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玫瑰花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琏二。嫂子将里面布置的极是精致,不过大姐姐居住的院子,本就精致极了,再精致又能怎么收拾呢?想来只有等到林姐姐住进去了,才能知道一二了。”
史湘云笑容一窒,看探春的眼神都有些刺人。
“听老太太说这个妹妹极似仙去的敏姑妈,而敏姑妈又是难得的精致人。林妹妹住了进去,倒也配她。”
“二哥哥这话说的很是,什么人住什么样的屋子。”顿了顿,探春歪头看一旁的史湘云,“老太太疼云妹妹,那碧纱橱住的可习惯?”
史湘云咬牙僵笑,“自然是习惯的。”这一回来荣国府,她竟然连个屋子都没捞着。
“习惯就好,也不枉费老太太疼你的心。”
三人正说着话,迎春和惜春也过来了。
一时间兄弟姐妹几人,倒在探春的房间里闹了开来。探春想了想,让人去打听老太太这会儿子在干什么,若是无事,她们还是去老太太上房呆着。
那里好茶好点心,还有人侍候,总比自己这屋子要好数倍。
贾家的日子一直是很热闹,吵闹万分,奢靡浪费。
不过相较于荣国府的热闹,林家一路行来,船上的日子倒是颇为清静。
黛玉日常无事便会抄写经书,英莲在一旁做针线。两人或是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或是一起看书下棋。
林砅小盆友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因为江水太冷,没人敢放他下水去祸害江里的生物,平日里他除了会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在船沿处使劲地在江里搅合一番外,其他的时候都是跟在柳湘莲身边学些练武的基本功。
“砅哥儿,你帮我将这个悄悄地给荣国府的三姑娘,我就收你为徒。”柳湘莲将装着一把非常漂亮的香木折扇的木盒子交给林砅,然后带着一份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期待和紧张。
林砅歪头想了想,然后才想到了柳哥哥说的那个荣国府的三姑娘是谁。
那不是小爷他的表姐吗。
将盒子接过来,林砅很是豪爽。“柳哥哥放心,这点小事没问题。”顿了一下,林砅又问道,“柳哥哥,三表姐会收吗?我姐姐就出来不会收别人给的东西。”
柳湘莲听林砅这么问,皱着眉毛想了半天,然后一咬牙对他说道,“你只悄悄地给她,也别告诉她我的名字,你只告诉她,这个是,是,是柳登徒送的,想必她会收的。”
“柳登徒?这也是柳哥哥的名字。”这名字听得一点都没有柳湘莲好听。
“。。。你这般说就是了。”这还是你三表姐给起的。
“是个好名字,人如其名,将来必会名副其实。”林砅其实并不知道这名字好在哪里,不过想到家里来个人都会夸一下他的名字,他也就顺势的学了一回。
柳湘莲:“。。。。。。”名副其实什么的,你小子是真的这么希望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一直觉得藏私房钱的事情,男人是比不上女人的。
不过昨天放假我才发现,至少男人的记性会比女人好一些。我爸藏私房钱的地方他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过。
我昨儿下午想要找个玉坠,送给我某个大侄子,然后是怎么也找不到装那个玉坠的首饰盒放哪了。
我房间太后是不收拾的,所以我是没有办法想我弟和爸一样,再太后走的两三天里,每天打上一两个电话问这衣服,那鞋子,或是吃的用的都放在哪里了。
一想到找东西,就感觉好头疼。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柳湘莲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对这个名字的默认会让他一生都得顶着这么个‘好字’。
那是几年后的一日午后,柳湘莲刚从战场上厮杀回来; 新皇在顺昌候府邸见到了柳湘莲和林砅。
说话间问起了将要弱冠之年的柳湘莲可有字; 咱们的林砅小同学直接跳起来替他答了。
“有的; 有的; 柳哥哥告诉过我,他叫柳登徒。。。。。。”
当时皇帝的眼神很诡异,就连顺昌候看柳湘莲的眼神都带着一股子怪异。
皇帝被这个名字囧的只能客套地说了句; 不错,不错。
可皇帝是什么人; 他说的话; 便是敷衍客套的话; 不是金科玉律那也是金口玉言一般的存在。于是本来只是某个丫头的一句戏言便被当成了某个男人的字,用了一辈子。
