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红楼梦-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叫人看尽了笑话。
他毕竟是天家子孙,太上皇的血脉; 当年他爹义忠亲王,是太上皇最骄傲的儿子; 在他面前,其他兄弟都要退一射之地。坊间传言,太上皇至今还嗟叹不已。这年头的兵都是老油子; 哪里肯主动做犯忌讳的事,大家心照不宣,只把他围起来,等着他自己死了; 再胡乱报一个救援不及糊弄过去。谁知这位天潢贵胄实在是没种,竟然不肯有尊严地死。等了半日,终于有人等不及了,扑上去捆了他就走。
至此战事总算是尘埃落定。叛军的残党不足为虑,如果他们能从大山里活着出来,贾环会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玄幻了。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盘点损失,发现天下承平五十年,官员们竟都成了怂包,见逆贼挥舞着木棍菜刀打来,第一反应竟不是奋起反抗、据城死守,反而是大开城门、纳头就拜。朝廷震怒非常,却也只能申饬了事。
当然,对天下百姓列国番邦,绝对不能说官员们都贪生怕死,朝廷还因为犯事的人太多而对他们无可奈何。那怎么办呢?古今同理,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呗!
扒拉了扒拉,贾环这个敢于出击、还获得了战果的知府就上了名单,排位还挺考前,在国家机器的全力开动下,几乎一夜之间,名动天下。
名声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有了明确的事迹,就会有人在传八卦的过程中,秉着“虚虚实实”的原则往里加料。而本地的百姓因为比较拥戴贾环,也乐得夸大知府的好处。传到最后,贾环自己也不认得传言里的人是谁了。
对此,黛玉乐不可支,还说要写一篇《传谎记》,以记此事。
贾环本以为这就是造反事件对他最后的影响了。谁知生活永远是千变万化,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轨迹。
就在贾环忙着组织秋收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贾家全家下狱了。
义忠亲王世子被押解入京后,为了活命,供出了许多人。有的是确有其事,但也有些是胡乱攀咬。贾家的位置非常微妙,正正好处在这两者之间,也就是说,既不能证明清白,也不能证明确有反迹。
从义忠亲王世子那里搜出来许多书信,其中就有贾珍贾赦写去问安的,在朝堂上一片风声鹤唳的当下,直接杀了也不冤,幸好有人考虑到贾环是朝廷才树立起来的牌坊,没有明确的证据的话,还是要慎重些,就算是朝廷,也不好自打脸,这才暂时押在牢里没有处置。
按说贾家也有许多世交,问题是,关系疏远的,自保尚且不及,关系亲密的,史家败落已久,薛家有钱无势,最能借得上力的王家,当家人王子腾中了伏兵死了!
这个消息是徒兴带来的。经年不见,这位小郡王变得陌生了许多,面庞冷肃,行事老练。他是作为特使到泽阳来的,传圣旨暂停贾环的职务,令他上京自辩。贾环怀疑他是自动请缨,却也绝对不会说破。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既没有惊慌,也没有茫然不可置信,有的只是类似“悬在上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的如释重负。
他想,这一天早该来了,腐烂的贾家,金碧辉煌的牌匾上布满虫蛀的小眼的国公府,早就该倒在尘埃里了。
他平静地跪倒在地上,双手平举过头顶,喊着“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从徒兴的手里接过那道明黄的卷轴,恭敬地供在香案上。
满院的寂静无声里,他微微笑道:“茂宣兄一路远来,实在辛苦了。不嫌弃的话,请到舍下饮一杯清茶。”
“叔石客气了。”徒兴也温文应答。
“请。”贾环伸手前引。
“请。”
两人进了正房,相对而坐,丫头们躬身上了茶。贾环唤了避在屏风后的黛玉出来,笑道:“这是拙荆。”不等他说话,回头对黛玉道,“这是我的好友,徒五爷。我与五爷相交莫逆,可为通家之好,不必避讳。我知道你心急,叫你也出来听听。”
徒兴复杂地看了黛玉一眼,见她生得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实在挑不出一丝不好,只得拱了拱手。黛玉也对他行了一个万福礼,落落大方的在贾环手边坐下来。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按说不该问东问西的,况且我家素来有些不妥,这一向我心里也清楚,但为人子孙,我少不得让你为难一回,我就想知道,我们老爷如何了,我们老太太如何了?”
