不得见,后来又去了国子监隐瞒身份读书,他究竟如何,能力是否卓绝,品行是否端正,担不担的起一国之重任,他们都不知道。
能否把国家交托给太子,而太子又值不值得他们献上忠心,交托身家性命,这无疑是个不断了解、互相试探的过程。
打压王玥不过只是第一步罢了,就看太子如何反应的了。
当然,也有想着压住王玥,打压太子,进而支持其他皇子,得个从龙之功的野心家,至于这里头有没有其他几位皇子和他们身后的母家的手笔,就只有天知道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主意,王玥不过是受了无妄之灾,不过既然他当初想着给自己找个靠山,他既然已经享受过靠山带来的便利,自然也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坏处了。
林清既然和翰林院的关系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坏,自然就有人暗地里给他传来消息,他知道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清是个实打实的读书人,做学问他是自信于无人能比的,可要说论政治,论掌握人心,他连王玥这个半吊子都不如,因此他只看到了那些人嫉妒他心爱的小弟子天资聪慧,年纪小小就成就不凡而想要打压他,至于更深的,众人诡秘的心思他自然是半点都猜不到的。
不过林清虽然在政治上幼稚一些,但是论起科举来他却是极为有经验的。
而且他有许多朋友都在翰林院任职,翰林院每三年都要负责一次会试,各省的乡试也有翰林院派去的人,可谓经验丰富,所以也早有朋友给他分析过。
而且他还从淑娴公主那里知道王玥是真的很受太子看重,不但太上皇喜欢他,皇帝也很欣赏他,他才对自己的分析十分笃定的。
“你且听我替你分析,论起来,你的水平跟他们的差不离,要说好也没好多少,要说差自然也差不了多少,而殿试更加考验心态,能把平常的水平发挥一半便已经是表现优异的了,所以说学识上你们都差不多。至于心态,我更不担心你,你肯定能发挥出色的,也就是说殿试排名如何,你这里是没什么影响的了,就看皇上和朝廷大臣们如何想的了。”
“那万一那些大臣也想压一压我呢?”
“不必这般担心,殿试上能插上话的就是一般人,他们跟你无冤无仇,不会平白在陛下跟前为难你,没得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偏去为难一个小孩子。”
林清以为王玥知道了什么,因此有所担心,便开口安慰道:“陛下虽然欣赏你,却也不太好偏爱你,所以状元和榜眼你是不用想了,倒是探花郎很有可能。”
“这是如何说的?”
王玥因为林清的话陷入了沉思,没有立即开口,不过淑娴公主却是个极为配合的人,立刻开口询问。
林清自然不会隐瞒,直接道:“这其中原因很简单,无非一个名字。就如当年的林家一门双探花,说出来便是一段佳话,流传到后世去,当然是人人称赞,林家二兄弟固然叫人赞叹,那些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自然也是值得赞上一句的。”
林清的话音刚落,反应很快的王玥立刻就明白了缘由,“所以说继林家双探花之后,又要有师徒双探花了吗?”
林清赞许的点头,“这传出去难道不好听吗?”
这自然是好听的,这种故事说出去,古往今来的人皆是爱听的,便是后世那种信息爆炸,什么都不足为奇的时代这种故事说出去都不免让人听了啧啧称奇,更何况是信息不流通,稀奇事少的古代呢!
可以想象,待殿试过后,如果王玥真的成了本次考试的探花郎,他的大名便会随着这个故事而传扬开来。
这也算是另类的一种宣传了吧。
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不过王玥觉得这种可能性真的很大,林清说的有很大的可能成真。
没想到他竟然有可能成为探花郎,如果是真的,倒也不枉来世上走此一遭了!
林清与王玥分析了一通之后又指着他刚刚派人抄录回来的答卷给他指导了一番,这才催着他回家。
虽然林清很想继续留下王玥,但他再不通世情却也是知道今天他的小弟子该回家的。
王玥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师父和师娘,刚走出后院就被几个小厮围住了。领头的叫高原,是高管家的小儿子,今年刚领了差事,正在外头当差,他性子跳脱,跟王玥关系不错。
见了王玥,他忙抢上前来,抱住王玥,笑嘻嘻的道:“好哥儿,快把你的荷包赏我一个,也让我沾沾喜气。”
说着便要伸手去扯王玥腰间的荷包,王玥忙一闪身躲开,也笑骂道:“我这可是进士老爷的荷包,要是拿出去,少不得也得换个十几两银子来,你就这么轻飘飘的拿走了?”
