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墨香风韵-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万大军随时可以出居庸塞进攻慕容部的腹地。
宇文部与我方合作,就等于对外宣布了慕容天的谎言,我方顿时变成了正义之师,人心向背立现,各部落必将纷纷来附,以多征少,胜负未战已决。
缺点是后患无穷,无异于引狼入室,等于我们拱手将东胡送给了凌云志。
刻不容缓,务必立决,该如何决断,请兄长自裁,为弟听兄长的。”
这下可把拓跋雄难住了,显而易见,这两条道哪条都不好走,关键之处在于他是否想称雄一方,若他想成为东胡之主则只能选择第一条道,若他肯屈居于凌云志之下则完全可以轻松地选择第二条道。
拓跋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显然内心的斗争非常激烈,拓跋骏暗自叹息,这种事谁也难以帮助他,只能他自己做出决断。从内心来说,拓跋骏还是希望兄长选择与凌云志合作,不客气地说,若论个人的风度、气质、能力、心胸,论现有的实力,兄长都难以比得上凌云志,若走上与凌云志敌对的道路,他不看好兄长。不过,若兄长真的选择了争霸之路,自己肯定也要全力支持的,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那就轰轰烈烈一把吧。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3)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拓跋雄的心里的斗争仍然难分上下,他烦躁地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丝,一缕清新而略带湿润的凉爽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吹走了心里的烦躁,眼前闪过一丝灵光,他忽然明白了陆易临去前留下的那句话,并不是留给拓跋骏的,而是专门留给他的。
“知地取胜、择地生财、见端知未、量力而行。”好一个陆神仙,分明是预知到自己会有这番心里挣扎,故借二弟之口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良方,以商道而喻王道,正所谓‘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凡事都得讲个机缘,讲个能力,那是半点都强求不得的,为人为己,自己都应该有自知之明,学会择善而居。
拓跋雄顿时平静了下来,悠闲转过身来,来到三个弟弟的身前坐下,脸上一边宁静,眼神清澈而悠远。
拓跋骏、拓跋连、拓跋毅见大哥的神色,知其已经有了决定,不禁都有些紧张,纷纷目注,毕竟拓跋雄的决定事关重大,关系着拓跋部未来的命运。
拓跋雄仰首长叹道:“力不如人,为之奈何!”声音晴朗而不悲,然后露出爽朗的笑容,看着拓跋连笑道:“三弟,你再辛苦一趟,前去请凌云志到我们部落一会,就说我拓跋雄有事请教。”
拓跋连、拓跋毅面面相觑,不知大哥这是玩得那一出。
拓跋骏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微微一笑道:“大哥既已决定与凌云志合作,何不亲自去会他,以表诚意?”
拓跋雄顿显英雄豪气,豪迈不羁地笑道:“想兵不血刃地得到我们拓跋部的效忠,他凌云志总该有所表现吧。”
春雨纷纷,也没有阻碍宇文芳华、淡颜出访宇文部的传统盟友契丹、室韦的步伐,并取得显著效果,两个部落的大人都表示坚决支持宇文芳华回归主持宇文部大局,将坚决维护传统盟友关系,对外步调一致。
苏焕已经带领内治派遣队坐船载着大批物质从蓟城出发。
慕容天血洗乌桓部的消息传来,凌云志不惊反喜,对群臣叹道:“慕容天聪明过头了,岂不闻恩威并使,方是征服之正道,如此血腥屠杀,固然也能起到威胁作用,令各部自危,但过犹不及,稍遇挫折,必会导致强烈反弹。哈哈,他们这是给我们帮忙呢,拓跋部归服之日不远矣!”
