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氏指着王熙凤对秦氏说:“看看你婶子,好一张利嘴,生生将我的一份孝心,说成是借花献佛了。”
  王熙凤说:“蓉哥儿媳妇,别听你婆婆的,她是听我说破了她的心思,没有话可以应答,才这么说呢。”
  秦氏笑道:“阖家上下,谁不知道婶子最是孝顺的,怪不得老太太这般疼爱婶子。我婆婆对老太太和两位太太也是一样的孝敬,还时常教我说,叫我多向婶子学呢。”
  王熙凤喜道:“你也是个孝顺孩子,不枉我疼你。”又对尤氏说,“我也纳闷,你前世是修了多少好处,今生得了蓉哥儿媳妇这么一个好儿媳来服侍你?”
  尤氏笑道:“你既然将她说的这样好,我就将她送给你当儿媳妇,你要是不要?”
  王熙凤啐了尤氏一口,笑骂:“听听你说的话,我如今连个儿子都没有呢,要儿媳妇做什么?再者说了,你只怕也不是真心愿意叫蓉哥儿媳妇服侍我,就是你愿意了,蓉哥儿可不是要找我的麻烦了?”
  秦氏飞红了脸,笑着和王熙凤闹:“婶子又打趣我,赶明儿我早起就去服侍婶子,只怕婶子还厌烦我呢?”
  贾珍的几个侍妾也在场,听了便笑着凑趣:“二奶奶说的有道理,家里上上下下都知道蓉哥儿夫妻和睦,您若是真格将小蓉大奶奶带走了,只怕蓉哥儿不依呢。”
  秦氏低了头,只是笑,并不说话。
  王熙凤笑道:“快别打趣她了,瞧她脸红的像是抹了一层胭脂,再打趣,只怕她要恼了。”和尤氏秦氏等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带着贾宝玉回了荣国府。
  王熙凤回了荣国公府便请贾母到时候去宁国公府去看戏,贾母向来爱热闹,便应了。
  过了两天,尤氏又亲自来请贾母等人,贾母故意说道:“今儿的戏酒我们都是沾了凤丫头的光了,可不算是你特意请我们的。”
  尤氏陪着笑道:“这值当什么,只要老太太乐意,明日我专门请老太太去,才算是我的心诚。”
  贾母笑道:“好,好,且先看今日的吧。”
  贾母要到宁国府去,邢夫人、王夫人两人自然要跟着去,贾母又命人叫了潘金莲、林黛玉等人一起去看戏。
  荣国府与宁国府比邻而居,离得极近,不过是片刻便到了。
  尤氏秦氏早就命人将戏台搭建好了,等贾母一行一到,奉上茶点,一时便有小戏子拿了戏单子请众人点戏。有贾母在,众人便都点了几出热闹喜庆的戏。
  到了中午,贾母便有些困乏,要回去睡午觉,特意对众人说:“我上了年纪,要回去休息。难为凤丫头一年到头的忙碌,服侍了我,还要服侍两位太太,还要服侍小姑子小叔子,真真是辛苦。你们可都要留下来,陪着凤丫头好生乐一乐才是。”众人忙都答是。
  贾宝玉便送了贾母回去,王夫人不爱热闹,也寻了借口跟着回去了。
  实在因为有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几个还没出阁的女孩子也在,尤氏等人就不能点那些出格的曲目。可那些有名的曲目统共也就那么几出,每回看戏看得几乎都是同样的内容。
  潘金莲便看得不大上心,只和贾探春说话。
  一时听林黛玉说:“宝玉送老太太回去,怎么这么半天还不见回来?”
  潘金莲笑道:“想来是有事情绊住了,倒不如我们也回去吧。”
  贾探春笑说:“我就知道二姐姐不爱看戏。”
  几个人一商量,便起身去和王熙凤等人说自己几个先回去。
  王熙凤闻言就吩咐跟来的婆子丫鬟好生伺候,就让几个人走了。
  等回到贾母那里,一问贾宝玉的丫鬟,就听说贾宝玉去看薛宝钗去了。
  贾惜春说:“论理,薛姐姐病了,我们也该去看看的。”
  潘金莲几人便往梨香院去了。刚到正房,就听见里间薛宝钗和贾宝玉说笑的声音。
  守门的小丫鬟见了几人,忙扬声说:“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林姑娘来了。”
  潘金莲眼尖,又走在前头,一进去就看见薛宝钗还在系自己衣服上的排扣,心里不觉十分惊讶。
  这薛宝钗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能当着外姓男子的面儿解了自己的排扣?
