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墨香风韵-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肥义、楼缓互视一眼,均闪过一丝喜色,肥义道:“还是苏相目光如炬,如今我国朝野被这一传言弄得草木皆兵,大王犹疑。还请苏相为我王释疑,在下感激不尽。”

苏秦望了望肥义、楼缓,笑道:“看来两位大夫都是不信这传闻的了?”

楼缓叹道:“我们不信有何用。

要大王不信才妥。可惜朝中多有相信者,弄得大王犹疑不定,若不制止。假的传闻也会演变成真的事实,还请苏相大力相助。”

苏秦慨然道:“喏,学生自会相机劝解。”

肥义、楼缓连声相谢。

入宫,见赵武灵王,苏秦见礼毕,说明了此次前来地目的。

赵武灵王爽朗笑道:“苏先生请放心,我国一定会按照盟约规定,保护、善待贵国商贾的,先生不妨在邯郸多停留几日,到处看看就知本王所言不虚了。”

苏秦笑道:“大王素来重诺守信。我王常赞于口,学生怎会不信”,赵武灵王笑道:“先生坐。”待苏秦坐下,他又望了一眼肥义、楼缓一眼,道:“两位爱卿也坐吧。”

待大家都坐下,赵武灵王眼里闪过一丝睿智,望着苏秦道:“先生可曾听闻齐国要进攻我国,以报四年前我国与贵国帮助魏国之仇?”

苏秦微微一笑,道:“学生已经得闻。”

赵武灵王顿时变得目光炯炯。接着问道:“唇亡齿寒,齐国既然要报复,我国之后恐怕就要轮到贵国了,先生作何想法?”

苏秦悠然道:“此乃市井流言尔,不足取信也,大王何必当真。”

赵武灵王目光中射出锐利,道:“正所谓无穴不起风,无风不起浪。空穴来风,自非无因。”

苏秦道:“大王何不派一使者前往齐国,以释心中疑问。”

赵武灵王瞅了苏秦一眼,心中一动,道:“我国使者齐国未必肯真言也,奈何?”

苏秦起身道:“此既然也涉及我国之事,学生不才愿为大王前往齐国一探究竟,以释大王心中疑问。”

肥义、楼缓互视一眼,暗道,此不失为一妙计,不过这苏秦可信吗?按理齐国若真是为了复仇攻赵,汉国自然会担心成为下一个目标,自应竭力阻止,没有不尽力的道理,心中遂释然。

赵武灵王看了看肥义、楼缓,见二臣均露欣然之色,遂大笑道:

“先生真乃急公好义之贤者,如此辛苦了,寡人定当重谢。”

苏秦慨然道:“此事宜早不宜迟,学生这就前往齐国,事成再来领大王的重赏,告辞!”欣然而去。

世人皆好利,无利而不往,苏秦好利,赵王君臣信其真,肥义、楼缓急忙起身,代赵武灵王热情相送。

齐国临淄城,孟尝君府。

相国孟尝君田文正在烦恼呢,近日赵国境内忽然传出齐国要进攻赵国的流言,赵国朝廷如临大敌般往边境地区集结军队,消息传到齐国,朝廷一片哗然,武将们一致认为此乃赵国要进攻齐国而找的借口,主张应立刻调集军队布防齐赵边境,而文臣们则认为此乃他国挑拨离间之计,应马上派使者向赵国解释此事。

布防和解释原本也不冲突,可同时进行的,问题却出在满朝文武竟无人肯出使赵国上,原因很简单,一旦此乃赵国为进攻齐国故意散布地,使者的命运可想而知,九死一生都难,十成十的去送死,自然无人肯去了。

