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墨香风韵-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在一个圣明的君主手下,施展出全身地本事,乃大贤之士梦寐以求,而实难一遇的机会,如今竟然让江子奇得遇,怎不令他感激莫名。

凌云志亲身从书案后转出,双手扶住江子奇的双肩,向上扶起,朗声道:“先生,快快请起,你我君臣乃天作之合,实乃天赐我等实现抱负之机会也。”

江子奇谦虚一笑,洒脱起身,道:“谢主公。”

凌云志眼光转到苏焕、姚子鱼、淡颜三人身上,豪迈地笑道:“子奇有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大才,苏焕有安邦定国、辅佐国家之贤能,子鱼、淡颜各个足智多谋,深谋远略之智臣,八大军团长各个胸怀韬略、英勇善战之帅才,文臣武将齐备,何愁天下不能一统!”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八章 布局中原(6)

会议直开了一上午,苏焕、江子奇、姚子鱼、淡颜纷纷献策,经过众议,定下了逐鹿中原的方略,“徐图进展,蚕食两翼,合纵连横,削弱诸侯,经济侵略,培育力量,待时而动,横扫天下。”

议事结束,君臣心情振奋,轻松恰意,兴致闲谈,凌云志吩咐设宴,与几位重臣欢宴,开宴之前,对茶品茗,江子奇大呼过瘾,“荼竟能有此等清香不涩,闻所未闻。”

苏焕、姚子鱼、淡颜也非常喜爱茶的清爽甜香,赞声连连,除了窦章议事结束就匆匆离去外,其余四人离开王宫时都带走了一大包绿茶。

汉历5年,季月十七,汉国中原逐鹿议事结束五日后,赵武灵王率二十万大军攻中山,中山朝野震动,上下大惧,群臣朝议,请汉国出军的朝议占了主流,中山王遂亲往汉国碧龙军团驻中山总部,密会碧龙军团军团长冷风。

迫于形势严峻,中山王同意了冷风的要求,整个碧龙军团全部开进中山,迎击赵军,所有后勤补给由中山负担,所有中山军队听从冷风统一调遣。战役结束后,碧龙军团长期驻扎中山各战略要地,负责保护中山,碧龙军团所缺兵员可由中山就地补充。

此次密议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中山碧龙协议”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特别是碧龙军团可在中山就地补充兵员一条,备受推崇。

碧龙军团余部迅速开进中山,原驻扎中山的两个师团则在冷风的指挥下与中山军队快速开赴中山赵国边界。

铺天盖地的军队一路向西南急行军,五万余蓝色洪流夹杂在中山大军之中,格外的显眼,无论军容、军貌,还是军队表现出的士气,都远远地超出中山军队一大截,沿途百姓,人人侧目。心中大安,汉国军队兵强马壮,有如此军队帮助中山抗击赵军,中山无忧矣的舆论成为了主流。

蓝色碧龙大旗迎风招展,旗下冷风全身铠甲,威风凛凛,胯下一匹黑色高头天马,此马比普通大马足足高出了一个头。令他可于马上纵观军队的行进。

副军团长骆虎和参赞军务陆荣相伴左右,四周则是一队兵强马壮的亲兵队簇拥前进。

冷风瞥了一眼相距不远、并行地中山将军浦筛,对参赞军务陆荣道:“此人如何?”

陆荣顺着军团长的目光望去,冷静介绍道:“此人乃中山军中砥柱,虽不擅长谋略,但此人豪爽过人,勇猛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不过,此人过于耿直,在中山朝中没太有人缘。因而话语权不大。若不是相邦司马朋维护,恐怕早已被人挤掉现在的位置。”

参赞军务陆荣一直跟随副军团长骆虎负责驻扎中山的两个师团,因而对中山军队、朝廷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

一边的骆虎睁大了环眼。静静地听着,不时看向冷风,不知军团长为何对这中山将军来了兴趣。

冷风威目流露出一丝睿智,看了骆虎一眼,也不解释,继续问道:

“其军中可有才能突出之将领?”