徒兴沉默了一会儿,面色沉重,道:“我也不瞒你了,府上下狱那日,正是老夫人的八十大寿,老人家受不了不肖子孙,驾鹤仙去了。”
贾环一呆,黛玉已是一声悲啼,拿帕子掩了脸,哭倒在他的怀中。
“至于令尊,令尊素来方正,大约不会有性命之厄。”徒兴才不怜香惜玉,在女子的哭声中,流利地把话说完,随即利落地起身告辞。
待他去得远了,贾环轻轻拍着黛玉的背,也想流两滴泪,只是哭不出来。贾母虽是他名义上的祖母,却从来都视他如无物,在她面前时,讲不两句话就厌了,不在她面前时,从来没有想着他的时候。他小时候看祖母贾母和嫡母王夫人,实在还不如上辈子的邻居阿姨亲切。
良久,黛玉收了悲声,她知道贾环与贾母感情淡漠,也不强求他作出伤心之态。两人商量着尽快上京,趁夜收拾了行李。好在夫妻两个都不是铺张奢侈之人,忙碌了一夜,包了五六个大包袱,不过一辆马车就拉得走。
次日早晨,贾环召了同知通判两人过府,将政事悉数委任,又安排寄英好生将姜毓送回姜家,打点了使费与他,随即就赶着马车,随徒兴一行离开了府城。
同知他们还想组织百姓送一送,搞个十里相送之类的煽情场面,不料贾环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只得嗟叹了一回罢了。
虽说是令贾环回京自辩,不过等一行人真正回到京里的时候,结果已经出来了。贾家与义忠亲王世子造反一事无涉,但墙倒众人推,另外揭出了许多不法事——大部分是东府珍蓉父子干的,小部分是贾赦干的,并有贾琏国孝家孝期间行淫、包庇罪人、放印子钱等罪过。虽说后两项都是凤姐儿的手段,可她冒了贾琏的名儿,一并算到了贾琏的头上。
论罪过,贾珍父子砍头,贾赦贾琏父子也免不了颈上一刀。贾珍父子死有余辜,贾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贾赦父子其实罪不至死。贾环无奈,只得上书,自陈先祖曾有功于社稷,请圣上看在先祖的份上,怜惜伯父贾赦年老糊涂,自己愿意以官位功名为伯父堂兄赎罪。
贾赦父子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杀与不杀纯在两可之间。太上皇人老心软,不愿过分苛责老臣之后。圣上乐得在太上皇面前展示仁厚,大笔一挥,改判流放,贾珍父子流三千里,遇赦不赦,贾赦父子流一千里,贾家的爵位收回,子孙统统贬为庶民,贾环去官,但仍保留功名,待遇按五品致仕官员来算。
众人放出来的那一天,贾环夫妻与薛姨妈薛蟠夫妻一同前去迎接。探春之前已经与薛蟠完婚,作为出嫁女,没有受到波及,但这些天的奔波也让她憔悴了许多。
等了半日,终于等到了他们出来,贾政面色悲怆平静,走在最前,王夫人憔悴不堪,拖着脚步跟在丈夫的身后,宝玉和宝钗相互搀扶着,李纨抓着儿子的胳膊,惜春面色木然,最后是凤姐儿被平儿搀着,平儿的另一只手上还牵着凤姐儿的女儿巧姐儿。
贾家的爵位被收回,一并被收回的还有两家的宅子。一大家子人就到了薛家。迎春已经换了缁衣,与妙玉住在城外的庵里,如今也赶来相聚。劫后逢生,也没有人有心情说话,大家吃了饭就各自睡去了。
过了几日,众人一起送别了贾珍父子和贾赦父子,临行前,贾琏写下休书,与王熙凤恩断义绝,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贾政草草地将剩余的一些产业作价处理,带着王夫人母子和李纨母子扶柩回乡,决定就在乡下躬耕读书,教养儿孙。赵姨娘本想留下享福,终究没有得逞。
柳湘莲是个义气人,并没有嫌弃惜春进过大牢,仍然愿意娶她,惜春便留在都中,暂时与贾环夫妻一起生活。凤姐儿的女儿还小,邢夫人以抚养她的名义,也跟了贾政夫妇回金陵。
送走了贾政一行人,当天夜里,黛玉问丈夫:“你还想做官吗?”以他的名声才干,过几年起复,并不太难。
贾环笑道:“不了,做官太累。此生还有大好河山没去看,怎么能被名缰利锁束缚?”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了,明天还有一个番外,交代一下后来的故事
第102章 番外
近年来国学大热; 本来充斥着俊男靓女的荧屏上出现了许多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的学术界人士,刮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千秋论史》就是应运而生的一档国学类节目; 在中央台分频道播出。相较于其它节目来说; 它没有那么多噱头; 只有一位人到中年仍然知性优雅的气质美女; 款款地坐在红木椅上,同嘉宾友好地交谈。
最新一期节目是《阴盛阳衰:神奇的贾氏家族》; 请来主讲的嘉宾是国立燕大的教授。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主持人蒋曼,”女主持双手交握于膝; 对着镜头露出标准的笑容; “上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起于微贱一门两相的姜家; 这期节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葩辈出的家族——贾家。欢迎我们今天的主讲人; 来自燕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导师徐文江教授。”
在阵阵礼貌的掌声中,一位衣着整洁的老人慢慢地从阴影中走出来; 在蒋曼的引导下坐到正中的太师椅上,没有多余的动作,却一点儿不显得局促; 十分安泰自然。
“徐教授,您好。”蒋曼调整了一下话筒的位置,率先打招呼。
“蒋女士,你好。”老人也客气地回应。
“您也知道我们的主题了; 正式开始前,我想问问您,这个家族盛名在外,同一时期的传奇人物也很多,您打算从谁开始讲呢?”
