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才几岁?如今已然是百户了,你说他是个什么本事吧,反正我们靠着他,不会吃亏。”
  “对,赶紧的,多搜集点东西,到时候若是能干的漂亮,一股拿下,那咱们这可就挣了大脸了……”
  阿玉的消息散的不错,不但是多了几个尽心尽职帮着挖坑的,顺带的,在锦衣卫同僚属下眼里,这神秘感也营造出来了,这对于年级还小,压制年级大的属下有点不顺手的阿玉来说,真是个相当不错的助力。为将来从经历司出来,重新执掌实权打下了基础。所谓走一步看三步,呵呵,阿玉这样的老鸟,走一步看十步都不嫌多的对吧!


第135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2
  世界上的事儿; 只要有第二个人知道,那就怎么也成为不了秘密。像是阿玉这样偷偷的透露点苗头出去,呵呵; 那些听到的即使是锦衣卫; 也一样是寻常人; 有亲友故旧; 有兄弟同僚的,你透露一二,我透露一二,不过是几日的功夫,盯上那一片的眼睛都多了最起码三五倍。就这还是锦衣卫从小接受过保密训练下意识的不往外透露的结果了,若非如此; 这投注在那边的眼睛估计都能直接让他们自燃了。
  而有了这么些眼睛盯着; 你们说; 这还有什么事儿是查不出来的?如今这锦衣卫和东厂在盯人寻辫子的事儿上,那比以往积极性可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为啥?因为皇帝对于那些官员不信任; 所以凡是事关银子的事儿; 就找上这两家,让他们相互监督着收钱。而这抄家……即使再怎么清廉; 也是有潜规则的,负责干活的不说三成的辛苦银子和铁打的没差; 妥妥能大家分润一二。就是那些被抄家带走的人身上的零碎饰物,随身荷包这类雁过拔毛来那么一下,也绝对是比不错的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 你说,当他们接到又要监视清查某某某家的时候那是个啥心态?两眼放光,和土匪逮到了肥羊一样的蠢蠢欲动或许是最好的形容词了。若是再加上这京城某些渠道传出来的一些消息……这行动力高的,妥妥可能参与进去分润一笔的当地锦衣卫千户百户之流,那是立马自己贴钱,发动了不少暗探往那一个个的宅子里去,就差没把耗子洞都摸清楚了。
  然而他们这样那样的操作,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就享受到成果。万历皇帝或许真的是抄家抄出经验来了,这操作手法都变得细腻了不少。像是这边境走私商户的事儿,他一上来愣是啥动作都没有。而是先和边军的人说要在边境划一块相互交易的地方。
  要在边境正是开启交易?这个事儿万历做起来那是相当的有底气,毕竟这个时候戚继光还活着,虽然万历十年的时候,因为张居正的死,犯了小人曾被一度贬到了广州,可这不是阿玉出现了嘛,这不是人张居正留下的老班底又被重用了嘛,所以人戚继光也回到了北方,虽然不再是以往的喜峰口一代,可也依然有相当大的震慑力。
  当然即使他不回来,人留下的戚家军还当地驻守的将领这会儿一个个的也还正是当用的时候,再加上养寇自重的李成梁也在北面正威风,□□哈赤还刚统一了女真,蒙古这会儿又四分五裂,各部落相互争夺权柄,自相残杀正忙乎。这么一来从总体上看,北面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会儿还是相当的轻松地,最起码在萨尔浒之战前,大明靠着威慑就已经足够自保。
  所以喽,当时西北外族将领也依然存在,还不少。九边各地和蒙古等部落虽小摩擦不断,小战争也常有,可相互交易也确实零星存在。或者说,若非是这样的政治环境,那些商户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做走私的事儿对吧,资敌什么的,要突破这个心理底线,一般人在打的你死我活的敌对情况下,还真是做不到。
  在这样的局面下,朝廷露出想要建立一个正轨的交易地点的倾向,别说是边军觉得可以,就是北面的蒙古各部也觉得相当的不错,甚至不少人离得近的小部落还一听到的消息就凑过来帮忙搭建………嗯,刚开始就筑城什么的,看着有点打眼,再说了谁知道皇帝会不会变卦对吧,所以一开始真的,就是栅栏一样的围栏圈个地方而已。
  有了这么一个第一步,对于这互市地点周围的普通百姓什么的来说,那真是方便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还有人专门去南面的省份专门搜罗旧衣裳等物资,往那边运的,就为了多换点羊,好在京城附近卖个好价钱。如今谁不知道京城贵人们好吃涮羊肉的?
