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玫瑰花刺-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里不错,然后一下子跳出来的感觉更不错。
唯一的儿子差一点就遭了大难,林如海气急,也顾上悲伤感怀了,打杀了那个动手的姨娘后,先是将家中在扬州城外的一处庄子拆成几亩一份地分给了几个妾室,然后将后院所有的妾室都送到了城外的庵堂里。
之后又将荷花池填了,再将后院关闭大半,最后带着六岁的女儿以及三岁的儿子住在中间院子。
也幸好这扬州巡盐御史府够大,分了前中后三个排次。
原来这府邸是前面办公,后面内宅,中间正院设了林如海的书房,中间其他的院子或是空置以备将来家中男丁搬出内院居住,或是待客人来时好分配的。
此时,林如海在林砅一出事,便直接将后院关了,他领着儿子住在中间的正院,将闺女和甄家小姑娘一起安排在一个靠近他正院的一处小院子。而姑娘们院子的另一头便是甄家夫妻的院子。
他是真的被这刺杀和落水吓到了。
而原先住在中间院落的柳湘莲则是搬到了前面院子去居住。
柳湘莲在林家一直被监视着,就算是出了林家在这扬州城里也是处处被紧紧盯着的。
柳湘莲年轻气盛本不耐烦,可是想到出京城的时候常拓的话,倒也生生忍了下来。
人家不信他,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家要是那么轻易就信他,估计也活不到他来送信了。
再一个他这人一向比较浑了些,也是到了扬州林家这才知道这林家刚没的太太是那小丫头片子的亲姑姑。
一想到这里,柳湘莲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好像怕那小丫头知道了会怨怼他不上心,若他早一点到来,好吧,就算是他在知道消息后就出京城,到了扬州也不过是等头七的日子,而不是到扬州就是头七罢了。
所以问题就是他听到消息的那天就出发,估计也来不急了。
人家走的是空路,他骑着马走着的陆路,速度能一样才怪了。
顺昌候常拓的信里不但提及了柳湘莲听到的话,还顺便替自己的亲舅舅表了一回关心。
于是林如海一边收着信一边派人进京城去查这柳湘莲的身世。一来一回的,正好赶在贾家来人时收到了消息。
虽然柳湘莲报信晚了,可也从柳湘莲的话里听出来了这刺客都是哪家派来的。
对柳湘莲的报信虽称不上感激,却也是领着一份好的。
之后倒也不阻止林砅跟着柳湘莲亲近。
林砅相当的喜欢柳湘莲,他从出生到现在因为家境原因,倒还真的没有见过哪一个‘武林大侠’,一下子就被柳湘莲的风骚,不对,是风姿给迷住了。
林砅每个白天都跟着柳湘莲身前身后的玩闹,可一到了夜晚,就会哭着喊着叫母亲。
林如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再加之本来还乐观开朗的女儿因为眼见母亲遇刺身亡,而夜夜恶梦惊醒,时常以泪洗脸,人也渐渐地瘦了。
儿女的变化,也让林如海再一次对这扬州官场感受到了厌烦。
想到柳湘莲信中提到的那个人,林如海的终于暗暗下定的了决心。
什么保皇党?
