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着急,别着急,福寿叔,知道这些山匪也不下一个月了,你觉得我是那心里没数的?放心,就等着开春呢。”
阿玉确实心里有数,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他不是不想立马解决这些个危险,只是吧,当时时节不对,大冬天的,冰雪交加,树木枯槁,去探查踩点什么的,太容易留下痕迹,也很容易被人发现,这才蛰伏不动。
如今呢!雪?已经没了,只留下雪化之后绿芽零落的春泥。树?重新又长出叶子来了,看着就知道,遮掩度上去了最起码三成。武功?已经恢复了六成,即使不及某些小说里,动不动千斤之力的大将沙场征战的本事,可现实中,短兵相接之下,根据前几次的经历,加上脑子里的记忆,阿玉很有信心,在这个时代没几个人能拿的住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阿玉想,还有什么搞不定的?看看,这不是,等着这边忙过了一个高峰,安排剩下的几个春日受寒的病号一天内的药,阿玉提溜着弓箭,拿着一把某个病号送礼送来的八面汉剑,疾步,往北面而去。
从来九成的山都有一点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北面一般都比较险峻,而南面则相对宽缓,南面的林木也比北面更密实粗壮,这里头和地壳运动什么的是不是有关;和树木风沙什么的,是不是有联系,阿玉不知道,毕竟他不是学地质的,也不是学什么环保的对吧,只能说知道个大概的常识,并因为经验丰富,对于各种山林间隐藏身形气味的技巧也十分娴熟,几乎可以就地取材到极致。
像是他这样的人,想要寻点别人的痕迹,做点踩点的事儿,那真的是,实在太容易了了。虽然说这些山匪,看着也不像是没有半点章程的,在外头还布置下了暗哨什么的。只是吧,很多后世常见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这个公元234年的人来说,却像是夜空恒星一般,带着璀璨的光芒,非寻常人能触摸。你说,能防备的住?怎么可能。若不是阿玉有心往里头探,而不是上来就一路强攻,这会儿这些岗哨还在不在都难说的很了。
“不过是十三四人,并不多啊。怎么出场频率这么高呢?水平又这么差,住宿档次也不行,这也能算是山寨?”
阿玉这会儿就在距离这一伙子山匪很近的某一处树梢上,瞪着眼珠子数人,而下头那些山匪呢,则是在四合院一样的,简陋竹树屋围起来的所谓的山寨里头,正烤着不知道哪儿弄来的山羊,嘻嘻哈哈的闹腾,愣是没有一个看到阿玉的,你说说这警惕性有多差。难道说他们这是对外头的岗哨那么放心?嘿,就那几个傻蛋一样的,以为坐在树上就没人看到的,还能算是岗哨?这些人就能当山匪,这附近混山大王似乎也太容易了些吧。
阿玉鄙视了一番这几个所谓的山匪,掐算好了人数,正想回去,不想才出了原本岗哨的位置,转头又觉得有些不对,果然自己长久不敢这样的活脑子都有些慢了,今儿自己已经收拾了这些岗哨,若是不能一鼓作气的将这些人都收拾了,那这些人明儿还在不在可就不好说了,就是在,说不得还会扩大搜索范围,或者弄点陷阱啥的,那不是给自己添麻烦?
反正自己也没指望家里那些人能跟着一起过来打斗什么的,索性今儿一鼓作气处理了算了。
阿玉想要处理人,即使这些人数和他一个人对比起来真心不少,可收拾起来却十分的容易,因为……呵呵,阿玉用了药啊。一把山里的毒草,点燃了顺着风那么一吹,得了,都不等这些察觉到不对的山匪逃出山寨大门,一个个的已经倒在了地上,这个利索的,让阿玉自己都想叹气了。
就这水平,居然还当什么山匪?这业务水平哦,真是没法儿说了。哦,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最起码这兵器,一看就知道是兵营里出来的,若不是这几个衣裳伸手看着不怎么的,他还以为是溃兵呢。
“好,好汉,不知是哪条道上的,咱们没见过吧,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何必……”
“何必你个头啊,你看看,看看这些人?这不是仇?这不是怨?”
