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玫瑰花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检完和单位的一个小孩一起去做地铁,她跟我的情形差不多,我们俩跟土包子似的兴奋,当我们发现公交卡也可以当地铁卡刷卡消费时,兴奋的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直在说原来真的能刷呀。等到兴奋劲过去了,才发现。。。好丢人——最让人郁闷的是我好像之前就知道这个事情。
体检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挨饿,憋尿,然后还被人抽了三管血。虽然不明白单位体检的时候为什么会给员工安排那个64排脑CT什么的,不过人好多,排对排了好久。
全部检查完都下午了,匆匆找了一家饭店吃了顿午饭。干煸豆角没放盐,酸菜鱼竟然会那么腥。勉强吃了一顿,便满心的盼望着晚上吃顿好的。
我妈前一天说好的给我做烤肉吃,哪想到回到家了就只有酸菜炖大骨头。
女王节,过得不开森。亏我下班路过超市还特意买了培根肉就准备晚上吃呢。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老嬷嬷不知道这三个贾家女孩里唯有探春与贾母有血缘关系,是贾母的亲孙女; 不过她还是看得出来; 贾母对探春的喜爱; 比别人都要真诚三分。
至于那位宝二爷; 别的不敢说,她还是看得出来老太太的纠结的。
想要亲近又不敢亲近,想要疏远又不想疏远的纠结情绪实在是过于明显了些。
不过老嬷嬷对于贾母的这些心思; 倒是也能理解。若是换了她,还真的说不准也是这样的心态。
“可是; 可是云儿就是不喜欢三姐姐。”那老嬷嬷苦口婆心的劝了一番后; 湘云极不情愿的嘟囔了两句。
老嬷嬷轻轻地搂着湘云; “姑娘乖,咱们再忍忍,等将来姑娘大了就好了。”只要将来嫁了出去,有了自己的家; 这些人和事就都不算什么了。
至于让自家姑娘非常不喜欢的三姑娘,在老嬷嬷看来; 也不过是自家姑娘又犯了嫉妒之心罢了。
她自小奶大的姑娘; 她又如何不知道。不过是三姑娘受宠,扎了她们家姑娘的心罢了。
唉,可惜了命里只有七升; 如何强求一斗。
“。。。嗯。”嬷嬷之前就说过,这一次来贾家做客,一定要好好的讨好老太太; 这样她在叔父家里才能过得更好。
想到今天二夫人非要让她们姑娘穿着大红衣裳过府,老嬷嬷这心里就觉得这人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坏掉了,亏得他们夫人当初那么照顾二房,还想着过继二房的孩子继承爵位。
老嬷嬷是大房的老人,对于自己挣军功的三房,以及继承了他们大房爵位的二房态度上是不一样的。
而二房的当家夫人做的那些小动作,也没办法让老嬷嬷改变态度。
她一个奴才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祈祷天上的老爷太太能够保佑她们姑娘罢了。
第二日一早,史湘云果然非常听话的全天跟着探春说话玩耍,探春看着史湘云这个样子,倒也有些心疼她小小年纪,便如此算计。
便是锦衣玉食,也终是个没娘的孩子。
不过探春虽然同情她小小年纪没了娘,可也没耐心哄孩子,所以白日无事的时候,便将她领到梨香院或是将宝玉叫到自己厢房里,让宝玉和她玩,而她则是继续练习她的工笔画。
宝玉那孩子也是喜欢姐姐妹妹的,湘云一来,倒是人来疯似的热情极了。常常吵的探春只能将房间让给他们,而她躲到二太太新起的那间小佛堂。
自从贾珠去了,王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后悔自己做孽太多,竟然再不沾染那此个利钱官司之事,每日竟有大半的时间呆在新起的佛堂里。
或是念经,或是捡佛豆。