  她心里这样想着,脸上确是当做没看见。笑着问薛宝钗:“听说薛姐姐病了,也不知好些了没有?”
  薛宝钗便笑着回道:“我已是好多了,多谢几位妹妹记挂。”说着便让几人坐下,“妹妹快坐。”
  贾宝玉和林黛玉亲近,便挨着林黛玉坐了。几人便说些闲话。
  薛姨妈那里茶水点心已是备好了,便放在一张小几上抬了进来,几人喝茶嗑瓜子说闲话。
  潘金莲一边看着屋里摆放的花草,一边慢悠悠地饮茶,间或与贾探春、贾惜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就见丫鬟打了帘子,回说:“扬州的林家姑老爷使人送了东西来,老太太叫姑娘们都到老太太房里去看呢。”
  贾惜春笑道:“林姑父对林姐姐真好,时常打发人来送东西。不知道又孝敬了老太太多少好东西呢?”
  潘金莲见贾惜春眼光闪闪,一脸的好奇,遂开口打趣她:“你想知道,还不起身过去?林姑父为人宽和,每次也没少了我们的东西,估计这回也不例外。”
  贾探春也说:“四妹妹哪里是好奇林姑父给老太太送了什么好东西,她是猜度着林姑父是给林姐姐送了多少东西,好预备着抢过来呢。”说着,便和潘金莲两人笑了起来。
  贾惜春跺着脚不依道:“二姐姐和三姐姐坏,就知道那我打趣。难道你们平时没从林姐姐那里收到礼物?我这就过去,若是见到合心的,只怕我不说,以林姐姐的心性,也会主动给我呢。”
  三人说着笑着便往贾母房中去了。
  到了贾母正房门口,在门外候着主子差遣的二等丫鬟就给三人使眼色,潘金莲等人见了,心中奇怪,忙敛了笑容,低声问道:“怎么了?”
  丫鬟悄声说:“听着里头的动静不对呢,姑娘们小心些。”
  潘金莲点头道:“你有心了。”一边和贾探春、贾惜春交换了眼神,心中猜度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贾母还正兴高采烈地打发人叫自己,这会儿功夫就阴云密布了。
  潘金莲静了静心,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那丫鬟便打起帘子,伺候三人进去。
  甫一进去,潘金莲三人就见贾母神色不豫,而林黛玉正在哭泣,贾宝玉正在一旁劝解她。
  潘金莲心中升起了不太好的预感,也不好说什么,只是依照规矩给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点了点头,烦恼地说:“本来是叫你们来一起看东西的,谁知道来报信的人说是你们林家姑父身子不爽,要接林丫头回去侍疾。你们林妹妹是个孝顺的,一听说她老子身子不爽,就哭开了,伤心的什么似的。你们也劝劝林丫头,若是哭伤了眼睛可怎么是好?”