因为早就听说过这些山匪,阿玉也挺有心的,从人倒了就立马十分利索的用边上不知道那个犄角旮旯寻到的藤蔓,将人给绑了,心下想着四处寻寻,若是人不是太坏,倒是也能给条活路,毕竟他也不是那红杀人不眨眼的,没道理遇上就杀人对吧。可惜啊,他忘了,这乱世能活下来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狠人,看看,这后头的屋子里寻出了啥?带着血的首饰银钱就有小小的一箱子,毛估估,也有一二百两上下,剩下的粮食足有四五石不说,被他们掳来发泄□□的妇人就有四个,听那些还哭哭戚戚,终于得救的妇人说起,人命更是不下十来条,你说,到了这个份上,阿玉还能放过他们?
所以啊,不过是回了几句话的功夫,手起刀落,这些人就一个个让阿玉给送去了地府。这样的场景若是放在太平盛世,这些看到的妇人只怕一个个都该吓得尖叫了,可这是乱世,所以阿玉下手后,略微有些后悔,感觉冲动了,只怕是吓到人,会引来一阵惧怕的事儿愣是没发生。
不仅仅是没发生,等着那些妇人缓过神,愣是还冲上去,狠狠的在尸体上又踢了好几脚这才罢休。
“多谢恩人救了妇人。”
几个妇人感激的眼泪汪汪的,看着阿玉的眼神那真是和……看到天神一样,这让饱受过某些剧情璀璨的阿玉猛地打了一个机灵,愣是觉得比这些山匪都吓人了几分,忙不迭的说到:
“不,不客气,你们,你们这赶紧的回家去吧。”
“哪里还有什么家啊,我们本是结队从北面往南去逃兵灾的,可是不想……如今家人都已经被他们给杀了,就剩下我们几个……咱们几个已经是无处可去了。”
阿玉一说让她们回家,这原本还彪悍的一比的妇人立马一个个眼泪汪汪的,就差没有嚎啕大哭了,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心酸的很。顺带,又引发了新的问题。直接将阿玉给镇住了。
“恩人,求求您,好人做到底,留下我们吧,我们能干活的。”
“恩人,留下我们吧,我能织布,真的,能养活自己,给我们个安生过日子的地方就成。”
“恩人,求求你了。这里……咱们守不住,也没法子活啊。”
啥?这是啥意思?让自家收留她们?阿玉觉得不行。可真的将他们留下?这好像也不现实。听听她们这话,若是不收留,好像还不如不如不将山匪弄死来的好呢。最起码她们还有个安全住着,不担心野兽的地方。
于是乎,阿玉坐蜡了,最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第一次发现,自己做好事儿,愣是做出了罪恶感,这事儿整的。所以喽,不过是走了这么一圈,呵呵,阿玉家的人数又上去了,直接增加了四个妇人,还是二十来岁,正当年的妇人。这一出闹得,反正福寿叔看到的时候那是直接傻眼了。
“郎君……这个……怎么说的?”
“唉,福寿叔啊,这个是山匪窝里救出来的,没地方去了,所以……让奶娘她们处理吧。喂牲口做饭的,总能有用处。”
不然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若不是搜刮出来的东西不少,这些妇人还帮着当了一回运输大队,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和福寿叔说了。好在还能反过来这么想:
“弄回来这么些粮食呢,即使多了这么几张嘴,咱们也不缺吃的,就留着吧,总不能让她们自生自灭不是。再说了,都是能干活的岁数,种地……应该也能搭把手吧。”
好在如今他们屋子多,那原本当客房的屋舍收拾一间,也就够这四个女人住了,不然福寿叔觉得,自己头发都能白一圈。自家郎君不是去探探嘛?怎么就探出这么些个事儿呢?当然了,银子什么的多了那绝对是好事儿。一个个的擦拭干净了,拢到一处,就是将原本的庄子重新翻修一遍都足够了,这一点福寿叔还是很满意的。
第16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2
说起这个银钱问题……从寻常角度来说; 越是时间往前推,这金银什么的,在流通性上就越是差些。看看那些五铢钱; 看看以前的刀币; 看看后世的铜钱; 大家就应该能琢磨过来; 铜钱这东西才是我大中华使用频率最高的钱币,连着中原王朝周边的小国,包括东瀛和高句丽一样,都习惯采用中国的铜钱。
可为什么阿玉历经了唐朝,又跑到了这几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国时期,对于金银依然这么执着?因为储存起来方便啊!随便挖个坑; 掘个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为后手。就和现代人买黄金保值一样,这也是古代没有银行保险柜的人家提升财产隐藏安全度的一种技巧。