保皇堂要是有用,他媳妇也不会死了。
做了一辈子的孤臣,保皇堂,临老临老他上折子祈求调职都没吱个屁,既然这样,那他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悄悄派了心腹去了京城顺昌候府,之后便有人拿着某位王爷的手书来到了扬州林府。。。。。。
期间种种并不一一叙述,值到十月末,京城下达了一份的圣旨。
林如海被正式调入礼部,担任正四品鸿胪寺卿。
从原来的二三品的一方大吏降到了正四品的鸿胪寺卿,林如海并未感到沮丧。
能活着离开扬州这比啥都强。
在贾敏去后,他对于某件事的调查就放缓了速度。等到圣旨下来后,就彻底罢了手。
那份要命的活,谁爱干谁干去吧。他是不侍候了。
不过也因为林如海的这个态度,倒真的让行刺那方不在对他紧迫追击了。
这人呀,倒哪都得识实物,不然你断人家财路,人家就只能断你的生路。
人家没了财路,可你却没了生路,说到底,还是人家赚了。
林如海想开了,出工不出力了。龙椅上的皇帝看着也闹心了,再加上再有人在一旁敲敲边鼓,有些失了圣心的林如海被贬降到一个清闲职位上,也就太正常不过了。
鸿胪寺卿,真能清闲得要人命。
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林如海乐在其中便是了。
得了圣意,加官赐爵的回京城固然好,可是那却是需要用命去拼的。林如海儿女还小,需要他这个亲爹照顾保护,所以自认他拼不起。
此时失了圣意,便失了吧。反正在他看来,他儿子才启蒙,而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年纪不老少的皇帝估计也没几年活头了。
。。。总之不会影响儿子的仕途就是了。
林家的财产比较庞大,或者说贾敏管家有道,生财有术,再加上扬州置下的产业,真真是繁多琐碎。林如海不胜庶务,也还要跟接任的官员进行交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慢慢整理。
府邸忙乱,林如海也不想让两个儿女受了委屈,又正好贾家派人来接,林如海便将自家俩个小儿女以及甄英莲这个小丫头先行一步打发进京了。
同时的还有柳湘莲。
柳湘莲只是顺道一同回京,再加之本来贾家派来接人的船只也够大,倒也不在乎多他这么一个外人。
从北往南走,越走越暖和。可是从南往北走,那就是越走越冷,柳湘莲虽然心急回京城。不过转念想到此时的天气,估计就算是回了京城那丫头的窗户也都封死了,他估计就是去了也见不着人。那还不如在外面舒舒服服地回京城呢。
这次林家姐弟外加甄英莲进京城,带的人倒是比当初黛玉独自一人上京城要多很多。
一来便是他们姐弟身边的两个教养嬷嬷都是在荣国府里转一圈的人精。贾家啥样,这俩一心向着林家俩个孩子的嬷嬷那是太清楚了。林家已经决定要给两位嬷嬷养老了,所以两位嬷嬷在对待这姐弟的事情上也就更上心了。
这和对贾元春时候的上心还是另一种。
那个时候她们是知道贾元春要进宫的,她们不跟着进宫,养老的问题,贾家也没有给出个确实的准话。可是到了林家,在林家姐弟身体相继好转后,贾敏那是大大方方地说了养老的问题。
两人的心自然是偏向了林家。
于是这一次进京城,姐弟两人每人一个奶娘一个教养嬷嬷,再一人两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
而林家小哥林砅那里还多了四个五岁的小童陪玩,陪读。其实侍候的人,再留两个小厮在贾家二门处守着,其他的人都回京城林府去就是了。
至于甄英莲那里,封氏对这个好不容易找回来的闺女那是含在嘴里放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虽然知道凡事不能跟黛玉比,可也比她配了一个大丫头外加两个小丫头。
又因为英莲自找了回来便一直和黛玉处得极好,后来贾敏去,又是同吃同睡。所以使唤下人时,倒也不会彼此生份。
林家的二管家也是跟着这三个孩子一起进京城的。
他们先换三个孩子去贾家暂住,然后再带着其他的下人行李回京城的林府。
京城林府常年无人居住,虽有几户看房子的老人,可终究疏于打理。二管家要在林如海和甄士隐俩口子进京城前将整个林府修缮到可以住人为止。