探春算得上是元春启蒙的,元春进宫前差不多也认识了几百字。虽然字写的不好,倒也经常显孝心的呆在王夫人那里抄抄佛经啥的。
因为没有赵姨娘在中间杵着,王夫人对探春的观感还不错。而且此时正是她最为寂寞需要人陪伴的时候,一日日的,倒也对探春有了点看重。
因是贾母唯一的孙女,又得了王夫人看重,整个荣国府里探春的日子越发的好过起来倒是真的。
。。。。。。
史湘云一直在贾家住到了过年前才被史家的人接走。
可就是这样,最近和史湘去玩疯的宝玉还舍不得呢。
宝玉住在梨香院,每日早早地就过来贾母这里请安用早膳,之后或是在梨香院,或是在探春的房里一直和史湘云玩到掌灯时分才会被婆子抱着回到梨香院就寝。
每日皆是如此,王夫人每次看到儿子从贾母的荣庆堂往返梨香院,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北角。
可是无论她说什么,老太太都不允许宝玉搬回她的院子或是住到荣禧堂后面的院子。
只要一想到她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又不得老太太重视,心里就越发的难过。
她儿子过年才五岁呀,竟然就被人算计,王夫人想到这里心里就愤恨的不行。
之后就会变着法的找李纨的麻烦,毕竟好多的事情都是这个‘好’儿媳妇弄出来的。
李纨自从贾珠去后,在这荣国府的地位便一落三丈。贾母自是不在提让她管家之事。而王夫人也不会再抬举一个寡妇儿媳妇。
若不是还有贾兰这个遗腹子,李纨的生活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转过年,刚刚过了春分,王夫人便打发了走了探春姐仨,然后跟贾母说起了近日的安排。
“老太太,赶明儿琏儿就要成亲了,媳妇想着珠儿媳妇寡妇失业地带着个兰哥儿住在东跨院那边也实在冷清,不如搬到荣禧堂后面的三间抱夏里去住,离着媳妇近了,媳妇也能照顾一些。而那东跨院就收拾出来了给琏儿当新房,您看可还使得?”
贾母一听王夫人这话,心中略一寻思,便明白了王夫人的用意。
那东跨院虽然和贾赦后边的院子一样都叫东跨院,可是正经离贾赦的那个东边远了许多。
这个院子的位置正好就在荣禧堂和荣庆堂中间的位置,将贾琏夫妇放在这里,倒是让他们远离贾赦一房的好办法。
本来她还想着让贾琏成亲后便住在荣禧堂后面的那个小院里,现在看来还是这个位置更好一些。
她和政儿媳妇一左一右地将这小俩口围在二房,大房的一切还不都是她们的囊中物。
赞许地点了点头,贾母对这个儿媳妇的想法给于了一定的肯定以及无声的表扬,“老大和老大家的都是个不着调的,老婆子一直担心琏和凤丫头小俩口的日子过得不如意,你是琏儿的婶子,又是凤丫头的亲姑妈,如此安排很是妥当。
不过,兰哥儿是珠儿唯一的骨血,也是咱们家这一代的长子嫡孙,切不可让人怠慢了他才是。”
宝玉?她是指望不上了,但愿兰哥儿能和他父亲一般是个会读书的。
兰哥儿现在不足一岁,且先让老二媳妇养着吧。等到两三岁记事了,再接到她的院子里养活,倒时也能跟自己亲近。
“老太太放心,媳妇知道。”虽然不喜欢李纨,可是对于自己唯一的孙子,王夫人还是看重的。
整个荣国府除了已经进宫的大丫头,可就只有他和宝玉两个血脉亲人了。至于即将入府的王熙凤,不过一个侄女罢了。
这一场谈话,对于李纨这个人,贾母和王夫人谁都没有提起。毕竟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人,又何需谈起呢。
当初看重她,一是她爹当着仿若教务主任的国子监祭酒,贾珠那里需要一些文人势力。二是她是贾珠的原配嫡妻,管家应酬都能有她的用处。时至今日,贾珠没了,寡妇失业的李纨最大的作用除了照顾好贾兰以外,就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贾琏和王熙凤的婚事定在这一年的九月中,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安排着。