再加上像是他这样的一家之主; 采买什么的; 很少零星花销,一般都是直接搞得和批发一样; 一来一堆,如此一来; 自然金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最起码这大商户什么的,面对的也基本和阿玉一样的现状:铜钱太多太重,携带走动搞得和贴着人傻钱多的标签一样……
至于说储备了金银; 对以后花销有什么影响?那也就是将金银兑换成铜钱使用时候,在兑换铺子要出火耗兑换费用这一点了。这也是寻常人家不愿意用金银的缘故。平白要少上好些钱,抠唆着过日子的哪个不心疼对吧。
不过阿玉想的通啊,还能自我安慰,权当是异地取款手续费什么的给银行了。所以喽,阿玉对于藏金银什么的,一向相当的积极。而作为家主,还是个本事不小,懂的上进,知道攒家底的家主,他的这种态度,很自然的也影响到了家里的其他人。
看看福寿叔那理着东西,笑眯了眼睛的模样就知道,他对于如今这点子家底有多满意了。
“有了这么些银钱,等着外头太平了,咱们回去,正好将庄子好好修缮一回,那宅子说起来还是早年你大父辞官回来时盖的,多少年了,除了隔上一二年修缮一二,就再没有……如今可算是凑足了银钱,等着修缮一新,老奴怎么也要去祖坟告知一二。好让先人安心。”
作为世代家仆,福寿叔这样的其实和家人已经没差别了,甚至比什么旁支庶出之类的家人都亲近忠贞些,毕竟这样的世仆在世家自有规矩,对着主家也没什么利益之争,只要跟着主人,用心做事,就能过的不错。更不用说像是阿玉家这样,人丁稀少,家业简单的,那更是连外来的争夺都不多,内里团结都来不及,若是再加上这从小一起长大,还有伴读的身份,那这感情自然越发的不一样。从感情上来说,福寿叔对阿玉,那真是和对着亲侄子都没差。
“还不知道什么事时候才能安生呢,且不去想那么多。对了,福寿叔,咱们家那些田地……这眼见着就要开春了,是不是该去看看,这佃户回来了没有?若是这会儿不抓紧,这春耕可就误了,在这么下去……总不能抛荒了吧。”
这倒是个大问题,别看他们先头就已经在琢磨这山上开垦土地的事儿,可这再怎么开垦,到底山里就是山里,和他们家原本的地那是怎么都没法子比的。即使他们家在士族中再怎么不起眼,零零星星的将上中下各种田地统计起来,也有几百亩的田地。
往日靠着这个,虽说不能积攒下多少银钱,可好歹能支撑一家子的吃喝。若是收成好些,俭省些,读书,写字的纸笔,也能一并应付。要是在有些意外的出息,积攒一二,连着家中修缮屋舍,甚至各种婚丧嫁娶,都能够数由此可见这田地对于老秦家来说那真是太重要了。你说,这样重要的产业,哪一个舍得丢弃?
别说是阿玉和福寿叔了,就是全叔这么一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老实人,也一样不舍得,不但是不舍得,老实人愣是还干出了一件不老实的事儿来。
“我明日下山,去庄子门上挂个葫芦就成,只要他们有人回来,咱们的地就荒不了。”
“咦?这是……”
阿玉很吃惊啊,这怎么听着和地下/党一样,这是接头暗号?嘿,可不就是暗号嘛,还是人早就说好的暗号。
“逃难前,我和刘三说过,若是回来我们不在,就先等等看,若是开春前门上挂着葫芦,就说明咱们人在附近,还肯继续租给他们种,一切照旧就是。若是没有,那就说明咱们走远了,这地他们若是肯搏一把,不怕被人夺了,那就种,不然就去别家。”
呵呵,看着明明说了辣么大一个事儿,脸上却依然木的啥表情没有的全叔,阿玉觉得,自己都快吐槽无能了。他还能说啥?这些个往日里地位卑下,老实憨厚的家伙若非对这个家用尽了心思,能相处这么多道道来?所以啊,阿玉对他们好真的,绝对不亏。
“还是全叔想的周到,也是啊,这家里田地里的事儿一直都是你在管,他们信你,你才能开这个口,不然……只怕这些人早就寻了下家了,这江南地界人少地多,只要肯往南去,哪里寻不到地种。唉,也不知道能回来多少个。”
说到回来多少个,福寿叔脑子猛的一闪,急切的转头对着阿玉说到:
“坏了,坏了,郎君,咱们还得建房子啊。”
嗯?还要建房子?就他们如今这么些人,这么些房子,有什么不够住的?要知道这时候的人建房子可不是后世,那什么几个平米凑合的都有,这时候的房子,每一间,最小都有二十平米上下,这样的房子不够住?人山匪那里带回来的四个妇人,因为生怕惹了家里人不喜,到现在还四个人一间住着的,也没说不够住啊?一张大炕,那是住的挺宽敞的呢。这还建房子给谁?