陆荣成竹在胸地回道:“不客气地说,中山军中的各级将领不用说与我军团中的将领相较,就是与我方派到其军中地军训官相比也多有不如,实际上这些军训官除了没有实际指挥权以外,其实已经成了中山各军队的头脑。在军中威望已经远超中山军将领。”说到这,他压低声音继续道:“若大战一旦发生,我国的军训官们可以随时取代这些中山将领,接管指挥权,当然必须有一定的机遇。”

冷风冷笑了一下,低声道:“没有机遇,本将军可以帮忙创造一下。”说完,不再说话,目光悠远地望着前方前进的大军。

骆虎这下明白军团长意欲何为了。裂开大嘴,无声而笑。

陆荣在军团长提出问题时,就猜到了军团长心中所想,对中山军队的渗透本就是他跟随两个师团进驻中山的主要任务,此次赵军进袭,可以说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即使军团长思不及此,他也一定会提醒的。

冷风头也没回地忽然问道:“胥能率领的三个师团行进到何地了?”

胥能因为擅自行动,被免职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期满后,又被冷风要了回来,继续担任副军团长。

陆荣了如指掌地回道:“胥副军团长所率地三个师团距离我们只有不到一天地距离了,如果今天我军继续提早扎营,相信明天就可与我大军会合。”

几大军团参赞军务的手下除了配备了数名行军参谋外,还掌握着一个军情队,军情队接受参赞军务和总参谋部军情处双重领导,队里探马、密探、情报高手如云,不受军队编制限制,确保了军队消息的畅通。

冷风果断命令道:“命令胥能,放慢行军速度,拖延至与我们保持两天以上地路程。”

陆荣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吩咐下去。

军情队立刻将这一命令传达到了胥能不那里,胥能虽然不知军团长这么吩咐意欲何为,但仍然坚决予以了执行,他干脆命令军队就地休整两天,并督促中山地方机构尽快给他们补充后勤给养。

碧龙军团的三个师团忽然停留不前,别人不急,当地的老百姓可是焦急万分啊,纷纷打探汉军为何不前进了,不久,市井之间传出因中山后勤给养补充迟缓,影响汉军继续行军的消息。

老百姓闻听,顿时群情激愤,纷纷到当地衙门进行抗议。

当地衙门立刻将这一情况上报朝廷,并竭力安抚百姓情绪,表示立刻尽地方所能,先给汉军补充一部分给养,这才平息了老百姓的怒火。

中山朝廷得到这一消息后,中山王大为震怒,当庭对负责供应后勤给养大臣进行了撤职查办,命令相邦司马朋亲自负责供应后勤给养。

相邦司马朋经过询问负责供应后勤给养大臣,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原来不是那位大臣懈怠贻误了供应,实因汉军胥能部进入中山以后行军速度太快,而中山的运输工具非常落后,结果形成后勤补给一路紧追,还是追不上汉军的局面。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八章 布局中原(7)

江子奇儒雅的脸上满是推崇,赞许的说道:“冷将军之勇略,真乃世所罕有!”

自己的军师大人进门就夸人,让凌云志大是意外,结识以来,这还是首次见他如此推崇一位部下,遂好奇地望着他,微微一笑道:“哦,军师何以如此夸他?”

江子奇悠闲而坐,淡淡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大王的问题,反而介绍起碧龙军团的情况,“日前军情处报告,冷将军率领碧龙军团的两个师团与中山主力部队快速奔赴前线,胥能率领碧龙军团的三个师团从国内一路急行军,紧追冷将军,结果在再有一日路程就可赶上的情况下,冷将军忽然传令,让胥能部保持两日以上路程,呵呵,胥能更绝,接令后干脆利落地以后勤给养不足为由,命令部队就地休整。”

凌云志闻言一愣,紧接着心中一动,神色轻松地问道:“哦,冷将军这是为何啊?按道理说,大敌当前,应该集中兵力才对啊,他怎么反其道而行呢?”他已有所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

江子奇看见大王的神色变化,知他已有所体会,心中赞佩,轻松笑道:“是啊,得到消息后,参谋部也是一片不解之声,不明白冷将军这是意欲所为?

时间不长,冷将军指挥着碧龙的两个师团与中山军队与赵军正式开战,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赵军占有优势,二十万对十五万,而联军则占有地利之势,依托险要地势和城池,所以第一日的战事,双方各有损伤,赵军无功而返,联军城池防御设施遭到很大的破坏。

第二日,冷将军不甘被动挨打。决定主动出击,于是列队出战,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此战中冷将军并没有使用大型杀伤性器械,两军对垒展开了硬碰硬的厮杀,双上直杀得天昏地暗,惨烈无比,以赵军小胜而告终。

碧龙的两个师团依靠铠甲、武器的优势损伤不大,中山军可就惨了。不但损耗兵力将近两万,而且有大批将领阵亡。

呵呵,冷将军随后的调度安排,马上显露出他的高明来了,由于中山军大批将领伤亡,他马上与中山将军浦筛协商,建议立刻用各部队地军训1官代替阵亡将领指挥部队,大敌当前,军不可一日无将的道理,浦筛自然明白。迫于形势他同意了联军总指挥的提议。马上对军训官们进行了任命,至此三分之二的中山军被我国派出的军训官掌控。”