  这老百姓高兴了,生意自然红火,而生意红火了,亲,那些原本靠着走私的商户能高兴了?虽然他们卖的都是寻常人家不敢卖的东西,比如粮食,比如盐,比如铁器等等,可这些一年能走几趟?再怎么价格不错,也就那样好吧,日常所需,比如茶叶,布匹什么的,才是他们源源不断,细水长流的大头。
  而如今呢?吧唧,这生意大半都让一帮子苦哈哈给抢了,还是在这样一个朝廷名正言顺,不用担任何风险的地方交易的,你说他们是个啥滋味?更要命的,因为这个,他们以往的高价是开不得了,那些脑子一根筋的蒙古人愣是觉得他们都是奸商,价格虚高?呵呵了真是,当初那是走私好不,那商队能出来,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难道不是成本?
  商户们有苦说不出,能怎么办?赶紧的,找那些自己资助结交的官员呗,那些东南的商户能撺掇着将海禁搞了那么多年,为啥他们就不成?北面官员就是再不济,依样画葫芦总是会的吧。
  可惜啊,他们是不知道啊,有那么好些眼睛正盯着他们呢,特别是万历皇帝,那是就等着他们动呢,不动怎么能知道他们的关系网有多少对吧!不动怎么知道这掺和进来的官员到底有几个是不是。所以喽,这里刚开始发力,那边名单已经早一步的流进了宫里,放到了万历皇帝的书案上。
  “呵呵,果然,这一串的蚂蚱啊,手可真够长的,一个商户,居然能和户部侍郎搭上关系,这不是一般的能人啊。”
  越看,万历皇帝的火头就越大,不过转头看看边上自己刚收到的那份互市交易的数字,又努力的将这火往下压了压。虽说这一个个的,他一个都不想放过,只是近几年抄家抄的有点狠,后遗症也十分的明显,那就是凡事和商户搭上关系的,这一抄一串,很容易影响当地的民生。所以如今做事儿他也学会了怎么悠着来,一门心思想着用互市,慢慢的侵蚀,好让整个挣钱大业顺利的从这些人手里接过来,而不是破坏性的一次性掀桌子。
  “这样,中间这几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不上不下的先抓了,贪污军费,倒卖军械,就这几个罪名,抓起来审,先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对了,那边互市的地方再做大些,让锦衣卫他们出头,组织几个大些的商团,贩羊,贩牛,知道怎么做了?”
  万历皇帝一个侧目,那边机灵的张诚立马笑着答道:
  “哎呦,陛下,这可是让他们挣钱的好事儿啊,怎么可能不懂怎么做,不过您这可是偏心了,怎么就没咱们东厂的份呢,再不济还有御马监呢,这可都是倒腾牲口的好手。”
  “行了,知道你也眼馋,去吧,只要别抢起来,让人看了笑话,怎么分你们自己算,记住了,要让那边的蒙古人感觉,那些商户,没对他们的事儿上心,还是这互市最好,明白了?”