随后又传来慕容部闪电兵临蒙古部落,蒙古大人不战而降,东胡的形势在急剧地变化着。
连绵春雨终于停了,经雨水洗礼过的大草原清新而凉爽,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水珠上,折射出七彩的斑斓。
密营的工作效率确实令人叹服,而它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更是让人胆颤,刺杀宇文部巫师、宇文部大人和慕容部小姐的两名中原刺客,被他们从齐国的茫茫人海中给搜了出来,并且秘密抓捕而回,很快就送到了设置在柔然的指挥中心营地。
在密营高超的刑讯手段下,两名刺客很快交代了一切。
在这同时,苏焕率领的庞大船队出现在了绕水河上游,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楼船让从来未见过楼船的牧民们大开了眼界,各种军用物质、民用救济粮源源不绝地从船上运下,而更多巨大的楼船则徘徊在河心没有靠岸。
苏焕与吏部尚书单延方将内治派遣队安置稳妥,立刻前去拜见汉王。
“丞相带来好大的手笔啊,呵呵。”凌云志不等两位重臣行礼,就风趣地说道。
大帐中众文武不禁都轻声地笑了起来,气氛非常轻松。
苏焕、单延方也不禁笑了起来,两人规规矩矩地行了叩拜大礼,苏焕回禀道:“臣幸不辱命,各方面都已按大王吩咐布置稳妥。”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待苏焕、单延方入班,神色一肃,威严立生,众臣注目凝神,这才沉声道:“慕容军血洗乌桓,兵威屈服蒙古,令各部畏惧,气焰一时熏天,盛极一时。不过,天道忌满,盛极而衰,乃千古之至理。慕容军恃强凌弱,恰恰将东胡局势推到了十字路口。
东胡政变血案现已明朗,乃慕容天一手谋划操纵,人证物证俱在,慕容天阴谋窥视大汗之位的伪人劣迹必将大白于天下,而招致人神共愤。
东胡三大势力之一的拓跋部蒙受不白之冤,愤怒难展,冤屈难伸,前已派使寻求帮助,洗刷不白,今更是派使邀请本王北上,愿附尾翼,共谋大事。
若得拓跋部相投,东胡三方势力我居其二,大局定矣,为此,本王决定亲自北上会见拓跋雄。
正义彰显,人心向背,只待宇文公主登高一呼,讨伐逆贼,正其时也,拓跋部相投之日,即为声讨征伐逆贼之始也。各位爱卿要据此谋划,各献良策。”
北上前往拓跋部必将横穿大草原南北,沿途所过数十部落,在此敌我难明,兵戎相见之时,汉王若贸然北上,其中的凶险、危险可想而知。再者拓跋雄素为一方之雄,怎肯轻易屈身俯就,其心难测,凶险更甚。
诸臣神色顿失凝重起来,均露出不同意汉王亲涉险地的神情,苏焕率先出班反对道:“大王明鉴,我国布局塞外已久,大王圣贤仁义之名早已路人皆知,人心思汉之势早已扎根于草原,略加推动,即可成燎原之势,此其一;如今我已居东胡之地三分之其一,大兵囤积,蓄势待发,东胡大门洞开,我军随时可用地利之便挥军而入。以我铁军,天下何其敌也?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草原,此其二也;慕容天阴谋发动政变、制造血案,乃不义之旅也,华王后登高一呼,率军高举正义讨逆大旗,所到之处必群起响应,已居天时,此其三也。
天时、地利、人和居其一即可谋略一方,我军居其三,何愁大业之不成,因此大王根本不必冒险谋其未知之事。”
群臣纷纷出班反对,就连汉王的三位王后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4)
汉王凌云志,不慌不忙地望着诸臣,微微一笑,道:“夫兵者,为利器,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凡用兵之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兵谋攻之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只有讲求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灵活而用柔、刚、弱、强,方可得人心、顺民意,此征服之要也。
本王岂能畏惧危险而置民于水火,为日后治国安民留下民怨之患、藏亡国之大祸也。
诸臣不必多言,本王其意已决。”
汉王态度非常坚决,诸臣知已难阻止,只能从如何完善安全措施上来减少危险的发生了。