有钱难买早知道,柳湘莲此时自然想不到几年后会遇到了事情。此时他想的只是如何能够让荣国府那个丫头还记得自己。
冬天到了,窗户都封死了; 他想要见她,半夜三更的去的再勤估计也见不着了。
等那丫头出来遛狗; 估计也难。毕竟他上回去荣国府并没有见到那只大狗; 也不知道那大狗被她安置在哪里了。
就在柳湘莲想着如何让林砅帮着传递消息时,这艘荣国府的官船终于到了京城。
而说来也巧,就在林家到达京城的这日; 扬州林如海也登船出发了。
所以前前后后林家姐弟也只需要在荣国府呆上两个月便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了。
而她们也不用担心贾母会留人不放行了。
一个四品闲官,贾母还真的看不上眼。
若是知道林如海会被降职左迁到这般程度,贾母估计都不会派船来接人。
其实人最喜欢的就是自欺欺人。宝玉因为那玉的事情算是彻底的废了。
就算是将来金榜提名; 也不过是个京中待缺的命。便是命中三甲,估计到时候也不过是个闲差事。
也因此对于宝玉是否读书,贾母和王夫人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有点消极,可是人总是心存侥幸的,‘万一’呢。
万一宝玉真的不是克星,万一宝玉的大福气在后头呢。
相较于贾政一直以来的要求宝玉读书的想法,这对妻媳其实在读书方面更看好贾兰。
一来,贾兰有个‘会读书’的爹。二来,贾兰有个还在国子监当教务主任的外公。
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应该是两三年前贾珠刚刚没了时候,贾母和王夫人对于荣国府以及二房的将来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以及不需要言语的沟通。
贾兰,那就是读书上进自己向外考。
而宝玉,就是继承荣国府的爵位。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宝玉的妻子人选就至关重要了。
若不是贾珠早逝,李纨的身份将会为贾珠带来意想不到的实质好处。所以无论怎么看亲爹降了职的林黛玉都不是宝玉妻子的第一人选。
于是综合考虑下来,上下两代婆婆都对林黛玉这个人没有了联姻想法。
至于林家的财产,若是林如海没了,再没有了林砅,也许两人还会有些别的念头。毕竟林家也是忒特么有钱了。
可惜呀,这一切都被林砅破坏了。
在王夫人的心里,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将贾敏的女儿娶回来给自己的儿子做个妾,那林家几代人留下大把的财产,就都是是她。。。儿子的了。
可惜了,林如海和林砅没有死在那场刺杀里,不然省了她老鼻子事了。
她可怜的私房也可以再一次装满了。
船一靠岸,柳湘莲就给林砅使了个眼色,便牵着马下船走了。
几个月没有回京城,柳湘莲虽说也没有想家的感觉,可还是骑着马小跑着先回了柳家。见了老管家,又将他买回来的东西交给老管家处置,这才洗漱一番,带着给常拓的土特产以及林如海的亲笔信去了顺昌候府。
顺昌候看了林如海的‘感谢信’并不以为意,毕竟他想要的结果已经达成了。
舅舅的人已经在林如海的帮忙下扎根了扬州盐政。外公派去的人,甭管是心向谁,他们在扬州盐政那里也有了自己的耳目。
“。。。我也老大不小了,想着开春后就去谋份差事。只是不知道干什么升迁最快?”
常拓:“。。。。。。”,造反吧。
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己从来都是一根筋的朋友,常拓对他的智商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这还没有谋到差事呢,就想着升迁的事情了。说他好高骛远都是抬举他了。
“你确实是应该寻一份正经的差事了。你读书不成,手上功夫不弱,倒是可以从武出仕。只是京城之中派系林立,不容易出头,不过胜在天子脚下,安全倒是无虑。先谋个侍卫的差事倒也能干着,只是升迁上难了些。”好的职位以及好的升迁机会是轮到不他这个没有什么身家背景的朋友的。
不过富贵险中求,常拓想了想继续说道,“现在柔然等族与天。朝在边境一直有些摩擦,想来不出几年总会有一场仗要打。若是去边疆,许是升迁的机会多一些。只是刀剑无眼,生命无常。”
常拓又想到自己的舅舅在军中也安插了人手,如果柳湘莲去了军中,倒是可以有个互相照顾和帮衬。
柳湘莲一听,他自己感觉还是边疆更好一些,可是就是太远了。虽然他也不是非要见到那个丫头,可是几天不见却总是想要见上一面。这边疆离京城远成那样,估计几年都见不着了。
要是时间一长,那丫头再把他这个登徒子忘了肿么办?