看着阿玉这带着迷茫疑惑的表情,都不用阿玉自己开口,人福寿叔立马自己就解释了起来。
“郎君难不成忘了?当初那些溃兵一股脑儿冲下来的时候,那些佃户人家的房子,可是几乎都被烧了。等着那些家伙回来,可住哪儿?即使咱们家庄子的房子,比他们结实,也能住人,可……那屋子,离着官道也太近了些,咱们自己都不敢住回去,他们胆子比咱们还小些,哪里肯去?所以啊,咱们哪怕是帮忙,也得在离着田地近便些的地方,寻个不怎么瞩目的,好隐藏的角落给他们准备个窝才行啊。”
你还别说,这还是真是没错。这年头乡里乡亲之家,主家和佃户之间,虽然按照资本论来看,剥削和被剥削那是十分的明显和苛刻,可情分也一样不简单。比如说这战乱的时候吧,大户,或者说有庄园的人家,庇佑周围的佃户,农户到自家庄园的大围墙里头避难,那是常有的,若是不这么干,被人吐唾沫都是轻的。而大户人家若是有什么事儿,周围农户赶过来帮忙什么的,也十分的常见,这种相互依存……比如这一个村子里出个官什么的,若是文官,身边跑腿的,或者干点私密活的,不是亲族,就是乡里,。若是武官,这身边亲卫什么的,也多是这样的人,这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
所以喽,福寿叔说哪怕是帮忙也要帮着准备几间佃户回来住的房子,这道理十分的没毛病。甚至还是自家过得不错,有余力照顾他人的时代潜规则。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古代文人,或者说正统文人的一种传统情怀。
阿玉对于这样的规则什么的,也是十分的熟悉,即使他以往去的世界比这个时代要推后好几百年,可这样的人情世故,却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自然认同感不缺。所以他点了点头,立马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方案:
“咱们人少,做这个虽然也成,可这不是还要开地嘛,只怕来不及,这样,明儿不是顾三要来?你和他说,咱们花钱请人,一日……一日一个劳力给两斤粮食,外带包两顿干饭,不要粮食的,你算着市价,直接给钱也成。如今还不到春耕的时候,有这么个工钱,想来就不缺人干活了。”
“哪里只是不缺啊,这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个正勒紧裤腰带熬日子,挖野菜呢,郎君给这么一个活,那是他们福气到了,不单能省下一大笔开销,还能挣下一家子的口粮,瞧着吧,到时候只怕来的人不少呢。”
阿玉的法子不错,虽然福寿叔对于要从家里拿出银钱粮食很是有些不舍心疼,可他也知道,这确实是最好的法子,毕竟他们这人丁……唉,壮劳力不算郎君,也就他们三个当爹的,其他的,不是还没成丁呢,就是妇人,这活计是重了些。
阿玉不是没看到福寿叔的脸色,知道他也是为了这个家,所以十分耐心的劝解道:
“咱们不缺钱,不缺粮,何必小气,再说了,有了他们帮忙,指不定咱们这开荒也能一并利索的干好了呢,若是能紧赶着种下粮食,那到了秋日,省下的岂不是更多?大方些,若是来的多,索性多建几间,往日咱们佃户那边也是一个村子,四五十户人丁呢,当初一起逃走的,这回来,只怕也是一伙子一起,若是只有两间,未必够分,弄上五六间,甚至直接砌上十间,也省了他们的功夫,能多用点心思在地里。这年头,别的都是虚的,多收点粮食比什么都强。”
阿玉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福寿叔还能怎么说?自然是只有听话的份,再说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这确实是最好的法子,不但是地不至于抛荒,就是名声上也有益,而在这个时代,名声好的总比别人多些活路。
“也罢,老奴这就先去寻寻地方,总要寻个不容易被溃兵山匪发现的地方,不然就是弄得再好,也是给人送菜的份。对了,他全叔,一起吧,正好挂葫芦去。嗯,我也正好去瞧瞧,咱们那宅子……唉,荒废了一个冬日,也没收拾休整的,还不定成什么样了呢。”
明明很心疼,明明担忧的事儿很多,可福寿叔招呼了全叔之后,一路往山下去的步伐却一点点的开始变得轻快起来,头也开始重新昂扬了起来。春耕啊,那绿油油的苗,那金灿灿的穗,想想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没有什么,比土地,比丰收更让人期盼的了。