王熙凤是王家女,就算是为了王家的脸面,婚礼也是一定要金玉其外的。至于内里如何,王夫才不会关心呢。
贾琏倒是想要关心一下,毕竟他也知道娶了媳妇,他就有人疼了。总不会像现在这样爹不疼,娘又不管的。可惜了,贾琏的地位在这府里实在是没有比他老子高出多少去,府中下人就没有哪个管事的把他放在眼里。
说真格的,要不是怕让人看出端疑,这位估计得和他那位亲大哥一个命运。
没妈的孩子从来都是根草,贾琏也不例外。
贾琏长这么大,估计认识的字都没有宝玉多呢。小的时候他倒是想要用读书来吸引家里长辈的注意力,可是王夫人怕他累着舍不得他辛苦,老太太又说读书苦累,心疼他。久而久之的,就算是看个话本子,也都是有字认识,有字不认识。
终于快要成亲了,贾琏这种半透明的生活也正式结束了。
虽然还没有成亲,可是贾琏因为府上对他的头一朝重视,便已经对这位未过门的妻子有了好感。
不过很可惜,他以为的举案齐眉,红。袖添香。。。怕是不可能实现了。
因为梦醒的很快。
王熙凤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告诉他以及贾家诸人。王家嫡长女,当真是一朵烈焰一般的罂。粟。花。
府上的喜事,对宝玉并没有什么影响。一来他住的远,二来他关心的事情也着实多。
今天袭人病了,明天麝月又不舒服了,到了后天,他那个阎罗王似的老爹又要粉墨登台对着他来一出大义灭亲认畜记。。。。。。
不过时间长了,别看宝玉年纪小,倒也应付的绰绰有余。
。。。毕竟贾政会说的话,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句。
抛开贾政时不时的刷存在感,宝玉那小日子过得,就连探春都是羡慕的。
宝玉自从贾珠去后,因为住在梨香院,越发没人管束了,今天摘朵花做胭脂,明天又给谁染个指甲的。
梨香院里正经种满了梨树,宝玉在这方面有些慧根,待株株梨花开遍,他竟用满树的梨花做了几盒胭脂,探春有幸分得一盒,用了之后确实比外面买来的强。
她是知道宝玉啥个性的,再加上她又知道宝玉那性子就是一头拉到北京的牛,劝没用,打也没用。两人虽是亲兄妹,可是上不上进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做胭脂这种事情,探春是有的用便用,没的用也不会乱说什么让人反感的话。
至于没有贾母护心肝一般护着的宝玉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被贾政收拾。
探春只能说,那是他自己找打,她还会拦着不成?
不过人都是驱吉避利的生物,宝玉竟然也懂得如何跟贾政相处。
没有看到贾玉挨打,探春也说不出来那种失落的心情是不是遗憾。
其实最开始宝玉也不是这样的,可是贾母在贾政发难的时候,不过是意思意思地护着他两句,而王夫人对上贾政又天然是弱势,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除了靠自己外,也是真的没有其他人可以让他依靠了。
每每想到这里,探春就不得不感叹宝玉有多废,贾母就有多大的责任。脱离了贾母没有下限的宠溺,宝玉不是也有办法在贾政的虎口下逃生吗?
在京城,在这锦绣膏粱之中,探春过着候府千金的奢侈生活。在边疆,江行远与赵秀宁两人的小日子过得也是富足美满,有滋有味。
再不是任人打骂的家生子,他们过上了自己想要过的新生活。
江行远有官封,在边疆也有宅子,一家人在那里生活,再买上几房下人,看起来也是老爷太太一般的人物。
赵秀宁因为性子爽利,到了边疆很快便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带着刘琉参加一些低级官老爷家的宴席。因为在路上江行远就和赵秀宁统一了说词,所以到了这里时,两人在对人介绍时都没有说是新成亲的夫妻。
毕竟总要给探春一个出身不是吗?