咬了咬牙,柳湘莲看着常拓道,“。。。那就去边疆吧。”
常拓点了点头,他也觉得以柳湘莲的心性去边疆更好一些。“。。。我会和舅舅去说这事,想来不出几日便会有消息。”
“多谢,多谢。”
常拓摆手,他们之间无需说什么谢谢。不过该问的就是要问,“以前我就常劝你,让你正经谋个差事,你时常说受不得那份拘束,怎么从南边走了一遭就改了主意,可是在南边遇到了什么事情或是。。。什么人?”
柳湘莲也不是心里能藏得住话的,听到常拓这么问,再加上又与常拓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于是就巴拉巴拉地将他相中贾探春,但是贾家门坎太高的事情给一五一十的道了出来。
常拓听到柳湘莲的描述,眼角,嘴角都不停的抽搐。
他真的是太孤陋寡闻了,原以来京城之中像柳湘莲这样的奇葩已经是难得一见了,再不想竟然无独有偶的又让他知道了一个。
“。。。你是说你上次误闯荣国府时,看着那姑娘半夜三更的遛狗?”
柳湘莲点头,没错呀。
常拓皱着眉毛左思右想都觉得这事太怪异。
不过转念想到这事出在荣国府,应该也算是正常吧。毕竟他们家的事情就没有一件不是稀奇古怪的。
怪人怪事。
。。。。。。
柳湘莲在常拓那里诸般暂且放下,只说荣国府这边根本没有注意到柳湘莲,她们只派人上船将林家姐弟和英莲一起接下了船。至于林家的管家会怎么安排林家上京城的先头部队,荣国府的下人脑回路是不会想那些的。
穷酸的四品官,能有啥好东西。
岸边人流如织,无论是贾家人还是林家人都不想多呆,于是林家姐弟便先跟着贾家接船的人走了。至于林管家一行人则是卸了船自行安排。
少时车马轮子,四人小轿,一行人晃晃荡荡地就到了宁荣街。
黛玉姐弟此次进京城入荣国府走了还是西角门。
这一点,黛玉和两位教养嬷嬷极为不满。
不过不满归不满,她们是客,只能客随主便。
姐弟几人去别人家做客,可毕竟林家是在守孝,所以黛玉一行人都穿着很是素净,虽不是孝服,却也能让人看出来守孝的样子。只是她们这一行人穿的素净,倒让荣国府的下人们又都轻视了几分去。
此时荣国府的冬衣也不过刚刚发下来没多久,丫头婆子都穿着崭新的冬装,花红柳绿的,别提多精神了。
英莲顺着掀开的轿帘下了小轿子,然后又将跟她坐一顶小轿的林砅牵了出来。而这时黛玉也从轿子里走了下来。
本来以为是有一位姑娘和一位小爷,可是等到了老太太的院门口才发现是两位姑娘,门口的丫头婆子看了,都睁大了眼睛。
喝,没听说林姑老爷还有个这么大的庶女呀?
两位教养嬷嬷也是跟着一起的,连忙向众人介绍年长的那位是甄家的姑娘,而年幼的这位才是林家的姑娘。
众人听罢一拥上前,簇拥着三人进院子,不过相较于黛玉姐弟,英莲身边明显冷清了许多。
一时有丫头高声朝院里喊了句,“林姑娘,林大爷到了。”
穿堂入巷,转入正院,一行人进了贾母的院子,只见院子宽大规整,气派非凡。院中的大小丫头无不嬉笑私语。看着她们一行人,犹如看到了什么西洋景。小声耳语,小手轻指。看得一行人心中皆是不耐烦。
“林姑娘,林大爷总算是到了,老太太一早就昐着呢。”三人一直走到老太太的正房前,才有个看起来像是管事大丫头的姑娘站在门口笑着行礼问好。
一边说一边让开门,示意三人进屋子。
这一路,黛玉时不时地看向两位教养嬷嬷,眼中的疑问是越来越多。
这贾家的规矩当真是与众不同。
贾敏之前时常领着黛玉姐弟出府做客,炫儿耀女什么的,贾敏是每逢宴请都是必到的。
那些人家,虽有浅薄的,虽也有清贫的,可倒底规矩都不是荣国府这般。
客人来了,无不规矩。
怎么到了这里,却是这般这样,难不成这是京城中的风气?还是只贾府这般。
两位嬷嬷自然看出了黛玉未言之语,可是她们能说什么,贾家这规矩松散的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她们当初也只是负责教导大姑娘后宫的礼仪以及相关的规矩。
至于贾家的规矩,呵呵,跟她们俩姐妹有什么关系。
没有在两位教养嬷嬷那里等到答案,黛玉满头心思地被人推着进了荣庆堂,贾母已经正坐在中间大榻之上。
其他的太太奶奶也等在那里,于是一番跪拜相认后,众人才说起了话。
“这是谁家的孩子?”贾母一左一右将黛玉姐弟揽在怀里,这才有功夫打量跟着一起进京的英莲。
英莲容貌出众,今年又已经十多岁了,无论是身段还是容貌皆是一等一的。再加上是与黛玉姐弟一起入的京城,在这花团锦绣之中也不容人忽视。
黛玉听到贾母这般问,连忙回道,“这位是甄先生家的姐姐。年长我们几岁。甄先生是父亲为我们姐弟请来的读书先生,也是父亲的幕僚。因为甄先生与甄师母要陪同父亲一起进京,父亲便让甄家姐姐跟着玉儿和弟弟一起先进京了。”