堪堪不足两月便是新年了,二管家用手指数了数,若是他所料不差的话,等到他们到了京城下船的那天,他们家老爷估计都已经从扬州起程了。
贾敏去的太突然,内宅上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封氏帮忙,而封氏留下来,甄士隐自然也得留下来。若不是这般这俩口子也会跟着二管家一起去林家的。
扬州那里暂不一一叙述,只说这一日船行至金陵,抛锚上岸进行补给,黛玉见船停稳便拿起佛经抄了起来。
英莲见此将在榻上一直不老实的林砅抱到了地上,与黛玉打了声招呼便牵着林砅的手出了舱房。
官船不小,甲板又高于别船许多,英莲只在出门时披了个连帽斗篷便没有遮脸地领着林砅在船上来回走了走。
林砅很喜欢这个大姐姐,比自家姐姐更有耐心地对自己。他虽然一直想要下船去玩,可是想到这个姐姐说的如果离开了家人的视线和一定的距离,就有可能被拐子拐了,然后再也见不到爹爹和姐姐,想到那个后果,他就再也不敢这般想了。
越往北走,天就越冷,林砅穿的也就越多。
青白色的锦袄穿在林砅身上越发显得粉琢玉雕,因在船上,英莲也松开了手,让他前后跑动。
说来也是奇怪,这林砅自那日被水淹过以后,不但一点也不怕水,既然还仿佛发现了新的游戏。日常洗澡时,也会澡盆子里闭气玩,便是水凉了,也不愿意出来。几次泡了冷水,竟然一点也没有冷出毛病来。
家里人虽觉奇怪,倒也不担心他在这方面的安全。
“姑娘,江上风大,仔细吹的脸疼。此处虽离岸边远了些,可让人见了也不好,姑娘用这个挡一挡吧。”英莲的大丫头桃砚拿着一把白羽毛折扇放到了英莲的面前。
英莲朝她一笑接过了扇子,扇子上的羽毛在寒风中着实可爱的很。歪头轻笑地拿在手里轻轻地打开,再将它挡在面前。。。。。。
之后英莲便看一会儿江水斜阳,再看一会儿林砅身影,怡然自得,宁静又而淡雅。
冯渊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一身素色斗篷,拿着白羽毛扇子遮面的姑娘,一时失了神。
好美。
美在□□,美在骨里。
。。。。。。
一眼万年,冯渊之后会做什么,那就是他与英莲之间的缘份了。时间流水易逝,此时已经是临近林家姐弟进京城的日子了。
“太太叫我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探春坐在王夫人的下首,一脸儒幕地看着王夫人。
王夫人看着庶女,又想到了自家那不省心的小儿子,叹了口气道,“再有几天你林家姐姐就要进京了,今儿叫你来是有些话要嘱咐于你。”
一听是要说林黛玉的事情,探春脑海里便想到了原著中王夫人对林黛玉说的那番话,囧囧有神地想着她这位好嫡母不会将那段话改吧改吧说给她吧。
若说宝玉的那些个毛病,好像,她也有那么一些。。。。。。
敛了一下心神,探春在王夫人话落后,想了想说道,“哦,太太说的是她呀。老太太最近一直在念叨呢。太太放心吧,探春不会跟她们姐弟计较什么的。”
她与林黛玉姐弟之间可是有着大仇的。
一是夺嬷嬷之恨。二便是即将到来的失宠之怨。
所以她的态度差一点,应该能够让面前的小老太婆满意。
说真心话,她就闹不明白了。人家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到底哪碍着她的眼了,非得这般那般的想办法找茬才行。
就为了当初她和贾敏的那点小恩怨,至于一直记到现在吗?
当初你是新媳妇,贾母用贾敏做筏子收拾你,你就记恨上了贾敏。那前些日子你拿本姑娘做筏子收拾李纨时,又是怎么说?
人家李纨咋就没有将这事怪在本姑娘头上?
冤有头债有主,有本事你朝老太太怼呀。拿两孩子逞威风,算是怎么回事。
王夫人听出庶女话中的不满,眼中一抹得意一闪而过。不过她要吩咐的却不是这个。
“唉,这没娘的孩子,教养上就是让人担心。你二哥哥的性子,读起书来最是不能分心的。你林家姐姐来了,怕是会要打扰到你二哥哥上进。”
探春听到这话低下头,掩饰了一下眼中的冷意。
这个混在一起的蛋,这是在说谁呢?难道她忘记了,她面前的自己也是个‘没娘’的孩子了吗?
“太太的意思是?”压下心里升上来的火气,探春笑得一脸天真无邪。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今天收到了好多好多好多的营养液,谢谢各位亲!