  潘金莲忙劝林黛玉:“妹妹快别哭了,既然来送信的人说林姑父只是身子不爽,想来并无大碍。林姑父最疼爱你,若是见了你,心情好了,只怕很快就好了。”
  贾探春、贾惜春也都附和潘金莲。
  林黛玉心中明知林如海肯定是病重了,否则是不会叫自己尽快动身回扬州的,但听潘金莲等人这样劝她,也不好不做反应,只得忍了眼泪,说道:“是我想差了,只是许久不见父亲,乍然听闻父亲生病,难免惊痛。”
  贾母见林黛玉不再哭泣,说:“这样才是。你也别太过担忧,我这就打发人去叫你琏二哥哥来,叫他送你去扬州。”说着,便命人叫王熙凤和贾琏来,又对潘金莲等人说,“我有话吩咐你们琏二哥哥,你们都先回去,好生劝慰林丫头。”
  潘金莲等人忙应了,和林黛玉去了她房里,自然少不得又劝说了林黛玉一通。
  贾母单独留了王熙凤与贾琏夫妻,自然不是让贾琏送林黛玉回扬州这么简单。
  贾母吩咐贾琏:“你林姑父身子不爽,我不放心你妹妹一个人去扬州,你送她回去。若是你林姑父养好了病,你再带你妹妹回来。若是你林姑父不行了,你就留在扬州帮着你妹妹发送你林姑父。林家只有你林妹妹一个女儿,家业自然都是她的,你要好生看顾,别让你妹妹吃了亏。”
  贾琏心知林家家业大,贾母派自己过去,自己正好可以捞一笔,心中自然愿意,更兼之早就听闻扬州脂粉红颜格外出挑,也有心要趁机试上一试,便应了下来。
  贾宝玉一听说林黛玉要回扬州去,想到几个月都不能见到林黛玉,心中十分不愿,但林如海病重,他也不能阻拦林黛玉去见林如海最后一面,便说:“我也要去扬州。”
  贾母将他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哪里舍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忙哄他:“你哪里出过远门,自是不知道外出辛苦,别说是你,就是你二哥哥,我也不愿意他出门去的,不过是没法子罢了。你林姑父是前科探花,是个读书人,最喜欢好学上进的后生。若是见了你,必然要考教你的学问的,你若是答不出来,可不是丢脸?”
  贾宝玉最是讨厌读正经书,厌恶经济仕途,还以为林如海比贾政还要古板,顿时对林如海也没什么好感。心中暗暗想着,林妹妹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孩子,怎么会有一个老古板的父亲呢?心中畏惧,也不再说要去扬州了。
  贾惜春叹道:“林姐姐也是个命苦的,林姑妈去了才多久,林姑父这又……”
  潘金莲说:“还不知道她怎样难过呢。原本就是个爱哭的,这下更是要把眼睛都哭肿了。”
  几人唏嘘感叹一番,便都散了。
  果然,第二天就听说贾母让贾琏陪着林黛玉回扬州去。
  林黛玉和几人相处了一年,又不是个惹人厌的,于情于理,几人都应该给她送行。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便一起去了贾母那里看林黛玉去。
  潘金莲说:“我常听你说起,当日有两个伴读丫鬟,都是极出色的,可惜你没带了她们来,竟不得相见。”
  林黛玉本来就觉得身边没有两个贴心的丫鬟服侍,听闻潘金莲这个时候如此说,心中一动,暗暗想着,老父若是好了倒还罢了,若是老父不好,还是将红鸾与青雀带来才好。
  到了次日,贾琏便带了林黛玉往扬州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林黛玉扬州见老父

    林家子嗣不丰,数代单传,到了林如海这儿,更是连个儿子都没有。林黛玉生得出挑,又十分聪明,因此,林如海夫妻看她真是如珠如宝,那真是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心里又怕摔了。因此,林黛玉与父母感情十分亲密,贾敏死去的时候,林黛玉虽然伤心,但想着父亲还在,心里总是有依靠的,如今闻得父亲又重病卧床不起,自然心里难过的很。
  她心里明白,父亲是她的靠山,一旦父亲没了,自己又没有个兄弟姐妹,将来的日子可想而知。