老人慢悠悠地问道:“不知蒋女士你,最喜欢这个家族的哪一位呢?”
“嗯,我是女人,当然最喜欢林孟音了。她可是有‘古代最后一个玛丽苏’称呼的女人啊。”蒋曼玩了个网络梗。
没想到老教授人老心不老,十分自然地接上了这个梗:“没错,这个,林孟音,论才华,其实并没到压倒整个时代的水平,只能说是当时顶尖才女里的一个,之所以后来被捧得那么高,跟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管道昇这样的千古才女并列,跟她的丈夫是有关系的。”
蒋曼身体微微前倾,不自觉地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老教授轻轻拍一下桌子,用带着一点江浙味的普通话说:“所以,今天,咱们就从林孟音的丈夫,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环游世界壮举的航海家贾叔石说起。”
“贾叔石呢,他当然不是真的叫贾叔石,他的名字是贾环,‘叔石’是他的字。虽然说,他们家男男女女都挺奇葩,但别人的奇葩好歹还算有迹可循,他这个人做事,却是天马行空的。”
“他的出生年月比较模糊,我们只能知道,他大概是比他的哥哥贾瑛小两岁的样子。贾瑛,就是著名文学家,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他比划了一下,侧头瞟蒋曼一眼,又回过头来继续讲,“他出身在一个显贵的家庭,曾祖父贾源是,嗯,用咱们的话说,算是开国元勋吧,功劳很大,封了国公。贾叔石出生的时候,他们家还很显赫,有句话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他姐姐还当了皇妃。但到他少年时期,家里就不行了,大家族,滋生了很多弊病,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繁荣背后的腐败,所以他才很早放弃了科举,而宁可以举人功名进入官场,开始玩权力游戏。然后,又因为一直在外地为官,也没能补考。对,那个时候可以先当官再参加科举的,就像现在边工作边考证一样。”
老教授拿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毫不停顿地继续说:“根据史料文献记载,他虽然年纪小,但当官是很称职的,狱讼公正,劝课农桑,从不胡乱加税,也不勒索商人,官声很好。当然,这些都不重要。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天才般的环游世界行动。这次的行动不同于郑和下西洋有官方支持,完全是他的私人行为,路线高中历史课本上都有,我就不讲了。最具悲剧色彩的就是,他还没有回到中国,就病死在热带的小岛上了。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
“他死了之后,属于林孟音的传奇才正式拉开帷幕。这个女人,从泉州登岸,声称听从亡夫的遗命,向皇帝献上了天下海域图。当时东西方交往频率激增,真实的海图是当时的中国最需要的东西。为了表彰他们夫妇的功绩,皇帝追封贾叔石为县公,谥‘威远’,封她为平海夫人,秩比郡王,还时常邀她入宫为皇子公主讲学。她正当盛年,以黑纱蒙面,神秘、美貌、谈吐高雅,见识广博、风趣中不失含蓄的余味,一下子就成了社交明星,打进了高层的圈子。”
“她终身未再嫁,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整理贾叔石的遗稿,如今流传的贾叔石的著作,都是经她整理,甚至润色删改的。虽然追思不绝,但她也没有被丈夫的离世而打垮,反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影响了很多人。她自己也有不少著作,有学术上的,也有游记,她活着时就出版了。我们也知道,她的一生有三段为人所知的感情纠葛,第一段是和有缘无分的表哥贾瑛,青橄榄,甜少酸多,第二段是丈夫,她的丈夫同时也是她的表弟,这一段是水蜜桃,甜蜜蜜的,最后一段其实是对方在单相思,是当时宰辅的儿子,小伙子年轻,闹得天崩地裂的,非要娶一个自己老娘那么大的女人,年轻人嘛,犟起来八匹马拉不回,差点儿叫他成功了,没成功的原因是林孟音不愿意。然后这个小伙子就一直守在她身边,直到三十多岁才黯然成亲。”