原来只是个教书先生家的女儿呀。
众人一听英莲的身世,瞬间对她都失去了兴趣。
“你这丫头姓甄?可与江南的甄家有什么关系吗?”贾母倒是比别人多想了一层去,于是笑着招手将她叫上前来细问。
英莲有些胆怯,不过还是落落大方的上前来,又屈膝给贾母行了个礼,然后才脆生生地说道,“并不曾听父母言及。”
若是有亲戚关系,那势必会提起。若不曾提起,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贾母点了点头,笑着很是慈祥,“甄姑娘只管安心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客气。”
“是,多谢老太太厚爱。”英莲敛裙拜了一拜。
毕竟是外人,又不是什么有身世背景的人,贾母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让人先送英莲回了暂居的小院。
英莲离开后,这才问起了贾敏当时去了的情形以及后事如何操办的。
黛玉听了,一一回了。说到伤感之处,声音也带着哽咽难言。
黛玉极会说话,条理也清晰,说得贾母是真的难受,说的其他人也陪着贾母难受,一时间屋子里除了黛玉的声音,几乎落针可闻。
。。。。。。
因着不知道黛玉是哪一天到,而且黛玉也没有多受贾母的看重,所以贾家三春一直如往常一般该上学上学,该联系感情,联系感情。
这一日在女学里,女生生刚讲了女书,女戒上的东西,探春一脸不以为然,大有反其道而行的样子在课堂上开小差。
迎春虽然说听了课,可是对于那逆来顺受的课题渐渐的已经不赶兴趣了。
什么不争不抢,那都是骗人的。
自己不努力,好日子永远不会到来。
惜春倒是有认真听进去,可是鉴于年纪太小,真真有听没有懂。
一时间,让给三春上课的女先生很是内伤。
女先生想到过完年就可以离开荣国府,心中就是一阵轻松。
一时间课堂上气氛冷淡,女先生也没了教书的热情,而三位女学生也是如此。
又简单的教了几句后,女生先就放了这三个女学生上兴趣课。
贾二姑娘喜欢下棋,而且棋风严谨。贾三姑娘小小年纪字倒是写的不错,工笔画倒是有些火候,惟妙惟肖,可以一看。
最小的四姑娘,看起来也是喜欢画画的,不过限于年纪的关系,画的并不出彩。
女先生先是指点了一番迎春的棋路与棋风,又在探春写行书的时候,提点了几句,且将写的好的字和不好的字用笔圈了出来。
至于四姑娘惜春,那就是改了一下握笔的姿势,以及画水墨画时如何运笔。
探春之所以要练的一手好字,还是因为她要让自己多个笔体。
她准备在贾家用一种笔体写字,等离开了贾家再用另一种笔体写字。
不但如此,她这几年及其注意自己的笔墨,凡是她写过或是画过的纸张必须当着她的画烧毁才成。
古代人都极其精明,别说认出字体来,就是通过几个字都能判断出来写字之人的心情,年纪,以及性别。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很多的事情都是败于不谨慎和细节处。探春并不想她们家现在的好局势将来因为她的一个慎,而毁于一旦。
所以,她的所有字画都不会留在外面。而她的所有针线也都几乎不外送人。
从上个月开始,她也开始注意画妆这件事情。她想要用一种画妆出来的效果,让人对她的脸产生一脸模糊的概念。
等到将来她离开后,或是不巧在他处与贾家人相遇了,别人也只以为她长的有些相似荣国府的三姑娘罢了。
眼角余光扫过贾迎春,探春心中却是知道,也许瞒得过别人,估计也瞒不过这位去。
毕竟朝夕相处几年的姐妹了,她可比那些个太太奶奶更容易注意到自己。
不过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她要是不动作快点,没两年她可就撒丫子跑路了。
探春有的时候也在想,贾迎春知道了自己的秘密,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样的要求。可是想来想去,探春都觉得如果贾迎春不知道自己的那些个能力和后手,她只知道小梅所知道的事情,那么她对自己的要挟也不会是太大的要求。
毕竟事小的,没有任何让人顾忌的地方。
不过,探春也明白,她既然知道了自己早就知道赵姨娘是自己的亲母,而赵姨娘‘去逝’的时候自己一点悲伤之意都没有,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赵姨娘尚在人世的事情。
只是天大地大,除非贾迎春一直盯着她或是她身边的丫头,不然又怎么顺藤摸瓜的找到更多的线索。
只是贾迎春又有几个亲信之人呢?