  “明白,怎么这涮羊肉如今可火了,就是不刻意的做,这数量也绝对不会少,再不济往南面放上那么一批,多少都吃得下。”
  这话张诚说的那是相当的有信心,这大明多少人,蒙古多少人?估计只要北面几个省份,就够吃下整个漠南蒙古的羊了,这差事实在是不大。
  和张诚想的一样,这边刚露出口风,说是能有便宜的羊,都不用锦衣卫往外头运,这里刚吃下,那些有点关系的牲口贩子就自己找上门了,一出一进的,不过是一个转手,就挣了个大发,单单是敬献到宫里给万历皇帝内库的银子就不下五万两,你说这生意有多容易,多好做。
  与此同时,万历皇帝如今这个做法确实也颇有成效,这边交易数量与日俱增,那边那些商户却胆战心惊,根本就没工夫往这上头上心,为啥?因为出案子了呗,自家关系网上突然少了好几个,即使罪名听起来和他们关系不大,可这老话说得好啊,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这牵扯深的能不怕?就怕一个不好给扯上,落到锦衣卫的手里,满脑袋汗的忙着走关系捞人呢。
  所以啊,这一系列的动作明明手笔不小,却显得相当的波澜不惊。唯一有变化的……估计是衣料铺子,皮货铺子了,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这羊皮价格那是接连的下降,从一钱银子跌到了80文。哦,对了,肉铺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原本13文一斤的羊肉,再上扬到了16文之后,猛地又跌到了10文,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皮子,肉跌了最受益的其实还是老百姓,因为以往棉花贵啊,一斤怎么也要一钱上下,就是最差的,黄不拉几不怎么得用的,做一件棉袄,也要上百文,如今呢?像是羊皮袄子之类的一斤开始出现在普通人家了。
  别看这算起来似乎差不离,可皮子就是皮子,档次在这里摆着呢,看看,就是阿玉家周围的人家,一个个的如今也捯饬上了这皮袄子。
  “从北面直接买,这皮子更便宜,看看,雪白雪白的,看着就好,你猜猜多少钱?50文一块,两块就能做出件短袄子,你说,能不欢喜?我叔这一趟走的,我家每人都得了一件,我娘还说,两三年里都不愁冬衣了。”
  王二贵的叔叔是这一次去北面做这牛羊生意的锦衣卫中的一员,习惯了雁过拔毛的他们即使是最底层的小啰啰,一个个也都没空着手,不但是带回来了银子,还带回大批的皮子,这也是市场上皮子降价的缘故之一。因为他们的这一趟大采购,也同样让这京城的兵丁们看到了新的财路,不少各卫的军余们已经不再眼巴巴的盯着那不知道什么时候补缺的消息,而是开始成群结队的拉着关系开始蹭着锦衣卫的路子开始贩起了皮子。
  这人啊,只要动起来,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其实没什么人真的会饿死,不单不会饿死,还搅动了京城的物价,丰富了市场,让整个京城似乎都布满了羊皮的羊骚气。
  这样的局面你说皇帝知道不知道?那是肯定的,锦衣卫做了这么大一笔,不可能啥都不说对吧。只是皇帝对这个其实并不怎么在意,或者说,并不重视,他对市场经济没概念啊,相反还觉得这都是小事儿。
  可这事儿看到了阿玉眼里,却分外的不同了,他看到了整个北方,对南方和西北棉花市场的依赖再减小,看到了商业上南重北轻的格局被打破,看到了北面经济繁荣的希望。
  “我让你们弄得羊毛呢?收了没?”
  “收了收了,有几个还问,这真的能织布不?不成做毡子其实也挺不错的,这次去他们住那蒙古人的帐篷,说若是弄干净了,做的细致些,做个大氅其实也挺挡风的,我听着也挺有理,你觉得呢?”