  她在贾府待了一年多,对贾府上上下下也有了一些了解,谁不是长了一双富贵势利的眼睛。便是有贾母庇护着,又能够怎么样呢?两个舅舅都不管自己,大舅妈邢夫人人还略微实诚些,却是个爱钱如命的,二舅母王夫人看着慈悲和善,但对自己并没有几分善意。薛宝钗也住在贾家,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两个心里什么意思她也不是毫无察觉。
  现在,虽然母亲没了,可毕竟父亲还在,又是当今圣上较为看重的臣子,贾家对自己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若是哪一日父亲没了,自己只能依附贾家,还不知道要面对什么脸色呢。
  她记挂林如海,便恨不得立刻到了扬州才好。贾琏虽然也是豪门公子出身,然而他日常也是打理些家事的,倒是知道些庶务,见林黛玉烦恼,便命人加紧赶路,也好早日到了扬州。
  主子发话,底下的人自然是行动麻利,八月初便到了扬州。林黛玉便弃舟登陆,早有林家的下人在岸上等着了,便立即乘了轿子,往林府赶去。
  林家的下人自然是赶紧回林府给林如海报信去了。
  林如海听说林黛玉到了,贾琏也来了,便让服侍的姨娘都回避了。
  贾琏一见林如海,仔细看他,果然是神情憔悴,一脸病容,整个人看着就是病恹恹的,知道林如海只怕是活不久了,脸上也不表露出来,忙给林如海请安行礼:“侄儿拜见姑父。”
  林如海挣扎着要起身,贾琏连忙上前阻拦:“姑父身体不适,还是躺着相宜。您若执意要起来,便是拿着侄儿当外人了。”
  林如海闻言便半靠在引枕上,说:“多谢你送小女回来。想来也是一路奔波,便先去歇歇吧。”
  贾琏心知林如海父女一年未见,难免要说些心里话,便略微问了几句林如海的病情,就出去了。自然有林府的管事上来引着他去歇息了。
  林黛玉一见林如海如此情况,那眼泪便直在眼眶里打转,因贾琏在,便不大好意思哭出来,只得勉强忍耐了。此刻见贾琏出去了,那眼泪如何还能忍得住,霎时间便夺眶而出。
  林如海年近半百,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林黛玉又生得乖巧可爱,心里疼得是比自己的眼珠子都狠。见林黛玉又长大些,本来略觉安慰,见林黛玉哭得泪如雨下,那眼泪便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几个姨娘见贾琏走了,林如海父女又哭得说不出话来,便纷纷从屏风后面走了过来,劝说道:“老爷素日想念姑娘,如今见了姑娘,怎么倒哭了起来?”
  林如海便渐渐止住了眼泪,将林黛玉叫到跟前,坐在床边,对几个姨娘说:“我和姑娘有几句话说,你们都散了吧。”
  几个姨娘便都各自去了。
  林如海便给林黛玉将眼泪擦了,问道:“你在贾家如何?”
  林黛玉见林如海病着,便不想让林如海担忧,但林如海宦海沉浮几十年,也是个精明人,哪里能瞒得住他,又恐怕自己不说实话,林如海要费心去从自己身边的丫鬟婆子那里打探,更是耗费精神,思量了一番,便将贾家众人对她如何一一说了,又说了薛家全家投奔贾家的事情,末了又说:“看着情形,只怕二舅母已经掌控了局势,老太太已然是个空架子了。”
  林如海看得自然要比林黛玉通透,闻言便只是拍了拍林黛玉的头顶,慈爱地看着林黛玉,说:“你赶了这么远的路,原本身子就弱,就先去休息。为父自有考量。”
  林黛玉也确实是累了,便听从了林如海的安排,服侍着林如海躺下,便往自己房里去了。
  听说林黛玉回来了,她的丫鬟红鸾、青雀等人便都迎了出来,给林黛玉行礼请安不提。
  林黛玉见自己走了一年,这房子里还是旧样子,又想起昔年贾敏在的时候,亲手给自己布置房间的模样,那眼泪便流了出来。
  红鸾也红了眼眶:“姑娘好狠的心,竟只带了雪雁一个,将我们都……”
  林黛玉闻言,便和红鸾、青雀抱头大哭,几人哭得心酸,雪雁等人也不免跟着掉了一回眼泪。
  哭了半晌,林黛玉方停了,叫过紫鹃,对红鸾、青雀说:“这是紫鹃,外祖母见雪雁年纪还小,怕服侍的不周到,将她给了我。”
  红鸾便道:“姐姐替我们服侍姑娘,真是辛苦了,倒不如和雪雁妹妹先下去休息一番,再来服侍姑娘。”
  说着,便对林黛玉说道:“听说姑娘回来了,婢子早让人备下了东西,姑娘不如先沐浴更衣?”