他们四人从小一起长大,考虑了一番后,到了边疆赵国基并没有再买宅子,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又因为入了军营,时不时地要出征或是住在军中,赵国基也不放心让赵秀宁和刘琉一人守着一个空宅子,也就更没有提出来要搬出去了。
本来他是想要做点小本买卖的,若不是有一次看到刘琉满眼羡慕地看着姐姐的敕命服,估计他也不会想着要拼个前程吧。
有战事时跟着自家姐夫哥一起出征,无战事时,在营里操练一天,晚上便跟着姐夫哥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千金不换。
如此这般地过了一二年,竟然也得了个七品武官的官身,抱着过继来的大儿子别提多高兴了。
赵国基以前在荣国府,跟府里的人一样,并没有将六七品小官放在眼里的。可是到了边疆,当他自己浴血奋战,然后用鲜血论军功才得来一个七品官封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狭隘。
想到当知道自己进了军营时,刘琉极力反对的样子,他是既暖心又心疼。不过还好,还好,有了这份官身,将来他只要跟在姐夫哥身后保住命就行了。
京城,荣国府。
主子身边侍候的丫头,每年都有到了年纪的被放出去,今年也是如此。探春看着这个趁人不注意,悄悄跑到自己面前的,虽有些面生,却也是她屋里的丫头,心中疑惑万分。
“你叫香奈儿?”这名起的,当真够时尚有追求。
小丫头点头,“是,奴婢叫香奈,名字是太太给取的。”
探春:“。。。。。。”,原来有时尚先机的是她那位便宜老娘呀。
小姑娘叫香奈儿,家里人不识字,看着山里的□□便起名叫她□□,不过赵秀宁觉得不够好听,便改成了香奈儿。长相一般,不过是清秀有余,这般长相丢在荣国府里,都没办法听个响。
这香奈儿是赵秀宁花了一年才调。教出来的小丫头,这一回趁着江行远回京城送战报,才将人通过手段送到了荣国府,又送到了探春的身边。
一年多前,江行远在往返边疆的路上买了一户逃难的五口之家,父母以及两个弟弟都在江行远手中握着,这小丫头被赵秀宁狠狠地教了一回规矩后,这才随着江行远来了京城。
江行远在京城有一座小院,又在小院里安排了一对老夫妇看宅子,之前他就想着安排个人在探春身边,以免她有什么事情,他们这边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那对看宅子的老夫妇,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为了安全起见,也都被江行远带到了边疆。
江行远与赵秀宁对外都说探春体弱,边疆苦寒,所以嫡长女一直养在京城亲戚家里。
而对香奈儿的家人以及京城看宅子的人,说的也是这样的说词。
等到了京城,香奈儿才知道她们江家的大姑娘压根就不在什么亲戚家里,而是住在荣国府里。
更让香奈儿觉得恐怖的是,大姑娘不但住在荣国府里,她还是这府里名正言顺的三姑娘。
我滴个老天爷呀!
老爷和太太的胆子也太大了,为了家里的大姑娘能过得好,竟然来了个狸猫换太子。
也不知道真正的贾家三姑娘被老爷和太太弄到了哪里去了。
不会是,被灭口了吧?
想到这个可能,香奈儿整个人都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乃们知道灌汤包是怎么做的吗?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买些肉皮冻,然后切成小丁丁,包包子的时候,放里面一些,然后就成了。
嘻嘻,简单吧。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探春可不知道面前的丫头都想到了什么,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摇着她的肩膀问问她; 谁是狸猫; 谁是太子了。
说的她好像是赝品似的。
还狸猫换太子呢; 这纯是戏本子看多了。
不过也幸好不知道; 当然了,就算是知道了,估计她也会这般误导她的吧。
毕竟这种猜想总比真相要好听一些。
此时探春低头看信; 慢慢的,脸上浮起一抹浅浅的笑容。江行远的字比赵秀宁好看多了; 最重要的是江行远还是她知道的那个少年; 呃; 现在是男人,是长辈了。
信里就算是话家常,也都带着七分谨慎,通篇都没有什么敏感字样。
提起赵秀娘时; 都是用‘你娘’来称呼的,称呼她时用的也是陵儿这个名字; 还有一些紧要的事情都是用了他字来代替。探春相信这封信就算是落入了外人手里; 也不会知道这封信其实是写给她这个荣国府三姑娘的。
信里通篇都是父母对独居京城长女的担心和关怀,以及描写他们在边疆生活的种种。看着这封信,探春的心里暖和极了。
原来对于他们; 她并不是什么不堪的存在。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淡化她的存在。就算是她没有托梦给江行远,江行远对自己这个继女也是放在心上了。
感情是需要维护和沟通的。
之前她就非常担心十几年不见,等她到了年纪离开了荣国府; 江行远和赵秀宁会不会对她这个长女感到生疏和陌生,或是。。。冷淡。
现在有了这么个小丫头从中间传信递话,年年都有书信往来,虽然不见面,应该也不会太生疏吧。
其实探春倒是忘记了,除了少数极个别之人,这天下的父母就没有哪一个不担心自已的孩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样的,父母在外,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冒着节外生枝,有可能会被发现的危险也要安排人到探春身边,真的只是人之常情。
在赵秀宁的眼里,探春就算是神仙转世,能够在荣国府混得风生水起,可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孩子,尤其是个姑娘家。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太正常了。
而江行远呢?