“说到了贾叔石和林孟音,就不能不提贾瑛。他和贾叔石是亲兄弟,但贾瑛的老娘是正房太太,贾叔石的老娘是偏房小妾。可能是从小被祖母母亲溺爱惯了,贾瑛的危机感不像他弟弟那么强烈,他一直是那个‘大观园’里的怡红公子,这构成了他艺术人格最重要的部分。贾瑛人生中遭遇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家庭内部。他的父亲贾政认为他性格软弱,不适合与性情清高的表妹林孟音结为夫妻,而是为他选择了性格沉稳娴淑的表姐薛氏做妻子。娶了薛氏后,他性情大变,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直到妻子薛氏因为积劳成疾去世,他才深觉对不起她。中年丧偶,人生大不幸。他拒绝了其母为他介绍的续弦人选,选择了青春守寡多年的表妹史氏抱团取暖。经历过这种种变故后,他恍然大悟,觉得世事真如一场大梦,为了记录过去的生活,他才写了一部小说,也就是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石头记》。史氏也是个才女,贾瑛写《石头记》,她就给做注。在《石头记》里,分别象征着贾瑛和林孟音的男女主角最后以死来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满足了他对不完美的现实的想像。”
“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写小说其实只是贾瑛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做化妆品的。他这个人天真不通世事,但先是有个好老婆,后是有个好妹妹,把除生产之外的环节都一手包圆了。现在的国货精品牌子‘沁芳’,创始人就是贾瑛夫妻。”
“刚才提到了贾瑛的妹妹是吧?话说贾家真的是阴盛阳衰,一大帮子男人,没几个顶用的,倒是女人各有千秋。据记载,贾家有四姊妹,名字后面都缀了一个‘春’字,老大元春进宫从女官做起,一路做到了贤德妃,如果有儿子,那就是成功典范;老二迎春经历过一段痛苦的婚姻,从此一心向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解没解脱我们不知道,倒是在新宗教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公认的佛道双修的大师;老三探春是贾叔石一母同胞的亲姐姐,精明强干,做事敢于开风气之先,就是凭着这股敢打敢拼的劲儿,才硬生生让也算精明的丈夫薛蟠退避三舍,给她打起了下手。她那种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就是以现在的眼光看,也是令人赞叹的;最小的老四惜春,随夫游遍山川,早年虚心学习西方的画技,中年又回归传统的中国技法,晚年返璞归真,将东西方特色熔为一炉,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我记得去年安康拍卖行拍卖她的一副早年的作品,还拍卖了几百万来着。”
“嗯,谢谢徐教授,只是我还有一个比较私人的疑问,想请教您。”
“你说。”
“您看啊,林孟音回国之初,在上流社会一个人也不认识,那她是怎么打入那个圈子的呢?就是说,是谁领着她进门的?”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宰辅之一是姜毓。他这个人属于少年天才,名声很盛,大家都知道他这一点。但很少有人知道,林孟音和姜毓的关系。姜毓曾是贾叔石的养子,也就是曾是林孟音的养子,双方感情很好。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
“我知道了。还真是涨姿势了。谢谢您,徐教授,谢谢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节目。”
“不用客气。”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
本文至此全部完结了,我的心头百感交集,满足、轻松、不舍,应该都有吧。
我爱红楼,真的,这种难以理清的情怀,只有同为小资的人才能懂。红楼是一部好作品,但我写的这篇文却有很多缺点。写同人太累了,要把你的故事,附到别人的骨架上,对我来说,这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这期间,我放弃过,离开过,想要解v,想要弃坑,但最后竟然写完了,离最初的设想也没有太走样。
我要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可能早就弃坑了。谢谢你们。
·
最后问一下,小仙女们有喜欢快穿和古言题材的嘛,我的新坑,两周内开,望捧场哪
【 http://。cc】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