  林黛玉一路风尘,也觉疲乏,便点了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
  红鸾、青雀便服侍林黛玉沐浴去了。
  自然有小丫鬟上前带着紫鹃和雪雁也下去了。
  红鸾、青雀二人自小便服侍林黛玉,对林黛玉的习惯了解得一清二楚,自然服侍得林黛玉舒舒服服的。
  林黛玉沐浴过后,便由红鸾、青雀服侍着换了衣裳,歇了片刻,便听小丫鬟说:“齐姨娘到了。”
  这齐姨娘在几个姨娘里头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原来是林如海身边的丫头,贾敏进门多年,也没能生育,见她老实本分,便抬了她做姨娘。谁知道,她也是个没福气的,服侍了林如海多年,便是贾敏生下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也还是没有怀上过孩子。贾敏见她老实,便格外抬举她,对她比对其他几个姨娘倒是好上许多。自从贾敏去了,后宅的事情便是她和吴嬷嬷在管着,林如海生病,也多半是她在旁边伺候着。
  林黛玉听见她来了,连忙让她进来说话。
  齐姨娘进来便给林黛玉行礼问安。
  林黛玉忙拉了她的手,让她坐了说话,说些别后的情形,一时又向她问林如海的病情如何。
  齐姨娘道:“自打太太去了,老爷便时常病着,看了许多大夫,只是不管用,但倒也不厉害。如今姑娘回来了,想来老爷放宽了心,会好起来也说不定。”
  两人说了半晌的话,便听又丫鬟来叫林黛玉:“老爷醒了,叫姑娘过去呢。”
  刚好紫鹃过来了,便要上前扶着林黛玉,红鸾连忙说:“姐姐刚来到,想来对家里还不熟悉,倒不如还是让我和青雀跟着便宜些,姐姐也好歇一歇。”
  林黛玉也说:“红鸾说得有理。紫鹃,你陪着我来,一路辛苦了,便多歇一歇。”说着,便让红鸾、青雀服侍着自己出去了。
  雪雁年龄小,对贾府又不熟悉,因此,紫鹃一到林黛玉身边没几天,就成了林黛玉身边的第一人,林黛玉时时刻刻都是离不开她的。
  谁知道一到林家,自己就挨不着林黛玉的身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可这里是林家,红鸾、青雀又是自幼服侍林黛玉的,和林黛玉的感情更是深厚,自己如何能够争得过她们?为今之计,只能够先忍耐下来了,到时候再作打算。
  林如海担心林黛玉,歇了片刻,便将跟着林黛玉到贾家去的人都叫了过来问话。
  头一个便是林黛玉的奶娘王嬷嬷,她原本是贾敏亲自给林黛玉挑的奶娘,倒不是个蠢人。只是当时贾敏成亲多年才生下了林黛玉,看得十分珍贵,知道自己的女儿是要每日吃奶娘的奶水的,和奶娘接触的也多,生怕奶娘是个伶俐的,哄得女儿和她亲近了,到时候和自己这个生母不亲。便有意给林黛玉挑选老实本分的奶娘,挑来挑去,便挑中了王嬷嬷。
  这王嬷嬷也确实是个实诚人,只是按着贾敏的吩咐,每日给林黛玉喂奶罢了,别的一概不管不问。倒是让贾敏对她颇为放心。
  王嬷嬷是实诚,但可不是个傻瓜,她跟着林黛玉,自然也察觉到贾家的一些动静,听林如海问起,便一一实话实说了:“老奴看着,贾家的老太太对姑娘倒是好的,有什么东西也都紧着姑娘。至于贾家的大太太和二太太,却是不大好说了。另外,”王嬷嬷说道这里,便有几分迟疑,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了。
  林如海便说:“你知道些什么,都要说出来,这才是为姑娘好。”
  林黛玉是王嬷嬷看着长大的,自己的将来又指望着她,对她如何不疼惜,见林如海坚持,便说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只有一桩事情,老奴觉得不大妥当。贾家二房的宝玉,比姑娘还大上一岁,最是喜欢和丫鬟们调笑,如今也养在老太太那里,姑娘年纪也不算太小了,是不是,是不是……”