诸臣纷纷献策,周密地研究了汉王行进的路线以及沿途的安全措施。随后又在汉王的引导下,通盘研究了讨伐慕容部集团的作战计划以及战役结束后如何将东胡纳入汉国体系的行动方案。
会议结束,诸臣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头抓紧时间落实去了。
凌云志与三位爱妻留在大帐中,轻松谈笑。窦章离去不久,又返了回来。
“大王,那位神秘人物又派人送信来了,臣已令人暂时看住了他。”窦章眼里闪过一丝炙热,递上一份帛书。
也难怪窦章眼里会闪过炙热,以密营的高效和能量,一番调查下来,竟然还是对那位假借大王名义调开宇文栋的神秘人物一无所获。
凌云志眼里也闪过一丝好奇,接过帛书,紧忙展开,只见上面只有两个字匈奴,他不由一愣,很快又反应过来,看来慕容天是请得匈奴帮忙了,难怪他会有恃无恐地大开杀戒。随手把帛书递给宇文芳华,看向窦章道:“不可伤害那人所派之人,你去把他带来,本王要见见。”
窦章神色恢复阴森,沉声道:“大王放心,那人数次表露友好,臣不会鲁莽轻易得罪朋友的。”然后快步退了出去。
宇文芳华看完帛书,沉吟良久,好奇地问道:“慕容天与匈奴结盟应该是极端秘密的事情,此人倒是神通广大,竟能预先得知如此秘密之事。夫君可猜到这神秘人物究竟是何许人?”
凌云志微微一笑道:“此人数次相助,均表现出超人的提前预知能力,想必手下有一支像密营一样的庞大情报组织,如窦章一般,世上又有几人知道他的存在,同理此人我们也无从得知其详情了。”
帐外亲兵报禀后,窦章带着一名普通牧民摸样的男子走了进来。
凌云志和三位王后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人身上,怎么看也看不出那人与普通牧民有什么两样,尤其宇文芳华更自幼在草原长大,熟知牧民的一切习性,也难以看出两样。
那普通牧民摸样的男子看了一眼凌云志和三位绝色美女,憨厚地一笑,道:“小人见过汉王,我家主人猜到大王一定会大起好奇心而面见小人的,他让小的捎几句话给大王,‘胸怀天下,圣贤仁义,自然会得道多助。何必执著于相助者是谁呢?天下万千之民,翘首以盼大一统,大王只要本着造福于民的目的,统一大之伟业自然会有无数的能者暗中相助的。有缘自然一会,无缘何必强求。’”
凌云志闻言动容,起身离开座位,对那普通牧民恭敬一礼,朗声道:“请代此一礼给你家主人,相助之情无以回报,唯有造福于民!”
那普通牧民坦然受了一礼,提出告辞,凌云志急忙吩咐窦章亲送其离开大营。
待那人离去,凌云志立刻召集众臣研究应变措施。
翌日,宇文芳华派使告知东胡各部,正式就任宇文部大人,将于近日访问拓跋部等部落,了解政变血案的真相,并请求各部落暂时保持中立立场,待真相水落石出之时,奇…_…書……*……网…QISuu。cOm再一同邀请入京主持公道。
宇文部公主重新强势复出,顿时给东胡压抑、血腥的局势带来一缕强劲的清风,使中立各部一下有了主心骨一般,其理智的处理血案的做法更是给了拓跋部的盟友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乞伏、契丹、室韦、库莫奚、与宇文部交厚的段部等部大人公开表态,支持宇文部大人的号召,在政变血案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保持中立立场,就连已屈服于慕容部的蒙古部大人也公开表态,保持中立。
拓跋部大人拓跋雄马上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欢迎宇文部大人前来访问调查事实真相,拓跋部将尽一切可能协助进行调查。
第三天,宇文芳华率领猎豹军团的两个骑兵师以及宇文部三个常备万骑队、三个后备骑兵队,共十万骑兵和庞大的马车运输队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如此一来,宇文部骑兵等于倾巢而出,而将防守的重任完全交给了猎豹军团的三个步兵师团,摆出了一副不了解清楚血案真相誓不回返,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的架势,震撼各部。
乌胡城,慕容天脸色阴枭,咬牙切齿地说道:“宇文芳华这个臭娘们,不在汉国享清福,却跑回来整风弄雨,跟大爷作对,哼,定要你回不得汉国!”