。
之前就跟乃们说过了,等我家太后和老爷子一起出门回老家给我姨妈过寿时,我就接个猫主子回来。
不过这一计划可能要搁浅了。原定计划是太后和老爷子都在月末去的。可是现在,就也是昨天,家里接到要过寿的姨妈突然病重的消息,太后坐了下午五点的汽车一个人回去了。
听老一辈人说66是个坎,那年整年都不吉利。那年的生日要和60岁时是一样的,都是在正月初六过。正月初六可以办一下,但66岁的最好不要办。66岁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割下一块肉顺着窗户丢出去,然后初六的时候,吃碗素面条,也就算是过完了。
可是我姨妈的两个儿子非要过,好嘛,还没等过生日呢,人就住院了。
虽然这些差不多都是巧合,不过感觉挺让人忌讳的。
好吧,作者也是个挺迷信的人。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 不是亲的就不可能亲密无间; 没有隔阂。
用句最难听的俗语来解释,那就是:羊肉,永远贴不到狗身上。
在这阳春白雪的红楼梦中同样也适用。
从江陵成为探春的六年半快七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王夫人于探春; 还是探春对王夫人,两人之间其实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王夫人没有做到贾母对贾赦的消息封锁力度,因为她还有个混不吝的妯娌。所以就算是她不说; 也有的是人说起赵姨娘; 说起探春的生母。
她虽然不担心庶女养大了和姨娘一起对付嫡系,可是终究还是看不得庶出的在眼前显。本来以为可以慢慢像熬鹰一般的熬熟庶女,然后让她一心向着嫡系,将来帮趁儿子; 可是却被大房的邢氏给搅合了。
王夫人只要想到大房那个邢氏,就觉得脑仁疼。
那三丫头长的跟本与那赵姨娘一点都不相像,她到底是从哪看出来这娘俩长的像; 然后在那里说些为赵姨娘惋惜看不到三丫头长大的话呢?
有些人的存在; 她是真的不咬人; 她只膈应人。这邢氏对于王夫人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让你就算是生气都无从下手。
王夫人在想什么; 探春其实差不多也能想到; 不过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探春并不在意。有些事情都是分利弊的。
原著中的赵姨娘和贾环在一定程度上让探春过得比其他姑娘好,那是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可是同样的,她也成了王夫人钓鱼的主要对象。
以未来成亲的对象钓着探春; 让探春明知道在与虎谋皮,也还是投鼠忌器。
现在换成她江陵了,虽然没有了赵姨娘和贾环,可是同样的,她也少了短处被人捏在手心里。
她不用担心亲妈亲弟弟被人打压收拾,她也不用担心银钱不够使,她更不需要担心王夫人将她嫁给诸如孙绍祖一般的人物,她活着并不求王夫人什么,自然也就不怕她什么。
这荣国府,高兴了她就呆着,不高兴了就可以走。
此时她的心态其实就跟当初恶心别人的史湘云差不多。
众目睽睽之下,当着全府有头有脸的主子下人将黛玉比为戏子,黛玉那么伤心难过也只能回自己的房间里躲着,除了自己的房间,她连个去处都没有。
可是罪魁祸首的史湘云呢,倒打一耙后,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受了委屈,要回家。
凭的是啥?
凭她史家还有人。
而此时探春凭的又是什么?
凭的自然也是这些。
她把赵姨娘成功地捞了出来,她成了江太太,而自己也成了江陵。
离开了荣国府,她未并会过得不如现在。
她会留在这里,大多数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现在就只剩下见见红楼众钗,以及住一住那名扬古今中外的大观园。
说真的,她若是现在离开,估计这一生都不一定见到几个红楼中出现的人物了。
她早了百八十年来到红楼,若是这个时候没有参与进来,岂不是可惜死了。
有一个词叫暴遣天物,估计就是在说她了。
再说说那大观园,她不会鼓励贾家去盖,也不会去阻挠贾家盖大观园。只要元春封妃,以贾家人的心性这座园子必是不会少了的。
既然会盖,她自然要住上一回才能了了这份知道红楼这本书后便放在了心里的省心别院。
探春相信跟她一样选择的人会有很多。
那毕竟是大观园不是吗?
。。。。。。
坐在王夫人身侧,探春的思绪神游了几重天去。不过探春刚刚已经将问题问了出来,所以王夫人这个时候略一思考便笑着拍了拍探春的手,“我的儿,你一项乖巧孝顺,最是让人放心的。太太的意思是让你平日隔着些你二哥哥和那林家丫头。。。。。。”
探春抽了一下嘴角,真的被王夫人弄得没脾气了。
就以宝玉现在的‘好名声’,她还真以为林如海降了职,林家就会瞧的上贾宝玉?
林如海活着从扬州挣出了一条命,那黛玉姐弟的婚事,就只能由着林如海自己作主。
别管贾母还是贾家什么人。那是林家的子嗣,贾家想要作主?没那个道理。
尽孝?
贾家子嗣又没死绝呢,用外姓亲戚尽什么孝?
还有就是贾母真的会让黛玉跟宝玉联姻吗?
她在正院可没有看出来贾母有这个意思呢。
倒是史湘云那里,可以看出来贾母挺相中她的八字的。
仿佛是听谁说过宝玉这命数就应该配个八字够硬的,普通一点的都压不住。
探春想到这里,心里冷笑,前儿作天作地的贾母不也是在听到林如海成了个四品的闲散京官而终于失去了悲伤的动力了吗?
