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千份卷子要在两天内完成,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分数打出来,挑选出录取的人数,更要复查,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有资格通过考试的人遗漏在外,也不能让任何一个不学无术的混蛋混入人才当中,这都需要考官们努力工作才能完成。
  “这一份不错。”
  “这写的是什么呀,简直是胡写一气,这种人是怎么通过县试的!”
  “看看,看看,这张卷子实在是可笑,满篇的呜呼哀哉,若学子都是这般水平,实在是我儒家之不幸,国家之不幸!”
  “我这里倒有很好的,大家快来看看。”
  考官们手中不停,嘴巴里也不停歇,看到好的文章为之拍案惊奇,看到写的一窍不通的文章为之摇头叹息。
  大部分的文章只能够得到某位考官的赞同,很少出现能够得到所有考官赞同的文章,很快宋平章就等到了那张他已经知道答案的考卷。
  “大人,来看看,这张考卷答的不错,实在是难得呀!我看能够占得今年的前三名。”
  “哦?是吗?”宋平章心中一动,接过考卷,笑着道:“快拿来给我洗洗眼睛,真不知道以这些家伙的水平是怎么通过县试的,明明出的考题是西北大旱,他倒好,给我扯了一通圣人之治,满篇的冠冕堂皇,有什么用?”
  自太祖开朝以来,齐家天子皆重实干之风,对于只会嘴炮不会实干的学子们嗤之以鼻,这些考官们年纪最大的也是太上皇当年亲自挑选出来的,哪一个不是以务实为要,看到这样的文章自然是十分排斥的。
  “县试当中只重四书五经,原是拿来打基础,稍稍用功一些,通过县试倒也不难,不过这策论可不是说用功就能过了。”
  有个考官说了句公道话,对于很多寒门出身的学子们他们并没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政令。
  虽然太祖已经改进了印刷术,又在各地设下图书馆,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仍然太过狭窄了,面对这样以实干为要的考题,他们除了从书上找答案,也没别的法子。
  宋平章听了这话将手中的考卷往桌上一放,道:“此中弊端本官又何尝不知,只是科举考试原本就是以选官为目的,满腹诗书只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治理百姓,这种学子日后去做学政官倒还罢了,若是让他治理一方百姓,岂不是将百姓坑入火坑?所以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这些做考官的硬下心来,正是那句话,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说的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大家都知道,能录取的肯定是让他过,绝对不会多为难的。”
  宋平章对这话点点头,然后一脸淡定的接过考卷,就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内容。
  宋平章并没有立即去看考卷上的答案,而是转头看向试卷右边考官们留下的评语,最高的给了上上,最次的也给了上下,可见考官们都对这篇文章赞赏有加。
  “看来大家都很满意这张考卷呀。”宋平章笑着将目光移上了考卷的内容,虽然昨夜已经听过胡庸念过一遍,但今日再看他还是被其中的内容折服,再一联想这份考卷的答案是由一个八岁的孩子写出来的,他的心中就更加感叹起来,某些事真的是讲究天分的。
  “是啊,难得能看到这般言之有物的策论了,若非他那篇赋弱了一些,大家都会给他上上吧!”
  “李大人的要求太高啦!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全才呢?本官观他的文章应该是重实干而轻文赋,文采差一些也是应有之义,不必要求太多。”
  “正是这个道理,而且他的文章里面提出来的建议颇有太祖当年的遗风,有好几条朝堂之上的大人们都没有想到,本官看等考试结束,大人可以向陛下上一份奏折,提醒一二也是好的。”
  “正该如此,我辈原就该为陛下分忧解难,此时上书是我们这些臣子应尽的本分。”
  对于他们的建议,宋平章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应承了下来,然后他道:“他的考卷我看了,答得很好,基本上可以定下来作为前三名了,不过还是先放着,大家将考卷全部阅过之后再挑选出优秀的进行排名。”
  “是,大人!”
  考官们纷纷应是,然后又继续将心神沉入到考卷当中,忙碌起来。
  相比起考场当中这些阅卷官们的忙碌,外头的考生们则清闲许多。
  毕竟后面几场能不能参加都要看第一场的成绩,大家自然等得十分心焦。
  虽说空余两天可以让大家复习功课,但这个时候又怎么会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呢?