张景脸色也不太好看,让宇文芳华这么一整,整个形势变得对宇文部不力起来,若不及时应变,让宇文芳华和拓跋雄联起手来,局面将变得更加不可收拾,微微一眯眼,沉声道:“大敌当前,还请大汗保持冷静,面对宇文芳华的强势露面,微臣以为我们可以一边制造一些谣言,混扰视听,离间宇文芳华与各部的关系;一边邀请宇文芳华进京,表明我们愿意帮助宇文部调查血案真相,惩处政变凶手;另外派人通知匈奴,可以从我们慕容部借道过境攻击宇文部,所占领土归其所有。”
慕容天,沉吟了一下,连呼妙计,并立刻安排人执行。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5)
一路西北而上,路途遥远,宇文芳华也坐回了马车中,马车是从汉国带来的王后御驾,非常豪华宽大,车厢里布置得舒适、柔绵,与陶小萼、姬婷作息于里,仍然不显拥挤。
凌云志就惨了点,娇妻们就在咫尺,却难以享受温柔。为了避人耳目,他只好一人坐在后面的一辆普通马车里。白天还好,淡颜过来与他相伴聊天,到了晚上就寂寞难熬了。
第三天,大队人马穿行在段部境内,因段部大人已公开表态保持中立,经过段部小城纳达(赛音山达),宇文芳华率人礼节性地拜访了段部大人段豫,两人交换了对政变血案的看法,因为是礼节性顺访,谈话多为问候性质,没有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不过离去前段豫的一句问话还是让宇文芳华感觉到了事非寻常。
“待政变血案得到解决以后,宇文大人准备留在草原吗?”段豫看似顺口问出。
宇文芳华可不认为段豫会随口问出这么敏感的问题,她凤眼闪过一丝茫然,苦笑道:“政变血案目前仍然毫无头绪,能不能弄清楚还两句话说着,本大人哪还有闲心想那么远的事情呢。”接着柳眉一竖,凤眼一眯,射出仇恨的目光,坚定地说道:“逆贼不死,天理何存!不报血案之仇,本大人誓不回汉国!”浓浓的杀气顿时从这位草原美女将军的身上散溢而出。
段豫堂堂男子也不禁心中一颤,暗自为自己的决定庆幸,其实他的心里已猜到政变血案应是慕容天所为。宇文芳华的态度已经非常鲜明地表明了她复仇的决心,一个宇文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位被仇恨控制的美女身后汉国那庞大的势力。宇文芳华迟迟不归,汉王凌云志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想想汉王的声明就可了解宇文芳华在汉王心中的地位。
宇文芳华回到大军中,立刻跟夫君作了汇报,凌云志和淡颜神色顿时也凝重起来,若是有人故意散布宇文芳华受汉王所派有意图谋东胡之言,势必会引起各部落的警觉,从而影响到整个征服计划地进行。
凌云志急忙传窦章来见,吩咐他密切注意东胡各部的言论。
大军继续前行,凌云志看着淡颜,不无忧虑地说道:“从段部大人的问话里,本王猜测定是慕容天发动的宣传攻势,目前正在其盟友部落里传播,相信不久就会传出来,影响甚大啊。爱卿有何良策以对?”