只要一回想起,那天贾母还在那里哭着贾敏小时候怎么怎么乖巧懂事,端庄贤惠,赖大家的进来回禀皇上下圣旨要将林如海调回京城时的情景就忍不住好笑。
当时贾母一听说林如海要被调回京城,脸上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一层浓浓的喜色。
她女婿之前就是一方大吏,她闺女又是死于行刺,在贾母的下意识里便以为皇上这是要被偿林家,所以林如海一准是升职回京城的。
却没有想到赖大家的后面一句话竟然是降为四品鸿胪寺卿。。。。。。
呵呵,虽然比儿子那五品的员外郎高于个等级来,可是这职位是一点前途都没有的。
之前的伤心作态,然后是着急爬上来的狂喜之色,到现在又平添了一份失望和诧异,贾母的脸没有出现大小便失禁真的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咋就降了官呢?这种左迁想要再升上去可就太难了。
要是这样那还不如呆在扬州城呢。
贾母想不明白她闺女都被行刺没了,这样的事情,只要要点脸面的皇帝也不能做得这般没品呀。这不是让臣工们心寒呢嘛。
贾母觉得皇帝太过份,可皇帝觉得他对林如海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至少没有让林如海死在任上不是吗?
若不是林如海这般一心想要离开扬州,他也不用再派人去扬州了。
在皇帝的心里面,林如海其实就已经是个废棋了。能让他活着离开扬州也不过是看出来林如海之后可能不会发挥多大的用处,再耽误了他的正经事。
再加之林如海的嫡妻确实是被行刺死了,他也怕林如海会消极怠工,再起了什么旁的心思,与其留他在那里耽误了要事,还不会准了他告老还乡或是左迁其他官位。
做皇帝的就没有一个不是心狠的。
林如海能平安的离开,并且还能得个一官半职,这都是顺昌候的那位亲舅舅出了大力的。
当初林如海也算是是识了一回识务,人家投桃报李了一回,不然他儿子很有可能是白衣出仕了。
不过无论这个官到底是怎么回事,贾母的伤心一下子就淡了许多。
自从那天得到消息后,最近三五天竟然一次也没有哭晕过去,让知道些贾母性情的探春都不得不感激老皇帝和林如海了。
幸好没有让林如海加官进爵的回京城,不然贾家的这位老太太还不得一天按着三顿饭外加点心宵夜的伤心思念呀。
被忽悠下凡还泪的是人家林妹妹,可不是贾母这位满脸褶子的老太婆。
想想那画面就过于惊悚了些,不忍直视。
话说回来,太阳只要升落,人的心里就会有阴影。
林家一看就仿佛不得圣宠了,贾母对于林家姐弟的喜爱立即就打了个折扣。
前儿话里话外的又想到了史湘云这个双候史家的嫡长姑娘。在探春看来,这明显是视线转移了。
不过也是,贾宝玉再让贾母心里犯嘀咕,可毕竟是她唯一的孙子了。
儿子也就那样了,重孙子还太小,现在能让她放在心上惦记和筹谋的也就只有贾宝玉了。
给宝玉说上一门好亲事,以及有个跟她同姓同心的孙媳妇,便是她现在最大的事情了。
至于进宫当女史的贾元春,以及还未长大的三春,那都不在贾母的考虑范围里。
探春幼时多得元春庇护,虽然元春也不是全然地真心对她,可是受人一份情,总不能什么也不还的忘到脑后。
探春正在想着做些什么,好让元春能够受益。
是画着青鸟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围着元春转两圈,还是去给皇帝托个梦呢?