这下可让一向看孟尝君不顺眼的齐宣王找到机会了。当朝宣布派他出使赵国解释此事。

孟尝君田文也怕死啊,不去,齐宣王就有借口对付他了;去,摆明了去送死嘛,一下将他卡死局里了,正无解呢,忽闻老管事传报,汉国左相苏秦府前求见。

孟尝君闻言大喜。连声道:“快请!快请!”他立刻向外急冲冲地迎了出去,跑得比管事还快,弄得老管事只好气喘吁吁地跟在他后面一路小跑。

孟尝君的热情程度让苏秦也大感意外,待他述说完心中的苦恼后才恍然大悟所为何来。

苏秦笑道:“田相何必烦恼,要不是学生身有要务,替你跑一趟赵国又何妨。”

孟尝君闻言顿时两眼放光,大为心动,这才想起苏秦这次来齐的目地,急忙说道:“先生是否为了协调履行盟约中的商贾最惠待遇而来?”

苏秦道:“然也,此乃学生此次访问各国的主要目地。”

孟尝君急忙道:“此事就包在在下地身上。一定确保我国按盟约约定执行。”

苏秦谢道:“如此倒是要好好谢谢田相了。”

孟尝君静静地等候苏秦的下文。等了半天,见苏秦根本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心里这个急啊。对方既然不想说了,他只好厚颜主动提出了,委婉道:“苏相,你看此次赵国出现地流言乃何方所为?”

苏秦心中暗笑,故作为难地说道:“田相,此事怎好妄加推测,弄不好会给我国召祸地,还请见谅。”

孟尝君闻言,忽然冷静了下来,暗责自己关心则乱。过于孟浪了,急忙调整了一下心态,神色顿时恢复了从容,微微一笑,道:“苏相此次周游诸国,能第一站就来我国,真乃我国之幸也。”

苏秦笑道:“不瞒田相,学生已经去过赵国了。”

孟尝君闻言,心中一动。审视地望着苏秦,道:“哦,不知赵王可曾谈及流言之事?”

苏秦神色一肃,道:“兵者国之大事,不足为外人道也,赵王怎会轻泄,这道理你我岂能不知。”

孟尝君闻言,心中一寒,看来赵国制造借口是真的了,略一沉吟,笑道:“苏相准备何时面见我国大王?在下也好为你通报。”

苏秦笑道:“不急,何时见都可,看大王的时间吧。”

孟尝君忽然站起身来,喊来老管事附耳嘀咕了几句。

再坐下,他不谈通报之事,转而大谈两人的交情,并着重提起苏秦引见汉王之事,大表感谢。

时间不长,只见两个壮汉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老管事跟随在后,打发走两个壮汉,回禀道:“主人,已经办妥。”

孟尝君点了点头,示意老管事可以下去了,待老管事去后,他望着苏秦笑道:“蒙先生厚爱,在下一直想表示感谢的,可惜一直未得机会,这里是黄金五千,还请先生笑纳。”随手一指那大箱子。

苏秦顿时脸现笑容,两眼放光,道:“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愧」

领,愧领。”他竟然坦然收下了。

孟尝君见他不拒财货,心里顿时有了底。

投桃报李,苏秦笑道:“既蒙田相厚爱,在下自然要有所回报,此次在赵,在下所见皆大军调动也,贵国与赵国这一战恐怕是难以避免的了,为田相计,当如此如此……田相即可免去一次危险,又可取信于贵大王,何乐而不为。”

孟尝君闻言从心里往外佩服苏秦,顿时眉开眼笑,满脸奸猾,笑道:“妙计,妙计,在下定当敬奉以从。”

两人相对奸笑不已。

翌日,早朝散后,齐宣王在偏殿接见了苏秦,孟尝君一侧相陪。

苏秦向齐宣王说明了自己此次来访的目的,齐宣王也没意外,满口保证一定遵守盟约。

得闻苏秦从赵而来,齐宣王眼睛一眯,道:“先生从赵而来,可曾听闻赵境盛传之流言?”

苏秦神色一肃,道:“有所耳闻,因齐、赵皆汉之盟国不敢细究尔。”

齐宣王神色变冷,道:“先生以为本王若何?”

苏秦悠然道:“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在下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杀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是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

齐宣王神色稍缓,道:“赵王如何?”