淡颜微微一笑,道;“以谣言对谣言,乃混扰视听的不二法门,大王何必担心呢。”
凌云志大笑,连呼妙计。
不久,宇文芳华奉汉王命欲对东胡不轨的谣言果然遍传各部,随即有关慕容天就是政变血案的幕后真凶的传言喧嚣而上,之后各种各样的谣言弥漫在东胡各处,什么骇人听闻的谣言都有了,比如,拓跋部勾结丁零欲谋东胡,慕容部勾结匈奴等等,谣言四起,搅得东胡乌烟瘴气,难辨真伪,谣言多了人们也就麻木了。
拓跋部小城胥城。
拓跋毅兴冲冲地从外面进来,道:“得到探马回报,宇文芳华大军已到纳达城,宇文芳华还顺便拜访了段豫。”
拓跋骏看了大哥一眼,然后看向四弟,问道:“探马可曾探明宇文芳华大军的情形?”
拓跋毅坐下,说道:“已探明,估计总兵力将在十三万左右,这还不算跟随大军的庞大马车队。其中穿铠甲者约在四万左右,余者均为我东胡服饰。”
拓跋骏闻言,骇然望向拓跋雄,惊异道:“四万穿铠甲的应该是猎豹军团,宇文部只有三万常备军,一下从部族内抽调出六万预备军,宇文部等于倾巢而出了,凌云志这是打得什么主意?难道他就不怕人家趁机攻击宇文部吗?”
拓跋雄眼睛一眯,沉吟良久,也不解地说道:“是啊,凌云志只留下七万余步兵保守,难道就不怕慕容天趁机偷袭?”
拓跋骏分析道:“嗯,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汉国向以步兵为主,此次猎豹军团组成的两个骑兵师团,估计已经是他们的最大拼凑限度了。步兵在草原上机动性差,又无险可守,面对草原骑兵实在没有什么优势可言,长途跋涉,危险重重,他自然将能带出来的骑兵都带出来了。不过,宇文部只留下七万余步兵防守,未免太过冒险了。”
拓跋雄毕竟与凌云志直接接触过,了解得更深刻一些,闻言摇了摇头,道:“凌云志此人胸有韬略、能征善战,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漏洞。此人极善兵出险招,用兵神出鬼没的。二弟可别忘了短短的几年间,他东征高夷,南驱齐军,兵不血刃而下外高夷,终于成就了一个大汉国,绝非侥幸得来啊。不过,为兄也难以猜到他打得到底是什么主意。”
拓跋骏哑言失笑,道:“其既然用兵如神,那自非我们所能猜测到的。好了,我们也别替他担心了,还是考虑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迎接他的事情吧。”
拓跋雄爽朗一笑,与二弟这聪明人谈话就是愉快,不用多费口舌,他自然就会预谋到下一步的行动,点了点头,道:“嗯,凌云志率如此庞大的兵力前来,自然有一战而下乌胡城的可能,我们也得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
拓跋骏算计道:“六个常备万骑队已经集结待命,可以随时出击,四个预备万骑队也已集结完毕,不过,我们总得防着点背后的匈奴,他们一向对东胡虎视眈眈,若我们全部出击的话,匈奴很可能会趁虚而入,这样即使留下四个预备队也显得防守力量过于单薄,我建议再征集四个预备队,可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处。”
拓跋雄担心地说道:“征集牧民太多,势必会影响生产,此事需慎重。”
拓跋骏眼睛一眯,坚决地道:“举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暂时也顾不得了许多了,我想族人会理解的。”
拓跋雄沉吟了一下,说道:“征兵之事还是我亲自处理吧,二弟、四弟抓紧时间训练已征集的四个预备队。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6)
慕容部,慕容天从都城传来的征兵命令很快被传达下去,这次征兵既没有说明目的,也没有进行事先的动员,非常突兀。而且征兵数量也是历次之最,竟然到达二十万人之重,可以说族中的青壮年被征调一空。