  林如海是个正经读书人,最讨厌斯文败类,听闻贾宝玉如此做派,对他自然没什么好感。便说:“你顾虑的有理。好了,你也辛苦了,拿了赏钱,就去歇着吧。”
  王嬷嬷便拿了赏钱,给林如海磕了头,就退了出去。
  林如海和贾敏成婚多年,也听贾敏提及过荣国府的人事。自然知道,贾敏和贾赦的发妻倒是相处得不错,和王夫人并不对付。
  听了林黛玉和王嬷嬷的话,心里明白,王夫人记恨着昔日贾敏和自己不和,对林黛玉并不亲近,只怕也是看出了贾母的意思,生怕林黛玉要嫁给贾宝玉,便搬出了她的外甥女薛宝钗来和林黛玉打擂台。
  从前只听贾敏说贾宝玉聪慧机灵,最得贾母疼爱,贾敏生怕女儿受气,便想着将女儿嫁到娘家去,有贾母看顾,女儿不至于受什么委屈。自己并未细想过,若顶头的婆婆不喜爱这儿媳,那女儿的日子可怎么过?贾敏早死,自己的身体也不乐观,不知道何时便撒手人寰,到时候,没了娘家庇护的女儿,如何能够在贾家站稳脚跟?即便贾母是真心疼爱林黛玉,可贾宝玉才是她的亲孙子,若是真有不睦,只怕贾母也不会偏向林黛玉的。更何况,贾母年纪也不小了,谁也不知道她还能活多久,一旦她死了,林黛玉在贾府就是独木难支。
  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只知道和丫鬟调笑,并不将心思用在读书上进上,又是娇惯着长大的,哪里能护得住林黛玉,只怕到时候,林黛玉真要受委屈了,连个说理的人都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  


☆、林如海为女细筹谋

    林如海膝下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对她是百般疼爱,万事都要为她打算,唯恐她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很不得将她的一生都给安排地顺顺遂遂,叫她一生都安乐无忧。
  本来是想着贾母疼爱贾敏,对林黛玉也十分疼爱,将林黛玉嫁到贾家去,公公是她的亲舅舅,婆婆是她的亲舅母,看在两家的亲戚情分上,也不会对她不好。贾政不是长子,贾宝玉也不是长子,林黛玉嫁给他,不需要操劳家务事。她在贾家住上几年,对贾政和王夫人的秉性熟悉之后,相处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自己再将林家的家业给林黛玉当做嫁妆,有了丰厚的私房钱,还怕林黛玉会过不好日子?
  谁知贾政对林黛玉并不亲近,王夫人心中又有以她的外甥女为媳妇的想法,对林黛玉并不热络,贾宝玉又是个不着调的人,心里想着妹妹,眼里还要看着姐姐的。
  自己如今尚在,贾家就敢如此怠慢女儿,来日若是自己不在了,叫女儿依靠谁去?这样的情况下,贾家已经不是一个好选择了。
  林如海既然不愿意将林黛玉许给贾宝玉,那就得趁着自己还活着,尽快给林黛玉安排好一切。
  林家祖上也是列侯,人丁又稀少,家产倒是几乎都在自己手里,自从自己就任巡盐御史,地方上的盐商也没少孝敬自己,自己又没有儿子,这些东西自然都是要留给林黛玉傍身的。也没什么近支族人,一旦自己故去,家业都会留给独女林黛玉,不会有什么人来给林黛玉争抢。
  可林黛玉年少,自己身后,她还是要到贾家借居,贾家人口众多,林家如此庞大的家产,只怕会招来贾家的觊觎。林家无人可以依靠,若是将来贾家翻脸不认人,到时候林黛玉一个孤女怎么可能对抗得过贾家的庞大势力,如何能够保得住这偌大的家业?更何况,如今贾家让贾琏前来,明着说是叫他送林黛玉,顺便帮着林家处理事情,但实际上还不就是让他来尽早接手林家的家产的?林黛玉虽然机灵,但到底少不更事,又被自己夫妻教养得单纯善良,没什么心机,纵然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家仆,对上贾家也是没成算的。只怕等自己一咽气,林家的事情就要由着贾家说了算了。