苏秦侃侃而谈道:“赵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共之,无舟辑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北有汉,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南与魏交错。地方二千徐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民风强悍、骁勇乐战,赵王大志,多年图治,民日富,国渐强。久必称雄于诸侯,不可小视也!”

齐宣王脸现睥睨傲气,道:“赵国不过小国,能与本王比肩者唯秦也,小国以鸟卵击石,本王求之不得。田爱卿速往赵国,警告赵王,告而后诛之。”

孟尝君神色一反之前,从容而自然。

苏秦淡然一笑道:“兵贵神速,告而后诛之,愚蠢之至也。在下已明大王之意,和者为上,大莫善焉!”他故意曲解齐宣王的意思。

齐宣王眉毛一扬,怒火上涌,想喝斥苏秦,可又无从挑出语病,强压怒火,冷笑道:“是汉王派你来说和地吗?”

苏秦淡然笑道:“以汉王地仁义若得闻此事定会嘱咐在下为两国说和地,可惜,在下还没有接到汉王的命令,自然不会贸然多事的。大王何必以此责难在下呢?”

然后颇似随意地说道:“前者赵王派使说我王,言意欲联合赵秦汉地力量共同瓜分齐地,我王就曾告之,齐,汉之盟也,背盟取利,信誉何在,无信誉何以立于世,使者狼狈而去,此事才作罢。由此可知我王的圣明仁义了。”

汉王凌云志素重信誉之名天下皆知,对此齐宣王倒是深信不疑,闻苏秦辩解之言愈信赵国有侵齐国之心,遂放下这个话题不再谈论,也不再提让孟尝君出使赵国之事。

苏秦见目地已达自然也不会再提,随意交谈了几句,然后就提出告辞,圆满结束齐国之行,离开临淄城,临去带走一个大木箱子,派人送回汉国。

在苏秦离开的同时,孟尝君也秘密离开临淄城,前往魏国大梁。

苏秦离开齐国,再次来到赵国邯郸,面见赵武灵王,肥义、楼缓闻讯而来。

赵武灵王迫不及待地问道:“苏先生,齐国如何说?”

苏秦满脸忧色,道:“一路所见,齐国军队纷纷集结,显然是在作战事准备。面见齐宣王,学生曾委婉相询,齐王却指责贵国制造谣言,为攻齐造势,并称他还求之不得呢。学生努力为贵国辩解,言此可能为他国挑拨之计,齐王竟怖然大怒,责怪学生多事,差点没将学生留在淄博,以免泄密,幸亏学生机警言明奉汉王之命还要西上出访秦、韩等国,这才放行。”说完,额上竟出现冷汗,伸手轻抹,显然后怕不已。

赵武灵王、肥义、楼缓闻言均是神色一黯,明白大战已经不可避免。肥义仍抱一线希望地问道:“苏相,以你之见,齐王确实想打这场大战吗?”

苏秦沉重地点了点头,道:“学生推测齐王不但极想发动这场战争,而且还有些迫不及待地味道。来赵的途中,学生已经派人回汉通知我国朝廷,可惜,距学生所知汉王目前已不在都城,据悉已前往大草原处理华王后之事去了。”

汉王不在国内,等于断了赵国想从汉国得到军事援助的可能。

赵武灵王振奋精神,道:“幸得先生不畏艰险前往齐国,使我国明了敌情,有所准备,皆先生之功也。”遂赐赏苏秦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

苏秦派人将赵王所赐送回汉国,他又踏上了前往韩国的出访之路。

汉历三年六月初十。

齐国说动魏国。两国各出动大军二十万,十万,同时开始进攻赵国。赵国两线作战,颇感吃力,求救于韩,韩以楚窥视于侧为由拒不发救兵。

而苏秦此时,早已前往秦国。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樗里疾亲往城门处相接。显示出两国关系的亲密。