  那些住在客栈里的学子们早就乘机还是互相对答案了,虽然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嘴上谦虚,说自己考得不好,但真实成绩如何,自己心里已经有数。
  也幸亏王玥是独自住在小院中,没有人来打扰,王狗儿也难得的耐下心来呆在院子里,没有出去呼朋唤友。
  等待的时间总是如此艰难,好容易熬过了两天,终算到了发榜的日子。
  考生们一大早起身便会聚在礼房门口,焦急的等待着成绩。
  王玥拒绝了王狗儿的陪同,只带着两个长随前去等待成绩,因为他生的年幼,在考生中颇为显眼,他一出场很多人便都注意到了他,很快,关于他考场上被衙役不小心打湿了考卷的事情就传播开来,考生们纷纷对他指指点点,有对他惋惜,也有幸灾乐祸的,更有十分庆幸直接少了一个大敌的,王玥对此视若无睹,一脸淡定的坐在礼房对面的茶馆里,顺便看一看是否有相熟的考生。
  不过很可惜他并没有看到与他关系最好的军博文和周润新,至于之前跟他搭过讪的考生们似乎是因为已经知道他考试失利的消息,并没有凑过来,而是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自顾自的跟自己身边的人说话,没有上前搭理他。
  王玥也乐得自在,他自信自己的成绩绝对不会被刷下来,现在他们态度冷落,等会成绩出来了,自由过来套近乎的,看看他们前倨后恭,倒也挺有意思。
  但是似乎有人并不愿意看他如悠闲。
  作者有话要说:  先发一章,等会还有一章,谢谢大家的支持和打赏,加更!!

    
第44章 再次拿第一
  “你怎么来了?不怕被笑话?”看到朱璇从楼上下来,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看似关心的问题从他口中问出,王玥根本不信他有什么好心。
  不过面上他却只能够不露分毫的微笑着道:“朱师兄好。”
  “你也好,怎么今日君师兄和那个周润新没跟你一块?”
  “君师兄他们有事,说是出去朋友打招呼去了,一会儿就回来,朱师兄不如在这坐一会儿,等他们过来。”
  听说他们还要过来,朱璇下意识的往左右看了一眼,见他们没在这才松了口气。
  上次等榜时发生的事情他原是命令手底下的那几个跟班不要跟父亲说,却不想还是有人违背他的命令,向父亲告了密,以至于回去之后,虽然过了县试,还是被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这一回来参加府试,父亲在他耳边耳提面命,让他不许再出言无状得罪人,不过在朱璇眼中王玥不过是寒门子弟,农家出身,根本不足为惧,让父亲放在心上的自然是君博文和周润新了。
  被父亲严重警告过一次,朱璇敢得罪王玥,却不敢得罪他们两人,听到两人还要回来,他便直接摇摇手道:“不等了!不等了!我还有事呢。里边代我向他们俩问个好,回头见面再说!”
  说完也不等王玥回应,他便直接走了。
  王玥看着他离开,也不挽留,以朱璇的脾气,要是知道他又骗他,说不定真的就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跟他吵起来。
  说句实在话,他还真不怕朱璇,不过是个商人子弟罢了,当年朱璇欺负到他头上的时候,他就能直接跟他干上一架,现在又有何惧?
  不过是为了一个名声而已。
  这倒不是王玥胆子小,而是他真的被吓到过。
  在前世,封建时代传下来的道德规矩已经是所剩无几,很多人都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没什么概念了。
  王玥也同样如此,但在他穿越过来之后,五岁那年,他亲眼看到过有一个女子顶撞了婆婆两句,明明是婆婆的不对,但在那女子出言顶撞之后,大家都纷纷指责那个女子。
  那女子在众人的指点中一时羞恼,差点投河自尽,当时他跟他妈偷偷的说了一句何至于此,结果被他妈直接捂着嘴巴带回了家中,然后他就经历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说教,他这才知道在这个时代礼教深入人心,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在那之后他说话做事变谨慎起来,毕竟他到底不是原住民,谁知道一个不小心露出现代的观念会不会有悖于这个时候传统风俗,而他又会不会担上一个恶名?