果然如此,看来中山军如此大面积的将领阵亡。也应该跟冷风有一定干系了,就是不知他如何掩饰而不让中山军发觉的?凌云志对此自然是不好发表评论,脸露微笑,只是点了点头。

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江子奇也是点到为止,继续介绍道:

“第二日晚,胥能率领三个师团秘密抵达冷将军会合。赵军根本就没想到冷将军竟然会保留了七万多生力军和众多的大型杀伤性器械,结果第三日一战而败,大溃而逃回赵国,至此其北略中山地计划彻底失败。

战后。冷风将军坦然说出胥能部滞留不前乃是迷惑赵军的计谋,中山军方及朝中重臣对他的用兵如神是一片赞叹之声。

根据双方的协议,战后冷风将军立刻提出就地补充损耗兵员两万人,并慷慨大方地表示,对于已在中山军中担任将领的军训官们,汉国可以出让给中山国,并就碧龙军团五个师团长期驻防中山的地点与中山进行了协商。

这次中山的态度和效率非常高,就地补充兵员立刻得到了执行,战时被中山任命将领的军训官得到了承认。碧龙五个师团的驻防地点很快得到了确认。

此战我国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实际损耗兵员不足五千,五个师团的驻防地点虽然偏重于中山首都、中山与赵国边境地区,但基本都处于战略要地上,随时可以掌控中山全境。”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现在赵国一定对我国非常不满,嗯,苏秦是时候出动了。”

江子奇赞同地点了点头,笑道:“大王圣明,是应该安抚一下赵国,呵呵,想必赵王现在很是气闷呢。”

这时,殿外传来宇文娟地通传声,“回禀大王,密营统领窦章求见。”

凌云志暗道,来得正好,马上道:“宣。”

窦章进来,见江子奇在座,暗道,看来中山之事,大王应该已经知晓了,遂探询问道:“臣此来准备报告中山战事,看来大王已经知晓了吧?”

凌云志温和一笑道:“不错,本王已经知晓,爱卿坐吧。”见窦章坐下,他继续说道:“爱卿,对中山相邦司马朋了解多少?”

窦章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心中猜测,沉声道:“司马朋乃中山权臣,此人极善权谋,善于经营人迈,其在中山权势地位均已达到了人臣地顶点。其人搞内政建设确实有一套,中山虽小,却让他经营得有声有色,为人善察言观色,揣摩上意,贪财好利,奸猾老练。目前与中山王的两位爱臣中大夫季辛、爱骞交恶,逐渐不得中山王欢心,开始走下坡路了。”

凌云志微微一笑道:“很好,就是他了,你安排一下,让他在中山朝廷处于危机之中,时机合适时,安排他来见本王。”

窦章、江子奇闻言均是眼睛一亮。

窦章、江子奇离开不久,苏焕带着一位文士进宫面见汉王,在前书房中,密议良久,苏焕才带着那文士离开,让宇文娟意外诧异的是,汉王竟然亲自送到了殿外,温声对那文士道:“天下大计之成败,寄予先生,还请先生多多费心了。”

那文士嘴唇薄薄地,给人一种能言善辩的印象,“大王厚爱,臣敢不尽心竭力,誓死效忠,请大王放心,臣定会让中原形势风生鹤起,多姿多色。”

凌云志神色亲切,只把那文士送到了前书房门外,这才神色悠闲地返回殿中。

身处机要中心,宇文娟自然明白什么该关心,什么不该关心,虽然大王今天对那文士的态度超乎寻常,但她还是努力让自己忘记了这件事。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九章 王位之争(1)

汉历5年(西元前307年),五月末,秦军取得宜阳后,秦武王计谋进窥周室,使樗里疾率车百乘而入东周,名借路伐韩于周,实欲图谋周室,周赧王识破秦计,慨然借路,使秦军无机可趁。

凌云志清澈深邃的目光望着窗外,淡然喟道:“东周西周之地,四通八达,商业繁荣,乃膏腴之地。兼之周的东侧有成皋险要,守可以遏止韩魏西进,攻可以直趋韩都郑、魏都大梁。弱周占有如此好的位置而没有被包围他的韩国灭掉,周天子的身份还是让人十分忌惮的。

秦国垂涎这块战略要地久矣,今既得韩宜阳,秦武王自然不会甘心错失进窥周室的机会,周天子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明攻容易给其他国家以口实,群起而击秦,得不偿失,只好玩阴的了,呵呵,好在周赧王不笨,没有给樗里疾留下攻击的借口。”

苏焕抿了一口茶水,悠闲叹道:“王上,秦王图谋周室之心昭然若揭,难道就不怕天下共怒之吗?”