两人坐在豪华大马车上,樗里疾首先询问起汉王凌云志的近况,苏秦介绍道:“华王后前往东胡奔丧、处理后事,遇到麻烦,大王已率人亲自去处理去了。”

樗里疾眼里闪过一丝睿智,颇含深意地笑道:“汉王一向深谋远略,常常有出人意表之举,这次不会是看上了大草原吧?呵呵”

苏秦来秦途中,已得知大草原归服之事,大局已定。两个强邻齐、赵正打得热火朝天。所以也不怕说出来了。他坦然对樗里疾一笑,道:“大草原除了畜牧外,可说资源匮乏。得来又有何用处。不过,对方若是愿意归服,想必汉王也不会拒绝地。”

樗里疾眼里透出一丝亲近,笑道:“嗯,先生所言甚是,草原之民对提升国力可说作用不大,不过,若不收服,时时来骚扰,也是个祸端。倒不如一劳永逸地收服了来的稳妥。”言下对汉国有可能收服草原并没有太重视。

苏秦顿时放心,笑道:“还未恭喜大人荣升丞相之位呢。”说着在马车里一拱手。

樗里疾也一拱手,笑道:“此皆我王厚恩,汉王提点之功也。呵呵。”能看得出来樗里疾正春风得意,心情非常好。

苏秦闻言,暗道,看来樗里疾能够出任丞相,大王也出了力的,难怪他一路上会对自己这么亲热。他笑道:“大人素有智囊之称。本身出众,自然会得到提升了。在下此次前来,主要还是协调商业最惠待遇一事的。”

樗里疾早已得闻,开朗笑道:“以我们秦汉地关系,这点小事不成问题,苏先生见过我国大王,不妨在咸阳多玩几天,也好让在下尽尽地主之谊。”

此行只有楚、越两国未访问了,苏秦遂笑道:“如此倒是有劳大人了。”

樗里疾很高兴,道:“先生是准备住在馆舍,还是住在汉王的凌府?”

苏秦马上道:“还是住在凌府吧,出入还自由一些。”

樗里疾将苏秦直接送入宫里,面见秦武王。秦武王对苏秦的态度也很是亲切,满口答应了苏秦的请求,并询问了凌云志的近况,得知这位辽东奇人竟然又跑到大草原上去了,秦武王也是一边听苏秦介绍,一边暗自好笑。

见过秦王,樗里疾亲将苏秦送回凌府,管事米山早已候在门里等候,自然安排稳妥。当晚樗里疾设宴款待了苏秦。

翌日,太阳已升起老高,苏秦仍在酣睡,一是一路车马劳顿实在是困倦了,再加上昨晚畅饮了几爵,所以睡得特别踏实香甜。

忽然传来敲门声,惊醒了苏秦,接着传来米山地声音,“苏大人,秦国宣太后来访。”

苏秦闻言急忙爬起身来,对门外吩咐道:“米管事,你先接待一下,在下梳洗一下就过去。”对这位凌府管事,他还是很客气地。

苏秦匆匆梳洗了一下,急忙来到前房堂厅,只见宣太后容色端庄雍容地坐在那里,见苏秦进来,淡淡一笑。

苏秦对这位宣太后不敢怠慢,大礼参拜道:“臣苏秦叩见太后。”

自然礼从大王凌云志了。

宣太后一双妙目扫了苏秦一眼,笑道:“苏先生请起。”待苏秦坐下,她问道:“你们大王现在正忙什么呢?”