第170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3
不管是古代木质的屋舍还是现代水泥的房子; 有一个特点很有点神异,那就是一旦没人住,似乎就会缺失精气神; 整个的显得败落起来。阿玉家的庄子也一样是如此; 当福寿叔回到老宅; 看到那屋舍的一瞬间; 眼泪就忍不住开始往下掉了。明明,明明从外头看着和以前也没差什么,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可只要是长眼睛的,似乎就能感觉出这里头的衰败和荒芜气息。
“精气神都没了,这屋子若是再不住; 只怕等到了明年; 就该……”
后面的话福寿叔没说; 可即使没说,在一边跟着抹泪的全叔也知道是什么; 这屋子在这么下去; 坍塌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想到这个,不知道为什么; 明明知道不会来住,两人却依然忍不住从往日的杂物房里; 寻出了一短麻绳来,将一些枯枝束起来,做了个简易的扫帚; 开始清扫起了院子。
一下,一下,这清扫的不仅仅是院中的垃圾,更像是在清扫他们心中的不忍和丧气,等着这院子大致能看,两人已经没了最初的那种哀伤。
“这屋子里头检查看看,若是没什么大问题,只要不塌,那就随它去。若是收拾好了,只怕反而惹人注意,到时候若是让人占了……对了,葫芦呢?你挂上没有?”
好容易打起了精神,福寿叔索性不再想这屋子的事儿,转过头问起了别的,而这种地的事儿就是除了这老宅子外最让他上心的了。
“挂上了,我刚才细看了一下,咱们门口没啥脚印,估计还没回来呢。”
别看全叔不怎么爱说话,人却仔细的紧,看看,这才多大的功夫,连着这些也想到了,可见人十分的靠谱。福寿叔对于这个老伙计也十分的信重,听他这么一说,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走容易,回来就难啊。咱们不也这样嘛,算了,先等着吧,大不了隔上几日,咱们就过来看看。对了,刚才下山的时候,我瞅着你往北面看了几次,看什么呢?”
“我记得,那边……就是上回来治病的那些人说的,有山匪的那个山头不到的地方,好像有个林子,还挺深,你说若是将佃户的屋子建在那林子里头怎么样?那地方一般人可不会往里头走,应该还算是隐秘吧。”
即使阿玉只是个少年家主,可家主就是家主,这两个家伙对于阿玉的话那是相当的上心,连着走路都不忘顺着阿玉的思路走。甚至还很细心的多想了几分,在安全上考虑的十分的周祥。
只是全叔再怎么周全,和福寿叔比起来却依然差了一截,嗯,如此或许也说明了为啥管家这个好差事是福寿叔的,而不是全叔这个和阿玉更亲近的奶公的根本原因。
“不怎么样,那些溃兵多是从北面来的,那边藏的在隐秘,也不安生。相反,若是有那自己都想着隐藏的匪人,那地方反而更容易被灭口。倒是反过来南面,你记得不,就是咱们西南陡坡下去的地方,沿着山脚往东走,有一处小湖,那湖沿岸往山里走一点,有个小山谷,那地方其实很不错。不是熟悉道路的,就是隔着湖能看到人家,也未必知道怎么进去,毕竟那地方除了水上过去,就只有西面咱们知道的那一条小道,还是插着山石过去的,一般人未必寻得到,住在那里,你说多安生。虽说那地方小些,地也有些零碎,可做别的不成,建上十来间屋子还是可以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冬日估计有些阴冷,沿河的地方是沼泽,想开个菜地都不成。可这咱们不是有火炕嘛,应该也不妨事。那沼泽上的芦苇还能遮掩一二,怎么样,够隐秘吧。”
全叔能想到的问题,福寿叔能不去想?这一路,他脑子那是就没停过,几乎将这周围能想到的地界多想了一圈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这么快说出这么一个合适的地方。看看,连着全叔听着眼睛都是一亮,不住的点头,可见那地方有多好多理想。只是转瞬,全叔的眉头又皱起来了,这世上的事儿啊,从来都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那地方好是好,隐秘也好,和他们的距离也罢,都挺不错,可是……
“可那里离着咱们家的地,是不是有些远了?走过去只怕要有一个时辰吧。那能行?种地不方便吧。”