以贾迎春的心智,这件事情她应该不会告诉邢氏。
那邢氏可是出了名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叹了口气,探春觉得迎春的目的已经达到一半了,因为她现在就天天想着自己能为她做什么。
“姑娘们,林姑娘林大爷进府了,老太太太太请姑娘过去见客呢。”
就在这时,贾母院中的一个小丫头跑进来,俏生生地说了这么一句。
见客?当她们是青。楼楚馆里的姑娘呢?
不过,林妹妹今天进府吗?
探春整了下衣裙,和姐妹一起对女先生行了一礼后,带着丫头去了荣庆堂。
少时,探春姐妹各自带着丫头婆子回了荣庆堂在那里见到了一左一右坐在贾母身侧的林黛玉和林砅。
姐妹斯见,看起来倒也是一堂和气。
探春早就想要见一见世外仙姝的林妹妹了。
此时见了,虽然年纪尚小,可是容貌却是一等一的。还有那通身的书香气质,都让这小姑娘一看就比她们姐妹强了一止一点两点。
来的路上听说了甄英莲也来了荣国府,探春惊讶的差点叫出来。
泥嘛呀,她这蝴蝶翅膀扇出来的风可够大的了。
撇开英莲,探春对于林妹妹还是相当的好奇的。
仗着自己得宠,顺势陪着黛玉一起坐在了贾母的榻上。
小鼻子嗅了嗅,果然有一股暗香。
“林姐姐平时在家都做什么?”探春坐在那里,抻手拉过黛玉的手,那小爪子,白白嫩嫩,仿佛没有骨头似的。
呀,那小脸蛋长的也不错,好像伸手去摸摸。
黛玉并没有看出来探春这是没话找话说,手也没有抽出来,轻声细语地答了。
虽然对这府里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可是难得有个姐妹对她这么‘热情’,黛玉还是高兴的。
府里的人都知道母亲过逝了,今天还穿的花枝招展,可见是没将母亲这个女儿放在心上。
黛玉本就是多心的人,今天见到府中的人,就跟看一群戏子似的。
老太太伤心,她们就跟着伤心。老太太落泪,她们就跟着难过。
假的让人忽视都难。
但愿几个姐们是好相处的,也幸好过年时父亲就到京城了。
“那可巧了,我们姐妹往常也上着学呢。老太太,林姐姐和那位甄姐姐也要跟我们去上课吗?”
贾母笑呵呵地看着孙女与外孙女,笑着说道,“这是自然。你林家姐姐刚来,你可不许欺负了她。”
探春假意不满地对贾母皱了下鼻子,“瞧老太太说的,我是那样的人吗?怎么林姐姐刚来,您就不喜欢我了呢。”
说罢还作势要来段假哭,不过却一直没有放开黛玉的手。
嘻嘻,终于摸到了林妹妹的小手,她会放开才是傻子呢。
对了,对了,林妹妹刚来京城,一定有许多的不习惯和担忧害怕,她晚上也可以与林妹妹一同住宿陪伴。
想到这里,别说假哭了,探春差点没仰天大笑出来。
泥嘛,太幸福了有木有?