  这可不是后世,哪怕名声再坏你也可以工作赚钱,在封建时代,名声就是一切,名声比能力还要重要,只要你有名声,哪怕没能力也可以做官,可以经商,甚至财源滚滚,但要是没了名声,哪怕你再有能力,别人也会对你轻看三分,根本不愿与你为伍。
  更何况王玥走的是仕途,这更是要讲究名声的道路,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够轻狂。
  私底下,他可以跟朱璇打架,跟他吵架,直接打他脸,毫无顾忌,但在外头,他必须要做出一副恭敬的模样来,情愿变成一个讲究礼节的老夫子,也决不能当上一个轻狂无礼的名声。
  过了没多久,茶馆外头便传来喧闹的声音,很快王玥便听到外面传来激动的叫声:“榜单出来了!”
  跟着王玥来的长随当即便站了出来道:“王大爷,小的去看榜吧!”
  王玥点点头,他便飞快的出去了,留下来的那一个则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裳,又将藏在袖子里的红包挨个捏了捏,道:“小的在府里伺候了多少年了,统共也就见过珠大爷中举的时候情景,当时府里所有的下人都涨了三个月的月钱,珠大爷院子里的下人又格外被老太太太太们加赐了赏钱,舅老爷舅太太们也都来了,送了好些东西过来,大家喜气洋洋的,别提多高兴了。可谁知…再没想到小的竟有这个福气伺候大爷您一回,这回府里的下人们只怕又要高兴了,难得的喜事,老太太太太们肯定又要高兴的加赏钱了!”
  对于这个下人的话,王玥只是笑笑,没好意思反驳他只是贾府的亲戚,并不是贾府的主人,即便他考中了秀才,贾母和王夫人等人顶多会给这几个过来伺候他的人赏钱,绝对不会像贾珠当年中举那般给贾府所有的仆人加赐赏钱的。
  不过好在赏钱绝对会有他一份,就暂且让他高兴一会吧。
  等了没多久,前去看榜的那个仆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一脸兴奋的大叫道:“大爷,大爷,你中了第一名啊!您是甲榜第一!”
  “当真?”听到这个消息,王玥也坐不住了,他是自信于自己的成绩没错,也觉得按照官场的潜规则来说自己怎么着也能够占到前三的位置,但是他终究不敢小瞧古人的智慧,能在念书一道上超过他的大有人在,他可不敢妄自尊大。
  却没想到最惊喜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即便是偶尔偷偷想过,但是当事情真正的发生在他面前时他仍然还有些不敢相信。
  “没错,小的看的真真的,绝对没错!”
  “大爷,要赶紧回府报喜啊!”跟在王玥身边的仆人赶紧提醒道,只是还不等王玥作出反应,前来报信的衙役就已经过来了。
  他们敲锣打鼓,高声喊道:“恭贺王家村王玥王老爷喜得甲榜第一!”
  面对前来报喜的衙役,虽然知道他们是借此赚个喜钱,但王玥仍然是大手一挥,叫道:“看赏!”
  贾家的仆人备下的赏钱当然不会少,捏了捏拿到手的红包,衙役们当即笑开了眼,吹捧的话连串儿的从他们口中吐出来,茶馆里的小二老板们也跟着上来道喜,红包如同飞一般往外流去,但王玥却丝毫不心疼,这个时候自然是有钱任性!怎么欢喜怎么来!
  “恭喜王兄弟了!”
  原本孤立王玥的那些书生们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他们直接忘记了刚才他们的冷落,一涌而上,口中说着恭喜的话,跟王玥套着近乎,他们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八岁的小孩已经一飞冲天,而年龄的优势又让他比他们更具前途,身为同乡,同年,他们原本就是天然的同盟,这样优良的人脉不上前结交,难不成他们是傻子吗?
  众人不约而同选择了遗忘,王玥同样也是面不改色,淡定的当做刚才事情根本没发生,面带笑意的与他们寒暄,这个态度让这些考生们松了口气,心里也越发对王玥有好感了,毕竟心怀宽容的人当然更容易受人喜欢。
  对于众人邀请他喝酒的提议,王玥直接以要回家报喜的名义给推辞了,毕竟这回没有君博文和周润新替他挡着,谁知道这帮书生会给他拉到哪儿去?
  要是拉到了某些场合,难不成他们饮酒作乐,自己干看着?那当真他们也尴尬,自己也尴尬。
  更何况明天又要考试,万一被人灌醉了酒,难不成他还要醉酒前去考场。到时候被人以失礼的罪名赶出来,别说他前面考了第一,就算他是主考官的亲儿子也没用!