高原忙笑道:“好哥儿,你只管赏了我们,后来总有你的好处的。”
王玥被他们拉住,走也走不脱,推也推不了,只得摆出一副你们随意的架势来,道:“你们只管拿吧!”
不等他们动手,转角处突然传来一声暴喝:“兔崽子们,又想做什么!”闻言,原本还嬉皮笑脸的小厮们立刻就变了脸色,四下逃窜了,不过临走前还不忘拿走荷包,王玥见了来人笑了起来,道:“高叔还是这般有精神!”
高一却不免皱了眉头,不赞同的道:“小少爷的脾气也太好了些,那些兔崽子最是会顺杆子爬的,万万不能给他们一点好颜色看,小少爷下回见了他们只管叫人把他们打出去,不必留情的。”
“不过是玩闹两句,何必当真!”王玥一笑,并不在意,不过见高叔仍不赞同,他只好笑着问马车的事,把话岔了过去,高一也只好将他送上马车,又仔细嘱咐了跟着的下人,这才将王玥送走。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够了,又抽了,不知道能不能发表出去!!
第143章 殿试
归家之后不必说,又是一番热闹,不过王家很快又归于了平静,毕竟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几天之后,便又是殿试了,成龙还是成虫,皆看这一朝。
此时也不必再提什么看书,临时抱佛脚了,这会儿也没什么用了,倒不如干些别的。
王玥在这等待的这几日中,要么跟着徒晖派来的护卫学习骑射,要么往林清那里去,跟着师娘身边的公公学习宫中的礼仪。
虽然说他之前就曾经学过一些,但一来那时候学的并不仔细,而且那时候人小,对他要求也不太多,并不要求礼仪齐备,只要不太失礼就足够了。但现在毕竟不同。
朝堂上上下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一点儿细微的举动都恨不得放在显微镜下细细分析,而他又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的眼睛,更要小心才是。
更何况礼多人不费,而且他去的是最讲究礼仪的宫廷,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过了没几天,便到了殿试的日子,又是天还未亮的时候,王玥便已经被门外的仆人叫了起来。
今天他借住在老师家住,公主街靠近皇宫,从这里走要省好多时间,可以让他早上多睡一会儿,免得殿试时精力不足,影响了考试。
因为今天有殿试,所以今天的朝会也算是大朝会了,许多平常并不用上朝、只领着闲职或者爵位的官员也都来了,林清自然也去了。
毕竟是自家徒弟的大日子,他总是要在场看着才肯放心。
师徒二人被人伺候着洗漱过后,换上了簇新的衣裳,又被人用披风紧紧的围好,被淑娴公主给送出了府。
马车一路前行,路上有很多马车不断的汇聚而来,渐渐的形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洪流一路汇集到宫门前,渐渐停下,师徒二人下车分开,去往不同的地方。
宫门外,有专门的太监在等候他们这些前来参加殿试的考生,这位公公他们已经很熟悉了,最近几日,他们这些考生一直在被集中在教育部,跟着这位公公学习觐见皇帝的礼仪。
不多时,考生渐渐来齐了,宫门口也变得寂寥起来,前来参加大朝会的大臣们都已经进入了宫门,他们是从侧门进去的,而他们这些考生则只能够被公公带到另外一侧的角门进去。
考生中有不少年轻人抬头羡慕的看向那些可以光明正大的走进宫门的大臣,能来参加大朝会可不简单,他们中间的某些人也许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踏入宫门,十年之后,他们这一年的进士,不知道还能有几个不过很快他们便收敛了眼神,过了今日,他们也有这个资格。
考生们并没有立刻前去考试,而是在被集中在侧殿当中,先搜身,再有人对考生一一进行辨认,防止有人胆敢在这个时候耍心思。
待一切准备完毕之后,考生们又等了一会,听到三声鞭响,有太监在外头大声叫喊:“陛下到!”
却是朝会已经散了,皇帝带着百官来到了文英殿。
伴随着这声叫喊,考生们中的气氛一瞬间变得焦虑起来,很多考生都不由自主的躁动起来,领头的那位公公不由得压低了声音,尖着嗓子斥责道:“叫什么叫?都忘了才学的礼吗?”