不过关键的是那皇帝都那么一把年纪了,现在做这些,元春这一生可就真的应了那句诗了——十八新娘八十郎,一枝梨花压海棠。
所以,只能再等等,等到将皇帝熬成了太上皇。不过也希望在这期间元春别自己去作死。
不然锦上添花的事情就变成了。。。催命符。
。。。。。。
思绪回转,此时听到王夫人话声落了下去,探春勉强中又带着几分委屈的同意了王夫人的这一项盯人决策。
“。。。我听太太的。等明儿林姐姐进府了,我便时刻跟着她,坚决不能让她打扰了二哥哥读书上进。二哥哥是咱们荣国府的希望,二哥哥读书的重要性,探春知道,太太放心吧。”
虽然探春想说的是二房的希望,可是想到贾母和王夫人的多年算计,只得改口成了荣国府。
王夫人闻言,心下满意,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三丫头是个好的,太太没有白疼你。你舅妈前儿让人送了几匹料子,我看那颜色就是你们小姑娘喜欢的。今儿正好你过来了,回头带回去,让你屋里的丫头仔细给你裁两身衣裳过年穿。”
探春表现出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连连谢过不提。仿佛两匹料子就满足了,这让王夫人非常有成就感,当然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庶女更深一层的鄙夷。
“太太,林家人来了也会住在老太太院子里吗?二哥哥最近不上学,差不多一天都在老太太那里呢。前儿还听二哥哥说住在梨香院离老太太这里远了些,等到林家人来了,老太太会不会让二哥哥搬回来住呢?”做为黛粉,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一下林家姐弟的住宿问题比较实在。
那碧纱橱不过是几抬屏风与几块门板隔出来的退避之所,让林妹妹住在那里,睡眠质量能好才怪了。
王夫人一听这话,眼睛就眯了起来。
以前她有多不满老太太让宝玉住在梨香院,现在就有多满意。听到探春的话,王夫人想了想老太太平日的作为,估计还真的会将林家人留在她院里。
“我的儿,多亏你有心了。这林家毕竟带着孝呢,老太太又有了春秋,这种事情确实是要早做打算的。”
此时此刻,王夫人是真的想让她的宝贝儿子给林家姐弟腾院子,然后林家姐弟住梨香院,她的宝贝儿子换个离她近一些的院子,比如说荣禧堂后面的那处。
林家姐弟虽然她还没有见过,可是只要想到是贾敏生的,就觉得一定是随了她们那个亲娘,哪哪都招人厌烦。
远远的打发到梨香院,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是估计老太太是一定不会同意的。不过不同意也好,她的宝玉正好住得离老太太最远的梨香院。
各怀心思的伪娘俩又说了两句话,探春看到王熙凤进来回事,互相打了个招呼,探春就带着白芷和香奈儿走了。
王熙凤与探春的关系实际上也只是平平,探春得宠那是真的得宠,而王熙凤的得宠就跟秦可卿没有区别。
一个是老太太最得意的重孙媳妇,一个是老太太最重视的孙媳妇。
秦可卿那里没有可比性,毕竟荣宁两府就只有她一个重孙媳妇。而孙媳妇这边却还有一个李纨,可是老太太也说了,是重视嘛。
不是最喜欢,也不是最得意,而是最重视的,这重视可有很多种解释在里面呢。
至于听到这话的人会怎么想,那就见人见智了。
探春走后,一时间整间屋子就只有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对姑侄,于是王熙凤便凑到了王夫人面前,小声地将刚刚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半晌,王夫人一脸喜色和期待地问王熙凤,“这消息可准了?”
王熙凤重重地点了点头,眼角眉稍都带着一抹张扬,“听说没有十层十,也是八。九分了。”
“那就好,那就好。”似是想到了什么,王夫人刚还满脸高兴,这会脸上又有些不放心,“让人拿着府里的帖子一起去帮着活动活动,想必年后便会有消息传出来。”
“姑妈放心吧,我省得。若是叔父这次再进上一步,那就是谏在帝心的人物了。”
王夫人点头,到了那时也确实如凤姐所说的那般,娘家出息了,她们在婆家才能更好。
“东府蓉哥儿媳妇那里,你也别怠慢了去,时常联络一番。”
王夫人带有暗示的一眼,凤姐心领神会,“正好厨下做了些好糕点,回头打发人各处送一些,我记得里面有几样都是她素日里爱吃的。”
“嗯。”
这个话题过去后,王熙凤又回了几件事,王夫人或是同意,或是给黜了下去。一时到了最后,王夫人才喝了口茶,语气不轻不重地说道,“琏儿自小就是那么个性子,偷嘴的毛病都随了大老爷。咱王家的姑娘可不惯着他这毛病,别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屋里拉。
凤丫头,我是过来人,又是你姑妈,自然不能看着你受了委屈。屋中的丫头要是不听话了,或打或骂都好,在你没有生下嫡子前,切不可放那些个小蹄子进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