凌云志收回目光,闪耀着睿智,道:“进军中原乃几代秦王的心愿,而宜阳、西周和东周正处在中原的咽喉部位,秦武王若想完成父辈的遗志,即使冒着被天下诸侯群击的危险,也必须拿下这里。当然他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所以秦军不会明目张胆地进攻周室,一定会不断地寻隙挑衅,争取一个借口的。

可惜,世事不可强为,秦武王必须为秦国得到这块地方付出生命的代价。”

汉王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苏焕、江子奇、窦章顿时一片惊容,江子奇迟疑了一下问道:“大王是说秦武王要死在周室之地吗?”

有历史记载为凭,凌云志自然底气十足,他肯定地点了点头,悠然道:“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秦武王必亲往周室挑衅,而他将再也不能活着返回秦国。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为公子稷回国争夺王位做好一切准备。”

他故意提前揭破此事,意在给大臣们留下他能预知未来的神秘印象,营造出一种无形的威慑力。

苏焕忽然想起凌云志在燕国发生内乱前所作的预测,后来证明无不一一为实,难道王上真如所传乃天神降凡?想想无所不能的发明,独立特行、层出不穷的神奇,内心中越发的认可了传说。

眼为心声。他眼中自然流露出崇拜地神色。

窦章跟随凌云志最久,自然体会得更深,对王上的话自然深信不疑。

江子奇则惊讶万分,惊疑地望向苏焕、窦章,却从他们眼里看见了崇拜、敬仰,唯独没有疑虑的神色,苏、窦二人都是智深似海、才能超绝之士,绝非人云亦云之辈,他们如此表情意味着什么?江子奇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王上的认识程度。

凌云志没有理会三位重臣的表情,喝了口茶。悠闲地往太师椅上一躺。淡淡地说道:“窦章,要做好秦国的情报工作,一定要确保情报渠道畅通无阻。安排一名得力助手,负责专门联系宣太后。届时,根据形势变化,本王会选择合适时机亲自送公子稷回国争夺王位。三位爱卿就此做好部署吧。”

秦国乃中原第一大国,若能兵不血刃地解决秦国的问题,对中原逐鹿将发挥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所以苏焕、江子奇、窦章对大王要亲自去处理秦国地王位问题没有感到意外,自然也无法阻拦,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提前周密安排好一切,确保汉王此行安全、顺利。

三人脸色凝重。各自陷入沉思。

凌云志起身,端起茶碗,然后又躺在太师椅上,悠然道:“时间还来得及,三位爱卿不妨回去细思。现在我们继续研究一下中山的问题。”

苏焕、江子奇、窦章闻言,收回思绪,一起望向汉王,苏焕首先汇报道:“右相赵国一行效果显著,据理力争。已平息赵王的怒火,双方达成协议,赵国可以不干涉我国在中山的驻兵,但要求我国不能吞并中山,并且要确保中山不对赵国不利;我国则保证不干涉赵国北略林胡之事。右相现已离开赵国,按计划前往齐、楚、韩、魏等国。”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望向江子奇。

江子奇道:“碧龙军团各师团已进入驻扎城市,中山国按协议正常补给后勤给养,冷将军将这次就地征召的兵员分散安置到了各部队,部队运转一切正常。为保持军队编制员额,冷将军建议,超编老兵就地转业安置,并计划继续从中山招兵,使军中老兵有序就地转业,他准备就士兵就地转业事宜再同中山朝廷协商,此事还请大王明示。”

凌云志坐起身来,精神无比地笑道:“冷风的这个提议好啊,呵呵,用不了多长时间碧龙军团就可以有一定比例的中山人了,这样可以为未来收复中山培育出中山人的归属感来。本王看可以,枢军院研究一下,拿出个方案,一定要确保平稳运行。”

窦章见军政两位首脑都汇报完了,他冷冰冰地说道:“针对中山相邦司马朋的行动已全面展开,目前正在运作,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失去中山王地信任,并将受到季辛、爱骞地持续打压。”

凌云志点了点头,笑道:“将计划通知冷风,让他把握好与司马朋交往的尺度,保持中立的立场。”

窦章沉声道:“为此事微臣已派专人前往中山负责,行前臣以告诫他必须取得冷将军地配合。”

凌云志赞许地看了窦章一眼,然后又问道:“东北前线特别行动部目前有何动作?”