  羊毛做衣裳本来就是一张窗户纸,以往是因为看毡子看多了,就觉得这东西粗糙,或许只能做这个,如今让阿玉这么一点,脑洞那么一开,想法各式各样的可不就出来了嘛,你别说啊,做大氅这个,还真是有不少人觉得可行的。
  “怎么不行,我看着就挺好,走,那边院子都准备好了,这就让那些匠人去试,这往日草原上烧火的东西若是真的能成,那以后咱们可就挣了大钱了,能卖多少出来。”
  对挣钱,所有人都十分的心热,这里阿玉一说,那边一帮子人都跟着去了,这阵势,让正好出来想倾听一下百姓疾苦的万历皇帝又给赶上了。
  “阿玉,阿玉,干什么去……走,一起看看去。”
  得,这生意,看样子,又只能做一茬了,有这么一个钻钱眼子里的顶头上司在,阿玉觉得这攒家业真的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工作。嗯,还得感谢人家信任,这么多人,愣是没忘聚众啥啥上想呢,这倒霉催的。


第136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3
  有阿玉这样的金手指在; 即使他本身对于纺织什么的一窍不通,可只要方向对,那就没有不成的可能。这不是; 才几日的功夫; 这工艺最简单的; 厚实的毛毡披风就成了; 不说半点没味道,好歹不至于让人接受不了了。
  而这样的毛毡,经过阿玉那张嘴的指点,能用到的地方很多,比如做床垫?床单?做鞋?甚至做茅草屋子内部的墙围,都很不错。毕竟这东西; 从北面收过来成本低的; 几乎只要点运费; 到了这边,即使工序再怎么麻烦; 味道再怎么难闻; 请几个人又能有多少本钱?再黑心,价格也有些上不去; 甚至低的令人发指。就目前定下的价格,外头一张羊皮的钱; 就能顶的上一件毛毡披风,一条毡垫,再加上一顶毡帽了。
  有了这个; 你说,再加上羊皮的降价,对于大明普通的百姓来说,冬日能少死多少人?任何人,哪怕是个大恶人,对于善,对于仁,对于自我的正义肯定,其实都是有心理需求的。当这一帮子锦衣卫,这些麻木做活,苟且生存的工匠们,在这东西出炉,听到阿玉诉说这东西的意义之后。所有人的背脊都忍不住挺直了几分。
  锦衣卫们微微的昂起了下巴,顾目四盼,倍觉荣耀;至于那些工匠则满含泪花,感动莫名。
  “你说我们往日里怎么就这么的傻?怎么就不知道变通?这皮毛絮塞被褥也不是没干过,粗毛毡当门帘也有人用,可怎么就不知道……这么些年冬日冻死的……若是在这么整,最起码多活下来三成。”
  拍着大腿,满脸懊恼的是余木匠,才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却已经花白了,整个人瘦的看不出几两肉来,可就是这样,他也算是匠人里头日子过的还算可以的,比边上他新寻来的一伙子织匠看起来就健康好些,最起码这脸色不那么黄,眼睛也不那么浑浊……
  当然,里头有不少人更知道的是,余木匠之所以比他们日子都好过,那是因为,这老小子早些年就已经跟着秦百户做活了,从在大街上拆除违章建筑开始,到修屋子,做家具的,一溜的下来,单单是工钱,一个月就顶的上别人大半年的,你说这日子能不好?为嘛这一次一说喊人,这些匠人这么好喊,这么用心?因为有他这个活例子摆着呢,谁不想过好日子对吧。
  也因为是老相识了,在这余木匠的眼睛里,锦衣卫就褪去了外头那些以讹传讹,魔化出来的不堪,再他眼里,这些锦衣卫们和他们其实没什么不一样,一样是干活挣钱,一样是日日为家小奔波,一样辛苦生存。
  隔阂这东西只要对于双方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要有了相互了解,就没什么解不开的,更不用说如今他们这相互合作的模式了。如今在余木匠的眼里,锦衣卫很可怕?瞎整,人好着呢!……和这么要好的人接触,他有什么不敢说话的?