苏秦急忙又介绍了一遍大王地去向。

宣太后不由笑道:“大草原有什么好地,倒让他亲自跑去。”

两人先谈了几句,宣太后拿出一封密函,道:“此信帛你要亲手交给你主子,万不可遗失。”随后又命令随行的人员搬来很多贵重地物品,交待清楚都是给谁的,自然里面也有给苏秦的赏赐,随即起身离去。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六集 落花飞雪 第四章 风起云涌(1)

秽盟貉族部落。

通州城、通河城(今吉林双辽)、通源城(今通辽市)三座城池建设同时展开,汉国派出大批的城池建设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工程主体框架已经成型。大使萧缅亲自负责这三座城池的监督建设。

五十个居民点的采集、设计、施工工作一气哈成,由于工程已全部包给汉国内府,所以采取的仍然是先入住、以雇工劳役抵顶的方式。五十个居民点分成了两种类型,根据貉族部落境内整个土壤情况,分成了畜牧定居点和开垦农耕定居点,畜牧定居点主要分布在通河城以北的适宜游牧的广阔草原,开垦农耕定居点主要分布在通河城以南土质肥沃适宜开垦耕种的平原地带。

畜牧定居点建成后,使牧民们有了安全过冬的定居地,而且每个居民点都由文化传播使者组织成立了小型乡学,内府设立了商业店铺,因此牧民们入住踊跃。

开垦农耕定居点建成后,貉族部落和汉国枢政院联合发布了鼓励优惠政策,枢政院通过组织移民和组织未婚少女前往定居点与貉族部落通婚等方式,加快那里农耕技术的普及,内府有偿提供农具、种子,农部、发明创造学宫派员免费提供技术,鼓励改牧为农,貉族部落也组织未婚少女前往汉国通婚,加快与汉国内地的融合。

居民点随着入住户的增多,在当地甚有威望的文化传播使者们逐渐成为了居民点的实际领导者。

五个万骑队的正规训练和全民军训工作在大使韩青的主持下全面展开,汉国派出了大批的训练官负责指导训练,不过这都是表面文章。实际上玄武军团的总部已经前移到了通州城,三个师团的步兵以毛纺皮毛加工作坊保护队的面目出现在了秽盟貉族部落;大使韩青已经被任命为玄武军团副军团长,五个万骑队编成了一个骑兵师团,全部配备了汉国最先进地骑兵装备。

当然,为了保密归服汉国的决定仅限于貉族部落的上层贵族和骑兵师团的中上层将领知晓。

由于貉族部落断绝了与秽盟朝廷的一切往来,对其他三个部落采取敬而远之的政策。

加上部落上层加强保密,秽盟朝廷虽然也对貉族部落的变化非常不放心,但还没有意识到貉族部落会归服汉国。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最后导致了秽盟地崩溃,此是后话。

发国首都河莫城。

柳忻西在发国朝廷的日子越发地艰难了,他最后还是采取了贿赂讨好右相姬愈的措施,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姬愈完全没有要接纳他的意思。并且还以此来羞辱他,变本加厉地打击他,使他在发国朝廷上颜面尽失,到处都是耻笑的目光,这种日子简直让人发狂。

柳忻西目光阴森地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只觉得心里阵阵发冷,若不想失去权势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刺杀右相姬愈!

他努力平复着心里的杀气,恢复了平淡儒雅的神色,对门外喊道:

“来人。”

府中管事很快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背后。恭敬道:“大人。”

柳忻西又看了一眼窗外地阳光,也没回身,沉声道:“你马上化妆出城到庄园里。秘密将长白剑派门主柳一飞带来,记住,一定要做到隐秘!”

府中管事乃柳忻西在外高夷时旧部,闻言目光一凝,瞅了一眼大人消瘦地脊背,明白大人终于要出手了,心中一振,沉声道:“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处置稳妥。”

柳忻西待管事去后,这才疲惫地回身坐下。心里思量着姬愈死后,朝廷会发生的变化,一一筹谋着对策。

时间飞逝,柳忻西思量稳妥如何扭转在发国朝廷中不利局面的对策,再抬头望向窗外时,只见太阳已经西斜,心中暗自诧异管事和柳一飞如何还不回来?不由生出不祥地预感。

烦躁顿生,不禁站起身来,只见一名下人面无人色。疯狂跑进院中,看见窗口的他,立刻喊道:“大…大人,不…好啦,门前来了很……

很多禁卫军!”