窦章马上道:“第二部计划开始运转,经柳大人提议,发王已派新任治粟内史辛廉出使肃慎国,辛廉此行带了大批财货,相信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果的。发国朝廷的清洗行动仍在进行,目前已经运作到了军方,除了霍府门人弟子外,其他势力的军官都在清洗之列。”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九章 王位之争(2)

八月初,秦武王率军前往洛阳,借周天子的九鼎玩耍,挑衅之意必露,九鼎代表华夏九州,是周王朝的政治象征,其挑衅之意不言而喻,周王暗怒,阴使人取龙文赤鼎,武王与孟说比武举鼎,举起龙文赤鼎,两目出血,绝膑而死。

秦武王无子,秦王位顿时出现真空,天下诸侯纷纷侧目静观秦国局势变化。

酷暑难耐,凌云志搬入了宛囿中的清风书轩处理朝政。

清风书轩周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澈碧透的小河,它绕了一个圈圈,把书轩紧紧地套在它流动的环内,河边满是绿柳和白杨,被环溪清流围绕的书轩就象一片荷叶,一枝荷花,在水中浮现。小河上建有精致小桥与外相连,清风书轩近处则是竹林翠柳,远远望去,精巧别致木质屋宇掩映在一片浓密的绿荫中,环境非常宁静雅致,清爽宜人。

清风书轩有楼上楼下两层,虽是木制楼宇,却也建设的颇为古雅别致,楼下只有一书房一非常宽敞的大厅,书房里面装潢秀雅华美,宽敞明亮,通风凉爽。

轩北窗前,横放着一个大书案,凌云志坐于书案后,正凝神批阅奏章。宇文娟则坐在大厅中百无聊赖地品着茶,整个书轩中静悄悄的。

凌云志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端起白瓷碗,喝了一口凉凉的绿茶,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悠闲地向后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秀雅景致。

轩北窗外,数枝翠竹,依窗而栽,苍翠挺拔,绿意宜人,又有飘荡绿柳夹列其外,绿柳下清波荡漾。流水潺潺,清凉宜人。水面上舒展着片片荷叶,碧绿映水,红的、白的、粉的,朵朵洁净的荷花色泽鲜艳,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光彩夺目。

微风徐来,柳条轻送。翠竹送爽,荷香袭人。

整个景色韵味隽永,空灵秀美,特别是在这炎热之时,更显出此轩的凉爽、清幽、秀美。

“禀主子,苏焕、江子奇、淡颜、姚子鱼、窦章求见。”宇文娟轻柔的声音打断了凌云志的闲情雅致。

凌云志放下茶碗,朗声笑道:“让他们进来吧。”

苏焕、江子奇、淡颜、姚子鱼笑意融融、脸带汗水,眼露敬畏而入,唯有走在最后地窦章面无表情,依旧阴沉。

凌云志心中有数。也不揭破。坦然受礼,温和道:“几位爱卿,大热天的前来。快坐下凉快、凉快。”

几人坐下,宇文娟手脚麻利地端上凉茶,每人一碗,然后关上门,退下。

苏焕赶紧喝了一口凉茶,去去暑气,然后敬佩地说道:“大王神机莫测,秦武王果然毙命了。臣等前来请示有关前往秦国之事宜。”

凌云志露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神色,淡然笑道:“秦武王一死,恐怕秦国将有一番内乱了。如此良机,我国自应有所行动,各位爱卿有何对策,尽管直言。”

苏焕看了窦章一眼,见他无意说话,遂说道:“大王送公子稷回国争夺王位的准备工作已经准备稳妥,不过,这时机的选择至为关键,另外。此次孟说与武王赛鼎,恐怕处境不妙啊,我们是否要帮他脱险,这些都需要研究出个万全之策。”

凌云志胸有成竹地马上说道:“孟说我们是必须要救的,魏冉已就任秦将军,孟说、任鄙、乌获也各在军中身居要位,他们是我们在秦埋下的最锋利的利器,通过他们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住秦国军队,对我们逐鹿中原至关重要。魏冉、孟说、任鄙、乌获四人感情浓厚,而且有着共同地隐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我们不出手相救,魏冉、任鄙、乌获三人也会出手相救的,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与情与理,我们都责无旁贷。