征兵令一下,牧民们顿时怨声载道,也难怪牧民们抱怨,此时正是放牧的繁忙季节,青壮年都被征召直接影响到了放牧生产,直接涉及到牧民的生存问题。不过慕容部族规素来严厉,牧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服从征调。
汉国文化传播使者们面对无助的老弱妇幼,仰天长叹‘暴政猛于虎也,’老弱妇幼无言泪下。
青壮男人都被征召走了,马牛羊仍然得放牧,文化传播使者们挺身而出,召集附近的牧民,号召妇女、大一点的孩子们承担起放牧的重任,安排家里青壮妇女多一些的去帮助那些老弱户,放牧生产总算勉强维持下来,而文化传播使者们从此也成了当地牧民们的真正领导者。
消息很快传到了新征召的预备队中,文化传播使者们的地位在青壮男子们的心中顿时超过了一切,感恩戴德之念深深扎根,直接导致了后来文化传播使者们登高一呼就呼散了整支军队的奇观,此是后话。
宇文三部,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苏焕的内治机构搭建工作全面铺开,整个三部地域成立了一个辽北郡,郡府设在了绕乐水上游的克什小城,成立四个县,在宇文部小城开鲁城成立开鲁县,在宇文部位于大鲜卑山以西的小城东乌城(今东乌珠穆沁旗)成立东乌县,在柔然部的颓当城(今呼和浩特市以北)成立了颓当县,在秃发部的小城沪余城(今二连浩特市东北)成立了沪余县,县下设屯,三部中近百名文化传播使者被召集起来,担任了郡县屯各级官员。
大批由文化传播使者举荐的牧民学员被送往襄平城各分校培训学习。宇文三部原贵族阶层受到了优待,其子女大部分都被送到了都城进行学习,愿意迁居汉国内地的,优先进行妥善安排。
三部落原贵族因为实行了汉国的律法以后,不再享有权利,成为了比较富裕的牧民,对于他们来说中原的富裕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迁徙踊跃,纷纷将马牛羊等牲口及奴隶都以略高的价格卖给了政府,得到大量的金币,纷纷举家搬迁。使得辽北郡在政权分配上没有受到什么抵触。
大汉各种律法及时开始了普及,根据大汉财税法,牧业属于农业范畴,故享受免征农业赋税待遇,原贵族、牧民们对此非常欢迎,生产热情高涨。
辽北郡内各毛纺皮毛加工作坊中的保护队被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营,加入到了猎豹军团编制中。
辽北郡的面积比辽东、辽西两郡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地广人稀,因此移民工作也提到了议事日程,移民主要安置到了大鲜卑山两侧附近,进行采矿、伐木等工作。
宇文芳华大军终于平安地进入了拓跋部的境内,她将大军留在了边境地区,率领三万骑兵直奔胥城。途中得知拓跋部又征召了四个预备队四万骑兵,宇文芳华和淡颜同时产生了担忧的想法。
凌云志微微一笑,悠闲道:“你们就放心吧,若拓跋雄玩什么花样的话,窦章的密营可不是吃干饭的,恐怕不等他们发动,拓跋三虎的人头已经落地了,拓跋连又在我们的手里,群龙无首的拓跋部岂是我大军的对手。”
由于窦章一向行踪隐秘,所以别人很少注意他,闻言,宇文芳华和淡颜才惊觉到已有两天没看见窦章的身影了。
来到胥城,拓跋雄带着二弟、四弟早已恭候在城门外迎接,宇文芳华率先下了车,凌云志、淡颜、仇戈尾随在后,亲卫队簇拥周围。
拓跋雄眼光扫向宇文芳华身后诸人,瞧见凌云志一身文士服赫然跟在后面,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望向宇文芳华,心中是感慨万千,原先心仪的女子如今变得越发雍容艳美了,嫩白精致的脸上多了一份成熟娇媚,更加光芒四射。
“拓跋兄,许久未见,英武依旧,幸甚!”宇文芳华凤眼威凌一闪而过,淡然笑道。