  好在大家好像也想起来明天还有考试,因此只是提了提,被拒绝后便放弃了,很快又有其他的消息传出来,王玥也跟着恭贺了不少人,好容易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众人的兴奋劲总算是退了下去,大家才算能互相告辞,各回各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午我妈去菜园掐了不少红薯杆子回来,说要炒着吃,顺便又带了一大把灯笼果,我记得有次去超市,看到里头有卖的,二十多一斤,当时真的很无语啊,这东西在乡下真的是满山遍野都是,而且我觉得也不太好吃,真不知道城里人怎么想的!

    
第45章 考题
  王玥回家之后,王狗儿的喜悦自不必再提,贾家派来的仆人都赶上来贺喜,父子两人赶忙拿出早早准备好的红包,毕竟是贾家好心派过来帮忙的,即便是自己家的也会在这种喜庆的时候发赏钱,更何况是人家家来帮忙的。
  贾家来的仆人自然是十分欢喜的接了赏钱,这些赏钱他们虽然不会放在眼中,但难得的是沾着喜气,再者说,老太太、太太哪里肯定另有赏钱,这等既有喜气沾又体面的差事实在难得。
  事情也果然如同这些下人预料的那般,回去报信的下人不但得了老太太、太太的赏赐,还有大老爷、二老爷、姨太太以及姑娘小姐们的赏钱拿,这让前来报信的下人一面高兴的合不拢嘴吧,一面又在心里感叹王家大爷竟比一般的贾家小爷还有体面,整个荣宁两府大概也只有宝二爷能比的了吧,这让这家下人伺候起两父子时越发尽心起来。
  不过王玥对此却有些疑虑,不为别的,只因贾家派过来与他贺喜的仆人说贾母已经许下了待他考中秀才之后要为他大办宴席,又说这是难得的喜事,到时候府里的下人都有赏钱拿。老爹只顾着为此高兴,却也不想想他说到底只是贾家的旁亲而已,要论起亲近来怎么看与他关系更加亲近的都该是王家才对吧。
  想想王熙凤为贾家劳心劳力,嫁妆付出了不少,骂挨了不少,又在贾母跟前卖了多少好。
  还有那薛宝钗,在贾家是又出钱又出力,两人付出的不可谓不多,换来的不过就是一个贾母专门为她们过生日而已,那自己又何德何能能让贾母这样对待呢?
  因为他是王夫人的亲戚?因为他讨人喜欢?
  这理由说出来他自己都不信,但除此之外还能因为什么呢?
  不等王玥细细思考,第二场考试又来了!
  又如同前一场那般,在严格搜查之后他们入了考场;而这个时候考官们则在后堂讨论着考题,还是前一场那般,第一题是经文默写,不用细说。后面的诗赋同样是一写景一写史,与前一场没什么区别。唯一值得讨论的便是策论了。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这个题目似乎 。。。。。。”
  这是出自于《论语·泰伯》 这一句话,是孔子赞扬尧舜之治的话。
  “怎么?可是有什么问题?”
  这个题目可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当然不会有问题,宋平章对于这一点非常有信心,果然,对这个题目有所疑虑的考官也只是觉得这个题目太过保守了,似乎与前一场考试时的题目差别太大,但当他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之后不用宋平章开口,就有人站出来为他张目。
  “圣人之言,岂能有保守不保守之说?”
  “刘大人说的有理,阐述圣人之言,追思古之先贤,这是读书人该尽的本分,宋大人出这道题正是千该万该,怎能因此说宋大人保守呢!”
  虽然说经过齐□□的改革,现在的读书人不再像之前那般整日将书本的内容挂在口中,完全不干实事,但是到底是上千年的思想禁锢,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哪怕现在的读书人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而变得越来越愿意去干实事,但骨子里他们的思想还是受到了以前的思想的影响。
  “再有一则,再过不久便是上皇的六十大寿,我看宋大人这个题目就出得很好。”
  虽然只是略提了提,但是能在官场上混的都不是傻子,自然都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圣人之治嘛,可不就该和着上皇六十岁的大寿说出来。
  这下子再没人有异议了,宋平章便笑着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这场考试的题目就是定下来了。”
  众人都点头,然后宋平章便跟几个考官一起将题目誊写在木板上,余下的几个考官走出去负责维持考场秩序,顺便检查一下考生的身份。
  胡庸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感叹,不愧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啊!