一则是爱屋及乌,二则便是感激当初探春毫不犹豫的放赵秀宁离开荣国府。
再到了后来,探春托的那个梦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两两相加,再加上赵秀宁天天陵儿,陵儿的说着,倒也真将自己放到了父亲的角色上去关心一个从未见过的孩子。
等到之后的日子里,探春时常做些针线,或是将她在京城听到的消息送到边疆,信中自然亲切的叮嘱父母双亲保重身体时,江行远倒真的从心底认下了这个闺女。
将信装入信封,然后仔细地折好,运用能力将信变小放到腰间的荷包里。之后探春才拿着信物带着怀念地抚摸着。
这信物是赵秀宁的针线。
几息之后,复又低头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小姑娘,一连串的问题不加思索的竟都问了下来。“爹和妈可还好?舅舅舅妈可好?表弟如今多高了?边疆战事如何,可有什么危险,平日里妈和舅妈都做些什么。。。。。。”虽然信里都有写上一两句,可是探春还是想要听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老爷和太太都好着呢,舅老爷和舅太太也好,表少爷长的壮实,奴婢来的时候已经走的很稳了。这次来夫人还让奴婢给姑娘送了五十两银子。老爷说以后每年都会派人给姑娘送银子进府,老爷在郊外还买了个小庄子,老爷说那庄子上年年都有收成,叫姑娘若是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就去老宅那里,自会有人给姑娘添上。。。。。。”
还有就是,太太和舅太太平日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将她带在身边,教导她规矩了。
不过香奈儿想了想,怕自家姑娘嫉妒她得两位太太欢心,倒也没将这事说出来。要知道在府里时,好多人都特别的嫉妒羡慕她呢。
想到这里香奈儿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太太们都说她长的有福气嘞。
这个时候代还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说剿匪和抄家,行动的人都可以得到点油水。
江行远前儿跟人进山剿匪,分了一些财务。此次进京就便买了这么个小庄子。他准备出京回边疆的路上,在通州附近看看,若有合适的再买上个庄子。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一直呆在边疆呢。而且收租子也不需要他们来,家里条件好了,买了仆妇下人,还提了能干的管事,以及他收留的一些战场上下来的兵丁,这些人足够用了。
当然这些事情,江行远并没有在信上都写了。他只是在信尾写了一句,他此次进京带了一些战场上退下来的兵丁,都放到了效外的庄子上。若有个什么万一,可让人去那边叫人使唤。
若是探春突然想要提前离开荣国府,也可以叫这些人护送她回边疆。
“。。。很不必如此,爹一年的俸禄也没有多少,就算是妈也领了一份俸禄,家里家外哪里不要开销。我一个姑娘家的,又哪里有用银钱的地方。回头我书信一封,你出府送到老宅,让人安排着给老爷太太送过去。我前儿才开始学针线,绣了几块帕子,也给爹和舅舅都打了穗子,回头你一总都捎出去。。。。。。”
六品官的俸禄能有几两银子,就算是平时有些个小外捞,又能有几回。还想着给她这个继女送来这么多,探春觉得这银子她着实收不下。不过既然送来了,那就不能再退回去。送回去打脸,那这五十两银子她就当成两年的生活费好了。
毕竟她在荣国府里的月例银子也才二两,一年才二十四两。
虽然老子娘养闺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以他们家的身家来说,就是太多了些。
对了,回头写信的时候,还得告诉他们一声庄子是根本,要是有了余钱,也不用给她,正经再买些地才是。
唉,其实她也是真的想他们了,不过还是再等等吧,总要等到赵秀宁给江行远生了几个孩子以后再过去吧。
探春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才对着香奈儿说道,“爹既然派了你来京城,你的家人自会妥善安排,这一点你也不用担心。”顿了顿,探春的语气有些冰凉,似是带着某种恐吓的暗示在里面“不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你要想明白。记住,只要你忠心不二,姑娘可以保证你和你家人的安全,若是。。。,那也别怪姑娘不顾往日情面手下无情了。”
“请,请大姑娘放心,奴婢绝无二心,一定尽心侍候好大姑娘。”呜,大姑娘好吓人,好想哭。
探春看着香奈儿吓得发白的脸,满意地点了点头。她刚刚的话,可不是在吓唬她。
她上辈子虽然长在新时代,可她在这红楼的世界也飘荡了百年之久。思想虽然没有被同化,可是却也不是吴下阿蒙一般的小白了。
赖嬷嬷跟着贾母刚刚嫁进荣国府时,在荣禧堂,就是现在被王夫人布置成小佛堂的那间屋子里,赖嬷嬷就生生用白绫勒死过一个爬床成功的陪嫁丫头。
那是她第一次直面凶案现场。
之后还有贾瑚,张氏,还有。。。。。。
被奴才背叛的主子,下场有多凄惨,探春这些年看得太多太多了。因为看得多了,所以对于这些事情竟然也失去了几分害怕。
她曾经想过若是她想要留下一个人的命时,要用哪种手段。
趁人不备推人入河?