拓跋雄爽朗笑道:“华王后,一路车马劳顿,快快请进。”一手往城里的方向让去,不呼大人而呼王后,此意不言而喻。随后,又笑道:“随行大军也请进城安歇。”表现的落落大方,坦荡无比。
宇文芳华心中暗赞,笑道:“有劳拓跋兄了。”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胥城。
宇文芳华、凌云志、淡然、仇戈被拓跋雄请到了拓跋府,窦章则始终不见其人影。
东胡的房屋皆为石木茅草结构,不分卧室堂厅,地上铺着厚厚的带图案的名贵地毡,一看就知是汉国毛纺皮毛加工作坊的出品,众人分宾主坐下。
此时,凌云志坐到了客人的首位上,他潇洒跪坐,笑道:“拓跋将军盛意邀请,本王不胜感激。”
拓跋雄急忙客气了几句,两人略微寒暄,接着分别介绍了己方之人。
凌云志早已听闻拓跋兄弟中有一位谋略超人的拓跋骏,因此介绍他时,凌云志不禁多看了他几眼,见他一身中原服饰,面带儒雅,不由心喜,格外多攀谈了几句。
随后双方转入了正题,拓跋雄目光炯炯地望着凌云志,朗声道:“尝闻汉王乃圣贤仁义、深通大道之圣王,多有惠民之举,兼具智勇,胸怀大志,腹有韬略,今毅然涉险前来一会,果见大智大勇,令人敬服。但不知胸怀何志,愿得一闻。”
凌云志不为拓跋雄炯炯目光所动,泰然以对,神色轻松而自然,悠然道:“华夏自古即为一族尔,天数使然,四分五裂,遂成中原华夏、塞外四夷之分,致使文明变得参差不齐,生活天差地别,骨肉相残,老死不相往来。中原华夏更是诸侯并起,逐鹿争雄,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本王一生宏愿,志在华夏一统,天下为一,使民无分彼民,国无分彼国,天下太平祥和,民安居乐业,政令畅通,百业兴旺,民皆能共享文明圣果、生产先进、生活富足。”
拓跋骏不禁眼睛一亮,英雄豪杰皆图雄霸一方,未尝得闻如此大志者,眼前之人要不就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圣王,要不就是一个痴心妄想的疯子,不禁插话道:“不知汉王将以何策来实现宏愿?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九章 匈奴偷袭(1)
凌云志闻言,目光清澈而悠远,胸有成竹地说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生;王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使文明发而万物皆照,仁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此圣王之道也。
体天道,顺民意,定法度、明礼制、兴百技、兴生产、重军功、重开拓、重农工商,行王霸之实,显圣王之道,使民各得其所,各安其长,何愁‘大一统’之势不成。”
汉王所言闻所未闻,拓跋雄、拓跋骏听的是目瞪口呆,心思百转,各自陷入沉思之中,细品其中内涵。而拓跋连、拓跋毅则根本就不懂,所以两人的脸上反而一片轻松。
良久,拓跋雄、拓跋骏脸现敬服,互相看了一眼,心意相通,同时起身,跪在凌云志的身前,大礼叩拜。拓跋连、拓跋毅见状,知两位兄长已经做出了投靠汉王的决定,两人有样学样地跟着跪下,大礼参拜。
拓跋雄朗声道:“大王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通晓天道之规,顺解万民之意,实乃圣王也,令我兄弟拜服。愿率族人投效大王,归顺汉国,请大王笑纳。”
凌云志急忙起身,上前搀扶拓跋雄,亲切笑道:“拓跋将军深明大义,欣然回归,实乃我华夏族之幸、汉国之幸、本王之幸也,快快请起!”
拓跋雄如脱重负般带着三位兄弟站起,坦然道:“谢大王接纳,既已回归,部族、军队任由大王安排处置,我兄弟愿听命全力配合。”
凌云志闻言不再客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