  可叹自己竟没个兄弟可以帮衬着,林如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恨过自己不争气的身体。这么一想,林如海便想起了自己的庶出妹妹林溪来。
  林溪虽然是庶出,但因为生母早死,自幼也是养在嫡母身边的,她又是个聪明机变的,兄妹虽然不同母,但感情倒是还好。
  林家的门第不低,林溪本人又很出色,她长大后,自然是要寻个好人家的。
  自己的同年杨桂凡父亲是个大地主,家中有个兄弟杨桂平,刚中了举人,与林溪也是年纪相当,自己便试探了林桂凡的意思。
  林溪虽然是庶出,却是记在林母名下的,为人处事样样都好,杨家自然是愿意的。
  两家都有意,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请了媒人来说亲,又依照规矩行了六礼,便将林溪说给了杨桂平。
  虽然其后杨桂凡不幸早逝,可杨桂平却是个能人。成亲不过几年,就中了进士,一路升迁,如今已是陕西布政使了。而林溪更是连生四个儿子,在杨家站稳了脚跟。
  虽然因为不在一处做官,多年来有些疏远,但林溪此人立身正,肯定不会忘了林母当年的恩情。
  林如海病急乱投医,急忙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地给林溪送去。
  接下里的事情,便是要给林黛玉寻个合适的女婿了,这个人选,必须要是书香门第的,还不能是长子,否则担子太重,林黛玉未必能支撑起来。
  林如海便在自己的一干同年至交里寻觅起合适的人选来,一时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只得暂且放下此事,把注意力集中到转移家产上面来。
  林如海主意已定,便叫了心腹管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吩咐了。
  管家也是久经历练,闻言心领神会,便按照林如海的吩咐下去操作了。
  扬州人杰地灵,风土与别处不同,贾琏早就闻得大名,又见林如海虽然病重,然而一时之间,却还能支撑,便只是每日去见林如海一次,请安罢了。
  贾琏住在外院,跟着他来扬州的昭儿也是个机灵的,便有心要讨好贾琏,撺掇着贾琏往那行院里玩耍,自己也好趁机寻些好处。
  贾琏本就是个贪花好色之徒,有了王熙凤,还惦记着王熙凤的几个美貌丫头,素日只因王熙凤管得严,才不敢过分胡来,但凡王熙凤错眼看不到,便要生出是非来。
  如今一路送林黛玉来扬州,已经是多日孤枕难眠了,心如挠痒了,现在又见扬州风月之处甚多,又没有人约束自己,便动了心思,每日往风月之处去。
  可巧这扬州的行院却也和别处不同,因扬州一带富商最多,这富商为了美色又是肯一掷千金的,便有许多绝色女子自幼就被行院买了,好生教养,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
  那些风月女子见贾琏仪表堂堂、举止风流、谈吐有度、出手大方,远比那些脑满肠肥的富商好得多了,哪里不心动?便使出浑身解数来,勾着贾琏。
  贾琏在京城的时候,只敢偷偷摸摸地往行院里去,那里的女子也不如扬州的有趣,因此,倒真是乐不思蜀了。
  林如海听派去监视着贾琏的人回报说贾琏终日和烟花柳巷的女子为伴,心中暗暗叹气,便知道这贾家的男子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样也好,倒是更方便他转移家产。
  林如海这一番操劳,身体便越发不好了。好在林黛玉每日都在他跟前服侍,倒是宽解了不少烦忧。
  林溪接到兄长的来信,知道林如海病重,只怕行将不久,也顾不上其他,当下便要来扬州看林如海,她对丈夫说“哥哥待我不薄,我不能不去见他最后一面”,杨桂平虽然不放心她自己去,但想到妻子精明厉害,自己又不好擅离职守,只得叫了大儿子杨守正陪着林溪一起往扬州来。
  林溪记挂林如海,又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