  圣人之治能有什么,这些考生们说起来无非是国富民安,文风盛行,恰合了他们之前所说的提议。
  最重要的是这份考题不单会在考生当中引发影响。
  作为顺天府最重要的三场考试之一,府试对于顺天府的读书人的影响并非常人可以想象。
  先不说下一场院试,学政官在出题的时候会参考府试的意见。
  县学里的每年一度的考试同样也会参考这三场考试的内容出题,而像圣人之治这种话题,既不出格,也能够让考生有话可答,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大家自然会愿意去研究它,在研究的过程中这种思想就会影响考生还有许多老师。
  同样,明年的县试,后年的府试和院试也会受到这场考试的影响。
  毕竟宋平章眼看着在顺天府干得非常顺利,而朝堂之上对他的政绩非常满意,不出意外的话,他会继续连任,那么明年的考试,还有后面的府试院试,他仍然会出任主考官。
  考题在某一方面会反映主考官的偏好,主考官今年出了这种类型的题目,那他在明年就只有极小的可能会出截然相反的类型,大部分都会选择与之相似的类型。
  那么对于考生而言,就很有必要提前研究一下主考官之前出的题目以判断他的喜好了。
  这在考场当中是一个潜规则了,从科举考试诞生之后这种规则便一直在,宋平章也早该想到了这个局面吧。
  不管是有意无意,宋平章这个题目之后,整个顺天府的考生还有相关的老师学者们都会开始研究这个题目。
  这种影响看似悄无声息,但是当宋平章将奏折送到太上皇的案前时,它就会爆发出之前一直隐藏的影响力。
  走一步,看三步,谋定后动,更难得的是不过是一天的时间,他便已经想到了这个主意。看来宋平章能够做到顺天府知府的位置也并非是完全靠了家族背后的势力,他本人也不可小觑!
  当考题发到考生的手中时,大家难免为今天的策论题目与前两天的截然相反而感到诧异,但是惊讶过后更多的却是惊喜,虽然近百年来读书人们受到朝廷的影响越来越重策论,但是好的策论却不好写,策论讲究的是数据翔实,言之有物,若非是受到家族影响,常年接触政事,又或者是真的是天赋异禀,否则一般的学生很难答好。
  但是像阐述圣人之言这样的话题相对来说就好打许多,反正只要引经论典,读的书多就可以了。
  齐朝又不像前朝那般,□□早就在各大城市设立的图书馆,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只要交纳几枚铜板就可以办理读书证进入到图书馆中看书。
  而像他们这些读书人就更享优惠,只要拿着所在的学堂开具的证明,就可以免费办理借书证,到图书馆中看书。
  而且图书馆中还提供价格便宜的笔墨和纸张,还有桌椅茶水,喜欢哪本书完全可以在图书馆中抄写下来带回家中细细研读。
  只要稍稍用心,读书人的知识面便再也不会像之前那般狭窄了。
  也只有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或者是自恃于自家体面的权贵人家才舍不下脸面到图书馆中看书吧。
  不过这样一来,大家之前猜到的题目就可以作废了,也只有少许幸运到爆表的人才能够猜到这种题目吧。
  王玥仔细的检查了一下题目,便开始提笔答题。
  一路顺畅,到了傍晚,天色黑下来时王玥跟着考生们一块儿交了卷,跟几个认识的人打了招呼,他才回了家。
  不过两天,成绩再次被挂了出来,王玥再次高居甲榜第一,这下子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用小三元的称呼来叫他了。
  毕竟,除非他后面一场不考了,否则的话,这次的府试第一绝对是他。
  至于院试,府试的试卷已经贴了出来,大家都已经看过,对于他的答案大家都非常佩服,再一想到他在经历过考场之上的事故之后还能够如此镇定的将考试完成,这等心智就不是普通人可比。
  原本有几个对于他的成绩不服气并说酸话的都被大家驳斥而去,毕竟他这个成绩是实打实弄来的,不是说考官看他年纪小,故意偏向他了。
  大家都是有眼睛的人,自然不会误将珍珠当成鱼目。
  再加上之前有人将他在县试的答案也翻了出来,大家对于他的成绩就更没有二话可说了。
  想一想年纪这么小的后进生的学识就已经远远超过他们这些前辈,他们这些做前辈的不说好好努力,反倒说闲话,他们可没这个厚脸皮!