柳忻西闻言,心中一凉,脸现颓废之色,自己动手还是晚了一步,对方这是下手了,消沉地对那名下人道:“你们赶紧逃命去吧。”说罢心如死灰地坐下。

不久,院子里纷杂的脚步声和士兵的呵斥声响成一片,事已至此,柳忻西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缓缓站起身来,脸上恢复了从容,慢步踱到院中,只见大批禁卫军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

柳忻西面对众多士兵,面色一沉,大声呵斥道:“大胆!左相府也是你们放肆的地方!”

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久在军中,自然养成一股不容侵犯的气势,此时蓄势一斥,不怒而威,露出士兵们非常熟悉的威严气势,禁卫军士兵不禁止步,气为其夺。

禁卫军统领分开众士兵来到前面,看见那熟悉的气势,也不由心生敬佩,说起来这位左相大人虽为一文士,但在军中素有威望,好评如潮,可惜……他上前一步,恭敬一礼,然后才取出一竹简,歉意地看了柳忻西一眼,朗声道:“大王旨意。”

柳忻西心中一叹,他原本还心存侥幸,希望是右相的私下行动,没想到竟是发王亲下旨意要拿自己,最后的一丝希望终于破灭了,他跪在地上,朗声道:“臣柳忻西接旨。”

禁卫军统领大声读道:“……柳忻西身为朝廷重臣,不思报国,却结交匪类,欲图不轨……”

柳忻西这才恍然问题出在那里,不悲反笑,暗呼,此乃天亡我也!

心神恍惚,发王旨意里还说些什么他是一点也没听进去,最后被禁卫军挟裹而去,府里地大小下人除了机灵的偷跑之外,余者均被拿下。

左相府门前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因为柳忻西一向口碑甚好,百姓的议论声多为质疑、同情之声,倒是让柳忻西安慰不少。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六集 落花飞雪 第四章 风起云涌(2)

左相柳忻西被以交接匪类、欲图不轨的罪名下狱,消息顿时传遍全城,引起军方一片震惊,在都城的将领纷纷涌向老将军霍擎的府上,目前能在发王面前说上话的也唯有这位三朝老将了。

霍擎一头白发,身躯颤抖,在两个孙子的搀扶下,出来见了众将。

众将群情激愤,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了对左相柳忻西下狱的不满,并将矛头直指右相姬愈。

霍擎喘息了一下,颤抖着一挥手,堂厅中立刻静了下来,诸将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看他如何表示。

霍擎叹息一声道:“不用你们说,这两年朝中发生的一切老夫心中也有数,姬愈小人得志,怎会容得有才智之人阻了他的权势,柳忻西还是低估了他啊。可惜,若檀相能再多活两年就好了,有他扶持柳忻西就可站稳脚跟了,可惜!可惜!事已至此,老夫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老夫一会儿就进宫面见大王,希望大王还能记得我这老朽不堪之人。”

语气里透出一股苍凉的味道,显然对朝政已经失望之极,对大王失望之极,并且对大王是否能纳忠言没有一点把握。

大狱中,关押朝廷命犯的监牢位于西北角,这里只关着柳忻西一人,倒也清静。

柳忻西心灰意冷地躺在土地上,现在什么志向、抱负、权势都如过眼云烟一般远离他而去,他心里十分明白,此次恐怕没人能救得了他了,发王姬良为人优柔寡断、耳根子软,根本就不是一个能扶得起来的君王,如今朝政完全被姬愈把持,自己想逃出生天不啻白日做梦。

远处传来脚步声,柳忻西动也没动,漠然以待。如今提审也好,杀头也罢,他都认了。

开锁、开门声,随后出现在柳忻西眼中的共有三个人,其中只有一人他认识,是发国主管刑狱的一名官员。另两人他就从来未见过了,一位身穿锦服、年轻英俊男子,站在那里给人一种玉树临风、潇洒不凡的感觉;另一人长相穿著都非常普通的男子。属于普通的人群中一抓一大把那种,不过,其眼里偶尔闪过的一丝锐利,还是让柳忻西习惯性地断定为应为武技高手。这奇怪的组合倒是勾出了他一丝兴趣。