  只是他这一开口,当着这么些锦衣卫也敢抢先说话,还是让余木匠在其他匠人的眼里,那真是高大上的,身上都快闪着光了。在锦衣卫面前这么自在说话的,那真心不怎么多。别说是工匠人们了,就是知道东西出来了,过来凑热闹,看的究竟的万历皇帝都忍不住有些侧目,心下疑惑连连:这是咋回事儿?明明近几年抄家抓人的,比早年都厉害,这锦衣卫怎么……没人怕了?不该吧。
  啥?皇帝怎么会这么想?呵呵,你以为皇帝就不知道锦衣卫那名声有多臭?锦衣卫这名声,有多少是推波助澜形成的,又有多少是为了皇帝被黑锅给背的?对皇帝来说,越是世人不容,就越是放心。不臭能那么乖的当皇家的一把刀?能这么贴心贴肺的干活?这何尝不是帝王心术中的一部分。
  “阿玉,这人……也是锦衣卫关系户?”
  见着那边余木匠正和几个锦衣卫问询羊毛每次能运来的数量,间隔的时间等等,掐算需要的人手,神态自若,举止轻松,万历皇帝忍不住扯了阿玉探听了起来。
  阿玉眼睛一扫万历皇帝的表情,再看一样那边什么都不知道,正说的高兴的几个人,心下微微一冷。忍不住想到了当初在唐朝的时候……就他和李承乾那样的总角交情都……凡事沾染上了权利二字,感情就很难纯粹的起来。这一点他不是早就知道了嘛。帝王多疑是常态啊!再说了,能这么直接的问出来,万历皇帝还算是坦荡了。这么一想,阿玉心中又好受了几分,所以立马表情自然,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
  “算是吧,反正咱们这一片要做木匠都会喊他,就是其他有活要找人,也常喊他帮着牵线搭桥。怎么?有什么不对?”
  呵呵,你想让人说什么不对?这反将一军的话说的,反正万历皇帝是没二话了。再怎么凶神恶煞,锦衣卫也是人,吃喝拉撒的,总不可能也全自己捯饬吧。这么一想,那点怀疑立马消了,只是笑呵呵的说到:
  “果然,看着模样,就比将作监那几个更爽利些,果然是近朱者赤,多了几分武人脾气。”
  “将作监?都快成死水了,做好做坏的,都一样吃不饱,还有什么心气?混日子罢了,自然懒散。跟着咱们,那老头上个月光是做个把头,帮着建房子,就拿了足足4两工钱,都赶得上人家一年的出息了,腰杆子直着呢?再说了,这活儿要是做起来,不但是他自己,连着他徒弟,亲戚一帮子都能过上好日子,可不得多用心嘛。”
  也就是阿玉了,明知道这是皇帝,说话也是什么都突突突的往外冒,才几句话的功夫啊,这又给将作监给上了一剂眼药,听得张诚在后头偷笑了好几回。都说太监最会上眼药,说这话的人真该打嘴,好生来看看阿玉这模样才是。
  “按照如今这收羊的架势,只要是真能织出布来,咱们哪怕不做布匹的生意,只做这织布的家伙事儿也一样能挣不少啊。”
  “不说挣多少钱吧。这事儿若是成了,那……那些书呆子说的那什么来着?哦,对了,安得天下寒士俱欢颜,对吧,嘿,这事儿那帮子耍嘴皮子的说了那么多年,最终实实在在干出成绩的还是咱们,这打脸打的,想想就痛快。”
  “可不是,我越想越觉得咱们像戏文里的国士,干的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儿,比他们不知道好多少去。”
  呵呵,虽然说确实,这事儿干的,十分的有成就感,十分的长脸,可你们这么自吹自擂的,还是在皇帝面前,真是够够的,丢脸死了。哪怕是装,你们好歹也装几分忧国忧民,这难道很难?