孟说虽为惠文后一族,不过,惠文后面临王位之争,为了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肯定会主动拿孟说开刀的。

窦章,马上联系宣太后,让她无论如何都必须保住孟说的性命和职位,让她放心,即使因此引来朝臣攻击,本王也有办法帮她化解的。”

窦章自然明白大王为何如此自信,一是在军队中有很大威望的相邦樗里疾,他还欠着大王很大的人情呢,让他保持中立还是可能的;二是秦朝中已被收买地那些大臣数目可是不在少数,他们自然得听大王地命令了;三是魏冉、任鄙、乌获手中掌握的军队,说白了王位之争主要是比的军队实力,相信宣太后能分得清孰轻孰重,他慨然应诺。

对于何时介入亲国王位地争夺,凌云志还有些拿不准,历史虽因他的介入而有些微改变,但改变的幅度并不大,仍然按照原有的进程发展着。

按照历史记载秦武王死后,惠文后谋立她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壮,许诺武王后,公子壮若即位就娶其为王后,从而形成了以惠文后、公子壮、武王后为核心,得到秦国大多数的诸侯、公子和大臣支持的强大集团,在政治上占有上风。而宣太后则谋立自己的儿子公子市,设法稳住了在两派斗争中举足轻重、在军队中有很大威望的相邦樗里疾,使樗里疾答应保持中立,并且得到秦将军、弟弟魏冉的全力支持,在军事实力上占有上风。两大集团因此展开了激烈地政治斗争,最后演变成了军事决战,双方在经历了激烈的战争后,魏冉击败了支持惠文后和公子壮的军队,宣太后取得了最终胜利。

可是由于赵武灵王的不甘寂寞,趁虚而入、插手秦国内政,这才成就了公子稷,否则远在燕国的公子稷根本没有机会登上王位。

如果自己顺应历史进程的话,就得等到秦国的内战打完,再由自己或赵国拥护公子稷回国,胁迫宣太后让公子稷登位。问题是由于自己的介入历史,很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燕国变成了汉国,而且不再弱小;在自己的一系列计谋地干涉下,赵国没有发展的那么强大;宣太后因为和自己的私情,根本不可能惧怕自己的胁迫,而改变主意拥立公子稷,这样很可能就演变成了公子市登上王位了。

如果自己强行介入历史,现在就送公子稷回国争夺王位,提前介入秦国两大集团的政治斗争,历史究竟会如何演变呢?结果如何,这谁也不敢保证的,所以凌云志有些犹疑不定。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九章 王位之争(3)

苏焕、江子奇、淡颜、姚子鱼纷纷阐述了各自的意见,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苏焕和姚子鱼认为不可过早公开介入秦国内部的斗争,这样容易给人留下干涉别国内政的口实,招致秦国本土势力的反对和抵制,反而削弱了宣太后集团的实力,以致影响整个计划地进行;而江子奇和淡颜则认为,应该趁着秦人彷徨、形势不明朗之机,以秦国姑爷的身份迅速高调介入秦国王位的竞争,以免形势明朗时错失推拥公子稷登位的良机。

双方各自分析优劣,围绕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凌云志凝神静听,希望能从中得到启示,以下决心。窦章则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虽然争论旗鼓相当,但苏焕、江子奇、淡颜、姚子鱼四人已感觉观点阐述得差不多了,遂停下了争论,喝口茶,准备进一步的探讨。

凌云志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望向了始终一言未发的密营统领,“窦爱卿,有何建议?”

窦章不慌不忙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微臣以为,介入的时机选择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最佳时机应选择在秦国两大集团兵戈相见之时,这时我们高调介入支持一方,可以立刻改变两大集团在政治、军事上的均衡,又可以防止秦国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局面出现,这样应该胜算更多一些,请大王明鉴。”

在座均是深谋远略之人,闻言立刻明白了窦章的意思,此确为比较稳妥的方法,纷纷点头赞同。

凌云志也深以为然,遂拍板决定安窦章的建议执行。

计议已定,诸人的神色也轻松了下来,江子奇喝了一口茶,眼神里露着歹意望向汉王,颇含深意地一笑。道:“大王前往秦国之前,是否应该让姑爷的身份名副其实起来?这样才可稳妥哦。”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笑意,颇含意味地望向汉王。

凌云志没想到江子奇会忽然弄出这么一个比较私人的暧昧问题来,一时措手不及,窘迫立现,没好气地笑骂道:“军师何时也变得婆婆妈妈了,竟敢私议本王后宫之事。该打五十大板。”

难得一见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