  一时间,受王玥的影响,顺天府的学风为之一振,大家在考完试之后回到学堂,越发用心的学习起来,不少老师都在私底下为自己的学生开窍而高兴,却很少有人将这个功劳联想到王玥身上。

    
第46章 邀请
  三场考试结束,成绩张贴出来,王玥果然是甲榜第一。
  考试结束自然是要轻松一阵子了,这个时候自然需要考虑应酬以及参加知府老爷设立的庆功宴了。
  庆功宴是在三日之后,在此之前,王玥先是君博文、周润新还有几个刚刚认识的学生出去吃了顿饭,然后便直接到贾家拜访。
  先是去贾母那里谢恩,承了贾家那么大的人情,自然是要好好谢谢的,只是这一回自然不能够用什么自己写的书画还有外头买来的零碎玩意儿搪塞过去了,需歹正正经经的买一些好东西过来当礼物。
  一家人商量了许久,这才拿出来一百两银子,托人买了一盒上好的茶叶,几匹成色不错的绸缎,另外还有一只从他们村中一个老猎人那里买来的几张好皮子,勉勉强强算是凑了一份比较体面的礼物。
  虽说这份礼物在贾家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于王家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能够拿出手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不过好在贾家也没指望王家能够送什么好东西,他们之所以对王家人这么重视完全是冲着他们有一个有前途的儿子而已。
  他们收的是王家人的心意。
  其实王家人即便什么都不送,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话说,但是送了就是王家人知恩图报,记得这个恩情,这下子贾母等人更加欢喜了。
  留了刘姥姥在她跟前说话,贾母便打发王玥去前头跟贾政说话。
  贾政见了他,自然是又问起考场上的事情,待他将事情说完,贾政和几个清客一面为王玥考场上的经历感叹,一面又替王玥高兴。
  便有清客先生奉承王玥必定能够拿到小三元,未来□□也不过是囊中之物,指日可待。
  对此王玥自然是谦虚几句,倒是贾政满脸欢喜,就好像考中的不是他的一个远方侄子,而是他的亲生儿子一般。
  又说了几句话,贾政便找了个借口让清客们都出去了,王玥便知道这是贾政有事和他说了,于是他便正襟危坐,面色严肃的等着贾政开口。
  果然贾政的话十分重要,王子腾要回来了。
  “你舅公下个月回京城述职兼恭贺太上皇六十大寿,到时候他要和你见上一面,你提前准备好。”
  听到这个话,王玥的第一反应便是王子腾见他做什么?
  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他上贾家来打的便是王家的亲戚,按理来说王子腾在亲缘关系上与他更为亲近,王子腾回京城怎么着他也该去拜见一番的。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王子腾竟然主动提出要和他见面。
  不过说起来他早就把王子腾忘了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在整个红楼梦中王子腾出场的并不多,不过是个背景人物,被人提过两三句而已,所以他也下意识的忽略了王子腾这个人物。
  但他却忘了,这已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世界了,王子腾也不再是一个活在别人口中的人物。
  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了一下红楼梦中关于王子腾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四大家族还能逍遥至今所靠的便是他一个人的权势,薛蟠打死人之后能够完美脱身靠的是他,贾雨村能够做官靠的也是他,王熙凤能够在后院中为非作歹,仗势欺人靠的也是他,贾元春能够当上贵妃,其中又未必没有他的影子在。
  而他本人又是个简在帝心的人物,毕竟能够做到京营节度使的位子,掌控着整个京城的兵权,这可不是说有能力便能够坐上去的。
  他先是做了京营节度使,后来升到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等到他病死之前归京之时,是回京准备做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古代的丞相,位高权重,说的便是他了。
  而当他糊里糊涂的生病死了,这大家族便立刻开始倾覆。
  先是宁国府被抄家,接着便是荣国府,王家虽然没有被抄家,但是子孙无力,在王仁的祸害之下甚至已经到了需要卖自己的侄女换钱的地步,薛家薛蟠再次打死了人,这回再没有人给他倚仗,无奈之下薛姨妈只能够匆匆嫁了薛宝钗,寄希望于贾府能够救出她的儿子,但很可惜,贾府也不过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至于四大家族剩余中的史家,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结局只怕也不太好,否则的话,怎么会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