  那边锦衣卫说的兴奋,匠人听得高兴,阿玉感觉牙疼,这里万历皇帝脸色却有几分复杂。嘴上喃喃的复述着: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为被文臣大儒教导长大的皇帝,一直以来,他都被告知,这武将只是帝王的刀,听话就可。匠人更是底层贱民,能干活就成。可如今呢……虽然说自打他开始折腾抄家以来,已经看透了那文臣的根底,知道了他们多务虚而不善务实。可知道归知道,却没有今日这么直观来的震撼。
  和这些匠人,这些锦衣卫比起来,那些文臣……不够踏实啊!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他回到宫中,看着那辉煌的宫殿,看着那殿内的各处精巧饰物,摸着自己身上的衣裳,连着吃饭都忍不住打量着那些碗筷器皿,心下满脑袋想的都是匠人。若是没有这些匠人,那自己这日子过的又该是什么模样?很多事儿一直习以为常,可当破开迷障细想一下,才惊觉这有多可笑。这是从什么时候起,做的比不上说的重要?命人寻来将作监历代官员名录,细查根底,万历越看越觉得心火上升,愤恨连连。
  自打开国,虽说这从三品,甚至是四品少监以上多是文官任职,可下头的监丞,主簿,署令,署丞却多为能工巧匠中提拔而来。虽说最高也不过是从六品的官职,却因此让不少匠人看到了希望,各种奇巧层出不穷,就是那福船,也一样由此而来。如今呢?居然成了那些举人出仕的捷径跳板?没有一个真正懂行的。也难怪下头总是抱怨,这鸟统,甲衣越做越差,炸膛更是常有,让不少火统兵纷纷逃逸。
  “荒唐,荒唐,术业有专攻,这话难道书里没有?哼,一个个的,卖官卖的可真是……张诚,去,告诉吏部……等等,用普查器械为名,将将作监理一遍,该夺职的夺职,该下狱的下狱,不给他们点厉害,还以为那是他们家的菜园子呢。”
  羊毛的事儿还没来的及想,皇帝的注意力就别引到了这个地方,也不知道阿玉知道了,是不是会失望?或许不会吧,这将作监,他可是想伸手很久了,只是一直都没机会,如今……如今也没机会,作为武将,对,百户也已经算得上是将领了,插手这样的中央兵器单位,还是很有些忌讳的。不过能清理一下总是好的。最起码若是能像是他想的那样,上来几个懂行的,好歹能让发下去的东西更经用些,让那些兵丁少些因为兵器太烂而死的。
  “那福船的图纸找到了没有?哦,对了,将刚才带回宫的东西,给太后去看看,让她也高兴高兴。”
  许是看的有些上火,万历皇帝将手里的东西往书案上那么一丢,闭上了眼睛,不知道想些什么。陛下深思,加上刚才那一股子火,让殿内所有人的人都不敢出声,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起来,好半响,才听到万历皇帝开口发问,而这一问,又让张诚后背一凉。
  这让他怎么说?那图纸早八百年不知道塞哪个角落里去了,甚至还有人说,早就被人烧了,这……这要是让陛下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发什么火呢。张诚一时有些不敢出身。好在还有后头那半句,机灵的张诚赶忙回了一句还在找,就匆匆的忙乎着去太后那里。心下暗自庆幸:好在是想起来还有羊毛这东西,不然今儿这可不好糊弄过去了。
  可即使如此,张诚双手高捧,走到大殿外的拐角处时,还是重重的松了一口气。陛下如今……越发的不可捉摸了。
  “爷爷,这图纸……”
  刚将手里的东西交给后头跟着的小太监捧着,还没转头,就听到后头跟过来的另一位下手低声询问。
  “还能怎么的,皇爷要的东西,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啊!”
  真真是个没眼色的,找不找得到那是那些官员的问题,可找不找却是咱们的问题,既然知道可能要出问题,自然是要最先做好自己该做的,将这麻烦丢给别人去,这还要问?
  斥责了这么一声,张诚那心中的惊恐去了几分,脑子立马就又活络了起来,一边往太后那边走,一边低声说道:
  “当初是谁负责收着的?又是谁交接的?后来又该是谁保管的?一个个的,都给查清楚了,只要知道了是谁,即使咱们找不出来,那也有话可回,知道该找谁问不是?”