主管刑狱地官员恭敬地对那长相普通男子说道:“大人请便,属下去外面看着点。”

那长相普通男子只是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待他出去。那长相普通男子像变魔术一般,从身上弄出一个干净柔软的小地毡放在柳忻西身前不远的地上。

年轻英俊男子优雅地在小地毡上坐下,那长相普通男子立刻上前几步站在他的身后。

柳忻西仿佛忘记了自己囚犯的悲惨境地,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奇怪的三人组合。并逐步琢磨出三人的关系。本国主管刑狱的官员应该是这长相普通男子地手下,而长相普通男子则又是这位年轻英俊男子的属下,这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本国的官员成为下属,为其所用?

兴趣一生,他不觉坐起身来,望着那年轻英俊男子,看他究竟意欲何为。

年轻英俊男子一双清澈深邃的大眼睛打量着蓬头垢面的柳忻西,虽然身陷牢狱,仍然难掩这位智谋人物的儒雅风采,心中暗赞,微微一笑,道:“柳先生一身才学。智谋深远,却仍然难逃宵小之辈的构陷,真是可惜、可叹!”

柳忻西立刻打消了此人是姬愈派来的念头,心里越发的好奇了,鼻端忽然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心中一动,此人难道是个女子?这事倒是出奇了?淡然一笑道:“这有什么可惜、可叹地,大象还不是一样可以被鼠类蚕食,倒是阁下一介女子却出入这污浊不堪之地。令人叹为观止呢。”

年轻英俊男子一双清澈深邃地大眼睛闪过一丝惊讶,随后粲然一笑,笑容里散发出的气息是那么的高贵,那么地轻柔动人,若春风拂过,声音也变得娇脆甜美,“柳先生果然敏锐不凡,如此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若就此命丧黄泉,岂不是暴殄天物?”

柳忻西急忙移开目光,躲开那耀眼的笑容,平复了一下心情,脸色一肃,眼睛微眯,沉声道:“姑娘到底是何方神圣?来见柳某有何企图?还请直言,否则就请回吧。”

年轻女子笑容一收,端庄雍容,道:“柳先生不必惊疑,妾身乃汉国珊王后,听闻先生身陷绝境,故此前来谋求一救。”

柳忻西顿时惊呼出声,“什么?”他实在没想到此女竟然会是凌云志的十二王后之一的珊王后,她怎么会来发国的?难道是汉王派她来的?

祁珊淡然道:“柳先生不用惊讶,发国的所有毛纺皮毛加工作坊一直都是本后在打理的,倒也不是专为先生而来。”

柳忻西惊讶过后,立刻恢复了平静,审视地看了祁珊一眼,警惕地问道:“是汉王让你救在下的?”

祁珊笑道:“夫君他远在大草原呢,怎会知道先生遇险之事呢。不过,收服外高夷之后,夫君他一直遗憾未能得到先生这位大才,后才知先生来了发国,而且高居相位,这才熄了求才之心。本后既知先生遇险入狱,自然想圆了夫君求才地心愿,这就是本后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柳忻西闻言,萧索道:“汉王宏图大志,深谋远略,在下是素来钦佩的。

只是柳某命运不济,先后投奔了两个君王,一个败亡,一个昏庸,早已心灰意冷,不想再辅佐谁了。谢谢珊王后的美意了,你请回吧。”

祁珊悠然道:“若论天下英雄,谁人能比得上汉王,一统天下者,非他莫属。其以一介商人而居辽东不毛之地,聚天下贤才而治,几年间发展的富强而生机勃勃,兵不血刃而居辽西,南征驱齐兵而居燕地,齐国、中山俯首割地,妙计而下外高夷,如今大草原上东胡又入囊中,取国如探囊取物,何也?圣王之道,广播仁义也。天下贤才竞相投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