将绣花针顺着脚底板没。入人的身体里?
找把生锈的刀?
一只得了狂犬病的猫狗?
将夹竹桃汁染的帕子放在触手可得的地方?
或是蓖麻子倒入别人的汤药里?
还是画条竹叶青呢?
她不想让自己双手染上鲜血,可是到了那一天,她也绝不会犹豫。
她有她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主子,她保护她名下的仆侍安全,可前提是她们要忠心于她。不然,她就算是再不愿意,也不会给人伤害自己以及自己在乎之人的机会。
下意识的摸了摸脖子上的玉笔,探春垂下眼眸,若是面前的丫头真的起了二心,不止是她,便是远在边疆的江行远一行估计也得不了好。
让人好,很难。可让人过得不好,却太容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贾雨村那样的人,贾政这无能之辈都可以让他重新启复就职金陵城,从这一点就可见荣国府的余威了。
。。。尤其是荣国府还是军功起家的家族。军中势力如何,探春都不敢想像。
玉笔写小故事的能力所剩的次数非常有限,通过这些日子以来的驭人手段,她不说已经成功收服了白芷和晴雯,可也差不多已经养熟了。现在又来了这么一位,也许她可以实验一下她的那个想法。
比如说,写一次小故事同时给三个人托梦。
开头就可以写成,‘这一夜,白芷,晴雯与香奈儿同时做了一个梦,梦中。。。。。。’
这香奈儿却是必须要托梦的,毕竟将来就算她要离开贾府,也得让她帮忙联络接应。其他人,在她离开后,估计她的心腹也好不了,带走是肯定的。尤其是晴雯,那可是她的心头宝。
所以这种实验若是成功了,她一次就可以用在三个人身上。若是失败了,那她就只剩下五次机会了。
到底会剩下七次,还是五次机会,这一场,她赌了。
“。。。好了,你起来吧,以后在这府里,你只叫我姑娘便罢了。只要你一心一意地跟着本姑娘,姑娘别的本事没有,保你一世平安却是可以的。”探春说完,又从荷包里拿了两个玫瑰花样子的金锞子给她。
“是,奴婢明白,奴婢谢姑娘赏。”
姑娘果然是姑娘,真不愧是老爷太太的种。
唉,她也不用再想了,以姑娘刚刚话语之中的狠厉,估计那位真正的贾三姑娘此时早就烟消玉毁了。
但愿姑娘看她老实本分,忠心不二的份上,将来能够留下她这么一个活口。
至于趁着出府的时候逃跑?
她是不敢想的,老子娘和弟弟都留在边疆,而且她一个小姑娘要钱没钱,要户籍路引没户籍路引这跑出去是个什么下场,她们一家逃难的路上,她见得太多了。
所以思来想去,安心留在姑娘身边竟是唯一的出路。
真是太佩服自家老爷和太太了,竟然能想出这种办法来。不过,为什么要送姑娘来荣国府呢?
国公府都能进的这么容易,那王府什么的应该也不难吧。要是当初将大姑娘送到了王府里,那不就能给自家大姑娘弄个郡主当当了吗?
可惜了~
至此后,香奈儿倒是安心地呆在探春房里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丫头。偶尔受探春的吩咐出府买些针头线脑或是玩物脂粉,并未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在探春的房里,侍书是从贾母那里来的,所以是掌事的大丫头。不过年纪已经不小了,大家都在猜侍书出去后,谁会接替她的位置。
香奈儿原是个粗使丫头,但是在院子里捡到了三姑娘掉落的戒指,三姑娘便直接升她为三等丫头,并且可以进屋侍候。不过仍是一个不起眼的三等小丫头。
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