  宫里能活下来,还活的那么体面,在皇帝跟前当差的,那就没有笨蛋,一听张诚这话还有什么不清楚的?立马连连点头,符合着说道:
  “可不是,这都这么些年了,宫里皇爷都换了这么些个,不细查还真是不知道该问谁去。唉,谁让咱们是贱婢呢,若是当初三保爷爷在……若是交给三保爷爷,那皇爷一问,咱们肯定立马就能拿出来,那些官啊,真是不靠谱。”
  呵呵,他这一口下去,真是入骨三分,连着内外敌对都布局好了,就被看后头的戏怎么唱了。


第137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4
  宫里的戏怎么唱; 阿玉管不着,而这里他这里的大戏那是立马就唱起来了。那些刚做出来的毛毡,这边刚露出一点子口风; 半天的时间; 立马就让一伙子人买走了; 还是那种不能不卖的。谁呢?嘿; 除了那些锦衣卫还有谁?
  前头就说了,最底层的锦衣卫其实日子过得也想当的艰难。这几年,若不是阿玉眼瞧着就崛起了,还拉吧了不少人,这附近苦哈哈一样的更多。而如今这些人家里比以往好些了,吃饭能吃饱了; 这衣食住行的吧; 自然穿的要求也上来了对吧。
  置办什么大棉袄之类的可能不怎么地; 家里能让出门的穿的体面些就已经尽力了。可这便宜的毛毡布若是在不买,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怎么样了; 这布在不怎么样; 好歹让家里人也冬日暖和暖和,出的了门对吧。这样的对他们这样的底层来说真的是很划算的。
  而有了一自然就有了二; 住在一片,相互联姻; 关系盘根错节的,一个人知道,基本一片都知道了; 你说,这来买的人能少了?就是匠人们也有不少手里稍微宽裕些的来寻关系买上一点呢,这样一来,你说,这速度有多快?
  反正吧,这里实验用的一点子毛,制作出了百十来卷的毛毡布,那是不到两天,全没了。让一竿子从边境回来的锦衣卫心都热了,急吼吼的开始往那边联系,想利用那边的各个关系往回运羊毛了。
  而这里这么大阵势的一动,你说,其他卫的人能不知道?知道了能不来询问?能不想着掺和一脚?就是别的干不了,弄点羊毛回来换布也成啊。反正这羊毛不值钱,几个铜板都能有一车呢。
  所以喽,这一阵风头吹起来的时候吧,在阿玉准备的制作这些羊毛的大院子里,匠人已经有了足足二十来个,而且还是只负责做布的,洗毛什么的,已经分派到了各家自己干去了。参与干活的匠人家庭不下十五个,负责卖货的锦衣卫不下十家,负责运羊毛的,那就更多了,说一句数以百计都是可以的。
  这世上聪明人永远都不会少,这里干的火热,银子哗啦啦的往里头流,外头看的眼热,又有些门路的,已经开始自己琢磨出了法子,另外找了匠人,开启新工厂了。
  至于出货?那更是供不应求的很啊,别说是这些底层的人了,就是中等人家,也忍不住买上一二,不为了别的,就是做了门帘子也挡风不是。再说了,这毛毡布做披风大氅的,真的是很挺刮好看的,不花费什么大价格弄上一件,也算是赶时髦了,干嘛不要?
  所以喽,这边羊毛收的热火朝天,那边毛毡外衣也做的十分兴旺,到了这一年深秋,京城街面上几乎三成的人都有这么一件,你说这生意做成了什么样吧。反正啊,这一个冬天,京城的羊膻味是肯定浓郁的很了。
  这样的大火趋势也给阿玉造就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近来上他们家说亲的人越发的多了,有些居然还是副千户人家的闺女。由此可见这阿玉的行市有多好了。若不是目前阿玉家这院子还是寒酸了点,估计这说亲的档次还能上去点呢。
  不过这个短板在最近也将被补上了。说来,自打阿玉银子越发多了之后,就是他不说这房子的问题,眼明心亮,颇有些成算的老刘头就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