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小太监也纷纷出言斥责,立时,考生们安静下来,虽然不耐烦这些阉人们的嚣张态度,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地方可不是由得他们纵横的。
又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立刻便有礼部的官员过来引着他们前往文英殿的正殿当中。
殿试开始了。
文英殿的正殿很大,可即便如此,也装不下所有的考生和前来观礼的官员们,所以便有考生很不幸的被放倒了殿门外的走廊上。
王玥默默的替他们默哀了一瞬,很快又庆幸起自己的排名足够靠前,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坐在殿外。
想一想这时候北京的天气吧,更何况为了防止考生作弊,考生是不准穿棉衣的,虽然可以多穿几件夹衫,在哪里比得上棉衣暖和,更何况,为了让自己不显得太过臃肿,免得遮挡自己的气度,以至于在圣前失礼,大多数考生并不敢穿的太过厚实。
所以在得知自己的座位竟然在走廊上时,很多考生不免呆了一瞬,甚至有几个心态不好的脸色已经变得灰白起来,谁都知道在这个时候遇到这种不利的情况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
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殿试中辍落考生的情况,但是落到如夫人了境地,但凡有些野心的都不太愿意落入三甲当中。
不过也由不得他们了,哪怕心有怨言,也无人敢有什么异议,不过王玥注意到有几个拿着小册子的年轻官员站在外围,他们在发现那几个脸色有异的的考生之后低头奋笔疾书,显然是在记下他们的表现。
想起之前老师的交代,王玥明白这几个考生不会有什么好成绩了。即便学识再好,遇事不能够收敛冷静自持,却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该有的表现。
很快,考生们按照考号分座已定,便有太监请旨过后,宣布考试开始,接着便有教育部跟翰林院的官员下来分发试卷。
纸张抖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明显,考生们原本低着的头抬高了些许,纷纷关注着试卷,忍不住在心中猜测着试卷的内容,那便是关系到他们未来能过三品还是奋斗半辈子之能在三品以下的关键。
而王玥则是忍不住偷偷的快速的看了一眼大殿前方的御座,他的眼神很好,即便只是快速的扫了一眼,还是清晰的看到了挂在皇帝脸上的微笑。
王玥注意到皇帝在他抬头时对他微微颔首,好像对他笑了笑,从笑容里王玥依稀想起了那年他把这人当做普通长辈一块儿讨论绘画的事情。
大概是看到了熟悉的地方,王玥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他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不过是会试,这么多场考试都考过了,他还会怕这一边吗?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有个病人去世了,上午还好好的,突然就昏迷了,突发脑出血,老师说不太好,没什么治疗意义了,家属希望能用药坚持一下,等她儿子回来,我跟老师刚进办公室开药,药还没开完,突然过来说不行了,赶紧去抢救,护士一边用药,我在旁边按压心脏,但还是没呼吸了,很难受,突然发现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有时候人还是很无力!
第144章 翰林院
殿试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暮时分,方才结束,且在大殿之上,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即便教育部会提供肉汤和面饼,但是考生们也不敢吃的太多,一来容易失礼,二来吃的太多,紧张之下极容易上厕所,让人见了不免笑话。
可是考试原本就需要耗费心力,又无法从食物和水当中补充体力,再加上考生不得不坐在座位上一整天,完全不能像在贡院当中还能起身走动走动,放松身体,所以别看殿试相对于会试来说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但难度却不只是加了大半。
更何况在场的考生,即便再木讷的书呆子怕是也曾在心中幻想过皇帝跟朝臣被自己的风采折服,与自己交谈之下大为震惊,自叹弗如,进而拜服于自己的才华之下,以高官厚禄许之,自己曾经幻想过的荣华富贵、宝物佳人尽奉于跟前,任已取之。
又或是午夜梦回,突然发现自己于殿试上失礼于人,被阉官赶出宫中,好容易考出来的功名也被剥夺,自己被昔日看不上的同窗纨绔嘲笑,一时惊醒,才发现不过是做梦而已,心下虽然庆幸,却也不免暗自心惊,只得不断提醒自己要更加谨慎才行。
不管是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意淫,又或是因为某些叫人胆颤的噩梦,在场的考生无不束手束脚,虽未曾失礼,却难免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了。
因此,难得的几个气度不凡、行事稳重的就被显了出来。
“那个是谁?”
永宁帝低声询问身边的大臣,他的声音不大,不过对他声音一向敏感的大臣们仍然把他的话听的一清二楚,几位得以近身跟随的大臣忙顺着永宁帝的目光看去,却是一位身穿淡青色长袍的青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