作者有话要说: 换季感冒了,感觉太后才走了三四天,我就已经开始思念她了。
幸好我是打定主意,以后要跟他们老俩口一起过的。
刚刚开春,气温还不暖,大家换衣服时一定要听天气预报呀。
昨天睡觉的时候,突然想某个电视剧里的一句话,“XXX走的第一天,想他。XXX走的第二天,想他。”
呃,反正我现在就是特别的想我家太后。
诶,不说这些了。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春天气温不稳,注意保暖才是。
。
刚刚才发现,存稿箱没有设时间。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探春美滋滋的抓着黛玉的手把玩,那副小模样看得下面的王夫人一阵牙疼。
这丫头可真是不靠谱; 吩咐她办的事; 也不知道这会功夫儿还记不记得。
也不知道这丫头是什么毛病; 从小就喜欢漂亮的丫头; 稍微平头正脸的都能得她个笑模样。还有宝玉,也是这般的性子。
唉,真不知道这兄妹俩倒底是怎么长的; 大丫头和珠儿可就没有这么个坏毛病。
那林家丫头长的跟她那早丧的娘似的,一脸的寡福相。看起来还不如三丫头屋里的那个绣活很好的晴雯有福气。
王夫人摸了摸手上拿着的帕子; 突然觉得那晴雯也是个乖觉的。一年十二个月; 每个月给自己绣上两条帕子。虽说是三丫头吩咐的; 可这绣活也能看出来尽没尽心。
回头让金钏将年轻那会儿的衣服收拾两身来赏她吧。
“大姑娘气色有些不好,看起来似有些不足之症,可是有什么病根子在身上?若是有,早早的跟舅母说; 咱们家在京城,比你们在南边请太医方便得多。”
王夫人一脸关切地看着黛玉; 可是话中之意; 估计也只有她自己明白了。
只要敢说自己有什么毛病,她明天就让府里府外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林家丫头是个病罐子。
黛玉听到二舅母如此说,准备起身回话; 却被老太太揽在怀里,于是只得福了福身子,“我自来生的弱小; 母亲说可能是随了南边人的骨架。至于气色,”黛玉顿了顿,然后又轻声说道,“母亲芳踪远去,许是守孝的原故吧。”
黛玉自幼得嬷嬷教养,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早就熟烂于心。她记得那时候和尚道士说的话,可也记得此处是外祖母家。
。。。外姓亲友一概不见什么的,站在人家的地盘上这么说,不用嬷嬷管教,她现在也不会再说那些话了。
有些话放在心底总比说出来要好一些。
而且刚刚进府,就已经让她对亲情的期待消失无踪了。既然她与弟弟只是客人,那么就按着客人的礼数来吧。
王夫人听到黛玉说话得体,并不上套,遂又问道,“那我也就放心了。早前儿还听人说你身子弱,不成想现在竟是大好了。”
黛玉点头,这话她没反驳,“这还要多亏了老太太和舅舅舅母们疼惜,至从身边有了这两位嬷嬷,我和弟弟的身子一直被养的很好。”
黛玉的道谢是真心实意,那诚肯的态度,却让王夫人很内伤。
不过贾母听了到是很高兴就是了,“你用着好,那就不枉我疼你们姐弟的一份心。”转头又看向一直老老实实不说话的林砅一眼,“砅哥儿莫不是累了吧?”
林砅刚进来的时候还算有些精神,可是听这些人说话,越听越不耐烦。就在有些想要打哈欠的时候,贾家的三位表姐到了。
看着中间那位神采奕奕的样子,林砅只觉得看起来就非常有精神。至于黛玉初见探春时的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林砅文化水平还不够高,此时也说不上来那些个好听的词。
不过看着这位三表姐,林砅眼睛亮晶晶的,他想着只要将礼物给了这位三表姐,柳哥哥就会教导自己他的那些家传的本领。
于是在看到探春坐在黛玉一侧,与黛玉亲密说话时,林砅都恨不得已身代姐了。
思绪转了半天,也没有想到如何尽快将那把扇子给了三表姐时,就听到外祖母这般问,于是连忙摇了摇头,柳哥哥说了,不能让除了三表姐以外的人知道。“外祖母,家里就没有兄弟吗?怎么都是姐妹们?”
林砅记得来之前就听说过外祖母家还有几个表兄弟,以及一个侄子呢,怎么这会儿一个都不见。
贾母一听林砅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