“能没人打杀,能安生过日子,有什么不行的,大不了早起些就是了,再说了,咱们不是还能弄个筏子,从水上走嘛,那样立马就能省下好些路。至于剩下的,咱们那地本就离着山近,离着官道也有些距离,往来都沿着山脚走就是了。,能避开官道,麻烦最起码少大半,多好。”
对于全叔的这个想法,福寿叔却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看来,什么多没有安全重要,走远点怕啥?都是壮劳力,还能怕走路不成?多想子,总能忙乎的过来,再说了,种地,真说起来,最忙的也就是下种子和收割的时候而已,其他时候……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精耕细作的说法,一般都是半放养状态,除了隔上几天看一眼,偶尔浇个水什么的,能有啥可忙的?若是小心些,像是他说的,尽量的避开大路,那什么都齐了。
就是真有忙乎的时候,那也不妨事,这年头因为穷,很多农户家里连着裤子都没有几条,像是白天当儿子的穿着裤子出去干活,当爹的光屁/股在家。等着晚上儿子睡觉,爹再穿上裤子是,甚至是洗衣服,没裤子穿的时候,借着天黑没人看,光着屁股下地,也不是没有。轮着这么来,尽力避开容易遇上人的时间走动,这样一来,远点什么的,基本没影响好不。
“若是那样,确实还成,不过要是这样,那这山脚……到时候咱们可要和他们一起清理一二了,不然大半夜窜出个猛兽什么的,可就麻烦了。”
看就是全叔也觉得可行,不过对于安全,他不认为除了人就没了别的,如今在山里住的久了,他对于野兽也多了不少的警惕。
“这个是肯定的,不过就咱们郎君那打猎的本事,有他带头,我瞅着,这山脚的东西,十有八/九最后都得到那些人的肚子里去。”
都说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福寿叔觉得,放到他们这样的人家,那是有什么样的主家,就有什么样的佃户。武将人家的仆妇都能挥舞几下鸡毛掸子呢,到了他们家,有这么一个靠山吃山,都能打老虎的郎君,下头的小子们还能没几分血气?看看他们这老哥两,往日是啥样?如今又是啥样?他自己都没想到啊,都到了这个年纪了,如今居然又学会了怎么用竹弓了,□□都能戳几下了,刀也敢舞上几回了,打猎也能像样了。
嘿,这本事的。福寿叔想到这个,都忍不住腰杆子挺直了几分。如今再遇上溃兵什么的,他也敢下杀手了,这就是郎君厉害带来的底气,这就是好主家带来的能耐。
所以啊,福寿叔深信,等着这些佃户们回来,那些壮丁们只要跟着郎君在山里折腾上那么几回,那胆子立马就不会小了去。毕竟那可是肉,可是皮子,是能挣钱的本事,那些穷怕了的,能不用心?
“说起那个小湖,哎呦,管家,我想起来了,上次郎君还说,要去那边看看的,说是那地方估计有不少吃的,还说什么草药之类的,那……”
“坏了,我也给忘了,走,赶紧走,如今来看病的人越发的多了,这和药有关的都不是小事儿,回去和郎君说,到时候咱们一起过去瞧瞧,顺带学着怎么采药,这可是大事儿。至于郎君说的吃的……这个倒是次要的,不说咱们不缺吃的,就是缺,也比不得山上方便,反倒是以后,那些佃户估计能用这个糊弄一下嘴,不至于饿肚子。嗯,若是这么说,咱们更该学仔细了,说不得等着那些人回来,还得咱们教给他们呢。”
作为管家,很多时候的工作那就是调和调度、承上启下,既要顾着主家的需求,又要照顾到下头人的生计,不是一般的难。特别是阿玉家这样,隶属于底层的小士族的管家,因为奴仆稀少的关系,那事儿更是繁琐的很,几乎连着佃户的吃喝拉撒都在他的管辖之内,不是一般人真心管不好,逼的人都往全才方向发展。而像是福寿叔这样的,连着采药都琢磨着学的,那更是……真的是做的很周全,很到位。
那么有这么一个好管家,不说阿玉这里如何信任倚重,那些当初逃难的佃户能不记得他?怎么可能,这不是,就在离着这庄子一二日路程的南方,就有那么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正艰难的往这边行进着。
“三丫,还走得动不?要不爹背你?”
“不用了爹,你背弟弟吧,弟弟脚疼了。”
“憨子,来,这车上还能做一个小的呢,让三丫坐上来吧。”
“五叔,要不这车我来拉吧。”
“六奶奶坐上去吧,咱们轮着拉就是了。”
“不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